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问题说课稿

合集下载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周期》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周期》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周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简单的周期》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发现并理解简单的周期现象,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周期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交流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周期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周期现象的定义、特点及应用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发现和识别简单的周期现象,理解周期现象的特点,并能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环节,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发现和识别简单的周期现象,理解周期现象的特点。

2.难点: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对周期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如季节变化、钟表等,引导学生发现和关注周期现象。

2.探究新知: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周期现象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周期现象的定义。

3.深化理解: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如排列图形、计算时间等,进一步理解周期现象。

4.应用拓展:学生分组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图案、规划时间等,教师巡回指导。

5.总结反思: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周期》二次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周期》二次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周期》二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周期》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交流等活动,发现并体会简单的周期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周期现象,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周期规律,最后运用周期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并不陌生,比如一天有24小时,一年有12个月等。

但是,他们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这些现象其实是一种周期现象,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和解决周期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他们发现和总结周期规律,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并体会简单的周期现象,能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和解决周期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并体会简单的周期现象,能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和解决周期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周期规律,并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和解决周期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观察、操作、猜测、推理、交流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发现和总结周期规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如一天有24小时,一年有12个月等,引出周期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让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周期规律,并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和解决周期问题。

3.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4.巩固: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周期规律,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周期规律的应用。

《周期中的规律》说课稿

《周期中的规律》说课稿

《周期中的规律》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周期中的规律》。

说课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储备情况自行安排的,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学情、说教材《周期中的规律》该课题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和学习有余除法的意义,学会用竖式求商和余数的基础上拓展和应用教学,是对有余除法的进一步学习,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从课题内容上看,内容趣味性强、联系生活实际紧密,但又不缺乏抽象性和概念性。

从学生方面看,参加本课题学习的学生是二年级下学期已在青少年宫学习了两个学期小学二年级奥数课程的学生,他们已经拥有学习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生在学校里学过了表内除法,比较习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不能直接从乘法口诀中求商,学生较难理解。

而且现在又和大量的生活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掌握这样一个知识跨度较大、考验抽象应用能力的内容,是有些困难的。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题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深入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理解“余数”这一基本概念。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能力。

2.情感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性的应用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及逻辑推理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理解有余除法的意义、学会有余除法计算方法,并能准确有效地判断和分析具体的数量关系。

2.利用有余除法的意义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四、说教法和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确定了以下教法、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探究法学法: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想、操作、比较等活动中、探究知识,建构知识。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找规律——周期问题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找规律——周期问题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找规律——周期问题苏教版一、前言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也是一个需要具备长期坚持和不断积累的学科。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会遇到类似于找规律、解方程等问题。

本文将介绍四年级下册数学中的找规律——周期问题。

二、找规律找规律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找规律既可以用图形来表示,也可以用数字来表示。

在四年级下册中,学生要掌握的就是用数字的方式来找规律。

这时需要通过观察一些数列,然后推出它们的规律,最后得到一般项公式。

例如:已知数列:3,6,9,12,15……观察这个数列,我们将每个数都除以3,得到新的数列:1,2,3,4,5……新的数列恰好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1,首项为1。

所以原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a n=3n三、周期问题如果一个数列按照某个规律重复出现,那么就可以称这个数列是具有周期性的。

在四年级下册数学中,我们要解决的就是具有周期性的数列问题。

在处理周期性的数列问题时,首先需要确认这个数列是否具有周期性。

例如:已知数列:1,2,3,4,1,2,3,4……可以发现该数列是按照1,2,3,4的顺序重复出现的,因此该数列具有周期性。

确定了数列具有周期性之后,我们需要知道它的周期,也就是数列重复出现的长度。

例如:已知数列:1,2,3,4,1,2,3,4……可以看到该数列重复出现的长度为4,因此该数列的周期为4。

了解了数列的周期,我们就可以通过找规律来推出数列中每一项的值。

这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1.找到数列的一般项公式2.将该公式中的n值替换成$n\\bmod p$,其中p为数列的周期例如:已知数列:2,4,1,3,2,4,1,3……首先确定该数列的周期为4。

因此,我们需要找到这个数列的一般项公式。

可以发现该数列的规律为每隔4个数重复出现。

因此,该数列的一般项公式为:a n=a n−4然后我们将公式中的n值替换成$n\\bmod 4$,得到:$$a_{n}=a_{n\\bmod 4}$$因此,当n为0,1,2,3时,分别对应的项数为2,4,1,3。

六年级《简单的周期性》说课稿

六年级《简单的周期性》说课稿

六年级《简单的周期性》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周期性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各种简单周期现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周期性的本质和周期现象的分类。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观察与实验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简单的周期性现象,如天气、季节变化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2. 知识讲解(10分钟):课堂上通过图片、实物等教具,简要介绍周期性的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

3. 实验探究(20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沸腾过程,并记录数据分析。

引导学生发现水的沸腾是一种周期性现象,进一步理解周期性的特点。

4. 归纳总结(10分钟):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周期现象的分类和共同特征,整理研究心得体会。

5. 小结(5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提醒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

四、教学资源1. 图片、实物等教具。

2. 水的沸腾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2. 学生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及合理性。

六、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和分析其他周期性现象。

2.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实验探究,拓展应用与创新。

以上为六年级《简单的周期性》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学期备课说课稿-简单的周期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学期备课说课稿-简单的周期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学期备课说课稿-简单的周期一. 教材分析《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学期备课说课稿-简单的周期》这一课题,主要让学生通过对生活中周期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理解并掌握简单的周期规律。

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观察和认识。

但是,他们对周期现象的理解还比较模糊,对周期规律的掌握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周期现象,并发现简单的周期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并理解简单的周期规律。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个课题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观察法、讨论法、问题解决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周期现象和周期规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周期现象,如季节的变化,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观察和分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周期现象,如日月星辰的运行、季节的变化等,引导学生发现周期规律。

3.总结和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周期规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简单的周期规律。

4.应用和拓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周期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某个事件的周期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和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培养学生反思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成一个周期图,用箭头表示周期的变化,同时在旁边标注周期规律。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进行。

简单的周期(说课稿)-2021-2022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苏教版

简单的周期(说课稿)-2021-2022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苏教版

简单的周期(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周期。

2.能够鉴别和构建简单的周期图形。

3.能够理解如何在大量的图形中找出周期,发现规律。

4.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明白周期的概念和周期性规律。

2.唤起学生发现周围事物中周期模式的注意力。

3.学会记录、表达、比较、探究周期。

2.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周期图形的特性。

2.唤起学生的有效观察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准备1.ppt或者黑板2.笔、直尺等工具四、教学过程1. 导入出示几张图像,其中有一个是简单的周期图形,要求学生逐一观察,看看有什么图案,图案有没有重复出现的规律。

2. 讲解1.介绍周期的概念,它是指一类图形、物体、事物、发展过程等规律性的变化。

2.展示不同的周期图形,引导学生识别、描述它们共同的规律,比较它们之间的区别。

3.将周期分为简单周期和复杂周期,引导学生认识简单周期的特点和特殊性。

4.要求学生在自己的环境中寻找周期(如自家附近的街景、公园、天空、气象、儿童玩具等),然后用画出来的图形描述自己找到的周期图形。

5.要求学生利用实际模型、翻转和平移等学习周而复始的概念和简单周期的特点。

3. 练习1.让学生看到一些图片,要求他们在图片中寻找周期并画出来。

2.找出一些音乐,给学生让他们分别辨别有无周期节奏的音乐和节奏类型,加强他们对周期理解的能力。

4. 总结鼓励学生口头总结周期和简单周期的特点和差异。

让学生讨论如何在处理问题和做事时应用这些概念,如制作各种图解、动态图像、节奏组曲等。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意识到学生根据生活体验判断周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加大生活体验教学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在课堂中,多让学生完成小任务、和同学合作完成工作,让学生真正了解指定任务,更容易掌握知识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简单的周期》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简单的周期》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简单的周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简单的周期》,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和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观察和描述周期性变化,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图形的认识和基本的运算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掌握。

但是,对于周期现象的理解还是一个新的内容,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能够发现和描述生活中的周期性变化。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周期现象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能够发现和描述生活中的周期性变化。

2.教学难点:对于周期现象的理解和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周期性变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PPT、实物展示、数学游戏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周期现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季节变化、钟表的转动等,引导学生发现周期现象。

2.讲解:通过PPT展示,讲解周期现象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

3.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观察钟表的转动、画出生活中的周期现象等,来加深对周期现象的理解。

4.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和解释周期现象。

5.总结:通过学生的总结和教师的讲解,总结周期现象的特点和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采用图解的形式,通过钟表的转动、季节的变化等图形,来展示周期现象的特点和描述方法。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评价将通过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对周期现象的理解程度,终结性评价将通过学生的总结和解答问题的能力来评价学生对周期现象的掌握程度。

四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简单的周期》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简单的周期》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简单的周期》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简单的周期》这一课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发现简单的周期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和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复杂的周期现象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周期现象,如日历中的星期循环、季节的变化等,他们对周期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数学层面上,学生对周期的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各有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个别关注和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发现和归纳简单的周期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2.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周期现象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发现和归纳简单的周期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周期现象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采用情境导入、观察、操作、讨论、总结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周期现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播放一段音乐或者展示一幅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周期现象。

2.观察: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如日历、季节变化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如画图、列举等,发现和归纳周期现象的规律。

三年级上数学说课稿数学广场—周期问题沪教版

三年级上数学说课稿数学广场—周期问题沪教版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周期现象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如音乐、美术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合作教学法。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周期现象,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周期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2.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优化课堂互动环节,关注每位学生的参与程度,合理调整教学节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课堂表现的观察,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学生和同伴的评价,获取多角度的教学反馈。
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遵循清晰、简洁、结构化的原则。板书布局分为三个部分:左侧为标题和知识点,中间为示例和解题步骤,右侧为总结和提示。主要内容将包括周期现象的定义、周期性特征、解决周期问题的方法等。风格上采用图示结合文字的方式,以直观、形象为主。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引入:向学生展示一组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图片,如春夏秋冬四季变换、昼夜更替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
2.提问互动:针对展示的周期现象,向学生提问:“你们发现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点吗?”“它们为什么会这样周期性地出现?”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分析学生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反思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定期进行教学总结,不断调整和改进,以提升教学质量。

智慧广场--周期问题(说课稿)-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智慧广场--周期问题(说课稿)-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智慧广场–周期问题(说课稿)-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周期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掌握周期问题的解法和策略;3.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细心和耐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周期问题的解法和应用;2.教学难点:同步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周期时的解法和策略。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演示材料;2.学生准备学习笔记和课堂练习本。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1. 智慧广场1.引入:在物理班上,我们学过周期的概念,那么学过周期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事物具有周期性吗?请同学回答(可列举生物的生长和变化、天文现象如月相的变化、交通工具的行驶等)。

2.引导学生探究城市广场的周期性。

提问:你们去过广场吗?广场上的人或物有没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请同学观察并回答。

教师可以提示同学观察广场上的音乐喷泉、人流量等。

3.展示智慧广场的视频,引导同学认识智慧广场的各项功能和其特点。

4.思考智慧广场上是否存在周期性变化。

提问:大家思考一下,智慧广场上有哪些东西具有周期性变化?可以在什么情况下观察到?请同学回答。

教师可以引导同学思考视频中出现的光影表演和音乐噪声。

2. 周期问题解法1.引入:除了物理和城市环境,周期还可以出现在数学中。

让同学思考一下周期问题的解法和策略,并请同学举例说明。

2.展示一组周期问题。

如下:$\\begin{aligned} &\\begin{cases} a, & k=0 \\\\ b, & k=1 \\\\ a, &k=2 \\\\ b, & k=3 \\\\ a, & k=4 \\\\ \\cdots \\end{cases} \\\\&\\begin{cases} a, & k=0 \\\\ b, & k=1 \\\\ c, & k=2 \\\\ a, & k=3 \\\\ b, & k=4 \\\\ c, & k=5 \\\\ a, & k=6 \\\\ b, & k=7 \\\\ c, & k=8 \\\\\\cdots \\end{cases} \\end{aligned}$3.思考上面这两个问题的解法和策略,引导同学思考和比较有用的解法,并请同学发言讨论。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智慧广场 时间的周期问题 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智慧广场 时间的周期问题 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 智慧广场时间的周期问题青岛版一、教材解析1.1 教材版本本次教学所使用的教材为智慧广场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属于青岛市的教材版本。

1.2 教材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第二十八课《时间的周期问题》。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从生活中的时间周期问题入手,深刻理解时间的周期性,掌握时间的基本单位、读出时间、估算时间和解决时间问题的方法,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时间感知能力和时间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

1.3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什么是时间周期,掌握时间的基本单位和精确的测量方法;2.能够熟练读出时间,并能够进行时间的口头和书面表达;3.能够进行时间的加减运算,并能解决与时间相关的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时间应用能力。

二、教学步骤2.1 导入新课首先,我会利用具体的实物或图片等教具,导入时间的周期性概念。

例如张贴季节四季的图片或四季轮换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一年有四季,每个季节的天气、语言习惯等都不同。

然后通过大屏幕或黑板上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日、周、月等时间也有周期性。

2.2 概念阐述接下来,我会具体讲解时间的各种概念,比如年、月、日,钟、分、秒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这部分内容可以借助一些生动的比喻和例子,使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和记忆。

2.3 计算练习在学生掌握时间概念和换算关系之后,我会针对时间计算的基本方法进行阐述。

例如:1.分钟和秒的互换;2.整点和非整点的时间的表示;3.24小时制和12小时制的转换;4.时间的加减运算等。

我还将以简单的例子进行实际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这些方法。

2.4 拓展练习在学生练习过一些基本的计算之后,我会设计一些拓展练习,例如钟面练习、时间快速取整、计算多元素实际问题等。

这些练习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时间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迅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5 总结归纳最后,我会对本节课所学的时间周率问题进行总结归纳,提醒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时刻关注时间的周期性,不断巩固和提高自己的时间意识和计算能力。

简单的周期(说课稿)- 四年级上册数学 苏教版

简单的周期(说课稿)- 四年级上册数学 苏教版

简单的周期(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简单周期的概念;2.能够辨别简单周期的长度;3.能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应用简单周期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1.简单周期的概念;2.简单周期长度的辨别。

三、教学难点如何应用简单周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2.物品:白板、彩色笔、计时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程教师可以拿出一张红白相间的轮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解释轮子是有一定的周期性的,当轮子转动一周时,颜色的顺序就会重复出现。

2. 讲解简单周期教师利用白板画出轮子的图形,解释图形是由一定的颜色和其相应的长度组成的。

接着,向学生介绍简单周期的概念,也就是一个周期内搭配的颜色和长度都是相同的。

3. 举例说明教师可以用轮子、信号灯等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简单周期。

例如,让学生观察信号灯交通灯的红灯亮起和熄灭的时间,这是一个简单周期。

当时间到了之后,绿灯开始亮起,同样也构成了一个简单周期。

4. 练习简单周期教师可以分组,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简单周期,例如,颜色由红、蓝、黄、绿灯组成,每一种颜色的时间相等,学生可以动手实践,并在组内讨论周期长度的问题。

同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进行记录和展示,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简单周期。

5. 小结和评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回顾,并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简单周期,辨别简单周期长度,并且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简单周期解决问题。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使用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了简单周期的概念和长度的辨别,通过组内活动让学生练习了简单周期的应用。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举一反三,将生活中丰富多样的例子更好地运用到课堂中。

时间的周期问题(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

时间的周期问题(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

时间的周期问题一、教学目标1.了解时间的周期概念;2.掌握几个时间周期的数量关系,并能灵活运用;3.能够解决带时间周期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时间周期的概念;2.不同时间周期的数量关系。

三、教学难点1.处理复杂的时间周期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老师可以将几个日常生活中带有周期概念的事物示例展示给学生,例如月份、星期、季节等。

2. 概念讲解接着,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时间周期的概念。

一年、一月、一周、一天都是时间周期,在不同的周期内,时间数量不同。

3. 数量关系老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展示不同时间周期之间的数量关系,例如:•一年有多少个月?•一月有多少天?•一周有多少天?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感受不同时间周期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出答案。

4. 练习接着,老师可以出一些带有时间周期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例如:1.从现在起到下一次圣诞节,还有多少天?2.从2022年3月1日到2023年2月28日,一共有多少天?3.如果你每周赚10元零花钱,一年有多少元零花钱?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具体的问题。

5. 拓展最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时间周期之外,还有哪些周期?如何处理周期问题?五、教学反思时间的周期问题是数学中一个非常基础和常见的概念,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些难点。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周期的概念和数量关系。

同时,在练习环节,我也特别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通过引导他们思考,来提高他们对周期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总的来说,通过这个教学过程,我相信学生们已经掌握了时间周期的概念和数量关系,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简单的周期(说课稿)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简单的周期(说课稿)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简单的周期(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周期的概念;2.学会找出一个规律,并判断是否具有周期性;3.能够绘制出具有周期性的图形;4.能够进行简单的周期计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周期的概念的理解;2.找出周期性的规律和绘制周期图形;3.进行简单的周期计算。

三、教学原则本节课的教学遵循“知行合一”的原则,让学生在探究中感知周期的特征,并通过绘制图形和计算方法来理解周期的概念。

四、教学方法1.提问法:利用提问引导学生探究,如,初步了解什么是周期?2.观察法:通过实际物体或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周期的概念;3.归纳法:在学生通过多次尝试后,引导学生总结规律;4.演示法:通过演示周期的操作步骤,让学生逐步掌握周期计算方法。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展示物体的变化,将学生带入周期的概念,如通过教师手摆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周期。

第二步:阐释将学生的观察重点引导到周期规律的发现上,探究周期的规律和周期是否始终如一。

第三步:操作在学生理解了周期的规律后,带领学生自行找出周期,绘制出其变化图形及计算周期等。

第四步:练习主要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学习。

六、教学评估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作业、课堂练习、讨论和小测验等形式进行评估,以确保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

七、教学方式主要以课堂互动和讨论为主,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形成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的互动教学模式。

同时也可以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概念。

八、教学资源本节课主要依靠教材和课件等资源,可以使用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更加直观且生动。

同时也可以准备一些实物用来进行演示。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的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完成,学生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性学习,同时也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更加生动高效。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更加注重学生思考和互动,用更加灵活和多样的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周期问题说课稿

周期问题说课稿

周期问题说课稿
《周期问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是让学生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周期找位置,根据周期找个数,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感悟新知,灵活运用。

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的精神,让学生初步体会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魅力。

根据学生对生活经验及学生认知规律,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课知识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目标作以下定位: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周期找位置,根据周期找个数。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难点:让学生探索、发现规律,解决周期问题。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课我以创设情境的形式作一些铺垫,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迁移到本节课的教学中。

而后分层递进,逐步深入,探索和发现规律,轻松自然地把问题引向深入。

使学生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的愉悦。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充分体现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进行有效学习的方法。

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已有经。

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简单的周期》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简单的周期》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简单的周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简单的周期》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实践活动,掌握简单的周期现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材中例1和例2以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入,让学生感受到周期现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此基础上,通过“做一做”、“练一练”等环节,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周期现象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如天气、季节的变化等。

但学生对周期现象的规律还缺乏深入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现周期现象的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现简单的周期现象,并能用语言描述其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并描述简单的周期现象。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的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周期现象,如春夏秋冬、白天黑夜等,引导学生关注周期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1)观察发现: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例1和例2,引导学生发现周期现象的规律。

(2)操作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感知周期现象的规律。

(3)归纳总结: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周期现象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巩固练习:通过“做一做”、“练一练”等环节,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年级上数学说课稿数学广场—周期问题沪教版

三年级上数学说课稿数学广场—周期问题沪教版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几种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1.个人练习:提供一些周期问题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检验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周期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游戏活动:设计一些与周期问题相关的数学游戏,如周期卡片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知识。
三年级上数学说课稿数学广场—周期问题沪教版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为三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场——周期问题》的教学内容,属于沪教版教材。本节课在课程体系中位于数的认识与运算之后,旨在通过周期问题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知识点包括:
1.理解周期的概念,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周期现象。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接触了基本的乘法和除法运算,对数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他们在学习周期问题时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包括:
1.对周期概念的理解可能较为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辅助理解。
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不习惯于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难以发现规律。
3.在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周期问题时,可能会因为计算错误或对数量关系理解不清而造成解题困难。
(二)实物模型:如日历、钟表等,用于展示周期现象。
2.多媒体课件:包含动画和图表,用于直观展示周期问题的规律。
3.互动式白板:用于实时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计算结果。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实物模型能够让学生直观感知周期现象,多媒体课件能够生动展示周期规律,互动式白板则能够增强师生的互动,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2.掌握周期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能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集体备课公开课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周期》说课稿

集体备课公开课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周期》说课稿

集体备课公开课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周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周期》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交流等活动,发现并理解简单的周期现象,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周期现象,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释和运用。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具体的实例,又有抽象的数学表达,既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又有合作交流的机会,既有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有拓展延伸的空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加减法、乘除法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周期现象的理解,可能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交流能力还需要在这一节课中进行培养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发现和理解简单的周期现象,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推理能力、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发现和理解简单的周期现象。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对周期现象有深入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猜测、推理、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周期现象。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数学工具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周期现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周期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和理解周期现象。

3.巩固: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巩固对周期现象的理解。

4.拓展: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深化对周期现象的理解。

5.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周期现象有深入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周期现象的特点和数学方法的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期问题》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周期问题”,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设计。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周期问题是数列中数字循环周期出现的数学问题,它广泛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是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余数除法这个知识点的拓展延伸。

学生在低年级已经学过“找规律”一课,“找规律”是“周期问题”的雏形,学生对周期问题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具有一定的基础。

解答周期问题时,首先要仔细审题,找出排列规律,弄清一个周期内有几个固定的数,然后利用除法算式求出余数,再根据余数找到正确结果。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明确周期问题的特点,掌握周期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合作学习的意识,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扶贫帮困、富有爱心的思想感情,并学会合理使用零花钱。

在实施知识目标过程中,重点是让学生在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发现规律,从而明确周期问题的特点,掌握解答方法。

二、教法与学法
1、自主探索,寻求方法。

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发现周期的特点和规律,寻求周期问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2、设计教法,体现主体。

整堂课的设计,时时考虑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个领路人。

并注重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和交流,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分层练习,注重发展。

练习有层次,由尝试练习到发展练习,再到拓展练习,层层递进。

4、利用课件,直观教学。

三、教学流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
1.找规律,下一个是什么图形?第18个是什么图形?
2.今天是10月22日,星期三,那么10月29号是星期几?再过8天是星期几?
这两道复习题是简单的周期问题,是为学习新课做铺垫的,第一题,学生凭直观可以得出答案,第二题则可以根据生活经验得出结果。

(二)导入新课
提问:你每天的零花钱有多少?你是怎样使用这些零花钱的?(指名回答)
引入课题:我们来看看小红是怎样使用她的零花钱的。

(三)探索新知
1、出示例题,学生读题。

小红平时节省一些零花钱来扶助特困学生,一次捐款时,她把节省的零花钱按先3张壹角,再2张贰角,最后2张5角这样的顺序一直往下排,数一数共有143张。

问:(1)、第143张是几角的人民币?
(2)、小红这次共捐了多少钱?
学生读题,指名说说:有几种面值的钱?这些钱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
通过读题,让找出循环的固定数,使学生初步感知周期问题的特点。

2、小组合作,用数字按照题中给出的顺序排列,课件出示下面的问题:
(1)这些钱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排列的?
(2)第8张是几角?第9张、第10张、第11张呢?......
(3)怎样把这些钱分组?每一组里有几张?
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老师概括,课件出示(一组一组地出现):
(1、1、1、2、2、5、5)、(1、1、1、2、2、5、5)、(1、1、1、2、2、5、5)……
3、小组合作,推算第143张排在第几组,并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课件出示问题:
(1)第143张排在第几组第几张?这一组是否完整?
(2)每组的第三张都是几角?
(3)你是怎样想出第143张排在第几组第几张的?
课件接着出示:
(1、1、1、2、2、5、5)、(1、1、1、2、2、5、5)、......(1、1、1、
(第1组)(第2组)
2、2、5、5)、1、1、1.
(第20组)(第21组的第3张)
教师启发,让学生列出算式(板书):
143÷7=20(组)……3(张)
提问:(1)为什么要除以7?(生:因为每7张是一组)
(2)余数3表示什么?这三张各是几角?
引导学生根据余数推算出第143张是1角的人民币。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使他们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并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4、教学第二问,让学生分组讨论:
(1)要求共有多少钱,先要求出什么?
(2)每组共有多少钱?20组共有多少钱?余下哪三张?这三张共有多少钱?
引导学生得出算式:
(1×3+2×2+5×2)×20 +1×3 = 343角= 34元3角
到这里新课学完,我并不忙于理论和规律的总结,因为在这里学生都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感性认识。

接下来的巩固练习设计,让学生感性体验数学活动。

(四)、巩固练习
1、根据复习第一题,提问:第100个图形是什么?这100个图形里共有多少个三角形?有多少个正方形?有多少个菱形?
2、根据复习第二题提问:11月23是星期几?
3、小红买了一本童话书,每两页之间有3页插图,也就是说3页前后各有1页文字,如果这本书有128页,而第一页是文字,这本书共有插图多少页?
第一题和第二题都是旧知的延伸与迁移,也是对本课内容的模仿与巩固。

第3题则是一道发展练习,难点在于不被题中假象“3页前后各有1页文字”所惑,找出一个周期是4个数而不是5个数,目的是让学生脱离感性认识与生活经验,对周期问题的认识逐渐过度到理性思考。

(五)、拓展练习
1、有一列数字,按7231652323165232316523……排列。

那么前25个数字之和是多少?
2、100个2相乘,积的个位数字是几?
这两道题的设计目的,是遵循学生认知的特点,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创造有现实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数学活动。

第一题的难点在于数字“7”没有参与循环,每一个周期以“23”开始又以“23”结束,教师要引
导学生仔细观察。

而在第二题中,题目的条件根本没有给出数字的排列规律,需要学生自己通过计算,找出积的个位数字的排列规律。

课程的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小结时我采用提问题、学生小结的方式,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概括,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认识,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为今后的继续学习留下个性发展的空间,释放无穷的潜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六)总结规律,揭示课题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周期问题(板书:周期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

如: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的现象,人的十二生肖,一个星期有七天,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等,像这样日常生活中常碰到的有一定周期的问题,我们称为简单周期问题。

这类问题一般要利用余数的知识来解决。

接着引导学生总结周期问题的解题思路及计算方法:
1、先找出每一个周期(每一组)中的数字(或图形)的排列规律,看多少个数字(或图形)是一个周期。

2、求出总数里共包含有多少个周期(共分多少组),然后看余数,余数是几就代表每一组的第几个数字(或图形),确定结果。

列式:总数÷每组数字的个数= 组数(周期数)……余数
3、求和方法:
每组中的数字和×组数+ 余数中的数字和= 总和
(七)、全课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在这堂课里你除了学会解答周期问题,你从小红那里还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出示下面的图片,结合图片对学生进行帮困扶贫的爱心教育,结束全课。

教学预测:
本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实施教学,课堂始终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训练思维为主线的原则,应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不过,对于少部分学困生来说,本课内容则难以掌握,须个别予以辅导。

板书:
周期问题
小红平时节省一些零花钱来扶助特困学生,一次捐款时,她把节省的零花钱按先3张壹角,再2张贰角,最后2张5角这样的顺序一直往下拍,数一数共有143张。

问:(1)、第143张是几角的人民币?
(2)、小红这次共捐了多少钱?
列式:(1)143÷7=20(组)……3(张)
答:第143张是1角的人民币。

(2)(1×3+2×2+5×2)×20 +1×3 = 343角= 34元3角
答:小红这次共捐了34元3角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