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起源、本质及功能

合集下载

第四章加强道德理论学习ppt课件

第四章加强道德理论学习ppt课件

2.(2016.10)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
范相协调?
1.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的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联系。法律是道
德的底线,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2.社会主义德治和社会主义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者都是上层建
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
3.社会主义德治和社会主义法治二者结合,相得益彰。社会主义法治是
二、论述题
1. (2015.10)习近平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 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治理国家、治理 社会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 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 彰。”联系实际论述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 相协调
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从中华民族历史上流传下 来的中华民族道德文明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 集中体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社 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丰富源泉。
2.从人类道德发展的规律来看,任何道德都不能凭空产 生,不同时代的道德之间存在一定的继承关系。我国的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可能抛弃传统凭空进行,而应当 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传统美德的合乎规律的发展。

键 词
道德起源 道德本质
道德功能
道德作用
案例导入:
1997年,广州。一家公司进行公益活动,在全 市的交通岗亭投放了三 万把雨伞,供市民在遭遇 大雨时无偿使用。条件只有一个,即市民用完之 后将雨伞在方便的时候交还给市内的任何一个岗 亭。一个月以后,这家公司重新清点雨伞,发现 全市岗亭回收的雨伞仅有六把。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 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

考研政治红宝书专家解析(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圣才出品】

考研政治红宝书专家解析(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圣才出品】

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一、道德及其变化发展1.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与作用(1)道德的起源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①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道德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

劳动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也创造了道德,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②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正是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调节各种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需要,道德恰恰是适应社会关系调节的需要而产生的。

③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意识是道德产生的思想认识前提。

人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充分意识到自我作为社会成员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我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地位,意识到自我与他人或集体不同的利益关系,并由此产生调节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时,道德才得以产生。

(2)道德的本质①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结底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

a.道德的性质和基本原则、规范反映了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和内容。

b.道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c.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里总是反映着一定阶级的利益,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阶级性;同时,不同阶级之间的道德或多或少有一些共同之处,反映着道德的普遍性。

d.作为社会意识的道德一经产生,便有相对独立性。

这种相对独立性既表现为道德的历史继承性,也表现为道德对社会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②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道德是一种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之间关系的特殊的行为规范。

这种行为规范与法律规范、政治规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用善恶标准去评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来维持的,因此是一种非制度化的、柔性的规范。

道德通过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个人的道德风范来调节利益关系。

第一章 道德概述

第一章 道德概述
30
道德是什么?
问题:人为什么需要—— 道德?
换一种提法:人是否能过一种没有道德 的生活?或者说,人是否在没有道德的 情况下能获得幸福生活?
31
[案例] 道德良知的冷漠是社会之痛
据湖北《 东楚晚报》2006-5-30报道,黄石理工学院40 名学生自发组织到浠水散花江边郊游时发生悲剧,两名大 学生坠江身亡。在两名大学生坠江约5分钟时间,有3名 同学见200米远的轮渡码头停着一艘船,急忙赶到船上 求助。“我们3个人跪在船上哀求,但没有一个人愿意下 水救人!哀求了半天,他们才给了几只救生圈。”一名学 生痛心地告诉记者,“紧急关头,如果船上水手能伸出援 手,也许悲剧可以避免。”
6 董 仲 舒
神启论
评价: 将道德的起源归结为外在的神、天等,看到了 道德起源的外在性和客观性。 把道德的起源看作是人自身之外的东西,是人 不能左右的东西,无疑会使人对道德现象和道 德规范产生敬畏感,容易树立起道德的权威性 和客观性。 把道德起源问题完全归结为外在的必然,不仅 否定了人的道德自由,也会僵化对道德的理解, 导致道德宿命论。
14
动物本能论
• 又称为“自然起源论”和“自然本能论”,是 一种旧唯物主义的道德起源说。 • 这种观点认为道德起源于动物的“合群性”本 能。 • 他们将达尔文主义揭示的生物进化规律牵强移 植到社会生活领域,用自然界的规律来说明道 德的起源,根据某些动物的合群性便认为动物 也具有“社会本能”,而人类社会的道德不过 是动物的“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是动物的 合群性的复杂化。
27
三、道德是什么?
人生问题的核心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而“如何做人” 的关键是做一个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的人。本章就从理论 到实践阐述我们应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思考:道德是什么?

道德的起源本质和社会作用

道德的起源本质和社会作用

道德本身就是人类生活的固有价 值尺度,道德使人真正成为目的,获 得其独特的价值和尊严。道德内在于 人,是人们的自我肯定、自我发展、 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道德能够丰富、 充实人的内心世界,使人性更完善, 使人格更高尚,使人生更美好。
总之,坚守道德,能使人们尽可 能生活得和平、幸福、充满创造性和 富有意义。
三、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 德的深层本质)
在道德的本质问题上的主要争论:
主观精神决定论。持这种观点的思 想家认为道德的本质是由人的主观精神 或理性决定的。
客观精神决定论。这种观点认为道 德的本质是由神或某种客观精神决定的。
物质生活水平决定论。这种观点认 为人的道德素质是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水 平决定的。
(四)意识水平是道德发生的主观 条件
人类的意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 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 独立性一是表现在它使社会实践中存 在的经济关系、社会关系服从于人的 需要;二是表现在意识由不自觉到自 觉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能动作用。
第二节 道德的本质
一、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道 德的一般本质)
二、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 范体系(道德的特殊本质)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 第二节 道德的本质 第三节 道德的社会作用
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 一、伦理学史上的争论 二、道德的起源
一、伦理学史上的争论
(一)客体论。客体论把道 德的起源归结为人以外的因素。 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为神启论、 天道论、理念论;另一类为教育 论、环境论、和社会关系论。
二、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 节规范体系(道德的特殊本质)
1、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 规范。
2、道德规范没有也不使用强制 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
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第一章 道德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第一章 道德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二)奴隶社会的道德



1、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绝对屈从和人身依附关系 是奴隶社会道德的根本目的。 2、忠诚于奴隶主国家是奴隶社会重要的道德规范。 3、在家庭关系中,奴隶社会道德主张男尊女卑, 男主女从 。 奴隶社会道德取代原始社会道德的进步性表现在: 原始社会道德那种朴素直观的形式被系统的理论 思维所取代;原始社会的食人、血族复仇、杀死 俘虏等“不人道”的现象不复存在 。
(三)封建社会道德




中国表现为“三纲五常”;西方表现为道 德与宗教的结合。 特点: (1)在形式上,封建社会道德更加体系化、 理论化。 (2)在内容上,封建社会道德呈现出明显 的等级主义色彩。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1、个人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的道德原则。 2、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提倡的道德规范。 3、拜金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重要的价值取向。 评价: (1)道德从形式到内容都更加完备。 (2)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资本主义道德对 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对自由个性 的无限追求也使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面临深刻的危 机。



(2)社会关系的产生和发展,为道德的产 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3)人的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为道德 的产生提供了主观条件。
二、道德的历史发展




(一)奴隶社会的道德 1、维护氏族部落的整体利益是原始社会道 德的根本目的。 2、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平等互助是原始人 基本的道德观念。 3、勤劳、勇敢、刚强、诚实是原始社会普 遍推崇的美德。 特点:直观性、狭隘性 、外在性


二、道德的特殊本质 第一,道德不是被动地反映世界,而是从 特定的价值出发来改造世界。 第二,道德的目的不是再现世界,而是对 世界进行价值评价。 第三,道德不是主体盲目地接受外在约束, 而是要主动提高自身境界。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件-第六章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件-第六章
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法国首 都巴黎聚会,这些被称为“诺贝尔们”的大科学家 以“21世纪的希望和威胁”为主题,就人类面临的 重大问题进行了首次研讨。与会期间,有人问一位 科学家:“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 为最主要的东西呢?”出人意外,这位白发苍苍的 学者答道:“是幼儿园”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道德万能论”
反对两 种极端 的看法
片面夸大道德的作用,认为道德决定一 切、高于一切、支配一切,只要道德水 平高,一切社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这种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颠倒了社会存 在和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之间 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否定了物质资料 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三)社会主义道德是崭新类型的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的先进性
01 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反映。
社会主义道德是对人类优秀道德资源的批判继承和
02 创新发展。
社会主义道德克服了以往阶级社会道德的片面性和
03 局限性,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坚持以集体主
义为原则,展现出真实而强大的道义力量。
道德的核心问题:为什么人服务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谁服务?
(三)社会主义道德是崭新类型的道德
二、
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 折上升的历史过程。 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 的、前进的。
原始社会的道德 奴隶社会的道德 封建社会的道德 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三)社会主义道德是崭新类型的道德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合乎规律发展 的必然产物,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类型的 道德,是对人类道德传统的批判与继承,并必然随着 社会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道德神秘化。

第二讲 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

第二讲 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

三、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观
(一) 、道德与人类活动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 永远存在下去,是历史的产物,是在一定的历 史阶段产生的。 我们知道,道德是人对道的得,(同学们想象 我们在讲到的概念时那瞪的大大的眼睛),道 德是人的道德,是人的本质属性,没有人无所 谓道德不道德。要回到道德是从什么时候产生 的,首先要回答人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
三、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观
(二) 、道德与社会关系 上面我们说,道德不是从来就有的,是在有了 人之后才产生的,人的产生出现实道德产生的 必要条件,没有人就不可能有道德。但人的产 生不是道德起源的充分条件,并不是说有了人 马上就有了道德。第一批从动物脱离出来的人, 虽然已不再象动物那样完全靠本能的指导来行 动,但作为正在形成的人,他们仍然在很大的 程度上依赖于自己的本能。他们野处群居,没 有夫妇匹配之合,男女杂游,不媒不聘,没有 伦理可言,乱伦想象普遍存在。
人为什么要有道德? 这一问题的另一种提法是道德有没有明确的 根据或基础,能找到理由说明人应该善良、 做公正的事而不做坏人坏事吗?
1、如果一个人有宗教信仰,那么他就确实有 了他本人的道德的基础,他们认为当且仅当生 活中有上帝,来世或某种宗教时,他们的生存 才有意义、有目的、他们才有理由做到有道德。
2、一个人基于自觉的自身利益能证明,无论 如何,行善一般比作恶要好,创造一个好的世 界和社会一般比创造坏的好。需要说明的是, 并非暗示一个人应该追求自身利益,只是说如 果人人都尽力做好事,做好人而避免和制止坏 事,这就符合每一个人的自身利益。例如,一 个团体内没有任何人杀人、偷窃、说谎、欺诈, 那么该团体的每个成员就都会得益。任何一个 成员都会说:“我做好事不做坏事符合我的自 身利益,因为这样做我就受益,不这样做我就 会被排除团体或受到惩罚。”

大一思政笔记第五章

大一思政笔记第五章

大一思政笔记第五章通常涉及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道德的起源、道德的功能和作用、社会主义道德的特点以及如何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等。

以下是一些关于第五章道德教育的笔记要点:1. 道德的起源和本质-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与人类的社会实践密切相关。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恶、正当与不正当行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2.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道德具有引导人们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等功能。

-道德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促进个人的道德素质提高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3. 社会主义道德是崭新类型的道德-社会主义道德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形成的,具有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为集体主义原则等鲜明特点。

-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操。

4. 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是忠诚于社会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集体主义原则、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等。

-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5. 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包括孝敬父母、尊师重道、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等。

-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贡献。

6. 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道德修养是指个人在道德品质、道德情操、道德行为等方面的自我锻炼和自我完善。

-道德实践是指个人在实际生活中践行道德规范,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7. 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等。

-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董仲舒: 董仲舒: 王道之三纲, 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也不变 天人感应论:天不仅制定了道德准则, 天人感应论:天不仅制定了道德准则,还通 天人感应”来赏善罚恶。 过“天人感应”来赏善罚恶。
斯宾诺莎: 斯宾诺莎: 道德源于“自然法” 道德源于“自然法”。
1.道德起源的历史前提 道德起源的历史前提
(1)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2)社会关系(伦理关系)也是是道德发生的前提。 社会关系(伦理关系)也是是道德发生的前提。 社会关系 (3)社会意识是道德起源的第三个历史前提。 社会意识是道德起源的第三个历史前提。 社会意识是道德起源的第三个历史前提 道德就是人们对自身行为在社会关系中的“应当” 道德就是人们对自身行为在社会关系中的“应当” 不应当”的自觉意识。 与“不应当”的自觉意识。
神是必然存在的,惟一的。 神是必然存在的,惟一的。神是万物的自由 原因,万物都在神之内,都依靠神, 原因,万物都在神之内,都依靠神,没有神 就既不能存在也不能被理解, 就既不能存在也不能被理解,我们的心灵都 是由神决定的。 是由神决定的。
2、先验论(天赋说) 、先验论(天赋说)
把道德说成是人与生俱来, 把道德说成是人与生俱来,内心固有的是非观念和 行为规范。 行为规范。 孟子: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孟子: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 是非之心” 非右外铄我也, 心”、“是非之心”,“非右外铄我也,我固有之 也”。 柏拉图的“回忆说” 的理念是神把“ 柏拉图的“回忆说” : “善”的理念是神把“善 的理念”放进人的灵魂中去的结果, 的理念”放进人的灵魂中去的结果,灵魂在物质的 尘世生活中又一次看见这些同类的有形事物时, 尘世生活中又一次看见这些同类的有形事物时,便 能回忆起那些已被遗忘的形式。 能回忆起那些已被遗忘的形式。
二、道德的本质
【学生关于道德本质的看法】: 学生关于道德本质的看法】 道德的本质是人性的潜在发展 内化 是人们对各类行为所追求的,认为是正确的、理应遵守的准则,是良知引导的一种约束。 是人们对各类行为所追求的,认为是正确的、理应遵守的准则,是良知引导的一种约束。作用 知道人们如何为人处事,塑造真善美。真善美化作行动。(多人这样认为) 。(多人这样认为 知道人们如何为人处事,塑造真善美。真善美化作行动。(多人这样认为)内化 符合人们追求集体美好而存在的潜在的约束。 符合人们追求集体美好而存在的潜在的约束。规范 道德是人类的进化。起源 道德是人类的进化。 是维护社会和谐的力量,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体现了人类最伟大的一面。 是维护社会和谐的力量,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体现了人类最伟大的一面。作用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规范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规范 复杂庞大的准则体系。规范 复杂庞大的准则体系。 道德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只是在人的一生中没被意识到并发掘而已。 道德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只是在人的一生中没被意识到并发掘而已。本体 摩西十诫。 摩西十诫。规范 人的精神行为准则。 人的精神行为准则。内化的规范 心灵的底线,凭自己的良心。内化的规范 心灵的底线,凭自己的良心。 社会运转的隐性维持元素。 社会运转的隐性维持元素。从作用来说 为人类社会保持正常秩序的规范。 为人类社会保持正常秩序的规范。从作用来说 道德是衡量一个人行为好坏的标尺,而这个标尺以舆论为准则、何谓道德的底线、 道德是衡量一个人行为好坏的标尺,而这个标尺以舆论为准则、何谓道德的底线、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 看法。这真是无法判断。我们究竟是求同存异还是随大流? 看法。这真是无法判断。我们究竟是求同存异还是随大流?
马克·比科夫: 马克 比科夫:动物们也有道德感 比科夫
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生态学家 人类拥有道德感、 “人类拥有道德感、动物没有道 德感是我们长期以来的信奉, 德感是我们长期以来的信奉,但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这件事远 非这么简朴。就像人类一样, 非这么简朴。就像人类一样,不 同的动物中也存在着道德感。 同的动物中也存在着道德感。但 各种动物间的道德标准都有其生 物特别性, 物特别性,所以很难互相进行比 较或和人类进行比较。 较或和人类进行比较。” 咬伤同伙的狼和山狗会被“ 咬伤同伙的狼和山狗会被“放 逐”
小实验:道德的起源( 小实验:道德的起源(续)
当然, 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 後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 後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 猴子B 猴子 这猴子B看到香蕉 看到香蕉, 这猴子 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 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 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海 了B 一顿 特别的是,那只A猴子打的特别用力 特别的是,那只 猴子打的特别用力 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的很惨,只好作罢 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的很惨, 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的很惨 後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 後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 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 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麽, 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麽,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猴扁 这就是道德的起源。 这就是道德的起源。
2.原始道德的发生 原始道德的发生
原始先民的两种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本身的生产 原始先民的两种生产 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本身的生产 “猿人”(约300万至 猿人” 万至200万年前) :主要依赖于自己的合群 万年前) 主要依赖于自己的合群 万至 万年前 本能,人本身的生产,与动物无异, 本能,人本身的生产,与动物无异,他们甚至不知道交媾与 生殖的必然关系。 生殖的必然关系。 古人(大约 万到 万年前 :进行劳动分工协作,团结互助。 古人 大约20万到 万年前) 进行劳动分工协作,团结互助。 大约 万到5万年前 两性关系上有了血缘家庭,排除了集团内部的辈份婚, 两性关系上有了血缘家庭,排除了集团内部的辈份婚,原始 道德意识的开端。 道德意识的开端。 新人(大约4、 万年前):劳动按辈份 性别、年龄来组织。 万年前):劳动按辈份、 新人(大约 、5万年前):劳动按辈份、性别、年龄来组织。 氏族公社产生, 氏族内部禁止通婚” 氏族公社产生,“氏族内部禁止通婚”,是人类最早的道德 规范之一。这时候的道德规范通过图腾、风俗、礼仪、禁忌、 规范之一。这时候的道德规范通过图腾、风俗、礼仪、禁忌、 巫术等表现出来。 巫术等表现出来。 道德规范独立表现出来。 道德规范独立表现出来。
探索:人类第一个道德规范是什么? 探索:人类第一个道德规范是什么? A. 不准偷盗; 不准偷盗; B. 禁止乱伦; 禁止乱伦; C. 互相帮助; 互相帮助; D. 不得亵渎图腾; 不得亵渎图腾; E. 不得私自占有猎物。 不得私自占有猎物。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起源的观点
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产生: 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产生 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产生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产生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道德根源 于经济关系,是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讲的。 于经济关系,是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讲的。 一是说决定道德产生的要素都是在经济关系的不同作用下产 生的; 生的; 二是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来理解经济是道德的根源, 二是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来理解经济是道德的根源,可以避 免对经济决定道德产生简单的、机械的理解。 免对经济决定道德产生简单的、机械的理解。道德的产生最 终只能从经济关系中找到根源, 终只能从经济关系中找到根源,经济关系是道德产生的根本 原因之所在。 原因之所在。
“摩西十诫”
我是你的上帝,不可信仰别的神; 我是你的上帝,不可信仰别的神; 不可亵渎上帝之名; 不可亵渎上帝之名; 谨守圣安息日; 谨守圣安息日; 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 不可杀人; 不可杀人; 不可奸淫; 不可奸淫; 不可偷盗; 不可偷盗; 不可作伪证陷害他人; 不可作伪证陷害他人; 不可贪恋别人的配偶; 不可贪恋别人的配偶; 不可贪恋别人的财物。 不可贪恋别人的财物。
3、生物进化论(动物本能说) 、生物进化论(动物本能说)
道德根源于人的本能和本性。 道德根源于人的本能和本性。 英国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和俄国的无政府主义者 克鲁泡特金是这种观点的代表 是这种观点的代表。 克鲁泡特金是这种观点的代表。 他们认为动物界存在的同种相互扶持的现象, 他们认为动物界存在的同种相互扶持的现象, 就是动物合群性道德情感的表露。 就是动物合群性道德情感的表露。 同种之间互相扶持的事实(狼群、大、企鹅) 同种之间互相扶持的事实(狼群、大象、企鹅) 的事实
5、需要论 、
认为道德是人根据自己的生存发展需要, 认为道德是人根据自己的生存发展需要,自己为自 己立法的产物。 己立法的产物。 道德作为人类理性的结晶, 道德作为人类理性的结晶,不是表达个人的偏爱和 欲求,而是表现人们的共同愿望和需要。 欲求,而是表现人们的共同愿望和需要。 从道德发生的历史看, 从道德发生的历史看,道德产生于人们调节社会群 体内部各种关系以维护一定社会秩序以及个人自我 肯定、自我发展的需要。 肯定、自我发展的需要。 管子: 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第三章 道德的起源、本质及功能
人为什么要有道德? 人为什么要有道德? 人类没有道德就活不下去吗? 人类没有道德就活不下去吗?
网上流传的小实验: 网上流传的小实验:道德的起源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 一个自动装置 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 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 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 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 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 了 之後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後, 之後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後,发现莫不如此 於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 於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 後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 後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 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 看到香蕉, 这只猴子 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 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一顿 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海 了一顿 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会害他们被水淋到 会害他们被水淋到, 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猴子 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 他去拿香蕉.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的满头包,依然没有拿到 他去拿香蕉 尝试了几次,虽被打的满头包, 尝试了几次 香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