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 课件上1 - 复制
合集下载
《社会学概论》课件PPT第1章-社会运行概述
社会学学科发展
创立时期的社会学理论(19世纪30年代—19世纪末)
力图为科学创立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
孔德的社会学思想
《实证政治学》、《实证哲学教程》、《实证精神 论》、 《实证主义概论》、《实证政治体系》
主要观点
社会学是继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之后的最重要最 复杂的一门科学,其对象就是社会现象
社会学学科发展
形成时期的社会学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涂尔干的“社会事实”和实证方法论 滕尼斯的“社区”和“社会”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帕累托的普通社会学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索罗金的整合社会学 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
社会学学科发展
形成时期的社会学理论特点
逐渐抛弃了包罗万象的理论体系 致力于创立社会学学科的新视野和新方法 用一定的方法论指导开展经验研究 使社会学真正具备独的学科特征
经济社会学、消费社会学、工业(产业)社会学、企业 社会学、交通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权力社会学、宗教 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教育社会学、人才社会学、科学 社会学、建筑社会学、信息社会学、网络社会学、传媒 社会学、军事社会学、医学社会学、职业社会学、福利 社会学、体育社会学、文学社会学、艺术社会学、小说 社会学、影视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家庭 社会学、闲暇社会学、组织社会学、管理社会学、发展 社会学、文化社会学等等。这类的分支学科最多
社会问题——其“涵盖”和发展的重要概念有社会失调, 社会失范,规范真空,社会矛盾、社会冲突、制度冲突, 文化冲突,人口问题,贫困问题,城市问题,家庭问题 等等。
社会控制——其“涵盖”和发展的重要概念有:强制性 (硬)控制、非强制性(软)控制,自我控制,舆论控 制,控制手段、控制工具,越轨,犯罪,等等。
《社会学概论》全套课件 PPT
同时,在庞大的社会科学群中,社会学不仅仅是一门
独立的社会科学,而且是一门基础性的社会科学.。
14
二、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1.整体性。社会学在研究社会的过程中,始终把社会看作一
个有机的整体,从整体的有机性出发研究社会的结构、功
能,运行、变革。
2.综合性。首先是研究视角的综合性,其次是研究方法的综
合性。
一项调查显示的结果是
男性的自杀率总是高于女性的(尽管女性中企 图自杀的比男性多)。 老年人自杀率明显高于青年人,部分是由于健 康原因。 美国黑人自杀率相对低于白种人。 最近的研究并不支持那种认为节假日是引发自 杀风险之因素的流行观点。 其他一些研究也证明,虽然那些已有自杀风险 的人有可能受到大众传媒中大量的关于自杀报 道的影响,但那些没有自杀风险的人,并不会 因传媒的影响而发生自杀
12
第三节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和 学科特点
13
一、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在社会学创立时期,人们把社会学当作一门总体社会 科学,具有凌驾于社会科学之上的性质和地位。社会 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随着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不断明确,社会学逐渐摆脱了 哲学的怀抱,成为与其他社会科学并列的相对独立的 学科。
度、美学和表现方面的制度
分化和分层、合作调解同化、社会冲突、联络、
社会过程
社会化和教育、社会评价、社会过失、社会整合、
社会变迁
11
三、如何看待社会学的对象问题
1.社会学是有其独特的对象的; 2.社会学对象问题的争论是社会学从不成熟走 向成熟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3.在对社会学对象的理解上不应强求一致 。
第八章 社会群体 《社会学概论》 PPT课件
四、群体领导与决策
(一)群体领导 1.含义:在群体内部关系中处于中心位置,并能对群体其他
成员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角色。 2.群体中的两种主要领导形式: (1)工具性领导,指引该群体为达到最终目标而奋斗。 (2)表意性领导,力求造成群体的团结与和谐。 3.群体领导作风。
群体领导作风
权威型(独裁型):领导人独自决定群体政策和分配任务,几乎 是单纯发号施令。 民主型:倾向于与群体成员讨论、交流确定政策和任务。 放任型:领导人散漫怠惰,对群体成员不指导或组织,任其自由 行动。
于其他群体竞争时抑或群体工作的感染力大时,偷懒状况有所 好转。
2.准群体研究
准群体不是一种组织结构,其成员只具有某种松散联系。
群众:即面对面相互接触,以共同的情绪意见反应为纽带的临
时聚集的人们。偶集人群 /常规人群/表现人群/行动人群
大众: 即基于间接的相互接触,以共同的情绪意见反应为纽带
的人们。----没有直接互动的人群
猪湾事件
南丹7.17透水事故
第三节 初级群体
一、初级群体的特征 二、初级群体的功能 三、几种典型的初级群体类型 四、初级群体的衰落及影响
一、初级群体的特征
与次级群体相比,初级群体最主要的特征是指群体成员之间面对 面的、亲密的交往与合作特征。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面对面的交往与合作 2.一定的群体规模,直接的交流与合作 3.人与人之间不可替代的特殊关系 4.群体成员之间的感情依赖,“人情味” 5.非正式的群体规范 6.群体意识强,整合程度高
具体情境实施采取不同的方式
(二)群体决策
1.含义:指在群体活动中,群体针对遇到的问题而做出判断和决定 的过程,是群体发挥作用的重要步骤。
社会学概论课件1
兴趣 • 第三,学生具有运用社会学理论分析现实社会
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主要内容
• 第一章 社会学课程简介 • 第二章 社会学的历史发展 • 第三章 社会与社会结构 • 第四章 文化 • 第五章 社会化 • 第六章 群体 • 第七章 组织 • 第八章 家庭 • 第九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 第十章 社会控制与偏差行为 • 第十一章 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 • 第十二章 社会变迁
• 社会学与常识 • 社会学并不是要把普遍发现的明显事实重新讲
述,而是希望发现常识背后的真相。
(三)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三类观点
(1)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孔德、涂尔干等) (2)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韦伯等) (3)其余可归入第三类。
二、社会学两个研究路径:
三种不同的观点——功能主义、冲突主义与符号互动理论。 2、功能主义 其核心思想是:社会是由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各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从总体上看,
社会是协调和平衡的。 3、冲突主义 其核心思想是:与功能主义尖锐对立,冲突主义认为社会资源(财富、权力和声望)是稀
缺的,为此发生的冲突是永恒的,也是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 4、符号互动论 其核心思想是:社会是人们运用符号互动的结果。在互动的过程中,人们的行动取决于他
们对客体(既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思想和价值
1、自然灾害发生后,人们往往会齐心协力形成社会组织以应付自然灾害。() 2、一个学校的设备条件对学生课业成绩的影响很大。() 3、与男性相比,女性有更多的眼神交流。() 4、由于课业压力大,日本学生的自杀率是美国学生的两倍。 5、欧美国家的平等观念源于其文化传统,美国社会一直是非常平等的。() 6、人类的性行为主要是出自本能。() 7、两种情况:前者社会环境一直恶劣,后者原来很恶劣但是得到很快改善;两者 相比,前者更容易发生革命 8、发生家庭暴力时,丈夫杀妻子比妻子杀丈夫的情况多。() 9、处于社会底层的年轻人比中上层的年轻人更容易犯罪。() 10、在每一个社会里都能发现浪漫的爱情。()
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主要内容
• 第一章 社会学课程简介 • 第二章 社会学的历史发展 • 第三章 社会与社会结构 • 第四章 文化 • 第五章 社会化 • 第六章 群体 • 第七章 组织 • 第八章 家庭 • 第九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 第十章 社会控制与偏差行为 • 第十一章 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 • 第十二章 社会变迁
• 社会学与常识 • 社会学并不是要把普遍发现的明显事实重新讲
述,而是希望发现常识背后的真相。
(三)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三类观点
(1)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孔德、涂尔干等) (2)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韦伯等) (3)其余可归入第三类。
二、社会学两个研究路径:
三种不同的观点——功能主义、冲突主义与符号互动理论。 2、功能主义 其核心思想是:社会是由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各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从总体上看,
社会是协调和平衡的。 3、冲突主义 其核心思想是:与功能主义尖锐对立,冲突主义认为社会资源(财富、权力和声望)是稀
缺的,为此发生的冲突是永恒的,也是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 4、符号互动论 其核心思想是:社会是人们运用符号互动的结果。在互动的过程中,人们的行动取决于他
们对客体(既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思想和价值
1、自然灾害发生后,人们往往会齐心协力形成社会组织以应付自然灾害。() 2、一个学校的设备条件对学生课业成绩的影响很大。() 3、与男性相比,女性有更多的眼神交流。() 4、由于课业压力大,日本学生的自杀率是美国学生的两倍。 5、欧美国家的平等观念源于其文化传统,美国社会一直是非常平等的。() 6、人类的性行为主要是出自本能。() 7、两种情况:前者社会环境一直恶劣,后者原来很恶劣但是得到很快改善;两者 相比,前者更容易发生革命 8、发生家庭暴力时,丈夫杀妻子比妻子杀丈夫的情况多。() 9、处于社会底层的年轻人比中上层的年轻人更容易犯罪。() 10、在每一个社会里都能发现浪漫的爱情。()
社会学概论_ppt课件
三、冲突模型
科瑟尔在《社会冲突的功能》(1956)中最早使用了“冲突理论”这一术语。他反对帕森斯认为冲突只具有破坏作用的片面观点,力图把结构功能分析方法和社会冲突分析模式结合起来,修正和补充帕森斯理论。 达伦多夫则认为,社会现实有两张面孔,一张是稳定、和谐与共识,另一张是变迁、冲突和强制。为此,社会学必须走出帕森斯所建构的均衡与和谐的“乌托邦”,建立起一般性冲突理论。 赖克斯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反对帕森斯以价值规范为重心的秩序理论,强调物质生活手段的分配应该在建构社会模型时占据优先地位。 柯林斯的《冲突社会学:迈向一门说明性科学》一书出版,标志着冲突问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书
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修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韩明谟主编:《社会学概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贾春增主编:《外国社会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复习参考题
什么是社会? 社会的构成要素? 试述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 社会有哪些功能?
第一章 社会学意义与范畴 第一节 社会学性质
二、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社会学与经济学:后者研究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前者研究经济行为的社会基础。 社会学与政治学:社会学偏重于研究政治行为;政治学研究整治过程如何运转 社会学与心理学:社会学着重研究人群共同体中的社会;心理学偏重于个人。
三、如何学习社会学 掌握社会学观点,运用社会学理论框架,进行客观分析 熟悉社会学术语 培养综合考虑社会现象的能力 根据社会现象变化趋势来思考问题 要有避免陷入错误的能力 超越个人 通过社会中社会作用观察个人行为
第二节 社会学的应用
一、社会目标: 解释、预测、控制 二、社会学的功能 1、 认识功能:描述、解释、预测和规范 2、 实践功能:教育、管理、咨询、监督
科瑟尔在《社会冲突的功能》(1956)中最早使用了“冲突理论”这一术语。他反对帕森斯认为冲突只具有破坏作用的片面观点,力图把结构功能分析方法和社会冲突分析模式结合起来,修正和补充帕森斯理论。 达伦多夫则认为,社会现实有两张面孔,一张是稳定、和谐与共识,另一张是变迁、冲突和强制。为此,社会学必须走出帕森斯所建构的均衡与和谐的“乌托邦”,建立起一般性冲突理论。 赖克斯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反对帕森斯以价值规范为重心的秩序理论,强调物质生活手段的分配应该在建构社会模型时占据优先地位。 柯林斯的《冲突社会学:迈向一门说明性科学》一书出版,标志着冲突问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书
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修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韩明谟主编:《社会学概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贾春增主编:《外国社会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复习参考题
什么是社会? 社会的构成要素? 试述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 社会有哪些功能?
第一章 社会学意义与范畴 第一节 社会学性质
二、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社会学与经济学:后者研究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前者研究经济行为的社会基础。 社会学与政治学:社会学偏重于研究政治行为;政治学研究整治过程如何运转 社会学与心理学:社会学着重研究人群共同体中的社会;心理学偏重于个人。
三、如何学习社会学 掌握社会学观点,运用社会学理论框架,进行客观分析 熟悉社会学术语 培养综合考虑社会现象的能力 根据社会现象变化趋势来思考问题 要有避免陷入错误的能力 超越个人 通过社会中社会作用观察个人行为
第二节 社会学的应用
一、社会目标: 解释、预测、控制 二、社会学的功能 1、 认识功能:描述、解释、预测和规范 2、 实践功能:教育、管理、咨询、监督
第三章 社会 《社会学概论》 PPT课件
第三章 社 会
社会者,有法之群也。
——严复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
一、社会的概念
• 中国古代典籍中,“社”原指祭神的地方,后被引申 为志同道合者进行某种集体活动的共同场所;“会”为 聚集之意,即聚会、集会。 •西方社会学者对社会的解释多种多样,但概括起来主要 有两大派别: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
社会是由人群组成,它是人们相互交往、相 互作用的产物,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
• 个人关系: 多层次、非正式、不稳定 • 群体关系 : 中间层次 、比个人关系更明确、具有一
定的稳定性、持久性,受到社会群体的规 则、规范的约束,是社会制度的基础。 • 社会制度: 最高层次、固定、较持久, 最重要的社会 关系。
血缘、地缘、业缘、趣缘的角度
• 血缘关系:即以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
宏观社会与微观社会的角度
• 宏观: 社会的整体结构,考察大规模的社会总体象, 如人口结构、民族结构、阶级结构、职业结 构等等。
• 微观: 社会的个体结构,考察现日常生活中人际互 动的模式及特点,如民族的或阶级的个别成 员之间的互动、职业群体的人员(每一个个人 的)构成等等。
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和社会制度的角度
❖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卢
梭和达尔德、英国的洛克 和美国的吉丁斯和德国的 韦伯等。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的解释:
1.社会不是单个个人的堆积或简单相加,它是人们 的联系或关系,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全部社会 关的和。
2. 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础和本质,它是不以人们 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关系。
可见:社会的本质既不是在整体,也不是在个人 之中,而只能在人与人的关系、个人与整体的关系中 去寻找。
社会分化角度:
“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涂尔干) “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费孝通)
社会者,有法之群也。
——严复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
一、社会的概念
• 中国古代典籍中,“社”原指祭神的地方,后被引申 为志同道合者进行某种集体活动的共同场所;“会”为 聚集之意,即聚会、集会。 •西方社会学者对社会的解释多种多样,但概括起来主要 有两大派别: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
社会是由人群组成,它是人们相互交往、相 互作用的产物,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
• 个人关系: 多层次、非正式、不稳定 • 群体关系 : 中间层次 、比个人关系更明确、具有一
定的稳定性、持久性,受到社会群体的规 则、规范的约束,是社会制度的基础。 • 社会制度: 最高层次、固定、较持久, 最重要的社会 关系。
血缘、地缘、业缘、趣缘的角度
• 血缘关系:即以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
宏观社会与微观社会的角度
• 宏观: 社会的整体结构,考察大规模的社会总体象, 如人口结构、民族结构、阶级结构、职业结 构等等。
• 微观: 社会的个体结构,考察现日常生活中人际互 动的模式及特点,如民族的或阶级的个别成 员之间的互动、职业群体的人员(每一个个人 的)构成等等。
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和社会制度的角度
❖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卢
梭和达尔德、英国的洛克 和美国的吉丁斯和德国的 韦伯等。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的解释:
1.社会不是单个个人的堆积或简单相加,它是人们 的联系或关系,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全部社会 关的和。
2. 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础和本质,它是不以人们 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关系。
可见:社会的本质既不是在整体,也不是在个人 之中,而只能在人与人的关系、个人与整体的关系中 去寻找。
社会分化角度:
“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涂尔干) “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费孝通)
《社会学概论》全套课件 PPT
文化传播的手段。社会交往有利于个人 成长。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社 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
3.社会交往的类型
从不同的角度,把社会交往划分为:个
人交往与群体交往;直接交往与间接交 往;竞争、合作、冲突、调适等。
4.社会交往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交往理论:交往的物
质条件。需要是义往的原因。经济交往 是其它交往的基础。
本章是教材的逻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
节。社会是由社会关系构成的,而社会 关系是建立在社会交往基础上的,本章 继续深入分析究竟为什么有了社会交往 和社会关系,就能构成社会,这是本章 的主要内容。本章在理论主和重点和难 点,就是要深刻阐明马克思列宁主义诉 社会交往理论,以及吸取符号相互作用 认在社会交往中的微观分析理论。
3.初级社会关系与次级社会 关系
三、社会角色
1.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
所谓社会角色,是指社会关系两端位置
上的行为类型、行为模式。所谓社会位 置,就是社会关系中的社会地位。而社 会角色就是与那个社会地位相联系的行 为模式,社会角色按一定的社会规范, 表现一定的社会行为。
2.社会角色的类别
理想角色和实际角色、先赋角色和自致 角色。
开拓和交往的扩大而逐渐按生存、享受、 发展需要的方向增长的。
2.集体的发展与人的需要不 断提高
社会集体希望自己不断发展,并能满足
其成员不断增长的需要。
3.社会需要的满足
社会需要的满足决定于一定社会的生产
水平、生活水平和文化环境。人的需要 具有社会性,也表现在人的需要的满足 方式和满足的可能性具有社会制约性。
需要的社会性与实践性。也就是说,只有通 过劳动,通过实践,需要才能发展,才能实 现。
二、社会需要的理论
社会学概论ppt课件
谢谢大家!
二、社会结构的微观要素(重点)
1、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的各个组成要素及其要素之间持
久的、稳定的相互关联的模式。
2、转型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1)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
“国家—民众”“国家—社会中间层—民众”
(2)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
阶层内部分化,不平等现象日渐突出
1、微观、中观与宏观
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曾提出社会学研究既不应该热衷于 过于抽象的宏大理论,也不应该停留于具体的经验判 断,而是应该注重提出“中层理论”,即在具体经验 研究的假设基础上进行有限度的理论探讨。
2、社会群体、临时性集群、社会类属
秧歌队、公园里的游人、老年人
3、广义社会组织、狭义社会组织、初级社会群体
父亲缺位家庭、双薪核心家庭、代沟问题、农村留守儿童 的社会化、随迁农民工子女的社会化
2、社会角色的扮演
角色丛 角色不清、角色冲突、角色中断、角色失败 儿媳妇、双面胶、新妈妈、离婚
3、社会互动、社会关系、社会网络、社会资本:
处于结构资源内部的个人行动者可以从中得到包括规 范、信任和网络等各种形式的便利。
由于社会成员的行为偏离了自己的角色,违反了社会的期 望——越轨
5、集群行为、社会运动、集体行动、政治运动 6、社会变迁、现代化、全球化
四、社会结构的变异与变迁(重点)
1、改革前后中国的社会分层
改革前后:政治标准多元、封闭性二元结构、不平等低断裂 90年代中后期以来:贫富差距、社会分化与聚合、资源的一体化配
2、社会学的想像力:
跳出日常生活,重新思考“习以为常”
人们只有将个人生活与社会的历史,这两者放在一 起认识,才能真正的理解它们。
社会学概论(完整)ppt
第二节
一、社会需要的类型
社会需要理论
物质需要 精神需要
社会综合性需要
二、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 在个人和社会不可分割的前提下,就产生个人的需要并不只是指自然的人, 而是指社会的人。人就是社会的动物。人所表达的需要,体现了人之所谓人的 本性。 人性与动物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人类的生产首先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再提高到为了满足的享受的需要, 2008-3-4 7 社会学概论 最后提高到为了满足最高级的发展需要。
二、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科学条件
西方社会学产生的背景和科学条件
中国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三、社会是社会学
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 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 社会科学。
2008-3-4 社会学概论 3
第三节
社会学研究的领域以及与 有关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需要的满足决定于一定社会的生产水平、生活水平和文化环境。 人的需要具有社会性,也表现在人的需要的满足方式和满足的可能性具有社 会制约性。 社会需要的提高是人的体内平衡与体外平衡的协调、个人与社会需要的协调、 物质与精神生活协调的发展过程。 就集体而言,则是集体与个人成员的需要的协调、领导与群众的需要的协调、 历史与现实协调的发展过程。 需要只要协调才能提高,也只要协调才能得到预想的均衡的满足。
一、社会学研究的领域 理论社会学
按其知识 结构,社会学 学科内容分为
应用社会学
经验社会学
二、社会学与其他有关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学与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的关系 社会学与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关系 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2008-3-4 社会学概论 4
社会学概论_课件
社会价值观变迁:指社会道 德、社会观念、社会信仰等
发生变化的过程
社会发展的概念与目标
社会发展的概念: 指社会结构、社会 关系、社会制度、 社会文化等方面的 变化和发展
社会发展的目标: 实现社会公平、公 正、和谐、稳定提 高人民生活水平促 进社会进步
社会发展的动力: 科技进步、经济发 展、文化创新、制 度改革等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互动类型:包括面对面互动、网络互动、 群体互动等
面对面互动:指人们面对面进行交流和 互动如交谈、握手、拥抱等
网络互动:指人们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和 互动如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网络论坛 等
群体互动:指人们通过群体活动进行交 流和互动如聚会、会议、比赛等
人际关系的概念与类型
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和互动形成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文化传承与社会化过程
文化传承:通过教育、家庭、社会等途径传递和继承文化 社会化过程:个体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包括学习社会规范、价值观等 文化与社会化的关系:文化是社会化的重要内容社会化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文化传承与社会化的影响:对个体行为、社会结构、文化变迁等方面产生影响
文化冲突与文化变迁
社会变迁与发展
第七章
社会变迁的概念与类型
社会变迁的类型:包括社会 结构变迁、社会关系变迁、 社会价值观变迁等
社会变迁:指社会结构、社 会关系、社会价值观等发生 变化的过程
社会结构变迁:指社会阶层、 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等发生
变化的过程
社会关系变迁:指社会交往、 社会互动、社会网络等发生 变化的过程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社 会现象收集数据
实验法:通过实验验 证社会理论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 查收集数据
发生变化的过程
社会发展的概念与目标
社会发展的概念: 指社会结构、社会 关系、社会制度、 社会文化等方面的 变化和发展
社会发展的目标: 实现社会公平、公 正、和谐、稳定提 高人民生活水平促 进社会进步
社会发展的动力: 科技进步、经济发 展、文化创新、制 度改革等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互动类型:包括面对面互动、网络互动、 群体互动等
面对面互动:指人们面对面进行交流和 互动如交谈、握手、拥抱等
网络互动:指人们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和 互动如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网络论坛 等
群体互动:指人们通过群体活动进行交 流和互动如聚会、会议、比赛等
人际关系的概念与类型
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和互动形成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文化传承与社会化过程
文化传承:通过教育、家庭、社会等途径传递和继承文化 社会化过程:个体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包括学习社会规范、价值观等 文化与社会化的关系:文化是社会化的重要内容社会化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文化传承与社会化的影响:对个体行为、社会结构、文化变迁等方面产生影响
文化冲突与文化变迁
社会变迁与发展
第七章
社会变迁的概念与类型
社会变迁的类型:包括社会 结构变迁、社会关系变迁、 社会价值观变迁等
社会变迁:指社会结构、社 会关系、社会价值观等发生 变化的过程
社会结构变迁:指社会阶层、 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等发生
变化的过程
社会关系变迁:指社会交往、 社会互动、社会网络等发生 变化的过程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社 会现象收集数据
实验法:通过实验验 证社会理论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 查收集数据
第六章 社会角色 《社会学概论》 PPT课件
三.社会角色的有关理论
1.米德的“社会角色”理论 2. 林顿的角色理论 3. 过程角色论 4. 社会拟剧论
1.米德的“社会角色”理论
美国芝加哥学派最早系统地运用“社会角色”这一 概念,其中以米德的研究最为突出。
米德认为在人们的交往中存在可以预见的互动行为 模式,角色是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
2. 林顿的角色理论
2.自觉角色与不自觉角色
根据人们承担角色时的心理状态不同: ❖自觉角色:角色承担者明确意识到个人所作的角色表演,
因而尽力用行动去感染周围的观众。 ❖不自觉角色:角色承担者并未意识到角色表演,而只是照
习惯方式去做。 一个人长期充当某一角色或是在没有他人在场、没有
特定环境与任务、没有经常自我提醒的情况下,容易仅仅 按习惯行事从而形成不自觉的角色。“任期制”的作用
3.规定型角色与开放型角色
根据角色行为规范化程度不同: ❖规定型角色:对权利、义务有较明确的规定,不得随心所
欲地自由发挥,如军人、警察、法官、公务员等。 ❖开放型角色:对权利、义务没有严格、明确规定,可以根据
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社会对角色的期望而从事活动,如父母、 夫妻等。 不同的人实施规定性角色的实际过程是不一样的。
4.功利型角色与表现型角色
根据角色追求的价值目标不同:
功利型角色:以追求经济效益和实际利 益为目标,如商人、企业家、经营者等, 主表要现发型挥角实色现:效以率表目现标社的会功制能度。与秩序、 某种社会价值观念、思想信仰或道德情 操等为目的,如艺术家、教授、宗教信 徒、公务员等,主要发挥表现社会公平 的功能。
角色不清与角色中断
❖角色不清: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
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 社会的急剧变迁,常常是造成社会角色不清的最主要原因。
第十三章 社会分层 《社会学概论》PPT课件
制,整个社会的职业一般会出现结构性向上 流动趋势。 2. 经济体制转轨对我国分层结构的影响
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特点
三、当前我国社会阶层结构
1.当前我国的社会阶层的划分依据 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
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
三、当前我国社会阶层结构
2.10个社会阶层的界定 (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2)经理人员阶层 (3)私营企业主阶层 (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5)办事人员阶层 (6)个体工商户阶层 (7)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 (8)产业工人阶层 (9)农业劳动者阶层 (10)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 社会不平等是对垂直分化所产生的各阶级、各阶层之间关 系的集中概括。
• 两对范畴:
1.法律上的不平等与事实上的不平等 2.稳定性不平等与暂时性不平等
第二节 社会分层的有关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观点及其在现代社会遇到的挑 战
A.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基本观点
所谓阶级就是由那些对生产资料具有相同关系的人们所 组成的社会集团。
二、韦伯的社会分层观点及其影响
1.韦伯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 财富、权力和声望 ,三者彼此相关、可以相互转化。
2.三位一体分层模式的影响 韦伯分层模式对现代西方社会分层的影响重大,主要体现
在: ①采用多元分层标准。 ②采用了具有连续性的定量标准。 ③引进了主观分层标准。
职业声望观 北京市居民职业声望调查
• 社会分化分为:水平分化与垂直分化。 • 社会分化的特征:功能专一化和地位多样化。 • 社会分化的后果:
其一,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功效。 其二,社会分化对整个社会系统的协调提出了更高要 求,加大了社会整合的难度。
四、社会不平等
• 社会不平等指的是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 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差异。
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特点
三、当前我国社会阶层结构
1.当前我国的社会阶层的划分依据 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
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
三、当前我国社会阶层结构
2.10个社会阶层的界定 (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2)经理人员阶层 (3)私营企业主阶层 (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5)办事人员阶层 (6)个体工商户阶层 (7)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 (8)产业工人阶层 (9)农业劳动者阶层 (10)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 社会不平等是对垂直分化所产生的各阶级、各阶层之间关 系的集中概括。
• 两对范畴:
1.法律上的不平等与事实上的不平等 2.稳定性不平等与暂时性不平等
第二节 社会分层的有关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观点及其在现代社会遇到的挑 战
A.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基本观点
所谓阶级就是由那些对生产资料具有相同关系的人们所 组成的社会集团。
二、韦伯的社会分层观点及其影响
1.韦伯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 财富、权力和声望 ,三者彼此相关、可以相互转化。
2.三位一体分层模式的影响 韦伯分层模式对现代西方社会分层的影响重大,主要体现
在: ①采用多元分层标准。 ②采用了具有连续性的定量标准。 ③引进了主观分层标准。
职业声望观 北京市居民职业声望调查
• 社会分化分为:水平分化与垂直分化。 • 社会分化的特征:功能专一化和地位多样化。 • 社会分化的后果:
其一,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功效。 其二,社会分化对整个社会系统的协调提出了更高要 求,加大了社会整合的难度。
四、社会不平等
• 社会不平等指的是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 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差异。
第一章 什么是社会学 《社会学概论》PPT课件
而生以满足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和社会改良的需要。 2.社会学创立的思想渊源 包括法国启蒙时代的社会学说和历史哲学,实证科学浪潮的冲击和社会
调查、统计科学的发展等等。
二、西方古典社会学的代表人物
1. 奥 古 斯 特 · 孔 德 (Auguste Comte , 1798— 1855)
法国实证主义哲学的创始人,西方社会学界公 认的社会学创始人。
重点、方法及目的不同
三、社会学的社会功能
1.描述功能——社会是怎样的 2.解释功能——社会为何这样 3.预测功能——社会将会怎样 4.规范功能——社会应该怎样
第三节 社会学的发展历程
一、社会学创立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
1.社会学创立的历史背景 18世纪末19世纪初 , 欧洲社会——工业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 骤然的社会变迁使得社会的矛盾与冲突不断扩大并趋于激化,于是社会学应运
利
心体系的创立者。
五、社会学与中国社会
1.传人时期(1891—1930) 2.本土化的最初努力时期(1931—
1951) 3.中断时期(1952—1978) 4.恢复重建时期(1979至今)
拓展社会学的视野
社会学想象力——喝咖啡
❖咖啡是一种含有咖啡因的饮品,对大脑有刺激性作用 。但 与其他刺激性东西有何不同?
2.冲突理论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社会开始出现多种解释社 会冲突的理论,反对帕森斯关于社会的价值一致、均衡 与整合的观点。
冲突理论认为:冲突是每一个社会都无法避免的,是社 会生活的普遍现象;权力分配和社会报酬分配的不均是 冲突产生的根源;冲突对社会的作用不仅具有破坏性的 一面,而且还具有建设性的一面。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功 能冲突论者科塞和德国的辩证冲突论者达伦多夫。
调查、统计科学的发展等等。
二、西方古典社会学的代表人物
1. 奥 古 斯 特 · 孔 德 (Auguste Comte , 1798— 1855)
法国实证主义哲学的创始人,西方社会学界公 认的社会学创始人。
重点、方法及目的不同
三、社会学的社会功能
1.描述功能——社会是怎样的 2.解释功能——社会为何这样 3.预测功能——社会将会怎样 4.规范功能——社会应该怎样
第三节 社会学的发展历程
一、社会学创立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
1.社会学创立的历史背景 18世纪末19世纪初 , 欧洲社会——工业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 骤然的社会变迁使得社会的矛盾与冲突不断扩大并趋于激化,于是社会学应运
利
心体系的创立者。
五、社会学与中国社会
1.传人时期(1891—1930) 2.本土化的最初努力时期(1931—
1951) 3.中断时期(1952—1978) 4.恢复重建时期(1979至今)
拓展社会学的视野
社会学想象力——喝咖啡
❖咖啡是一种含有咖啡因的饮品,对大脑有刺激性作用 。但 与其他刺激性东西有何不同?
2.冲突理论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社会开始出现多种解释社 会冲突的理论,反对帕森斯关于社会的价值一致、均衡 与整合的观点。
冲突理论认为:冲突是每一个社会都无法避免的,是社 会生活的普遍现象;权力分配和社会报酬分配的不均是 冲突产生的根源;冲突对社会的作用不仅具有破坏性的 一面,而且还具有建设性的一面。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功 能冲突论者科塞和德国的辩证冲突论者达伦多夫。
社会学概论PPT演示课件
5
(二)社会与个人关系的社会学意义
1.定义社会学的视角:宏观角度VS微观角度
2.社会本质的理解:社会唯实论VS社会唯名论
3.社会研究方法论:整体主义方法论(方法论的整 体主义)VS个体主义方法论(方法论的个体主义) 实证主义(自然主义)VS非实证主义(人文主义)
4.社会学体系的建构:宏观社会学VS微观社会学
6
四、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一)研究角度的综合性
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收入、生活状况等)
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制、一妻多夫制)
人口状况(人口的数量、性别、年龄等结构)
生
医疗条件
育
风俗习惯
率
妇女地位
文化程度
生育观念(重男轻女、传宗接代)
生活方式(独身、丁克家庭)
7
(二)研究方法的实证性
实证性既是社会学的优良传统,也是社会学区 别于社会哲学的关键所在。 迪尔凯姆:
8
(三)研究范围的广泛性
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 一切社会科学中,恐怕没有任何一门学科象社会学这样,不 仅广泛地与几乎每一门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相结合,形成 一系列的分支社会学,如城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发展社 会学、经济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法律社会学、宗教社会学、 民族社会学、人口社会学、文化社会学、知识社会学、科学 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文艺社会学、语言社会学、体育社会 学、军事社会学、医学社会学、化学社会学等;而且还能根 据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切薄弱环节和空白点,产生难以尽数 的分支社会学,如闲暇社会学、情境社会学、住宅社会学、 劳动社会学、旅游社会学、消费社会学、性社会学等。
“如果把社会现象只作为哲学问题的话,自然不必用什么 特别的具体的方法,只要用通常‘演绎的’和‘归纳的’ 推论,把一般的概括当作大致的观察就够了。事实上,社 会现象必须加以细致考察才能被真正了解。也就是说,研 究事物必须以事物为主,而不能以一般性原理为主;对一 些特别的问题,必须进行特别的实验才能弄清楚,考虑所 得的证据,还必须合乎规律。所有这些,说明如果忽视实 际的考察,只用一般的哲学推论,就无从进行社会学研究” (《社会学研究方法》,1988:1-2)。
(二)社会与个人关系的社会学意义
1.定义社会学的视角:宏观角度VS微观角度
2.社会本质的理解:社会唯实论VS社会唯名论
3.社会研究方法论:整体主义方法论(方法论的整 体主义)VS个体主义方法论(方法论的个体主义) 实证主义(自然主义)VS非实证主义(人文主义)
4.社会学体系的建构:宏观社会学VS微观社会学
6
四、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一)研究角度的综合性
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收入、生活状况等)
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制、一妻多夫制)
人口状况(人口的数量、性别、年龄等结构)
生
医疗条件
育
风俗习惯
率
妇女地位
文化程度
生育观念(重男轻女、传宗接代)
生活方式(独身、丁克家庭)
7
(二)研究方法的实证性
实证性既是社会学的优良传统,也是社会学区 别于社会哲学的关键所在。 迪尔凯姆:
8
(三)研究范围的广泛性
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 一切社会科学中,恐怕没有任何一门学科象社会学这样,不 仅广泛地与几乎每一门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相结合,形成 一系列的分支社会学,如城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发展社 会学、经济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法律社会学、宗教社会学、 民族社会学、人口社会学、文化社会学、知识社会学、科学 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文艺社会学、语言社会学、体育社会 学、军事社会学、医学社会学、化学社会学等;而且还能根 据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切薄弱环节和空白点,产生难以尽数 的分支社会学,如闲暇社会学、情境社会学、住宅社会学、 劳动社会学、旅游社会学、消费社会学、性社会学等。
“如果把社会现象只作为哲学问题的话,自然不必用什么 特别的具体的方法,只要用通常‘演绎的’和‘归纳的’ 推论,把一般的概括当作大致的观察就够了。事实上,社 会现象必须加以细致考察才能被真正了解。也就是说,研 究事物必须以事物为主,而不能以一般性原理为主;对一 些特别的问题,必须进行特别的实验才能弄清楚,考虑所 得的证据,还必须合乎规律。所有这些,说明如果忽视实 际的考察,只用一般的哲学推论,就无从进行社会学研究” (《社会学研究方法》,1988:1-2)。
社会学概论第二版课件第一章
➢ 以喝咖啡为例:symbolic value, as social ritual/ use as a drug / social and economic relationships / history / political…..
➢ 以泰坦尼克为例: “优先救助妇女儿童”: 69%的妇女儿 童获救,男乘客中17%生还,但从分层角度来看生还率:三 等舱26%,二等舱44%,头等舱60%。
社会分层、社会流动、贫困、种族、性别
社会制度
家庭、教育、宗教、权力与政治、经济与劳动
社会变迁
社会问题、人口与生态、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城 市与城市化、现代化、信息化、全球化
当代社会学热点问题
具体问题
社会网络分析 社会资本 信任
总体趋势
信息社会 消费社会 风险社会 全球社会
第二节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
(1)“总和说” (2)“综合说” (3)“普遍说”
讨论:社会学是万 学之王பைடு நூலகம்是万学之 余?
(4)“平等说”
(5)“共通说”
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就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来说,把社 会学定义为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 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既有利于明确它跟历 史唯物论的区别和联系,又有利于划清它与 其他单科性的和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的界限以 及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界限。
创立时期社会学的特点
与哲学关系密切,还没有完全从哲学的怀抱 中解放出来;
受实证主义思潮的影响很大,力图用自然科 学的方法考察社会;
创立社会学的目的在于维护、协调现存的社 会关系。
社会学的思想源泉
古希腊思想家的社会观 近代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如社会学说和历
第一章 社会学概论绪论 PPT课件
涂尔干(迪尔凯姆)
第一次明确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 事实
社会事实是一种个人外部的存在,是决 定个人行为而不以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的客观事物。社会事实分为物质的社会事 实和非物质的社会事实两类。社会事实具 有强制性的特征。
确立了社会学的实证研究方法。
社会整合——即人们与其社会群体结合
的程度。社会整合是自杀的一个关键性社 E·Durkheim
把社会学的基本内容划分为社 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
August Comte (1798~1857)
提出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应该是 实证方法。
代表作——《实证哲学教程
》
英国的赫伯特·斯宾塞
主要思想—— 社会有机体论 社会进化论
Herbert Spencer (1820~1903)
代表作——
《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 究》、《社会学原理》。
会因素。
代表作:《自杀论》
韦伯
理解社会学 社会学应以理解的方式来 解释个体社会行动背后的意 义
代表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Max Weber
1864年-1920年
当代西方社会学的三大理论视角
功能论
社会是由相互联系、协同发挥作用的各 个部分构成的一个整体。
功能主义源于孔德、斯宾塞、涂尔甘等 人,其主要代表人是美国社会学家帕森 斯、默顿等。
潜功能——指人们的行动带来的不可预见的后果。 (隐性正功能与隐性负功能)
当代西方社会学的主要理论
冲突论
所有的社会在稀有资源上如财富、权力、 声望等都是有限的、缺乏的,因此就会 引起争夺稀有资源的斗争,因此,社会 的基本状态就是冲突。
其代表人物有法国的达伦多夫和美国的 米尔斯等人。
全套电子课件:社会学概论
25
第一节 社会化的含义及基础
一、社会化的概念及其扩展 社会化的概念 初次社会化 再次社会化 终身社会化
26
二、社会化研究的三个角度
1、文化的角度 2、个性发展的角度 3、社会结构的角度
27
三、社会化的生物基础
►人有高于低级动物的语言能力和思
维能力
►人有学习能力 ►人有很长的依赖期
28
第二节 社会化的主体、过程和内容
第二章 社会与社区
• 第一节 社会概述
一、社会的词源与含义 中文中“社”(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会”(会聚与会 集于一起)和“社会”(民间宗教性集会)的含义。 英文中的“SOCIETY”一词的含义。 二、对社会的理论解释 1、唯名论。社会只是“名”即无客观内容的概念,只有个别 事物才是真实的。社会是一群“同心的人”的集合体。源于中 世纪经院哲学中的非正统派唯名论。代表人物有卢梭、达尔德、 霍布斯、韦伯等。因认定个人是真实的,故以个人行为及其互 动细节为研究对象。
3、建构论。包括结构功能建构论(帕森斯、莫顿等)、批 判建构论(也可称之为新社会建构论,包括马克思、哈贝马斯 等)。
三、社会的要素和结构
1、本源要素:自然环境;个体;群体与组织。
2、行为要素:社会结合与交往;物质经济;政治;文化。
3、基本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人际结构。
• 第二节 社区概述
• 第一节 社会角色的涵义
•
一、角色及其相关概念
•
唐诗人王建《新嫁娘词》
•
三日入厨下,
•
洗手做羹汤。
•
未谙姑食性,
•
先遣小姑尝。
诗中人物及其相互关系
• 新嫁娘——家庭新成员,婆婆的晚辈,小 姑的平辈。
第一节 社会化的含义及基础
一、社会化的概念及其扩展 社会化的概念 初次社会化 再次社会化 终身社会化
26
二、社会化研究的三个角度
1、文化的角度 2、个性发展的角度 3、社会结构的角度
27
三、社会化的生物基础
►人有高于低级动物的语言能力和思
维能力
►人有学习能力 ►人有很长的依赖期
28
第二节 社会化的主体、过程和内容
第二章 社会与社区
• 第一节 社会概述
一、社会的词源与含义 中文中“社”(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会”(会聚与会 集于一起)和“社会”(民间宗教性集会)的含义。 英文中的“SOCIETY”一词的含义。 二、对社会的理论解释 1、唯名论。社会只是“名”即无客观内容的概念,只有个别 事物才是真实的。社会是一群“同心的人”的集合体。源于中 世纪经院哲学中的非正统派唯名论。代表人物有卢梭、达尔德、 霍布斯、韦伯等。因认定个人是真实的,故以个人行为及其互 动细节为研究对象。
3、建构论。包括结构功能建构论(帕森斯、莫顿等)、批 判建构论(也可称之为新社会建构论,包括马克思、哈贝马斯 等)。
三、社会的要素和结构
1、本源要素:自然环境;个体;群体与组织。
2、行为要素:社会结合与交往;物质经济;政治;文化。
3、基本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人际结构。
• 第二节 社区概述
• 第一节 社会角色的涵义
•
一、角色及其相关概念
•
唐诗人王建《新嫁娘词》
•
三日入厨下,
•
洗手做羹汤。
•
未谙姑食性,
•
先遣小姑尝。
诗中人物及其相互关系
• 新嫁娘——家庭新成员,婆婆的晚辈,小 姑的平辈。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卡尔·马克思(1818―1883)
马克思出生于德国一个律师家庭, 中学毕业后,最初就读于波恩大 学法律系,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 系,1841年毕业于柏林大学。除 学习法律外,马克思较多地研究 了历史和哲学。1848年,马克思 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 虽然马克思从未把自己视为社会 学家,但……因此,即使在欧美 社会学界,马克思也被公认为社 会学的主要思想奠基人。
认识。
如古希腊思想家们 ……再如孟德斯鸠的著作《罗马兴衰 原因论》、卢梭的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以 及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思想等。
圣西门
圣西门认为每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生都是历史发展的一个进 步,它们都曾促进了生产、科学和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因 而历史是前进的。 他还提出了衡量社会制度的四个标准:1)它尽可能使社 会上的大多数人过着幸福的生活,拥有最多的资料和可能 满足他们最切身的需要;2)在这个社会制度中,内心修 养高尚的最有德行的人,拥有最多的机会获得较髙的地位, 而不管他们出身于什么样的家庭;3)这种社会制度把数 量最多的人团结在一个社会里,使他们拥有最多的手段来 抵御外敌;4)这种社会制度鼓励劳动,因而可以出现重 大发明,导致文明和科学的最大进步。
复习考试指南
本课程学习方法
考试范围和要求
考试应注意问题
本课程学习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与其它的学科相比,社会学所探讨的主 要问题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学生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做 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掌握社会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达到对 社会现象与基本事实的深刻理解和透彻把握。
2.系统学习与重点学习相结合。由于社会学涉及的知识点 较为多,覆盖面广,这就要求学生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 学会抓重点,做到系统学习与重点学习相结合,并以“重 点”知识为纲,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3.要注意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社会学的知识综合性较 强,各章节之间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具有内在联系的。 学生在学习时一定要理清线索,做到融会贯通。
《实证哲学教程》
此后开始编写和公开讲授六卷本的《实证哲学教程》。
孔德被西方社会学界公认为社会学的创始人。
孔德在1838年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第一次使
用了“社会学”这一概念。他试图把社会学理论系统化,
他认为社会学理论体系可分为两个部分,社会静力学和社 会动力学。
孔德提出了社会学研究的实证方法,他认为,必须用研究
第一章 绪论
本章指导 【学习目的与要求】主要是了解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社会学的对象与方 法、社会学的特点与功能,认识学习社会学这门课程的意义。 【重点提示】1.了解社会学简史。2.理解社会学的涵义。3.把握社会学的 对象与方法。4.思考社会学的意义。
第一张 绪论
本章内容
辅导材料
科学发展背景
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有了很大的发展 。自然科学对 传统观念和神学体系的猛烈冲击及其在生产中的运用和成 功,启发着社会思想家们用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考察
和认识社会。孔德所倡导并由迪尔凯姆所树立起的实证主
义传统,典型地反映了社会学所受到的自然科学的影响。
此外,在自然科学实证研究的启示下,经验的社会研究﹙ 如社会统计学和对社会问题的专题调研等﹚也有了较大发 展,这也为社会学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内容和方法。
社会学主要参考书目(2)
王思斌主编:《社会学教程》(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3年。 刘豪兴主编:《社会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李强主编:《应用社会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4年。 水延凯等:《专题调查及实例评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3年。 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 文献出版社,2002年。
本课程将密切结合我国的社会实际,在充分吸收社会学最 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介绍社会学学科的主 要领域、基本范畴、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
社会学课程功能
《社会学概论》是社会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是整个社会 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入门课程。
《社会学概论》也是新闻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基 础课之一。非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学习本课程,一方面可以 初步了解和掌握社会学独特的知识体系、理论视角和思维
社会进化论
斯宾塞认为,社会进化是不可抗拒的。社会进化虽然是充
满矛盾的,但基本上是平稳的、进步的,在很大程度上是
自动的过程。均衡是进化的必然特性,也是进化的起点和 终点,有意识的“加速”或“外来的干预”都会给进化造 成障碍。他还认为社会上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 国家与国家之间必然要进行“生存竞争”,竞争的结果就 是“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考试范围和要求
考试范围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主(包括各章指出的重点内容 和辅导材料) 。
考试采用百分制闭卷考试,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名词解释、
简答题和论述题。其中主观性试题与客观性试题所占分数
的比例约为5:5。考试难易程度:容易的占20%,较容易 的占30%,较难的占30%,难的占20%。考核不同能力层 次的试题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的占25%,领会的占40%, 应用的占35%。
复习思考
本章内容
社会学(19世纪上半叶产生) 是对社会进行综合性研究的 学科,它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社会学的对象与方法 第三节 社会学的特点与功能
第一节 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社会学的产生 (一)社会学产生的背景 (二)社会学的创立及学科化 二、社会学的发展 (一)社会学在西欧和美国的发展 (二)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三、社会学主要视角 (一)功能主义 (二)冲突理论 (三)其他理论
社会学选用教材
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 论新修》(第三版),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年出版;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立项项目,21世纪社会学
系列教材;ISBN:7-30004349-6/C.200。
社会学课程简介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社会行为、社会关系 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应用性社会科学。它在整个社会 科学领域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不仅是社会科学的基 础性学科,也是一门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性学科。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不仅可以获得科学的社会知识, 加深对社会现象的新认识,而且可以掌握许多分析与研究 复杂社会现象的理论和方法,从而为我们科学认识个人、 社会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社会学概论
总体安排
社会学课程简介
社会学课程功能 社会学课程特色 社会学教学大纲 社会学教学方法 社会学教学内容 社会学选用教材
社会学参考书目
社会学考试指南
社会学考试指南
复习考试是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 期末复习考试有利于学生对本课程融会贯通。 本课程期末复习考试还有两个目的,一是检验教师的教学 效果,二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成就。
(二)社会学的创立及学科化
在创立时期,社会学的学科特征和研究是很模糊的,它尚
未完全摆脱哲学等学科的影响。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理论与方法体系才日趋成 熟。社会学创立以及学科化是与以下人物分不开的。 1.奥古斯特·孔德 2.赫伯特·斯宾塞 3.卡尔·马克思 4.埃米尔·迪尔凯姆 5.马克斯·韦伯
2.思想理论背景 3.科学发展背景
思想理论背景
社会学的产生是以对以往思想家们关于社会的探索为基础
的。社会学产生之前,有许多思想家对社会结构、社会制 度、社会变化的规律以及未来图景进行过探索,并形成了 丰富的经济思想、政治思想、社会思想,以及哲学和伦理 观念。这些思想成果作为基础推动着人们对社会的进一步
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这些方法是观察法、 实验法和比较法 等。
2.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
斯宾塞出生在英国中部一个教 师家庭,未受过正规教育。成 年后当过铁路工程师和杂志助 理编辑。1850年发表《社会静 力学》,以后又陆续发表《社 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 等著作。 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主要围绕 社会有机论和社会进化论两个 方面展开,前者是社会结构的 原理,后者是社会运动和发展 的原理。
[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第十版),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1999年。 [美]伊恩·罗伯逊:《社会学》(上、下),商务印书馆, 1990年。
[美]刘易斯·科塞:《社会学思想名家》,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1990年。
[美]刘易斯·科塞等:《社会学导论》,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0年。 [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第四版),北京大学 出版社,2003年。
社会学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社会 第三章 社会化 第四章 社会互动 第五章 社会群体
第八章 社区 第九章 社会制度 第十章 社会问题 第十一章 社会控制 第十二章 社会保障
第六章 社会组织
第七章 社会分层
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
附录
社会学主要参考书目(1)
社会学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条件,借鉴先进的教学模式,采 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本课程自主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改变纸质媒介、板 书教学的传统模式,将影像、文字和声音等多种教学载体有效结合起 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大大改善了教学效果。 2.案例式教学。本课程一直在开发和建立教学案例库,一直在尝试案 例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将枯燥、深奥的社会学知识融入生 动活泼的案例分析之中。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又培养学生的 理论思维能力。 3.参与式教学。本课程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提倡参与式 教学,即根据教学进度和课程知识体系,精心选择题目,然后组织学 生在课堂上围绕该课题进行开放式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对学生 进行启发和引导。 4.实践型教学。本课程在教学课程中适当安排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 社会实践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