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客家话

合集下载

客家话水源音的形成及其特点

客家话水源音的形成及其特点

客家话水源音的形成及其特点张维耿客家话水源音既区别于梅州话又区别于赣南话,又深受粤方言的影响,但因保留着客方言的基本特征,属于客方言的一个分支。

受赣南客方言的影响,表现在水源音有7个声调,去声分阴阳,阳去的调值为31,还保留了少量赣南客家话的读音,如“食紧”的“紧kin”,“一介”的“介kai”。

受粤方言影响,水源话有撮口呼;中古微母字在如无、武、舞、雾、侮、文、问、闻、万、物、望等,在惠河话读m;客家话普遍的情况是阴入低,阳入高,而河源话、惠州话是阴入高,阳入低;客家话有些声母为k 的字音,水源话读f,如“科”、“宽”、“快”、“阔”等。

水源话有不少词语更是直接从粤方言吸收过来的,如“看”叫“睇”,“给”叫“畀”,“骂”叫“闹”,“睡”叫“瞓”,“鸟”叫“雀”,“明年”叫“出年”,“中午”叫“晏昼”,“清早”叫“朝早”,“倒闭”叫“执笠”,“鞭炮”叫“炮仗”,“上学”叫“返学”,“祖母”叫“阿嫲”等。

2008年9月9日,河源客家语电视栏目正式开播,以佗城水源音为播音标准音。

这是客家地区电视台正式以水源音作为标准音播音的开端,引起了客家学研究者的注目。

水源音的“水源”,毫无疑问是指的东江之源。

东江水系上起新丰、龙川、河源,下至惠州、博罗,其水源在赣南。

一支发源于寻邬,称寻邬水;一支发源于安远,经定南流入广东,称定南水。

寻邬、定南二水在龙川县东北汇入东江,现建有一大型水库,即枫树坝水库。

据《长宁县志》卷八:“开建之始祖,自福建而来则为客家话,自江西而来则为水源话。

”因此,有人认为,东江一带的客家话水源音是来自赣南老客的客家话,就像粤北东北部的南雄、仁化、始兴一带的客方言,看作来自赣南的老客一样。

这一看法值得商榷。

周日键先生在《新丰方言志》中曾经指出,这话不可信,理由是新丰的居民既有来自江西的,也有来自福建的。

⑴其实东江一带的居民,不仅来自江西、福建,更多的是来自现今的梅州。

据龙川129个自然村居民姓氏源流的调查,各姓多为宋明以来自兴宁、五华、梅县以及翁源、赣州等地迁来。

江西客家话的源头

江西客家话的源头

江西客家方言的源流摘要:客家方言的最远的源在中原汉语,较近的源与赣方言密切相关,现代客家方言的特征有别于现代赣方言的特征。

关键词:客家方言;源;流;赣方言客家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华民族中汉族南迁形成的一个独特稳定的民系,他们具有共同的利益,具有独特稳定的语言、文化、民俗和感情心态。

而客家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语言—客家方言,各地的客家人,语言基本上相同或相通。

这一特点,明显打上了客家先民历次南迁和闽粤客家人回迁的烙印。

客家方言的代表是广东的梅县话,它是客方言的“标准语”。

而客家方言的源头在哪里,客家方言是如何流传发展起来的呢?客家方言跟赣方言有什么关系呢?一、客家方言的分布范围今天客家人的子孙后代播布于全国各地和世界五大洲,总人口已达5千多万。

全国九个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都有客家人居住,这九个省是粤、赣、闽、桂、湘、川、黔、海南和台湾。

客家方言的主体部分在粤北、粤东、闽西、赣南,这是连成一体的地理单元,这也是客家方言的中心。

这里光纯客家县就有33个,是客家人上千年历史的开拓地。

客家方言北片的闽西赣南实际上是客家民系的摇篮地,赣南的赣县、南康、信丰和大余北部,兴国和于都南部,上犹和崇义东部等地区,位于赣江上游,是客家先民从中原南迁抵达赣南的第一站。

汀州宁化(今福建省宁化县)石壁村是宋元以前客家南迁的中转站;客家方言的南片(粤北粤东及闽西赣南的边界)是客家民系的中心地,梅州市、兴宁、大埔等地是明末清初客家人的中转站。

这里有公认的嘉应(梅州)文化中心,客家人把祖上传下来的语言视如神圣。

到处都有“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之类的俗谚。

因此,这一带,包括从这里迁出的湘、赣、川、桂、黔、琼等省乃至海外各国的客家方言岛,虽然星散各地,人口不多,口音还是相当一致,通话无问题。

梅州话则有代表方言的绝对威信。

广西客家方言岛分布在桂东、桂西等地。

四川的客家方言岛在简阳、仁寿、仪陇等县。

湖南的客家方言区主要在湘东南的平江、浏阳、攸县、桂东、宜章、江华、江永一线。

南康客家方言语法研究

南康客家方言语法研究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南康客家方言语法研究区,大批粤东粤北居民难民涌入赣南。

经过多次的迁徙,汉人不断涌入,加之其他原因,本地少数民族逐渐减少,汉人在此定居,并逐渐反客为主,:片了本地人口的绝大多数。

从历次大迁徙也可以看得出,赣南的客家人相对于闽西、粤东的客家人来说,其成分也复杂得多,不仅有唐朝以来的老客家人(唐宋至元明时期从赣中及北方迁入赣南形成的客家人),也有明末清初从闽西、粤东回迁的新客家人(明末清初的闽粤回迁的客家人)。

这也导致了赣南客家话内部有些差别,特别是语音方面。

南康古名“南垫”、“南安’,,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始名“南康”。

1995年南康撤县设市(县级市)。

赣江上游章江中下游。

地处北纬25028‘~26014‘24“,东经114。

29’9‘,一144055’24“。

东邻赣县、赣州市章贡区、黄金区,南连信丰、大余,西接上犹、崇义,北界遂川、万安。

南北长8545公里,东西宽42.6公里,总面积1844.%平方公里。

辖有蓉江、东山2个街道办事处,唐江、凤岗、龙岭等7个镇,赤土、隆木等12个乡。

至2005年末,全市总人口(不包含潭东镇)为775138人。

南康世居民族为汉族和舍族。

汉族为主体,舍族所占人口比例小,而且在语言、风俗等各方面都与汉族一致。

即使是在赤土舍族乡,也是汉舍杂居。

从词汇看客家方言与赣方言的关系

从词汇看客家方言与赣方言的关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从词汇看客家方言与赣语的关系客赣关系是客家方言与周边方言关系中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

第一个通过具体语言材料对客赣关系进行对比研究的罗常培先生认为它们是“同系异派”的方言。

一直以来,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客赣语最为接近。

确实,客家方言与赣语在语音上的共同点是最多的。

然而,词汇方面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本文对此作了一番考察——包括横向的渗透关系和纵向的渊源关系。

本文材料基于客家方言3000多条词汇对照。

调查点为闽粤赣各3点,它们是:梅县(文中出现时简称梅)、揭西(揭)、廉江石角(角)、永定(定)、武平岩前(岩)、长汀(汀)、石城(城)、安远(远)、大余(余)。

限于篇幅,客赣语相同或不同的词语本文只能列举少量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刘纶鑫-客赣方言史简论

刘纶鑫-客赣方言史简论

客赣方言史简论(摘要)刘纶鑫客家方言,是因为说这种方言的人被称为“客家人”而得名的。

明末清初,从闽粤赣交界地向广东中部西部、广西、江西、湖南、四川、浙江、台湾等地迁出大量移民。

在广东,这些移民被称为“客家人”,他们说的话则被称为“客家话”。

语言学者将这个名称移植过来,称所有与“客家话”语言特点相同的方言为客家方言。

赣方言这一名称的产生更迟。

章太炎、黎锦熙、乃至赵元任在1934年给汉语分区时,都还没有说到“赣方言”。

李芳桂1937年有“赣客家”的提法。

罗常培1940年在他的《临川音系》一书中论及“客赣方言”认为它们是同系异派的方言。

赵元任在1948年对他的原学说进行了修订,提出了“客赣方言”的名称。

194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分省新图》(第五版)中的“语言区域图”将汉语分为11个单位,首次将“赣语”和“客家话”分立;1955年,丁声树、李荣提出汉语8大方言区的理论,也是将“赣方言”和“客家方言”分立。

与汉语其他方言相比,应当说,客家方言和赣方言得名的时间都比较迟。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是得名的时候才形成的,相反,它们都具有悠久的历史。

迄今为止,考古学家们已在江西发现了五、六十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而已经发现的商周文化遗址约有200处之多。

大量的考古资料证明,当时江西农业的发展已经具有较高的水平,瓷业、铜矿开采及冶炼、铸造工艺也可以和国内其他地区相媲美;这一带在商代就已经进入文明时代,进入了奴隶社会阶段,并且在政治、经济与文化上都与北方的中央政权有密切的联系。

以往,人们往往把《山海经》传说中的“赣巨人”、《太平御览》所载“干越人”、《战国策》所载“彭蠡”湖畔的“三苗”人等看作是先秦时期江西最古老的居民,并由此而想象当时的江西乃鸿蒙一片,荒莽蒙昧,直到秦始皇时代才开始了江西文明史的第一页。

有人甚至认为直到五胡乱华,北方汉民大量迁入江西,才给江西带来了正统的汉语,成为了客赣方言的源头。

这些看法,与地下考古资料显然是很不相符的。

客、赣方言同源不同区

客、赣方言同源不同区

客、赣方言同源不同区客家方言是南下至江西的北民带来的北方话在楚语一支——傒语的底子上形成的,时间在唐末五代至宋初,客家先民迁入赣南、闽西山区之后。

客家方言与赣方言皆源于古赣语包括赣南客家方言区在内的今江西省,夏商周时属扬州;春秋时分属吴、楚、越三国(因此史称江西为“吴头楚尾”);秦汉时大部分地区属豫章郡。

东汉时的豫章郡空前繁荣。

据公元2年和公元140年的人口统计资料,当时全国总人口减少,但是豫章郡人口由公元2年的351965人猛增至公元140年的1668906人,户数由公元2年的67462户猛增至公元140年的406496户。

在当时全国100多个郡中,豫章郡的人口名次由第53位跃居第4位;在扬州的6个郡中,则由第5位跃居第1位。

可以想象,当时一定有一个豫章郡方言。

由于豫章郡与今湖南等地属南楚(《史记·食货志》:“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也”),因而在扬雄《方言》中,豫章郡方言属“南楚方言”。

南北朝时,九江、豫章一带居民仍是“楚人”,称作“傒”。

但“傒”人不是纯楚人,其中有不少北方人。

因为在东汉末年,有不少南下北民迁至江西。

晋永嘉丧乱后更有不少北民南迁至江西尤其是浔阳郡即今九江一带,朝廷为此还先后在那里设置侨郡、西阳郡、新蔡郡、安丰郡、松滋郡、弘农郡、太原郡等。

“傒”人的语言是“傒语”,与当时的“正音”即通语有差别。

《南史·胡谐之传》说:“胡谐之,豫章南昌人也……建元二年,为给事中、骁骑将军。

上方欲奖以贵族盛姻,以谐之家人语傒音不正,乃谴宫内四五人往谐之家教子女语。

二年后,帝问曰:‘卿家人语音已正未?’谐之答曰:‘宫人少,臣家人多,非唯不能得正音,遂使宫人顿成傒语。

’”但“傒语”与“正音”的差别应该不大,否则,很难“二年后”“遂使宫人顿成傒语”。

这与上文说到的“傒”人中有不少北方人的情况有关。

在这种情况下,“傒语”不可能是纯楚语,里边肯定有不少北方话成分。

这使得“傒语”与当时的通语即以北方话为基础的“正音”有了联系纽带。

赣州官话词汇

赣州官话词汇

赣州官话词汇
赣州话又称赣南话,属汉语客家语方言。

以下是一些赣州话的词汇,仅供参考:
1. 真是个腌菜啊——真是个菜啊
2. 你真是腌菜哇——你真是个菜
3. 你真是个腌菜鬼啊——你真是个菜鬼
4. 真是个腌菜啊——真是个菜啊
5. 你真是腌菜哇——你真是个菜哇
6. 你真是个腌菜鬼啊——你真是个菜鬼啊
7. 真是个腌菜哇——真是个菜哇
8. 你真是腌菜鬼啊——你真是个菜鬼啊
9. 真是个腌菜哇——真是个菜哇
10. 你真是腌菜鬼啊——你真是个菜鬼啊
以上是赣州话中与“腌菜”有关的十组词组,这些词组反映了赣州话中的语音、语调、词汇等方面的特点。

赣南地区特殊方言词研究

赣南地区特殊方言词研究

收稿日期:2012-10-11作者简介:廖姝芳(1987-),女,江西赣州人,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方向:修辞;李茹(1987-),河南开封人,湖北师范文学院汉语言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修辞。

廖姝芳李茹赣南地区特殊方言词研究摘要:文章的研究对象是赣南地区的独有客家方言特征词,主要研究这些词在赣南地区的语音、词源、词性,比较分析这些词在外区方言区的运用情况和在赣南各地区的运用情况。

这些赣南客家方言词在客家方言的其他地区没有同样的说法,这些赣南客家方言与其他客家相比具有它的独特性;虽然其他客家方言地区没有相同的说法,但是却又相似的说法,这又反映了赣南客家方言与其他客家方言的一致性。

关键词:赣南客家方言;比较分析;独特性;一致性中图分类号:H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13)06-0078-04(湖北师范学院湖北黄石435002)本文所说的客家特征词是指一定地域里、一定批量的、区内大体一致、区外相对殊异的方言词,而不是指只有客家人才会说的词语。

这里说“区内大体一致,区外相对殊异”是指在本区较为一致,允许有少数外区交叉,但不能是多区交叉。

即是指大多数客家人都不会说,在大部分客家方言区都通行同时允许少数外区方言区使用的词语。

这是由于各个方言区之间因为政治、经济、文化、人口流动等原因,会出现相互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借用的现象,这样有些方言特征词就会内部覆盖不周遍,外部则又有所牵连,事实上,那些要求内部完全一致,外部完全排他的“特征词”是非常难找的。

而赣南地区独有的客家方言特征词是指客家方言特征词在赣南地区大多数通行,允许除赣南以外的其他客家方言地区使用但是使用的人不多。

通过研究赣南地区的独有客家方言特征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赣南客家方言与其他客家方言的差异性。

客家方言一般分为赣南、闽西、粤中、粤东、粤北这五大方言片,其中赣南是客家方言内部最大的小片。

赣南地区的十七个县市都是属于客家方言地区,有少数县市是说外区方言的,如南康县潭口镇一带的“河源声”就比较明显。

赣南客家詈语研究

赣南客家詈语研究

第16卷 第8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16 No.8 2007年8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Aug. 200719文章编号:1008-8717(2007)08-0019-02赣南客家詈语研究温 珍 琴(赣南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摘 要:詈语就是骂人的话。

詈语来源于社会禁忌,可以说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面镜子,赣南客家詈语同样的以其“不文明”的方式,叙说着客家的精神和文化。

本文探讨的是赣南客家詈语的主要表现形式:宗族詈语、性詈语、死亡詈语、身体詈语及其它詈语,并揭示蕴含的客家文化。

关键词:赣南客家;詈语;宗族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詈语就是骂人的话,骂人是一种不文明的社会行为,宣泄的是一种消极的情感,当人的情感达到某种顶峰时(如愤怒、悲伤、高兴等),通常就会用詈语的方式表达出来,会给别人造成一定的伤害,“骂人讲口冇好话,怎么恶毒怎么骂”。

但是嬉笑怒骂可谓人之常情,不仅市井泼妇会破口大骂,就是修养极高的人也难免涉“詈”,如林黛玉也嗔骂过“促狭鬼”、“蠢材”之类的话。

詈语的使用场合不同,其含义和效果也不同,如南康男子的口头禅“亻厓屌”就是一般的嬉笑之语。

詈语来源于社会禁忌,与语言崇拜有关,可以说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面镜子,许多清规戒律都反映在其中。

赣南客家詈语同样的以其“不文明”的方式,叙说着客家的精神和文化。

一、宗族詈语。

建立在农业经济基础上的以父系为中心的宗法制,自商周以来一直成为中国社会结构的核心,宗族成了传统社会构成的重要支柱,所以中国人的宗族观念很强。

宗族对于漂泊不定的客家人尤为重要,不管客家人居住的地域或历史如何变迁,以血缘纽带维系的宗族组织从未间断与消失,最显著的表现就是修家谱和建祠堂。

攻击要找其要害、泄愤要找其痛处,詈语关涉的往往就是社会看重的东西。

因此由尊崇祖先、重家族延续观念、重长幼尊卑等就派生出大量的侮辱别人祖宗及咒人无后类詈语。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赣南客家话中“水”字的隐喻解读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赣南客家话中“水”字的隐喻解读

新教师教学高等教育刘纶鑫(1998)认为南北朝时期大批客家先民先后涌入闽、粤、赣交界地,一代代的中原移民形成了现如今的赣南、闽西、粤北等客家人聚集地、“客家话”及文化圈。

经研究,客家话有三个主要成分:1.古代中原汉语——这是赣南客家话也是所有地区客家话的主体与基础;2.古代少数民族语言底层;3.其它汉语方言.(李国敏&万海燕:2003)赣南地区江河溪流环绕,因此客家方言中产生了大量关于“水”的隐喻表达。

一、概念隐喻理论自1980年《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出版以来,人们普遍认识到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更是一种思维认知方式,由此产生了认知视角下的概念隐喻理论。

该理论认为隐喻的实质是通过一类事物来理解另一类事物,隐喻发生的机制是基于相似性从始源域(source domain )向目标域(target domain )的映射.(Lakoff &Johnson :1980)而相似性可能表现在形状、功能、心理和创造性四个方面中的任一方面。

(束定芳:2008)通常是比较熟悉的事物为始源域,而相对陌生的事物为目标域,隐喻能够帮助人们通过始源域的结构和特点来认识目标域的结构和特点,因而具有了认知的功能。

本文旨在将概念隐喻理论用于赣南客家方言中“水”的隐喻表达的解读,目的在于提升概念隐喻理论的适用性。

事实上,不管是汉语研究还是英语语言研究都对各自语言里存在的“水”进行了一定的隐喻分析,且产生了一定成果。

如学者们将“水”的目标域总结为以下10个方面:金融、抽象思维、时间、外观形状、性质、动态、质量、能量、类别及环境。

(张柳溪:2012)所以,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赣南客家话中“水”进行分析能够与中英文里“水”的隐喻进行三种语言的对比,进而让非客家人更多地了解赣南客家方言以及赣南客家文化。

二、概念隐喻理论与赣南客家方言的“水”笔者通过田野调查法收集了以下赣南客家方言中含“水”的词汇:进水、出水、反水、醒水、油水、肥水、拱水、点水、放水、发大水、渗水、涨水、打水、吓出水、下水、落水、雪水、雨水。

江西最难懂十大方言!上饶和赣州上榜最多,这些常用语你一定没听过

江西最难懂十大方言!上饶和赣州上榜最多,这些常用语你一定没听过

江西最难懂十大方言!上饶和赣州上榜最多,这些常用语你一定没听过作为一个江西人,你真的能听懂所有的“江西话”吗?江西的每个区县都有自己的方言,但各地方言之间差别巨大,有些地方仅仅是隔了一条河,都可能听不懂对方在说啥!今天,为大家盘点一下江西最难懂的十大方言,并列举了部分地区的方言常用语,看看你到底能不能听懂。

10、上饶市上饶县难懂指数:一颗星上饶话又称上饶腔,是上饶市区、上饶县及周边的地方方言,与浙江南部的吴语相近同属吴语上丽片。

上饶话(腔)语素温软,音素娓婉,通俗易懂。

该地区方言与普通话无多少差异,外地人基本听得懂。

常用的称呼有公(爷爷)、麻(奶奶)、老嫲(妻子)、新妇(媳妇)、平肩(妯娌)、娜妮鬼(女孩子),笑类(男孩子)等。

9、吉安永丰县难懂指数:一颗星永丰位于江西省中南部,是客家话和赣语的交界地带。

方言大概分为四类:(1)永丰话属赣语吉茶片吉安小片。

妈妈不叫妈妈,叫依呀;爸爸不叫爸爸,叫爹老;睡觉不叫睡觉,叫快告;吃饭不叫吃饭,叫恰饭;说话不叫说话,叫挖事。

(2)客家话属宁龙片。

分布在潭头乡和君埠、龙冈两乡大部分;(3)淳安话-遂安话部分新安江水库移民使用;“灭老鼠”,听上去和“米老鼠”同音。

(4)畲客分布在上溪乡礼坊、上固乡汉下、君埠乡山岭、龙冈乡羊石、胜丰、表湖6个畲族村委会。

8、九江湖口县难懂指数:两颗星湖口话即湖口赣语,属赣语昌都片,当地有一个传说,女娲造就的第八个人时,就传授了他这种语言。

赣语昌都片以南昌话为代表,其特点是去声分阴阳。

入声大多数地方分阴阳,阴入调值高,阳入调值低,如此高大上的用声方法,明白些凤毛麟角已经很不容易了。

还好不咯(还好吧)、好洒得(好玩,觉得有意思)。

7、赣州信丰县难懂指数:三颗星信丰县城区话和赣州市章贡区的话比较相近都属于西南官腔又夹带客家方言,主体是西南官腔。

这种话和广西柳州话相似,信丰除县城嘉定镇外其他地方和赣南大部分地方一样都说客家话。

来涨涨“姿势”,看你能猜对几个当地方言?胺洞——洞眼;胺罐——装东西的瓦罐;庵灿——捣蛋、不通情理;阿头B——女孩,女丫头。

关于赣南客家方言区普通话声调教学之我见

关于赣南客家方言区普通话声调教学之我见

关于赣南客家方言区普通话声调教学之我见一、充分认识声调的重要性,强化声调教学汉是有声调的语言。

声调在概念上被作“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化”。

声母和韵母是一汉字语音的基础,而调则是这个字音的“灵魂。

在以的普通话测试工作中我们发现:声调准最容易出问题,如果某一个声读得不正确,并不一定很快就被听的人察出来,因为另外的21个声也在话语中不断出现,各声母的出现频率不高。

如果某一个声调读不准,则很快就会被人出来,因为平均每个音节这个声调就要出一次,现率非常高,自然容易被人察觉。

普话二级甲等水平和一级乙等平相比,一级等和一级甲等相比,在声韵标准程度上是不多的,主要差别就是在于声调的正确把上。

普通话水平越到等级,语音面貌差别越体现在声调的纯正程度。

年来,声调在普通话学与测试中的地位越越受到重视。

王群生先生认为传统的声韵中论误导了普通话教学,他们提出了声调中心论”,并在学实践中采用“声中心教学法”,取了显著的成效。

由国家语言文工作委员会普通话测试心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强调“测查应试人使普通话朗读书面作品的平。

在测查声母、韵母、声调音标准的同时,重测查连读音变、停、语调以及流畅程度。

”显然,这里把声调在测中的重要性放声母和韵母之上。

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声调学的重要性,扭转以往重视声母、母而忽视声调的现象。

在熟悉言声调特征及其与普通话声调对关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声调学的新方法、新途径,有计划地加声调教学的比重帮助学生学好普话,改掉“乡”,从而使普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熟悉客家方言声特征,抓住声调教学的重赣客家话在声母与韵母方面颇有特色声调也与普通话大相同。

了解方言的途径多,我们做法主要有:第一,利用假日进田野调查,这对教学务繁重的老师说比较困难,但又是最有价值方法;第二,开学对新生进行语音摸底直接了解来自各地学生的声调特;第三,利用普通测试积累方言,每次到各市测试普通话时,留意测试人的方言特征,特别注声调因素;第四,加强理论学习,泛阅读有关客家方言语音研究的成。

赣南客家礼俗与方言中的委婉语

赣南客家礼俗与方言中的委婉语

赣南客家礼俗与方言中的委婉语Ξ钟俊昆赣南师范学院中文系 江西赣州市 341000摘 要 语言禁忌原则导致委婉语的使用,这在赣南客家方言中主要有五种形式,即语词换用、谐音套用、韵语沿用、反语效用、隐喻暗用等,这与客家礼俗有关。

关键词 赣南 委婉语 礼俗 社会语言中有一种语言的禁忌现象,它在赣南客家方言中较多地存在着。

按社会语言学的解释,禁忌语是伴随着人类的思维而来的,在还不理解、不能充分认识自然现象,对自然力不能作出理性解释时(即塔布Taboo),语言的禁忌便产生了。

陈原教授认为:“所谓塔布,实质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言的灵物崇拜(语言拜物教),一是语言的禁用或代用(委婉语词和鄙视语词)。

”①如果说前者就是不能“直呼其名”,后者则需“哑口无言”或“说三道四”了。

本文结合客家礼俗着重讨论赣南方言中的委婉语词。

委婉语词从它产生的语境看,主要是对畏惧的物体,不便言说的行为或险恶局面中易受第三者困扰的情势等场合,因受时空限制而不得不采用替代语,以便使受众听起来舒服,更易于接受。

如瑞金市某些地方进山采运木材(俗称“走青山”)时,为了对所从事的工作祈愿顺利完成,或对传说中的山神的敬畏,在进山前要卜吉凶,在青山棚里对言语非常谨慎,不轻易开口说话,以免说错话。

上工一阵且吃过“顺草”(代指抽烟)后,方可谈笑。

如果是秋冬季节遇霜(谐音“伤”),也需说“下露”。

会昌县上山砍树还改称“放树”,树被砍而倒地也改称“顺风”。

在走青山时如不慎说错了话,轻则到晚上休息时挨训斥,重则付大家当天休工的工资,如遇当天有工伤则需由他支付伤者工资和医药费。

这就是比较典型的塔布语境,不能在这样的境际中“信口而言”,“谨言慎行”成了必要的规约。

需要说明的是,以抽烟(客家话“食烟”,谐“食冤”)、下露、顺风等指代其实际意义,以吉言代替“凶言”,这便是委婉语的主要应用目的和方式。

其实,赣南客家人在生产生活中需忌语的场合较多,山林伐木、狩猎、出行路遇、家居交往等场合都可能碰到。

论赣南客家语的特点与规范化

论赣南客家语的特点与规范化

摘要赣南客家语是江西南部的一种方言,作为客家话的类别之一,其有着独特的词汇特点和句法特点。

赣南客家语有老客话、广佬话、宁石话等多种类别,各类之间又相互影响。

为了使赣南客家语进一步规范化和标准化,我们应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

关键词赣南客家语特点分类规范化一、赣南客家语的地理分布与特点赣南客家语属于汉语中的汉藏语系,主要分布于江西的南部地区,也就是所谓的赣南地区。

在学术上我们称之为赣南客家方言,在民间称之为赣南话或者赣南语。

在地理分布上,不同的赣南客家语都有着赣南客家方言的基本特征,但是由于不同时代的区域划分和民族迁徙的影响,赣南客家方言在语音和词汇的特点上均出现了其差异性。

其中,赣县、于都、大余、南康、信丰北部等地区属于中心片。

中心片内的方言较为统一,内部方言差异较小,主要是唐宋时期北迁居民和元明时期的由赣中迁入的一些居民组成,其次也有一些明末清初由闽粤迁入的居民,其语言主要保留了赣中居民的语言特点,且同化了其他语言的特点。

而除了中心片外的环形片居民主要是在唐宋时期迁入的,因此保留了唐宋时期语言的基本特点。

除了主要的地区之外,还有一些语言相互交叉的地区,保留着各自地区的特点。

赣南客家语有着独特的词汇特点。

赣南客家话与多数客家人用语相同,讲求客家话的代名词“话”,尤其是与普通话相比较,赣南客家方言有着自身不可替代的特点:一是单音节词较多。

赣南客家方言没有跟随时代词语由单音到复音的变化,而是保留了较为原始的单音节词为主的词汇面貌。

比如普通话中的知道、坟墓、房子等词语在赣南客家话中都成为了晓、地、屋等的单音节词语。

二是有着较为宽广的词汇意义。

比如“眼睛”、“洞”、“孔”都可以用“眼”一个词代称,并且“眼”还可以作为量词使用。

三是赣南客家方言词汇的同义词较多。

比如“称盐”、“舀油”、“剪布”中的“称”、“舀”、“剪”都是“买”的意思。

四是词有头有尾。

像阿姐、阿公、老叔、老妹就是加了词头“老”、“阿”表示亲切。

浅谈客家方言在赣南采茶戏中的运用

浅谈客家方言在赣南采茶戏中的运用

浅谈客家方言在赣南采茶戏中的运用作者:徐凤英来源:《老区建设》2012年第06期[提要] 赣南采茶戏是客家文化孕育出来的艺术瑰宝,她的形成与发展与客家方言紧密联系,成为既有客家习俗,又有地域风情的戏曲剧种。

[关键词] 客家方言;赣南采茶戏;声韵;唱腔[作者简介]徐凤英(1981—),女,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教师。

(广东广州510880)赣南是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在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这块土地上形成的赣南客家文化以历史悠久和内容丰富而为世人所瞩目。

它包括历史文物遗迹、姓氏宗族文化、方言文化、民居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民俗文化、民间文艺等。

赣南采茶戏即为民间文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赣南采茶戏又名三脚班,三脚戏,是客家文化孕育出来的艺术瑰宝。

她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广泛吸收了本地的客家方言,成为既有客家习俗,又有地域风情的戏曲剧种。

它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属于地方戏曲,在戏曲中,地方语言对地方剧种的形成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客家方言的分布及特点语言是戏曲文学的载体。

它直接体现着文学的艺术价值,同时,语言既是戏曲文学的材料又是区别剧种的主要条件之一。

研究剧种唱腔的演唱离不开该剧种的舞台语言。

赣南采茶戏是在客家土壤上成长的地方剧种。

客家方言是赣南采茶戏的文学语言,脱离了客家语言,赣南采茶戏便没有了客家的韵律。

方言调查表明,赣南地区环行片方言虽然分布面广,说的人也多,但交叉小片属于混合性方言,没有代表性。

而地处全区中心,距赣州市区约10公里的蟠龙镇,这里的话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蟠龙镇所讲的话能代表赣南的本地客家话,中国社科学院语言所的一位客方言专家饶长溶先生在《客家风情》第四章“客家语言”第二节《客家话特点》中写道:“客家话是客家民系所操方言的统称。

依据其内部的差异,客家话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类型:暂以(赣县)蟠龙话为代表的赣南客话,以长汀话为代表的闽西客话,以梅县话为代表的的粤东客话。

江西赣县客家话的量词研究

江西赣县客家话的量词研究

江西赣县客家话的量词研究由于地理位置比较特殊,赣县客家话是比较有特色的方言,特别是在量词上,赣县客家话有着自己的特色。

本文通过对赣县客家话量词的构成、结构、语法特点等三个方面的具体分析,揭示了赣县客家话量词不同于普通话量词的特征和规律。

标签:赣县客家话量词构成结构语法特点赣县是江西省赣州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江西省南部。

它内部通行的方言是客家方言,由于受人口流动的加快、交通条件的改善、推广普通话等因素的影响,赣县客家话总的趋势是逐步向普通话靠近。

赣县客家话的量词同普通话的量词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它也有着自己突出的特点。

下面从“构成、结构、语法”特点三个方面对赣县客家话进行具体分析。

一、赣县客家话量词的构成从结构情况来看,赣县客家话的量词可以分为单音节量词和双音节量词两大类,而双音节量词又是以重叠式量词为主。

(一)单音节量词赣县客家话的单音节量词中,度量词和借用名词而形成的量词基本上与普通话的量词是一样的。

比如:一米布、一[?214]饭(一碗饭)。

但是赣县客家话中的度量词也有个别的特殊之处。

在表示田土的计量单位时,赣县客家话的量词与普通话的量词有很大不同,普通话通常是用“亩、公顷、平方米”等计量单位来表示田土的面积,赣县客家话也会用“亩”来计量,但是通常是用“分、厢、担”来计量田地的大小,其中“担”又是比较常用的。

比如:三担谷田(表示能收三担谷子的田)。

赣县客家话量词与普通话量词最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专用量词上。

赣县客家话与普通话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量词主要有以下几类:1.普通话没有,赣县客家话特有的量词。

如:赣县客家话量词搭配词语普通话量词样东西件带烟根/支卅西瓜块坨线卷波人伙、群野米、花生、豆子…… ??把蓬竹子、草丛厢田、土块、行铺床、水、尿张、滩过动量词(和“走、听、说”等搭配)?次、回[k?ua214] 香蕉、葡萄、爆竹、鞭炮串、挂[mɑ?31] 柑子、橙子、柚子瓣[?iut44] 田块[dei21] 猪崽子、鸡、黄蜂、鸟窝、巢[bia?21] 蚊香、爆竹盘[v11] 头粥、饭、汤锅嘚、脬[p?ɑu11]、[bu11] 屎、尿╱2.普通话和赣县客家话都有的量词,但是使用范围不完全相同。

闽粤赣三地客家方言的语音比较

闽粤赣三地客家方言的语音比较

闽粤赣三地客家⽅⾔的语⾳⽐较闽粤赣三地客家⽅⾔的语⾳⽐较⼀、客家⽅⾔原来只分布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即闽西、粤东和赣南。

从明代末年到清代初年,由于经济、政治和军事等诸⽅⾯的原因,以⼴东省东部为中⼼的闽、粤、赣之交⼤批居民迁往⼴东中部、沿海地区和⼴西、江西、湖南、四川、⾹港、台湾等地。

清代中期以后,⼜有许多客家⼈继续迁往东南亚,甚⾄远徙到欧美⼤陆。

把客家话也带到了这些地⽅,形成了今天的客家⽅⾔分布格局。

江西境内的客家话可分为客籍⼈说的客籍话和本地⼈说的本地话。

客籍⼈指明末清初从闽西、粤东(主要是粤东)迁来的客家⼈,他们的客家意识很强。

本地⼈指在客籍⼈迁来之前就已经在赣南定居的居民,对那些客籍⼈来说,他们⾃称本地⼈,没有客家意识。

客籍话主要分布在赣西北、赣中⼭区、赣西罗霄⼭脉地区及赣南南部紧邻粤东的地区,如武宁县西南、修⽔县南部、铜⿎县⼤部、上犹县西北和崇义县西北、井冈⼭、寻乌县、定南县、龙南县等。

本地话主要分布在赣南中部地区,如赣县、于都、⼤余、南康、上犹、信丰、安远、瑞⾦西南等。

宁都、⽯城话也属本地话的范畴,他们本来也都没有客家意识。

在福建,客家话主要集中在闽西⼭区的明溪、将乐、顺昌、建宁、泰宁、邵武、光泽、宁化、清流、长汀、连城、武平、上杭、永定这⼗四个县,⼜以宁化、清流、长汀、连城、武平、上杭、永定等七个为主。

此外,在闽中、闽东、闽北还有⼀些⼤⼩不⼀的客家⽅⾔岛。

闽西客家话以长汀客家话为代表。

在⼴东,主要分布在梅县、⼤埔、兴宁、五华、蕉岭、丰顺、和平、龙川、紫⾦、河源、连平、始兴、英德、翁源、仁化、平远等县,另外还有44个县分布有客家话。

由于明末清初迁往各地的客家⼈多来源于⼴东嘉应州,即今天的梅州,因此梅县被认为是粤东客家话的代表。

闽、粤、赣三地客家话虽然有共同的特征,也有各地⾃⼰的特点。

其共同的语⾳特征是:1.古全浊声母与次清声母今逢塞⾳、塞擦⾳时不论平仄都合流为送⽓清⾳。

2.都有⼀部分轻唇⾳字读重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意义范围比普通话更大的词多
如: 眼:在赣南客家方言中,“眼”除了指眼睛之外,凡“孔”、“洞”的意思都称“眼”。例如木板上的孔、衣服上的孔、纸上的孔、墙上的洞等等,都叫做“眼”;又如人体上的“耳朵眼”、“鼻公眼”、“肚脐眼”、“屎眼”(肛门)等等。此外,“眼”还可当量词,如“一眼井”、“一眼塘”等等。 屎:在赣南客家方言中,“屎”除了指大便外,还指称许多排泄物和脏物。例如“耳屎”、“鼻屎”、“眼屎”、“卵屎”(男子精液)、“烟屎”(烟斗里的油膏),还有“脑屎”(脑髓)等等。 讨:在赣南客家方言中,“讨”除了向人“乞讨”、“要”的意思之外,还有“娶”(讨老婆)、“被”(“讨别人打”、“讨人嫌”)等意思。 跌:在赣南客家方言中,“跌”除了“跌倒”的意思之外,还有“往下掉”(“跌落”)、“遗失”(“跌了钱”)的意思。此外,家道衰落也叫“跌”(“跌苦”),“丢脸”也叫“跌”(“跌面子”)等等。
4、多有词头词尾
赣南客家话多有词头词尾,使人听起来既亲切,又充满了乡土气息。 (一)词头“阿”、“老” “阿”:用在对亲属长辈或年长者的称呼上,主要分布在环形片的三南、寻乌一带和上犹、崇义两县的西北地区。如: 阿公(祖父) 阿婆(祖母) 阿爸(父亲) 阿叔(叔父) 阿哥(哥哥) 阿姐(姐姐) “老”:遍及于全地区,除了可用于称人的词外,还可以用于一些称物的词,有不少是与普通话不相同的。例如: 老叔(叔叔) 老弟(弟弟) 老妹(妹妹) 老公(丈夫) 老婆(妻子) 老表(表兄弟) 老庚(同年) 老华(同郡望) (二)词尾“头”、“公”、“牯”、“婆”、“嫲”、“佬” “头”:多用在无生物名词或时间词后面,也用于动物和人。如: 石头 墙头 砖头 钵头 镬头 肩头 灶头 晏(an)昼头(上午) 下昼头(下午) 夜晡头(晚上) 懒骨头(指人懒惰) 叫化头(乞讨者) 猪牯头(公猪) 鸡公头(公鸡) “公”、“牯”、“婆”、“嫲”:多用于表示动物的性别,偶用于人;前两个表阳性,后两个表阴性。“公”用于家禽类,“牯”主要用于四脚动物;“婆”、“嫲”则用于一切动物。如: 鸡公 鸡婆(嫲) 牛牯 牛嫲(婆) 猫牯 猫嫲(婆) 鸭公 鸭婆(嫲) 猪牯 牛嫲(婆) ………… 鹅公 鹅婆(嫲) 狗牯 狗嫲(婆) 指人时,多为外号,含鄙视意味。如: 矮牯(男矮子) 石头牯(男性外号) 鼻脓婆(经常挂着鼻涕的女人) “佬”:指称某些从事特殊职业的人。如: 打铁佬(铁匠) 打石佬(石匠) 剃头佬(理发匠) 撑船佬(船夫) 有时亦往往在一些亲人称谓后面加上“佬”、“婆”,以示亲密,如: 丈人佬(岳父) 爷佬(父亲) 叔佬(叔父) 舅佬(舅舅) 丈人婆(岳母) 老太婆(大嫂) 大姨婆(大姨娘)
特点三
3、表示程度的副词“多”、“少”总放在动词的后面: 食多滴(多吃一点) 着多一件衫(多穿一件衣服) 话(wa)少两句(少说两句) 着少滴裳衣(少穿一点衣服)
特点四
4、“添”相当于普通话的“再”,用在句末: 等下添(再等一会儿) 食一碗饭添(再吃一碗饭) 打一场球添(再打一场球) 看一场电影添(再看一场电影)
编辑本段词汇特点
与闽西、粤东的客家人一样,赣南客家人也讲“ 话”。“ ”〔ηai〕,是客家话特有的第一人称代词,因此,“ 话”就成了客家方言的代名词。 赣南客家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相同的地方很多,但无论在词形还是在词义方面,都有自己独有的特色。
1、单音词比普通话多
如: 被(被子) 皮(皮肤) 晓(知道) 地(坟墓) 禾(稻子) 衫(衣服) 雹(冰雹) 岽(山顶) 坳(山窝) 屋(房子)…… 古代汉语演变为现代汉语,在词汇方面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单音词大量复音化,由单音词为主发展到复音词为主。据此,可以说客家方言的词汇的面貌比较古老。
特点五
5、“倒”相当于普通话“得到”的“到”,用在句末: 看得该场球赛倒(看得到这场球赛) 买得恁多东西倒(买得到这么多东西) 考得北京大学倒(考得到北京大学)(编辑:龚映华)
特点二
2、否定副词“呒”相当于普通话的“不”;“呒曾”相当于“未曾”;“呒要”用于中心片,相当于普通话的“不要”,环形片则说“呒爱”(nao)。如: 该介(gai)妹子呒标致(这个女孩不漂亮) 该碗菜呒好食(这碗菜不好吃) ×呒曾读过书(我没有读过书) 佢呒曾去过北京(他没有去过北京) 你呒要拱屎操尿(你不要捣乱) 你呒要理佢(你不要理他)
3、有丰富的同义词
在赣南客家方言中,存在着相当丰富的同义词,使语言的表达更加精确,生动活泼,富于变化。如: 买:方言除了用“买”表示购买的意思之外,还根据购买对象的不同而采用其它的说法。例如: 称盐(买盐) 籴米(买米) 舀油(买油) 斫猪肉(买肉) 剪布(买布) 点药(买药) 捡豆腐(买豆腐)…… 在这里,“称”、“籴”、“舀”、“斫”、“剪”、“点”、“捡”都是“买”的意思,可以看作是同义词。 收:方言除了用“收”表示收获农作物之外,不同的作物又有不同的说法。例如: 摘木梓(收茶子) 捡豆子(收豆子) 扒花生(收花生) 扳萝卜(收萝卜) 割油菜(收油菜) 打黄麻(收黄麻) 挖荸荠(收荸荠)…… 在这里,“摘”、“捡”、“扒”、“扳”、“割”、“打”、“挖”等虽然是不同的收获动作,但同有表示“收”的意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布特点
赣南各地的客家话虽然都具有客家方言的基本特征,但是无论在语音上和词汇上均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内部的差异性,除受历史行政区划的影响外,与居民的迁徙时代及来源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从整体上来说,赣南客家话可以分为中心片和环形片两大层次。中心片包括赣县、南康、大余、于都、兴国南部、信丰北部、上犹和崇义两县东南部。其方言内部比较统一,在历史上这些地区虽然曾分属南安府和赣州府,但我们很难找出区分两府方言的突出特点。在环形片内部,又可以再分为宁石小片、散形小片和交叉小片,宁石小片包括宁都、石城两县;散形小片包括定南、龙南、寻乌、会昌东南部、瑞金东部、上犹和崇义两县的西北部;交叉小片包括中心片和环形片的交接地带,即信丰南部、安远、会昌西北部、瑞金西部、兴国中北部,它们既有环形片方言的某些特点,同时又有中心片方言的某些特点。 中心片以元明时期从赣中迁入的居民加上一部分唐宋时期迁入的北方居民为核心,在语言特征上与赣中方言有许多相似之处。虽然中心片内也杂居着明末清初闽粤倒迁客民,在语言上也受到了影响,但总的来说,他们还是保留着自己语言的原有特点,而将闽粤倒迁客民的语言同化了,他们自称说的是“本地声”,称对方说的是“兴宁声”、“河源声”、“福建声”等等。环形片的宁石小片基本上以晋至唐宋时期迁入的居民为基础,保留着唐宋语言的基本特点。交叉小片是几个时期迁入的居民聚居之地,但又受明末清初移民的影响较大。散形片是明末清初闽粤倒迁客民集中的地方,他们迁来的时候就自成村落,因而基本上保留了原来的风俗习惯,保留了闽粤客家话的基本特色。 在一些边缘地区,因受邻方言的影响,往往具有邻方言的一些特点。例如:宁都的肖田、东韶两乡,因与赣方言区的南丰、宜黄、乐安等县接壤,故其方言赣语的成分很浓;会昌的周田乡一带,因靠近闽西,其方言与武平客家话相似;定南的九曲,天花及龙南的杨村一带则与粤东和平县相邻,其方言亦与和平相似;大余西南的游仙一带,地接南雄,方言与南雄相似;崇义的丰州一带,与湖南汝城为邻,其方言亦与汝城相近。
6、颇具地方特色的特殊词语
赣南客家方言中有一部分独特的词语,颇能体现地方特色。就它们的分布来说,有些是全区性的,有些仅在某些区域使用。如: 点心(稀饭) 番瓠“pu”( 南瓜) 字管(毛笔) 调羹(汤匙) 电油(干电池) 寿木(棺材) 单子(药方) 点茶(抓药) 闭痧(中暑) 驳嘴(接吻) 唱戏文(演戏) 打野话(胡说八道 猪利子(猪舌头) 猪旺子(猪血) 矮婆车(小轿车) 狗婆蛇(四脚蛇) 吊楼子(阳台) 做好事(办喜事) 讨新妇(娶儿媳妇) 有好事(怀孕) 做小月(来月经) 心气痛(胃病) 驳电火(装电灯) 花边(钱币) 汽划子(小火轮) 响雷公(打雷) 天狗食月(月食) 鳌鱼转身(地震) 冇动冇爽(没有行动)清汤寡水(汤粥很稀) 喷天烂臭(臭味很大很大) 拱屎操尿(捣乱不停) 经得扳(韧性、耐力好,持久性强) …… 这些词语,是赣南客家人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赣南人民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5、保存了较多的古汉语词汇
有些古语词,普通话口语已不用了,只在一些书面词语中出现,但在客家话中却是常用词。例如: 客家话称黑色为“乌”,乌为古语词。《三国志·魏书·邓艾传》:“身披乌衣,手执耒耜,以率将士”(身上披着黑色的外衣,手里拿着耕地用的农具,做将士的表率)。 称脸为“面”,面为古语词。《战国策·赵策四》:“老妇必唾其面”(老妇一定朝他脸上吐唾沫)。 称稻子为“禾”,禾为古语词。张舜民《打麦》诗:“麦秋正急又秧禾”(麦子收获正忙的时候水稻又要插秧了)。 称绳子为“索”,索为古语词。司马迁《报任安书》:“关木索,被菙楚受辱”(戴上刑枷,用绳子绑着,被鞭子抽打,蒙受耻辱)。 称吃为“食”,食为古语词。《礼记·大学》:“食而不知其味”(吃东西不知道其中的味道)。 称早上为“朝”,朝为古语词。李白《早发白帝城》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称白天为“昼”,白天的上午叫“晏(音‘an’)昼”,下午叫“下昼”,昼为古语词。《诗·豳风·七月》:“昼尔于茅,宵尔于绹”(白天出外割茅草,晚上搓绳长又长)。 称跑为“走”,跑得飞快叫“走得飞快”、“走得狗赢”(比狗还跑得快),走为“跑”的古语词。《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兔子跑的太快撞到树杆上,折断了颈而死亡)。 称走为“行”,如俗语“慢慢行(音‘hang’),先进城(音‘sang’)”,行为“走”的古语词。李商隐《瑶池》诗:“八骏日行三万里”(八匹骏马一天可以走三万里)。 ……
编辑本段句法特点
与普通话相比,赣南客家话在句法上亦有一些显著特点。
特点一
1、“紧”、“稳”、“等”等表时态的词放在动词的后面: “紧” 食紧饭(正在吃饭) 于都、瑞金、龙南、大余等地 “稳” 食稳饭(同 上) 上犹、崇义、赣县、会昌等地 “等” 食等饭(同 上) 赣南其它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