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全)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一、主要知识点2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4、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巨大影响的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6、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8、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相互转化、相互联系,二者是相互辨证统一的关系第一章一、主要知识点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和划分标准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第一性的,意识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第一性的,物质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划分标准是如何回答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哪一个是第一性的问题4、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现代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6、运动与物质的关系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运动的主体,一切运动都是物资的运动8、实践的含义、特点和基本形式实践是主体能动性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特点: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实践、科学实验10、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12、矛盾特殊性的意义1)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2)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14、意识的起源和本质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性劳动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社会的产物16、规律的含义和特点规律是一种内在的非表面现象的联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特点:客观性和普遍性二、简答题:2、实践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形式。

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实践、科学实验三、论述题: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相互联系,相互区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现实意义:坚持马克思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陆辩证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学科。

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部分。

以下是该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认为事物发展的动力在于内部矛盾。

- 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

-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剩余价值论: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获取剩余价值。

- 资本积累: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不断扩大资本规模。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导致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3.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必然替代者,是无产阶级解放的必由之路。

- 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 社会主义建设:在无产阶级专政下,逐步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 共产主义社会: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人人自由发展的社会。

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 邓小平理论: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发展是硬道理。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5.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为理解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 时代价值: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当代社会,马克思主义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考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考点

第一章1、唯物辩证法略1、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 意识的本质和作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作用: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1)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

5、联系与发展的观点略6对立统一的观点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成新事物。

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

但在不同的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7、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的关系原理1,区别:在一对矛盾中,闹吨的主要方面是:居支配地位,其主导的决定作用的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是:处于被支配地位,其次要作用的方面。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联系: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没有主要方面,无所谓次要方面,反过来说也是一样。

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和影响着次要矛盾方面的解决,次要矛盾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主要矛盾方面的解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理论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4.根本特征和总体特征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1.什么是哲学?什么是世界观?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辩证唯物主义:世界是What: 物质;How:普遍联系、永恒发展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可知论、不可知论(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2.哲学物质观的发展: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特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特征)形而上学概念形而上学是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孤立存在的,是静止不变的。

形而上学否认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特征)辩证法概念辩证法是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理论意义4.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运动范畴时间概念、特征空间概念、特征5.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意识的本质及意识的起源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要表现: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实际运用)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表现在1.意识统一于物质2.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1)人类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3)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第二节事物的联系与发展一.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1.联系的概念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2.联系的特征:普遍性(重要)、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普遍性:(1)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2)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物体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3)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3.发展的概念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着事物的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马原知识点总结文档

马原知识点总结文档

马原知识点总结文档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内涵和根本特征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事业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统一的科学体系。

2.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现实世界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2.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分析问题的方法论- 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 价值的含义和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的含义和剩余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的实现形式和实现途径2. 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规律- 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特征- 资本主义经济的规律- 资本主义政治的规律3.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 社会主义经济的规律- 社会主义政治的规律4.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唯物史观- 阶级斗争和生产力的定律- 社会发展的规律5.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剩余价值和剩余产品的分配6.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7.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 国际主义的含义和原则- 国际主义的历史渊源- 国际主义的现实意义8. 马克思主义的对外关系- 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 对外政策的基本策略四、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和实践基础1.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和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的斗争性和统一性2.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基础以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知识点总结,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梳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梳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梳理导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1、马克思主义的概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2)具体说明:1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

2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

3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

4.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1842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客观条件: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促进社会化大生产。

2.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逐渐走向自觉,并迫切渴望科学的理论指导。

3.人文科学基础:十九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美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4.科学理论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观条件:梦想伟大:为人类的福利而工作。

.献身科学:为人类工作的重要途径。

终身学习:成就伟大的基本条件。

意志超强:创造辉煌的必备素质。

朋友相助:没有恩格斯就没有马克思。

3、发展过程(1)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列宁宝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俄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十月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并不断中国化。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逐渐发展,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与鲜明特色1、理论主题(对现代性有原则高度的批判)现代性:现代世界赖以成立的本质根据。

(产业革命,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这三件大事标志着现代社会的降临)2、鲜明特征(1)科学性: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2)革命性: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对于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该概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和内涵、历史背景、科学性、指导思想以及现实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和内涵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哲学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原理四个方面。

2. 哲学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包括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3. 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基础,包括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等内容。

4.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基础,包括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等方面的内容。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运用,包括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历史背景1.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包括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等。

2. 马克思主义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包括中国社会经济形态的特点和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背景等。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运用,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等。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体现在它对社会、历史和经济规律的深刻揭示和准确预测。

2.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表现在它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上,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并注重实证研究和实践应用。

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思想1.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强调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

2.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包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等。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要重点笔记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要重点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

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尖锐化(客观条件)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个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趋势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2、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阶级基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尖锐化。

具体表现为三大工人运动: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1836年,在英国开始了“人民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的工人发动了起义。

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了条件;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成为可能;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科学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彻底批判了它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对它进行了根本改造,创立了唯物辩证法,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弃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古希腊罗马哲学其他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影响相对说是间接来源。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马克思主义哲学使两个分离得以统一。

英国古典经济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建立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时期的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详细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详细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详细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最新)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经过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阶级属性来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程式,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是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5.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是1848年《宣言》的发表。

6.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7.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是对客观世界尤其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同时具有革命性,是人民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科学性与革命性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

8.马克思主义的四个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四个特征是: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鲜明的政治立场;③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④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导论部分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导论部分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导论部分知识点一、知识概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导论》①基本定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

说简单点,就是马克思、恩格斯那些伟大的思想家对世界上各种现象总结出的一些根本道理。

这些原理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咱们所处的世界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这样。

②重要程度:在整个学科体系里那可是基石般的存在。

就像盖房子打地基一样,它是理解后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众多知识的基础。

也就是说,其他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那些分支学问,都得建立在这个基本原理之上才能理解得透彻。

③前置知识:基本的历史、社会常识。

比如知道不同的社会形态,什么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之类的,还有一些简单的哲学概念,像物质、意识之类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很多都是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规律,要是连基本的社会情况都不了解,就很难搞懂原理。

④应用价值:在研究社会发展规律的时候,好比分析社会咋就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又朝着社会主义迈进呢。

在咱们日常生活里,分析经济现象、社会问题啥的也能用到。

就像看为啥房价有时候会忽高忽低这种实际的经济情况,马克思主义的很多原理就能给个思考的方向。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它在马克思主义这门学科中属于最开始入门的导论部分,就像一本书的序言一样,给后面的正文内容搭起一个框架,让人有个整体上的大概认识。

②关联知识: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里那些唯物论、辩证法之类的知识紧密相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导论就像是一个大框架,把诸如物质决定意识、矛盾分析法这些具体哲学知识包在里面。

而且和政治经济学里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也是相关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剥开资本主义现象看本质的理论基础。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对于初学者来说有点难。

难就难在它的概念比较抽象。

比如说马克思主义提到的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内容,这都是从宏观的、长远的历史角度去说的,不像我们平时直接能感受到的具体事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理解,即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者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3.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答: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决定存在)。

2. 规律的本质: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3. 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作用的表现本质: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使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能动性及其表现:意识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的作用。

4.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能动性规律性的关系规律与人的能动性: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内在根据是事物的必然联系,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

人们在发挥是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承认规律的客观性。

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时还应注意: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2实践是发挥人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5. 什么是物质?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全)它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历史唯物主义则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

这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和斗争推动的,而历史唯物主义则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这些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科学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资本主义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但也必然会导致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

这些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经济学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三个组成部分,它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的构想。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解决阶级矛盾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最好方式。

这些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社会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也是一种革命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强调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只有坚持科学的理论和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其中,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以及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绪论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基本矛盾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经济社会根源。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重大变革(2)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1)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到首位(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到新阶段(3)结论:工人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4)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

(2)马克思主义最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列宁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

3、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辩证唯物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决定的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反映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在要求(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章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万物两大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一切活动两大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必备各章节知识点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必备各章节知识点

a t i me an dA l lt h in gs in th ei r be i ng ar eg oo df o rs om et h in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①对立统一规律解释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③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2、什么是矛盾?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3、矛盾的基本属性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4、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①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发展为条件。

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③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①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竞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度的决定力量。

5、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说明和谐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

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

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

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

1、马克思主义的内涵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答: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尤其是中国的历史进程。

①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观察当代世界的宏大视野。

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透视时代风云的锐利目光。

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展望未来世界的长远眼光和战略定力②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旗帜。

马克思主义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

马克思主义是引领当代中国实践的行动指南。

③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人类的未来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引3、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原因答:①就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要素结构和功能,她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就是物资,所以就是因为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

②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适应新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这也正是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关系答:(1)含义: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的对立面相互共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2)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连结,相辅相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斗争性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通过斗争性来体现。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要点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要点导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

3.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4.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

5.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1)是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2)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6.大学生应该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有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3)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他提供了对于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全面而深刻的思考。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存在和思维的关系包括哪些内容?(1)存在和思维究竟水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2)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5.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6.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7.简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有统一性8.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9.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总结2023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总结2023版

马克思根本原理概论知识总结2023版2023版马克思根本原理概论知识总结导论第一节:马克思的创立与开展三大组成局部:马克思哲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内在统一整体。

产生的时间:19世纪40年代中期。

客观历史条件:资本得到迅速开展及其内在矛盾的锋利化,以及马克思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直接理论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学说。

自然科学根底: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广义理解:包括创始人在内及其继承者——列宁、中国的毛____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

科学内涵:①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②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还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____、____等人的理论。

③在根本观点、根本立场、根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④各个组成局部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络的科学体系。

理论特征:以理论为根底的科学性和____性的统一。

根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历史唯物世界观、方法论根底上。

中国近期的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关系:马克思最高的社会理想,就是推翻资本、实现共产,实现共产是长期的远大的理想;建立中国特色社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相对于最高理想来说,共同理想是近期的详细理想。

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络,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根底。

其次,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第二节:马克思的鲜明特征1.科学性:马克思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根底,即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

2.____性:马克思的____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3.理论性:马克思是从理论中来,到理论中去,在理论中承受检验,并随理论而不断开展的学说。

4.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的政治立场。

5.开展性:马克思是不断开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开展规律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哲学的根本问题:是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即:1.存在和思维终究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整理总结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作用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①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②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②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是获取更多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

其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又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理论上,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社会形态发展与更替的规律是一般的历史规律,是只有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的规律。

每一个社会形态的产生发展,都会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而旧的社会形态走向没落并为新的社会形态所代替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是一种根本的转变,它不是具体制度的更新,而是整个社会的根本改造,因而必然是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

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辩证统一(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具体表现有: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了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决定着其变革的方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涵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三个理论来源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三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和法英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罗伯特·欧文)合理成分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存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成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a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这就是说,事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处于运动之中b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c 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简述实践的特点及基本形式特点: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

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试用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任的实践活动。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

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和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是指事物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的特点:a.联系具有客观性。

b.联系具有普遍性。

c.联系具有多样性。

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

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的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发展的原因:在矛盾性)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容和永恒发展的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畴的“钥匙”,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取得发展。

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

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A.量变和质变的区别: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是度的围的延续和渐进。

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事物根本性质的、显著的突变,是原有度的连续和渐进的中断。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状态,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在于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的围。

B.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首先,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其次,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

最后,量变和质变可以相互转化质变会引起新的量变简述辨证否定观的基本容和方法论意义基本容: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方法论意义:辩证否定观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试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新阶段;每一周期都是开放的,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

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商,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但是经过曲折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

这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二十螺旋式上升的。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按照否定之否定规律办事,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简述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求;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并说明割裂二者的统一在理论上和实际工作中会导致的错误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试述认识的本质及掌握认识本质的理论意义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理论意义:驳倒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主义怀疑论,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缺陷,创立了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变革试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辨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1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2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辨证转化的。

总而言之,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从“静态”上看,即从它们的相互渗透上看,任何客观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从“动态”上看,即从真理的发展上看,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又表现为一个过程。

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不是两个真理,而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的辨证统一,是同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辩证统一的试述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及其现实意义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