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及详细设计要求

合集下载

微生物菌剂生产工艺详细

微生物菌剂生产工艺详细
0.15%
2.5-3.5%
2mg/l
2mg/l
6.8-7.2
3.3主体发酵阶段操作和参数控制
3.2.3.1最佳装液量为罐体容积的50%-75%;最佳接种量实际装液量的1%-5%;发酵温度控制在25℃-35℃;pH控制在6.8-7.2;搅拌转速180-200r/min。转速过快会对菌丝体产生破坏,转速过慢易产生发酵泡沫,而且会因为溶解氧不足而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4发酵工作
由各生产岗位负责人按生产周期实施菌种活化、种子培养及主体发酵过程、分离纯化、干燥等流程。
6包装
将发酵生产线生产的粉剂、液体产品进行定量包装。包装过程需要保持环境的洁净和无菌,并且要按照规定的包装标准进行操作。
7储运
完成包装后的生物有机肥送至成品库并由送货人和库管分别签字确认成品数量,每批次产品单独存放,填写批次产品档案。
10记录和报告
在整个车间操作流程中,需要及时记录各项操作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包括菌种培养情况、发酵过程参数、质量检测结果等。
二、车间生产工艺流程
1生产车间设备准备工作
1.1车间环境准备
1.1.1温度控制:车间温度应保持在适宜微生物生长的范围内,通常为20-30摄氏度。
1.1.2湿度控制:车间湿度应保持在适宜微生物生长的范围内,通常为50-70%。
5.2包装密封:包装后进行密封操作,避免微生物菌剂受潮变质。
5.3存储条件:根据产品要求,选择适宜的存储条件,避免产品失效。5.4质量检验
5.4.1外观检查:对包装后的微生物菌剂进行外观检查,确保产品无异常。
5.4.2活菌数检测:进行活菌数检测,确保微生物菌剂活性符合标准。
5.4.3产品检测:对微生物菌剂产品进行综合检测,包括微生物成分、杂质等指标,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复合微生物菌剂标准

复合微生物菌剂标准

复合微生物菌剂标准复合微生物菌剂是一种通过混合多种微生物菌种而制成的生物制剂,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土壤肥力、抑制病原微生物等多种功能。

为了确保复合微生物菌剂的质量和效果,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来规范其生产和使用。

本文将介绍复合微生物菌剂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原料选择。

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原料主要包括微生物菌种、发酵基质等。

在选择微生物菌种时,应根据其对作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对土壤的改良作用等进行综合考虑,确保菌种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发酵基质的选择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无有害物质残留。

二、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工艺。

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工艺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包括菌种的培养、发酵、提取等环节。

在生产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发酵温度、PH值等参数,确保菌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同时,要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确保产品的无菌状态。

三、复合微生物菌剂的质量指标。

复合微生物菌剂的质量指标包括菌剂含量、菌种活性、杂菌含量、重金属含量等多个方面。

这些指标的合格与否直接影响着菌剂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测,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四、复合微生物菌剂的使用方法。

复合微生物菌剂的使用方法应根据不同作物、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生长期进行调整。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与化肥、农药等农药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菌剂的效果。

同时,要根据菌剂的含量和活性进行合理施用,避免浪费。

五、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效果评价。

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效果评价应包括对作物生长情况、土壤肥力、土壤微生物群落等多个方面的考察。

通过长期的试验和观察,评估菌剂的促进生长效果和土壤改良效果,为用户提供科学的使用建议。

六、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存储和包装。

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存储和包装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存储过程中,要避免高温、潮湿等环境,防止产品变质。

在包装上要标明产品的生产日期、批号、使用方法等信息,方便用户正确使用。

综上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及详细设计要求

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及详细设计要求

〔1〕生产用菌种的鉴定:主要包括纯度鉴定,生产性能的检查, 有无杂菌污染。

还有就是菌种的活性,重要特性有无退化等。

〔2〕如菌种已发生功能性改变或者被杂菌污染, 还需要进行菌种 的纯化或者或者复壮。

〔3〕其次在规模生产之前,还要通过实验室中试,确定该菌群 的最适生长温度, PH ,发酵培养基的最适成份与比例;生长曲 线的绘制与最适培养时间确实定。

我们普通选取对数生长期的菌 体〔丝〕做为生产发酵用的菌种。

最正确接种量与装液量的控制。

〔1〕将冷冻保藏管中的菌种在斜面中活化〔37℃ 24h〕,并在平板中进行纯化〔37℃ 24h〕。

最终得到斜面菌种或者菌种斜面。

〔2〕摇瓶培养阶段: 取一环纯化后的的菌种, 接入装量为 20mL 种子 培养基的 250mL 三角瓶中,置于 180r/min 中摇床中培养 (37℃ 18h)。

分别取 1mL 的种子液 ,接入五个盛有 20mL 发酵培养基的 250 mL 三 角瓶中。

置于 180 r/ min 摇床中 培养〔37℃ 24h 〕 。

接种量为三白 Nacl 琼脂0.5% 2.0-2.5%斜面培养基成份组成比例葡 萄糖0.1% 肉 蛋胨1%牛膏1% PH工艺流程工艺条件中控121℃~125℃0. 103MPa~0. 168 MPa 0.5h~1.0h加料体积 50%~75%,实际为 60%PH6.5~7.5121℃~125℃0. 103MPa~0. 168 MPa 0.5h~1.0h25℃~35℃ 常压角瓶实际培养基装量的 4-5%.PH 控制在 7.0-7.5 之间。

培养基组成见下表:玉摇瓶种子培 葡萄 尿 硫酸 磷酸氢 硫酸 硫酸米 PH养基成份 糖 素 镁 二钾 亚铁 锰浆各组成成份2.5 0.5 0.04 0.1 2ppm 2ppm 7.0比例〔%〕〔注; 1ppm=1mg/l)蒸汽 全部设备灭菌一级种子罐配料一级种子罐 PH 值检测一级种子罐灭菌一级种子罐降温种子罐 培养基灭菌空气蒸汽物料量的 0.5-5%.实际接种量为 1%25℃~35℃ 24~36h芽孢形成率≧80% 搅拌转速: 180r/min二级种子罐重复上述操作和参数控制其中, 由摇瓶菌种向一级种子罐的接种量, 控制在一级种子罐实 际装料量的 0.5%-5.0%;PH 控制在 6.5-7.5;发酵温度控制在 25℃~35℃;装料量控制在种子罐公称容积的 60%摆布。

微生物菌剂车间操作流程

微生物菌剂车间操作流程

微生物菌剂车间操作流程一、引言微生物菌剂是一种生物农药,它通过利用微生物菌株的特殊功能,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

为了确保微生物菌剂的质量和有效性,需要在专门的车间进行操作和生产。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生物菌剂车间的操作流程,包括原材料准备、发酵过程、菌剂提取、包装和质检等环节。

二、原材料准备1. 检查原材料的质量,确保符合生产要求;2. 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和添加剂,按照配方准确称量;3. 检查生产设备的清洁和消毒情况,确保无杂质和细菌污染。

三、发酵过程1. 将准备好的培养基和添加剂倒入发酵罐中,进行均匀混合;2. 加入微生物菌株,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3. 控制好发酵罐的通气量和搅拌速度,促进菌株的生长和代谢;4. 监测发酵过程中的温度、pH值和溶氧量,及时调整发酵条件;5. 根据发酵曲线,确定最佳的发酵时间,进行菌体的生长和繁殖。

四、菌剂提取1. 发酵结束后,将发酵液倒入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分离;2. 收集上清液,这是菌剂的主要成分;3. 对上清液进行过滤,去除杂质和残留的微生物菌体;4. 对过滤后的液体进行浓缩,使菌剂的活性成分更加浓缩。

五、包装1. 准备好符合卫生要求的包装材料,如塑料瓶或铝箔袋;2. 将浓缩后的菌剂倒入包装容器中,确保容器密封良好;3. 标注包装容器上的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和有效期限。

六、质检1. 从生产批次中随机抽取样品进行质检;2. 检测菌剂的活性成分含量,确保达到产品标准;3. 检测菌剂的微生物污染情况,确保无细菌或真菌污染;4. 检测菌剂的稳定性和保存条件,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七、总结微生物菌剂车间操作流程包括原材料准备、发酵过程、菌剂提取、包装和质检等环节。

通过严格按照操作流程的要求进行操作,可以确保微生物菌剂的质量和有效性。

同时,对于每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以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效、安全的微生物菌剂产品。

复合菌剂的制备

复合菌剂的制备

复合菌剂的制备复合菌剂(Compound microbial agents)是一种集多种菌种于一体的微生物制剂,它可以同时具有多种生理作用和促进植物生长的效果。

它可以促进土壤新陈代谢,增加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营养素水平,同时还可以抑制土壤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生物的生长,提高植物的免疫力。

本文将介绍复合菌剂的制备过程。

一、菌种的选取制备复合菌剂的第一步是选取菌种。

一般来说,复合菌剂应包含多种性能良好的微生物,例如产酶菌、氮固定菌、磷解菌、铁螯合菌等,而这些菌株应具有高效、广谱、安全与稳定等特点。

二、制备主菌种制备复合菌剂的第二步是制备主菌种。

它通常指生物活性高、生长速度快、菌量多的微生物,可采用流动培养方式进行制备。

流动培养方式通常采取发酵罐或滚筒式发酵设备,通过将发酵罐或滚筒内部通过外层水环境不断流动,使菌体充分接触营养物质,从而使菌体生长繁殖。

主菌种在发酵过程中要对发酵条件进行控制,如温度、酸碱度、氧气含量、营养物浓度等,以达到最佳生长状态。

三、筛选菌种制备复合菌剂的第三步是筛选菌种。

做法主要是将颇有活性的发酵菌种通过筛子或压缩机进行筛选,然后采用菌株定植方法进行培养,获得隔离的纯菌株。

通过纯菌株的检测和鉴定,筛选出具有产酶、氮固定、磷解、铁螯合等基本功能的菌株,以便在接下来的制剂工艺中进行混合,以达到最佳的增产效果。

四、制剂混合制备复合菌剂的第四步是制剂混合。

可将筛选出的多种菌株按比例混合,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培养,以获得充分的联合效应。

制剂培养过程中还应注意典型细菌的限制因素,如养分匮乏、高温、驱杀物等,以免影响微生物复合菌剂的正常发酵过程。

五、沉淀和包装制备复合菌剂的第五步是沉淀和包装。

在减速离心机或超速离心机上,以3,000-5,000转/分离去除未完全分离的半固体发酵物质。

制剂的沉淀物通过灭菌、真空干燥等方式处理后,即可进行包装,并在包材防潮性较好的密闭条件下进行保存。

综上所述,复合菌剂的制备需要经历菌种的选取、制备主菌种、筛选菌种、制剂混合、沉淀和包装等多个步骤。

微生物菌剂制作方法

微生物菌剂制作方法

微生物菌剂的制作是一个涉及微生物培养、扩增和制剂化的过程。

具体步骤如下:
1. 菌种选择: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微生物菌株,这些菌株可以是细菌、真菌、酵母等。

2. 培养基准备:配制适合所选菌种生长的培养基,该培养基通常包含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等成分。

3. 无菌操作:在无菌条件下,将保存的菌种接种到已准备好的无菌培养基中,以防止杂菌污染。

4. 发酵培养: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入恒温摇床或发酵罐中进行培养。

培养条件(如温度、pH、氧气供应等)需根据菌种特性进行优化。

5. 生长监测:定期取样监测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包括菌体密度、代谢产物浓度等指标。

6. 收获菌体:当菌体生长达到一定密度后,停止培养,通过离心、过滤等方法收集菌体。

7. 制剂制备:将收获的菌体制成所需的剂型,例如液体菌剂、粉剂、颗粒剂等。

这可能涉及到与载体材料的混合、干燥、造粒等步骤。

8. 添加保护剂:为了提高菌剂的稳定性和存活率,常需添加适量的保护剂,如糖类、油脂、胶体物质等。

9. 质量检测:对成品菌剂的有效活菌数、杂菌数、安全性等进行检测,确保产品质量。

10. 包装储存:合格的微生物菌剂进行适当的包装,并在适宜的条件下储存以保持其活性。

注意,微生物菌剂的制备过程需要在符合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的环境中进行,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微生物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微生物复合菌剂及其处理方法和应用与设计方案

微生物复合菌剂及其处理方法和应用与设计方案

本技术涉及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该微生物复合菌剂包括分解餐厨垃圾的复合菌体和固体发酵辅料,其中:分解餐厨垃圾的复合菌体包括纤维素降解菌10~15份,淀粉降解菌15~30份,蛋白质降解菌15~20份,油脂降解菌15~20份,枯草芽孢杆菌10~15份,铜绿假单胞菌5~15份;固体发酵辅料配比为麸皮50~60kg、豆粕15~20kg、硫酸镁0.4~0.6kg、磷酸二氢钾0.4~0.6kg、磷酸氢二钠0.1~0.2kg、葡萄糖8~10kg;该分解餐厨垃圾的复合菌体接种固体发酵辅料时接种量为0.8%~1%,经固体发酵得到该微生物复合菌剂。

该复合微生物菌剂,不仅对油脂、蛋白、纤维类物质具有良好的分解效果,而且可以耐受一定浓度的盐分。

最优时,降解率可达到90%以上。

技术要求1.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所述微生物复合菌剂由分解餐厨垃圾的复合菌体和固体发酵辅料制备而来,其中,所述分解餐厨垃圾的复合菌体包括纤维素降解菌10~15份,淀粉降解菌15~30份,蛋白质降解菌15~20份,油脂降解菌15~20份,枯草芽孢杆菌10~15份,铜绿假单胞菌5~15份;所述固体发酵辅料配比为麸皮50~60kg、豆粕15~20kg、硫酸镁0.4~0.6kg、磷酸二氢钾0.4~0.6kg、磷酸氢二钠0.1~0.2kg、葡萄糖8~10kg;所述分解餐厨垃圾的复合菌体接种所述固体发酵辅料时接种量为体积重量比0.8%~1%;其中,所述纤维素降解菌为CICC23686,所述淀粉降解菌为产淀粉酶枯草芽孢杆菌CICC10066,所述蛋白质降解菌为产蛋白酶枯草芽孢杆菌CICC10071,所述油脂降解菌为产脂肪酶地衣芽孢杆菌CICC21085,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CICC10210,所述铜绿假单胞菌为铜绿假单胞菌CICC21100。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微生物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1)分别培养所述纤维素降解菌,淀粉降解菌,蛋白质降解菌,油脂降解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其中,所述纤维素降解菌为CICC23686,所述淀粉降解菌为产淀粉酶枯草芽孢杆菌CICC10066,所述蛋白质降解菌为产蛋白酶枯草芽孢杆菌CICC10071,所述油脂降解菌为产脂肪酶地衣芽孢杆菌CICC21085,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CICC10210,所述铜绿假单胞菌为铜绿假单胞菌CICC21100;(2)按所述比例混合所述培养的纤维素降解菌,淀粉降解菌,蛋白质降解菌,油脂降解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3)将步骤(2)中所述混合后的复合菌体加入固体发酵辅料中,经固体发酵,制得所述微生物复合菌剂。

复合微生物菌肥制作的方法

复合微生物菌肥制作的方法

复合微生物菌肥制作的方法
复合微生物菌肥是一种富含多种有益微生物的肥料,具有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等多重功效。

下面将详细介绍复合微生物菌肥的制作方法。

一、材料准备
制作复合微生物菌肥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1. 有机物料:如畜禽粪便、作物秸秆、食品加工废弃物等,作为微生物生长的养分。

2. 微生物菌剂:包括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等,可从市场上购买或自制。

3. 辅助材料:如蛭石、珍珠岩、腐植酸等,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二、制作过程
1. 将有机物料进行堆肥化处理,在堆肥过程中,利用微生物菌剂加速有机物料的分解和腐熟。

2. 将腐熟的有机物料与辅助材料进行混合,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3. 将混合料装入容器中,压实后覆盖一层薄膜,放置在温暖处进行发酵。

4. 发酵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温度和湿度,并适时翻动混合料,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5.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后,复合微生物菌肥即可制作完成。

三、注意事项
1. 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2. 应选择质量优良的有机物料和微生物菌剂,以保证复合微生物菌肥的质量和效果。

3. 在使用复合微生物菌肥时,应根据土壤和作物情况适量施用,避免过量使用造成负面影响。

微生物菌剂生产工艺

微生物菌剂生产工艺

微生物菌剂生产工艺
微生物菌剂生产工艺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来制造农业、园艺等领域所需的有益菌剂的工艺。

目前,微生物菌剂在农田、果园、花坛等土壤中广泛使用,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更加环保。

微生物菌剂的生产工艺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材:选择适合生产所需菌剂的菌株,一般选择具有高效果、能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存和繁殖的菌株。

2. 培养基准备:制备适合菌株生长和繁殖的培养基,一般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和辅助因子等。

培养基的配制要符合菌株要求,能够提供足够的养分来支持菌株生长和繁殖。

3. 菌株培养:将选好的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中,培养条件一般包括适宜的温度、PH值、培养时间和培养容器等。

4. 菌剂分离和纯化:将培养得到的菌液通过离心等方法分离菌体和液体培养基,然后对菌体进行纯化,去除不纯物质,得到纯净的菌剂。

5. 菌剂质量检验:对菌剂进行质量检验,包括菌株的纯度、活力和稳定性等方面的测试。

只有通过质量检验的菌剂才能进行后续的包装和销售。

6. 包装和储存:将符合质量标准的菌剂进行包装,通常使用塑
料瓶或罐子进行包装,然后进行标签打印,方便识别。

包装好的菌剂需要存放在阴凉、干燥、避免阳光直射的环境中,以保持菌剂的活力和稳定性。

7. 销售和使用:将包装好的菌剂出售给农民、园艺师等使用者,用户在使用菌剂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达到预期效果。

以上就是微生物菌剂生产工艺的一般步骤,通过合理的选材、培养、纯化、质量检验和包装等环节,可以制备出高质量的微生物菌剂,为农业和园艺生产提供有益的菌剂选择。

同时,要注意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确保菌剂的质量和有效性。

微生物复合菌剂及其处理方法和应用与设计方案

微生物复合菌剂及其处理方法和应用与设计方案

微生物复合菌剂及其处理方法和应用与设计方案本技术涉及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该微生物复合菌剂包括分解餐厨垃圾的复合菌体和固体发酵辅料,其中:分解餐厨垃圾的复合菌体包括纤维素降解菌10~15份,淀粉降解菌15~30份,蛋白质降解菌15~20份,油脂降解菌15~20份,枯草芽孢杆菌10~15份,铜绿假单胞菌5~15份;固体发酵辅料配比为麸皮50~60kg、豆粕15~20kg、硫酸镁0.4~0.6kg、磷酸二氢钾0.4~0.6kg、磷酸氢二钠0.1~0.2kg、葡萄糖8~10kg;该分解餐厨垃圾的复合菌体接种固体发酵辅料时接种量为0.8%~1%,经固体发酵得到该微生物复合菌剂。

该复合微生物菌剂,不仅对油脂、蛋白、纤维类物质具有良好的分解效果,而且可以耐受一定浓度的盐分。

最优时,降解率可达到90%以上。

技术要求1.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所述微生物复合菌剂由分解餐厨垃圾的复合菌体和固体发酵辅料制备而来,其中,所述分解餐厨垃圾的复合菌体包括纤维素降解菌10~15份,淀粉降解菌15~30份,蛋白质降解菌15~20份,油脂降解菌15~20份,枯草芽孢杆菌10~15份,铜绿假单胞菌5~15份;所述固体发酵辅料配比为麸皮50~60kg、豆粕15~20kg、硫酸镁0.4~0.6kg、磷酸二氢钾0.4~0.6kg、磷酸氢二钠0.1~0.2kg、葡萄糖8~10kg;所述分解餐厨垃圾的复合菌体接种所述固体发酵辅料时接种量为体积重量比0.8%~1%;其中,所述纤维素降解菌为CICC23686,所述淀粉降解菌为产淀粉酶枯草芽孢杆菌CICC10066,所述蛋白质降解菌为产蛋白酶枯草芽孢杆菌CICC10071,所述油脂降解菌为产脂肪酶地衣芽孢杆菌CICC21085,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CICC10210,所述铜绿假单胞菌为铜绿假单胞菌CICC21100。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微生物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1)分别培养所述纤维素降解菌,淀粉降解菌,蛋白质降解菌,油脂降解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其中,所述纤维素降解菌为CICC23686,所述淀粉降解菌为产淀粉酶枯草芽孢杆菌CICC10066,所述蛋白质降解菌为产蛋白酶枯草芽孢杆菌CICC10071,所述油脂降解菌为产脂肪酶地衣芽孢杆菌CICC21085,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CICC10210,所述铜绿假单胞菌为铜绿假单胞菌CICC21100;(2)按所述比例混合所述培养的纤维素降解菌,淀粉降解菌,蛋白质降解菌,油脂降解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3)将步骤(2)中所述混合后的复合菌体加入固体发酵辅料中,经固体发酵,制得所述微生物复合菌剂。

微生物菌剂车间操作流程

微生物菌剂车间操作流程

微生物菌剂车间操作流程一、引言微生物菌剂是一种生物制剂,用于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和促进植物生长。

为了确保微生物菌剂的质量和效果,需要严格遵循操作流程进行生产。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生物菌剂车间的操作流程,包括原料准备、发酵过程、菌剂提取和包装等环节。

二、原料准备1. 原料采购:根据生产计划,采购所需的菌种、培养基、辅料等原料,并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2. 原料检验:对采购的原料进行检验,包括菌种活力检测、培养基成份检测等,确保原料的质量可靠。

3. 原料配制:按照配方比例,将菌种、培养基、辅料等原料进行准确的称量和混合,制备出菌剂发酵所需的培养基。

三、发酵过程1. 发酵罐准备:对发酵罐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无菌状态。

检查发酵罐的温度、压力等参数是否正常。

2. 接种菌种:将经过活力检测的菌种按照一定的比例接种到发酵罐中,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外界污染。

3. 发酵条件控制:根据菌种的特性和生长要求,控制发酵罐内的温度、湿度、pH值、通气速率等参数,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4. 发酵过程监测:定期对发酵罐内的菌液进行取样,检测菌种的生长情况和代谢产物的积累情况,及时调整发酵条件。

四、菌剂提取1. 发酵结束判断:根据菌种生长曲线和代谢产物积累情况,判断发酵是否结束。

通常以特定的指标值或者时间为依据。

2. 菌液分离:将发酵罐内的菌液通过离心等分离技术,分离出菌体和发酵液。

注意操作过程中的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3. 菌体处理:对分离得到的菌体进行处理,如洗涤、浓缩等,以获得高活力的菌体。

4. 发酵液处理:对分离得到的发酵液进行处理,如过滤、浓缩等,以获得高浓度的发酵液。

五、包装与质检1. 包装准备:准备好符合卫生要求的包装容器、标签等,并对其进行清洁和消毒。

2. 包装操作:将提取好的菌体或者发酵液按照规定的容量进行包装,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3. 包装密封:对包装容器进行密封,确保菌剂的长期保存和质量稳定。

4. 质检过程:对包装好的菌剂进行质量检测,包括菌种活力检测、菌剂浓度检测、杂质检测等,确保菌剂符合质量标准。

一种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种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种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当今的生物科技领域,微生物及其衍生物在农业、医药、环保等多个行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一种复合菌剂,重点阐述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复合菌剂简介复合菌剂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生物菌种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生物制剂。

这种菌剂能够充分发挥各菌种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复合菌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二、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1.菌种筛选与选育:从自然界中筛选具有良好协同作用的微生物菌种,或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现有菌种进行改良,提高其生长速度、适应性和稳定性。

2.菌种扩大培养:将筛选或选育得到的菌种进行扩大培养,为制备复合菌剂提供足够的菌体。

3.菌种混合: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菌种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复合菌剂。

4.固定化技术:为提高复合菌剂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可以采用固定化技术,如包埋、吸附、交联等方法,将菌体固定在载体上。

5.产品制备:将混合后的菌液或固定化菌体与适量的辅料(如稳定剂、保护剂等)混合,按照一定的工艺流程,制备成复合菌剂产品。

三、复合菌剂的应用领域1.农业:复合菌剂在农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土壤改良、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

通过提高土壤肥力、防治病虫害、促进作物生长等方面,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环境保护:复合菌剂在环境保护领域主要用于污水处理、生物修复等。

通过降解有机污染物、去除重金属离子等作用,改善环境质量。

3.医药:复合菌剂在医药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如制备微生态制剂、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等。

4.食品工业:复合菌剂可用于发酵食品的生产,如酸奶、泡菜等。

通过调节菌群结构,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总结:复合菌剂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生物制剂,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农用微生物菌剂生产工艺

农用微生物菌剂生产工艺

农用微生物菌剂生产工艺微生物菌剂是指目标微生物(有效菌)经过工业化生产扩繁后加工制成的活菌制剂,它具有直接或间接改良土壤、恢复地力、维持根际微生物区系平衡、降解有毒有害物质等作用;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其含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植物养分的供应量或促进植物生长、改善农产品品质及农业生态环境。

微生物菌剂的生产工艺有固态法和液态法两种。

固态法生产适用于丝状真菌,如米曲霉、黑曲霉、绿色木霉、米根霉、白地霉等,优点是产孢量高,便于干燥和分离提纯,缺点是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高,占用场地大;液态法生产适用于细菌、酵母菌等单细胞微生物,优点是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占用场地少,便于提高产能扩大规模,缺点是生产条件要求严格,配套设备多,投资资金大。

无论固态法生产还是液态法生产,为了提供微生物最适生长条件,保证制品质量和便于生产管理,一般都是采用单一菌种纯培养方式生产,再根据产品目的效果和质量要求,将多种菌剂进行加工复配,制成商品微生物菌剂,如秸秆腐熟剂、生物有机肥等。

现就各种生产方式及工艺简单介绍如下:1、固态法微生物菌剂生产工艺:试管菌种→试管扩培菌种↓配料→装瓶→灭菌→接种→培养→三角瓶菌种↓配料→蒸料→冷却→接种→装盒→培养→干燥→分离→菌粉2、液态法微生物菌剂生产工艺:试管菌种→试管扩培菌种↓配料→装瓶→灭菌→接种→摇瓶培养→三角瓶菌种↓种子罐配料→灭菌→冷却→接种→培菌↓发酵罐配料→灭菌→冷却→接种→培菌→浓缩→吸附→干燥→菌粉3、复合微生物菌剂生产工艺:以有机物料腐熟剂为例,其生产工艺为菌剂A 菌剂B 菌剂C 填充剂↓↓↓↓───────────────→混合均匀→分装→检验→成品4、生物有机肥生产工艺:有机物料菌剂A 菌剂B↓↓↓腐熟───────────→混合均匀→分装→检验→成品由此可见,微生物菌剂的生产即可以作为复杂的生物工程,又可以简化为简单地加工生产,尤其让微生物肥料生产变得简单易行、高效可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及设计要求(附简图)一.生产前的准备工作(1)生产用菌种的鉴定:主要包括纯度鉴定,生产性能的检查,有无杂菌污染。

还有就是菌种的活性,重要特性有无退化等。

(2)如菌种已发生功能性改变或被杂菌污染,还需要进行菌种的纯化或或复壮。

(3)其次在规模生产之前,还要通过实验室中试,确定该菌群的最适生长温度,PH,发酵培养基的最适成分与比例;生长曲线的绘制与最适培养时间的确定。

我们一般选取对数生长期的菌体(丝)做为生产发酵用的菌种。

最佳接种量与装液量的控制。

二.实验室菌种的活化与种子培养阶段:(1)将冷冻保藏管中的菌种在斜面中活化(37℃ 24h),并在平板中进行纯化(37℃ 24h)。

最终得到斜面菌种或菌种斜面。

(2)摇瓶培养阶段: 取一环纯化后的的菌种,接入装量为20mL种子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置于180r/min中摇床中培养 (37℃ 18h)。

分别取1mL的种子液 ,接入五个盛有20mL发酵培养基的250 mL 三角瓶中。

置于180 r/ min摇床中培养(37℃ 24h)。

接种量为三角瓶实际培养基装量的4-5%.PH控制在7.0-7.5之间。

培养基组成见下表:(注;1ppm=1mg/l)三.生产车间多级种子罐发酵阶段:工艺流程工艺条件中控121℃~125℃0.103MPa~0.168 MPa0.5h~1.0h加料体积50%~75%,实际为60%PH6.5~7.5精密试纸或PH计121℃~125℃0.103MPa~0.168 MPa0.5h~1.0h25℃~35℃常压物料量的0.5-5%.实际接种量为1%25℃~35℃镜检:24~36h 菌体的形态、密度芽孢形成率≧80%搅拌转速:180r/min二级种子罐重复上述操作和参数控制其中,由摇瓶菌种向一级种子罐的接种量,控制在一级种子罐实际装料量的0.5%-5.0%;PH控制在6.5-7.5;发酵温度控制在25℃~35℃;装料量控制在种子罐公称容积的60%左右。

搅拌转速控制为180r/min.二级种子罐的具体工艺操作和参数控制和一级种子罐大体相同。

二级种子罐培养基成分应尽可能的接近主体发酵罐培养基成分。

通过上述二级种子罐发酵培养,我们大致可以得到450L的发酵种子液。

(计算如下:0.6*0.01*V=0.225L由此可得V=37.5L即通过一级种子发酵,我们可以得到22.5L的发酵菌体或菌丝。

二级种子罐的接种量为5%。

即0.6*0.05*V=22.5L)即V=750L.即通过二级种子发酵,我们大致可以得到450L的二级种子发酵液。

二级种子罐培养基成分如下表四.主体发酵阶段(1)发酵罐主要部件的设计与选型(具体设计部分见附页)主要部件包括:罐体,搅拌器,联轴器,轴承,轴封,挡板,空气分布器,换热装置,传动装置,消泡器,人孔试镜,以及管路等。

(2)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知道:最佳装液量为(50%-75%)罐体公尺容积;最佳接种量(1%-5%)实际装液量;发酵温度控制在25℃~35℃;PH控制在6.8-7.2;搅拌转速180-200r/min.转速过快会对菌丝体产生破坏,转速过慢易产生发酵泡沫,而且会因为溶解氧不足而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3)具体发酵时间和发酵终点的确定,要通过镜检来观察微生物菌体的形态,密度,以及芽孢形成率≧80%。

最终来确定发酵时间和发酵终点。

我们一般选取对数生长末期的菌体菌丝做为发酵终点。

因为此时微生物代谢活性最高,菌体数目最多。

(4)主体发酵罐培养基成分及比例:(5)主体发酵罐操作工艺流程框图50%~75%PH6.5~7.5精密试纸或PH计℃~125℃25℃~35℃常压25℃~35℃镜检:24~36h 菌体的形态、密度芽孢形成率≧80%常温常压液态菌剂固形物含量10~20% 附页部分一。

复合菌剂生产工艺流程简图二。

发酵罐主体部件的设计发酵罐的种类很多,但是由于其他类型发酵罐应用的产品范围较窄,其流行程度远不如机械搅拌发酵罐,约92%的发酵工厂在使用机械搅拌发酵罐。

它的主要部件包括:罐体,搅拌器,联轴器,轴承,轴封,挡板,空气分布器,换热装置,传动装置,消泡器,人孔试镜,以及管路等。

(一)几何尺寸1.罐体计算:设计月生产量270吨,则日平均产量为9吨。

设计有效装液量为罐体公称容积的60%。

则可知V=15000L一般H/D=2.5较好,现在发展趋势是H/D 越来越小,已达1.8左右。

现设计H/D=2(其中H 罐体高度,D 为发酵罐内径),则由22215.04)]61(2[4D H D D h H D V b +≈++=ππ;H/D=2.可知罐体高度H=4m;发酵罐内径D=2m 。

罐体各部分材料多采用不锈钢,如1Cr18Ni9Ti,0Cr18Ni9,或瑞典316L 。

罐体必须能承受发酵工作时和灭菌时的工作压力和温度。

通常要求耐受130度和0.25MPa 的绝压。

2、搅拌器直径和几何尺寸高径比:对于档数:通用罐D/D 1=3,只能适合罐容积不太大的场合;当罐较大时,D/D 1=3-4。

根据需要,现设计采用圆盘涡轮式搅拌器。

搅拌器叶轮直径D1=1/3D=2/3m 。

3、封头:采用椭圆形或碟形封头,当V <5m 3时,封头与罐体间采用法兰连接;当V >5m 3时,封头与罐体间采用焊接;4、挡板:挡板的作用是防止液面中央产生旋涡,促使液体激烈翻动,提高溶解氧。

挡板宽度为(0.1-0.12)D 。

当满足全挡板条件时,增加罐内附件,轴功率不变。

WZ/D=0.5 即:(0.1-0.12)Z=0.5 即挡板宽度W=0.2m5、管口位置:人孔:为了便于操作和维修,封头上的人孔离操作层高度在0.7m左右,大小为500×450cm ;封头上其它管口,在满足工艺的同时应方便操作。

检测点:在下搅拌与第二档搅拌之间。

空气管:可开在封头上,也可开在罐身上。

取样口:开在罐身上。

冷却水管口:夹套冷却,冷却水进口在罐底,出口在罐身上部;冷却管冷却,进出口多在上部。

物料出口:开在罐底,稍微偏离罐底中心,也可开在罐身或罐顶,由一根管插入接近罐底最底处。

补料管:消泡、流加糖从罐顶加入;补氨水、液氨从空气管道加入。

消泡电极:接口在罐顶封头上。

6、罐装料容积的计算公称容积:罐身部分和底封头的容积之和(与贮罐相区别)。

V=V1+V2=π·D2(H0+h a+D/6)/4(h a可忽略不计)罐实际装料量:V0=V ·η(η=0.6-0.85)圆筒部分装料高度:H L=4(V ·η–V封)/ πD2液柱高度:H= H L + h a+h b7、空气分布装置(1) 单孔管:布置于罐底,结构简单,开口向下式可消除罐底固形物积淀,但对封头冲蚀严重;开口向上式对罐底物料混合不好;(2) 多孔环管:在环形管底部钻有许多小孔,气体分布比较均匀,但易使物料堵塞小孔,引起灭菌不彻底;(3) 环形多支管:在环形管底部设置4-6根“L”型支管,开口均朝发酵罐中心线,结构简单.但对罐底沉积物的清除往往不彻底。

(4)一般在发酵工业中通常采用单管空气分布器。

空气分布器在搅拌器下方的罐底中间位置,管口向下,空气直接通入发酵罐的底部。

管口与罐底距离为40mm,管径可按空气流速20m/s左右计算。

(二) 换热装置(1)换热方式:1、夹套换热:应用于V<20m3,结构简单,死角少,但壁厚,降温效果差。

加导流板可增大传热系数。

2、罐内竖式蛇管换热:传热系数高,但弯曲部位易蚀穿。

3、罐内竖式列管换热:适用于水源充足的地方,传热系数低于蛇管,用水量大。

4、罐外半圆管为主,罐内竖式蛇管补偿或板式换热器补偿。

可增大罐内有效容积,减少死角,此为将来发展趋势。

除以上换热方式外,还可采用安装在罐外的板式或螺旋板式换热器进行换热。

(2)发酵过程热量计算通常以一年中最热的半个月中每小时放出的热量作为设计冷却面积的根据。

1、通过冷却水带走的热量进行计算测定冷却水的流量及进出口的温度,按公式计算:Q最大=4.186WC(t2-t1)/V2、通过发酵液温度升高进行计算在最热季节,选择产热量最大最快的时刻,先控制温度恒定,关闭冷却水,测定发酵液在半小时内升高的温度,由公式计算:Q最大=2×4.186(GCt+G1C1t)/V3、通过生物合成热进行计算:Q总=Q发+Q搅-Q汽Q发=Q呼+Q代Q呼=15659W呼(KJ/h)Q代=4857W代(KJ/h)Q搅=4.186×860P (KJ/h)Q汽=4.186G(I出-I进) (KJ/h)W —单位时间耗糖量(kg/h ) P —搅拌功率(KW ) I —空气的热焓(KJ/kg ) (4) 通过燃烧热进行计算: Q 总=∑Q 作用物燃烧-∑Q 产物燃烧 (三)安全生产 ( 1)壁厚的设计:采用夹套的发酵罐,按外压容器进行壁厚计算: S= []2PDC P σϕ+-封头壁厚: S= S=[]P 20.5K DgCPϕσ+-设(2)死角和泄漏的消除1、罐体及封头内壁加工应光滑,焊接时采用双面焊,内外焊缝应打磨光滑;2、流加、接种及取样管道应能单独灭菌;3、排污管和排气管应独立排空;4、应尽量减少罐内的附件,减少死角;5、管口连接尽量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6、与罐直接相连的阀门采用抗生素截止阀,在阀门上安装排汽考克,保证阀门能彻底灭菌,或隔膜阀;7、发酵过程保持正压,防止微生物渗入;8、冷却水管采用不锈钢,防止腐蚀穿孔;9、搅拌系统轴密封采用机械密封为好;(3)消泡装置泡沫形成的因素有:通气和搅拌、培养基成分、菌体自溶。

泡沫的危害:1、减少发酵罐有效容积25-30%;2、造成大量发酵液逃溢;3、渗漏后易造成染菌;4、影响通气和搅拌的效果;5、妨碍微生物的呼吸,使代谢不正常,导致菌体自溶;常用消泡方法有化学消泡和机械消泡:化学消泡:流加泡敌消除泡沫。

机械消泡:利用机械消泡装置来打碎、分离泡沫,常用的装置有:耙式消泡器、离心式消泡器、刮板式消器、射流消泡器、碟片式消泡器等。

消泡装置给罐内带来了死角,同时还消耗能量,不如化学消泡效果好,若消泡剂对后处理影响较小,可单用化学消泡。

常用的化学消泡剂是天然油脂类和聚醚类物质。

(四)搅拌系统搅拌系统由轴、搅拌桨、联轴器、轴密封、减速机、电机、轴承等组成。

1、搅拌桨:发酵工程中常用的是涡轮搅拌桨,属径向搅拌器,分平叶、弯叶、箭叶,叶片数为3-8,常用的是六叶。

径向混合:平叶>弯叶>箭叶轴向混合:平叶<弯叶<箭叶功率消耗:平叶>弯叶>箭叶由于涡轮搅拌桨功率消耗较大,同时剪切作用对微生物的损伤也大,现在对轴向流搅拌桨的研究正在展开,如:螺旋桨搅拌桨和翼型搅拌桨。

由于轴向流搅拌桨的混合效果差于径向流搅拌桨,容易在罐内造成死区,气泡分散也不好,单纯使用轴向流搅拌桨的情况不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