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留学生使用汉语量词的偏误分析
东南亚留学生习得现代汉语量词偏误分析的开题报告

东南亚留学生习得现代汉语量词偏误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联系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东南亚学生选择来中国留学。
在学习汉语过程中,量词是一个比较难以掌握的知识点。
尤其对于东南亚留学生而言,由于母语与汉语不同,因此他们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比其他学生更容易出现量词的偏误。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东南亚留学生在学习现代汉语中的量词偏误情况及其原因,为相关学科提出借鉴和改进建议。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1.深入分析东南亚留学生在习得现代汉语量词时的偏误现象;2.探究东南亚留学生学习现代汉语量词偏误的原因和成因;3.提出针对东南亚留学生学习现代汉语量词的改进建议,帮助他们更快地掌握量词知识。
三、文献综述目前,已有一些学者对汉语学习中量词偏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刘斌(2013)在研究中发现,汉语学习者容易将不可数名词的量词误用于可数名词之上,如将“红色牛奶”替换成“一瓶红色的牛奶”。
此外,还有学者研究了中英文量词的异同点,如黄伟勋(2019)发现,中文中有很多量词的概念在英文中是不存在的,例如“口”、“顷”等,并且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言中对应的单位数量也有所不同。
针对东南亚留学生习得现代汉语量词时的情况,目前相关研究还比较有限。
朱美玲(2018)的研究表明,在东南亚国家,学习者对一些具有文化背景和习惯的词汇和习语的理解有所偏差,比如说“吃饭”、“闲话”、“放心”,因为这些词汇或习语与他们的母语有差异。
这也启示我们,在研究东南亚留学生量词偏误时,不能忽视他们的文化背景和习惯方面的因素。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综述和梳理,进而明确研究对象、研究设计和相关研究方法。
其次,采用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采集东南亚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量词偏误的实证数据,分析数据,探究东南亚留学生习得现代汉语量词的成因和原因。
最后,根据研究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现代汉语量词。
泰国学生初学汉语的偏误分析

泰国学生初学汉语的偏误分析汉语、泰语两种语言同属汉藏语系,是亲属语言,二者都拥有丰富的量词,量词的作用主要是表示事物的单位和动作行为的量。
从大类上来分,量词主要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即修饰名词的为名量词,修饰动词的为动量词。
名量词数量繁多,用法灵活,因此,本文将以名量词为研究对象,从泰国学生汉语习得中名量词偏误入手,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并由此提出教学建议,希望对初中级汉语水平学习者有所助益。
一、泰国学生使用汉语名量词的偏误表现笔者在泰国曼谷陕迪拉职业技术学院担任教学工作期间,收集了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名量词过程中出现的偏误。
笔者从105名学生的作业、试卷中,共搜集到77条关于名量词使用的偏误,其中名量词的遗漏、误加、错用共67条,名量词位置使用错误10条,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叙述。
(一)名量词的遗漏和误加。
1.名量词的遗漏:泰语系统和汉语系统里都有数量繁多的名量词,但学生在答题或者写作的过程中,遇到不熟悉且没有掌握的汉语名量词时,常会遗漏名量词。
(1)教室后面有两大树。
(2)他头上戴着一帽子。
(3)昨夜下了一大雨。
(4)王林拿着一球棒,大家一起打棒球。
(5)泰国蚊子很多,老师帮我们点了一蚊香。
2.名量词的误加:在某些句子中,不需要用名量词修饰的地方学生却多加了。
(1)我回泰国的那个天,妈妈去机场接我。
(2)我学习了两个年的汉语。
(3)上个周我去芭堤雅玩。
语料显示,学生在“年、天、周”前都加上了量词“个”,学生误将时间量词认作名词,以为在能计量的名词前都要用量词修饰。
(二)名量词的错用。
1.泛用名量词“个”在汉语名量词中,“个”学生接触最早,使用范围较广,且使用频率最高,而且在生活中很多名词都可以用名量词“个”进行修饰,如一个人、一个朋友、一个嘴巴、一个鼻子、一个包子、一个鸡蛋等。
这就给学生造成了一种错觉,他们把“个”当作万能名量词,由此造出很多不合规范的句子。
(1)他家有两个汽车。
(2)我妹妹买了一个新衣服。
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词语偏误分析

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词语偏误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中华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
然而,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词语偏误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词语偏误现象,探究其原因和影响,并提出解决策略。
学习汉语对于外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与许多其他语言存在显著的差异。
例如,汉语的声调对词义有重要影响,而印欧语系则没有;汉语的词汇中,一词多义和同音异义现象较为普遍。
汉语的语法结构与许多其他语言也不尽相同,例如修饰语和中心语的顺序、动词和宾语的关系等。
这些难点使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时面临诸多挑战。
词语偏误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的一个常见问题,它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词语偏误会导致沟通不畅,甚至产生误解。
例如,学生可能会将“不好意思”和“对不起”混淆,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它们的意思相似,但在某些场合下,它们的使用是不同的。
词语偏误会影响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学生可能会因为不知道某个词的正确用法而避免使用它,从而影响了他们的表达效果。
词语偏误还会影响学生的成绩。
在考试中,学生可能会因为使用错误的词语而失去分数。
外国学生出现词语偏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母语干扰:学习者往往受到母语的影响,习惯性地使用母语的语法和词汇,从而造成词语偏误。
缺乏语境:在特定的语境中,学习者可能不知道某个词的正确用法,导致使用错误。
文化差异: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学习者可能不理解某些词汇的文化内涵,从而在某些场合下使用不恰当的词语。
词语偏误的类型也有很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同义词混淆:例如,“全部”和“都”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互换使用,但在某些情况下却不能。
声调错误:例如,“大”和“呆”虽然看起来很像,但它们的声调是不同的。
词性错误:例如,“快乐”是一个形容词,但学习者可能会错误地将其用作动词。
语境错误:例如,“请勿打扰”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短语,但学习者可能会在不适当的时候使用它。
外国留学生使用汉语量词的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使用汉语量词的偏误分析一、引言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思想,学习传播知识文化,进行社会交往的工具。
无论哪一种语言,在使用中都有其不可忽视的一些特点。
比如在词类划分上,印欧语系语言与汉语在词类划分上最大的差异就是在印欧语系的语法系统中,量词这一词类缺项。
在现代汉语中,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数量单位的词,数词和名词连用时,中间必须用量词。
汉语的量词极为丰富,使用广泛,分工细密,是一个非常活跃的词类。
同一个量词可以与许多不同的名词搭配,例如“张”可以与“报纸”、“桌子”、“脸”、“网”等诸多名词搭配。
同一个名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与不同的量词搭配,例如在计数个体的人时,我们可以用“个”、“位”、“名”、“口”等量词;在表示许多人在一起时,我们可以说“一群人”、“一堆人”、“一帮人”、“一伙人”等,但它们在性质或者感情色彩方面是有差别的。
由此可见,汉语的量词不仅有表量的作用,而且有修辞的功能。
对于大多数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来说,很多汉语语法规则早已习以为常,以至“习焉不察”,像上述这些不同的量词,中国人仅凭语感就可以判断其使用规则,而不需要刻意地去习得具体的语法。
但外国人在遇到这一具有汉语特色的语言点时,往往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出现不用量词、乱用量词等偏误,量词也成为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最容易出现错误的词类之一。
本文根据留学生学习汉语量词的实际问题,着重归纳偏误类型,并分析产生偏误的原因,以期对外国留学生习得汉语量词、对外汉语教师教授量词有所帮助。
二、偏误类型描写1.未使用量词(1)* 我是一美国人。
改:我是一个美国人。
(2)* 在门口看到一钉子。
改:在门口看到一枚钉子。
(3)* 虽然只跟他们一起生活一时间,但我们有很多美好的回忆。
改:虽然只跟他们一起生活一段时间,但我们有很多美好的回忆。
(4)* 一个国家的文化是脱离不了那国家的教育的。
改:一个国家的文化是脱离不了那个国家的教育的。
所谓未使用量词,是指在该用量词的地方却没有用上量词。
对外汉语教学量词的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量词的偏误分析量词在汉语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词类,汉语里的量词数量十分丰富并且种类繁多。
由于留学生的母语中往往缺少量词的对应成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对于留学生来说是学习的一个难点,也是易出现偏误的词类之一。
本文试通过分析留学生学习量词时产生的偏误类型,总结量词偏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策略,以此来对对外汉语量词的教学提供帮助。
标签:量词;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近年来,由于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世界再次掀起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西方人学习汉语的热情不断高涨。
而对于留学生尤其是对母语中没有独立的量词词类、缺少量词对应成分的留学生来说,汉语量词的学习无疑是一个重难点。
汉语中的量词主要可以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两大类,其中又包含大量的同音、同义量词,使得汉语学习者难以分辨。
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偏誤问题,解决这些偏误对于留学生学习汉语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一、汉语量词偏误类型分析在现代汉语中量词表示计算单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两类。
名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计算单位,动量词表示发生的时间总量和动作次数。
黄廖本的《现代汉语》中对汉语量词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划分。
西方国家的汉语学习者使用量词的偏误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1量词缺失量词缺失是西方国家的汉语学习者常出现的一类偏误。
学习者们往往会将名词和数词直接搭配,缺少量词,造成了句子不完整,句意表达不准确。
例如:(1)因为跑得太快,我丢了一手表。
(2)茶几上放着三苹果。
(3)他在琳娜家吃饭,喝了五啤酒。
这三个句子均为量词缺失的现象,例1中“手表”受量词“只”修饰,应为“一只手表”;例2中“苹果”受量词“个”修饰,应为“三个苹果”;例3中“啤酒”受量词“瓶”修饰,应为“五瓶啤酒”。
产生此类偏误的汉语学习者一般来自母语中没有量词或量词数量较少的国家,例如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一只手表”的表达为“a watch”,“三个苹果”的表达为“three apples”,“五瓶啤酒”的表达为“five beers”,都是数词与名词直接进行搭配,没有与量词相对应的成分。
印尼留学生习得汉语量词偏误分析

印尼留学生习得汉语量词偏误分析分析原因一、认知误差:印尼留学生在面对量词看起来似乎容易受到一定的认知困扰,他们由于上课内容多而杂,以及语文水平的不同,不容易弄明白这个量词的含义,导致大家学习成效低。
二、语言资源缺乏:印尼留学生在学习汉语量词时,由于自身汉语水平有限,没有很多语言资源去学习,遇到新的量词,没有做充分的了解,所以也不容易理解。
三、实践不多:在印尼留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缺乏实践,导致学生对汉语量词不熟悉,甚至出现错误使用,有时也无法理解课程上学到的知识。
四、跨文化误区:中国量词与其他文化量词不同,印尼留学生缺乏这方面的认知,在听说读写方面很容易出现错误。
五、复杂词汇:汉语量词学习中涉及到词汇量比较大,印尼留学生很难一下子熟记下来,可能导致理解不到位,出现量词用法错误等情况。
解决方案一、加强量词知识的掌握:重点强调量词的灵活运用,教师在课堂上要突出量词灵活性,及时评论学生的朗读及表达,逐字逐句查缺补漏,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
二、强化朗读练习:让学生练习语语言角色扮演,全体学生每次读几句,由每组学生校对,必要时提醒,使用正确的量词。
三、给予更多的实践机会:教师可以把课外活动,如写作、看书这类活动,归纳到量词的学习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培养阅读兴趣:学习汉语量词的过程中,要将课堂学习和阅读结合起来,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熟悉大量同义词,完成针对性的阅读,在此过程中,可以培养他们去积极运用量词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注重教学体系建设:要将中式汉语教学体系彻底运用到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要对量词的教学思路进行合理的调整,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作文及笔试语文过程中,加强对量词的纠正。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选择来中国留学,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化和知识。
由于汉字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往往会出现各种偏误。
这些偏误不仅影响他们的汉语水平和交流能力,也反映了汉字学习的难度和挑战。
本文将对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1.语音转写造成的偏误许多外国留学生的母语与汉语完全不同,他们在学习汉字时会受到自己母语语音体系的影响。
一些外国留学生将自己的母语语音转写成汉字,导致汉字的发音和书写与汉语实际语音不符。
“珍惜”可能被误写成“真西”、“正吃”可能被误写成“政吃”。
2.缺乏汉字笔顺知识汉字的书写顺序十分重要,因为它决定了汉字的结构和形态。
许多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汉字笔顺教育,导致他们在书写汉字时无法掌握正确的笔顺,出现笔画顺序颠倒或者错位的现象。
3.语义误解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很容易产生语义误解,将汉字的意思和自己母语的字面意思进行对应,造成偏误。
“激动”可能被误解为“激热”、“滑稽”可能被误解为“滑鸡”。
二、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的解决方法1.加强汉字笔顺教育为了解决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问题,教育机构需要加强对汉字笔顺的教育,使外国留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每个汉字的书写顺序。
可以通过示范写、比划画等多种方式进行教育,帮助外国留学生牢固掌握汉字的正确笔顺。
2.语音和语义的结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语音转写和语义对照的方式,帮助外国留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字的发音和意义。
通过将汉字的发音和实际语音进行对照,帮助外国留学生正确理解和书写汉字。
3.注重语言和文化的交融教育机构还应该注重外国留学生对汉语语言和中国文化的综合学习,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和日常生活,避免在学习汉字时出现语义误解和偏误。
三、总结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汉字是一个非常特殊和复杂的文字系统。
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偏误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开始接触并学习汉语。
在汉语学习的过程中,量词作为汉语语法的一大特色,对于非汉语母语者来说,往往是一大难点。
量词的使用不仅涉及数量表达,更与名词的搭配、语境的选择等密切相关,因此,量词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通过对对外汉语量词教学过程中的偏误进行分析,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我们将对量词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汉语中的作用进行简要介绍。
我们将通过收集和分析学习者的量词使用偏误案例,总结常见的偏误类型及其特点。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深入剖析偏误产生的原因,包括母语负迁移、教学方法不当、教材编写不足等方面。
我们将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以期帮助汉语教师更有效地进行量词教学,提高学习者的量词使用准确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的质量提升,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汉语量词。
二、量词的基本概念与分类在汉语中,量词是一种特殊的词类,它用来表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或程度。
量词在句子中常常与数词结合使用,形成数量短语,对名词或动词进行修饰和限定。
因此,量词在汉语表达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量词的基本功能是表示事物的单位或动作的次数。
比如,“个”是表示个体事物的单位,如“一个苹果”;“次”是表示动作的次数,如“去了一次北京”。
量词在汉语中的使用非常灵活,同一个量词可能根据不同的语境和搭配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张”既可以表示纸张的单位,如“一张纸”,也可以表示平面的单位,如“一张桌子”。
物量词:物量词主要用于表示事物的数量或程度。
根据所修饰名词的不同,物量词可以分为个体量词、集合量词、部分量词、容器量词、临时量词、度量衡量词等。
例如,“个”是个体量词,“双”是集合量词,“半”是部分量词,“瓶”是容器量词,“碗”是临时量词,“米”是度量衡量词。
动量词:动量词主要用于表示动作的次数或时间的长短。
韩国留学生初级阶段汉语量词习得偏误分析

北 京 科 技 大 学2011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编号: 836 试题名称: 结构力学 (共 4 页) 适用专业: 土木工程、工程力学 说明: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或草稿纸上无效。
考试用具:简易计算器、直尺=============================================================================================================一、填空题:(共30分)1. (2分)单位荷载法的理论基础是 。
2.(2分)具有n 个动力自由度的结构,具有 个自振频率, 个振型。
3.(2分)单元刚度矩阵表示单元杆端力与 的关系。
4.(6分)图示体系的几何构造性质为 。
5. (6分)图示刚架分配系数μAD = ,μAC = 。
第5题图第6题图 6.(6分)图示刚架支座B 下沉b ,则C 点水平位移为 。
7.(6分)已知图示刚架杆①的单元刚度矩阵(结点1为始端,2为末端,力的单位为kN ,长度单位为m )为103⎪⎪⎪⎪⎪⎪⎪⎪⎭⎫ ⎝⎛--------m .6kN 2kN 0m /3kN 2kN 02kN m /1kN 02kN m /1kN 000m /80kN 00m/80kN m .3kN 2kN 0m .6kN 2kN 02kN m /1kN 02kN m /1kN 000m /80kN 00m/80kN在图示荷载下已求出结点2和结点3的水平、垂直和角位移为⎪⎪⎪⎭⎫ ⎝⎛--=⎪⎪⎪⎭⎫ ⎝⎛-rad m m v u 5.00.22.0103222ϕ, ⎪⎪⎪⎭⎫⎝⎛---=⎪⎪⎪⎭⎫ ⎝⎛-rad m m v u 14.086.132.0103333ϕ则可求得杆①的1端轴力为 ( 力),弯矩为 ( 边受拉)。
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个”的偏误分析及应对措施(精选)

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个”的偏误分析及应对措施(精选)第一篇: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个”的偏误分析及应对措施(精选)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个”的偏误分析及应对措施摘要: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的教学一直被认为是重点、难点。
量词“个”以其高度的出现率、广泛的使用范围,在量词中占据要地位。
在学习过程中,留学生最先接触的是量词“个”,并在交际中大面积使用。
本文将针对这种现象,以量词“个”为例,对其进行偏误分析,以偏误为基础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手段,让学生能正确理解量词“个”,在交际中能自如地应用,同时促进量词的教学。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量词“个”;偏误分析;应对措施“量词和什么名词搭配”、“在什么语境下使用什么量词”一直以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重点和难点,首先,量词数量多,名词更多,两者组成的数量短语更是多之又多;其次并有没有一套具体的、完整的、准确无误的规则总结量词的使用规则;最后,个体差异的原因。
在学习、积累的过程中,学生们发现量词“个”十分万能,在汉语的交际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出现频率高,使用范围广。
尤其是初级阶段的留学生,他们找到“捷径”后,无论什么名词都使用量词“个”。
所以本文以量词“个”为例,对其偏误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个”的本位描写对量词“个”进行偏误分析前,应了解“个”的本义。
许慎的《说文解字》记道:“个,竹枚也。
从竹固声。
”清人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进行了详尽的解释,“?w或作个。
半竹也。
各本?o。
”,我们可以看出“个”与“竹”有关,“竹曰个。
木曰枚。
”竹易分开,“竹”字分开便是两个“个”,单个竹就是“个”字,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与“竹”的关系逐渐疏远,后表示事物的数量。
“个”是个体量词,多用在没有专用量词修饰的名词前,但有的有专用量词修饰的名词也可以使用,主要依据语体色彩、语言坏境,多用于口、通俗色彩浓的语境中。
量词“个”与数词组合构成数量短语,即“数词+个”,一般可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和补语,也可以和指示代词组合,构成“这、那、哪+个”,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
越南留学生汉语学习语法偏误分析

越南留学生汉语学习语法偏误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越南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常见的语法偏误,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期为提高越南留学生的汉语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随着中越两国在教育、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越南学生选择到中国留学,学习汉语。
然而,由于汉语与越南语在语法结构、词汇用法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越南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诸多困难,其中语法偏误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越南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常见的语法偏误进行梳理和分析,揭示了这些偏误的类型、特点和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和建议。
这对于提高越南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促进中越两国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越南语与汉语语法特点对比分析越南语和汉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因此在语法特点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在越南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常常导致语法偏误。
为了更有效地帮助越南留学生掌握汉语语法,本文将对越南语和汉语的语法特点进行对比分析。
在词序方面,越南语和汉语存在明显的不同。
越南语是主语-谓语-宾语的词序,而汉语则是主语-宾语-谓语的词序。
这种词序的差异导致越南留学生在构造汉语句子时常常出现词序错误,例如将宾语置于谓语之前。
因此,在教授汉语语法时,需要特别强调汉语的词序特点,帮助越南留学生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
在时态表达上,越南语和汉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越南语通过词尾的变形来表示时态,如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
而汉语则主要通过时间状语和助词来表达时态。
越南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往往习惯于用越南语的时态表达方式,导致在汉语中出现时态错误。
因此,在教授汉语语法时,需要让越南留学生明确汉语时态的表达方式,并加强练习。
在量词使用上,越南语和汉语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汉语中量词的使用非常普遍,而越南语中量词的使用相对较少。
越南留学生在使用汉语量词时常常出现错误,如误用量词或省略量词等。
因此,在教授汉语语法时,需要详细介绍汉语量词的使用规则,并通过大量练习帮助越南留学生掌握正确的量词使用方法。
浅析外国留学生汉语量词学习的偏误及原因

教学研究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有着丰富的词汇类别。
和其它词类相比,量词在现代汉语中虽然只占很小的比重,但作为一个独立的词类,其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却有着重要的地位。
现代汉语的量词十分丰富,大约有800个,按照它们的作用和功能,可将其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它们各司其职,丰富着汉语的语言表达。
然而在汉语量词的学习中,无论是对于那些母语中同样存在量词系统、历史上又都深受汉字影响的日韩留学生,还是对于那些母语系统中很少或者压根就没有量词的其他留学生,量词的学习都是汉语语法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出现偏误最多的词类之一。
通过对留学生使用汉语量词的句子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他们的偏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量词的遗漏在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中,大多数人的母语中是没有或者很少使用量词的。
因此,在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由于受母语的负迁移,他们很少会主动去考虑在句子中使用量词,从而造成量词的缺失。
如:(1)我今天买了两书。
(2)门口放着三自行车。
(3)我早上吃了两面包,喝了一咖啡。
(4)服务员,请给我一刀。
二、量词的泛化量词的泛化主要表现在量词“个”的使用上,即在需要使用量词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注意具体的搭配,或者根本不知道怎样去搭配,统统用量词“个”来替代。
如:(5)今天下午上了四个课。
(6)我打算去买两个上衣,一个裤子。
(7)老师让写三个作文,我只写了一个。
量词“个”的泛化是学生在学习汉语量词时最常见的问题,造成这种偏误的原因很多。
第一,在现代汉语中,量词“个”一般用于没有专用量词的名词前,如:“两个杯子;一个理想;三个星期”等,都可以使用量词“个”来表达。
第二,量词“个”的使用范围很广,同时还可以代替其它很多量词。
如:“两位老师;一种错误想法;两枚硬币。
”等中的量词,都可以换用“个”来替代。
第三,一些辞书中对“个”的解释不够完善。
如《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量词“个”的注释是:“‘个’是通用量词。
用于没有专用量词的事物”。
越南留学生学习汉语量词的偏误分析

越南留学生学习汉语量词的偏误分析量词在现代汉语系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量词的掌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语言使用者对汉语有关结构的理解和运用。
对母语中缺乏量词范畴的学习者来说,汉语量词是较为陌生的语言现象;即使有些学生母语中存在量词范畴,但量词系统与汉语的量词系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而量词教学一直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目前为止,关于量词的研究仍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纯本体研究较多,应用研究较少;描写性研究较多,解释性研究较少,关于对外汉语偏误分析的论述更是少之又少。
笔者在阅读本校越南留学生的习作时发现他们在运用汉语量词上出现了较多的偏误,且偏误主要集中在名量词,于是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
本文所用的语料都来自广西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大学三年级越南留学生的习作,共计148篇,78144字。
在这些习作中,我们共找到量词运用错误的句子297个。
为了阅读和写作方便,本文所引用的例句,除量词方面的错误外,其它方面的错误都经过了修改。
一、错误类型分析越南留学生在学习汉语量词上出现了较多的错误,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误用所谓误用,这里指在该用甲量词的地方却用了乙量词。
误用是越南留学生汉语量词运用上错误最多的一类,共找出142句,占错误总数的47.8%。
如:1.你奶奶变成一个黄莺了。
2.我很快地抱了他一个。
3.晚上儿子点火时就把那条纸拿出来烧了。
4.各个都叮嘱我要好好学习,注意身体。
5.他平时穿得很朴实,只是一件衬衫,一条布裤子和一副凉鞋。
例1应将“一个黄莺”改为“一只黄莺”,因为表示动物的个体量词一般不能用“个”,对于比较小的动物来说一般用“只”。
例2中的“一个”应改为“一下”,“下”在这里是一个临时量词,学生不会用,于是就滥用了量词“个”。
例3中的“那条纸”应改为“那张纸”,因为“条”一般用于细长形的东西或长条形的动物,而“纸”属于可以张开、闭起或卷起的东西,应该用“张”。
例4中的“各个”应改为“个个”,这里应该用量词的重叠式表示“全部,所有人”。
外国留学生存现句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存现句偏误分析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留学期间,常常会出现一些句子使用偏误的情况。
这些偏误可能是因为母语与中文的差异,也可能是因为对中文语法规则的不熟悉。
为了帮助外国留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文,本文将从常见的句子使用偏误入手,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句式偏误分析1. 主语缺失偏误句子:来中国留学是好机会。
分析:句子中缺少主语,正确的表达应该是“我来中国留学是好机会。
”2. 助动词错误偏误句子:我在家长时间学习。
分析:句子中缺少助动词,正确的表达应该是“我在家长时间在学习。
”3. 数量词误用偏误句子:我有三件好朋友。
分析:在中文中,数量词和量词是搭配使用的,正确的表达应该是“我有三个好朋友。
”4. 虚词使用不当偏误句子:我不懂为何他不去上课。
分析:不懂为何符合英文习惯,但在中文中,应该使用“我不懂他为什么不去上课。
”5. 时态错误偏误句子:昨天我去逛了街。
分析:中文中应该使用“昨天我去逛街了。
”二、原因分析1. 母语干扰外国留学生在学习中文时,会受到母语的干扰,一些句式结构、词汇搭配等方面容易出现偏误。
比如英语中的主语可以省略,而中文中不可以。
2. 语法规则不熟悉外国留学生对中文的语法规则不够熟悉,导致在句子使用上出现偏误。
比如数量词和量词的搭配、虚词的使用等方面容易出现错误。
三、改进建议为了帮助外国留学生更好地掌握中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配备专业老师学校和培训机构应该配备专业的中文教师,针对外国留学生的母语特点和学习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教学。
2. 提供语言环境学校和社区可以提供更多的语言环境,鼓励外国留学生多和中国同学交流,多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 加强语法训练针对外国留学生常见的句子使用偏误,可以加强语法训练,通过课堂教学和练习,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中文的语法规则。
4. 鼓励多读多写阅读和写作是提高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鼓励外国留学生多读一些中文书籍,多写一些中文作文,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二”与“两”,你分清楚了吗?

“二”与“两”,你分清楚了吗?外国留学生在习得数词时或许会出现对“二”和“两”这两个词的运用偏误,例如他们可能会说出类似这样的话:这个菜二块五一斤。
她昨天给我两十六元钱。
这两句话听上去都很不舒服,其实原因很简单:第一句的“二”应该用“两”,第二句的“两”应该用“二”。
在留学生的眼里,“二”和“两”都表示数字,二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在《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本)》中,“二”有三个意思:数目字、第二、两样;“两”也有数目的意思,还有“双方”和表示不确定数目(和“几”差不多)的含义。
有些时候二者可以互换,但是更多时候不行。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二者在运用时存在着怎样的差别:一.以下情况只能用“二”,而不能用“两”:1.单用的时候.例如:数数的时候:“一、二、三……”或者单独回答:“二.”2.在多位数中的百、十、个位上.例如:可以说:二百三十二个座位;全班二十四人;一打等于十二;等等.不能说:两百四十三次;两十一世纪;三十两本书;等等.在中国传统的市制重量单位“两”前.例如:可以说“吃了二两米”;不能说“吃了两两米”4.表示序数、分数、小数时.例如:第二、第十二、二哥;三分之二;零点二(0.2);等等.5.固定用法.(词语或熟语)例如:二胡;二等;二锅头;二拇指;二郎;二踢脚;二百五一不做,二不休;一回生,二回熟;等等.二.以下情况只能用“两”,而不能用“二”:1.在个体量词(个、句、只、件、条、张、枝、匹等)、集合量词(家、套、对、双等)、临时量词(岸、碗、盘、瓶、杯等)、动量词(次、回、遍、趟、下(儿)、顿、番)等量词前.例如:两个人,两句话;两对情侣,两家和亲;两杯水,两岸合作,两盘饺子;两场演出,两次拜访;等等.2.在“半”前.例如:“分成两半”3. 固定用法.(词语)例如:两极两厢两难两户两可两栖两头两旁两面性两面派;三三两两,三长两短两袖清风两全其美势不两立两败俱伤一刀两断两小无猜等.三.以下情况用“二”或“两”都可以通用,或者以其一居多.如:1.“千、万、亿”的前面,一般通用.如:“两/二千八百元”“两/二万”,等等.但“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如“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等.2.在度量词前二者都可以.但是需要注意两点:(1)在中国传统的市制度量衡单位前多用“二”.例如:二斤(大豆);二里(路);二顷(地);等等.(2) 而现在通用的公制度量衡单位前多用“两”.例如:两公斤(大豆),两公里(路);两公顷(地);等等.其次,从“二”和“两”的归类属性角度上看二者的差异:是基数词还是序数词?先来明确两个概念:基数词和序数词.汉语中的数词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用来计算人或事物的多少的,我们把它叫做“基数词”.另一类用来表示事物的先后次序,我们把它叫“序数词”.先来看两组句子,从中寻找规律:(1)第二天我起得很迟./ 这两天我起得很迟.(2)他的二女儿叫小兰./ 他有两个女儿.不难看出:这两句话中的“二”都是序数词,“两”都是基数词.那么换句话说,序数词一般不用“两”,而用“二”;基数词一般用“两”,不用“二”.例如:上了两节课买了两斤水果看了两场比赛写了两封信上第二节课买第二斤水果看第二场比赛写第二封信用“两”的短语强调的都是数量,用“二”的短语强调的是顺序.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区分清楚.下面来看几个例子,具体分析:(1)你对别人说:“我家住两层楼.”或“我家住第二层楼”.听话人会怎么理解呢?“住两层楼”指第一层和第二层都归你家所有;而“住第二层楼”指只有第二层属于你家,第一层不属于.这两句话意义上有很大差别.(2)作家张扬写了一本书,名为《第二次握手》.“第二次”是序数,意指“第二次”这一次.如果改为“两次握手”那就不一样了,“两次”是基数,那就指第一次和第二次,总共两次.虽然一字之差,意思却截然不同.(3)有这样一个故事:班上组织卫生活动,卫生委员计划让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同学每人带一把扫帚来.于是他在班上通知说:“明天打扫卫生,请二组全体同学每人带一把扫帚来.”可是第二天,只有第二组同学带,而第一组同学都没带.卫生委员不知道为什么,你能知道吗?其实原因很简单,卫生委员说的“二组同学”只指第二组的同学,根本不包括第一组的同学.按照他的计划应该说“两个组”或“两组”.可见,“二”和“两”如果用错,会耽误很多事情的。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偏误,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的母语和汉语有一定的差异。
下面将对外国留学生在汉字使用上的常见偏误进行分析。
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往往容易将字的形状错误地理解。
由于母语的影响,他们可能会将汉字的笔画顺序颠倒,造成字形错误。
“楽”和“曰”这两个字的笔画顺序完全相反,但在外国留学生的视角下很容易混淆。
外国留学生也容易将类似的字形混淆,例如“六”和“卜”,“用”和“田”,造成类似字形的错误。
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发音时也经常出现偏误。
由于没有接触过汉语的语音系统,他们可能无法准确地发出汉字所对应的音节。
很多外国留学生往往将汉字“q”读成了“k”,将“x”读成了“s”,将“zh”读成了“j”等等。
这种偏误通常是因为他们将母语的发音规则应用到了汉语中,而忽略了汉语的特殊音节。
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语义理解上也容易出现偏误。
由于语义的差异,他们可能会将汉字的意义理解错误。
很多外国留学生往往将“面”理解成了“表面”,而忽略了它还有“面条”、“面子”等不同的意义。
一些汉字的含义对外国留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例如“心”、“道”等字,他们可能很难准确地理解其含义。
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应用时也容易出现偏误。
由于缺乏实际的语言环境,他们往往只能通过教材和课堂来学习汉字,而无法真正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这种情况下,他们很容易将汉字的应用场景理解错误,导致在真实情境下的错误使用。
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的偏误主要集中在字形、发音、语义理解和应用等方面。
为了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偏误,我们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语言环境,加强听说训练,增加实际应用的机会等方式来提高他们的汉字能力。
也需要加强对外国留学生在汉字学习过程中的特点和需求的了解,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促进他们汉字学习的效果。
留学生高频个体量词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提供实践机会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如组织对话、写作等,让学生在实践 中反复使用个体量词,加深对用法规 则的理解和掌握。
反馈与纠正
在学生进行实践练习时,教师应给予 及时的反馈和纠正,帮助学生发现自 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从而提高其运 用个体量词的能力。
04
针对偏误的教学实践案例分析
案例一:通过对比分析纠正偏误
增强跨文化交流能
力
正确使用量词是跨文化交流能力 的一个重要方面。对量词偏误进 行分析,有助于提高留学生的跨 文化交流能力。
02
留学生高频个体量词偏误类型 及原因
误用个体量词
总结词:量词误用
详细描述:留学生在使用个体量词时,可能会因为对量词的用法不熟悉或理解不准确,导致误用。例如,将“个”误用为“ 只”、“本”误用为“把”等。
02
结合认知心理学、语料库语言学等方法,进一步探讨个体量词
的发展规律及教学策略。
加强与其他学科领域的合作,如语言学、社会学等,共同推进
03
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混淆个体量词与集体量词
总结词:量词混淆
详细描述:个体量词和集体量词在用法上存在差异,留学生在使用时可能会混淆。例如,将“群”误 用为“个”、“束”误用为“把”等。
忽视个体量词的用法规则
总结词:忽视规则
VS
详细描述:留学生在使用个体量词时 ,可能会忽视一些特定的用法规则, 导致偏误。例如,在中文中,有些量 词需要与特定的名词搭配使用,如“ 一本书”不能说成“一个书”。
组织学生进行与个体量词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 等。
具体实施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个体量词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购物清单、烹饪 步骤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个体量词。
印尼留学生习得汉语量词偏误分析

印尼留学生习得汉语量词偏误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语言的交流和文化的交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越来越多地,海外留学生选择来到中国学习汉语,但是,由于印尼系与汉语的差异,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许多时候难免困扰于语言,特别是在习得汉语量词方面出现偏误。
本文将通过调查与分析,探究并探讨归纳出印尼语系语言背景下留学生学习汉语量词的偏误情况及影响因素,以期研究留学生习得汉语量词的特点及存在的偏误,最终提出一定针对性的对策,对提高留学生汉语学习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通过总结印尼语言的共同特征,可以发现存在清楚的印尼语系语言和汉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法上,故而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语法时会遇到一些困难,进而影响留学生习得汉语量词的能力。
其次,结合前述调查可以发现,由于印尼语言通常采用“类比求同”的方式理解新事物,因此在学习汉语时,容易产生量词的偏误。
- 1 -。
日本留学生学习汉语量词偏误分析

日本留学生学习汉语量词偏误分析量词的普遍使用是汉日语言的共同特点之一。
汉日量词既有联系,又存在差异,日本留学生学习掌握汉语量词时常出现偏误。
本文通过对汉日个案量词“头”“匹”“条”“只”的对比研究,以及对日本留学生在使用这些量词时所产生的偏误进行分析,试图提出一些教学策略,以期有助于对外汉语量词教学。
标签:汉日量词偏误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一、引言量词是用来表示一种事物或行为动作的计量单位的。
现代汉语中的量词非常丰富,使用频率高,用法也很复杂;而日语主要吸收了古代汉语的量词,对现代汉语量词的吸收并不多。
日语与汉语的量词存在很多差异,给日本人学习掌握汉语量词造成了一定困难,使用时常常出现偏误。
汉日量词“头”“匹”“条”“只”在与动物名词搭配时同中有异,错综复杂,很多日本留学生在应用时常常出现偏误。
为了让他们进一步了解量词“头”“匹”“条”“只”的使用范围,正确区分它们的异同,并能准确理解、使用,我们对这几个量词与动物名词的搭配情况进行了如下对比分析。
二、汉日量词“头”“匹”“条”“只”与动物名词搭配的对比分析在现代汉语中,量词“头”主要用于称量“牛、驴、猪”等头部比较突出的动物,而量词“匹”的使用范围很窄,用于动物类,一般称量“马、骡子、骆驼”等。
通过对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的名量配合表的统计发现:在现代汉语中,量词“条”“只”也常用来称量动物名词。
量词“条”主要用来称量“蛇、蚕、鱼”等条状外形特征的动物,而量词“只”主要用来称量“鸟、鸭、苍蝇、猫”等“会飞”“敏捷”“小巧”的动物。
日语中的量词并没有汉语中的量词丰富,日语的量词比汉语的量词搭配范围要广一些。
在日语中,称量动物时,大动物用“頭”,小动物用“匹”,没有汉语中的“条”“只”等。
(《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2005:261)汉日量词“头”“匹”“条”“只”与动物名词的搭配关系如下: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汉日量词“头”“匹”与动物名词的搭配同中有异,错综复杂,动物名词“马、狼、鱼、猫”在汉日语言中所搭配的量词有所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留学生使用汉语量词的偏误分析一、引言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思想,学习传播知识文化,进行社会交往的工具。
无论哪一种语言,在使用中都有其不可忽视的一些特点。
比如在词类划分上,印欧语系语言与汉语在词类划分上最大的差异就是在印欧语系的语法系统中,量词这一词类缺项。
在现代汉语中,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数量单位的词,数词和名词连用时,中间必须用量词。
汉语的量词极为丰富,使用广泛,分工细密,是一个非常活跃的词类。
同一个量词可以与许多不同的名词搭配,例如“张”可以与“报纸”、“桌子”、“脸”、“网”等诸多名词搭配。
同一个名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与不同的量词搭配,例如在计数个体的人时,我们可以用“个”、“位”、“名”、“口”等量词;在表示许多人在一起时,我们可以说“一群人”、“一堆人”、“一帮人”、“一伙人”等,但它们在性质或者感情色彩方面是有差别的。
由此可见,汉语的量词不仅有表量的作用,而且有修辞的功能。
对于大多数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来说,很多汉语语法规则早已习以为常,以至“习焉不察”,像上述这些不同的量词,中国人仅凭语感就可以判断其使用规则,而不需要刻意地去习得具体的语法。
但外国人在遇到这一具有汉语特色的语言点时,往往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出现不用量词、乱用量词等偏误,量词也成为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最容易出现错误的词类之一。
本文根据留学生学习汉语量词的实际问题,着重归纳偏误类型,并分析产生偏误的原因,以期对外国留学生习得汉语量词、对外汉语教师教授量词有所帮助。
二、偏误类型描写1.未使用量词(1)* 我是一美国人。
改:我是一个美国人。
(2)* 在门口看到一钉子。
改:在门口看到一枚钉子。
(3)* 虽然只跟他们一起生活一时间,但我们有很多美好的回忆。
改:虽然只跟他们一起生活一段时间,但我们有很多美好的回忆。
(4)* 一个国家的文化是脱离不了那国家的教育的。
改:一个国家的文化是脱离不了那个国家的教育的。
所谓未使用量词,是指在该用量词的地方却没有用上量词。
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遗漏错误在它们使用汉语量词时是比较常见的。
例如来自英语国家初学汉语的外国人,在学说“我是一个美国人”时,便觉得有些奇怪,因为在英语里只需说“I am an American”,英语中有许多数词直接修饰名词的形式,即“数词+名词”,而在汉语表达时则要加上“个”。
刑福义说“数不离量,量不离数”。
在现代汉语中,数词不能直接修饰名词,不能出现例(1)、例(2)和例(3)中的情况。
汉语大多数名词也不能直接受指示代词修饰,一般在指示代词和名词之间要带量词,特别是用于复指前面出现过的名词的时候,如例(4)。
2.多加量词(5)* 照片里我们五个姐妹带着十分自然天真的笑容。
改:照片里我们五姐妹带着十分自然天真的笑容。
(6)* 从此王子跟公主过着一个幸福美满的生活。
改:从此王子跟公主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7)* 我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个节课和教我们写作课老师的形象。
改:我一辈子也忘不了那节课和教我们写作课老师的形象。
(8)* 刚结婚的他一张脸幸福。
改:刚结婚的他一脸幸福。
所谓多加,是指在不应该有量词的地方却用上了量词,或者是在已有量词的情况下又多加了另一个量词。
例(5)中应把“五个姐妹”改为“五姐妹”,因为在汉语里,虽然数词一般不能直接与名词结合,要在它们之间加量词,但也有例外——当数词后面的名词为父子、母女、兄弟、姐妹等亲属关系词并列时,其间不能加量词,直接由数词和名词结合或者将数量词放在名词的后面,如“两兄弟”或“兄弟两个(兄弟俩)”。
例(7)、例(8)中“节”和“脸”其实已经是量词,分别修饰“课”和“幸福”,所以它们前面不应该再出现另一个量词,因为在汉语中,除了复合量词如“人次”、“架次”等,其他量词不能连在一起使用。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在出现这类偏误的留学生头脑里还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量词概念,他们没能确定“节”和“脸”在句中是否可以做量词。
3.量词的过度泛化(9)* 爸爸给我寄了一个信。
改:爸爸给我寄了一封信。
(10)* 中秋节的晚上,天空中出现了一个圆月。
改:中秋节的晚上,天空中出现了一轮圆月。
(11)* 我昨天在东方书报亭买了一本报纸。
改:我昨天在东方书报亭买了一份/一张报纸。
(12)* 我的衣柜里有六件衣服、四件裤子和两件帽子。
改:我的衣柜里有六件衣服、四条裤子和两顶帽子。
所谓过度泛化,是指将一个量词的使用范围扩大化,将其与一些有固定、专属量词的名词搭配。
“个”是留学生习得量词过程中最早接触的、使用频率最高的、最为熟悉的一个,也是被泛化使用最严重的一个。
由于汉语中的很多个体名词,不管有没有自己的专属量词,都能与“个”搭配,例如“一部手机”、“一座宝塔”、“两枚硬币”都可以说成“一个手机”、“一个宝塔”、“两个硬币”,于是有的留学生觉得找到了使用汉语量词的“捷径”,不管对什么事物都用“个”去表量,这就形成了“个”的泛化。
有的“个”的泛化尚可接受,但有的就听上去明显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比如例(9)、例(10)中就应该使用“一只小猫”、“一封信”这样的搭配。
外国留学生出现泛化量词“个”的偏误,一方面说明他们已经知道,作为一个语法规则,汉语在表量时要在数词和名词之间加上量词;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并没有真正体会到汉语量词所附加的情态、格调、形象等色彩。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不知何为正确的量词时用“个”,可能还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在某些情况下有“个”比没有量词强。
对此,我们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同时也可适度宽容。
除了“个”之外,还有其他一些量词有时也被泛化使用。
比如例(11)中,留学生知道量词“本”可以和“书”、“杂志”搭配,就把“本”泛化到所有和印刷品有联系的物品上,于是就出现了“一本报纸”。
还有的留学生把“件”过度类推到所有的衣物上,就有了“一件裤子”、“一件帽子”、“一件裙子”等。
用于计量树木和草的“棵”被用来计量花朵,用于计量桌子的“张”被用来计量椅子,也同样是过度类推。
4.音同或音近而形异的量词的混淆(13)* 墙上挂着一副画儿。
改:墙上挂着一幅画儿。
(14)* 去SOS村回来,大家都说,我们都应该有一棵爱心。
改:去SOS村回来,大家都说,我们都应该有一颗爱心。
(15)* 大个的生日蛋糕上插着二十只蜡烛,我惊奇了,我都二十岁了。
改:大个的生日蛋糕上插着二十支蜡烛,我惊奇了,我都二十岁了。
(16)* 昨天王老师让我们回去写一编作文,题目是《快乐的一天》。
改:昨天王老师让我们回去写一篇作文,题目是《快乐的一天》。
留学生在学习和使用同音或近音而形异的量词时,特别容易出现偏误。
这些量词有的不仅读音相近,形也相似,对留学生来说就显得更为困难。
比如“棵”与“颗”的混用,其原因就是如此。
“棵”和“颗”都是个体量词,但“棵”用于表植物的名词,“颗”强调颗粒状的、小而圆的表物名词,它们的语义选择不同。
类似容易引起留学生在书面交际中混淆的量词还有,“副”、“幅”,“对”、“堆”,“支”、“枝”、“只”,“篇”、“遍”、“编”等。
5.语义特征相近的量词的误用(17)* 她发现自己头上有一条白头发。
改:她发现自己头上有一根白头发。
(18)* 我吃惊了,他们很年轻,原来他们结婚了,他们是一双夫妻。
改:我吃惊了,他们很年轻,原来他们结婚了,他们是一对夫妻。
(19)* 我的眼镜摔坏了,我想买一对眼镜。
改:我的眼镜摔坏了,我想买一副眼镜。
(20)* 天空中出现一粒非常亮的星星。
改:天空中出现一颗非常亮的星星。
汉语中一些语义特征相近而使用范围不同的量词,是留学生常常容易出现偏误的。
例(17)出自初级阶段测试卷中的一道小题,很多学生没有选“根”,选了“条”。
“根”和“条”虽然都可以用于修饰细长的东西,但“头发”有其固定搭配的量词——“根”,而“条”通常不与“头发”搭配,它们有各自的使用范围。
这一类偏误在汉语水平达到中级的留学生中也很常见,他们在遇见类似例(18)、例(19)中“夫妻”、“眼镜”、“皮鞋”等这样都含有“两个”之意的名词时,量词“双”、“对”、“副”经常会使用错误。
这是因为他们对语义特征相近的量词的使用范围还没有搞清楚。
在现代汉语里,“双”用来计量生命体左右对称的肢体或器官,以及以肢体或器官为媒介而使用的左右对称的事物;“对”常用来计量按性别、左右、正反配合的两个同类的人、动物或事物;而“副”常用来计量若干个(包括两个)部分组合在一起,发挥一个功能的事物。
同样道理,量词“粒”与“颗”、“株”与“根”等量词,它们的语义特征虽然相近,但使用范围也有不同之处。
6.指称同一事物个体和群体的量词的偏误(21)* 我爸爸昨天买了两行树。
改:我爸爸昨天买了两棵树。
(22)* 今天星期天,没有课,我们一伙学生去家乐福买东西。
改:今天星期天,没有课,我们一群学生去家乐福买东西。
汉语中同一个名词有时候可以与几个量词搭配,但根据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这些不同的量词在与同一个名词搭配时,肯定各有各的语义特征和使用范围,而留学生对于这一点往往把握不准,在遇到指称同一事物个体和群体的量词时容易出现偏误。
例如指称“树”的量词可以有“棵”、“行”、“排”、“片”等,于是就出现了例(21)“我爸爸昨天买了两行树”这样的偏误。
“群”、“帮”、“伙”、“批”都是集合量词,表复数,但语义色彩不同,在接不正当身分、职业和关系这类带有贬义的指人名词时才会用到“伙”,而不用“群”、“批”。
三、偏误原因分析在以上六种留学生出现的量词使用偏误中,中国人有时会出现“个”的泛化和同音异形字及近音异形字错用这两种情况,其他的偏误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不会出现的。
留学生出现的这些偏误值得我们思考。
我们不但要找出产生这些偏误的原因,而且要对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为解决这些偏误找到好的对策。
1.母语的负迁移根据普通语言学的观点,学习者在不熟悉目的语规则的情况下,只能依赖母语知识,因而在第二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母语的干扰作用比较大,由母语负迁移造成的偏误非常多。
前文我们已经提到,英语中的个体名词可直接与数词连用,不需要量词,例如“two books”、“a teacher”、“that country”,所以有的留学生就造出“两书”、“一老师”、“那国家”这样的错误短语,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英语的影响。
这是造成量词遗漏和泛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比如例(22)中提到的“批”、“群”、“帮”、“伙”等都可以与表人的名词结合的量词,在语义特征上有所区别,但英语中的“a crowd of people”、“a crop of students”则没有这种区别。
对母语为英语的学生来说,英语中数量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语法概念,在形式上比较明晰、规范,有一定的规律性;而汉语在此问题上更多的是逻辑概念,而且很多量词是根据所修饰名词的外形特征、形象特征、感情色彩等做出相应的搭配选择,留学生很不适应这样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