灌水、施肥与冬小麦蒸发蒸腾量及产量的关系
灌水模式对不同品种冬小麦群体生长特性和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分的适应性是生产上品种布局的重要依据。本文在
3种不 同灌溉 处 理 下 , 选用 4个 不 同基 因 型小 麦 品
种分析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和蛋 白质的变化 , 找出
理想 的生 态适应 性 、 有较 高 产 量潜 力 的 品种 及科 具
学合理的灌水模式 , 以达到节水又高产的 目的。为
6期
1 2 试验 方 法 .
W2和 W3与 W1有 显著 差 异 。 品种 泰 山 2 3号 、 泰 山 23与 山农 1 、 家 庄 8号 有 显 著差 异 , 山 2 2 6石 泰 3 与 泰 山 23无 差 异 , 2 山农 1 石 家 庄 8号 也 无 差 6与 异 。泰 山 2 同灌溉 模式处 理 问穗数 差异 最显 著 , 3不 变化 范 围为 4 .3— 8 4 , 04 4 .O 主处 理 间穗 粒 数 与产 量 无 差异 , 千粒 重表现 为 W1W2之 间差 异 不显 著 , 、 但
m 鲁中、 m, 鲁西南地 区小麦生育期降水不 到全省平
均水 平 。水是 小麦 生长发 育 中必不 可缺 的一个 重要
全国的 16 / 。其 中, 业灌 溉 约 占全 部用水 的 7 农 O %, 而小麦灌溉是主要 的农业灌溉用水。山东位于
的环境 因子 , 它的缺乏对小麦 的生长发育 和产量都 将造成很大的影响。水分亏缺对小麦水分利用率和
潜力和 品种适应性。
关键词 : 麦 ; 溉方式; 小 灌 叶面 积 ; 物 质 ;产 量 干 中图 分 类 号 :5 2 1 ¥1. 文 献 标 识码 : A
Efe to fe e tI rg t n P te n n Gr wt a a t rsis f c fDi r n r ia i a tr s o o h Ch r c e it o c
灌溉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测定指标1 干物质转运贡献率开花,成熟,每个小区取样3株,分离为旗叶,穗轴颖壳,茎秆+叶鞘,其他叶,(籽粒)80℃烘干,营养器官幵花前藏同化物运转量=开花期干重-成熟期干重营养器官幵花前藏同化物运转率%=(开花期干重-成熟期干重)/幵花期干重*100幵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成熟期籽粒干重-营养器官花前藏物质运转量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幵花前营养器官藏物质转运量/成熟期籽粒干重2 氮转运贡献率凯氏定氮法,硫酸消解法。
开花期氮素积累量=开花期茎、叶、鞘、穗氮素积累量的总和成熟期氮素积累量=成熟期茎、叶、鞘、穗、籽粒氮素积累的总和营养器官的氮素转运量=开花期氮积累-成熟期氮素积累量(不包括籽粒)营养器官的氮素转运效率=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开花期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100%营养器官氮素的贡献率=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100%3灌浆速率开花期每小区取10穗,七天取一次,取出籽粒,烘干称重,干重,籽粒数籽粒灌浆速率=(籽粒干重-前一次籽粒干重)/籽粒数4 光合特性开花期开始测定光合速率,7天一次,至旗叶衰老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含量,蒸腾速率5产量及其构成成熟期,统计一米双行穗数,每小区取10穗,统计穗粒数,单穗粒重,千粒重。
6.蛋白组分及其特性连续振荡提取法,水,酸,醇,碱提取,考马斯亮蓝比色法测定含量7.淀粉粘度,热力特性。
RVA,DSC8.水分利用率灌溉水利用率=(灌水处理产量-不灌水产量)/灌水量9.叶片SPAD值变化趋势每小区标记6株,5天测定一次SPAD值。
10.倒伏相关性状测定分析株高,重心高度,基部第一第二节间长,倒伏程度百分比。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小麦群体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小麦群体及产量的影响引言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麦的产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灌溉和施肥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不同的灌溉施肥方式对小麦的生长和产量有着显著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小麦群体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小麦的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灌溉施肥方式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的灌溉施肥方式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一般来说,灌溉对于小麦的生长是至关重要的。
适当的灌溉能够维持土壤湿度,促进小麦生长,提高产量。
在施肥方面,氮、磷、钾是小麦生长发育的三大营养元素,它们对于提高小麦的产量至关重要。
而不同的施肥方式也会对小麦的生长产生影响。
有机肥和无机肥的施用方式,不同的氮磷钾比例等等都会对小麦的生长产生影响。
对比实验为了深入探究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对比实验。
以夏玉米 - 小麦轮作区的旱地农田为试验地点,我们采用了传统的灌溉施肥方式和新型的灌溉施肥方式进行对比实验。
传统的灌溉施肥方式是按照经验和习惯施肥灌溉,而新型的灌溉施肥方式是根据科学原理和技术手段施肥灌溉。
在实验中,我们采用了有机肥和无机肥两种不同的施肥方式,并且比较了不同的氮磷钾比例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实验结果分析经过一年的实验观测,我们得出了如下的实验结果:第一,采用新型的灌溉施肥方式的小麦生长情况明显好于传统的灌溉施肥方式;第二,采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的施肥方式的小麦产量明显高于单一施肥方式;适当调整氮磷钾比例可以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这些实验结果进一步确认了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影响机制探讨那么,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机制是什么呢?新型的灌溉施肥方式能够更好的满足小麦生长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提高了土壤湿度和养分利用效率,从而促进了小麦的生长。
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的施肥方式能够为小麦提供更为全面的养分,能够弥补单一施肥方式的不足,从而提高了小麦的产量。
不同灌水条件下冬小麦的产量, 水分利用与氮素利用特点

生态环境 2008, 17(5): 2082-2085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E-mail: editor@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300212);国家863计划项目(2002AA6Z302)资助作者简介:吴永成(1973年生),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作物生理生态研究。
E-mail: ycwu2002@收稿日期:2008-04-06不同灌水条件下冬小麦的产量、水分利用与氮素利用特点吴永成1, 2,张永平2, 3,周顺利2,王志敏21.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四川 雅安 625014;2.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系,北京 100094;3.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8摘要:了解不同灌水量(次数)处理条件下华北平原地区冬小麦的产量形成、氮素利用与水分利用的特点。
在大田相同的施肥量与施肥方式、播前浇底墒水750 m 3·hm -2条件下,设置春季不灌水、春季灌2水(拔节+开花)和春季灌4水(起身+孕穗+开花+灌浆)3个水分处理(每次灌水定额750 m 3·hm -2),分析了不同灌水量(次数)对植株氮素吸收利用、产量、土壤水分动态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冬小麦生育期内总耗水量和开花后耗水量均表现为随灌水次数(量)增加而增大的趋势,但耗土壤水量却随灌水增加而显著减少。
春季灌水处理的经济产量均显著高于春季不灌水处理,但春灌2水和春灌4水之间无显著差异。
水分利用效率(WUE )在春不灌水和春灌2水间无显著差异,但它们均显著高于春季灌4水处理。
植株总吸氮量均随着灌水次数(灌水量)的增加而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春灌2水和灌4水处理的总吸氮量无显著差异,但它们均显著大于不灌水处理。
氮素生理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随灌水量(次数)增加略有下降,不同灌水处理之间并无显著差异。
春灌2水处理相对春季不灌水处理显著提高了经济产量和植株总吸氮量,水分利用效率并没有明显下降;与春灌4水处理相比,经济产量和植株总吸氮量没有明显降低,但水分利用效率和水分边际效益显著提高。
冬小麦高产高效灌水方案的研究

冬小麦高产高效灌水方案的研究冬小麦是我国主要的冬季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对我国的粮食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
灌水是冬小麦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对其灌水方案进行科学研究,可以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实现高效灌溉。
本文将从冬小麦的生长需要、灌水技术的现状和前景以及高产高效的灌水方案进行研究,以期为冬小麦生产提供科学、高效的灌水方法。
一、冬小麦的生长需要冬小麦是一种寒地型作物,其生长期长,生长需要温度较低。
在生长期间,冬小麦需要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以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尤其在关键的生长期,如拔节期和抽穗期,水分的供应对冬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影响极大。
冬小麦的生长期在冬季,气温低、蒸发潜力小,因此需要适量的灌溉来保证土壤水分供应,提高生长效率。
二、灌水技术的现状和前景目前,冬小麦的灌溉主要采用雨水灌溉和灌溉水源灌溉两种方式。
这两种方式各自存在一些问题,如雨水灌溉依赖于自然降水,易受干旱等气候影响;而灌溉水源灌溉则需要投入大量的造水设施和设备,投入成本高。
探索一种高效、经济、环保的冬小麦灌水技术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未来,通过科学的灌溉技术和设备研发,可以实现对冬小麦生长环境的精准控制,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三、高产高效的灌水方案1. 科学确定灌水量冬小麦的灌溉量要根据土壤类型、冬小麦的生长需要和气候条件等因素来确定,采用精准的灌溉量。
在冬小麦的各个生长阶段,可以通过土壤水分检测仪器等科学手段来确定土壤的含水量,从而精准地确定灌溉量。
2. 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针对冬小麦的生长需要和土壤特性,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等地下管道灌溉方式,以实现对土壤水分的有效补充。
地下管道灌溉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风蚀,提高水分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3. 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在冬小麦的生长期内,要根据其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需要,合理安排灌溉时间。
在拔节期和抽穗期等关键时期,要增加灌水量,以保证冬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4. 落实水肥一体化在灌水的要结合施肥,实施水肥一体化管理,以提高养分利用率,促进冬小麦的生长。
春季不同时期灌水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春季不同时期灌水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随着春季来临,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的冬小麦也进入了生长旺季。
在冬小麦
生长期间,适时的灌水对产量的影响十分重要。
本文将就春季不同时期灌水对冬小麦产量
的影响进行探讨。
首先,春季初期是冬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适时的补充水分可以推动作
物的生长和发育。
冬小麦的叶面积和光合作用速率增加,吸收光能能力提高,从而增加了
籽粒数和单粒重,为获得理想的产量奠定了基础。
同时,春季中后期是冬小麦拔节到抽穗期的生长黄金期。
此时,若能给予充分灌溉,
可有效延长生长周期、增加垂穗数和穗重,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另外,灌溉还可以保证
冬小麦的根系充分发育,提高冬小麦耐旱能力。
然而,应注意灌水量的控制。
过度的灌水会导致土壤过湿,增加冬季农闲期耕作难度,而且冬小麦抽穗及成熟期灌水过量也会导致作物品质下降,降低冬小麦市场价值。
总之,适时的灌水是冬小麦获取高产量的必要条件之一。
春季不同时期灌水对冬小麦
产量的影响要具体情况分析,逐渐增加灌水量,保证冬小麦的生长需要,得到较高的产量
和质量,为我国农业生产做出贡献。
灌水及施氮对高产区小麦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灌水及施氮对高产区小麦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近年来,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灌水及施氮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一直是热点研究领域之一。
本文将探讨灌水及施氮对高产区小麦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实验方法:在高产区选取一块面积为1000平方米的小麦田地,这里采用的品种为YT213。
实验组分别设置不同的施氮量和灌水量,其中施氮量分别为0kg/hm²、150kg/hm²和300kg/hm²,灌水量分别为不灌水、40%、60%和80%的田间持水量。
在生长期间测定小麦产量及品质性状,包括株高、生育期、千粒重、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品质指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1)施氮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施氮量为150kg/hm²时,小麦产量达到最高值,比0kg/hm²施氮时增产14.2%,但当施氮量达到300kg/hm²时,小麦产量反而下降,降幅为3.3%。
(2)灌水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小麦产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灌水量达到80%时,小麦产量达到最高峰,比不灌水时增产17.2%。
(3)灌水及施氮对小麦品质的影响:灌水及施氮对小麦品质的影响比对产量的影响更显著。
灌水量和施氮量均对小麦蛋白质含量和淀粉含量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当灌水量达到80%时,小麦淀粉含量最高,再增加灌水量不会改善淀粉含量。
当施氮量为150kg/hm²时,小麦蛋白质含量最高,再增加施氮量不会提高蛋白质含量。
同时,灌水及施氮也对小麦品质指数产生影响,其中以灌水量对小麦品质指数的影响更为显著。
综上,本实验结果表明,在高产区种植小麦时,适量施用150kg/hm²氮肥和灌水80%的田间持水量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小麦产量及品质性状。
同时,灌水及施氮对小麦品质指数的影响更为显著,这也说明在麦田管理中应注重添加营养和灌溉等因素,以提高农作物的品质水平。
灌水量及其分配方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灌水量及其分配方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张建军;唐小明;党翼【期刊名称】《麦类作物学报》【年(卷),期】2008(28)1【摘要】为给冬小麦合理灌溉提供依据,以冬小麦临抗2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5个等量不等次、等次不等量的灌水处理,研究了灌水量及其分配方式对不同生育时期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光合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结果表明,灌溉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主要在0~60cm土层内,对深层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小。
灌溉通过影响千粒重来影响产量。
抽穗后水分胁迫不利于增加千粒重,灌浆期适度水分胁迫不利于增加产量,但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重度水分胁迫使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均降低,表明高产与高水分利用效率具有同步性,即在该地区节水600~1500m^3/ha条件下可不减产。
各处理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光合速率(Pn)逐渐下降,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的变化因处理而异。
抽穗后长期水分胁迫致使Pn明显下降,短期轻度水分胁迫对Pn影响不明显;抽穗后适度的水分胁迫不利于提高Gs和Tr,但水分胁迫后复水可以明显提高Gs和Tr。
【总页数】6页(P85-90)【关键词】冬小麦;灌水;水分利用效率;光合特性;产量【作者】张建军;唐小明;党翼【作者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S311【相关文献】1.微喷补灌对冬小麦旗叶衰老和光合特性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徐学欣;王东2.不同底墒条件下补灌对冬小麦耗水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林祥;王东3.畦田节灌对冬小麦光合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吴宝建;王东4.集雨节灌种植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杨姗姗;贾志宽;张玉;成雪峰;任小龙;张鹏;杨万忠5.越冬期测墒补灌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张瑞;石玉;张永丽;张艳艳;于振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ed o ne h a ni iee t rw n tg si h o t f h n i rvn e. 1 s ae n ig n iaeta ee a o il fwitrw e t t df rn o igsa e nt es uho a x o ic I】 r e lh f dn sidc t h t v p — i s g S P ee ' i h t
西省运城 市盐湖区位于山西省的南部 , 平均海拔高度 30m, 7 属于大陆温带季风气候 , 四季分明 , 年平均降雨量 50I , 5 n 年 n i 平均气温 1 . ̄ 年平均 1照射 时数为 227h全年无 霜期 3 5C, 3 4 , 为 26d最大冻土深度 0 5m。试验 区土壤属于 中壤 土 , 0 , . 土
灌 水 、 肥 与 冬 小 麦 蒸 发 蒸 腾 量 及 产 量 的 关 系 施
王 文 龙
( 西水 利 职 业 技 术学 院 ,山西 运 城 O40 ) 山 4O 4
摘 要:试验研 究了晋 南地区冬小麦在不 同生长期 的亏水灌溉 、 施肥 条件 下对其产 量的影响。研 究表 明 , 小 麦 蒸腾 量 随 着 灌 水 量增 加 而 增 加 , 应 的 产 量 也 明 显 提 高 ; 小麦 产 量 与 总 耗 水 量 呈二 次抛 物 冬 相 冬 线关系; 灌水量相 同, 施肥量不同, 对水分蒸腾 量的影响较 小; 施肥和灌 水相 同务件 , 灌水 时间不同对产
作 物 水 肥 利用 率 偏 低 是 我 国 农 业 生 产 面 临 的 重 大 问题 之 一 。在 干旱 地 区水 资 源 严重 缺乏 的条 件 下 , 何 解 决 有 限 如 的补 充 灌 溉水 与养 分 之 间 的最 优 耦 合 问题 , 最 大 限 度 地 提 以
西 水 利职 业 技 术 学 院 节 水 灌 溉 技 术 实 训 基 地 连续 进 行 。 山
Ab ta t h i te p r nsh v e n d n odSo e h mp cso trd f i a d fr l ain i aiu e eso h sr c :T e pl x e me t a e b e o et ic v rtei a t fwae e ct n et i t 1 v r slv l n te o i i iz o 1 o
t nprt n o ne e ssw t e icesn m u t f r g t n n h orso dn i d r l m rv d r- r s i i f tr a ao i w h ti w a r e h t ra i a o n r ai ,a d te c r p n i gye s ae As i po e e i h n g o ii o e l o
量 的影 响 明显 。
关 键 词 : 小麦 ; 分 亏 缺 ; 肥 ; 分 利 用 效 率 ;产 量 冬 水 施 水
中图 分 类 14 (000 ̄ 62 4 2 1)5 1
-- -4 0
W i t r W he tEv p t a s ia i n a d Yil 、i I rg t n a d r i z to ne a a o r n p r to n e d ) t r i a i n Fe t ia i n ’ h , o l
第8 第5 卷 期
201 年 1 0 0月
水 利与建 筑工程 学报
o ae su c sa d Ar hteua gn eig fW trRe o r e n c i t rlEn ie rn e
V0 . o 5 18 N . Oc t., 2010
WANG e —o g W n ln
(hni oaoa & T hi l oeeo a r os vny uceg hni 4O4 hn ) Sax ctnl e n a Clg W t n r c ,Ynhn ,Sax O40 ,C/ V i c c l f eC ea a
mak by h e w ne h a il n oa trc nu t n a n aq a rt aa oi u v .T e smea u to r ain r a l .T trw e tyeda d ttl e o s mpi r i u d i p rb l c re h a mo n fi i t i wa o e a c c rg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