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应用技术概论
37916《物联网技术概论》习题和答案
![37916《物联网技术概论》习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e98660f111f18583d05aa2.png)
1、中国对物联网是怎样定义的?答:我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所属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的2009年9月的工作文件.对传感器网络的定义是:传感器网络(Sensor Network)以对物理世界的数据采集和信息处理为主要任务.以网络为信息传递载体.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人与物之间信息交互.提供信息服务的智能网络信息系统。
我国工信部和江苏省联合向国务院上报的《关于支持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情况的报告》中传感网的定义是:传感网(Sensing Network).是以感知为目的.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
其突出特征是通过传感器等方式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结合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送与交互.采用智能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升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2、说明物联网、传感网与泛在网之间的关系。
答:传感网是物联网的组成部分.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泛在网是物联网发展的愿景。
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和泛在网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3、说明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及各层次的功能。
答:物联网通常被公认为有3个层次.从下到上依次是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物联网的感知层主要完成信息的采集、转换和收集;网络层主要完成信息传递和处理;应用层主要完成数据的管理和数据的处理.并将这些数据与各行业应用的结合。
4、说明物联网的技术体系架构及各层次的关键技术。
答:物联网的技术体系框架包括感知层技术、网络层技术、应用层技术和公共技术。
感知层是物联网发展和应用的基础.包括传感器等数据采集设备.是数据接入到网关前的传感器网络RFID技术、传感控制技术、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是感知层涉及的主要技术。
物联网的网络层一般建立在现有的移动通讯网或互联网的基础之上。
实现更加广泛的互联功能。
关键技术:包含了现有的通信技术.如移动通信技术、有线宽带技术、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技术、Wi-Fi通信技术等.也包含了终端技术.如实现传感网与通信网结合的网桥设备、为各种行业终端提供通信能力的通信模块等。
《物联网技术概论》试题-A
![《物联网技术概论》试题-A](https://img.taocdn.com/s3/m/eab5822d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5d.png)
《物联⽹技术概论》试题-A《物联⽹技术概论》试题(A)⼀、单选题(1分×20 =20分)(在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分)1.物联⽹的核⼼技术是什么?A. 传感控制技术B. ⼈⼯智能技术C. ⽆线⽹络技术D. ⽆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2.如果物联⽹的相关产品被⼴泛的使⽤,在使⽤之前,您最关注其产品的什么因素呢?A. 收费⽅式B. 技术⾼低C. 产品服务D. 其它3.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是谁提出的()A.⽆锡研究院B. 温总理C.IBMD.奥巴马4. 物联⽹(Internet of Things)这个概念最先是由谁最早提出的()A. MIT Auto-ID中⼼的Ashton教授B.IBMC.⽐尔盖茨D.奥巴马5.被称为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的是()A. 计算机B. 互联⽹C. 传感⽹D.物联⽹6.IBM提出的物联⽹构架结构类型是()A.三层B.四层C.⼋横四纵D.五层7. 在以太⽹中采⽤下列哪⼀种⽹络技术?D. ATM8、ADSL的中⽂意思是什么?A.调制解调器 B.交换机 C.路由器 D.⾮对称数字⽤户线路9、⽬前校园⽹中主流接⼊Internet的⽅式是什么?B.光纤以太⽹接⼊ C.Frame—Relay(帧中继) D.Cable Modem10. 哪种⽆线技术标准与旧⽆线标准的兼容性最强,且性能更⾼?A. 802.11nB. 802.11bC. 802.11aD. 802.11g11.以下哪个技术不属于⾃动识别技术?()A.RFID射频识别技术B.⽆线通信技术C.虹膜识别技术D.⼿写识别技术12.物联⽹中常提到的“M2M”概念不包括下⾯哪⼀项?()A. 机器到⼈(Machine to Man)B.⼈到机器(Man to Machine)C. ⼈到⼈(Man to Man)D.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13.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是由谁提出的()A.GOOGLEB.微软C.IBMD. 腾讯14. 云计算最⼤的特征是:()A.计算量⼤B. 可扩展性C.虚拟化D. 通过互联⽹进⾏传输15. 利⽤RFID 、传感器、⼆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指的是()A.可靠传递16. 感知层,当前最⼴泛、市场前景最⼤的是()A.GPSB.指针C.RFIDD.接收器17. 可使⽤哪个Windows命令来显⽰计算机的IP地址和MAC地址?A. maconfig /aB. ipconfig / allC. tcpconfig /allD. pcconfig /a18. IDC预测到2020年将有超过500亿台的(),连接到全球的公共⽹络。
物联网技术概论(PDF 40页)
![物联网技术概论(PDF 40页)](https://img.taocdn.com/s3/m/4f0eef80192e45361066f5c9.png)
指出:物联网是情景感知计 算的支持技术。
中培教育 张文杰 wjzhg@
z 关于“物联网”最新技术的第一本书; z 反映了当前的研究趋势与工业化需求; z 兼顾了理论和实践问题; z 涵盖了案例分析、试验报告和实践; z 本书强调了概念和技术问题,适时、严肃的关注了EU和US以及
中培教育 张文杰 wjzhg@
2005年,国际电信联 盟(ITU)发布名为《Inter‐ net of Things》的技术报告, 定义物联网:通过在各种日 常物品中植入短距离收发器, 构成一种新的信息和通信技 术(ICTs),以使任何人可 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连 接到任何物体。
物联网的支撑技术:
中培教育 张文杰 wjzhg@
我的定义: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智能执行 器,把各种感兴趣的人与物,通过各种网络 (泛在网)连接起来,以实现人与物的智能 化身份识别、定位、状态监控、跟踪、和管 理,进而提供某种泛在计算服务的一类网络 称作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 in 2020》(2008)
EPoSS在《Internet of Things in 2020》报告中 分析预测,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 ¾ 2010年之前RFID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 域 ¾ 2010-2015年物体互联(M2M) ¾ 2015-2020年物体半智能化 ¾ 2020年之后物体全智能化
中培教育 张文杰 wjzhg@
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 (2010.7,第一版)
周洪波博士在他的书 中指出,不同技术背景的 专家,各自关于物联网的 理解不尽相同:RFID、 M2M、WSN、两化融合 (工业控制与工业自动化 等)、其他(如信息管理 系统、安防监控、智能家 居等)。
《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标准
![《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f446ceea8114431b80dd838.png)
《物联网应用技术》课程标准一、适用范围本教学大纲适用于三年制物联网技术、自动化、电子信息、通信技术、机电一体化及相近专业。
二、总学时36学时,不需要实验等较难内容的可适当减少。
三、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要求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类和自动化类专业中一门重要的职业技术基础课,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与实践操作,可获得有关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的任务是介绍物联网技术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术应用能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联网应用中常用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能够根据工作需要选用合适的系统解决方案,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提出一定环境下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提高研发、系统集成等方面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一)物联网概念和体系结构介绍物联网概念和发展,描述物联网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
重点介绍物联网的起源、发展现状和趋势,并从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对物联网体系结构进行介绍,使读者对物联网技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重点:物联网概念和体系结构。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相结合。
(二)物联网感知技术感知技术是物联网技术的关键技术,对应于物联网体系结构的感知层。
感知层的主要功能是信息的自动采集与感知。
数据采集与感知主要用于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包括各类物理量、标识、音频、视频数据,实现对物的全面感知。
感知技术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传感器、RFID、嵌入式、实时定位、多媒体信息采集和二维码等技术,本模块主要针对感知技术的基本知识进行入门教学,使读者对物联网感知技术有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1.传感器技术2.RFID技术3.嵌入式系统重点:传感器、RFID、嵌入式系统。
深度:主要讲述传感器的应用、RFID的先进性和嵌入式系统的关键作用。
教学方法、手段:课堂教学、实验训练、多媒体教学,强化实际操作。
(三)物联网通信技术通信技术是物联网技术的中枢,对应于物联网体系结构的网络层,其主要功能是信息的传输,它是物联网工作的基础。
物联网技术概论 第3版答案
![物联网技术概论 第3版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46dc6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1.png)
物联网技术概论第3版答案章节一:物联网的定义和特点1.1 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先进技术,通过将传感器、无线通信设备、云计算等技术与现实世界中各种物体相连接,实现物体间的信息交互和智能化管理。
1.2 物联网的特点•广泛连接性:物联网的核心特点是将各种物体连接到网络中,实现彼此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互。
•智能化管理:借助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物体进行智能化管理,包括监测、控制、运营等方面。
•大数据应用:物联网通过传感器获取大量数据,结合云计算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实现更加智能化的决策和服务。
•应用范围广泛:物联网技术可以应用于各行各业,例如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领域,实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目标。
章节二:物联网的体系结构2.1 物联网的四层体系结构物联网的体系结构通常分为四层: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和管理层。
2.1.1 感知层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底层,主要包括各种传感器、标签和识别设备等。
通过这些设备可以感知到物体的信息,例如温度、湿度、位置等。
2.1.2 网络层网络层负责将感知层的设备连接到网络中,实现数据的传输和通信。
常用的网络技术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射频识别(RFID)等。
2.1.3 应用层应用层是物联网的核心层,负责实现各种应用场景,例如智能家居、智慧交通等。
在应用层中,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变得尤为重要。
2.1.4 管理层管理层主要负责对物联网中的设备和数据进行管理和维护。
包括设备管理、资源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
管理层的目标是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安全性。
2.2 物联网的通信技术物联网中的设备和物体需要进行通信,常用的通信技术包括以下几种:•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SN是物联网中最常用的通信技术之一,它通过无线传感器节点将数据传输到基站,实现物体间的通信。
•射频识别(RFID):RFID技术通过射频标签和读写器实现物体的识别和通信。
物联网技术概论--M2M
![物联网技术概论--M2M](https://img.taocdn.com/s3/m/aabd4ac8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d.png)
M2M系统与构成
M2 管理平台 M 数据库
USER
Dat a
通
通
信
信
DAT A
Dat a
接 口
接 口
移动 网 通信 络
行业用户 ( 应用程序)
M2M
前言
• 20世纪末最伟大的技术变革:INTERNET的发展与广泛应用。因 特网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生产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影响,也成 就了一批顺应潮流的公司。
01 什么是M2M 02 M2M系统与构成 03 M2M发展状况与前景
目录
什么是M2M
M: Machine, Man, Mobile。 M2M: Machine – To – Machine Machine – To – Man Man – To – Man
感谢观看
Interne t
RS23 2
M2M 终 端
用户 设备
行业用户 ( 应用程序 )
行业用户 (应用程序)
M2M 终 端
用户移 动设备
RS23 2
M2M 终 端
用户 设备
M2M发展状况与前景
在M2M技术的应用方面,现 在有了两点变化。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3 G移动通信网络的商用使得M2 M通讯更为简单、价格可能也 会更低。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遍布全球, 企业可以很快就建立起自己的 通讯网络。
M2M发展状况与前景
欧美发达国家和韩日等 国已经实现了M2M商 用,主要应用于安全监 测、自动贩卖机、公共 04 交通系统、车辆监控与 管理、工业流程自动化、 电动机械、城市信息化 等领域。
物联网概论-第1章 绪论
![物联网概论-第1章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42d8e4fa700abb68a982fbe4.png)
物 联 网 概 论
1.3.3 物联网国内发展概况
科技部“863”计划分二期对RFID拨专项资金,鼓 励产、学、研、用等单位联合承担课题,促进RFID技术 与产业的发展。 2010年3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战 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工作的通知”,全国 几十所高校开始创办物联网专业,并从2010年开始招收 物联网专业的学生。
物 联 网 概 论
1.4.3 泛在网络的愿景
泛在网络(Ubiquitous Network)是指无所不在的 网络。“泛在网络”是为了打破地域限制,以无所不在、 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在任何时间、 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物都能顺畅地通信为目标,按 需进行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认知、决策和使用等 服务。
物 联 网 概 论
物 联 网 概 论
物 联 网 概 论
物 联 网 概 论
1.3.3 物联网国内发展概况
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考察无锡微纳传感网 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掀起了我国物联网的高潮。 2009年9月,“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成立大会及 ‘感知中国’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2009年11 月,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向首都科技界 发表的“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讲话,提 出要着力突破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 联 网 概 论
1.5.3 H2H与T2T的发展路线
物品到物品(T2T)的通信也是主要沿着两 条路线向前发展,一条路线是IP化,一条路线是智 能化。 T2T通信的IP化,是指未来的物联网将给所 有的物品都设定一个标识,实现“IP”到末梢。 T2T通信的智能化,是指物品更加智能,这需要有 对海量数据实时准确处理的能力,随着“云计算” 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这一难题将得到解决。
物联网系列专业课程:物联网技术概论
![物联网系列专业课程:物联网技术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9102936d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29.png)
物联网系列专业课程:物联网技术概论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从智能家居到智能交通,从工业自动化到医疗保健,物联网的应用无处不在。
而《物联网技术概论》这门课程,作为物联网系列专业课程的开篇之作,将为我们打开这个充满创新和机遇的领域的大门。
物联网,简单来说,就是让各种物品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的感知、控制和管理。
它并不是一项孤立的技术,而是融合了多种技术的综合性体系,包括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等等。
传感器技术是物联网的基础。
传感器就像是物联网的“眼睛”和“耳朵”,能够感知周围环境的各种信息,如温度、湿度、光照、压力、位置等。
这些传感器将收集到的数据转换为电信号,然后通过通信技术传输到网络中。
常见的传感器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线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
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可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比如在智能家居中,温度传感器可以用于自动调节室内温度,光线传感器可以根据光照强度自动控制灯光的亮度。
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负责将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云端或其他终端设备。
目前,物联网中常用的通信技术包括蓝牙、WiFi、Zigbee、NFC 等短距离通信技术,以及 4G、5G、NBIoT 等长距离通信技术。
短距离通信技术适用于小型物联网设备之间的连接,如智能家居设备;而长距离通信技术则适用于大规模的物联网应用,如智能城市中的交通监控系统。
网络技术是物联网的支撑。
物联网中的设备数量众多,分布广泛,需要一个强大的网络来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IPv6 技术的出现为物联网提供了充足的地址资源,使得每一个物联网设备都能够拥有一个独立的 IP 地址。
此外,云计算技术为物联网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
物联网产生的数据量巨大,通过云计算,这些数据可以得到高效的处理和分析,从而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
数据分析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
《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标准
![《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8054ba9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28.png)
《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是高职物联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联网的起源,物联网的概念,掌握物联网相关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支撑物联网的技术,熟知受到业界普遍认同的物联网体系架构,认识物联网在的工业、农业、军事、医疗、家居等领域的作用。
学习课程有助于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和了解物联网相关知识,为深入学习本专业有关后续课程和从事有关物联网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二、基本要求1.素质要求:(1)热爱物联网专业,对物联网学科的性质和发展具有正确的认知和责任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和科研工程献身精神。
(2)具有创新精神和主动获取新知识,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物联网发展的态度。
(3)具有良好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2.能力要求:(1)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能准确传递物联网知识等信息的能力。
(2)掌握物联网基础的关键技术(3)具有物联网应用方案设计能力。
(4)具有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基本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物联网未来发展的需求。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的基本方法,有效获取、评价和利用物物相连信息的基本技能。
3.知识结构要求:(1)掌握与物联网学科相关的理工知识和基本理论和方法。
(2)掌握物联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物联网科技发展动态。
(3)掌握物联网必需的传感器、RFID、EPC、通信技术等知识和专业技能。
(4)掌握物联网各层的关键技术。
(5)掌握物联网工程应用的基本知识。
(6)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四、教学方法建议1.宏观教学法本课程在多媒体教室和实训室上课,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建议以讲授教学方法为主,兼以实际训练、现场参观、讨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教师、内容三者通过相互作用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
2.微观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贯彻任务引领的教学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潜力,增强学生掌握技能的实效性。
物联网概论
![物联网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52b5fc69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69.png)
物联网概论物联网概论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各种智能设备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概念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并正逐步实现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车辆等多个领域的应用。
本文将从物联网的概念、原理、应用等方面进行讨论,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物联网的相关知识。
一、物联网的概念和定义物联网是指未来互联网的扩展和延伸,将各自独立的智能设备,以及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通过物理网络及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数据和信息的交流和共享的一个系统。
从功能角度看,物联网系统实现了“信息感知、信息收集、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交换、信息控制和信息展示”等多个重要功能。
二、物联网的运作原理物联网系统的运作原理是,通过各种传感器、执行器、通信网络和数据处理平台,实现智能设备和传感器的信息采集、存储、分析、处理和交流。
首先,各种传感器和智能设备会通过网络进行连接,并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存储。
然后,数据将经过数据处理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最后将数据呈现给用户,用户通过数据可视化工具,对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
三、物联网的应用场景1. 智慧城市物联网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就是智慧城市,集成各种传感器、智能设备和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的能源管理、交通管理和环境监测等功能,提升城市管理的效率和安全。
2. 智慧医疗物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集成各种医疗设备、传感器和云平台,实现患者健康信息的实时监测和传递,为医疗人员的诊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3. 智慧家居智慧家居也是物联网应用领域之一,将家庭设备和传感器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家居的控制和管理,提供便利和舒适的生活体验。
4. 智慧交通物联网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可以通过传感器和智能设备的监控,实时收集路况信息和交通事故信息,为交通管理、规划和救援提供支持。
四、物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各类智能设备和传感器的不断发展,物联网将逐渐走向更加高效、可靠和安全的方向,并且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未来,物联网将注重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同时更加注重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发展,实现更完善和智能的人工智能应用。
物联网技术概论--区块链
![物联网技术概论--区块链](https://img.taocdn.com/s3/m/0f22e519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43.png)
区块链的应用领域
金融领域 物流领域 公益领域 数字版权领域
区块链的应用领域
• 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金融行业中, 能够省去第三方中介环节,实现点 对点的直接对接,从而在大大降低 成本的同时,快速完成交易支付。 比如Visa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 Visa B2B Connect,它能为机构 提供一种费用更低、更快速和安全 的跨境支付方式来处理全球范围的 企业对企业的交易。
区块链的应用领域
• 区块链在物联网和物流领域也 可以天然结合。通过区块链可 以降低物流成本,追溯物品的 生产和运送过程,并且提高供 应链管理的效率。
• 区块链通过结点连接的散状网络分层结构,能够在整个网络中实现信息 的全面传递,并能够检验信息的准确程度。这种特性一 定程度上提高了 物联网交易的便利性和智能化。
区块链的应用领域
• 区块链上存储的数据,高可靠且不可篡改,天然适合用在社会公益场景。 公益流程中的相关信息,如捐赠项目、募集明细、资金流向、受助人反 馈等,均可以存放于区块链上,并且有条件地进行透明公开公示,方便 社会监督 。
区块链的应用领域
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对作品进 行鉴权,证明文字、视频、音频 等作品的存在,保证权属的真实、 唯一性。作品在区块链上被确权 后,后续交易都会进行实时记录, 实现数字版权全生命周期管理, 也可作为司法取证中的技术性保 障。
执行
应用
区块链核心技术
分布式账本
分布式账本指的是交易 记账由分布在不同地方 的多个节点共同完成, 而且每一个节点记录的 是完整的账目,因此它 们都可以参与监督交易 合法性,同时也可以共 同为其作证。。
共识机制
共识机制就是所有记账 节点之间怎么达成共识, 去认定一个记录的有效 性,这既是认定的手段, 也是防止篡改的手段。
《物联网技术概论》试题-A.doc
![《物联网技术概论》试题-A.doc](https://img.taocdn.com/s3/m/11af2958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d1.png)
《物联网技术概论》试题-A.doc一、单选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物联网的核心是()A 应用B 感知C 网络D 智能2、以下不属于物联网感知层的技术是()A 传感器技术B 射频识别技术C 云计算技术D 二维码技术3、()是物联网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A WiFiB ZigBeeC 蓝牙D 以上都是4、物联网中常说的“M2M”指的是()A 机器对机器B 人对机器C 机器对人D 人对人5、以下关于物联网体系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A 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B 感知层负责数据采集和短距离传输C 网络层负责数据的远距离传输D 应用层是物联网的核心6、()不是物联网的应用领域。
A 智能交通B 工业自动化C 医疗健康D 虚拟现实7、物联网中,实现数据处理和智能控制的是()A 感知层B 网络层C 平台层D 应用层8、以下哪种技术可以实现对物品的唯一标识()A EPC 编码B IPv4 地址C MAC 地址D 域名9、()是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
A 大数据B 人工智能C 区块链D 以上都是10、在物联网中,用于连接传感器和网络的设备是()A 网关B 路由器C 交换机D 服务器二、多选题(每题 4 分,共 20 分)1、物联网的特点包括()A 全面感知B 可靠传输C 智能处理D 广泛应用2、属于物联网网络层的技术有()A 移动通信网络B 互联网C 卫星通信D 有线电视网络3、物联网的应用场景有()A 智能家居B 智能农业C 智能物流D 智能安防4、物联网中常用的传感器有()A 温度传感器B 湿度传感器C 压力传感器D 光照传感器5、以下属于物联网安全问题的有()A 数据泄露B 网络攻击C 隐私保护D 设备故障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1、简述物联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
《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标准
![《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840f43c79563c1ec4da7134.png)
《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与任务《物联网技术概论》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基础课程。
探讨物联网发展的社会背景与技术背景,阐明物联网发展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关系,分析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区别与联系,说明物联网建设的预期目标,描述物联网在感知中国和世界的作用,指出物联网发展中的利与弊。
是物联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该课程对物联网专业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概括的介绍,主要包含物联网所涉及使用的各项技术、原理及应用领域,是进一步学习物联网相关专业的基础,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物联网技术概论是以适应物联网专业学习环境和应用岗位需求为依据,目标是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掌握利用物联网基本知识进一步掌握专业知识的技能。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强化课程各环节理论联系,掌握相应应用技能。
为此,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方式:(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每节课的知识点都通过实际应用案例进行讲解,分析应用环境,演示操作方法,再辅导学生练习。
(2)理论与实习相结合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辅导,让学生3-5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掌握应用技能并适应相关实验环境去参加实践活动。
从实际情况来看,采用以上方式,将能够达到较好效果,基本满足实践教学的设计目的。
四、课程培养目标1.总体目标在完成本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沟通与团队的协作能力,形成良好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遵守国家关于网络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关键性的技术应用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
最终成为具备较全面的物联网应用技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2.具体目标1)能力目标掌握物联网体系结构间的理论联系与技术支持能力掌握一定物联网技术组网能力具备一定物联网专业应用领域中的实际应用能力具备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基本素养2)知识目标掌握物联网体系的基本概念和技术理论了解编码、自动识别、WSN等感知层技术了解传输层使用的各种网络技术了解云计算、数据库等处理层技术了解物联网的安全与管理了解物联网在各行业的应用了解物联网个层次的主要技术指标五、课程内容及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本课程采用探索式教学模式,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特点。
物联网技术概论
![物联网技术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1c782ab70740be1e640e9a2b.png)
1.1.3泛在网络
物联网技术概论
定义9:指无所不在的网络,又称泛在网络。
最早提出U战略的日韩给出的定义是:无所 不在的网络社会将是由智能网络、最先进的计算 技术以及其他领先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武装而成 的技术社会形态。根据这样的构想,U网络将以 “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为 基本特征,帮助人类实现“4A”化通信,即在任 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人
定义7:传感器网络(Sensor Network)以对物理世界的数据采集和信息处理为 主要任务,以网络为信息传递载体,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人与物之间信 息交互,提供信息服务的智能网络信息系统。
定义8:传感网(Sensing Network),是以感知为目的,实现人与人、人与物、 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其突出特征是通过传感器等方式获取物理世界的 各种信息,结合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送与交互,采用 智能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升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实 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传感器(或控制器)用来进行数据采集及实现控 制;
短距离传输网络将传感器收集的数据发送到网关 或将应用平台控制指令发送到控制器。
关键技术:主要为传感器技术和短距离传输网络技术。
1.3.2 网络层
物联网技术概论
功能:主要完成信息传递和处理。
组成:两个部分:接入单元、接入网络。
接入单元是连接感知层的网桥,它汇聚从感知层获得的数 据,并将数据发送到接入网络。
1.1.2无线传感器网络
物联网技术概论
定义5: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由若干具有无 线通信能力的传感器节点自组织构成的网络。(美军)
物联网概论-第1章-绪论
![物联网概论-第1章-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ec0a3950580216fc700afdf3.png)
3
物联网概论
第1章 绪论
《黑客帝国》 展现了一个极端的例 子,展现了信息网络 所创造的虚拟世界与 现实世界发生冲突和 分裂的可能性。
7
物联网概论
第1章 绪论
物联网的目标:
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融合
在信息网络高速发展、 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8
物联网概论
物联网概论
第1章 绪论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物联网体系架构 •第3章 全球物品编码 •第4章 射频识别系统 •第5章 传感器与无线传感网 •第6章 物联网通信 •第7章 物联网网络服务 •第8章 物联网中间件 •第9章 物联网安全机制 •第10章 智慧地球与物联网应用
28
物联网概论
第1章 绪论
1.3 物联网的发展概况
1.3.1 物联网概念的诞生 1.3.2 物联网国外发展概况 1.3.3 物联网国内发展概况
29
物联网概论
第1章 绪论
1.3.1 物联网概念的诞生
物联网的概念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于1999年 提出的。物联网真正受到广泛关注,是国际电信联盟重新定 义了物联网的概念。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Tunis)举 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 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The Internet of Things),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 念。
17
物联网概论
第1章 绪论
1.1 物联网的概念
从层次的维度,物联网是一个层次化的网络
第一层是感知网络 第二层是传输网络 第三层是业务和应用网络
18
物联网概论
第1章 绪论
物联网技术概论.pptx
![物联网技术概论.pptx](https://img.taocdn.com/s3/m/89bae557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b7.png)
物联网技术概论.pptx一、什么是物联网技术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技术正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并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世界。
那么,究竟什么是物联网技术呢?简单来说,物联网技术就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的信息。
这些信息通过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在于“联”,它不仅仅是让物体能够连接到网络,更重要的是实现物体之间的智能交互和协同工作。
通过物联网,我们可以将原本孤立的设备、物品和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庞大而智能的网络,从而实现更高效、更便捷、更智能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二、物联网技术的架构物联网技术通常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主要层次构成。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基础,负责采集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
这就好比人的五官,通过各种传感器感知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声音等数据。
网络层则承担着信息传输的重任,就像人体的神经系统,将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快速、准确地传输到应用层。
它包括各种通信网络,如移动通信网络、卫星通信网络、互联网等。
应用层是物联网的“大脑”,对传输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决策,并实现各种具体的应用功能。
比如智能家居系统根据环境数据自动调节室内温度、湿度,智能交通系统根据路况信息优化交通流量等。
三、物联网技术中的关键技术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物联网感知层的关键设备,能够将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
例如,温度传感器能够将温度变化转化为电信号,压力传感器能够将压力变化转化为电信号。
这些传感器的精度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物联网系统的性能。
2、射频识别(RFID)技术RFID 技术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无需接触即可完成识别。
它广泛应用于物流、仓储、零售等领域,能够实现快速、准确的物品识别和跟踪。
3、云计算技术由于物联网产生的数据量巨大,云计算技术为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标准
![《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1729a419e314332396893be.png)
《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与任务《物联网技术概论》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基础课程。
探讨物联网发展的社会背景与技术背景,阐明物联网发展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关系,分析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区别与联系,说明物联网建设的预期目标,描述物联网在感知中国和世界的作用,指出物联网发展中的利与弊。
是物联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该课程对物联网专业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概括的介绍,主要包含物联网所涉及使用的各项技术、原理及应用领域,是进一步学习物联网相关专业的基础,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物联网技术概论是以适应物联网专业学习环境和应用岗位需求为依据,目标是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掌握利用物联网基本知识进一步掌握专业知识的技能。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强化课程各环节理论联系,掌握相应应用技能。
为此,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方式:(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每节课的知识点都通过实际应用案例进行讲解,分析应用环境,演示操作方法,再辅导学生练习。
(2)理论与实习相结合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辅导,让学生3-5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掌握应用技能并适应相关实验环境去参加实践活动。
从实际情况来看,采用以上方式,将能够达到较好效果,基本满足实践教学的设计目的。
四、课程培养目标1.总体目标在完成本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沟通与团队的协作能力,形成良好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遵守国家关于网络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关键性的技术应用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
最终成为具备较全面的物联网应用技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2.具体目标1)能力目标掌握物联网体系结构间的理论联系与技术支持能力掌握一定物联网技术组网能力具备一定物联网专业应用领域中的实际应用能力具备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基本素养2)知识目标掌握物联网体系的基本概念和技术理论了解编码、自动识别、WSN等感知层技术了解传输层使用的各种网络技术了解云计算、数据库等处理层技术了解物联网的安全与管理了解物联网在各行业的应用了解物联网个层次的主要技术指标五、课程内容及教学设计学习情境学习子情境参考课时学习情境一物联网体系结构(1)子情境物联网体系结构4学习情境二物联网感知层技术(2-5)子情境物品信息编码4子情境自动识别技术6子情境嵌入式系统6子情境定位技术4学习情境三物联网传输层使用子情境传感器4教学模式:本课程采用探索式教学模式, 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特点。
物联网技术概论--短距离无线通信
![物联网技术概论--短距离无线通信](https://img.taocdn.com/s3/m/52a15a31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d.png)
Zigbee延
灵活的组网模式
传输距离长
低耗电待机模 式下,2节5号干 电池可支持1
个节点工作 6~24个月,甚
至更长
采用星状、网 状网络结构,最
多可组成 65000节点的 大容量网络。
响应速度较快, 一般从睡眠转 入工作状态只 需15 ms ,节点 连接进入网络
只需30 ms
ZigBee网络可 以有很灵活的 组网模式,比 如星状网络、 网状网络、簇
状网络等
每个网络节点 间的距离可以 从标准的75m, 到扩展后的几 百米,甚至几
公里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对比
ZigBee技术应用
家庭和楼宇网络
空调系统的温度控制、照明的自动控制、
01
煤气计量控制、家用电器的远程控制等
商业 06
缺点:由于WIFI技术的组网距离范围广,功耗教大。
蓝牙无线技术
02
蓝牙无线技术:短距离无线标准之一,蓝牙4.1标准中加入了对IPv6专用通道联机 的支持。原来不能上网的蓝牙设备通过一定的组网方式,连接到蓝牙4.1及以上的 设备后,就具备了上网的功能。
应用:音频传输、数据传输、位置服务和设备网络。 蓝牙最广泛的应用还是在一对一的近场通讯中,比如蓝牙耳机、蓝牙鼠标等。 优点:蓝牙具有功耗低,体积小(比如蓝牙耳机)等优点。
智慧型标签等
农业控制
05
收集各种土壤信息和气候信息
工业控制
02
各种监控器、传感器的自动化控制
03 公共场所 烟雾探测器等分
04
医疗
老人与行动不便者的紧急
呼叫器和医疗传感器等
感谢观看
ZigBee技术
03
ZigBee技术的命名,主要来自于人们对蜜蜂采蜜过程的观察,蜜蜂在采蜜的过 程中,跳着优美的舞蹈,形成“之字形”,以此来相互交流信息,以便获取共享 食物源的方向、距离和位置等信息。又因蜜蜂自身体积小,所需的能量少,又能 传递所采集的花粉,因此,人们用ZigBee技术来代表具有成本低、体积小、能量 消耗小和传输速率低的无线通信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改变世界的技术
物联网,英文的全称为Internet Of Things,其原始含义是物与物相连结的网络,其中“物”的含义包含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要有数据传输通路,二是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三是要有CPU,四是要有操作系统,五是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六是遵循
物联网的通信协议,七是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完善的解释是指通过条码与二维码、射频标签、全球定位系统,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通过各种局域网、接入网、互联网将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与通信以实现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信息网络。
它的本质有两方面1: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互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实现互联网的互联2: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化识别与物联网相通的功能。
3: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
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控制的特点。
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机和网络国际会议首先提出物联网这个概念,由MII 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研究RFID 最早提出来。
提出了结合物品编码、RFID和互联网技术的解决方案。
当时基于互联网、RFID技术、ERC标准,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并在此次会议上提出了“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
”
物联网具有的行业应用的特征具有很强的应用渗透性,可以运用到各行各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行业应用,大众报告,公
共管理。
具体细分,主要有城市居住环境、智能交通、智能消防、智能建筑、智能家居、生态环境保护、智能环保、灾害监测
避免、智慧电力、智能水利、精准农业、安防、军事等等应用。
物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
在环境保护的应用有环保物联网,意思是指在传统环保行业引入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来实现环境保护科学化的管理系统。
其中无锡市的蓝藻湖泛智能监测预警及蓝藻打捞处理智能调度物联网系统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为及时获得太湖水质第一手资料,2009年,无锡市首度运用物联网新技术在太湖大范围布放传感器,通过无线传输方式24 小时在线监测太湖水各项变化。
截至同年年底,五里湖、梅梁湖、贡湖和宜兴沿岸等水域已相继投放设立了86个固定式、浮标式水质自动检测站,覆盖饮用水水源地,主要出入的湖河道、太湖湖体和重点监控水域。
这些传感器和自动监测站,能够快速
地作出报告、检测监控湖水的PH值、溶解氧、浊度、蓝绿藻等7项水质数据,自动将数据无线传输到后方的水质监控平台,利用环境卫星加强遥感监测,太湖已建成86个水质自动监测站。
结合陆上、屏控及环境卫星遥感实现环境卫星、水下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水、陆、空、天“四位一体”的水质检测体系。
该系统的应用取代了依靠人工取水,实验室化验的老办法,为治理
与检测太湖蓝藻情况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有效的防止了蓝藻的大规模爆发。
物联网技术在有效预警太湖蓝藻爆发方面发挥了重
要作用
在居住方面的应用—智能家居: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综合布线技术,依照人体工程学原理,融合个性
需求,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各个子系统如安防、灯光控制、窗帘控制、煤气阀控制、信息家电、场景联动、地板采暖等有机地
结合在一起,通过网络化综合智能控制和管理实现“以人为本”的全新家居生活体验。
智能家居是人们的一种居住环境,其以住宅为平台安装有智能家居系统,实现家庭生活更加安全、智能、便利和舒适。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小旋风”林志颖。
除了具备影视歌坛的独特地位以外,生活中的林志颖是一个非常爱钻研和应用科技的能手。
他的家堪称一座科技中心,而且大多是全自动化和智能化,而他家中应用的智能家居,更是令无数明星朋友大为惊叹,羡慕不已。
艳阳高照的清晨,睁开睡眼惺忪的眼睛,起床之曲早已响起。
窗帘自动打开,明媚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向室内的每一个角落。
周末了,想要和家人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派对,随着自动窗帘缓缓拉上,您只需通过设置的灯光控制系统,那么一个具有欢乐欢乐氛围和灯光炫彩的家庭娱乐吧便由此诞生。
此时,通过设置背景音乐系统,来一首振奋人心的狂欢曲。
灯光、音乐、人、浪漫气息、小资情调的美丽生活可以天天上演。
在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的节目当中,林志颖远程遥控了在台湾家里的电器设备。
仅仅用一个控制面板,便能轻松快捷地遥控家中数百种电器设备,出现如上的各种场景模式。
因为他家里的电子设备都和他的手机相连接的,即使身在美国、内地,林志颖也可以用手机远程控制家里的上百种设备。
比如在回家的路上,他就可以设定家里温度、湿度,可以打开浴室的热水器,这样一回家就能洗澡,可以再内地招待台北家中的客人等等。
林志颖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包括了多媒体监控系统、家庭自动化系统、相关软件,一套可以控制100多样家用电器的自动化系统。
已为人父的“小旋风”林志颖曾在一档访谈类节目中说过:“只要手指轻轻一按,即使在外地拍戏都可以控制台湾家中的窗帘。
”只要电话收得到的地方,他就可以监控家里的一切,并且家里设有很多不同模式,如星空模式,就是上面所说的他的卧室、吊灯用很多种,这是其中一种;外出模式,即一切都关闭等多种模式,并且可以检测到家里是否有小偷。
智能家居的应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舒适、有趣与美好!
物联网还有在物流方面的应用,即智能物流。
它是指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智能移动的过程,包括智能运输、智能仓储、智能配送、智能包装、智能装卸以及智能信息的获取、加工和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
世界知名的运动品牌公司耐克的绝密仓库就应用了智能物流。
2011年初,耐克在江苏太仓的全球第二大物流中心启用,耐克在中国区的年销售额达到18.64亿美元。
一个能够高效率管理的仓库和快速补货的强大的智能物流支持系统是耐克在中国取得成功的保障。
该物流中心的面积高达20万平方米,拥有超过10万个货品托盘,年吞吐能力超过2.4亿件次,同时可以满足79个集装箱货车装卸货物。
为此,耐克将缩短15%的交货时间。
依托物联网技术,这里所有商品分拣和管理的基础都依赖于强大的数字化采集和处理能力,所有货物都嵌入了电子极管,并逐一扫描,工人们根据电子显示屏上的信息采集分拣配送货品。
其信息通过专门数据端口与全球连接,每天都会有完整的共享数据反馈给相关部门,总长达9公里的传送带顺序拣货机、无线射频扫描仪、自动化仓库管理系统等在内的诸多物流技术与装备,让这座仓库在分配效率、吞吐力、弹性力三项指标上均达到全球最高水准。
在现在的中国,网络购物已已经变得很流行,然而在物流配送方面还是跟不上,比如在电商促销的时候,你购买的商品有可能要等上几天甚至几十天的时间才能拿到你购买
的商品。
因此,应用智能物流,必将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物联网作为一个新的技术,它的前景必然十分广阔。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物联网的应用将会出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们都能够因物联网而过上便利,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