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小说评论】历史之痛与忏悔之思_评莫言_蛙_

合集下载

26847566_论莫言小说《蛙》的叙述艺术

26847566_论莫言小说《蛙》的叙述艺术

自《蛙》发表以来,其文类特征一直为评论界所津津乐道,评家对这种书信与戏剧的杂糅文类有诸多讨论,褒贬不一。

小说由剧作家蝌蚪给日本友人杉谷义人的五封信构成,其中第五封的主体就是蝌蚪所写的话剧《蛙》,在这五封信中蝌蚪向杉谷义人讲述了自己和他身为妇产科医生的姑姑的故事,其中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那就是蝌蚪对这样一部以姑姑一生为素材的话剧的酝酿和思考,而第五封信就是这部已经完成了的话剧,小说也因此成为一部典型的后设小说(meta-fiction )。

小说的整体结构是一种框架结构,其主体框架是蝌蚪给杉谷义人的五封信,而剧作家蝌蚪及其姑姑的故事被纳入其中,因此,小说便有了一个预设读者——国际友人杉谷义人。

评家对于书信体的运用和预设读者的设定,有不同观点,但从《蛙》的叙述风格看,书信体的采用则有极大价值,这种与友人通信并于其中嵌套故事的结构方式营造出一种强烈的真实感。

在《蛙》中,书信的框架是小说的第一层结构,而在信中蝌蚪向杉谷义人披露自己的内心,毫不留情地进行自我批判,进行忏悔,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读者对小说忏悔主题的领会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蝌蚪在信中的坦诚,也正因此,在这样的框架之中,信中所讲述的关于姑姑和蝌蚪自己的故事便被赋予了一种真实感,读者也因这样的叙述策略而在情感上向蝌蚪和姑姑倾斜。

此外,莫言在谈及《蛙》时,一再强调小说中姑姑的现实原型就是自己身为妇产科医生的姑姑,而小说中的叙述者蝌蚪也是一位作家,而且也有过军旅生活,这与莫言极为相似,因此,书中两个主人公都可在现实[作者简介]张珊,上海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

摘要:在小说《蛙》中,莫言一方面通过书信体构建出一个真实性的框架,使小说具有现实感和真实感,但另一方面,在叙述的过程中又时时出现打破甚至否定这种真实性叙述的虚幻色彩和荒诞细节,呈现真与幻、实与虚的混杂和交融。

小说在对历史的叙述中有一种传奇化倾向,极具个人色彩、有所取舍的陈述显示出叙述的不可靠性,而所隐讳的内容恰恰折射出忏悔的不彻底性。

蛙 莫言 读后感

蛙 莫言 读后感

蛙莫言读后感《蛙》是莫言的一部小说,以文革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农村故事。

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受触动,产生了许多感悟和思考。

首先,小说中对于人性的描写让我深感震撼。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主人公田涛的塑造,展现了他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田涛是一个普通的农村青年,他在文革时期经历了许多磨难和折磨。

他的父亲被打成右派,他自己也因为受到牵连而被迫离开家乡。

在流落他乡的日子里,田涛经历了许多磨难和痛苦,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和对美好的追求。

在小说的结尾,田涛回到了家乡,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

通过对田涛这一形象的塑造,作者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在生活的磨难面前,人们往往会表现出顽强的生存意志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小说中对于农村生活的描写也让我深感震撼。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农村生活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农民的艰辛和生活的真实。

在文革时期,农村生活是极其艰难的,人们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恶劣,还有政治风暴的洗礼。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要有顽强的生存意志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小说中对农村生活的描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民的艰辛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这让我对农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农村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最后,小说中对于文革时期的描写也让我深感震撼。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文革时期的细致描写,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政治风暴和人们的生活状况。

在文革时期,人们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恶劣,还有政治风暴的洗礼。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要有顽强的生存意志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小说中对文革时期的描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政治风暴和人们的生活状况。

这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那个时代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总之,莫言的《蛙》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小说,它通过对人性、农村生活和文革时期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

读《蛙》有感

读《蛙》有感

反省历史之痛,呈现对生命的敬重和悲悯——读《蛙》后感本想用一些中性的语句来做标题,思来想去,好像只有《蛙》封面上这沉重的引言可以全面的表述主题。

《蛙》,是当前中国最红作家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

全文采用第一人称回忆和书信的形式,通过朴实无华、乡土气息厚重的语言,以从事妇产科工作半个世纪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为故事原型,形象地描述了在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的背景下,新中国60年来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

它既成功塑造了姑姑这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国家意志”与“人性伦理”对抗的集合体),又结合计划生育过程中的复杂现象,批判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虚伪的嘴脸和卑微的灵魂。

通过《蛙》,我首先感触的不是计划生育政策推行时,全社会关于生育行为的矛盾和冲激,而是作者顺带描述的60、70年代中国历史的画卷。

我们这代人既没有经历过改革开放时期社会的阵痛,也无法感受到70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的病态和倒退,更无法想象到60年代饥荒时期中国农村那哀鸿遍野的场面。

所以,你就无法想象60年代饥荒时吃煤球度日的凄惨;你也无法理解文化大革命时因为5年前说的一句“苏联飞行员技术比中国的好”而被捕入狱,甚至牵连全家;你更应该噙着泪水,在读到姑姑捍卫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时,那些孕妇遭受的怎样的磨难!不同的年代出生、不同成长环境或不同社会阅历的人在读同样的作品时,触动自身思考的东西大都不同。

同样,我以下想说的几点肤浅的看法仅仅是给其他阅读此书的读者一些参考:一、为什么用《蛙》作书名?简单来说,叙述人的笔名是蝌蚪,主人公作为其姑姑当然是青蛙,用《蛙》这个名字也可以说的过去;其次《蛙》同“娃”音,全书描写的基本都是和生育有关的故事,用《蛙》做书名形象生动;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直至读到全文第四部分的时候,我才发现一点端倪:姑姑光荣退休的那天晚上,酒后返宿舍的途中,路过一片洼地,正赶上青蛙交配的季节,蛙声如鼓,叫声连片,行医几十年,从不怕走夜路的姑姑恐惧了。

忏悔自我,反思历史

忏悔自我,反思历史

忏悔自我,反思历史【摘要】小说《蛙》是对农村生育史的描写,作者触及了人们的灵魂深处,剖析了当代知识分子卑微的灵魂。

描绘了人在历史使命下的一种生存状态,并以此来表达作者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性的关注。

【关键词】莫言;生育;蛙;寓意;审视一、生育观念小说以《蛙》为题,具有极大的寓意和深意。

“为什么婴儿刚出母腹时的哭声与蛙的叫声十分相似?为什么我们东北乡的泥娃娃塑像中,有许多怀抱着一只蛙?为什么人类的始祖叫女娲?‘娲’与‘蛙’同音,这说明人类的始祖是一只大母蛙,这说明人类就是由蛙进化而来,那种人由猿进化而来的说法完全是错误的…” [1](p223)青蛙在文中出现过多次,如陈眉寻找儿子时,一遍又一遍地写青蛙遍地都是;姑姑在典礼上被青蛙吓晕;姑姑被青蛙追命……这些情节到底赋予了什么样的蕴含?文中的“我”多次说到,蛙是当地的图腾,多子的象征;“蛙有着旺盛的生殖能力,犹如过去一个时期的民间。

在提倡有人便有世界的年代,‘蛙声’随处可听可闻,忽然,因为某个自上而下的声音,嘹亮的啼哭戛然而止。

” [2] 在文中“蛙”是一种隐喻,一种象征,它表面上指的是娃,而更深的隐喻是女娲——人的生育问题。

用蛙借指人的生育问题,造成了文意的陌生化。

蛙是生育的象征。

蛙的背后是东北乡人的生育史和他们内心的无奈,同时也透露出了他们深受毒害的灵魂。

当地有一种蛙的图腾,表明人们对生育的崇拜,在当地人们的心中,生活的目的最终指向的就是生孩子。

当地的风俗也是如此,一直以来娘娘庙的香火十分旺盛,各地的人都来参拜。

尽管文革中被夷为平地,但文革后反而更加兴盛。

当地人为了拴一个娃娃,不惜花大钱,在他们看来,花的钱越多心越诚。

蛙是多子的象征,人们都祈求多子多福。

因此蛙的背后,既有作者的赞扬,更有深深的批判之意。

二、民族灵魂与文化的审视莫言的长篇小说并不是“全景式”或“史诗性”的描绘,他着意于捕捉一段历史的片段或本质并通过荒诞的意象、夸张的行为和艳丽多彩的画面来展现一个非理性的现实。

2024年莫言蛙读后感常用版

2024年莫言蛙读后感常用版

2024年莫言蛙读后感常用版《蛙》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1960年代到1970年代中国农村为背景,通过对主人公蛙的可怜遭遇的描写,展示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扭曲。

读完这本小说,我深受触动,对人类的本质、社会的现实和历史的教训有了更深的思考。

下面我将从人物形象、主题思想以及文学结构三个方面来谈一下我对这部作品的读后感。

首先,莫言通过塑造主人公蛙这个形象,深刻地展现了人的悲惨遭遇和社会的残酷现实。

蛙原本是一个纯真善良的少年,但他的命运却被残酷地扭曲了。

他的家庭被毁,亲人相继离世,他的青春岁月被剥夺,最终沦为流浪街头的乞丐。

蛙的悲惨遭遇让人心痛,同时也让我对真实的社会现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小说展现了当时中国农村的贫困、压迫和无助,也揭示了人性的丑陋和扭曲。

通过蛙这个形象,我们看到了当时中国农村的普遍困境,同时也看到了人性的弱点和无可奈何。

其次,莫言在小说中也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命运的关系。

在小说中,蛙与大自然有着亲密的联系,他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同时也感受着大自然的温暖和力量。

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蛙与自然的联系,莫言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然而,在社会的压迫和命运的摧残下,蛙逐渐与自然疏离,最终成为了社会的牺牲品。

莫言借助蛙这个人物的命运,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制度对个体命运的巨大影响和对人性的扭曲。

这种对人与社会、人与命运关系的深刻思考,让我感到了人类困境和历史沉痛的教训。

最后,莫言在《蛙》中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的文学技巧,使得小说的结构更加复杂和丰富。

小说在不同的时间点、不同的人物视角之间切换,通过碎片化的叙述方式以及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展现了一个多元的世界。

莫言通过这种叙事方式,让读者在探寻蛙的命运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更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同时,非线性叙事也增加了读者的阅读难度,但正是这种复杂的结构,让读者更加投入到故事中,更加深入地思考其中的问题。

【莫言小说评论】历史之痛与忏悔之思_评莫言的_蛙_

【莫言小说评论】历史之痛与忏悔之思_评莫言的_蛙_

历史之痛与忏悔之思———评莫言的《蛙》莫言在谈到大江健三郎的创作时说:“写作新小说时我只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如何面对所处的时代;二是如何创作唯有自己才能写出来的文体和结构。

”①这何尝不是莫言自己创作的夫子自道。

作为一个已经写出了《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等许多优秀作品的作家,莫言写作《蛙》时有很高的起点,对于像莫言这样“重复自己是可耻的抄袭”的成熟作家来说,写作最大的困惑是如何面对已有作品的挑战,在阅读《蛙》时,我们会不自觉地追问,《蛙》在何种层面上构成了对莫言以往作品的超越?《蛙》如何处理莫言在谈大江健三郎时提出的两个问题?《蛙》的创作对当下的文学创作有什么样的意义?一中国当代历史是一个急速变革的历史,历史的机缘在不同的时代为人物的命运变化带来了丰富的戏剧性,在历史宏大的机制下,个人的身影是卑微而渺小的。

小说叙事的魅力在于可以自由地穿行于虚构与历史之间,以历史性和想象性混杂的人物故事去重新整理和评价历史,给读者带来阅读的快乐,并获得反思历史的机会与展望未来的可能性。

在命运的播弄和历史的夹缝中,人性的卑微和屈辱在小说家的故事叙述中得到了生动的再现。

与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统计学家、政治学家对历史时代的描述不同,小说的历史叙事既有丰富的生活细节,人性的可能性想象,也有超越于时代政治的悲悯情怀和人文关怀,甚至是哲学的思索和启示。

小说家与社会历史学家的不同还在于,他不需要直接回答他的社会诊断,一切皆在人物、故事、场景等想象之中,充满模糊意味的隐喻和人物故事孕育着多种理解生活的可能性。

小说历史叙事的目的就是把读者带回到历史之中,重新回望并思索历史,在文字的缝隙中,找到人性的多重可能性和历史的某些症结。

《蛙》就是这样的一部充满历史叙事魅力的小说,小说穿行在建国后的历史时代之中,小说叙述的是关乎国人生活重要方面的生育问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从人类生存发展的意义上,几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无疑是必要而成功的。

《蛙》的文学性评论

《蛙》的文学性评论

有关生命的思考--------浅析《蛙》小说《蛙》以乡土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为背景,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山东高密地区妇产科医生,即“我”的姑姑从事妇产科工作50年来的人生经历,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尴尬与矛盾,闪烁着对生命强烈的人道主义关怀。

莫言在这部小说中强调了结构的重要性。

他最终选取了书信体的形式,通过给一位日本作家的5封书信,来讲述姑姑的故事。

《蛙》相比莫言以前的作品在结构上显得更为新颖、构思也更为缜密。

文中他的姑姑是新中国的妇科医生,从接生到抓计划生育,她的经历既曲折又传奇,既荒诞又残忍,充满了令人捧腹或令人触目惊心的故事。

莫言以其理性的笔触,平实的语言,将故事缓缓道来。

通过文字实现了他对于生命的思考和感悟,对人生的反思与自省,极具现实主义色彩。

小说中的人物塑造也十分出彩。

主人公“姑姑”是一位工作忘我的老妇产科医生。

在“我”的老家高密东北乡,“姑姑”接生过七、八千个孩子,在乡民中拥有极高的威信,被妇女们敬若神仙菩萨;开始计划生育后,主持计生工作的“姑姑”又坚定不移的执行国家政策,做掉了两千八百个胎儿,也因此被乡民们诅咒为恶魔。

文章由一位乡村妇科医生的传奇一生铺陈展开,反映了新中国近60年的农村生育史,描述了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同时,也深度剖析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文中的“姑姑”其实是个坚强而又善良的女人。

姑姑是天才的妇产科医生,凡是见过她接生或是被她接生过的女人,都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

她的手在孕妇肚皮上一摸,就会让孕妇感受到一种力量,并对她产生信心。

从50年代初开始,姑姑已经接生过上万个孩子。

并在后来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直到后来,国家开始实施计划生育。

姑姑变了,她开始冷酷无情的执行计划生育。

例如王仁美为了逃避做流产,躲回自己的娘家。

姑姑就带着阵容庞大的计划生育工作队开进村里来。

“我”的岳母骂姑姑是妖魔,村里不理解姑姑行为的人骂姑姑是土匪。

论莫言的小说《蛙》

论莫言的小说《蛙》

论莫言的小说《蛙》摘要《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长篇小说。

《蛙》的文字很平实,小说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构成,用讲故事的口气,讲述了姑姑——一个乡村妇产科医生的人生经历,用生动感人的细节展示乡土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毫不留情地剖析了现代人的卑微的灵魂。

作者从“站在人类或人性的角度去写“人”,将家族记忆、个体生命经验和想象虚构熔铸一体,表现了个体人格、人性、情感、生命、灵魂在奇特语境(比如严苛的政治文化禁忌,比如国家意志与民间伦理的矛盾)下的畸变和冲突。

关键词:莫言蛙姑姑反思书信体Abstract"Frog" is novel that Mo Yan brewing for more than ten years,.Also his pen IV contains three drafts, he devote himself to creating the novel.The text of the "frog" is very plain.And he wrote four long letters and a drama to the Japanese writer Sugitani.This novel use a Storytelling tone to tell us the Life experiences about Aunt - a rural obstetricians. It use a lot of Vivid and moving details to show six decades of ups and downs reproductive history in Rural China, analyzes the humble soul of modern man. Mo Yan was standing on human or humanized angle to write" human ",and combine family memories with individual life experience and imagination to express the Performance of individual personality, human nature, emotion, life, soul in the unique context (such as harsh political cultural taboos, such as the will of the state and Folk Ethics paradox) distortion under and conflicts.Key words: Mo Yan Frog Aunt self-examination Epistolary目录一.绪论二.书信体叙事特点三.对“姑姑”人物形象进行剖析四.剖析作品的现实意义五.结论参考文献一.绪论在《蛙》这部小说中,莫言用带有魔幻主义的写作手法,以繁复诡秘的家族传奇、天马行空的叙事链索立足“民间”的叙事姿态、模糊含混的价值立场还有戏谑混合反讽的话语修辞,给我们展示了一部说不清是非对错的计划生育史。

时代的忏悔与思考——评莫言《蛙》对孕育与生命的探索

时代的忏悔与思考——评莫言《蛙》对孕育与生命的探索
文本籁衔

. ………Leabharlann … 时代 的忏悔 与思考
评莫 言 《 蛙 》对孕 育与生命 的探索
张辰 琛
《 蛙 》是一部复杂 多义的小说 ,莫 言 以世俗 的手 段剖析 了中国当代知 识分子的矛盾 的心态 。小 说中通过对乡 村妇产 医生姑 姑这一形 象的刻画 ,折 射出当代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 的 现状 。莫言直面 由计划生 育政 策造成 的一 系列时代 问题和 历 史 问题 ,以犀利 的语 言启发读者对计划生 育的思考 。
第一节 姑姑与时代的变迁
2 0 1 2 年1 o E , 莫 言 获 得 诺 贝 尔 文 学 奖 的 消 息 传 来 ,整 个 中国文 坛沸腾 了。莫言成为第 一位获得诺 贝尔文学奖 的中 国作家 。而使他获得 这份殊荣 的作 品,正是创作 于2 0 0 9 年 的 长篇 小说 《 蛙 》。这是莫言经过长 时间 的酝酿潜 心写成 的第 十一 部长篇小说 ,也是一部 以中国六十年来 生育史为背景 , 能够触及 到 国人灵 魂最痛处 的长 篇力作 。莫 言在 《 蛙 》中用 看似 轻 松 的笔 调描 绘 了非常 残酷 的社会 现实 。改革 开放 以 来 ,人 口众多成为 了限制 国家经济 发展 的重要 因素 。为 了解 决这一发 展难题 ,通 过计划生 育来 控制人 口增长 也就成为 了 必要手段 , “ 计划 生育 ”也就成为 了我 国的基本 国策 。计划 生育是 了解 中国社会 的一面镜子 ,莫言 曾说 ,不 了解 中国的 计划生 育 ,就无法 真正了解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 在人 口 日益 增 长 的 中 国社 会 是 合 理 合法 的 , 国家甚 至 在 十 年 前 出 台 了 《 计 划生 育法》。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 国策,是受法律保护的。 《 蛙 》 以一 名 从 医5 0 多 年 的乡村 妇科 医 生姑姑 为 主人 公,描述 了她充满悲剧 和传奇色彩 的一生 。在新 中国成立初 期的生 育高峰 ,姑姑 由于医术高 明,经她接生 的新生命不计 其数 ,因此她被乡亲们 视作 “ 送子 娘娘 ”;然而 ,在实行计 划生育政 策之后 ,姑姑 不得不响应 国家号召 ,无 奈地 中止一 个个 尚在 孕育之 中的生 命 ,她也 由一个圣母般 的人物沦为 杀 人 的 魔 王 。 莫 言 自 己也 曾 这 样 评 价 姑 姑 这 个 人 物 : “ 姑 姑 的 命运 也带有 悲剧性 。她 珍视 、敬畏生命 ,对强制性 人工流产 的做法有 意见却无能为 力, 内心遭受 了痛苦 的折 磨和煎熬 , 而姑 姑从本性上说是对生命充满 了尊重和关爱 。” 生育 ,这种人类 自然且崇高 的生产 行为 ,一 经国家 “ 计 划 ”,便 带有 了强制 色彩 ,民众 受 “ 重 男轻 女 ”和 “ 多子 多福 ”等传统 家庭 伦理观 念的影响 ,很难对 此有发 自内心 的 认可 。书 中高密县东北 乡的广大 民众更 是O i r e l 。因此 ,尽管 “ 计划 生 育 ”宣传 的是温 和 的提倡 ,但 是传 统 观念 根深 蒂 固,要想在农 村实施下去 ,就不可避免地 带有强制性 ,正如 人 口学家马 寅初在 《 新人 口论》 中指 出的: “ 如婚姻 法修改 之后 ,控制人 口的力量还 不够大 , 自应 辅之 以更严 厉更有效 的行政 力量。 ” 国家政策和根深 蒂固的 民间观念之间 的激烈 冲突成为铸就 《 蛀 》这 篇小说中姑姑 悲剧人生的重要原因。 《 蛙 》中的姑姑认识 到开展计划生 育工作对 国家 发展 的 重要 性,成为计 划生育坚定 的拥护者 。姑姑 严格执行 计划生 育政 策,铁面无私 ,甚至亲 自 “ 抓捕 ”那 些违反计划 生育政 策 的亲戚朋友 。在 她看来 : “ 计划生 育是头等大事 ,事关 国 家前 途、 民族 未来……建设 四个现代化 的强 国,必须 千方百 计控制人 口,提高人 口质量 ……” 姑姑 既是一名忠心耿耿 的 共产党 员 ,也是一 名充满悲悯 无奈之情 的女性,姑姑对使 自 己由圣母 转变为杀 人狂魔 的计划 生育政策有 着 自己的理解 : “ 在城 市里 ,用不着这样 野蛮 ;在 外国 ,更 用不着野蛮—— 那些洋女人们 ,只想 自己玩 耍享受 ,国家鼓 励着奖赏着 都不 生——可我们 是中 国的农 村 ,面对着 的是农 民,苦 口婆 心讲 道理 ,讲 政策 ,鞋底跑 穿了,嘴唇磨薄 了,哪个听你 的?你

莫言谈《蛙》

莫言谈《蛙》

莫言谈《蛙》主持人文坛:这本书里谈到计划生育,其实也涉及到挺敏感的一些事情,当时你有没有担心?莫言:我想我作为一个作家,首先打动我的是姑姑这个人物原型,是她曲折、丰富的人生经历。

而我也想到了,一个作家、一个小说家最根本的任务并不是要用自己的小说来再现一个事件,而是借这个事件塑造一个人物。

我个人阅读一部小说,最后留给我深刻印象的并不是这个历史背景和这个历史事件,而是在这个事件当中所凸现出来的令人难以忘记的性格非常鲜明的人物形象。

我们读鲁迅也好,我们记住了阿Q;我们读包法利夫人,我记住了包法利夫人,小说历史背景很快就会陈旧,小说里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很快也会变成陈旧的东西,人物是万古长青的。

我根本目的是写小说中姑姑这个典型的人物形象,这个人物形象应该是在我本人过去小说中没有出现过的。

如果能够在我所阅读的范围之内没有读到过的人物形象,我应该更加高兴。

事件尽管敏感,但是我没有把再现事件作为我的目的,因为这个事件矛盾越尖锐,对抗越激烈,越是复杂、越是敏感,人性表现得越是充分。

在这样的事件、环境里,就是对这个人物一种灵魂的考验,或者我设置了一个人类灵魂的实验室,用这种特殊的事件、特殊的环境设置了这么一个实验室,把我的人物放进去考验他,然后看看他的内心,看看他的灵魂发生一些什么样的变化。

主持人文坛:与其说写了60年跌宕起伏的中国计划生育史,不如说您直面、指向了人物的内心。

莫言:主要还是要写人的内心深处在所谓的罪与非罪之间,所谓的功与过之间自己灵魂的搏斗,这个事件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来由。

主持人文坛:在这个书里您也说到了这么一段,其实您剖析的是当代知识分子的卑微的灵魂,这种卑微是什么?莫言:小说里的姑姑当然也可以算做一个知识分子,这样一个知识分子50多年来走过的路程实际上也是可以跟其它领域的知识分子进行类比。

刚开始是坚定不移、阳光明媚、兴高采烈,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政治事件,使每个人都几起几落,使每个人的命运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变化当中,他自己就产生了很多对自己的过去对社会的一些怀疑,姑姑这个人物也是这样。

论莫言《蛙》的批判主题及其现实意义

论莫言《蛙》的批判主题及其现实意义
人 ,这 是 当时 社 会 环境 下 人 们 的普 遍 想 法 。
展示 。那个 已经有三个女 儿、妻子耿秀 莲又再 次怀孕的东
蝌 蚪 的 第 一 次 思 想 转 变 是 王 仁 美 的 去 世 , 为 了 自 己 在 风村 张拳 ,在 张金牙带着 民兵将他按倒 在地后 , “ 张拳蹲
‘ 我张拳 ,三代单 三 部 队里 的职务 ,为了所谓的前程 ,他 “ 亲手 ”将王仁美 娘 在地 上,双手抱着 头 ,呜 呜地哭着说 :
小说 中的 “ 我 ” , 学 名 万 足 ,乳 名 小 跑 , 笔 名 蝌 蚪 ,
既 是 这 五封 长 信 的作 者 , 同 时 也 是信 中 的 叙 述 者 和 话 剧 的 钱 ,道 了 歉 。先 生 , 我 们 回 家 后 抱 头 痛 哭 , 决 定 回 东 北 乡 这 里 是 我 们 的 故 土 , 没 有 人 敢 欺 负 我 剧 中人 。 从 给 杉 谷 义 人 先 生 的信 中 可 以知 道 , 蝌 蚪 是 一 个 居 住 ” ,他 认 为 “ 知识分 子,他 “ 想 写 一 部 以姑 姑 的 一 生 为 素 材 的 话 剧 ” , 作 家 的 目标 勇 猛 奋 进 ” Ⅲ。
论莫 言 蛙 的批 判 主题及 共现 实意 义
。侯 本塔
摘 要 :不 同于通常所说 的忏悔与救赎主题 ,本 文认为小说 蛙 以人物塑造 为核 心,在忏悔与救赎 的背后蕴含 着的是对制度的批判 、对人 性的批判乃至对整个社会的批判 ,是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对人性扭 曲的 书写。这同时
是要写 出计 划生育 的整个过程 。莫 言将计划生 育作为故事 协 。较 为 明 显 的 是 和 小 狮 子 的 结 婚 , “ 我 想 ,人 生 一 世 ,
发 生 的 背 景 , 以人 物 塑造 为 核 心 ,产 生 了蝌 蚪 、 姑 姑 、 陈 许 多事 , 都 是 命 中 注 定 的 ,逆 水 撑 船 不 如 顺 水 推 舟 ” , 这 鼻 、陈 眉 等 一 大 批 鲜 活 的 人 物 形 象 。 这 里 ,笔 者 试 图从 蝌 和第 一次与王仁美 结婚时 的 “ 要 !我 盯着 她的腿说 ”,有 蚪 和姑 姑 的 形 象 分 析入 手 ,期望 有 所 新 的 发现 。

莫言-《蛙》-评论

莫言-《蛙》-评论

论《蛙》——莫言莫言,是近日文学论坛中备受关注的一位作家,自2006年《生死疲劳》出版后,他就没再出一部小说,沉寂了近四年的他终于推出了自己的第十一部长篇小说——《蛙》。

这部小说被誉为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前四部分为蝌蚪写给日本友人杉谷义人先生的信,后一部分为一部话剧。

作品以乡土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为背景,讲述了姑姑这个山东高密地区妇产科医生传奇而复杂的一生,揭示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尴尬与矛盾,闪烁着对生命强烈的人道关怀和敬意。

当初,被要求看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书名很特别,貌似是描写蛙这一生物的特性,后来看来之后才为之而震撼,为“姑姑”在小说里的人物形象而感触很深。

“蛙”,全文的内容与蛙无关联,已蛙为书名,极有隐喻意味。

“蛙”神性生殖意,而且据我所知蛙的繁殖速度是十分惊人的,“蛙”可同“娃”和“娲”,“娲”是古神之女,化万物者。

书名是整部小说的主旨和浓缩。

在《蛙》中,最突出的就是“姑姑”,姑姑是个阶级观念很强的人,但她只有在将婴儿从产道中拖出来的那一刻时才会忘记阶级和阶级斗争,她体会到的喜悦是一种纯洁、纯粹的人的感情。

后来她也感慨过,从事接生工作时她被人成为“送子娘娘”,蜜蜂蝴蝶到处都围绕着她,自从她从事了计划生育工作后,苍蝇都缠着她飞了。

在陈鼻出生的时候,陈额还夸张地说:感谢心姑赐名!可想而知在当时,接生孩子的任务是如此光荣而伟大的,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延续,更是一个母亲最基本想得到的权力。

姑姑是个心高气傲的女性代表,可在阶级面前却会屈服,她愿意跟这王小倜逃跑,可也愿意嫁给“像怀孕八个月的大肚子、满嘴的大蒜味儿、比姑姑大了二十多岁、下乡坐着草绿色吉普车,身后跟随着秘书、警卫员的大人物”的县委书记。

对于姑姑这个人物,其一生充满了传奇与悲哀。

1953 年开始从事妇产工作,到1997 年退休,共接生了一万多名婴儿。

莫言的《蛙》读后感范文

莫言的《蛙》读后感范文

莫言的《蛙》读后感范文《蛙》是莫言的一部作品,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大革命年间的故事。

这部小说可以说是我近年来读过的最震撼人心的作品之一。

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受其影响,产生了许多激动人心的感慨。

这部小说以一个普通农民的视角展示了大革命时期的残酷现实。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叫蛙的农民,他被迫参加革命并离开了家乡。

在他的遭遇中,我们看到了无数平凡人民的悲惨命运和无奈选择。

小说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遭遇让我深感痛心。

尤其是主人公蛙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揭露了那个特殊时期的黑暗面,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历史的残酷性。

莫言的写作风格独特,他以细腻入微的文字描写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他深入探讨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生与死的意义以及人性的冷酷与善良。

这些深刻的思考和反思,在我读完小说后仍然回荡在我的脑海中。

《蛙》通过讲述一个小人物的故事,强调了人类尊严和命运的可贵。

尽管小说中的大多数人物面临着艰难的生活境地,但他们从未放弃希望,而是努力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幸福。

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和鼓舞。

通过读《蛙》,我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历史中的一段重要时期。

作为一个年轻人,我觉得了解历史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国家和文化。

《蛙》向我展示了曾经发生在我们祖辈身上的事情,让我体验到历史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莫言的《蛙》是一部深思熟虑,令人扣人心弦的作品。

它向我们展示了历史的残酷和人性的善良,让我对自己的国家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莫言小说评论】人_在历史与伦理的漩涡中_论莫言的长篇小说_蛙_

【莫言小说评论】人_在历史与伦理的漩涡中_论莫言的长篇小说_蛙_

时也不惜甘愿奉献自己的生命, 用姑姑的话来
说就是“血债用血还清了”,这就是姑姑在 历 史
与伦理漩涡中的分裂状态。 计划生育高潮的时
代,没有规范的政策可言,一切手段都是合理的,
都是可行的,甚至根本不问手段。 全民动员,株
连九族,家庭残缺,把生命扼杀在萌芽状态,更有
甚者是母子双亡。 《蛙》对于“计划生育故事”的
在蛙之前还鲜有文学作品如此聚焦度地满足人们的内心渴望这是所有参与者释这一关乎个体与民族未来发展命运的宏大叙放自己的恶念的最为正大光明的渠道
人,在历史与伦理的漩涡中
— ——论莫言的长篇小说《蛙》 □丛新强
摘 要:莫言的《蛙》是一部现实主义杰作, 创造了独特的女性形象— ——“姑姑”。 从迎接生 命者到剥夺生命者再到还原生命者, 姑姑的命 运次第展开。 转换了的历史语境和伦理叙事,最 终让姑姑实现自我生命的终极救赎。 历史与伦 理的巨大悖论, 人在历史与伦理的漩涡中的生 存状态, 于中国特色计划生育国策的宏大叙事 语境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这正是作品对于当 代中国文学的独特贡献。
头大汗,在一遍遍地发动机器。 其实这一切都瞒 拦截姑姑的去路, 有的则从路边的草丛中猛然
不了姑姑,她的脸上浮现出悲凉的笑容,像一个 地跳起来,对姑姑发起突然袭击。 姑姑说那天晚
末路的英雄。 “她坐在船舷,低声对秦河说:别装 上她原本穿着一条肥大的黑色绸裙, 被那些偷
了,都别装了。 ”⑨就在王胆面临早产的危急时 袭的青蛙一条一条地撕去了。 姑姑说那些撕得
关键词:莫言;《蛙》;历史;伦理
真正的“现实主义文学”总是通过再现公 共记忆和塑造独特的艺术形象来透视人性世 界的复杂状态, 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有限的个体 经验和流行的社会表象。 从这个意义上说,莫言 的《蛙》是一部真正的现实主义的杰作。 作品创 造 了 当 代 中 国 文 学 中 的 独 特 的 女 性 形 象— —— 姑姑, 这是一个处于历史语境与伦理叙事裹挟 中的悲剧式人物。 姑姑本是接生过无数新生命 的妇产科医生, 而在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国策的 历史叙事中, 姑姑的角色却成为不断限制甚至 扼杀新生命的计生主任。 在巨大的反差和深刻 的悖论中,姑姑的错位人生呈现无遗,始终存在 于历史与伦理的纠结状态。 而转换了的历史语 境和伦理叙事又最终让姑姑“脱皮换骨”,与 民 间泥塑大师郝大手联姻而携手创作泥塑娃娃, 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终极救赎。 从迎接生命者 到剥夺生命者再到还原生命者, 姑姑的命运在 历史与伦理的漩涡中展开。 《蛙》以姑姑为中心, 铺陈各色人物, 展开当代世界独具特色的中国 生育史的画卷。 生育本是再平常不过的自然事 件,是人类存在与发展的根基,而在当代中国,却 成为异常醒目的政治事件和全民轰动的社会 事件。 历史与伦理的巨大悖论,人在历史与伦理

莫言《蛙》赏析 读后感(一)2024

莫言《蛙》赏析 读后感(一)2024

莫言《蛙》赏析读后感(一)引言概述:《蛙》是中国作家莫言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以充满幽默和讽刺的语言,展现了中国社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变革过程中的种种荒诞和矛盾。

这部小说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并引发了诸多的赏析和读后感。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蛙》进行赏析,包括人物形象、社会现象、家庭关系、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艺术手法。

正文:一、人物形象1. 主人公李向前的形象描绘鲜明,他是一位年过中年的乡村医生,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

2. 李向前的儿子李书记塑造了一个形象复杂、自私且斤斤计较的官员形象。

3. 作者通过其他次要人物的塑造,如李向前的妻子、李书记的妻子等,进一步展现了不同社会角色的特点。

二、社会现象1. 小说中描绘了中国乡村医疗体系的困境,在普遍医疗设备缺乏、医务人员缺乏信任和偏向于利益的情况下,人们生病时往往会选择去城市就医。

2. 小说中还展现了当年中国乡村基层政府的腐败现象,通过描写李书记在农田水利局的一系列事例,表现了官僚主义和权力滥用。

三、家庭关系1. 小说中描绘了一个充满矛盾和挣扎的家庭关系,李向前与他的儿子李书记之间常常因为价值观和生活观的不同而发生冲突。

2. 李向前与他的妻子在面对生活压力时,表现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团结精神。

四、历史背景1. 《蛙》发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时期,通过小说中描绘的一系列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展现了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

2. 小说中还涉及了中国政治体制的问题,如选举制度、权力转移等。

五、作者的艺术手法1. 莫言运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如夸张、讽刺和幽默。

2. 小说的结构设计巧妙,通过多条线索的串联,让情节更加有层次感。

总结:《蛙》通过对人物形象、社会现象、家庭关系、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艺术手法的赏析,展现了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多重矛盾和冲突。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剖析,读者能更好地理解莫言的写作意图,也让人们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和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

莫言《蛙》赏析 读后感

莫言《蛙》赏析 读后感

莫言《蛙》赏析读后感莫言的小说《蛙》通过对文化大革命时期农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普通农家的命运历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人性的善恶与无奈。

通过阅读《蛙》,我深切感受到了莫言的独特魅力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小说以一个农村干部的视角,揭示了中国社会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动荡和变革。

小说中的“蛙”一词寓意着人们对权力的态度和对权力斗争的暗喻,莫言巧妙地将一个以“蛙”为中心的故事延展开来,通过一家人的生活经历,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面对权力与革命的挣扎与纷争。

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生动地再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农村普通家庭的生活状态。

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鲜明,他们的命运与人性的善恶的表达也非常真实和深入。

作者在人物中注入了丰富的情感,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使读者更容易被吸引和感动。

小说的故事情节安排紧凑,起承转合自然流畅。

小说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和发展,展现了主人公及其家庭成员在动荡的年代中生活状态的变迁,以及他们思想和精神上的转变。

这种逐渐升华的叙事手法,使得整个故事情节更加紧凑和有力。

同时,作者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使得读者更能够深入地体验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变迁。

在《蛙》这部作品中,莫言采用了独特的语言和叙事风格,以及鲜明的意象和隐喻。

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写,他呈现出了一幅深邃的人性画卷。

在这个故事中,人性中的善恶、温情与冷酷交织在一起,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真实而有力。

作者强调了人性的复杂性,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对人性有更深入的思考。

通过阅读莫言的《蛙》,我不禁想到了中国历史上那段痛苦的文化大革命时期。

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但却展现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苦难和无奈。

莫言通过对历史的再现,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的悲剧和人性的扭曲。

总的来说,《蛙》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思想价值的小说。

莫言通过对历史和人性的探索,呈现出了一个普通人在特殊时代中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变化。

他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细致入微的描写,使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变革和人性的善恶。

读莫言〈蛙〉有感

读莫言〈蛙〉有感

读莫言〈蛙〉有感〈蛙〉读后感1在莫言的《蛙》中,我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复杂情感与深刻思考的文学世界。

《蛙》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中国计划生育时期的历史画卷。

莫言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写,将那个特殊时代的人们的挣扎、痛苦与无奈淋漓尽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小说中的姑姑,这个曾经坚定的计划生育执行者,在岁月的流转中,内心也经历了无数的波澜。

她的形象既让人敬佩又让人心疼,她的坚持与纠结,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矛盾与冲突。

书中对生命的尊重与思考令人动容。

在计划生育的大背景下,每一个生命的诞生与消逝都承载着沉重的意义。

莫言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故事,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脆弱。

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于生育权利、人性以及社会发展的深入思考。

这部作品让我们明白,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使命和挑战。

而对于当代青少年来说,我们也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

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繁荣且充满机遇的时代,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坐享其成。

我们应当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要学会尊重生命,关爱他人。

无论是身边的亲友,还是陌生人,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去呵护和珍惜。

在面对社会问题时,我们不能冷漠旁观,而应积极参与,用自己的行动传递正能量。

我们可以参与志愿者活动,关心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同时,我们也要有担当精神,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社会矛盾等。

我们不能逃避这些问题,而应勇敢地站出来,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为解决这些问题贡献自己的方案。

莫言的《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它让我们反思历史,珍惜现在,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应当以积极的态度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努力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蛙〉读后感2读完莫言的《蛙》,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小说以一种冷峻而又充满温情的方式,讲述了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下的种种故事。

莫言小说鉴赏:历史观念重构_罪感意识表达与语言形式翻新_评莫言长篇小说_蛙_

莫言小说鉴赏:历史观念重构_罪感意识表达与语言形式翻新_评莫言长篇小说_蛙_

莫言小说鉴赏:历史观念重构_罪感意识表达与语言形式翻新_评莫言长篇小说_蛙_几年前,莫言的《生死疲劳》曾经遭到过一些批评家的诟病。

在对《生死疲劳》、《第九个寡妇》(严歌苓)等作品进行了一番深入剖析之后,批评家邵燕君认为:“像王葡萄这样的‘一根筋’形象在近来的长篇创作中也并不鲜见。

莫言《生死疲劳》中的蓝脸,余华《兄弟》中的宋凡平也都是一条道走到黑的‘牛脾气’,他们能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坚持一种非常的生活方式,完全靠‘本能’支撑。

‘本能’是固定的,生物性的,它似乎不受社会观念所左右,但实际上,这样僵硬的傀儡式人物恰是从理念里催生出来的,其纯之又纯的形象和一往直前的姿态其实很像当年芭蕾舞台上的白毛女、洪常青。

接受这样的人物不仅需要理解、认同,甚至需要信仰。

这提醒人们,意识形态果然是没有终结的。

像当年的‘革命历史小说’中那样鲜明的‘规定性’,可以以任何一种新理念的形式在‘重述’中重现,形成对历史新的遮蔽。

”①结合我自己对于莫言《生死疲劳》的阅读感受,就应该承认,邵燕君的上述说法并非空穴来风,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切中了莫言此作的要害所在。

实际上,也正是因为受到了一种单一鲜明的意识形态立场影响遮蔽的缘故,所以莫言在《生死疲劳》中对于历史意识进行的深入思考,自然也就被迫打了不小的折扣。

然而,令人感到特别欣慰的是,到了《蛙》这部长篇小说中,所具体呈现出来的却已经是一种带有鲜明自我超越性的历史观。

这一点,既突出地体现在作家关于前三十年的描写中,也清晰地体现在他关于后三十年的描写中。

其中,最能见出莫言历史观的,是他笔下那些不无血腥气息的关于计划生育场景的描写。

一方面,从中国人口的发展历史来看,如果不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就借助于官方的强制性力量,强有力地执行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计划生育政策的话,那么,拥有祖先崇拜心理以及传宗接代观念的中国人口的急剧膨胀,就实在是无法想象的一件事情。

地球就这么大,地球上可资利用的资源越来越枯竭,这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故事、场景等想象之中,充满模糊意味的隐喻和人物故事孕育着多种理解生活的可能性
的目的就是把读者带回到历史之中,
《蛙》就是这样的一部充满历史叙事魅力的小
小说叙述的。

中国作为世界
几十年的。

中国又是一个有
生育传统的国家,汁划生育国策与国人的香火观念
是关乎国人生活重要方而的生育问题
生育权利之间又是有矛盾的
O当代中国生疗问题对国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
人的生活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O
生育问题不仅仅是国家政
《蛙》的难度在于计划生冇是一项无可质疑的
“国策”,表现这样的“敏感”的社会题材,是不能超出
这个基本前提的。

如何处理这样的重大题材?
的意义在哪里?莫言的处理方式是以大跨度的历史年
代进行对照,书写在历史的变迁中人们所受到的生育政策的影响,以人的命运变化写历史, 中心串起了人物的爱情史、社会生活史、阶级斗争史、心理发展史、精神血泪史,以毛茸茸的人物故事呈现充满悖谬的历史黑洞和人性本色。

姑姑(万心)是小
说的主人公,195年代国家提倡生冇人口,
姑姑是一
个接生能手,接生了数千个婴儿,是受髙密东北乡人历,早在22年就写了 15万字的初稿,主要是采取主人公坐在舞台下观看舞台上上演他创作的话剧的方式展开构思,穿插主人公的回忆,再描写剧中人的表现和观众的反应,可谓是一个多角度叙述表现历史为工作鞠躬尽瘁,万死不辞。

她是个传奇式的人物,她的构想,后来觉得自己这样的写作太过
“混乱”了,可
这篇小说后来采用了剧
5封短信、5篇故事叙述加
能会构成对阅读者的折磨
作家蝌蚪写信的方式,以
是个为时代牺牲的人物,
身体上和精神上的重重伤害
姑成为非法生育妇女的敌人,上一个剧本构成,既有多维的叙述
角度,
的明晰性,符合中国读者的接受习惯,
结构上的创新性。

路被人砸黑砖头,身上有很多伤疤,被人戳着脊梁计
骂,给她最沉重的精神负累的是她逼死了几个怀孕的
妇女,被人诅咒。

她的晚年是在“罪感”中度过的,一个
《蛙》分为三种语言叙述故事,书信、小说讲述、戏
剧融为一体。

内容上,三者相互映衬,书信是真实的,
小说是虚构的,戏剧是頁•假混合的,小说以这种貞•真
人仿佛受了历史的欺骗,陷入矛盾的撕扯之中
怕青蛙,隐喻了她一生所背负的罪恶之源。

姑姑的精
神矛盾分裂症是时代造成的,它隐喻了历史现实对个
让读者深思,这不仅仅是形式
向一个文学家请教的口吻写的,
这种叙述的方式极大地扩充了小说的内容,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中国人用一种极端的方式终
就这么一点点,耗费了不可再生,从这点来说,西方人
对中国计划生疗的批评,是有失公允的。

”这是从政治
我觉得还应该写人生中最尴尬的事,
的境地。

要把自己放在解剖台上,放在聚光镜下。

二十多年前,我曾经大言不惭地说过我是为自己写作,为
CREATION AND CRITICISM 令高梦九断的案子是今天的,
言中,以姑姑的讲话为代表
核心人物为中心,进行发散,小故事大时代,以少胜多,
在2多万字的篇幅中书写大跨度的历史时代。

莫言早
自行车轮溅起的浪花有一米多高
典散曲的语言,注重语言的气势,小说中常有一些铺
这与中国古典小说中那种。

奇人,或是一种
或是有
排的感性书写语言,有很强烈的个人风格
言风格总体上向朴素的叙述回归,作者有意压低了那种铺排的感性叙述风格° 一个作家使用的语言不是通正是这样一个有语言自觉的作家
莫言的小说不是戴维・洛奇所说的"现代主义小说”,不搞纯文学试验,而是有现实的责任和关怀:是向内转去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而是有明晰的人物故事:也不是用开放性或含混性的结尾,而是有鲜明的倾向性。

莫言的小说艺术建立在中西小说资源的基础上,立足中国的民族历史,积极吸收中国传统小说的艺术形式,并对之进行当代化的改造和推进,以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