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史_高德步_第五篇PPT
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PPT
3、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运转标志着囊括当今世界经济 各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建立起来,该体制的特点是 A、维护世界和平 B、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C、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D、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
自学检测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全球化产生了重要作用。回答4—6题。
4、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最主要的媒介是 A、价格底廉的商品 B、先进的政治制度 C、领先的生产技术 D、先进的生产方式 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许多发明,为人们经济文化的交流提供了便利。 以下发明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是 ①电话 ②电子计算机 ③汽车 ④汽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③
第一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列强扩张 第二次工业革命 帝国主义瓜分世界
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初步形成 囊括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的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出现了许多不利生产要素 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因素
苏联(俄)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对立 困 境 阶 段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各国设关税壁垒 (一战后一二战中) 世界大战的影响 制度化阶段 (二战后期至 20C80年代)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与崩溃 联合国成立 1947年启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欧共体”成立与发展等 迅速发展阶段 (20C90年代以来)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世界经济发展
课堂练习(三)
6、新航路开辟时,正值中国明朝时期,新航路的开辟对当时中国的影 响是 A、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联系 B、西方国家开始从中国大量掠夺白银 C、西方殖民者开始骚扰东南沿海地区 D、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遭受严重冲击 7、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入世主要是因为 A、世贸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中起决定作用 B、可使中国广泛参与国际分工,实现经济优势互补 C、可化解金融风险,提高金融业的竞争力 D、可促使世界经济多极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发展
第7章-《世界经济史》-马工程PPT参考课件
4.3 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
经济周期的衡量指标:GDP、实际收入、就业、消费、投资 、经常项目、央行信贷水平、利率、流通中的货币量、小麦 价格、税单、结婚登记量和出生率等 一国的经济周期通常会通过产业关联度、汇率、利率、金融 恐慌等影响其他国家。1914年以前,英、法、德三国的周期 经常同步,北欧4个经济体整体水平也比较高。
29
30
本章完
在过去的200年里,实现了工业化 的国家人均实际收入增长了10倍 到15倍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马尔萨斯”词条
3
1.1 经济增长的新含义
4
马尔萨斯陷阱
• 马尔萨斯陷阱:人口增长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存资料仅仅是按 照算术级数增长的,多增加的人口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人口不 能超出相应的农业发展水平。
③ 大部分城市没有排水系统, 卫生条件恶化导致瘟疫流行
1855年时事插画描绘科学家麦可·法拉第捏著鼻向泰晤士之 父递上一张白卡纸,让祂亲身了解泰晤士河水质,戏虐他 投稿泰晤士报呼吁市民要正视泰晤士河的恶劣卫生问题。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伦敦大恶臭”词条
13
2.2 城市病及其初步治理
初步治理: ① “模范住宅”运动; ② 整治城市排水系统 ③ 提倡个人卫生保健运动 ④ 革新医疗手段
① 农村生产食物以及原材料, 城市提供服务业。
② 农村生产的初级产品收入弹 性比较低,工业品则具有较 高的收入弹性。
③ 由于农业对收入增长缺乏弹 性,对农产品相对需求下降 。再加上农业部门劳动生产 率上升,农村就业下降,人 口不断向城市涌入。
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阿瑟·刘易斯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W. Arthur Lewis“词条
世界经济史课件PPT
2、课程体系 除导论外,共分为四编九章 ❖ 第一编 中外的古代经济史 ❖ 第一章 古代的中外经济发展 ❖ 第二章 中国与西欧的封建经济 ❖ 第二编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史 ❖ 第三章 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 ❖ 第四章 工业革命和工业化 ❖ 第三编 中国近代的转型经济 ❖ 第五章 中国近代的经济增长和周期波动 ❖ 第六章 中国近代国民经济的发展 ❖ 第四编 战后世界经济的变迁 ❖ 第七章 中国计划经济的实践与转型 ❖ 第八章 战后西方经济的重建与繁荣 ❖ 第九章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
(2)历史作为实证资料是对经济学原理的检验;
(3)历史作为思想智慧是对现实经济发展的指向。
发展经济学的理论 凯恩斯的理论
五、经济史与经济学
1、什么是经济学? ❖ Lionel Robbins:经济学是一门科学,他把人类行
为的目的与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资源之间的关 系作为研究对象。经济学是研究用具有各种用途 的稀缺手段来满足人们目的的人类行为科学。 ❖ Paul Samuelson: 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 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 同的个人。
(三)学习经济史的现实意义
1、作为一个学习经济学的学生,如果连经济史的背景知 识都不了解,还谈什么经济学呢?
2、开设中外经济史课程,是为了使学生知道中外经济国 情,包括各国经济发展的过程、规律、特点,经济发展已 达到的水平与阶段,它的历史方位,经济工作中的经验教 训,为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问题而提出过的各种理论和方案。
5.高德步:《经济史与经济学》,《经济学家》1998年第5期。 6.吴承明:《市场·近代化·经济史论》,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版。 7.吴承明:《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经济研究》1995年第3期。 8.吴承明:《经济史:历史观与方法论》,《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
世界经济史高德步导论、第一篇
第二节 世界经济史的时空结构与逻辑演进
历时性意义上:
经济增长
世界经济史的主题
制度变迁
社会进步
共时性意义上: 世界经济史的主题研究不同时代各民族的经济交往、冲
突与融合以及共同发展的历史。
第二节 世界经济史的时空结构与逻辑演进
世界市场的出现 时间:16世纪以后出现世界市场。 意义:世界市场的出现,把历时意义上的“历史”和共 时意义上的“世界”统一起来,从而开创了世界经济史 的新纪元。事实上,只有当人类历时地创造了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和市场经济,世界经济史才成为真正的世界经 济史,才有共时性状态。因此,世界经济史要在历时性 与共时性统一基础上,发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演进规 律和结构变迁规律。
第二节 世界经济史的时空结构与逻辑演进
从地缘结构上考察
东方经济形态
中国
世界经济史
西方经济形态
古希腊罗马和西欧
西亚经济形态
阿拉伯—伊斯兰国家
日本、印度、拜占庭和俄罗斯等,都属于边缘经济形态。
第二节 世界经济史的时空结构与逻辑演进
四、世界经济史的逻辑演进
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世界经济史研究的起点。 在16世纪以前,世界经济史始终都存在着以不同民族为
经济学的方法主要是实证方法,即用经验和事实说话。 而直接用经验和事实说话,正是经济史的根本特点和根 本优势:一方面,经济史可以为经济学的假设和命题提 供更可靠的经验实证;另一方面,可以为经济理论提供 更符合经验事实的假定。
第一节 经济史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经济史作为经济学的实证工具,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经济史学与史学 经济史属于经济学而不属于史学,它与史学的共同点仅 仅在于考察对象在一定程度上重叠,叙述方法上有一定 的时序性,以及用史料说话的特点,但在研究者的信念、 观点和方法上,特别是采用的理论模型上,基本上都是 经济学的。
世界经济史 第一章导论PPT课件
第一章 导论
13
第一节 经济史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3) 经济史使用经济学提供的分析工具。 经济学为经济史学提供的分析方法有宏 观分析方法和微观分析方法、作为中观 的区域和部门分析方法、均衡分析方法 和非均衡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以及 计量经济学方法等。
第一章 导论
14
第二节 世界经济史的时空结构
第一章 导论
12
第一节 经济史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3、经济史研究中的理论工具:经济学
经济学理论对于经济史研究的作用在于: (1)它决定用什么观点考察经济的历史,
用什么方法理解和阐释经济的历史。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2)为经济史研究提供一个理论模型。经 济史可用的经济学理论模型有: 历史主义 模型、创新模型、新古典和制度分析模 型、起飞模型。
2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世界经济史的对象、 任务与方法
第二节 世界经济史的时空 结构
第一章 导论
3
第一章 导论
重点问题
经济史的研究对象 经济史与经济学方法论的关系 经济史研究中的假设方法和理论工具 世界经济史的时空结构
第一章 导论
4
第一节 经济史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一、经济史的研究对象
1、对象
具体来说经济史学是按照历史发展的 纵向线索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或 者是专门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历 史上某一时段的状态,并从中探索经 济的规律性的科学。
经济史学的最大特点,是将时间概念 引入经济分析。
第一章 导论
6
第一节 经济史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2、经济史与经济学的关系
经济史是经济学的一部分。但 经济史与经济学并非相互包含或 融为一体,而是相互独立并平行 的两个分支学科。
世界经济史_高德步_第五篇
变:它由过去的单纯支付、中介作用,转化为支配整个社
会货币资本的万能垄断者。这时,银行业中的垄断资本与
工业中和家族中的垄断资本的界限已经难以划分。它们相
互渗透,混合生长,形成一种新的、最高形态的垄断资本,
即
。
金融资本
第三节 垄断的影响
• 在这一过程中,金融资本集团既有工业垄断资本向银行业 扩展形成的,也有银行垄断资本向工业渗透产生的,洛克 菲勒集团和摩根集团是这两种形式的代表。
定性和机会主义的干扰,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失灵了。 (3)厂商为了保证大量生产得以顺利进行,不得不将采购
和销售的交易内部化于一个单一的企业中,用企业的协调 能力来克服市场的不足。 • 纵向并购得到了当时政府的支持。这次在以纵向并购为特 征的浪潮中消失的企业数目比横向并购时消失的企业数目 多两倍多。
第二节 并购与垄断
源。 (2)由于生产技术上的规模经济导致的自然垄断,即边际
成本和平均成本在很大程度上下降才会形成的垄断。 (3)由少数厂商的合谋行为导致的行为垄断。 (4)由政府限制竞争的法令和政策导致的法定垄断。 二、大规模生产的出现 • 19世纪五六十年代 ,新兴的重工业开始充当主要角色,生
产集中和大规模生产体制初露端倪。
• 有的国家的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都具有浓厚的家族色彩, 一个财团是一个家族,或者以一个家族为主与另一个利益 攸关的家族结盟,形成某个财团。
• 这些金融资本形成后,成为各个国家居统治地位的力量, 它们不仅控制着整个国民经济,而且操纵政府,左右国家 政治生活。
复习
• 关键术语
垄断
并购
横向并购 纵向并购
第三节 垄断的影响
• 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之后,经济生活在企业外的由市场机制 协调,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伴随着交易的复杂市 场结构被企业家取代,企业家指挥生产。大企业所有权和 经营权的分离,使工商业进入了经理式的资本主义时代。
经济学说史课件c5
第二节 皮古旧福利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2、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的关系
广义的福利——社会福利
福利分为两类: 狭义的福利——经济福利 经济福利也是社会福利的组成部分,是能以货 币计量的那部分社会福利,经济福利对社会福 利有决定性影响。
第二节 皮古旧福利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3、经济福利的构成
经济福利是由效用构成的,效用意味着 满足; 经济福利可以通过对效用的计量而被计 算出来。
第三节 新福利经济学
三、新福利经济学的新发展
1、次优理论 2、相对福利理论 3、公平和效率 4、外生经济和不经济 5、福利国家理论
第五篇 20世纪20—30年代的 西方经济学说
第十六章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第一节 概 述
一、熊彼特的生平和著作
生平:(1883-1950)当代著名的经济学 家和社会学家,其学说被称为“创新主义” 著作:《经济发展理论》1912、《税收国家 的危机》1918、《经济周期》1939、《资 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1942
第四节 通胀与失业理论
二、结构性失业理论 瑞典失业的三方面结构性原因: 1 、技术发展引起部门、行业和地区间发展的不 平衡,而劳动力供给不能适应这种复杂情况, 从而在某些部门、行业和地区出现失业。 2 、相对不发达国家的劳工入境(廉价),填补 了职位空缺,增加了劳动力供给。 3 、工资水平高,提高了开放部门的成本,使商 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从而延 缓了经济发展速度,增加了就业困难。
第二节 皮古旧福利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4、国家应进行适度干预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可能会引起边际私人纯 产值和边际社会纯产值的背离。 主张政府采取适当的经济政策来消除客观上 存在着的边际私人纯产值和边际社会纯产值 的背离。 国家干预具体措施
【高考历史必修一】22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解析版)
业革命结束的 19 世纪中期才确立其世界工厂的地位,故②错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与题干时间不符,故③错误;伴随
着新航路开辟,荷兰、英国都加入了海外殖民掠夺的行列,大量的殖民财富涌入国内,加速
了资本原始积累,故④正确,选择 D 项符合题意。
B.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C.扩大了英国政府的行政权
D.有利于英国政治制度的完善
【答案】D
【解析】通过亚当·斯密的演讲内容可知,财富增长的关键是和平、税收和适度的司法,而
这都是国家公权的内容,说明国家公权要为经济发展服务,这些内容有利于英国政治制度的
完善,故选 D 项;《国富论》的发表,标志着自由主义政策形成,排除 A 项;工业革命开始
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同样但不能解释“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故 B
项错误;“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是从经济角度对自由的认识,没有涉及到
政治方面,故 C 项错误;“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凸显了政府的干预,融合
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同样强调了政
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 )
①资本市场的发展
②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④海外殖民掠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新航路开辟以后,荷兰与英国均较早地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资本市场无论内外都
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高增长,故①正确;荷兰是商业立国,英国要到第一次工
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
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专题-9近代以来经济思想的嬗变和经济模式的创新(原卷版+解析版)
热点小专题9 近代以来经济思想的嬗变和经济模式的创新【热点剖析】一、经济思想的嬗变重商主义、自由主义、,三者分别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它们的核心内容分别是:发展,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
1.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思想)(1)资本主义发展早期(16—17世纪):推行重商主义,完成资本的。
(2)工业革命以后(18—19世纪):亚当·斯密《》奉行自由主义理论,主张自由竞争、自由经营、自由贸易。
(3)20世纪30年代:在经济危机冲击下,罗斯福新政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二战后,在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理论——凯恩斯主义。
(4)20世纪八九十年代:通过里根改革与改革,资本主义世界逐步走上了“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第三条路线,即计划与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发展道路。
2.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1)苏俄突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再到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再到自身修正与完善实行改革但最终未能成功。
(2)中国由照搬苏联经济发展模式(计划经济体制与工业化)到实行改革开放最终确立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走上一条新兴的工业化发展之路。
二、经济模式的创新1.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1)近代前期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经济模式的冲击——晚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四调整:同光新政(近代化起步);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戊戌新政;。
(2)近代后期经济模式的调整与变革——国民政府经济发展的政策的四应对①统治前期:采取了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等经济政策。
②抗日战争:采取的经济政策;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③统治后期:采取了强征苛捐杂税、等经济政策。
(3)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模式的四探索:五年计划(过渡时期,1949—1956年)→社会主义建设曲折探索时期(1956—1966年)→“”时期(1966—1976年)→改革开放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世界经济史大纲(高德步教材)
《经济史》(中外)课程教学大纲绪 论一、经济学大师谈经济史二、经济史的研究对象、范畴三、经济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四、经济史的研究动态及研究方法五、课程安排与参考书第一篇 古代东西方经济生活的类型及发展特征第一章 古代东方的社会经济生活类型、特征第一节 农业革命-------四大文明发源地与农业(历史学与地理学的方法)“经济之源”-------农业-------粮一、农业革命的发生及在经济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教材P251、第一次农业革命的内涵,从“采集、狩猎经济”“种植、畜牧业经济”这个转变是“质变”,因此称之是“农业革命” 教材P26 2、农业革命的发祥地——四大文明古国① 西亚两河流域 ② 埃及尼罗河流域 ③ 中国黄河流域④ 印度和流域3、农业革命产生的重要影响①财产制度产生需求 供给 研究经济史的意义也在于我们可以通过它了解各国经济发展的路径的状况a 、 产权与所有权的关系②农业本身的发展促进了人类能力的进步——技巧(技术)③农业发展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进步⑤ 为其他经济形式(村、营、乡、镇)第二节 东方型奴隶制经济(自学)主要掌握“东方普遍奴隶制”问题第三节专制主义国家制度(教材P34)问题:为什么在东方的国家类型及制度特征方面表现为专制主义呢? 有哪些直接、间接原因?特别是在经济史领域有哪些因素成为了专制主义国家制度的基础(经济基础)?一、东方专制主义的经济基础1、 国王为土地的最高所有者(统治方式)解析:教材P342、 灌溉系统发达(组织方式)解析:教材P34-35无论埃及、还是中国,由于地域辽阔,河流漫长,通过像西方(意大利)那样的有商人、企业主自愿联合“治水”的方式是行不通的,所以在东方迫切需要中央集权的政府来干预。
因此“亚洲的一切政府都不能不执行一种经济职能,即举办公共工程的职能……”教材P35中国的“大禹治水”二、以埃及为代表的专制主义国家制度的特征1、 特征:以法老为核心统治者的金字塔式的专制主义国家制度法老——贵族——奴隶主——农民——奴隶2、 评价:① 积极方面:制度的催生② 消极方面:等级制度森严,对土地实行国有三、巴比伦的专制主义国家制度1、《汉穆拉比法典》 P382、巴比伦专制主义国家的特征① 国王拥有对土地支配权b 、财产制度诞生 组织结构 制度的变革与变迁②私有制开始出现③父权制家庭发达四、印度五、中国第四节城市和工商业▲城市经济起源▲城市化问题一、城邦国家和城市1、城市出现的四个标准及三个条件①四个标准——四个方面:分工;城防、围墙;人口;房屋建筑、道路交通②三个条件——周边有发达的农业;有发达的交通运输;有较发达的贸易2、城邦文明的诞生 [意味着工商业发展]①苏美尔城邦——美索不达米亚文化时期②帝国城邦——巴比伦文化时期③商业城邦——腓尼基人④古代印度、中国关于城、城邦文明的记载二、古代工商业的起源1、手工业——制造物品①古埃及:P42 石材加工、建筑、金属加工、造船、织物②古中国:P43 商代手工业制品大量诞生于手工业作坊手工制品种类多,做工细腻2、商业——交换物品(从物物交换到出现具有货币职能的物品的出现)①古埃及的“进出口贸易”往来增大——物物交换为主②中国货币关系大发展(海贝——骨币——铜币)第五节亚细亚生产方式一、亚细亚生产方式之谜1、“亚细亚生产方式之谜”的由来——马克思提出 P432、“亚细亚生产方式”引发的论争 P44①普列汉诺夫与列宁针对P44第三段②马扎亚尔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论断引发争议二、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1、土地所有制为公有制(国有:国王,皇帝一人所有)2、自给自足的农村公社为左基本的生产单位 P45(这种自然经济的特征:农业与手工业结合,导致生产目的成为自给自足,导致农村公社独立并得以长期存在)三、中国的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1、研究误区(或对前人的概括)2、马克思的观点3、中国的社会经济形态与西方之间的差别(重要!)P46第二章古代西方社会经济生活的类型及发展特征▲关于“东西方经济形态起源”的论证实际上是对“东西方经济形态的历史路径”的考察,提出“历史路径”这个概念,列举相关实例,解释它在解决经济问题上的重要性,这是用“历史学”解决“经济学”的具有实效的方法。
世界经济史绪论.PPT
东方世界
尔
黑 格
希腊世界
罗马世界
日耳曼世界
亚细亚生产方式
马克
思
古代生产方式
日耳曼生产方式
20
第二节 世界经济史的时空结构
1500年以后的人类社会历史是现代化的历史, 因而现代化成为世界经济史的主线。
它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 16世纪到19世纪
对于西欧国家来说,这是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 经济过渡的历史过程,也是人类生存基础由农 业向工业转移的过程,亦即工业化或现代化的 过程。 特点:世界市场的建立和工业革命的展开。
感知的现实经济世界要可靠得多。 3、经济学家可以利用经济史提供的经验事
件,对经济学的假设和命题进行“试错” 式研究。
12
第一节 经济史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2、证实方法与证伪方法
经济学的研究离不开假设,然而这种 研究方法的最大危险性,在于前提假设的 错误,即前提假设与经验事实不符。尽管 经济学的假设不可能凭空产生,总有一定 的事实依据,但从经验事实中提出来的理 论假设还要进一步接受经验事实的检验, 而这种检验的结果,既可能是证实的,也 可能是证伪的。
10
第一节 经济史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三、经济史的方法
1、经济学与经济史的实证方法 经济学的方法主要是实证方
法,即用经验和事实说话,这也 是经济史的根本特点和根本优势.
11
第一节 经济史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经济史作为经济学的实证工具,具有多 方面的优势:
1、经济史所提供的经验或事实是大量的。 2、经济史所提供的经验事实比经济学家所
制度变迁
社会进步
共时性意义上: 世界经济史的主题研究不同时代各民族的经济交往、冲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2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20世纪30年代初据对美国匹兹堡白领阶层和专业人员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家庭白天娱乐活动明显增多打乒乓球、拼板子、下跳棋、客厅游戏、打桥牌尤其突出的是听广播这些现象()A. 说明当时美国民众生活悠闲B. 折射出美国失业现象的普遍C. 反映出美国家庭观念的重塑D. 表明新政已使美国重新繁荣【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可知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依据材料“大多数家庭白天娱乐活动眀显增多打乒乓球、拼板子、下跳棋、客厅游戏、打桥牌尤其突出的是听广播” 结合所学可知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美国打击沉重使得大量人民失业无事可做因此出现白天娱乐活动现象故B项正确A项明显不符合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社会状况排除C项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材料体现的是经济危机对美囯的消极影响故D项错误故选B2.对罗斯福新政的正确评价是()A. 使美国的阶级矛盾更加尖锐B. 没有对经济危机起到任何干预作用C. 完全消除了经济危机D. 使美国经济复苏度过了经济危机的难关【答案】D【解析】A.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使美国社会秩序逐渐稳定并没有激化阶级矛盾反而缓和了阶级矛盾B.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是对经济全面干预选项的表述是错误的C.罗斯福新政尽管缓和了经济危机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仍然周期性的爆发D.罗斯福通过对国家经济的全面直接干预使美国经济逐渐复苏渡过了经济危机3.下面是美国1820~2009年占世界GDP的比重变化情况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高峰的原因是()A.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B. 美国确立世界霸主地位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达D. “混合经济”模式的确立【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战后资本主义黄金发展阶段这是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效果故C正确自由主义盛行在工业革命后到罗斯福新政之前排除A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美苏争霸时期美国没有确立世界霸主地位排除B混合经济是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D4.20世纪50年代后美国工厂工人数量出现了少量衰减而农场人口则衰减明显从1950年的2304.8万下降到了1960年的1563.5万这些现象反映了美国A. 经济发展出现新危机B. 经济结构正在转型C. 政府加强对经济干预D. 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后美国工厂工人数量出现了少量衰减而农场人口则衰减明显”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就业人口从第一、第二产业大量转移到第三产业反映出美国的经济结构正在转型 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美国经济的转型与经济新危机无关 A排除材料未涉及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排除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D错误故选B.5.下面是高德步、王珏编的《世界经济史》第五篇章节目录摘录本篇论述的历史主题是()A. 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建B. 市场经济国家的改革C. 计划管理体制的建立D. 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答案】D【解析】从“垄断”“大危机和新政”“世界大战与战时经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世纪未到20世纪70年代初自由市场终结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排除故选D6.1933年6月5日美国政府颁布了国会通过的《放弃金本位法令》 1934年1月31日联邦政府颁布了黄金储备法令宣布美元贬值把美元稳定在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相当于1900年按黄金价值计算的59.06% 即美元贬值了41% 美国的这一做法()A. 实现了美国银行业的迅速恢复B. 根除了经济危机的根源C. 有利于美国扩大商品出口D. 缓和了世界各国的矛盾【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联邦政府颁布了黄金储备法令宣布美元贬值把美元稳定在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相当于1900年按黄金价值计算的59.06% 即美元贬值了41%”并结合所学可知货币贬值有利于扩大商品出口不利于进口故C符合题意材料中的措施并不能实现美国银行业迅速恢复故A错误B项错在“根除” 故排除材料中的措施加剧了世界各国的矛盾并不是缓和故D错误故选C7.下表反映了西方国家经济发展中的现象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A. 自由放任政策带来恶果B. 国家社会结构发生变化C. 经济出现“滞胀”现象D. 社会福利开支不断增加【答案】C【解析】从表中70年代开始的GNP年增长率的下降失业率的上升物价指数年增长率的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经济出现“滞胀” 故C项正确此时期各主要国家发展经济都采用国家干预排除A项国家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以及社会福利开支不断增加不符合该时期排除B、D故选C8.二战结束后英国工党竞选时就提出了组名的“Beveridge 的报告” 主张构建一个由国家财政支撑面向国民和国内合法常住居民以提供“疾病防治全面医疗和康复服务”为目的的保障体系这一保障体系()A. 体现英国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B. 消除了英国各种社会矛盾C. 有利于保障英国低收入者的利益D. 实现了英国社会公平公正【答案】C【解析】材料“以提供‘疾病防治全面医疗和康复服务’为目的的保障体系”体现的是西方福利国家制度该制度明显有利于保障英国低收入者的利益故C正确“全面干预”说法绝对故排除A“消除”说法绝对故排除B“实现了英国社会公平公正”说法绝对故排除D故选C9.1930年美国颁布《霍利·斯穆特关税法》为保护美国农业和相关商品制定了美国历史上最高的关税现在人们普遍认为那是一项引发严重恶果的错误法案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该法案可谓1929~1933年全球大萧条的“扳机” 这些经济学家观点的产生是由于《霍利·斯穆特关税法》()A. 成为经济危机爆发的导火索B. 引发了国际市场上的关税大战C. 将美国的危机转嫁给了他国D. 为保护农业而影响了工业发展【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提高关税刺激出口试图转嫁危机反而使得其他国家也纷纷提高关税设置贸易壁垒引发关税大战使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故B项正确 C项错误当时经济危机已经爆发 A项“导火索”错误D项不是材料主旨故选B10.下表是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分布表该表体现的最主要的信息是()A. 私有经济比重增加B. 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出现C. 福利政策的出现D.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国家加大对经济的干预指导【答案】D【解析】依据表格可知反映的是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比重表从中可以看出除美国外其他国家的各行业国有经济比重都很高且美国的邮政部门也很高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由于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大对经济的干预指导故D项正确表格中涉及的是国有经济比重没有体现私有经济比重故A项错误新经济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故B项错误表格中涉及的部门不是福利制度范围故C项错误故选D11.威廉洛克腾堡说“1933--1938年这6年标志着美国制度上的剧变” 这一剧变()A. 改变了美国三权分立的体制B. 彻底消除了自由主义的政策C. 使美国彻底消灭了经济危机D. 影响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答案】D【解析】通过材料中的时间可知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故D项正确ABC三项本身不正确排除12.1941年春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威胁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美国急需补充兵力有相当数量的青年前来应征但陆军医疗队却以身体素质问题为理由拒绝了近半数召集来的应征青年这反映出()A. 美国军队拒绝介入战争B. 医疗科技取得重大进展C. 分权制衡导致效率低下D. 大萧条的后续影响深远【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也称为经济危机是空前严重的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值都大幅度下降比如美国直接下降了50% 失业人口超过了1500万这也是在1941年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有相当数量的青年前来应征但近半数应征青年被拒的原因经济危机导致失业人口过多即大萧条的后续影响深远故D项正确“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威胁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美国急需补充兵力”体现了美国面对二战的威胁而增兵没有体现美国军队拒绝介入战争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经济危机导致失业人口过多而大量青年征兵被拒的现象没有涉及到医疗科技进展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中近半数召集来的应征青年被拒的原因是大萧条的深远影响与分权制衡无关故C 项错误故选D13.大萧条时期罗斯福建议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等一系列法律并授权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以及拨款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A. 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B. 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C. 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D. 增加就业机会以拉动内需【答案】D【解析】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以工代赈其目的是增加就业以拉动内需 D项正确A B C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与材料主旨不符均可以排除故选D14.“美国经济1991年3月到2000年2月出现了持续107个月的良好运转态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降到历史最低水平”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 政府大力干预经济B. 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C. 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D. 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大力发展“新经济” 即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故选C项政府大力干预经济在罗斯福时期就开始实行故排除A项信息技术革命在二战后开始兴起故排除B项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不是此时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 C15.1929至1932年美国的私人投资总额从158亿美元下降到9亿美元降幅达94.3% 同期工业品批发价格指数从91.6下降到70.2 降幅为23% 但危机形势并未得到缓解这说明()A. 国家干预的方式不可行B. 应扩大生产规模以提供就业机会C. 市场的自发性调节失灵D. 应大幅降低产品价格以刺激消费【答案】C【解析】A.经济大萧条之所以发生其原因之一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需要国家进行干预故A项错误B.经济大萧条主要是因为生产大大超过消费要对生产盲目性进行控制故B项错误C.经济大萧条充分说明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信奉的自由放任政策失灵故C项正确D.此时产品价格已经大幅下降故D项错误16.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一方面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给老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另一方面制订了一个大规模的公共工程计划来吸收无职业者这些措施的意图是()A. 调节工业生产B. 稳定金融秩序C. 减少耕种面积D. 维护社会稳定【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救济与以工代赈均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故D正确调节工业生产与题干无关故排除A金融与农业方面题干均不能体现故排除BC故选D17.据统计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出口价格1970年比1950年下降了4% 而发达国家工业制成品出口价格在同期上涨了44%.这种现象()A. 阻碍了第三次科技革命B. 推动不结盟运动开始形成C. 导致全球经济不断衰退D. 催生了资本主义经济“滞胀”【答案】D【解析】二战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三次科技革命等多种因素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发展但是剪刀差造成全球消费不足为资本主义的经济“滞胀”理下隐患故D正确AC材料未体现排除B是1961年排除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18.(1)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正确合理充分)18.(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8.(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答案】(1)不同之处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目录A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目录B以16世纪的世界为开端原因分析从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分析目录A编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历史研究和教学重视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这种对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认识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目录B编于改革开放之后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历史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近代史开端目录B反映了21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认识水平【解析】(1)易错在不能正确把握对世界近代历史分期的原因需注意区别两套教材编辑的时间然后再结合中囯社会发展的特点进行认识【答案】(2)特点(宋应星)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牛顿)长期试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背景(宋应星)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牛顿)科学冲击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解析】(2)第一小问“特点”易错在归纳不全需结合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与近代西方的科技成就从经验性、实践性、理论性、突破性等方面进行归纳第小问“背景”易错在不能正确归纳导致中西方科技特点的原因需结合这一时期东西方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进行分析【答案】(3)(宋应星)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牛顿)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解析】(3)易错在对东西方科技历史命运不同的原因归纳不全需联系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进行分析概括19.(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初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及表现19.(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撒切尔主义”产生的背景归纳撒切尔夫人在经济领域调整的措施并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实质19.(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的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应遵循哪些原则?【答案】(1)原因战争的推动经济危机的教训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凯恩斯主义的指导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战后重建的需要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表现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制定经济计划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解析】(1)依据材料一“各国为了防止30年代那样的大危机重演美国为了加强军备西欧各国和日本为了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经济并使经济现代化...…特别是在50年代以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生产高度社会化同私人垄断占有形式这一基本矛盾进一步加深” 结合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政策的历史和外部因素等所学知识概括总结战后初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战争的推动、经济危机的教训、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凯恩斯主义的指导、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战后重建的需要、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结合凯恩斯主义具体主张的相关知识概括说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具体表现【答案】(2)背景 70年代英国经济处于颓势通货膨胀严重(回答“经济滞胀”亦可)政局不稳凯恩斯主义失灵撒切尔夫人就任英国首相措施出售部分国营企业鼓励自由竞争减少福利开支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与完善【解析】(2)由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经济处于颓势英镑不断贬值政局不稳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就任首相她一改以往的凯恩斯主义政策…以控制通货膨胀重振英国经济” 结合所学分析概括“撒切尔主义”产生的背景即70年代英国经济处于颓势、通货膨胀严重政局不稳凯恩斯主义失灵撒切尔夫人就任英国首相由材料“其主要内客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福利制度” 结合相关知识概括归纳撒切尔夫人在经济领域调整的措施依据对以上材料信息的理解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和完善【答案】(3)说明中国借鉴了市场经济的某些特点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原则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符合国情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生的改善【解析】(3)由材料三“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结合新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概括说明中国借鉴了市场经济的模式、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问题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的信息认识和理解战后以来各国经济政策调整或改革的原因、内容、特点等据此概括总结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包括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符合国情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应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关注民生的改善等.。
世界经济史 高德步 第五篇PPT68页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孔子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际成本和平均成本在很大程度上下降才会形成的垄断。 (3)由少数厂商的合谋行为导致的行为垄断。 (4)由政府限制竞争的法令和政策导致的法定垄断。 二、大规模生产的出现 19世纪五六十年代 ,新兴的重工业开始充当主要角色,
生产集中和大规模生产体制初露端倪。
二、横向并购
1873年的经济危机引起的萧条持续了很长时间,价格 持续下跌对企业造成强大的冲击。对大多数厂商来说,
应付产量上升和价格下跌的惟一可行的办法就是组成同 业公会,缩减产量以维持价格。
同业公会的协议并不具有合法合同所具有的强制约束力, 经常会有成员采用秘密回扣或公开降价的方式,破坏价 格协定,使同业公会失效。
9
第三节 垄断的影响
一、经济的发展与停滞 这时期电力、化工、内燃机、新材料等领域获得巨大的
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停滞的现象也不断出现。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经过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后的企业, 面临两大挑战:
一是组织与协调产供销各个环节,确保企业运作的稳定 高效;二是策划与选择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筹措与分配 资源来实现这种战略。 具有现代意义的企业制度最早出现在运输和通讯领域。
了自己的形成时期。
7
第二节 并购与垄断
三、纵向并购 背景: (1)大企业因为规模经济或垄断获得的利润受到了市场
的限制。 (2)厂商与原料供应商和销售商订立的合同,受到了不
确定性和机会主义的干扰,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失灵了。 (3)厂商为了保证大量生产得以顺利进行,不得不将采
购和销售的交易内部化于一个单一的企业中,用企业的 协调能力来克服市场的不足。 纵向并购得到了当时政府的支持。这次在以纵向并购为 特征的浪潮中消失的企业数目比横向并购时消失的企业 数目多两倍多。
第十七章 垄断与垄断资本
第一节 垄断的产生 第二节 并购与垄断 第三节 垄断的影响
1
第一节 垄断的产生
一、垄断产生的理论分析 马克思对垄断的分析
竞争
资本的积聚
追求 利润
生产
规模 资本的集中
扩大
形成 垄断
2
第一节 垄断的产生
形成垄断的原因 : (1)独家或几个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或基本
在这一过程中,金融资本集团既有工业垄断资本向银行 业扩展形成的,也有银行垄断资本向工业渗透产生的, 洛克菲勒集团和摩根集团是这两种形式的代表。
有的国家的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都具有浓厚的家族色彩, 一个财团是一个家族,或者以一个家族为主与另一个利 益攸关的家族结盟,形成某个财团。
这些金融资本形成后,成为各个国家居统治地位的力量, 它们不仅控制着整个国民经济,而且操纵政府,左右国 家政治生活。
6
第二节 并购与垄断
因此,要对联合起来的各公司进行更有效的控制,需要 把各成员公司合并成为一个单一的,在法律上能予以承 认的实体。
《谢尔曼反托拉斯法》 控股
托拉斯
公司
大量的横向并购产生了一些巨型公司,加强了它们对所 在行业的产量和市场的控制。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这次横向并购中,美国工业完成
四、金融资本的统治
在工业垄断组织的产生过程中,银行的作用有了根本的
改变:它由过去的单纯支付、中介作用,转化为支配整
个社会货币资本的万能垄断者。这时,银行业中的垄断
资本与工业中和家族中的垄断资本的界限已经难以划分。
它们相互渗透,混合生长,形成一种新的、最高形态的
垄断资本,即
。
金融资本
12
第三节 垄断的影响
10
第三节 垄断的影响
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之后,经济生活在企业外的由市场机 制协调,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伴随着交易的复 杂市场结构被企业家取代,企业家指挥生产。大企业所 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工商业进入了经理式的资本主 义时代。
三、创新机制 一般认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其规模大小有着密切
的关系。 熊彼特和加尔布雷斯的观点:拥有垄断力量的大企
业比小企业更具创新性,更有可能提格和曼斯菲尔德的观点:尽管技术进步是促进集
中乃至形成垄断寡占的重要原因,但是垄断一旦形成, 企业就会丧失技术进步的动力。而且,企业规模过大还 会降低效率,不利于技术进步。
大量的证据表明,大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占有十分重要的 地位。
8
第二节 并购与垄断
四、投资银行 投资银行业务随着并购的发展而逐步扩大,投资银行的
发展又对并购产生重要影响:
第一,投资银行在企业债券和股票的发行中发展壮大, 又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筹集资金。
第二,投资银行的发展刺激了并购。投资银行一方面 为并购提供资金,另一方面又充当兼并促办人的角色从 中牟利。
第三,兼并促办人在股票市场上促成并购。
13
复习
关键术语
垄断
并购
横向并购 纵向并购
现代企业制度
托拉斯 投资银行
思考题 1.简述垄断产生的历史背景。 2.比较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 3.分析《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在并购中的作用。 4.分别举例说明垄断产生的停滞和进步作用。 5.现代企业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14
第十八章 大危机和新政
重点问题
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 大危机的传导机制 大危机的原因和后果 罗斯福新政
4
第二节 并购与垄断
一、并购理论 并购是通向垄断的途径。 企业并购的分类 :
纵向并购
根据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所处的 行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
横向并购
混合并购
5
第二节 并购与垄断
并购的理论主要有:
(1)效率理论。
(2)内部化理论
(3)代理问题。
(4)价值低估理论。
(5)财富重新分配理论。
3
第一节 垄断的产生
(1)铁路大规模兴建是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 (2)铁路的发展,带动了钢铁工业、机器制造业、石油
采炼业和化学工业的大规模发展。 三、垄断的必然性 大规模生产出现以后,一方面为企业之间联合控制市场
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加剧了竞争,在弱肉强食的竞争 中垄断形成。(以美国铁路建设为例) 1873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使大批弱小和经营不善的中小 企业在长期萧条中破产,使生产集中和垄断的趋势大大 加强,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垄断组织。 1873年爆发的危机是西方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分 水岭,它表明自由竞争体制的结束和垄断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