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学之10、11章(全身健康关系、预后和治疗计划)
《口腔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口腔)
![《口腔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口腔)](https://img.taocdn.com/s3/m/670ae6b5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9e.png)
《口腔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使用)Ⅰ前言口腔内科学是口腔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学科和主干学科。
目前在国内它包括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粘膜病学三门课程, 主要研究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及口腔粘膜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等内容, 紧密结合临床, 讲述口腔内科有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旨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为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20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0.76:1。
即讲课52学时,实验68学时。
四教材:1.《牙体牙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樊明文, 2版, 2003年。
2.《牙周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曹采方, 2版, 2003年。
3.《口腔粘膜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秉琦, 2版, 2003年。
II正文牙体牙髓病学第一篇龋病第一章概述一教学目的在了解龋病的历史及龋病危害的基础上, 学习龋病的概念及龋病的特征。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龋病的定义、特征及好发部位。
(二)熟悉龋病的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熟悉龋病流行评价方法。
(三)了解龋病的历史, 龋病学的研究内容。
三教学内容龋病的概念第二章病因及发病过程一教学目的在了解龋病病因学说的基础上, 学习龋病的病因。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牙菌斑的三层结构特点、获得性膜的概念及其功能、微生物致龋的证据及三类主要的致龋微生物、牙菌斑与龋病的关系、蔗糖与龋病的关系及其机制、氟的抗龋机理、牙对龋病敏感性的差异及其原因;掌握唾液与龋病的关系、Miller化学细菌学说(先进性与局限性)和龋病病因的四联因素理论。
口腔牙周病学
![口腔牙周病学](https://img.taocdn.com/s3/m/3dd6932b58fb770bf78a55a2.png)
口腔牙周病学第二章牙周组织的部分结构及作用:牙周组织由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牙龈:1、游离龈:正常深度为1.8MM2、附着龈:正常附着龈宽度范围为1~9MM3、龈乳头:位于邻近两牙间隙的牙龈牙周膜:将牙固定在牙槽窝内,抵抗和调节牙所承受的咀嚼压力具有悬韧带的作用,又称牙周韧带牙槽骨:全身骨骼系统中代谢和改建最活跃的部分。
牙骨质:参与了使牙稳固于牙槽窝内、承受和传递(牙合)力的生理功能,还参与牙周病的发生和修复,它的新生也来源于牙周膜细胞,故也可将其视为牙周组织的一种组成部分。
掌握正常牙龈的生物学特性。
1.牙龈上皮(gingival epithelium):复层鳞状上皮,表面有角化。
2.龈沟上皮(salcular epithelium)⏹复层鳞状上皮,无角化,有钉突;⏹与结合上皮有明显分界;⏹抵抗机械力能力弱;⏹固有层常见白细胞浸润。
3.结合上皮(junctional epithelium):牙龈上皮附着在牙表面的带状上皮⏹无角化鳞状上皮,无钉突。
⏹细胞长轴与牙面长轴平行。
⏹炎症刺激可出现钉突。
结合上皮超微结构:⏹高尔基体发达、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丰富。
⏹张力细丝较少,桥粒少,细胞外间隙增大。
⏹龈沟底部细胞中含溶酶体较多。
⏹更新细胞向牙表面移动、脱落至龈沟。
结合上皮⏹附着方式:与牙以半桥粒形式结合⏹位置:增龄变化随年龄增长向根方移动⏹作用:封闭牙周间隙⏹注意手术和修复体不应损伤结合上皮牙周膜中成纤维细胞的功能答:成纤维细胞(又称为牙周韧带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 PDLC)是牙周膜中最常见的细胞,呈卵圆形或细长形,排列方向与主纤维平行,并伸有伪足。
该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胶原,同时具有吞噬并经酶的水解而降解陈旧胶原纤维的能力。
故此胶原纤维受成纤维细胞的调节。
大量实验结果显示,成人牙周膜中的成纤维细胞是一群异质性的细胞。
体外培养的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至少存在两种表型:成纤维细胞表型和成骨细胞表型。
牙周病学件课件PPT
![牙周病学件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7948b06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8a.png)
牙周病不仅影响口腔健康,还可能对 全身健康产生影响,如增加患心脏病 、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预防牙周病的关键是保持口腔卫生,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治,控制牙菌 斑和牙结石的生长。
02 牙周病的病因和预防
牙周病的病因
牙菌斑 牙菌斑是牙周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它是一种粘附在牙齿表面的细 菌生物膜,能引起牙龈炎和牙周 炎。
牙周病与消化道疾病
预防和治疗建议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牙周治疗,控制 牙周病的发展,有助于降低其他疾病 的风险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牙周病患者的口腔感染可以影响消化 道健康,如胃食管反流病、胃炎等。
05 牙周病治疗的挑战和未来展望
牙周病治疗面临的挑战
牙周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治疗过程需要长期、持续的管理和维护,但患者 往往缺乏足够的认知和重视,导致治疗依从性差。
牙周病学件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 牙周病概述 • 牙周病的病因和预防 • 牙周病的治疗方法 • 牙周病与全身健康 • 牙周病治疗的挑战和未来展望
01 牙周病概述
牙周病的定义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齿支持组 织(牙周组织)的一类疾病, 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等。
牙周病是口腔最常见的疾病之 一,也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 的主要原因之一。
管疾病的风险。
牙周病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02
牙周病患者的口腔感染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
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预防和治疗建议
03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牙周治疗,控制牙周病的发展,有助于降
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牙周病与糖尿病
牙周大纲
![牙周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17ef11da300a6c30c229f1d.png)
牙周病学教学大纲(供七年制学生用)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牙周病学Periodontology课程号(代码):50305710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16 学分:1二、教学目的及要求牙周病学是口腔医学中的一门重要临床课程,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医学院校口腔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系统科学地阐述牙周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培养学生科学、求实、灵活、创新的钻研精神并掌握本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常见牙周病临床知识。
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认真执行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严肃态度、严格作风、严密方法)。
学生通过听课、电教图像观摩、实验室实习、临床见习、自学、临床病案讨论、教师辅导、考试等方式完成教学大纲内容。
三、教学内容七年制牙周病学的课堂教学时数为16学时,各章节的讲授课时数分配见后表。
注:有下划线的内容为重点内容,要求掌握。
牙周病学教学时间分配表(参考)授课内容学时数第一章绪论0.2第二章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0.5第三章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0.3第四章牙周病的病因学 2第五章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 2第六章牙周病的检查和诊断 2第七章牙龈病 2第八章牙周炎 2第九章牙周炎的伴发病变0.5第十章牙周病与全身健康的关系0.5第十一章牙周病的预后和治疗计划0.8第十二章牙周基础治疗 2第十三章牙周病的药物治疗0.5第十四章牙周病的手术治疗0.5第十五章牙周病的预防和疗效维护0.2第十六章牙周病与修复学及正畸学的自学关系第十七章种植体周围组织及其病变自学合计16第一章绪论牙周病的发展简史早期文明现代牙周病学的发展牙周病学在口腔医学中的地位第二章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牙龈一、正常牙龈的临床特征二、正常牙龈的结构和代谢特征牙周膜一、牙周膜纤维二、牙周膜的细胞成分三、牙周膜的基质牙骨质一、牙骨质的结构二、釉牙骨质界三、牙骨质的吸收和修复牙槽骨牙周组织的增龄性变化机体防御机制对牙周组织的作用一、上皮屏障二、吞噬细胞三、龈沟液四、唾液第三章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熟悉牙周病的流行病学和分类。
牙周病的治疗计划及治疗目标课件
![牙周病的治疗计划及治疗目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66c54c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e7.png)
牙周病的治疗计划及治疗目标课件汇报人:日期:CATALOGUE目录•牙周病概述•牙周病的治疗计划•牙周病的治疗目标•牙周病治疗的辅助手段01牙周病概述•牙周病是一种由菌斑引起的牙齿支持组织(牙龈、牙槽骨、牙周韧带等)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等。
牙周病的定义仅累及牙龈组织的炎症,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
牙龈炎牙周炎牙周脓肿累及牙龈、牙槽骨、牙周韧带的炎症,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
牙周炎的严重形式,表现为局部牙龈形成脓肿,有波动感,疼痛明显。
03牙周病的分类0201牙周病的流行病学•高发病率:牙周病是人类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
•年龄分布:牙周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中老年人群更为高发。
•影响因素:口腔卫生习惯、遗传因素、系统疾病(如糖尿病)、吸烟等均为牙周病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以上内容仅为课件的概述部分,详细的治疗计划及治疗目标将根据具体牙周病的类型、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制定。
治疗目标通常包括控制炎症、恢复牙周组织健康、防止牙齿丧失等。
治疗计划则可能包括口腔卫生指导、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抗生素应用、手术治疗等。
02牙周病的治疗计划通过观察牙龈色泽、形态,探测牙周袋深度,评估牙齿松动度等方式,了解牙周病的病情。
临床检查通过全景片、咬合片等X线检查方式,观察牙槽骨吸收情况,辅助诊断牙周病。
X线检查根据上述检查结果,对牙周病进行初步的诊断和分类。
初步诊断初步评估与诊断对于轻度牙周病,可采用洁治、刮治等非手术治疗方式,清除牙菌斑和牙石。
制定个性化治疗计划非手术治疗对于中重度牙周病,可能需要进行牙龈翻瓣术、牙槽骨修整术等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如抗生素治疗、激光治疗等,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辅助治疗方式。
辅助治疗•定期评估: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
•调整治疗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治疗计划,如增加治疗次数、更换治疗方式等。
新牙周病学大纲
![新牙周病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a4783c908a1284ac850439b.png)
牙周病学教学大纲前言牙周组织疾病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
通过理论课、实验课、见习、自学和课堂讨论等环节,学生应对牙周组织疾病的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有全面了解;能诊断常见牙龈病和牙周炎,并正确分型;熟悉牙周病的综合治疗手段,能作出全面治疗设计并制订阶段计划;能掌握牙周病的基本治疗手段,并贯彻牙周疾病的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
教学安排及学时分配:共65学时,其中系统理论课35学时,实验见习30学时。
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牙周病学的定义,主要名词及概念。
了解牙周病学的发展简史及在口腔医学中的地位。
二.计划学时数:0.5学时三.教学内容:牙周病学的定义。
牙周病学的发展简史,现代牙周病学的研究方向,牙周病学在口腔医学中的位置。
第二章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正常牙龈的结构、临床特征,结合上皮的结构、附着方式及位置。
掌握牙周膜纤维的结构及对牙合力的反应。
熟悉牙周膜中的细胞。
掌握釉牙骨质界的结构。
熟悉牙骨质的吸收与修复在牙周修复中的意义。
掌握正常牙槽骨形态,与釉牙骨质界关系,X线影像。
熟悉牙合力和全身因素对牙槽骨的影响。
掌握机体防御机制对牙周组织的作用。
二.计划学时数:2学时三.教学内容:2学时(一)掌握正常牙龈的结构、临床特征,结合上皮的结构、附着方式及位置的变化。
结合上皮的代谢与更新。
牙龈的结缔组织和血供。
(二)牙周膜牙周膜纤维的结构及对牙合力的反应。
熟悉牙周膜中的细胞,基质和血供。
(三)牙骨质牙骨质的结构,釉牙骨质界的结构。
牙骨质的吸收与修复在牙周修复中的意义。
(四)牙槽骨正常牙槽骨形态,X线影像,牙槽嵴顶与釉牙骨质界距离,影响因素。
牙合力和全身因素对牙槽骨的影响。
(五)牙周组织的增龄性变化结合上皮位置,牙周膜,牙槽骨的增龄改变。
(六)机体防御机制对牙周组织的作用。
上皮屏障,吞噬细胞,龈沟液的成分、量及其意义。
唾液的理化特征。
第四章牙周病的病因学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牙周生态系,掌握牙菌斑生物膜的定义和分布,菌斑的形成过程和结构。
牙周炎与全身健康的关系考点总结
![牙周炎与全身健康的关系考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721b113240c844768eaee00.png)
牙周炎与全身健康的关系(一)牙周感染对某些全身疾病的影响:1.心脑血管系统牙周感染引起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0%-30%)。
牙周炎与急性心肌梗死和慢性冠心病(1.4倍),脑卒中(2.1倍)的关系近年来也得到证实。
2.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和低体重儿的出生,可能与产妇患重症牙周炎有密切关系。
(7.5倍)发现其更多的伴放线杆菌、福赛类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螺旋体。
3.糖尿病血糖控制后,牙周炎的情况会有所好转。
彻底有效的牙周治疗也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用量减少,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
4.消化道疾病:牙周袋内可检出幽门螺杆菌。
牙菌斑可能是幽门螺杆菌的“贮库”或胃病复发的来源之一。
5.呼吸道疾病:获得性肺炎与口腔菌斑微生物膜感染有关。
慢阻肺和慢支与牙周炎有密切关系。
牙周袋内厌氧菌可直接进入呼吸道,导致慢性肺部感染和肺功能降低,几率为口腔卫生良好者的1.77倍。
(二)全身疾病和状况对牙周炎治疗的影响:1.糖尿病牙周治疗反应欠佳的患者,应考虑其是否有合并糖尿病的可能性。
对于糖代谢控制不佳或有严重并发症的,只进行应急的牙周治疗。
对经过积极治疗已控制血糖的,可按常规施以牙周治疗。
2.心血管疾病:对于曾在过去6个月内发生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或处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状态的,只做应急处理。
对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和有人工心脏瓣膜者,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防感染,在接受牙周检查或治疗的当天应服药。
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不得使用超声洁牙机。
3.凝血机制异常服用抗凝剂者,治疗前查血,操作应减少创伤。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严重肝炎者,需要在内科医师配合下,谨慎实施牙周治疗。
4.老年患者的治疗特点:治疗原则首选控制菌斑,消除炎症。
一般首选非手术治疗,不宜进行过于复杂的治疗。
可推荐电动牙刷、间隙刷等工具,定期维护治疗。
九、松牙固定术1)松牙固定的时机:软组织炎症得到控制干扰已消除2)松牙固定指征①在牙周治疗后,牙仍有松动,且松动牙妨碍咀嚼或有不适,需要固定;如松牙能行使咀嚼功能且无不适,说明该牙已具有适应和代偿功能,则不必固定;②如果患牙有继发性咬合创伤,导致患牙动度加重甚至继续移位,此即“进行性松动”,应做夹板固定,以增强功能,阻止病情加重。
牙周病的治疗计划及治疗目标课件
![牙周病的治疗计划及治疗目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84010e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84.png)
牙周翻瓣术
通过手术将牙龈与牙根分 开,清除深部感染物质
植骨术
通过植入骨组织来增加牙 槽骨高度,促进牙周组织 愈合
软组织移植
通过移植健康的软组织来 覆盖牙根表面,改善牙齿 敏感症状
综合治疗
综合评估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联合治疗
结合基础治疗、手术治疗 和药物治疗等多种方法, 全面消除牙周病症状
牙周病的治疗计划及治疗目标课 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牙周病的简介 • 牙周病的治疗计划 • 牙周病治疗的目标 • 牙周病治疗的流程 • 牙周病治疗的效果评估 • 牙周病预防及日常护理
01
牙周病的简介
牙周病的定义
1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包括牙龈、 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疾病。
2
戒烟限酒,避免对 口腔健康的不良影 响。
控制糖分和酸性饮 料的摄入,避免刺 激性食物对牙齿的 损伤。
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产品
选择含氟牙膏,有效预防龋齿和增强牙齿抗酸能 力。
使用软毛牙刷和温和的口腔清洁剂,避免对口腔 黏膜和牙龈的刺激。
根据个人口腔状况选择合适的漱口水,减少口腔 细菌滋生和口臭。
THANKS
咀嚼频率和咀嚼时间
观察患者咀嚼食物的频率和咀嚼时间,判断是否需要调整饮食结构。
患者满意度的评估
疼痛程度
询问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程度,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止痛药。
功能满意度
询问患者对治疗后牙齿功能和外貌的满意度,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修复治 疗。
06
牙周病预防及日常护理
有效刷牙和使用牙线
每天刷牙两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采用巴氏刷牙法 ,刷毛与牙面呈45度角,清洁牙齿的唇、舌、颚面和牙缝。
牙周病学整理重点
![牙周病学整理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814dbb07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c2.png)
牙周病学整理重点第二章牙周组织的部分结构及作用:牙周组织由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牙龈:1、游离龈:正常深度为1.8MM2、附着龈:正常附着龈宽度范围为1~9MM3、龈乳头:位于邻近两牙间隙的牙龈牙周膜:将牙固定在牙槽窝内,抵抗和调节牙所承受的咀嚼压力具有悬韧带的作用,又称牙周韧带牙槽骨:全身骨骼系统中代谢和改建最活跃的部分。
牙骨质:参与了使牙稳固于牙槽窝内、承受和传递(牙合)力的生理功能,还参与牙周病的发生和修复,它的新生也来源于牙周膜细胞,故也可将其视为牙周组织的一种组成部分。
掌握正常牙龈的生物学特性。
1.牙龈上皮(gingivalepithelium):复层鳞状上皮,表面有角化。
2.龈沟上皮(salcularepithelium)n 复层鳞状上皮,无角化,有钉突;n 与结合上皮有明显分界;n 抵抗机械力能力弱;n 固有层常见白细胞浸润。
3.结合上皮(junctionalepithelium):牙龈上皮附着在牙表面的带状上皮n 无角化鳞状上皮,无钉突。
n 细胞长轴与牙面长轴平行。
n 炎症刺激可出现钉突。
结合上皮超微结构:n 高尔基体发达、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丰富。
n 张力细丝较少,桥粒少,细胞外间隙增大。
n 龈沟底部细胞中含溶酶体较多。
n 更新细胞向牙表面移动、脱落至龈沟。
结合上皮n 附着方式:与牙以半桥粒形式结合n 位置:增龄变化随年龄增长向根方移动n 作用:封闭牙周间隙n 注意手术和修复体不应损伤结合上皮牙周膜中成纤维细胞的功能答:成纤维细胞(又称为牙周韧带细胞,periodontalligamentcellPDLC)是牙周膜中最常见的细胞,呈卵圆形或细长形,排列方向与主纤维平行,并伸有伪足。
该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胶原,同时具有吞噬并经酶的水解而降解陈旧胶原纤维的能力。
故此胶原纤维受成纤维细胞的调节。
大量实验结果显示,成人牙周膜中的成纤维细胞是一群异质性的细胞。
体外培养的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至少存在两种表型:成纤维细胞表型和成骨细胞表型。
北大口腔-牙周病的治疗计划
![北大口腔-牙周病的治疗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7765f832960590c69ec376d2.png)
--告知:牙周感染与全身疾病的关系 --与内科医生合作
• 11 再评估 re-evaluation --时机: 治疗后6-8周 --原因: 菌斑不断形成 SRP的局限性 细菌再定植,病情反弹 追加治疗 --内容: 口腔卫生、牙周组织状况、美观、 功能变化、依从性、不良习惯及全 身状况 --危险因素再评估,预后再判断, 治疗计划的补充或修整
第二阶段: 手术治疗 Phase II: Surgical Phase
• 时机--基础治疗6-8周,再评估后 • 前提--完善的牙周基础治疗,良好的菌斑控制 • 手术指征:探诊深度仍在5mm以上且探诊仍有出血,
或根分叉病变II~III度,或牙龈及牙槽骨形态不良 • 目标--直视下彻底清创消除炎症,纠正软硬组织不
--选择适宜的治疗计划
• 2 拔除无望保留的牙齿 extraction of hopeless teeth
--拔除、保留或者暂时保留患牙是全面治疗计划中重 要的部分,必须考虑整体治疗计划
--保持较长时期的牙周健康比只考虑保留牙齿的数目 更重要
--慎重对待有疑问的患牙 --拔牙时机的选择 ,还可能要结合患者修复种类、正
永久性松牙固定
• 修复与正畸的实施应符合牙周健康维护要求
第四阶段: 维护期 Phase IV: Maintenance Phase
• 牙周支持治疗(supportive periodontal therapy, SPT) --定期专业维护是治疗程序必不可少的内容 --预防牙周病复发、维持牙周长期疗效的唯一手段 --核心:菌斑控制 --贯穿于治疗程序全程 --内容: --间隔期的确定
第四阶段: 维护期 Phase IV: Maintenance Phase
牙周病预后与治疗计划
![牙周病预后与治疗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374a89755acfa1c7aa00cc0a.png)
修复失牙 戒除不良习惯
4、维持长期疗效防复发
口腔卫生指导与菌斑控制
定期检查
治疗程序
Treatment procedures
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础治疗Initial therapy
目的:消除、控制致病因素 临床炎症
包括下列方法:
1、自我控制菌斑的方法:
刷牙方法和习惯; 牙线和牙签; 菌斑显示剂检查 漱口剂
1.诊断 局限性慢性牙周炎 诊断依据:该处患牙有牙龈炎症、牙周袋、牙槽 骨水平型吸收和松动等典型牙周炎临床表现。
2.治疗计划 (1)进行口腔卫生宣教,让患者掌握正确的 刷牙方法。 (2)龈上洁治;龈袋冲洗、上药。 (3)一周后龈下刮治 (3)6周后进行评估,视情况再酌情进行下 前牙翻瓣术,以消除牙周袋。 (4)术后3月定期复查,维护疗效,发现问 题重新治疗。
牙周病的预后和治 疗计划
PROGNOSTIC JUDGMENT TREATMENT PLANNING
预后类型
骨吸收 极佳 无 可消除 良好 无 病 因 依从性 全身病变
良好
较差 极差
轻
中 难消除 重 差 明显/未控制
影响预后判断的因素 Factors to Consider When Determining a Prognosis
1, 正中牙合(centric occlusion) 、侧方合、前伸合;
2, 视诊、手指感觉法检查 3、咬合纸、蜡片定位
咬合创伤的指征
indication for occlusal trauma
1, 持续性咬合不适
2,牙齿松动,移位
3,咬合时牙齿震颤
4,牙周膜间隙增宽
5,硬骨板模糊或消失 6,牙面局部磨损
最新口腔牙周病学--第十章牙周炎课件ppt
![最新口腔牙周病学--第十章牙周炎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344f7abece2f0066f53322b6.png)
(三) 维护期的牙周支持治疗法
预防牙龈炎症及牙周袋的复发有赖于患者日 常持之以恒的菌斑控制.
定期复查是牙周炎疗效能长期保持的关键步 骤之一.
第二节 侵袭性牙周炎
(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
侵袭性牙周炎是一组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 查均与慢性牙周炎有明显区别的牙周炎。它包含 了旧分类中的三个类型,即青少年牙周炎 (Juvenile periodontitis,JP)、快速进展性牙周炎 (Rapidly progressive periodontitis,RPP)和青春 前期牙周炎(Prepubertal periodontitis,PPP),一 度曾将这三个类型合称为早发性牙周炎。侵袭性 牙周炎按其患牙的分布可分为局限性和广泛性。
病因
牙周炎是多因素疾病。 1、微生物是引起牙周炎的始动因子。牙周袋内以厌氧菌为主, 可达70~90%,大部分以G-厌氧菌为主,大量牙龈拟杆菌、 产黑色素拟杆菌、中间型拟杆菌、CO2噬纤维菌等优势菌,还 有弯曲杆菌、新月形单胞菌、螺旋体等可动菌。 2、凡是能加重菌斑滞留的因素,如牙石、不良修复体、事物 嵌塞、牙列排列不齐、解剖形态的异常等可促进炎症的过程, 龈下菌斑、龈下牙石,可加重牙周炎的发展。 3、某些全身疾病,如糖尿病 4、某些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如吸烟、精神压力
x片龈沟液细菌学检查龈炎和牙周炎的鉴别特征单纯性龈炎慢性牙周炎牙龈外观色发红形红肿水肿质松软增厚具龈炎全部表现且范围广损害严重牙周袋无牙周袋可能有龈袋有牙周袋可伴有龈下牙石牙松动不松动晚期或中晚期松动无骨质吸收有骨质吸收牙槽骨呈水平型吸收骨嵴顶呈杯状吸收治疗结果病变可逆炎症消退病变静组织恢复正常已破坏的组织难以完全恢复正常治疗目标是彻底清除菌斑牙石等病原刺激物消除牙龈的炎症使牙周袋变浅和改善牙周附着水平并争取适当的牙周组织再生而且要使这些疗效能够长期稳定地保1控制菌斑2彻底清除牙石平整根面rootplaning3牙周袋及根面的药物处理4牙周手术
牙周病的治疗计划
![牙周病的治疗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2d7f64d5dd36a32d727581b0.png)
反复、细致、有效的针对性OHI 牙周手术后2~3月,可进行永久性修复、正畸
2、恢复牙周组织的生理形态。 1、控制菌斑,消除炎症。 菌斑指数<20%
3~6M定期复查
基础治疗:病因治疗
1. 菌斑控制。 2. 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根面平整术。 3. 食物嵌塞的治疗。 4. 咬合调整(炎症控制后)。 5. 松牙固定术。 6. 拔除无保留价值的牙。 7.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基础治疗后1~3m对牙周状况再评估 翻瓣术 植骨术 GTR 膜龈手术 牙种植术
菌斑不断形成、矿化→牙石 有利于维持牙周组织健康和满足美观 牙周治疗器械分类采用不同的消毒、灭菌方法
[治疗目的] 咬合调整(炎症控制后)。
咬合调整(炎症控制后)。 菌斑不断形成、矿化→牙石 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根面平整术。 菌斑控制情况、牙龈及牙周状况、牙松动度及咬合功能
4、自身维持长期疗效,防止复发。 2、恢复牙周组织的生理形态。
修复治疗
牙周手术后2~3月,可进行永久性修 复、正畸
支持治疗
从第一阶段治疗开始,无论后续治 疗多少,牙周支持治疗即应开始。 包括复查、复治。 菌斑控制情况、牙龈及牙周状况、 牙松动度及咬合功能
[治疗中的感染控制]
1.病史采集和必要的检查 “一致对待”原则
2. 治疗器械的消毒 牙周治疗器械分类采用不同的消毒、
定期复查 针对不同患者而单独设计的个性化牙周治疗计划其治疗内容和项目多少是因人而异的
恢复牙龈和牙槽骨的生理性外形 菌斑不断形成、矿化→牙石 恢复牙龈和牙槽骨的生理性外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 牙周病与全身健康的关系
• 牙周疾病(感染)影响全身健康 • 全身状况影响牙周健康
微生物是牙周病的病因
• 约10~20种革兰阴性厌氧菌为主 • 问题
宿主对牙周病的易感性(或宿主的防御反 应)是决定疾病是否发生,进程和转归的 一个必要条件。
宿主的防御机制若能将细菌及其产物的毒 性作用局限或消除,则可能不发生牙周病, 或只有局限的轻度炎症。
强调自身的菌斑控制及定期复查,以维持 疗效
甲状腺 / 甲状旁腺紊乱
• 甲亢可能导致心动过速,心搏增高和心肌 缺血
• 控制不佳的甲亢患者不应接受牙周治疗 • 控制不佳的甲亢患者不应使用肾上腺素 • 甲低患者慎用镇静诱导药物(容易诱导过
深)
肾病
• 肾衰、肾移植、透析 • 最好在进行肾移植和透析前治疗牙科疾病
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 HbA1c > 10%,仅提供应急外科治疗,需要 抗生素(青霉素等)预防感染
糖尿病
对糖代谢控制不佳或有严重并发症(如肾 病)者,一般只进行应急的牙周治疗,同 时给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已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按常规牙周治 疗,就诊尽量在上午(早餐及服药后1.5小 时),病重者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产物向远隔器官或组织转移,引起该远隔 器官的疾病或症状。
• Miller在1891年提出”人的口腔是感染病 灶’’
• 20世纪40年代以前, 病灶学说盛行,大量拔 除患牙
二、牙周医学的兴起 牙周医学是指牙周疾病与全身健康和疾病
之间有着双向的联系。
牙周病和全身健康的关系 1、 某些全身疾病和状况对牙周病的发生、
慢性肾衰患者应注意:
• 清除口腔感染,防止系统性感染 • 口腔卫生宣教 • 牙周治疗应以消除炎症和感染,有利口腔维护为
目的。拔牙指征可以放宽。 • 更频繁的复诊 • 不可处方肾毒性和肾代谢药物,如非那西汀、四
环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 • 对乙酰氨基酚(止痛),安定(诱导)可以安全
使用 • 局部麻醉剂如利多卡因可以正常使用
牙周炎也可影响糖尿病。
有报道,Ⅱ型糖尿病患者经彻底的牙周治 疗(洁治和龈下刮治)后,牙周情况明显 好转,同时患者的胰岛素用量也减少,糖 化血红素水平下降。
4、其他全身疾病
正常情况下,口腔内的细菌不致病。但有 全身性疾病导致抵抗力下降,或呼吸道、 消化道有慢性疾病等的“易感者”,牙周 感染部位的微生物可引发深部器官的疾病。
发展及治疗反应的影响
2、 牙周病(主要是牙周炎)对全身健康和 疾病的影响
牙周感染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 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妊娠并发症、呼 吸道感染等的危险因素。
牙周治疗的目标应从阻断疾病发展并防止 拔牙、重建功能及外形、促进牙周组织再 生等,扩展到长期有效地控制牙周感染、 消除与全身健康有关的危险因素,以保护 机体。
mg/dl
评价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法
• 糖化血红蛋白试验(Glycated Hemoglobin Assay, HbA1c)
• 反映过去 6 — 8 周的血糖浓度
HbA1c 血糖控制效果
4% -- 6% 正常 < 7% 血糖控制良好 7% -- 8% 血糖控制一般 > 8% 血糖控制较差
糖化血红蛋白试验结果与牙周治疗 • HbA1c < 8%,不影响治疗 • HbA1c < 10%,可以提供牙周治疗,无需常
高血压
• 诊断标准:收缩压 ≥ 140 mmHg 或 舒张压 ≥ 90 mmHg (多次测定均值)
注意:
• 测血压应至少两次,每次间隔 10 分钟 • 建议下午就诊 • 高血压未经治疗,不提供常规牙科服务 • 局麻药内肾上腺素浓度≤1:100,000 • 提倡在局麻药内加用肾上腺素,以防止内源性肾
如:幽门螺旋杆菌(Hp)是慢性胃炎、胃 溃疡的病原菌,牙菌斑是Hp的储库。牙周 袋内的致病厌氧菌可导致老年体弱者或长 期住院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甚至肺脓肿。
可能的机制
直接感染 细菌进入血循环扩散 牙周细菌及其产物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和
炎症
第二节 全身疾病对牙周炎治疗的影响
牙周炎的发生受宿主防御机制的影响,治 疗结局也受全身疾病的影响。
同样的微生物可使一个易感个体发生严重 的牙周组织破坏
易感因素: 遗传基因 内分泌,如妊娠 免疫功能 心理调节 行为因素,如吸烟 某些疾病,如糖尿病
第一节 牙周感染对某些全身疾病的影响
一、口腔病灶感染学说 病灶是指一个局限而有致病微生物感染
的组织,它本身可表现或不表现症状。 病灶感染是指病灶内的微生物或其毒性
血液透析患者注意
• 治疗前筛查乙肝和丙肝 • 抗生素预备:防止动静脉瘘处的动脉内膜
炎 • 在透析的次日进行牙科治疗(避免肝素效
应) • 记住:患者手臂和大腿上可能有透析伤口 • 联系会诊
心血管疾病
• 高血压 • 心绞痛 • 心肌梗塞 • 充血性心力衰竭 • 脑血管意外 • 感染性心内膜炎 • 心脏起搏器 • 自动除颤器 • 心脏分流术治疗史
Offenbacher(1996)发现分娩出低出生 体重儿(LBW)的妇女,牙周附着丧失程 度大于分娩正常体重儿(NBW)的产妇。
提示牙周感染可能对有些妇女的妊娠结 果有负面影响
3、糖尿病
牙周炎,列为糖尿病的“第六并发症”
糖尿病可加重牙周炎:糖尿病患者中牙周 炎的发生率和程度均高于非糖尿病人群。 尤其是糖代谢控制不佳者,对常规的牙周 治疗反应欠佳。
口腔医生应根据全身病情和易感程度制定 合理的牙周治疗计划,对一些高危患者 (风心病、糖尿病、肾病等)应预防性应 用抗生素,以防暂时性菌血症。
糖尿病
糖尿病诊断标准
• 典型症状(多尿、烦渴、无原因的消瘦) • 血清糖浓度≥200 mg/dl • 空腹血糖浓度≥126 mg/dl • 口服糖耐量试验中,餐后2h血糖浓度≥200
三、牙周炎与全身疾病和健康的关系
1、心血管系统疾病
口腔感染可引起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 膜炎。
机制:风湿性或先天性的心脏瓣膜病损或 植入人工瓣膜,当暂时性菌血症时,机体 产生循环抗体及凝集素,使血小板凝集形 成血栓,病原菌粘附其上,引发心内膜炎。
2、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
传统观点认为孕妇的细菌性阴道炎是导致 早产的主要原因。但有25%的早产和低出 生体重儿(PLBW)未能找到传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