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注解常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集部书注释
1、汉王逸《楚辞章句》。 2、唐李善《文选注》。 唐五臣《文选注》。
《文选》除李善注本外,还有唐代开元时 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合 注本,世称“五臣注”。自南宋以来,李 善《文选注》多与五臣注合刊,称为 《六臣注文选》。
三、古书注释体式
1、注 汉武帝时有犍为文学《尔雅注》, 东汉郑玄有《三礼注》。
&“散言”、“散文”指同义词 语单独使用。 &“对言”、“对文”指两个同 义词语同时使用,相对为文。 &一般是“对言”时二者有别, “散言”时意义相通。
& 《诗经齐风南山》:“南山崔崔, 雄狐绥绥”。 孔疏:“对文则飞曰雌雄,走曰牝 牡;散则可以相通。”
&《诗经序》:“情发于声,声成 文谓之音”。 孔疏:“此言‘声成文谓之音’, 则声与音别。《乐记》注:‘杂 比曰音,单出曰声。’《记》又 云:‘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 乐。’则声、音、乐三者不同矣。 以声变乃成音,音和乃成乐,故 别为三名。对文则别,散则可以 通。”
4、章句
“章句”就是离章辨句的意思。除了 对古书作逐词解释外,还要串讲句、 章的大意,分析句法,辨明篇章结 构等。如汉代王逸的《楚辞章句》 和赵岐的《孟子章句》。 《孟子章句· 梁惠王上》:孟子见梁 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 将以利吾国乎?
《章句》:“曰,辞也。叟,长 老之称也,犹父也。孟子去齐, 老而至魏,故王尊礼之。曰: ‘叟不远千里之路而来至此, 亦将有可以为寡人兴利除害者 乎?’”
7、音义
“音义”是兼释字音和字义的一种古 注,以注音为主。 陈隋唐时陆德明的《经典释文》为 儒家十二经(无《孟子》)及《老 子》、《庄子》注音并简单注释。 每部书单称《音义》,如《毛诗音 义》、《周易音义》、《尚书音义》 等,合称《经典释文》。
《十三经注疏》注音均采用《经 典释文》(除《孟子》外),如 《诗经· 周南· 关雎》“君子好逑” 句,《毛诗音义》云:“好,毛 如字,郑呼报反。……逑音求, 毛云‘匹’也。本亦作‘仇’, 音同。”
③唐《十二经》:加《论语》、《孝经》、 《尔雅》。 (4)宋《十三经》:加《孟子》。 什么是十三经? 是指中国古代社会儒家学派最重要的十三部 经典,包括《易》《书》《诗》《仪礼》 《春秋左传》《公羊传》《糓梁传》《周 礼》《礼记》《论语》《孟子》《孝经》 《尔雅》。涉及了大到国家治理、小到家 庭秩序、伦理道德等方方面面,是儒家文化 的根源,是封建文化的主流。
古代汉语
第一讲
古书注解常识
• 一、古注的重要性 • 二、四部书籍的重要注家及注 本 • 三、古书注解体式 • 四、古书注解体例 • 五、古书注解内容 • 六、古书注解术语
一、 古注的重要性
有些词句必须借助古人的注释我们 才能了解。例如: 《左傅· 隐公元年》:祭仲曰:“都 城过百雉,国之害也。”杜预注: “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墙 长三丈,高一丈。侯伯之城,方五 里,径三百雉,故其大都不得过百 雉。”
(二)史部
1、司马迁《史记》三家注: 刘宋裴骃《史记集解》;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 唐张守节《史记正义》。 2、唐颜师古《汉书注》。 3、唐李贤等《后汉书注》。 4、刘宋裴松之《三国志注》。 5、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三)子书注释
1、魏王弼《老子注》。 2、晋郭象《庄子注》。 3、唐杨倞《荀子注》,清王先 谦《荀子集解》。 4、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梁刘孝标注。
6、辞(词)也
&用以说明该词是虚词。 《汉广》:“汉之广矣,不可泳 思”。 毛传:“思,辞也。” &句中的“思”是语气词。
7、之言、之为言
&古注使用这两个术语,一般都 是声训,即表明被释词和注释词 之间不仅在语义上,而且在语音 上有相通之处。
&《礼记王制》:“古者公田藉 而不税”郑玄注:“藉之言借 也。” &“藉”是古代一种助耕制度的名 称,郑玄认为它之所以名叫 “藉”,是由“借”的声义而受 名。
四、古书注解体例
以《毛诗正义》为例: 《毛诗正义》中有四种古注,即毛 传、郑笺、孔疏和陆氏音义,总的 编排原则是以历史先后为序。 大字是《诗经》正文,双行小字是 后人的注疏。 正文之下,前面没有“笺云”的注 是毛亨的《毛诗诂训传》,简称 “毛传”;
“笺云”之后的注是郑玄的《毛诗 笺》,简称“郑笺”; 〇之后是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对 正文和注文的注音; [疏]后是唐孔颍达的疏,简称“孔 疏”。疏先略引被疏文字,一般是 起止各两三个字,用〇隔开; “正義曰”后是孔疏内容。疏一般 是先疏正文,再疏注文。
5、疏、正义
疏即义疏,是疏通其义的意思,或 称作义注,正义、疏义等,简称疏。 一般兼疏经注,六朝所作的义疏很 多,流传到今天的只有南朝梁皇侃 的《论语义疏》。在唐代“疏”属 于私人注释,如唐代贾公彦的《周 礼疏》;“正义”属于官修,如唐 代孔颍达的《毛诗正义》。
6、集解
“集解”是汇集众说而解之的意思。 如魏时何晏的《论语集解》。 “集注”、“集传”、“集释”等 与“集解”性质相同。 晋代杜预《春秋经传集解》:是 “集”经、传为一书而为之作“解” 的意思,虽名“集解”,实为杜氏 一家之言。
十三经注疏
《周易》魏王弼注,孔颖达疏; 《尚书》汉孔安国传,孔颖达疏; 《诗》汉毛亨传郑玄笺,孔颖达疏; 《周礼》汉郑玄注,贾公彦疏; 《仪礼》汉郑玄注,贾公彦疏; 《礼记》汉郑玄注,孔颖达疏;
《榖梁传》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 疏; 《春秋左传》晋杜预集解,孔颖达 疏; 《公羊传》汉何休学,徐彦疏; 《论语》魏何晏,宋邢昺疏; 《孟子》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孝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尔雅》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王逸《章句》:“淹,久也。代, 更也。序,次也。言日月昼夜常行, 忽然不久,春往秋来,以次相代, 言天时易过,人年易老也。” &“章句”体古注往往还归纳出文章 的段落大意,称为“章指(旨)”。 &“章指”常杂用韵语。如:
&赵岐《孟子章句· 滕文公上》“有为 神农之言者许行”。 “章指:言神农务本,敎於凡民。許 行蔽道,同之君臣。陈相倍師,降 於幽谷。不理万情,謂之敦朴。是 以孟子博陈尧舜上下之敘以匡之 也。” &除最后一句是散句外,其余各句都 使用了韵语。
①如果疏“毛传”,则标明起止的 文字前有“传”字,如“傳翹翹薪 貌”; ②如果疏“郑笺”,则标明起止的 文字前有“笺”字,如“箋楚雜至 絜者” 。 ③疏有时是直解正文,如“翹翹然 而高者……示己有意欲求之”; ④有时是引书以证毛传和郑笺。 古注的惯例,凡相同的字句,只在
五、古书注解内容
1、解释词义 如上文毛传“错,杂也”,郑笺 “之子,是子也”。 2、串讲文意 《楚辞· 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
二、四部书籍的重要注家及注本
(一)经部 1、十三经及注疏 (1)五经: 汉五经:《诗》《书》《礼》《易》 《春秋》 (2)七经:东汉魏晋七经:《五经》 加《论语》《孝经》
(3)唐《五经正义》《九经》《十 二经》 ①孔颖达《五经正义》:《诗经正义》 汉毛亨传,郑玄笺;《尚书正义》 汉孔安国传;《礼记》汉郑玄注; 《周易》魏王弼注;《左氏春秋》 晋杜预集解。 ②《九经》:加《仪礼》、《周礼》、 《公羊传》、《榖梁传》。
5、浑言、析言等
• 浑言、析言是一对汉语训诂学术语。 • 浑言是指同类事物的统称,又称统 言、泛言,与析言相对。
• 析言是对同类事物辨析异同,另加 别名。如《说文解字》走部:“走, 趋也。 ”段玉裁注:“《释名》: ‘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 走。’此析言之,许浑言不别也。” • “民不忘恭敬”,注“在心为敬, 在貌为恭。”
3、犹
&被释词语置于“犹”的前面, 其作用主要是用来表示注释词和 被释词是同义关系或近义关系。 &《诗经· 召南· 羔羊》:“羔羊之 革”。 毛传:“革,犹皮也。”
wenku.baidu.com 《孟子· 梁惠王上》:“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 赵岐注:“老犹敬也,幼犹爱也。”
4、貌
&往往用于解释形容词,相当于 现代汉语的“……的样子”。 《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 谷,维叶萋萋”。 毛传:“萋萋,茂盛貌。”
3、笺
“笺”对传文进行补充订正的一种注 释。《说文》:“笺,表识书也。” 最早使用笺体的是郑玄。郑玄《六 艺论》:“注诗宗毛为主,其意若 隐略,则更表明;如有不同,即下 己意,使可识别。”(《毛诗正 义》) “笺”的特点是对前人注释的阐明、补
如《诗经召南鹊巢》:“之子于归, 百两御之”。 毛传云:“百两,百乘也。诸侯之子 嫁于诸侯,送御皆百乘。” 郑笺云:“之子,是子也。(订正) 御,迎也。(补充)”
2、朱熹的经书注解
(1)《诗集传》 (2)《周易本义》 (3)《四书章句》 《大学章句》 《论语章句》 《孟子章句》 《中庸章句》
3、小学书籍及注释
(1)汉许慎《说文解字》,清段 玉裁注(《说文解字注》)。 (2)汉扬雄《方言》,晋郭璞注, 清戴震疏证(《方言疏证》)。 (3)汉刘熙《释名》,清毕沅等 疏证(《释名疏证》)。 (4)魏张揖《广雅》,清王念孙 疏证(《广雅疏证》)。
2、传
• 传是 解说经文字词、阐明其大义 的注解。如《春秋》三传 [《糓梁 传》《公羊传》《春秋左氏传》] 。 • 另外依照经书文字逐字逐句进行解 释的,也称作传。如西汉鲁人毛亨 的《毛诗传》:
《诗经· 周南· 关雎》“关关雎鸠,在 河之洲” 《毛传》:“关关,和声也。雎 鸠,王雎也。……水中可居者曰 洲。” • 《诗· 鄘风· 相鼠》:“相鼠有皮, 人而无仪。” • 《毛传》:“相,视也。无礼仪者, 虽居尊位,犹为闇昧之行。” • 汉以后以传为训诂体式的注较少。
2、谓
&被释词语置于“谓”的前面, 其作用主要是用来具体说明被释 词语的特定意义。 &《左传· 僖公三十年》:“且君 尝为晋君赐矣”杜预注:“晋君 谓惠公也。”
“谓”有时还用于串讲。 《诗经· 郑风· 野有蔓草》:“野有 蔓草,零露漙(tuán)兮”。 郑笺:“零,落。蔓草而有露, 谓仲春之时,草始生,霜为露 也。”
3、分析句读
& 《诗经序》:“治世之音安以 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 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陆德明《经典释文》:“‘之 音’绝句,乐音洛,绝句,其政 和。一读‘安’字上属,‘以乐 其政和’为一句。下放此。” &陆氏的意思是,前人对这段文 字有两种读法:
一种是:“治世之音,安以乐,其 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 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 困。” 一种是:“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 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孔疏:“治世之音既安又以欢乐 者,由其政教和睦故也。”显然 是赞同前一种读法。
4、说明修辞表达方式
&《诗经》毛传中凡言“兴也” 的地方,都是对修辞表达方式 的说明。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 之事的一种修辞方式。
《葛覃》:“葛之覃兮,施(yì ) 于中谷,维叶萋萋。” 毛传:“兴也。” 郑笺:“葛者,妇人之所有事也, 此因葛之性以兴焉。兴者,葛延蔓 于谷中,喻女在父母之家形体浸浸 日長大也。叶萋萋然,喻其容色美 盛。”
《诗经· 周南· 关雎》:“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毛传:“窈窕,幽闲也。淑,善。 逑,匹也。言后妃有关雎之德,是 幽闲专贞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 匹。”
朱熹注:“窈窕,幽闲之意。淑, 善也。女者,未嫁之称。盖指文王 之妃大姒为处子时而言也。君子, 则指文王也。好,亦善也。逑,匹 也。”
• 《左传· 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 姜氏。”杜预注:“寐寤而庄公已生, 故惊而恶之。” • “寤生”之“寤”实是 “啎”的通假 字,本是逆的意思,杜预释“寤”为 “寐寤”显然是不合情理的。
六、古书注解术语
1、曰、为、谓之 &这三个术语用法大致相同。被释 词语置于“曰、为、谓之”的后面。 &作用: 《诗经· 周南· 卷耳》:“陟彼高冈” 毛传:“山脊曰冈。”
《楚辞· 离骚》:“各兴心而嫉 妒”。王逸注:“害贤为嫉,害 色为妒。” 《尔雅· 释草》:“木谓之华, 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 荣而不实者谓之英。” 以上是连用并举,用以辨析同义 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