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地基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
场地工程地质评价
场地工程地质评价1、1、场地总体稳定性和建筑适宜性1、场地总体稳定性场地位于地震基本烈度小于6度的地区,属非设防区;场区属岩溶坡积地貌,无区域活动性断裂通过;场地总体稳定性较好。
2、场地地段稳定性(1)、建筑地段位于残坡积平台上,地貌单一,地势宽阔,地形平坦,排水条件好;(2)、建筑地段无地下采空区、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现象;上覆土层厚度较大,不均匀;(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排水条件较好,地表水及地下水对场地无不良影响。
各拟建、构筑物地段稳定性较好。
3、地基稳定性(1)、上覆第四系素填土厚度变化大,不均匀,结构松散,压缩性高,土层地基稳定性较差;(2)、红粘土层厚度变化较大,不均匀。
(3)、下伏基岩浅部岩溶现象(溶沟、溶槽及裂隙、鹰咀、悬臂)较发育,地表内无大型岩溶现象存在,岩石地基稳定。
地基稳定性较好。
4、建筑适宜性根据场地的稳定性,水文地质及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物安全等级,岩土构成,地震基本烈度等因素,综合评价场地的工程建筑适宜性为适宜类别。
1.2、岩土工程特征及力学性质1、素填土:杂乱堆填,回填年限不足1年,孔隙度大,压缩性高,尚未完成自重固结。
2、硬塑状红粘土该层红粘土场地分布不均匀,埋藏深度较大,大兴工业园17号地与大兴中学处于同一地质单元,借鉴大兴中学综合楼对该层的室内试验进行综合评价,试验统计见下表:经计算:ck=36.45kPa,φk=15.56°,取 b=3m,d=0.5m, r=17.7kN/m3;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计算式:f a=M b rb+M d r m d+M c c k,计算得该层承载力特征值f ak=235.90 kPa。
结合取芯情况及勘察过程中实际情况综合推荐该层红粘土(硬塑)承载力特征值f ak=200 kPa。
3、强风化白云岩:岩质较软,岩体较破碎,结合拟建筑物结构荷载特征,据当地建筑经验及相邻建筑物勘察结果综合推荐该层承载力特征值f a =400kPa 。
地基土均匀性评价
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论叙,并对在不均匀地基的基础设计中应采取的结构措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地基;地基均匀性;稳定性;基础设计;1 .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在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浅基础设计时,设计人员最关心的是由于地基变形引起的建筑物的变形(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及局部倾斜) 而当前在进行建筑物的变形设计时多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原则设计,即建筑物的变形是否超过变形允许范围值,而造成地基变形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地基存在不均匀的问题;岩土工程师在对地基的均匀性进行评价时由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没有明确的评判标准可供参考,往往仅一笔带过或者只停留在定性的评价上,缺乏必要的定量分析,给岩土工程设计带来诸多不便。
1.1地基均匀性的评价范围对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应首先确定其评价的平面范围和深度范围,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平面范围与抗震场地评价范围既有相似而又有较大的差异,抗震的建筑场地评价多以自然村或某一街区为单位进行考虑,而建筑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多以建筑物水平投影面积范围为标准,也即通常以建筑物角点包络线所占的面积为评价范围;但地基均匀性的评价深度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评价具有明显不同的概念,必须有明确的定性概念,假若它的评价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的评价范围一致,则将造成过大的投资浪费,建筑抗震覆盖层厚度的确定是以地面至地层界面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岩土层顶面距离为准,而地基均匀性评价深度应掌握以下几条原则:(1)地基主要受力层情况:对于条形基础为基底下3b(b为基础底面宽度),对于独立基础为基底下1.5b,且评价深度均不小于5m;(2)压缩层深度范围:对于天然地基浅基础,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其压缩层深度按变形比法确定其评价深度:式中符号意义可参考“地基规范”(3)对大面积基础其评价深度范围按下式确定:式中b:基础宽度。
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学习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 4.1.11第3款规定应“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由于该部分内容在规范中较分散,各位同行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时,往往感到无从下笔,现归纳如下,供参考,不当之处望不吝赐教。
一、地基稳定性地基稳定性,一说是地基在外部荷载(包括基础重量在内的建筑物所有的荷载)作用下抵抗剪切破坏的稳定安全程度;二说是各类工程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地基承受荷载的稳定程度;还有表达为与地基岩土体在承受建筑荷载条件下的沉降变形、深层滑动等对工程建设安全稳定的影响程度。
因此,地基稳定性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其分析和评价可以包含在场地稳定性分析和评价和地基分析和评价之中。
总之,稳定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由于建(构)筑物的兴建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变形、侧向破坏、滑移造成地基破坏从而影响正常使用。
按照(GB 50021-2001) (2009年版) 14.1.3、14.1.4规定,岩土体的稳定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
评价地基稳定性问题时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评价岩土体的变形时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进行验算。
二、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影响地基稳定性的因素,主要的是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建(构)筑物特征等。
一般情况下,需要对如下建(构)筑物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经常受水平力或倾覆力矩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高压线塔、锚拉基础、挡墙、水坝、堤坝和桥台等。
通常涉及到岩土工程方面主要的内容有:(1)岩土工程条件包括组成地基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层结构。
特别是有特殊性岩土,隐伏的破碎或断裂带,地下水渗流等特殊情况;(2)地质环境条件包括是否建造在斜坡上、边坡附近、山区地基上,建(构)筑物与不良地质作用、特殊地貌的关联度和可能引起地基破坏失稳的各种自然因素或组合。
如岩溶、滑坡、崩塌、采空区、地面沉降、地震液化、震陷、活动断裂、岸边河流冲刷等。
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根据济南地区这一问题,通常需要分析评价的内容总结如下:1、地基承载力计算与验算验算地基稳定性实质上就是验算地基极限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地基稳定性分析
地基稳定性分析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 4.1.11第3款规定应“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由于该部分内容在规范中较分散,各位同行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时,往往感到无从下笔,现归纳如下,供参考,不当之处望不吝赐教。
一、地基稳定性地基稳定性是指主要受力层的岩土体在外部荷载作用下沉降变形、深层滑动等对工程建设安全稳定的影响程度,避免由此地基产生过大的变形、侧向破坏、滑移造成地基破坏从而影响正常使用。
按照(GB 50021-2001) (2009年版) 14.1.3、14.1.4规定,岩土体的变形、强度和稳定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
评价地基稳定性问题时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评价岩土体的变形时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进行验算。
二、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影响地基稳定性的因素,主要的是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建(构)筑物特征等。
一般情况下,需要对经常受水平力或倾覆力矩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高压线塔、锚拉基础、挡墙、水坝、堤坝和桥台等建(构)筑物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
通常情况下,涉及到主要的内容有:(1)岩土工程条件包括组成地基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层结构。
特别是有特殊性岩土,隐伏的破碎或断裂带,地下水渗流等特殊情况;(2)地质环境条件包括是否建造在斜坡上、边坡附近、山区地基上,建(构)筑物与不良地质作用、特殊地貌的关联度和可能引起地基破坏失稳的各种自然因素或组合。
如岩溶、滑坡、崩塌、采空区、地面沉降、地震液化、震陷、活动断裂、岸边河流冲刷等。
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对山东地区该问题常见的几种情况罗列如下:1、地基承载力计算与验算验算地基稳定性实质上就是验算地基极限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岩土勘察地基均匀度及稳定性评价
岩土勘察地基均匀度及稳定性评价
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论叙,并对在不均匀地基的基础设计中应采取的结构措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地基;地基均匀性;稳定性;基础设计;
1.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
在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浅基础设计时,设计人员最关心的是由于地基变形引起的建筑物的变形(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及局部倾斜)而当前在进行建筑物的变形设计时多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原则设计,即建筑物的变形是否超过变形允许范围值,而造成地基变形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地基存在不均匀的问题;岩土工程师在对地基的均匀性进行评价时由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没有明确的评判标准可供参考,往往仅一笔带过或者只停留在定性的评价上,缺乏必要的定量分析,给岩土工程设计带来诸多不便。
1.1地基均匀性的评价范围
对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应首先确定其评价的平面范围和深度范围,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平面范围与抗震场地评价范围既有相似而又有较大的差异,抗震的建筑场地评价多以自然村或某一街区为单位进行考虑,而建筑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多以建筑物水平投影面积范围为标准,也即通常以建筑物角点包络线所占的面积为评价范围;但地基均匀性的评价深度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评价具有明显不同的概念,必须有明确的定性概念,假若它的评价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的评价范围一致,则。
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分析
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分析文章主要以岩土工程为研究对象,对岩土工程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的评价分析进行详细探究。
首先,文章对岩土工程实行勘察的目的与意义进行相关阐述,分别从定量与定性两个方面,对现阶段地基的稳定性与均匀性进行合理分析。
其次,结合地基工程存在的不稳定与不均匀等问题,进一步提出对应的优化措施,旨在夯实岩土工程的质量安全。
最后,根据本人的实践经验,对岩土工程勘察地基的均匀性及稳定性进行总结与归纳,以供参考。
标签:岩土工程;地基;均匀性;稳定性;评价分析岩土工程实行地质勘察的主要目的在于明确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以及存在的不良地质因素,进一步对影响建筑物质量安全的具体因素进行探究。
基本上可以从施工场地的岩性、结构等方面进行具体研究,或者根据施工场地地下埋水与其自身腐蚀性特性的相关情况作出科学性评价。
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具体的评价分析结果,采取对应的优化措施解决现阶段建筑工程存在的隐患问题。
结合现阶段的发展来看,地质勘察工作在岩土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起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我们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1、岩土工程实行勘察作业的主要目的与意义1.1主要目的岩土工程勘察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十分突显,是各分项工程的建设前提。
倘若施工人员并没有对岩土实行勘察工作,就无法完成后续的工程设计工作,建设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结合以往的经验来看,实行岩土勘察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拟建工程场地的地质与地貌条件,对施工场地的实际环境进行合理分析,为后续的工程设计环节、施工环节夯实基础。
最重要的是,通过实行岩土勘察可以为施工人员提供场地的各项地质参数,便于施工人员运用合理的勘察技术对工程场地进行拟建、研究。
并在一系列的分析过程中,判断出修建该工程所需要的环境条件,确定当前环境条件会对施工环节造成的具体影响等。
此时,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影响,制定对应的优化措施予以解决。
1.2实行意义岩土工程勘察通过运用岩土工程技术原理等方法,分析与评价拟建工程场地的实际特征,如地貌特征、岩土特性等。
某超高层项目地基均匀性评价
某超高层项目地基均匀性评价摘要: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是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地基均匀性进行了评价。
1、引言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性评价地基均匀性是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
根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JGJ/T 72-2017),对于天然地基的地基均匀性评价可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结合工程实例,准确、客观的对地基土的均匀性评价,可使得基础设计时对地基土的不均匀沉降有一定的考虑。
2、工程概况某新建项目包括1栋45层(高200米)框架核心筒结构的超高层办公楼、1栋3~6层(高32米)裙房及1个3层整体纯地下室,两者均为框架结构。
超高层办公楼基础埋深17.5米,裙房和地下室埋深15.5米,总建筑面积约16.1万m2,基础方案拟采用桩基。
拟建项目所在场地的大致地层情况及承载力特征值fak、压缩模量Es(1-2)参见表1。
表1 各土层的分布埋藏情况及承载力特征值fak 、压缩模量Es(1-2)表场地地层情况参见塔楼及地下室的工程地质剖面图。
图1塔楼部分代表性工程地质剖面图图2地下室部分代表性工程地质剖面图3、地基均匀性评价—定性评价根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JGJ/T 72-2017)第8.2.3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判定为不均匀地基:1、地基持力层跨越不同地貌单元或工程地质单元,工程特性差异显著。
2、地基持力层虽属于同一地貌单元或工程地质单元,但存在下列情况之一:1)中-高压缩性地基,持力层底面或相邻基底高程的坡度大于10%;2)中-高压缩性地基,持力层及其下卧层在基础宽度方向上的厚度差值大于0.05b(b为基础宽度)。
3、同一高层建筑虽处于同一地貌单元或同一工程地质单元,但各处地基土的压缩性有较大差异时,可在计算各钻孔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当量模量的基础上,根据当量模量和当量模量最小值的比值判定地基均匀性。
当比值大于表2中地基不均匀系数界限值K时,可按不均匀地基考虑。
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
1.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中是这样:场地稳定性:拟建场地是否存在能导致场地滑移、大的变形及破坏等严重情况的地质条件。
在实际进行评价时又要牵涉到工程的类型、规模、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等诸多因素。
例如在平原土质地基,就没有必要去考虑岩溶、土洞、崩塌等问题。
工程实践中的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大致如下:一、场地的稳定性评价。
就是看场地及其临近又没有影响场地性稳定性的因素。
1、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岩溶、土洞、滑坡、泥石流、崩塌、大的沉降、地下洞室(采空区、人防洞室等)、断层、地震效应等等;2、有无边坡稳定性问题;3、有无可能影响拟建物安全的地形地貌。
二、场地的适宜性:这个问题与场地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但从理论的角度说,没有不能建筑的场地。
有的场地虽然存在稳定性问题或其他不利条件,但经过工程处理,仍然可以建筑,问题是需要处理的工程量和造价与拟建物的价值比。
例如我们要建一栋投资500万的多层建筑,但勘察发现场地处于一滑坡体上,如果要对滑坡进行处理,需要1000万的投资,显然不合适。
我就遇到过这类问题,最后建筑方放弃了该场地的使用。
我们在做场地和地基基础的选择评价时所要尊守的原则就是:技术经济原则。
也就是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场地的适宜性评价还要考虑一个水的问题。
这里的水包括了地面水与地下水。
林宗元先生给我们讲过一个工程实例。
早年一个厂区在建设时由于考虑不周,选在了一个沟谷里,结果发生大的山洪,造成灾害,最后不得不迁建。
这类事例在媒体上也时有报道。
三、有些朋友在对场地进行评价时忽略了地基均匀性与稳定性的评价,这也是场地的适宜性评价必须考虑的一个方面。
例如场地总体稳定性较好,但地基存在局部均匀性与稳定性的问题,仍然会对拟建物产生不良影响。
所以我们在勘察报告中,地基均匀性与稳定性的评价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提纲与具体内容参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提纲与具体内容参考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特别是其中14.3.3条关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规定的内容,结合CECS99:98《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参考众多勘察报告中的优秀者,提出下面这个编写提纲及每个标题应有的内容和数据,以使勘察报告内容更充实,论证更合理,岩土参数更有适用性和可靠性,特编写本勘察报告编写提纲及有关内容指南,供勘察单位参考。
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
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一、地基稳定性地基稳定性是指主要受力层的岩土体在外部荷载作用下沉降变形、深层滑动等对工程建设安全稳定的影响程度,避免由此地基产生过大的变形、侧向破坏、滑移造成地基破坏从而影响正常使用。
按照(GB 50021-2001) (2009年版) 14.1.3、14.1.4规定,岩土体的变形、强度和稳定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
评价地基稳定性问题时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评价岩土体的变形时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进行验算。
二、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影响地基稳定性的因素,主要的是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建(构)筑物特征等。
一般情况下,需要对经常受水平力或倾覆力矩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高压线塔、锚拉基础、挡墙、水坝、堤坝和桥台等建(构)筑物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
通常情况下,涉及到主要的内容有:(1)岩土工程条件包括组成地基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层结构。
特别是有特殊性岩土,隐伏的破碎或断裂带,地下水渗流等特殊情况;(2)地质环境条件包括是否建造在斜坡上、边坡附近、山区地基上,建(构)筑物与不良地质作用、特殊地貌的关联度和可能引起地基破坏失稳的各种自然因素或组合。
如岩溶、滑坡、崩塌、采空区、地面沉降、地震液化、震陷、活动断裂、岸边河流冲刷等。
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对山东地区该问题常见的几种情况罗列如下:1、地基承载力计算与验算验算地基稳定性实质上就是验算地基极限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应严格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5.2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8.2.6~8等条款执行。
2、变形验算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建筑物地基允许变形值。
在勘察阶段往往建筑物特征参数不明确,一味要求勘察报告中能有准确的结论也勉为其难,但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应提供符合规范要求的岩土变形参数,供上部结构计算条件具备时按照(GB 50007-2011) 5.3、(JGJ 72-2004) 8.2.9~12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有关条款计算。
某建筑场地稳定性及基础形式分析评价
某建筑场地稳定性及基础形式分析评价摘要:拟建建筑物位于东营市黄河路辅路以南、规划支路以东、广利河支路以北。
论文分析了其地层情况,并针对建筑物特点,对其建筑场地稳定性及基础形式进行了分析评价。
关键词:建筑场地;基础形式;分析评价一、工程概况拟建建筑物位于东营市黄河路辅路以南、规划支路以东、广利河支路以北。
场地整平标高拟定为6.0米左右(1985黄海高程)。
总建筑面积约8.3万平方米。
二、地层情况根据野外钻探揭露、静探资料及室内土工试验,勘察场地地层除表层为素填土外,其下地层均由第四纪黄河三角洲冲积的土层构成。
地层特征自上而下分述为:1层素填土(Q4ml),灰褐色,土质不均匀,以粉质粘土为主,局部夹灰红色黏土块,含少量云母碎片及烂草根,表层含少量砖块等建筑垃圾,软塑。
2层粉土(Q4al),灰褐色~褐灰色,土质较均匀,局部含腐殖质极少量细草根,含云母碎片,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中密,湿。
3层粉质黏土(Q4al),灰红色~灰褐色,土质较均匀,含少量氧化铁斑及有机质,粘粒含量较高,局部夹少量黏土薄层,摇振无反应,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含1%左右黑色有机质,软塑。
4层粉土(Q4al),灰褐色,土质较均匀,含云母及少量贝壳碎屑,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夹少量粉质粘土薄层,中密,湿。
5夹层粉土(Q4al),灰褐色,土质较均匀,含云母,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中密,湿。
6层粉土(Q4al),灰褐色,土质较均匀,含云母及贝壳碎片,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中密,湿。
7层粉质黏土(Q4al),灰褐色,土质较均匀,含铁斑,摇振无反应,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软塑-可塑。
8层粉土(Q4al),黄褐色,土质较均匀,含云母,粘粒含量较高,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夹粉质粘土薄层,中密~密实,湿。
9层黏土(Q4al),褐红色,土质较均匀,含云母,摇振无反应,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可塑。
建筑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评价.doc
建筑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评价济南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监督站郜宪存摘要: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分析评价是现行土洞塌陷、建筑边坡等影响场地整体稳定性的岩规范、规程强条规定的内容,本文从地质环境条土工程问题进行评价。
件和岩土工程条件两方面对需要进行稳定性分析场地稳定性评价是岩土工程勘察可行性研究评价的内容进行了论述。
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初勘阶段的主要任务,详勘关键词:场地稳定性;地基稳定性;地质环阶段应进行“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
在(GB境条件;岩土工程条件50021-2001) (2009 年版 )论述较笼统,但在《高层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JGJ 722004)- “8 岩土工程(2009 年版 ) 4.1.11 第 3 款规定应“分析和评价地基评价”中明确了分析评价的内容。
的稳定性”,,第 9 款规定进行“场地稳定性和场地稳定性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适宜性评价”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的岩土工程问题:72-2004) “天然地基评价”中规定应分析评价的内 1 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性。
针对拟建场地及附容包括“场地、地基稳定性和处理措施的建议”;近是否存在活动性断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 2 场地地震效应,主要针对场地所处的基本度规定》(2010 年版)第 1 款“场地稳定性评价” ,地震烈度区划,划分出场地地段;对“地基稳定性评价”提及很少。
各位同行在编 3 是否发育直接危害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作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时,往往感到需要论证的内用,包括:岩溶、滑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容不是太多就是无从下笔。
本人根据多年来的工采空区、地面沉降和活动断裂等。
作实践,对这一问题在济南地区常见的几种情况 4 建筑边坡稳定稳定性的影响等。
进行了总结归纳。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新型的建按照 (GB 50021-2001) (2009 年版 ) 14.1.3 规构筑物、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多样,该定,可仅作定性分析,确定场地稳定性、工程建文观点和阐述仅是一管之见,不当之处,望不吝设的适宜性,必要时应建议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赐教。
建筑地基稳定性分析和评价
性 ……” , 《 高 层 建 筑 岩 土 工 程 勘 察 规 程 》( J G J 7 2—
2 0 0 4 ) 8 . 2第 1款 中规定 天 然地 基评 价 应分 析 和评 价 的内容包括 “ 场地 、 地 基稳 定性 和 处理 措 施 的建议 ” , 《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 础设施 工程勘 察 文件编 制深度 规 定》 ( 2 O L O年版) 第 7章对该 问题亦有 明确 的要 求 。笔 者根据多年来 的工作 实践 , 对济南 地 区常见 的几种 情 况进行 了总结归纳 , 由于我 国地域广 阔 、 工程地 质条件 多种多样 、 千变万化 , 建( 构) 筑物特 征各异 , 该文 观点 仅是一管之见 , 不 当之处 望不吝 赐教。 1 地基 稳定 性 的概念 地基稳定性 主要是指 由于地 形 、 地貌 、 设计 方案造
Ke y w o r d s f o u n d a t i o n s o i l s t bi a l i t y e n g i n e e r i n g g e o l o i g c l a c o n d i t i o n s a d e r s e g e o l o g i c a c t i o n s
价: 经常受 水平 力 或倾覆力 矩 的高层建 筑 、 高 耸结 构 、 高压线塔 、 锚拉基 础 、 挡墙、 水坝 、 堤坝和桥 台等 。涉及 到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包括 : 地形 、 地貌 , 组成地 基的岩 、
土体类型 及 其 空 间分 布 、 物理力学性质, 地下 水 ( 渗 流) 状况等 , 特别是 有特殊 性岩 土 、 隐伏 的破 碎或 断裂
和 评 价 的 内容 、 方 法 进 行 了论 述 。
关键 词 地基稳定性 工程地质条件 不 良地质作用
【岩土工程知识】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李雪梅老师精心收编,大家能够下载学习!此行文字能够删除。
【精选岩土工程知识】地基稳固性剖析评论地基稳固性剖析评论影响地基稳固性的要素,主要的是场所的岩土工程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建(构)筑物特点等。
一般状况下,需要对以下建(构)筑物进行地基稳固性评论:常常受水平力或颠覆力矩的高层建筑、高耸构造、高压线塔、锚拉基础、挡墙、水坝、堤坝和桥台等。
往常波及到岩土工程方面主要的内容有:1)岩土工程条件包含构成地基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层构造。
特别是有特别性岩土,隐伏的破裂或断裂带,地下水渗流等特别状况;2)地质环境条件包含能否建筑在斜坡上、边坡邻近、山区地基上,建(构)筑物与不良地质作用、特别地貌的关系度和可能惹起地基损坏失稳的各样自然要素或组合。
如岩溶、滑坡、倒塌、采空区、地面沉降、地震液化、震陷、活动断裂、岸边河流冲洗等。
依据《岩土工程勘探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探规程》(JGJ72-2004)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往常需要剖析评论的内容总结以下:1、地基承载力计算与验算验算地基稳固性本质上就是验算地基极限承载能力能否知足要求。
应严格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探规程》(JGJ72-2004)8.2.6~8 等条款履行。
2、变形验算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该大于建筑物地基同意变形值。
在勘探阶段常常建筑物特点参数不明确,一味要求勘探报告中能有正确的结论也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李雪梅老师精心收编,大家能够下载学习!此行文字能够删除。
勉为其难,但在岩土工程勘探报告中应供给切合规范要求的岩土变形参数,供上部构造计算条件具备时依据、(JGJ72-2004)8.2.9~12 和《建筑地基办理技术规范》(JGJ79-2012)相关条款计算。
3、基础埋置深度确实定对高层建筑和高耸修建物基础的埋置深度,应知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固性要求。
地基土均匀性及稳定性评
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1 .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在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浅基础设计时,设计人员最关心的是由于地基变形引起的建筑物的变形(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及局部倾斜) 而当前在进行建筑物的变形设计时多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原则设计,即建筑物的变形是否超过变形允许范围值,而造成地基变形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地基存在不均匀的问题;岩土工程师在对地基的均匀性进行评价时由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没有明确的评判标准可供参考,往往仅一笔带过或者只停留在定性的评价上,缺乏必要的定量分析,给岩土工程设计带来诸多不便。
1.1 地基均匀性的评价范围对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应首先确定其评价的平面范围和深度范围,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平面范围与抗震场地评价范围既有相似而又有较大的差异,抗震的建筑场地评价多以自然村或某一街区为单位进行考虑,而建筑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多以建筑物水平投影面积范围为标准,也即通常以建筑物角点包络线所占的面积为评价范围;但地基均匀性的评价深度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评价具有明显不同的概念,必须有明确的定性概念,假若它的评价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的评价范围一致,则将造成过大的投资浪费,建筑抗震覆盖层厚度的确定是以地面至地层界面剪切波速大于 500m/s的岩土层顶面距离为准,而地基均匀性评价深度应掌握以下几条原则:(1) 地基主要受力层情况:对于条形基础为基底下 3b(b为基础底面宽度),对于独立基础为基底下 1.5b,且评价深度均不小于 5m;(2) 压缩层深度范围:对于天然地基浅基础,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其压缩层深度按变形比法确定其评价深度:式中符号意义可参考“地基规范”(3)对大面积基础其评价深度范围按下式确定:式中b:基础宽度。
且对于大面积基础其评价范围应不小于 1倍基础宽度范围。
(4)对于桩基础按等效实体深基础的底面积按应力比确定评价深度 zn,即z 处的附加应力oz与土的自重应力 oc 应符合下式要求:2 地基均匀性的评价内容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是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审核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时,发现大部份岩土工程师对该部份的评价显得空洞无物,或者根本就不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使得基础设计时对地基土的均匀性难以进行考虑,给建筑物的安全带来隐患,根据有关规范和基础设计经验,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其实就是地基土的压缩性不均匀问题,结合场地特征,应首先确场地所在的工程地质单元,进而根据建筑物的荷载特征估算地基压缩层深度范围。
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方法
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方法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各项基础工程建设都得到了高效的发展。
尽管建设项目的标准要求都较高,但由于建设项目数量较多,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导致问题出现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岩土工程勘察不合理、不科学。
为了使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标准化、科学合理的安排勘察工作,就需要加强对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控制。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地基;稳定性;均匀性引言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地基设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功能环节,通过科学严谨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可以得到更加科学的岩土设计参数,为岩土工程的后续施工以及提高整个工程施工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现阶段,在我国各大岩土工程单位内部,针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仍然处于不断向前摸索和发展阶段,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经常会产生各种误差问题,其中地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分析工作,是其中非常关键的构成环节,同时也是勘察工作难度较大的工作项目。
1岩土工程勘察概述岩土工程勘察是根据拟建工程的实际需求,查明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分析评价场地的环境和地质特征,最终编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过程。
勘察的目的是通过现场钻探、测试和取样等工作,研究场地的地质条件,分析建筑工程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确定地基岩土体的承载力参数,为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勘察的主要任务是查明场地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场地构造、岩土层时代成因、土质类型及其埋藏分布情况和地下水类型、水质及埋深、分布与变化情况等,给出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研究拟建区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体,综合评价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2岩土工程勘测中面临的问题岩土工程勘察时进行事先考察是为准确把握岩土工程项目的数目,给后期工作提供便利。
勘测获取的数据信息不仅保证项目前期的顺利建设,也为后期项目整改提供重要根据。
岩土工程勘察时,一些工程师只关注现场的地质条件,忽略了施工现场周围的地质环境,这种勘察方式会给后续施工带来隐患,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安全问题。
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
建筑物拟采用 的基础型式按式 ( ) ( ) 1 ~ 4 估算地基 岩土的压缩层深 度范 围,分析评价 压缩层范 围内的地 岩土 的物弹力 学性质 ,进而进 行地
基均 匀性 的定性 及定量 评价 。
又有较大 的差 异,抗震 的建 筑场地评价 多以 自然村或某 一街 区为单位 进行考虑 ,而建 筑地基的 均匀性评价 时多以建筑物水 平投 影面积 范围
量评 价 :
① 建筑 物基础平面跨 越不 同的地貌 单元 ,岩土层的工程特性 在纵
横 方 向 上具 明 显 的 差 异 为 不 均 匀 地 基 ; ② 建筑 物 所 在 场 地 构造 破 碎 带 ( 全 新活 动 断 裂 带 ) 育或 构 造 引起 非 发 的节 理 / 隙 发育 导致 岩 体极 为 破 碎 ( 风化 破 碎 岩 体 ) 不均 匀地 基 ; 裂 非 为
为 标 准 ,也 即 通 常 以 建 筑 物 角 点 包 络 线 所 占 的 面 积 为评 价 范 围 ;但 地 基 均 匀 性 的 评 价 深 度 范 围与 抗 震 覆 盖 层 厚 度 评 价 具 有 明 显 不 同 的 概 念 ,
() 3 不均匀地基的评价。按下列要求对地基的均匀性进行定性及定
建 筑 与发 展
・
科技 前沿
Ke i i J Q on Yan
2 08 ・
Ji an Zhu YU F Zhan a
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
张争齐
陕 西 中天 岩 土 工程 勘 测 有 限公 司 陕 西 咸 阳 7 20 10 0
【 摘 要 】 地基的均 匀性和稳定性 评价是岩土工程勘察 中的一 项重要 内容 , 本文从定性 和定 量两方 面对地基的均 匀性和稳定性进行 了论述,并 均 匀性 稳定性 基础设计 结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建筑工程地基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
摘要:地基在建筑里的作用不可以替代,隐藏地基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地基的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是建筑物岩土工程勘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文章就地基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对建筑工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仅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均匀性;稳定性;评价方法;措施
tu433
1.地基均匀性评价范围
地基均匀性评价的范围是一个立体的概念。
在建筑工程中,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应包括2个方面:平面范围与深度范围。
其平面范围与抗震场地评价范围虽然有所相似但是也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地基均匀性的评价深度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评价具有明显不同的含义,这需要有确切的定性概念,假若其评价范围和抗震覆盖层厚度的评价范围相同,这就会造成企业成本浪费,建筑抗震覆盖层的厚度是以地面至地层界面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岩土层顶面距离为标准,而地基均匀性评价深度应遵循如下几方面的原则:(1)地基主要受力层情况:对于条形基础为基底下3b(b为基础底面宽度),对于独立基础为基底下1.5b,且评价深度均不小于5m;
(2)压缩层深度范围:对于天然地基浅基础,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其压缩层深度按变形比法确定其评价深度:
δ 0.025σδ(1)
式中符号意义可参考/ 地基规范0。
(3)对大面积基础其评价深度范围按下式确定:
zn=b(2.5-0.4lnb)(2)
式中: b--基础宽度。
对于大面积基础其评价范围应不小于1倍基础宽度范围。
(4)对于桩基础按等效实体深基础的底面积按应力比确定评价深度zn,即zn处的附加应力?z与土的自重应力?c应符合下式要求:
?z=0.2?c (3)
?z=σα1po (4)
式中:α1--附加应力系数,查有关规范确定;po--等效实体基础底面的平均附加应力。
2.地基均匀性判定
地基均匀性判定方法可分为2种,一种是定性判别;令一种是:定量判定。
定性判别是指通过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岩土分布等的不均匀特征来判断辨别。
定量判别主要是指通过压缩模量计算、参数统计计算等等方式进行判定辨别。
2.1定性判别
建筑工程地基均匀性评价一般先由地层的层顶标高与厚度来分析,地层起伏差距不应太大,坡度最好控制于0.1左右,厚度变化差异也不能过大;其次是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方面的评价,主要看地层土样的物理力学统计结果中的变异系数。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
性质参数的变异系数都能达到0.1或以下,一般情况下,常规物理指标变异系数较小,压缩性指标较大。
但是一般都应该为中等变异性。
剪切指标变异系数一般较大,为0.25左右或更大,物理力学参数的变异性根据地方地质成因的不同,不能一味的要求低变异性,因为有些地方如南京地质成因比较复杂,其地层均匀性就比较差,因此还应该依据不同地方对地层均匀性的惯例来区别对待。
2.2半定量-定量判别
(1)按建筑工程地质剖面图,相邻钻孔的压缩层内岩土层界面坡度>10°时为不均匀地基。
(2)建筑物平面内各钻孔压缩层内压缩模量厚度加权平均值的最大值emax和最小值emin的比值作为不均匀系数,同时结合同一建筑工程地质单元岩土层厚度的统计变异系数进行分析评价,满足表一标准的都可以判别成不均匀地基。
(3)地基主要受力层内的岩土层在基础宽度方向上的厚度存在明显不同,当层厚统计变异系数≥0.5,并且相邻钻孔间同一工程地质单元的岩土层厚度差值≥0.05倍基础宽度时,为不均匀地基。
3.不均匀地基的稳定性评价
在建筑工程不均匀地基,应根据要求进行地基变形的验算评价,以此避免地基变形失效给建筑工程埋下安全的隐患,建筑工程地基变形通常包括地基的压缩变形,一般情况下采取规范建议的等效分层总和法进行,而地基失效验算即通常所说的地基稳定性验算;在标准前提下不要求进行地基变形验算的建筑物,其基础设计都应做相应的结构加强措施。
文章以某一高层建筑为例,对不均匀地基的稳定性评价方法进行讨论。
该建筑楼层地基西侧以强风化泥岩为持力层,东侧以中风化石灰岩为持力层。
地基均匀性评价方法可分为总体评价和按土体单元评价两种。
上面所提到的案例,如果从地基均匀性的总体评价来看,显然属于不均匀地基[1]。
西侧的强风化泥岩持力层和东侧的中风化石灰岩持力层工程强度相差较大,风化程度的差别使其工程强度的差异进一步加大,因此属于不均匀地基。
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强风化泥岩作地基持力层显然不合理,特别是用于高层建筑就更不合理。
如果上覆土体不厚,则东侧可用中风化石灰岩作为地基持力层,采用独立基础;西侧以中、微风化泥岩作为地基持力层,设置桩墩基础。
地基不均匀评价方法和程序如图1所示。
图1 评价程序图
4.不均匀地基基础设计时应采取的结构措施
因为不均匀地基的岩土地质在纵向与横向上的力学性质都有一定程度的偏差,其地基反力的集中现象比均匀地基更加明显,如建筑基础设计不采取合理的建筑结构,将会为建筑工程埋下安全的隐患,对于此类地基的基础设计应加强结构方面的设计措施:(1)建筑工程应避免采用多种基础型式,对于建造于不均地基土上的建筑工程尽量加大基础刚度,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强度。
(2)建筑工程中如果地基软但是具有一定荷载能力,这时候可以考虑先在浅基础型式,根据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如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但是地基承载力也不足,那时可以考虑梁板筏型基础。
(3)在建筑
工程中,不均匀地基岩土上的桩基础中桩顶与桩底应设置不小于1m 的箍筋加密区,若采用预制桩应采用高强预应力管桩。
(4)当建筑工程荷载较大时应采用复合地基,墙下条形基础,最后考虑桩基。
复合地基处理方式可选择混凝土搅拌法或cfg桩法。
若下卧层验算仍不合格,建议采用桩基础,穿透软弱层。
(5)如果地基稳定性较好,不存在滑坡等情况,就没必要对地基进行处理,可采用筏板基础或地基梁结构或者用灰土换填一定深度即可,二层建筑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较低,不易产生不均匀沉降。
如在山区,应加强地基稳定性。
(6)如建筑工程属于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和单层或多厂房宜设置基础圈梁;根据实际情况也可采取减小柱距、增加内支撑或斜撑。
5.结语
地基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决定了建筑物基础选型和建筑结构的选择,对建筑工程具有重大的意义。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研究探索,不断加强建筑工程地基地基均匀性和稳定性,提高建筑物的安全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马征军.对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的探讨[j].广
东科技,2007(10):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