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语文新课堂

“少教多学”语文新课堂
“少教多学”语文新课堂

“少教多学”语文新课堂-中学语文论文

“少教多学”语文新课堂

强敏钟正平

“少教多学”是为了适应发展性教学,将传统课堂中教师教得多转变为学生自己探知的一种新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的学真正成为教与学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让学生成为教师指导下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出更广阔的进步空间,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从而培养其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具体来说,“少教多学”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教”,不讲废话,将教精缩到关键处,把关键处讲深讲透;要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该扶就扶,该放就放。从课前的预习、读书、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解决生字新词、初步读懂课文,质疑并解疑,后将这一系列的活动体会带到课堂当中,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最终依靠大家的力量解决问题。

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继新加坡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该项措施后,在我国的不少学校也在尝试使用并初见成效。这些实践表明,“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实施,大幅度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树立起一种学习的责任感。对教师和学生来说,学习不再是教师教,学生被动地学,而是“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互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了乐趣,教师也因此而达到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有效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做到:一、改进教学方法,营造语文学习新环境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学习的兴趣,就无法很好地掌握知识,这

就要求教师采取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松鼠》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松鼠的图片或者视频,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松鼠这一动物上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顺利引入《松鼠》这一篇课文。

(二)建立新的评价观念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也需要教师的肯定和认可,才能更好地学习。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语文学习中非对即错的简单化评价,对学生的表现做更有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例如,给学生的作文写评语时,应在指出学生文章不足之外,善于发现学生文章中的闪光点,给予学生更多积极正面的评价。

(三)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

学生作为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独立个体,因受到多种主观因素的影响,他们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允许不同见解、不同观点的存在,而不强求统一。例如,在阅读最经典的道德两难故事《海茨偷药》时,开放性问题:海茨该不该去偷药?为什么?有的学生认为海茨应该去偷药,因为人的生命价值远远大于药剂师财产的所有权,有的学生则认为海茨不该去偷药,因为偷窃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这样,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使得学生们敢于说出心中所想,这样做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二、把学生的学习权利还给学生

(一)把课本研读权还给学生

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基本学习方式是研读课本,要做到“少教多学”,就必须把课本研读权归还到学生手中,将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由“以教师讲读为主”转变

为“引导学生自主研读为主”,要给予学生充分阅读课本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步深入了解课文,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认知。

(二)把自主学习的时间权还给学生

学生要达到“多学”的目的,听讲很重要,但是比听讲更为重要的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和“训练”。要做到“少教多学”,就必须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权还给学生。

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教师需要牢固树立以下几点意识:第一,要有“先学后教”的意识。有效的教学,应该是让学生先自主学习,而后,教师再根据学生自主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教授并补充;第二,要有“以学为主”的意识。所谓学习,应是学而习之,突出的重点是学而非教。有效的教学,应是“以学为主”,而不是“以教为主”。第三,要有“学然后会”的意识。有效的教学,要达到的目的是学生的“会”,这种“会”不是教师所教的,而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自我主观意识上的学习所获得的、印象深刻的知识。例如:

鲁迅《阿Q正传》这篇文章,每一个小部分都大有文章可做:鲁迅、阿Q的形象、中国的阿Q、阿Q的文化意义、传记、中国的传记、辛亥革命、小说的写作手法等等。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多个合作小组,指导学生自我阅读,寻求课题方向,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各种信息资源,充分获取所需信息,最后再以小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合作能力、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占有资料能力和读写能力都会得到大大增强。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用于传递教育教学信息的教学媒体日益丰富和发展,

充分地利用媒体也成为教育教学信息传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每个单元、每个课题、项目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即具体的教学要求,比如要使学生知道某个概念,或明白某种原理,或掌握某项技能等等。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常需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输教学信息。这就需要教师仔细斟酌,根据现代多媒体的不同特点加以取舍。

对现代教学媒体的综合利用,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信息的传递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通过设计增加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方便资源共享,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参与教学活动的平台。计算机模拟和虚拟仿真技术还能给学生提供一种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般进行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不断深化,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弊端在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下日益显露,教师占据课堂中心,学生主体性得不到发挥,教学模式固守死板,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得不到实质性提高,这就要求有新的教学理念来改变这一状况,而“少教多学”这一教学理念成为新课程改革教育浪潮中一个极具特色的教学模式,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新的语文学习环境,把学生应有的学习权利还给学生,充分合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技术等一系列的方法,来改变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缺点和不足,使得语文课堂不再枯燥,而是使课堂充满乐趣性与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吴新英.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快乐教学法[J].科技信息,2010,(1).

[2]黄凤群.“少教多学”的课堂模式[J].师道·教研,2012,(3).

[3]朱红明.构建“少教多学”语文课堂的意义与策略[J].青年文学家,2012,(10).

[4]寇平平.论“少教多学”[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1(第9卷),(4).

[5]韩建华.”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J].中华少年,2012,(8).

[6](美)肯尼斯·莫尔著,刘静译.课堂教学技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强敏扬州市竹西学校225100

少教多学论文

如何正确地看待“少教多学” 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有这样的表述:“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而学生却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这种教育思想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工作者的追求,特别是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想能够实现“少教多学”。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老师有这样的感叹:为什么我讲了好几遍的题型还是不会呢?为什么我上了那么多的课而成绩却没有提高呢?也就是说,很多老师觉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成正比的,教师教得越多,学生就应该学的越多,其实大家也知道,这种关系并不成立。那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少教多学”呢?以下是我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少教多学”的积极意义 1.从教师方面看,能有效的体现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行为 “少教多学”的重心在学生的学习,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有效的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局面。更加注重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做到少讲精练,把重心放在凸显问题的解决和个别辅导上,当好组织者和指导者。 2.从学生方面看,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如何才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少教多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现实的途径。当学生有疑问时,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或与老师一起探究,即学生的自学和互学,真正把学生放在了首要位置。 3.从课程理论看,能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学生学会学习并具备相应的能力,新课程理论告诉我们要切实转变学生模仿依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少教多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合作与多变交流,使学生逐渐由学会达到会学,并具备了相应的学习能力。 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1.不能正确理解少教 多教存在不少的弊端,但如果把少教理解成不教,理解成教师的不作为,把少教当成偷懒的正当理由,少教只能是少学。少教多学并非是让老师投入得更少,而是要求教师教得更好,教得更有智慧,从重视教学内容的数量到重视教学的质量转移。为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不断学习和思考,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 2. 课堂活动量上的不对称,学生无法多学 “少教多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探究与合作,而其重心又是在中差生,采取的是高就低的办法,由于课堂时空的限制,多数学生特别是中等以上的学生明显的被边缘化,只能作壁上观,任凭个别学生在那里接力,不能有所表现,因此这部分学生的思维就处于停顿或空耗状态,难以发挥优等生的引领作用,这仍然是抬高一边压低一边的做法,并且以偏概全,好学生同样有问题。 三、如何正确地实施“少教多学”这种教学模式 1.做好课前准备 首先要熟悉教材,认真备教材。上课前不仅要全面的阅读教材,还要深刻地研究,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把教学内容分为学生已会的,容易学会的,难学会的三类,分别思考

少教多学问卷调查

“少教多学”课题研究问卷调查(学生卷)同学,你好! 你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哪些疑难和困惑?请依据这份问卷如实回答。该问卷纯属调研性质,目的是了解高中生语文学习及对文言文学习态度的真实情况,你提供的信息和意见非常重要,请务必保证答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本调查的结果仅作为语文教学研究之用,不用作其他目的,问卷采取无记名形式,请放心作答。 年级: ______ 班级性别:_______ 说明:以下问题有单选、有多选,请根据题目作答。(可另附页) 1、你学习语文,感到() A.很有兴趣 A.语文太难 B.有兴趣 C.兴趣一般 D.没有兴趣 D.语文枯燥无味如果没有兴趣,主要原因是:_______ B不喜欢语文老师 C.语文用处不大 E.其他原因: 2 、你学习语文,主要是为了() A.升学要求 B.考试 C.未来职业需要 D.迫于家长压力 E.培养锻炼思维和表达能力 F.语文的人文性、探究性吸引了我 3、你的语文成绩怎么样() A.好 B. —般 C.很差 4、你觉得自己学习语文最认真的阶段是()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5、你认为提高语文学习成绩的方法是() A.加大作业训练量 B.加大时间投入 C.增加阅读量 D.增加社会实践

E其他:比如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语文学习成绩难以提高的因素有() A.投入时间少 B.方法不对 C.训练量少 D.缺少老师指导 7、你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有哪些环节() A.预习 B.听课 C.练习 D.复习 8、你语文课前预习情况() A.经常预习 B.偶尔 C.从不预习 9、在语文课堂上,你() A.经常主动提问,老师也鼓励我们提出问题。 B.很少主动提问,老师也不要求我们提出问题。 C.偶尔提出一些问题,但老师很少认真对待。 D.有时想提出一些问题,但没有时间和机会。 E.认为提问是老师的事,学生没有必要提出问题。 F.有时不知道怎 样提问题,有时感到题目太死,不好发问。 10、你在语文课堂上最经常采用的学习方式是 A.以被动的听记为主(如听讲、记笔记) B.以积极思考为主(如跟上老师的思维节奏) C.以讨论活动为主(如小组讨论,同桌交流) D.以个人活动为主(如不听讲,自我安排) 11、说说你心中喜欢的语文课是怎样的: 12、你每天是否有自主学习语文的时间()

语文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

语文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 语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 一、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少教多学”的实践研究对学生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体验自主、合作教学模式中进行探究。不仅使他们学到了知识、掌握了基本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技能,对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发散思维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少教多学” 的实践研究对教师说,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启发诱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进行探究活动和合作讨论,创设能引起学生兴趣和问题的情境,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中的学科问题,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空,使学生有思考、质疑、表述、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学、对学、群学等多种学习方式进行解难释疑的探究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 再有“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它的出现反映了人们对教与学的关系的深层次思考和对以往教学实践的反思,并且准确地概括出了当代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少教多学”触摸到了教育的核心——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样教。“少教多学”呼吁教育工作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具弹性的发挥空间,让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并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为学生的未发展做好准备。“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上具有明显优势,其重要性越越被人

们所认识。在程改革的背景下,加强对“少教多学”的研究,探索语教学“少教多学”的策略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少教多学”的实施 首先必须要转变老旧的教学观念,这是实现“少教多学”的基础。以前农民插秧,把秧苗插得密上加密,以为秧苗插得越密,就会收获越多,但最后还是事与愿违。后有人把插秧改为抛秧,农民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之苦,姿态优美地抛出秧苗,却带了丰收。初看起十分奇怪,“勤劳”没有得到相应报偿,“悠闲”反而享受着丰收的果实。细想想,密植插秧固然贯注了人们的丰收意愿,却破坏了秧苗自由生长的规律;反之,小块状抛秧为秧苗分蘖增产提供了充足空间,保护了它的自然生长。 以插秧类比语教学,过去大部分老师做着类似插秧密植的事情,以为老师讲得越多,学生就学得越好。北京外国语学院邓昌炎教授说过,“堂是一个舞台,在堂上老师只能是一个导演,决不是主角”。教师在堂讲得过多可能造成学生的思维被限制,从而缺乏创造能力和实践本领,使他们不再想什么,也不去想什么,最后懒得想。反之,让学生在类似于“抛秧”的具有发展空间的学习环境中,尊重人的自然,发挥学生天性和学生潜能:把堂时间和堂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感到堂心理时间短暂而愉快,堂心理空间广阔而丰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讨论,开展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多学,教师尽可能少讲。这样学生会快乐地多学,又能体现老师的主导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实现“少

小学语文“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上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和发展,特别留意为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供机会和帮助,切实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坚持以学论教、因学定教,切实落实教学的针对性,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真正实现“少教多学”。 相信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把教学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使教学成为推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和巩固、深化自主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活动。从课内和课外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采取各种形式,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相互帮助、相互沟通、相互质疑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是学会阅读、质疑、思考和探究。这是教的着力点,是实现少教多学的关键和前提。教师都必须根据学科性质、教材特点和学生基础切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少讲、精讲,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梳理国内外有关“少教多学”的研究成果,对其中与自身教学联系相对紧密的研究成果,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检验,丰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提升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 2.通过对“少教多学”理论的阐述,构建“少教多学”的原则,

从中发现教学的行为策略,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提练出更适合学生需要的“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方法和课堂教学范式。 3.在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开展“少教多学”教学思想的培训、指导及学术研讨、交流活动,探索并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少教多学”策略与方法。 4.总结有关“少教多学”教学思想的研究结论,丰富国内相关研究的内容,为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少教”就是把语文最重要的核心教给学生,即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等语文能力。教师要创设开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情境,放权于学生,充分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释放学生内在的探究能量。这是需要研究的问题之一,即让学生学会学习。 “多学”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是需要研究的问题之二,即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实践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有关”少教多学”的研究资料主要见于各种相关的谈话与学术文章中,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通过知网等论文专业检索手段,查询、收集、分析、整理和归纳有关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少教多学策略探究

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少教多学策略探究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课 改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新型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少教多学就是其中的代表。少 教多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改变“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最终实现学生的全 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少教多学策略探究 少教多学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至圣孔子曾经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教育观,捷克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也说:“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那么,在小 学语文的课堂上该如何做才能达到少教多学的目的呢? 一、认识少教多学的科学内涵 1.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是基础。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要运用在小学语文的 课堂上,教师首先要理清教与学的关系和先后顺序,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也就是 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是站在教师的角度谈的,学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谈的,少教是实现多学的手段,多学是实施少教的目的,二者互为依靠不可分割,因此 教应在学之后,也就是说教师要适当放手,减少语文教学的量,增加学生学习的 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并且,教师在减少语文教学的量时还 要提高教学的质,从传统教学转为创新性教学。 2.准确定位教学主体和教学目标。语文课堂上运用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首先 是为了扭转长期以来传统教育模式下形成的“灌输式教学”和“填鸭式教学”的弊病,并改变教师长期占据教学主体地位的现状,让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落脚点和出发 点都集中在学生身上。其次,少教多学的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启迪学生的思维,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故而设立的教学目标不 能再将成绩当做唯一的目标,而是设立的教学目标要根据课程要求也要充分考虑 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诉求。 3.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优化教学内容。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首先就是对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在教学中不仅对教学的侧重点有明 确的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是对教学时间的安排,学生在少教多学的模式下,主体地 位得到尊重的同时需要更多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减少不必要的讲课 时间,而让教学内容更加优化,使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探究性增加,激发学生学 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少教多学的策略 1.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打造互动型课堂。要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少教多学 的教学策略首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只发挥主导作用将课堂 还给学生,对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尊重,引导学生多思考、多 提问,让学生逐渐提高问题的质量。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生动、有趣,能够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其次,教师要与学 生多沟通多互动,及时对学生学习时遇到的问题予以回答和解决,在师生的交流 互动中,建立正向积极的师生关系,打造新型互动的课堂,顺利推进少教多学的 教学模式。 2.教师要提高授课的质量。语文教学尤其不同于其他科目的特性,因此,语 文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教师一整堂课从头到尾讲不停歇、学生埋头记笔记的现象,

语文少教多学教学反思

语文少教多学教学反思 语文少教多学教学反思 语文少教多学教学反思篇1 诗歌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灿烂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之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在现今的高中诗歌教学中,并没有积极地发扬民族文化,不重视诗歌教学,严重影响了高中语文教学质量。随着教育改革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完善,我国大力推行新课标教学,尤其是高中的语文诗歌鉴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 但是从目前的高中诗歌教学状况来看,诗歌鉴赏教学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主要是以诗歌的记忆、背诵、朗读为主,学生对诗歌并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只是单纯地记住了诗歌,应付了目前的考试,这虽然解决了学生当前的问题,达到了教学的目标,但对学生未来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单一的教学方式以及单纯的记忆会使学生产生厌恶的心理,学习兴趣下降,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率下降,就达不到教学的效果。下面我就简单地谈谈新课标针对高中诗歌鉴赏教学所推行“少教多学”教学方式的优点,并为改善教学状况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教师引领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并巧设问题 对于现在的高中生来说,学习的科目比较多,学习压力比较大,

尤其是在诗歌鉴赏和文言文的学习上比较吃力,而这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所在,要想学好诗歌鉴赏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但是从现在的高中教学来看,学生很少进行课前的预习,忽视了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导致课堂上没有学习的方向,盲目地学习,学习的效果不理想。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进行预习,养成预习的好习惯,为诗歌的学习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 1、在预习中要给学生布置简单的任务。预习不仅仅是要对诗歌有一定的熟悉,如果只是这样往往达不到预习的效果,在预习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布置简单的任务,要有预习的目的性,不仅要对诗歌熟悉,还要理解诗歌的大致意思。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简介等一系列问题,这就凸显预习的目的性,能有效地提高预习的效果。 2、在预习中教师所布置的预习任务难度要适中,不要过于简单,也不要过于难,过于简单学生没有预习的兴趣,难度过大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不到预期的预习效果,因此在预习过程中教师要多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给学生提供诗歌创作的背景、作者的写作环境,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性。 二、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提高学习质量 所谓的少教多学的意思就是教师要将主动权放在学生的手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在学生的手中,而小组合作学习正是满足了这一点,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几乎就不会参与,学生进行思想心灵的沟通。对于比较难的诗歌,学生独自学习是比较困难

“少教多学”语文新课堂

“少教多学”语文新课堂-中学语文论文 “少教多学”语文新课堂 强敏钟正平 “少教多学”是为了适应发展性教学,将传统课堂中教师教得多转变为学生自己探知的一种新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的学真正成为教与学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让学生成为教师指导下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出更广阔的进步空间,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从而培养其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具体来说,“少教多学”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教”,不讲废话,将教精缩到关键处,把关键处讲深讲透;要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该扶就扶,该放就放。从课前的预习、读书、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解决生字新词、初步读懂课文,质疑并解疑,后将这一系列的活动体会带到课堂当中,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最终依靠大家的力量解决问题。 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继新加坡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该项措施后,在我国的不少学校也在尝试使用并初见成效。这些实践表明,“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实施,大幅度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树立起一种学习的责任感。对教师和学生来说,学习不再是教师教,学生被动地学,而是“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互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了乐趣,教师也因此而达到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有效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做到:一、改进教学方法,营造语文学习新环境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学习的兴趣,就无法很好地掌握知识,这

就要求教师采取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松鼠》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松鼠的图片或者视频,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松鼠这一动物上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顺利引入《松鼠》这一篇课文。 (二)建立新的评价观念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也需要教师的肯定和认可,才能更好地学习。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语文学习中非对即错的简单化评价,对学生的表现做更有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例如,给学生的作文写评语时,应在指出学生文章不足之外,善于发现学生文章中的闪光点,给予学生更多积极正面的评价。 (三)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 学生作为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独立个体,因受到多种主观因素的影响,他们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允许不同见解、不同观点的存在,而不强求统一。例如,在阅读最经典的道德两难故事《海茨偷药》时,开放性问题:海茨该不该去偷药?为什么?有的学生认为海茨应该去偷药,因为人的生命价值远远大于药剂师财产的所有权,有的学生则认为海茨不该去偷药,因为偷窃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这样,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使得学生们敢于说出心中所想,这样做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二、把学生的学习权利还给学生 (一)把课本研读权还给学生 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基本学习方式是研读课本,要做到“少教多学”,就必须把课本研读权归还到学生手中,将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由“以教师讲读为主”转变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少教多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少教多学” 发表时间:2014-07-10T14:15:30.49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4年9月总第183期供稿作者:张璞[导读] 身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将“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结合自身实际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 张璞新疆博乐市第五师84团学校833405 摘要:“少教多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重点是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摒弃简单灌输知识的做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学生在自主获得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能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做到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关键词:“乐学” “会学” “少教多学” “少教多学”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乐学、会学、自主学习,是当代语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探索语文教学“少教多学”的策略和方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是什么? 少教——把语文最重要的核心教给学生。 1.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不仅是小学阶段学习上的需要,还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好的学习方法一方面需要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的要求。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好的学习方法成为全体学生的共同财富,变监督学习为自觉学习,从而实现“教会——学会——会学”的转化。 2.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要关爱每一个学生,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知识起点,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他们都有自我表现、自我成功的机会,都能获得知识、能力和自信心。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予以肯定,尤其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要用教师的满腔热忱,营造出祥和的心理环境,消除他们学习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置身于教师的期望之中,在无卑无怯、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中抬起头来学习。 “多学”,并不是多读书、多背教材,教师要通过“少教”将学生的学习变成发自内心的活动,将学生引向积极学习、深度学习、独立学习的境界。 语文教学中如何构建“少教多学”的有效课堂?我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精心设计预习学案,指导学生学会预习 在一节新课之前,老师总是让学生先对新知识进行预习,然而大多的学生在自学时往往只是走马观花,随便翻翻书完成任务就罢了,这样的预习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的。所以在初始阶段,教师应该利用上课时间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预习。为了达到较好的预习效果,教师可以为学生精心设计预习学案。一份好的预习学案应包含这样几点内容: 1.课题。教师要告诉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课前先研究课题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对所学做到心中有数。 2.学习目标。正如教师的教案都有教学目标一样,学生的学案也要有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应该掌握哪些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这样学习才会有针对性,不至于盲目地看书。学生心中也有明确的目标。 3.重点、难点。了解重难点,可以让学生预习时更有针对性地去想法设法地突破,学他们不会的。学生明白了以上几点后,我们可以在学案中设计填空题、问答题、填表题等引领学生去预习。这样在课堂教学时,我们只需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把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重点,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主动学习是一个人良好的素质,也是自我发展的需要。语文课堂教学更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活动时间。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他人的承认,又都具有发展的潜能和创造性,但由于习惯、兴趣、能力的不同,有的学生不善于在众人面前说话,有的学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有的学生不愿意被人家指名回答,因此就需要教师认真地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发现他们的亮点与优点,适时加以肯定和推动,让全体学生都能觉得语文课堂是一片自由的天地。要善于给学生提供课堂参与的机会,创造条件使其发挥自己的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就感。言语的自由,思维的自由,保证了学生有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从而保证了语文课堂教学有自由活泼的空间。 三、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引导 “少教多学”需要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老师发自内心地关爱学生,从学生出发,使他们乐学,从而乐于参加到课堂的学习中,进而喜欢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使师生、生生真正能够互动起来。在课堂上,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去尝试解决问题。当然,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免不了出错,这些错误恰恰能把问题暴露出来,为以后的学习扫清障碍。但学生可能意识不到,为错误而伤心难过,此时教师发自内心地说一句“错得好”,就能使学生乐观对待错误,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表达更加自由,更愿意尝试解决新问题。这种适时引导,是实现少教多学的保障。 现在在我们的平时语文教学活动中,“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能使我们的课堂更具有效性和趣味性。身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将“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结合自身实际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田万隆《少教多学——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贡献》。

《语文课堂中“少教多学”的实践感悟》

语文课堂中“少教多学”的实践感悟 摘要:通过一年多来我们参与的“少教多学”的课题研究,语文组教师人人参与课堂改革实践活动,在这里课堂成了学生自由活动的天地,充分发挥了其创新思维。我们的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了,家长也开始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了。我们深感欣慰,同时也坚定信念要继续深入探究,总结反思,不断完善自我,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关键词:教师形象、工作定位、教学方式、学习习惯 近几年来,我校语文教师都在追求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特别是一年多来我们参与的“少教多学”的课题研究,语文组教师人人参与课堂改革实践活动,在这里课堂成了学生自由活动的天地,充分发挥其创新思维。以前课堂上到处充斥着满堂灌,有些地方虽然也在搞课堂改革,但示范课和平时上课相去甚远,有甚者用题海战术淹没学生,最终使学生厌学语文,语文教师也是苦恼不已,语文难教难学成了老师和家长共识。现在我们的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了,家长也开始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了。我们深感欣慰,同时也坚定信念要继续深入探究,总结反思,不断完善自我,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一、继续改变我们的教师形象。随着现代教学理论的增加,语文教师要改变以往教书匠的形象,要做一名研究性的语文教师,进而能成为学者型的教师。用新的教学理念来充实自己,并在教学中去实践,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这样我们就会发现自己改变的不仅是形象更多的是师生关系。 二、继续改变我们的工作定位。教师们习惯用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也把学生成绩作为考核自己工作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实当你忽视了成绩这一点,你就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是那么的可爱和优秀,从他们身上你就会发现他们有很多闪光点。这样你在课堂中,你只需关注学生的

中学语文少教多学课题总报告

中学语文“少教多学”课型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江西省南丰县第一中学李晓宁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实在课题。当前,不少人积极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和实验,寻求一种切实可行的路子,这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我们进行“少教多学”课型研究,试图从新的视野,对这一课题作点探索。我们的课题“中学语文‘少教多学’课型研究”被定为2012年度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课题编号:FA2012—151,研究起讫时期:2012年2月—2014年8月。现将该课题实验过程及成果作一结题报告。 课题的选定 “少教多学”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鲜的理念,说古老,是因为早在1632年,捷克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的著作《大教学论》的开篇就把“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教学理想提出来了,“这本《大教学论》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基督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 “少教多学”又是一个新鲜的词,因为直到近年,随着对新加坡教育改革的评介的深入,“少教多学”这个概念才逐渐引起我们的关注。 需要说明的是,“少教多学”的理念是夸美纽斯明确提出来的,但是,类似的观点却是古已有之,不论是中国春秋时期孔子的“举一反三”、“温故知新”,还是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都体现了与“少教多学”思想的一致性。而中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则很好地诠释了“少教多学”的理念。 我们开展“少教多学”课型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 1、研究我校“少教多学”如何落到语文课堂实处,取得实效。让全体教师对新的课程理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具有高效的课堂观,高效的教学观,发展的学生观与全面的质量观,在教学中重新确立教师自己独特的角色定位。 2、研究中学语文“少教多学”课型的切入口和基本轨迹。优化教学方法,优化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浅谈少教多学在语文课堂上的作用

浅谈少教多学在语文课堂上的作用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基础素质教育质量,尤其是语文教学质量亟待提高。“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方式应用在语文教育中是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素质。 关键词:少教多学;方法;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应当视为教学主体,因此教师应当逐渐转变传统观念,积极应对当前教学现状与环境,从原来“灌输式”教育思维中跳出来。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采用更加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少教多学”的内涵 “少教多学”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减弱,相反,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加应当开动脑筋,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教学形式。“少教多学”主要是一种在知识传递过程中,引导学生自我完成学习目的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 二、“少教多学”教学形式的主要方法 1.教师积极引导学生 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自身经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学习,进而实现“少教多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课文,存在生僻字第一时间不应当是问老师,而是应当

查字典,并使用拼音标注。通过这种方式消除生僻字,让学生理解与掌握课文中心思想。 2.创新模式 在新课改环境下,课堂模式不能够墨守成规,应当善于创新思路,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如在班内组成小组,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组内成员遇到的问题,组长同时应当具有组织领导能力,真正帮助组员完成交流。 三、“少教多学”教学方法的作用 这种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将每一位学生的能力激发出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并真正实现对其的引导。从能力培养的角度上看,这样的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少教多学”教学方法能够锻炼学生,教师委派一些简单的工作给学生,学生就能够通过完成任务提升学生自信心。另一方面,“少教多学”方法借助多媒体的相关教学设备形成立体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与语境当中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少教多学”教学方式应用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具有十分显著的教学意义,是新时期我国教学改革的重要表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更快更好地前进。 参考文献: 马庆荣,姚宏伟.新加坡“少教多学”教育理念的启

少教多学,让学生有效提高语文能力

少教多学,让学生有效提高语文能力-中学语文论文 少教多学,让学生有效提高语文能力 樊永俊刘二龙 实施“少教多学”,把课堂内外的时空、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更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又能体现老师的主导地位,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宗旨。那么,实现“少教多学”该从哪些方面做起呢?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1、组织学生主动探究课本,教师放手,不当保姆。要实现“少教多学”,就必须把课本研读权还给学生,变教师讲读为引导学生研读,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只要学生能思考、讨论、动手、得出结论,就让学生自己处理,教师只需要根据课堂展示和汇报情况点拔总结,让语文课教学成为师生共享的过程,实现少教多学的双赢。 2、把自主学习的时间权、活动的空间权还给学生。学生“多学”的主要方式应该是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和“训练”。我们认为应当做到“四统一”,才可以把学习活动的空间权还给学生:自动与互动统一;“人书”与“出书”统一;“人(课)室”与“出(课)室”统一;三维目标统一。 3、把问的权利和学的体验权还给学生,改变课堂评价标准。与“多学”相伴的是“多问”,我们如今实施“少教多学”,就是要把问的权利、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在课堂评价中,一堂好课要设定三个标准:一是有学生发问;二是答不定标准;三是给学生留有余地。 二、重视预习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课前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一种好方法。预习

完成得好,可为课堂上双边活动奠定基础,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更佳。 笔者指导学生采取“五步预习法”。第一步:初渎课题,揣摩内容,引起求知欲,有效训练对文体的把握和在写作中的拟题。第二步: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扫除字词障碍,提高掌握汉字、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有好处。第三步:审读提示,明确要求,不走弯路;了解作者、作品出处及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感悟作者的感情,等等。第四步:结合课后思考题,默读了解,理清思路,划出不理解的地方。第五步:再读课文,明确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之处,自主探究对这篇课文的独特的见解。 三、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能力 首先,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当转变,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是关键。这就需要灵活多变地、创造性地设计出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时,常抛出一些激发创造性思维的问题。在教授《孔乙已》一文时引出问题:“孔乙己本名是什么?为什么一个人活在世上连名字都没有?”;在教授《藤野先生》中“从东京到仙台所经地方很多,鲁迅只记住了日暮里和水户,记住水户的原因可参见课本注释,记住日暮里原因何在?谁能用学过的知识加以说明?”这些问题如投石激浪,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设计语文交流的情境活动,感悟作者或课文人物最真实的情感,从而领悟创作来源于生活。我们在课堂上采用讨论、辩论、竞赛、抢答等教学活动;把像《皇帝的新衣》《孔乙己》之类的课文设计为“课本剧”,搬上“舞台”,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场所,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对“少教多学”的几点认识

对“少教多学”的几点认识 2012年,我校申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关于“少教多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研究之课题。这一举措,使我校的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研究走在了全区的前列,这对学校来说,实为幸事;而我有幸作为这一课题研究的践行者,应当珍惜前行,努力前行。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有这样的尴尬事情:上完一堂课,自认为讲得非常精彩,很到位,但当询问学生课堂效果时,学生战兢兢的一句“没听懂”,实在让我难堪。也有很多老师有这样的感叹:为什么我讲了好几遍的题型还是不会呢?为什么我上了那么多的课而 成绩却没有提高呢?也就是说,很多老师觉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成正比的,教师教得越多,学生就应该学的越多,其实大家都知道,这种关系并不成立。那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少教多学”呢? 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有这样的表述:“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而学生却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这种教育思想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工作者的追求,特别是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想能够实现“少教多学”。以下是我对“少教多学”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少教多学”的积极意义 1.从教师方面看,能有效的体现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行为 “少教多学”的重心在学生的学习,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有效的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局面。更加注重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做到少讲精练,把重心放在凸显问题的解决和个别辅导上,当好组织者和指导者。

2.从学生方面看,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如何才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少教多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现实的途径。当学生有疑问时,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或与老师一起探究,即学生的自学和互学,真正把学生放在了首要位置。 3.从课程理论看,能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学生学会学习并具备相应的能力,新课程理论告诉我们要切实转变学生模仿依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少教多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合作与多变交流,使学生逐渐由学会达到会学,并具备了相应的学习能力。 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1.不能正确理解少教 多教存在不少的弊端,但如果把少教理解成不教,理解成教师的不作为,把少教当成偷懒的正当理由,少教只能是少学。少教多学并非是让老师投入得更少,而是要求教师教得更好,教得更有智慧,从重视教学内容的数量到重视教学的质量转移。为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不断学习和思考,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 2. 课堂活动量上的不对称,学生无法多学 “少教多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探究与合作,而其重心又是在中差生,采取的是舍高就低的办法,由于课堂时空的限制,多数学生特别是中等以上的学生明显的被边缘化,只能作壁上观,任凭个别学生在那里接力,不能有所表现,因此这部分学生的思维就处于停顿或空耗状态,难以发挥优等生的引领作用,这仍然是抬高一边压低一边的做法,并且以偏概全,好学生同样有问题。 三、如何正确地实施“少教多学”这种教学模式

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少教多学理念的认识

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少教多学理念的认识 榆林市绥德县辛店中学崔明飞 〔内容摘要〕 语文课程,是初中教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其重要意义一直被社会所重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一直采用的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模式,使得语文课程的学习既单调又枯燥,教学效果不佳。新课标实施以来,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育者积极思考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少教多学”理念下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那么如何做到“少教多学”呢?“少教多学”理念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又有什么现实的意义呢?本文就此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关键字〕语文课程少教多学主体地位 〔正文〕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他对于实践性的要求很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育者往往采用的是“教为基础,先教后学”的教学办法,老师传授了多少,学生就接受多少。这种教学方法极大的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过度依赖老师,造成了学生的思考力,创造力的减弱,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中坚力量,一切的教学方法,教学工具,教学手段都应围绕着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开展而来。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应加大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课程的学习中来,成为语文

学习的领导者而不是接受者。那么如何加强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的确立学习的主体地位,从而真正的做到“少教多学,以学论教”呢?我们要从老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考虑。 “少教多学”教学理念的现实意义 “少教多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许多学校都在尝试使用并且初见成效。我们学校使用的是“6+1”教学模式。通过实践表明,“6+1”教学模式的使用,使得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大幅的提高,学生自身树立起一种学习的责任感。学习不再是被动的,而是“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互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了乐趣。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在“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下,出现了不少成功的例子。我们学校使用的是“6+1”教学模式,也是积极应用这种新型教育模式的典型范例。我校以“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老师是教育的引导者”为口号,积极实行“少教多学”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加大对于课前预习的投入力度,课上积极解决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课程讨论,教师进行最后的总结引导归纳。这样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带动起来,自主学习能力大大加强,在学习末的测验中,学习成绩有了普遍提高。“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优越性有了有力的证明。 如何做到“少教多学,教学互动” 1、任课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要明确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配合学生的学习进度,规划好教学目标,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应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