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中渗透经典诵读论文
小学低段语文课堂经典诵读教学论文
小学低段语文课堂经典诵读教学论文概要:中华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无数的经史典籍直至今日仍然光芒璀璨。
教师引导学生对经典作品进行诵读,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
教师有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经典诵读,对经典诵读的策略进行研究,有课堂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经典诵读的活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记忆力是一个人学习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能力,学生进行经典诵读,能够提升自身的记忆力。
有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引导学生积累优秀的文化知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的经典诵读教学侧重于诵读,要求学生在初略了解篇章意思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在诵读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眼、口、耳”等器官以及注意力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有规律、有计划、长期地接受外界语言对视觉、听觉的刺激,有助于促进学生记忆力的提高。
因此,在学生记忆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引导学生诵读中华经典,有利于训练并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1.陶冶学生的性情中华经典是经过时间检验流传下来的优秀的中华文化,在经典中,学生可以学习到“梅兰竹菊”的优秀品格,可以学习到唐宋诗词的韵律诗篇。
在学生学习的黄金时间,让他们不求甚解地积累这些经典作品,就如同在他们的内心播种下一颗经典的种子,慢慢开花、结果。
所谓“染苍则苍,染黄则黄”,在这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生的性情会不断受到陶冶,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与《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相契合的。
2.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许多青年人都更愿意去学习科技类和经济类的知识,而忽视了对中华优秀典籍的了解与学习,导致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工艺逐渐凋零,出现失传的现象。
在小学阶段,经典诵读的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续,其内容是选取中华优秀的传统经典,如《弟子规》、唐诗宋词等,这些都是集中体现了中华的优秀文化传统。
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应用
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应用诵读方法是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一种方式,讲求口传心授,也是我国古代各种学科广泛采用的教育方法和学以致用的根本性方法。
自从五四以来读经教育的废除,诵读这种方法就逐渐淡出了教育者的视野,理解性的识记成为我们在语文教育教学方面的一个重要支点。
近些年,伴随着国学热的出现,经典诵读又成为语文教育教学方面的一个热门词汇和广大传统文化爱好者推广国学的一面旗帜。
其实经典诵读是经久弥新的,是一种高能量信息有效传递的途径和方法,是语文教学中智慧的显现。
经典诵读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和宽广的价值。
将经典诵读渗透应用于当下的语文教学,也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探索。
《吕氏春秋·博志》记载:“盖闻孔丘、墨翟,昼日讽诵习业。
”《黄帝内经·灵枢》雷公曰:“请受道,讽诵用解。
”讽,即背诵、朗读、传诵。
以孔子、墨子的智慧,都不分白天黑夜,坚持开口诵读经典;雷公请求黄帝传给他医道,他愿意运用讽诵的方法加以学习、运用和解析。
相传“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就是说孔子反复研读,连串竹简的皮绳也弄断了三次,可见他诵读之精深。
语言文字是能量信息的载体,对那些经过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精华——经典,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就会逐渐形成自我独特的生命体验,激发自我的创造活力和生命内发力,即彗性的自我觉醒。
现代的语文教学,在侧重于理解性认知的基础上,应该将经典诵读渗透其中,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也有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和高尚人格的形成。
学习一篇文章,并非识字造句、分析理解就可以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而是应站在生命和智慧的高度去认知学习。
识词造句只是基于技能层面的知识传递,而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文学的熏陶、浸润,滋养人性的精神内核,使人富于理想和活力而不乏理性精神,使人精神饱满而不乏现实生存之技能,对生命和大地充满敬畏,让人成其为人。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也一直在提倡经典诵读,可是我们所推崇的经典存在一个弊端和误区。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1摘要:诵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
诵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
通过诵读,可以提高学生驾驭汉语的能力。
关键词:诵读;教学;学生;重要性;习惯诵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诵读是最重要的。
诵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
诵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
一、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1.有利于学生的文字积累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与精华,文字亦是。
而文字的学习,往往是通过一篇篇文章的诵读,把识字与阅读融合在一起,重视诵读有利于识字效率的提高和书面语学习的全面开展,同时,识字量的增加,也有利于学生选择更多的书目文章进行阅读。
学生在进行课内文章学习的时候很好地落实了这一点。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诵读,可以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知优美的韵律。
教师如果具备良好的朗读技能,就能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思、读中议、读中练、读中悟、读中品,带领学生共同感受纯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对语文写作能力的形成规律作了具体的总结:“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作文时吾意欲所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通过诵读,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把别人的好作品融会贯通后,变成自己的东西,逐渐形成自己的能力,才能得心应手地掌握和运用好语文这个基础工具。
4.有利于积累语言材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
语言材料”。
当学生的头脑里记住了大量的词语、精彩句段或者美文,融会贯通后变成自己的东西,形成新的观点,读起文章来,也就会有了自己的理解,写起文章来自然也有了内容可写。
高中语文朗读教学论文4篇
高中语文朗读教学论文4篇第一篇:高中语文教学朗读教学研究张颂认为:“所谓朗读,指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活动。
”新课标高度关注朗读教学,要求高中生“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要求学生诵读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朗读教学是一种基本课型,抓好朗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运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审美水平和语文素养。
然而,朗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朗读教学流于形式,尤其是年级越高,朗读越被边缘化,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对朗读失去兴趣,甚至讨厌朗读。
1.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朗读水平朗读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普通话水平,特别是方言区的教师,要掌握好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的正确发音和普通话音变规则,注意普通话和自己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
教师要不断总结,发现规律,并反复练习。
教师要提高朗读水平,还要掌握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朗读技巧。
停顿一般分为语法停顿、逻辑停顿、情感停顿三种。
重音分为语法重音、逻辑重音、感情重音三种类型。
句调一般分为升调、降调、平调、曲调四种类型。
节奏指朗读过程中由声音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形成的回环交替的声音形式,常见的节奏类型有轻快型、沉稳型、舒缓型、强疾型等。
朗读时必须做到语速适中,语调抑扬顿挫,语气刚柔相济,语意褒贬分明,体态自然得体。
2.教师要做好朗读示范教师范读时,要深刻体味作品并恰当运用各种技巧,准确、鲜明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
对学生的朗读要具体评价,评价态度要实事求是,如朗读得不好,要指出哪个方面处理得不当,并指出如何具体处理,还可以说一说为什么不能这样读的理由。
3.朗读教学设计要循序渐进朗读受书面语言制约,朗读之前必须对作品本身进行认真研究,透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
只有透彻地理解,才能有深切的感受,准确传达作者的心声。
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诗,描述作者离开英国剑桥大学时的复杂内心感受,把握好淡淡的哀愁的感情基调。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论文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论文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实施策略;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对新课改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思考,可以采取有效的方式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并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经典诵读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不仅会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会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实施意义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在我国历史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诞生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诞生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中包含了丰富的思想道德素养,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经典诵读,将有利于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的正确树立,这将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且会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1]。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西方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为了避免我国文化被忽视,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有效实施经典诵读,让学生对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进行诵读,并且在诵读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传承。
另外经典诵读的实施将充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诵读中将有效表达一个人的内心情感以及性格,学生在诵读中会将自身的喜怒哀乐表现出来,因此可以说诵读会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并且让学生在表演中加深记忆,并且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将文学作品深深地刻在自身的脑海中,并且这样会充分培养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学生可以在优秀的文化作品中深刻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能够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设施(一)提升学生的诵读兴趣。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那么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提升对语文诵读的兴趣,以此来不断促进学生主动进行诵读,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2]。
学生只有对语文诵读产生兴趣,那么在语文的学习中才会充分保持热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兴趣会激发学生不断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语文朗读论文(5篇)
语文朗读论文(5篇)语文朗读论文(5篇)语文朗读论文范文第1篇课堂上老师起到主导的作用,老师的心情能够感染课堂上的同学,因此,要想使学校生语感与语言力量得以提升,就要对老师领读加以重视,确保领读的正确。
比如,苏教版四班级上册的课文《珍宝鸟》,在对第四自然段进行领读的时候,老师教学不能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必需要加入自己的感情,这一段通过对珍宝鸟动作的描写,写出了鸟儿的可爱、淘气,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珍宝鸟的爱惜和宠爱之情。
因此,老师在领读时,要想象出这种人和自然之间和谐的画面,读出感情。
老师要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对文章表达的思想进行正确处理,并把握好语音和语调,对语速进行正确把握,不能矫揉造作,这是要好好进行学习的,对老师朗读技巧的要求特别高,只有做好了这点,才能对课文中的词句和内涵进行理解,从而将语感把握好。
二、强调细读的方式读书是不能慌惊慌张、急于求成的,肯定要重视涵咏,对书中的韵味进行咀嚼,对其进行渐渐消化和理解,从中获得肯定的启示。
比如,苏教版五班级下册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要对表现儿童多的语句进行细细品尝,说明孩子们在哪,那么春天就在哪,跟着孩子们就能找寻到春天,通过对文章语句的品读,我们可以理解其隐含的意思:孩子们活泼可爱,就像春天似的生气勃勃。
比如,在对古诗进行教学时,肯定要让同学反复诵读,之后利用领读以及赛读还有唱读等方式,再引导同学去理解其中的诗意,了解其中的感情,最终再进行诵读,加深同学对古诗的理解。
同学在反复进行诵读的时候,感情也会更加深化,在反复诵读之后就会对其更加理解。
反复诵读是学习和鉴赏的一种方法,对于同学语感的培育以及阅读和写作力量的提高都有很好的关心。
有哲学家认为,仿照这一行为是推动人类不断进步的一个重要缘由。
宋代朱熹曾经说过,看书就要首先熟读,将书中话背诵下来,就像从自我心中说出似的,如此便可在书中获得肯定的收获。
仿照也就是依据前人阅历进行进展的自己的理论,当自身还没有力量制造理论时就要借鉴前人阅历,并对前人讨论路线进行仿照,省掉不少麻烦。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课上教学模式初探论文
本科学年论文论文题目: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课上的教学模式初探摘要经典诗文是中华璀璨夺目的古代文化中一颗明珠,其形式多种多样,风格迥然各异,容博大精深,意蕴简炼绵长。
吟诵经典,启迪心智,清静灵魂,感悟人生。
特别是小学启蒙教育过程中经典诗文的阅读、诵读等训练,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思维能力、识记能力和文化素养,以及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都很有裨益。
更为重要的是,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课教学上的成功实践,将对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经典诵读的认识、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误区、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上的模式探索这三方面来展开论述,旨在研究能让经典诵读很好地与小学语文教育结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经典诵读;小学;语文教学;目录引言.................................................................. . (3)一、经典诵读的认识................................................................... .3〔一〕、经典诵读的背景................................................................... ..3〔二〕、经典诵读的新课标要求.................,.. (3)〔三〕、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经典诵读的意义 (3)二、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误区 (4)(一)经典容选择偏颇,仅局限于古代经典 (4)〔二〕:诵读容安排无序,杂乱无章 (5)(三):诵读教学目的急功近利,目光短浅 (5)(四)、重死记,轻实践。
(6)三、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上的模式探索 (8)〔一〕、经典诵读需要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创新形式 (8)(二)经典诵读需要课堂以外其他各环境的辅助 (8)〔三〕、经典诵读需要多元化的评价 (9)四、结语................................................................... . (9)注释................................................................... . (10)参考文献................................................................... (10)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课上的教学模式初探林锦标引言经典诗文是中华璀璨夺目的古代文化中一颗明珠,其形式多种多样,风格迥然各异,容博大精深,意蕴简炼绵长。
小学语文教学应渗透经典诵读
小学语文教学应渗透经典诵读【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经典诵读是至关重要的。
经典诵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讲解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妙和智慧。
选择适合小学生的经典作品也是至关重要的,要综合考虑作品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兴趣爱好。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积极推动经典诵读的渗透,因为经典诵读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现代教育的需要,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让经典诵读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常态,将有助于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经典诵读、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思维能力、渗透、选择经典作品、综合素养、传统文化传承、现代教育。
1. 引言1.1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基础知识的起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写作、诵读等活动,学生可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文学素养,锻炼思维能力,培养情感情操,增强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精神的过程。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学习语言文字知识,更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语文教学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未来学习和成长的关键。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基础打下良好的基础,将为其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需要教师们不断探索和创新,使语文教学更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中,小学语文教学更需要重视经典诵读,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典诵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优秀的文学作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作用论文
浅谈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内容摘要】:经典名著是中华民族的语言精品,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是我们民族的血脉和精神底蕴。
语文教学如果充分利用经典含蓄蕴藉、内容丰富、短小精悍、易抄易记等特点,采用多侧面联系、多渠道贯通,使其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就可以更好地发挥经典在教学中的作用。
与经典为伍,与经典同行,一生一世,代代相传,得到的必将是新课改下“无心插柳柳成荫”之葱葱郁郁的喜人景象。
【关键词】:经典诵读语文教学文化熏陶语文素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一时之举,更不可急功近利,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作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来实现,其中之一就是长期的文化熏陶。
经典名著是中华民族的语言精品,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是我们民族的血脉和精神底蕴。
因此,经典诵读对于学生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将起到无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小学生,其意义更是非凡。
语文教学如果充分利用经典含蓄蕴藉、内容丰富、短小精悍、易抄易记等特点,采用多侧面联系、多渠道贯通,使其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就可以更好地发挥经典在教学中的作用。
那么,经典如何同语文教学结合,又怎样发挥其作用呢?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课前诵读,营造气氛,激发兴趣课前5分钟是每节课开始的“序幕”。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灵活地处理好这“5分钟”,往往能够为整节语文课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经常要求学生进行5分钟的古诗词诵读,甚至把读经作为班级集合的一种信号,这样,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氛围下进行读经,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古诗词,提升语文素养,还在书声琅琅中营造一种课堂上应有的活跃气氛,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以更好地状态投入到语文课堂中去。
同时,每天5分钟的经典诵读,会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从而更好地培养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例如,学习《只拣儿童多处行》,抄录《村居》一诗,指导朗诵,领会意境,引起学习欲望。
优秀论文--让经典诵读成为传统文化进课堂的有效途径
优秀论文--让经典诵读成为传统文化进课堂的有效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
而经典作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学生进行经典诵读可以积累知识、丰富思想与情感、提高涵养、提升文化素养、养成语言感受力,提高说话和写作能力。
同时,经典作品还具有美育和德育的功能,可以带给学生美的熏陶和人格的砥砺,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正义感,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内心世界。
经典诵读的过程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因为它记录了圣贤先哲对自身生活的感悟,本身就是传统文化,而经典中更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
因此,在开展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时,我们将经典诵读与传承传统文化相结合,挖掘经典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再现传统文化画面,加强经典中的传统文化实践,让经典诵读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在挖掘经典中的传统文化资源时,我们需要深入挖掘经典中的文化内涵,了解经典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从而深入理解经典的内涵和精髓。
同时,我们还需要将经典中的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融合,创造出新的文化价值。
这样,经典诵读不仅可以传承传统文化,还可以创造出新的文化价值,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经典诵读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可以带给学生丰富的知识和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能力,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
经典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如唐代XXX的。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异乡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同时也描绘了唐代人民过重阳节的方式和俗。
通过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历史传承,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
今天的重阳节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尊老、敬老、爱老、助老,象征着平安和谐、生命长久和健康长寿。
我们应该号召同学们回家和家长一起按传统方式过重阳节,传承古老的传统。
经典诵读教学论文
经典诵读教学论文孩子喜欢这样学经典广西融安县长安镇第三小学韦薇我所任职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各种教学配备异常简陋,条件差,老师外出学习的机会也特别少。
为了提高诵读经典诗文教学质量,在这种环境下,只有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
可喜的是,我在这几年的探索中,真的找到了一些让孩子们喜爱的诵读经典的方法。
一. 游戏中学每个孩子都喜欢做游戏,针对他们的这一年龄特征,我在教学《弟子规》时,把里面的内容编成童谣放到集体花样跳绳游戏中,八句一节,为一个花样跳法。
比如第一节“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为双脚跳,这是最简单的跳法。
让孩子边跳边读,之后,我就跟他们讲解这几句话大概的意思,让他们理解大概意思,更加激发他们背诵的兴趣,于是,边跳边诵中,一下就背出来了。
接着我就把第二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编成单脚跳法。
以此类推,《弟子规》的内容,一段不长的时间学生就学会了。
同样的,我把《三字经》编到“拍手”游戏中在课堂上运用。
我们都知道,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不能持久。
针对这一特征,我在课间插入“三字经拍手”游戏,既解除了孩子学习的疲劳,让他们得到适当的休息,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课堂纪律也在无形中得到有效组织,真可谓一举多得。
二. 唱着学记得我教《鹅》这首诗,当学到“曲项向天歌”时,有个小孩天真地问:“老师,鹅怎么唱歌呢?是不是也像我们一样唱?”我一愣,随时灵光一闪说:“是呀,你能不能模仿它唱一唱这首诗?”他乐了,说:“能!”然后就唱了起来。
这一下,课堂突然变得异常活跃起来。
人人争着用自己的方式唱,就在这么一说一唱中,孩子把古诗学会了。
三.演着学《新白娘子》和《西游记》这两部电视一播出,就吸引了无数的孩子,有的孩子更达到了百挑不厌的程度。
孩子们不仅喜欢看,还喜欢模仿电视里的人物进行表演。
我有个女儿就是这样,和隔壁的小孩边看边拿起妈妈的丝巾等东西,打扮成白娘子和小青,学着她们又说又跳,乍一看还真有点像那么回事。
小学语文教学应渗透经典诵读
小学语文教学应渗透经典诵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小学语文教学应渗透经典诵读语文教育一直以来都受到重视,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更是要注重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培养。
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经典诵读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语感,丰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渗透经典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如何渗透经典诵读。
经典诵读应该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
无论是古诗词还是现代诗歌,都应该成为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朗诵的形式,将经典诵读融入到每一堂课中。
在教学“唐诗宋词”这一内容时,老师可以利用课文中的古诗词给学生进行诵读训练,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美感和情感。
还可以鼓励学生背诵一些经典的古诗词,让他们通过背诵更好地领略古诗词的意境和韵味。
经典诵读应该和语文教学相结合,使得经典诵读更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诵读训练。
在学习《童话故事》这一内容时,老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进行诵读。
通过诵读,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还可以感受到不同故事的情感表达和语言韵味。
在学习古诗词时,老师也可以将古诗词与课文内容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诵读古诗词来理解课文的情节和主题,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经典诵读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使得学生能够在诵读中更好地领略语言的魅力。
在诵读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让学生们通过比赛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朗诵才艺,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老师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社团,让学生能够在社团中互相交流,共同提高诵读能力。
第二篇示例:小学语文教学应渗透经典诵读语文是人类最古老的书面语言之一,同时也是最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一门学科。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应渗透经典诵读
小学语文教学应渗透经典诵读语文教育是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经典诵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具有重大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渗透经典诵读,这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以及文学修养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经典诵读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促进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感悟。
在这篇文章中,将会探讨小学语文教学应渗透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开展经典诵读进行一些探讨和建议。
小学语文教学应渗透经典诵读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经典诵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速,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知不觉地提高他们的语感和修养,同时也能够加深对诗词文学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教学应渗透经典诵读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而经典诵读可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到传统文化,熟悉古代文学作品,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信心。
经典诵读也可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在诵读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主动阅读兴趣。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应渗透经典诵读的重要性,我们也需要思考如何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学校应该加强经典诵读材料的选用,引导学生诵读名篇佳作。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语文水平,精心选择一些适合的经典文学作品,比如古诗词、名篇语文和古典文学名著等,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教师可以利用课外课间时间组织经典诵读比赛和朗诵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诵读表达能力。
学校也可以通过“每周一诵读”、“诵读名人堂”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经典诵读活动,培养他们的诵读习惯。
家长也可以在家中积极配合学校的诵读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鼓励,让孩子在家中也能够体验到诵读的乐趣。
有关经典诵读的论文
[标签:标题]篇一:经典诵读教师论文王杰腹有诗书气自华——浅谈小学经典诵读教学丽春路小学王杰经典诗文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吟诵经典,启迪心智,清静灵魂,感悟人生。
特别是在小学启蒙教育过程中经典诗文的阅读、诵读等训练,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思维能力、识记能力和文化素养,以及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都很有裨益。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从小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丰富语言积累,培育文化底蕴。
下面浅谈一下我在经典诵读教学方面的一些想法:一、营造书香氛围(一)书香校园.人类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某种环境,周围的一切都会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人的心智活动。
“昔孟母,择邻处。
”孟母的故事就说明了环境的重要。
营造校园环境,打造儒雅书香环境,“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寸土地都育人。
”我校在校园里、教室里张贴诗人画像,名诗名句,并定时更换;将《论语》、《弟子规》、《唐诗宋词》作为校园文化墙的重要内容。
今年,我校还专门结合洛阳市牡丹文化节,在校园墙壁上创设了关于牡丹古诗的主题板块。
学校选择了几十首牡丹诗来布置橱窗,并配上相应的牡丹花图片。
学生们在欣赏着美丽的牡丹的时候,不自觉地就吟咏起“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花美诗更美,一时间,同学们吟咏牡丹诗的热潮高涨。
这样的校园,一砖一瓦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一草一木都充满着耐人寻味的诗情画意,经典文化的诵读也成为一种随时皆可行的事情,实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书香班级。
学生来到学校,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室里度过。
所以,我们要让班级的墙壁也充满书香,让诗意盎然的班级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我校各班建设了有自己特色的“读书角”“经典诵读乐园”;墙上开辟读书专栏,如“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和经典牵手,与圣贤对话”、“小荷才露尖尖角”等,张贴学生作品;黑板两侧张贴古诗文名句,黑板上有每日一诗。
经典诵读教学论文[经典诵读教学论文]
经典诵读教学论文[经典诵读教学论文]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有人才,社会才会进步,国家才会兴盛。
但是我国职业教育多注重技能训练而忽视人文性教育,致使很多人有技术没道德。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在中职教学中大力倡导国学经典,并要不断扩大影响,延续下去。
因为人们知道国学经典诵读对人的全面发展、终生发展以及对民族文化的传承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一、开发潜能经典诵读能弥补职业学校偏重理性和技能训练带来的弊端,将文化熏陶、情商培养和人格完善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诵读是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所采取的主要方式。
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长时间、连续地接收经典的刺激,有利于他们对经典的记忆,并会不断加强。
记忆力就和人的手脚一样,越用越灵活,经过不断的训练,会更加迅捷、准确。
“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的瑰宝,它含有深刻的哲理、丰富的情感,学生进行经典诵读,其实就是与我们古代的先哲对话,听取古代圣贤的教诲,使自己的思想上升一个高度,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
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思想境界不断净化和提升、不断地强大和丰富内心世界。
二、积累知识语文的学习其实就是积累的过程。
经典诵读的过程也是积累语言、思想和情感的过程。
外在的知识始终是无法驾驭的,只有不断地记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才能运用自如、融会贯通、轻松驾驭,思维也才得以延伸。
我们所知道的很多古代的学者们在某种程度上说都是经历过诵读经典的教育。
中华经典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面广,这些经典的作品读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通过经典诵读可以积累很多的知识,不仅可以丰富思想与情感,提高涵养,不论是说话还是写文章都有了足够的材料,以此提高学生说话、写文章的能力,而且通过经典诵读,学生与圣人对话,还会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养成学生丰富的语言感受力,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同时,经典作品还具有美育和德育的功能,必然能带给学生美的熏陶及人格的砒砺。
三、塑造人格“经典”是前人生活经验、思想情感、人生智慧的高度浓缩。
小学语文教学应渗透经典诵读
小学语文教学应渗透经典诵读【摘要】引言:小学语文教学应渗透经典诵读的重要性。
经典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文学修养的培养、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有重要作用。
通过经典诵读,学生可以领略经典作品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力量,培养语感和修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经典诵读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校应采取多种形式推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如开展朗诵比赛、组织文学活动等。
结论:小学语文教学应加强经典诵读的理念,让学生在经典诵读中受益,培养优秀的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经典诵读、学生素养、文学修养、写作能力、课堂实践、学校推动、理念强化1. 引言1.1 小学语文教学应渗透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应渗透经典诵读,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在课堂实践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经典诵读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力量,从而扩展自己的文化视野,塑造自己的人文品质。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而经典诵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诵读经典作品,学生可以提高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理解能力,增强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注重经典诵读的重要性,积极推动经典诵读在学生学习中的应用,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经典诵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学生能够增加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经典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通过诵读,学生能够感受其中的情感、体味其中的智慧,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经典诵读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反复诵读经典作品,学生能够学习到优秀的语言表达方式,积累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技巧,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
论国学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论国学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王庭顽(江西省鄱阳县双港镇乐亭中学㊀江西㊀鄱阳㊀333123)ʌ摘要ɔ㊀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融合与经济全球化的氛围下,中国发现若仅进行科学主义的教育模式会出现问题.作为中国人赖以生存的文化根本和精神支撑,中华经典蕴含着丰富且出彩的中华思维.初中语文教育承载着继承和发扬经典这一重要任务.为发扬优秀传荣文化,加强民族自信心,中国将国学加入到中学课堂,使中同学们从经典中学会阳光㊁积极㊁爱国等精神.本文从国学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行分析议论.ʌ关键词ɔ㊀国学经典诵读;初中语文;教学ʌ中图分类号ɔG424.21㊀㊀㊀㊀ʌ文献标志码ɔA㊀㊀㊀㊀ʌ文章编号ɔ1009-9433(2019)11-0037-01㊀㊀国学中承载着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其中的经典部分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部分.它不单单是中华民族的宝藏,也是国人的精神支柱.古诗词是中华文化长河中流传下来的典范,满含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品质.而诵读在初中语文中占据着相当高的地位.在将最基础的诵读知识教给同学们的时候,也可以使其口才提升㊁感悟加深㊁语言能力提高㊁学会文字鉴赏等,使其精神世界更加饱满充实.国学经典诵读的学习,从各个方面不管是文化知识或思想高度,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㊀激发学习兴趣有了好的开端,便拥有了一半成功.为使同学们对语文感兴趣,我时不时会在课前时间营造出轻松愉快的环境,并和同学们朗诵国学经典文章,有时还会将一部分课堂时间留给同学们用于经典诵读.同学们既记住了学问,又使得课堂书声不断,使课堂满溢文学氛围,同学们将注意都集中于课堂,教学质量也得以提升.经过多次重复训练,同学们在无形间被国学经典的感染中激发出对语文的学习动力.老师也可以使语文课堂授课更加高效.比如,在清晨与傍晚时光让同学们诵读«弟子规»,老师在课间时间对同学们的诵读进行教导,让同学们在诵读中感受意境,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使同学们懂得语文学习是快乐的.2㊀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教授国学经典的老师自身也当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要教会同学们捕鱼,自己先要有熟练的技术.所以,语文老师不可只止步于明白书本上的国学经典,自身也要积累大量的诗词和其他国学经典篇章.只有老师的国学经典底蕴深厚,同学们的底蕴才有可能扎实.克服这项难关的一个基本方法便是不断学习,主动学习古代诗词,国学经典.明确要求加强文学教育,就是告诉语文老师应当拥有文学鉴赏能力.不然,无法将实新大纲中对文学教育的标准彻底贯彻落实.当老师对文学有一定的热爱,才可以令自己的课堂更加活跃,明白同学们阅读时的体会,寻找出和同学们的共同话题,做为同学们的读书榜样,恰到好处的给同学们推荐好的书籍.老师多研究阅读现状,对热点阅读和阅读盲区多加思索,体会学生经典阅读时的难处,才可以更好的解决经典阅读中的困难,拥有指导同学们的主动地位,进而打造出读书人和指导人进行沟通的环境.3㊀提高学生认知水平之所以让中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是为了使他们可以从中明白道理,智慧.«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让学生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语文承载着中华文化,这就表明语文相较于别的物质上的方式具有自己的独一无二特性.若想使文化得以发扬,传承与革新,语文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新时代新教材的讲堂上,语文老师应当仁不让,肩负起伟大使命,将语文学科特有的素质教育功能发挥出来,让同学们在欣赏国学经典中的美丽文化时,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众多文学作品是我们民族的宝藏也是全人类文学花园中的耀眼奇葩.在语文课本中录入的百余篇作品虽只是冰山一角,但将这些优秀作品读透后,同学们将掌握许多文学知识,并且从各个时代和各个种类的文学作品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我国深厚的历史底蕴.4㊀积累文化底蕴学习不应当仅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也当进行课外阅读延伸.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国学类在课外阅读中更加容易学习.在不给同学们与老师增负的状况下,于轻松欢乐中诵读与思索,以每单元主题为基础向外延伸进行阅读.以 三字经 成语故事 等内容进行研究.在平时的学习过程里高效度过晨读时间和课外阅读时间.老师在参与活动时多对同学们进行正面评价与支持,重点注意同学们的兴趣所在,注意同学们在人文方面的感悟.重视演讲等有展示意义的活动,让同学们于快乐中学习,积累文化知识,丰富底蕴.5㊀结束语延续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只有不断学习和继承,才能使人类文明延续下去.若文明没有了根本,文化中没有经典,便不足以再称之为文明和经典.所以,倘若没了传统作为根基,文明就消失了,若是没了经典作为基础,文化也不存在.而文化与经典的传承必将由经典诵读开始.而诵读的最佳阶段便是学生时期.品圣贤思想,学智慧结晶,诵读国学经典,让同学们拥有丰富美丽的内心世界.让国学经典随同学们阅历增加和经历增长,绽放出耀眼的光辉.参考文献[1]㊀甘友芳.国学经典诵读应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J].青年时代,2016(18):204-204.[2]㊀惠剑.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J].神州,2016(32):47-47.[3]㊀鲁创新,石质兰.国学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课外语文,2016(5):15-15.修改,切实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总而言之,写作对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在进行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时,应当将写作教学渗透在日常的教学中,从写作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教学优化,让学生能够在扎实写作基础的前提下进行稳步提升.参考文献[1]㊀吴春玲.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方法及优化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6):171-172.[2]㊀宋晓靓.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低效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6.73。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经典诵读的策略
落。家长还要发挥自身榜样作用,尤其小 学生年龄小,喜欢模仿家长一言一行,家 长在孩子面前多阅读书籍,改变以往看电 视或打游戏等相关,这样就帮助孩子养成 良好的习惯,对经典诵读产生兴趣。
2.亲子共同诵读。 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不可避免会遇 到困难,心中也会产生恐惧。家长应陪伴 孩子一同面对和经历困难,最大限度降低 孩子内心恐惧感与压抑感。诵读经典并非 短期就能完成的事情,尤其学生在面对生 字词、理解、背诵记忆等多个难题会产生 无法学好或难以记忆等畏惧感。家长在此 过程中需耐心指导和陪伴孩子克服种种 难关。教育研究指出,父母为孩子阅读材 料或积极鼓励孩子阅读等良好阅读行为 均会对孩子阅读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常言 道“身教大于言传”,家长每日花费一定的 时间作为诵读时间,陪伴孩子一同诵读经 典,或定期在家中举办经典背诵大赛、家 庭读书榜或经典知识问答稍等活动,能调 动孩子参与诵读经典积极性,促使孩子养 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 家长的文化素养。 总之,经典诵读涵盖丰富的教育因 子,在强化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化底蕴方面 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 还能健全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生智力发 展。语文作为人文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应 积极开展经典诵读,让学生从小就养成与 经典为友等良好学习习惯。同时,教师要 借助阅读课堂的经典诵读培养学生的想 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浸润于经典文化之 中,感受经典的魅力,获得文化素养的全 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 举 民 . 小 学 语 文 教 学 中 渗 透 经 典诵读的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19 (27). [2]马晖光.经典诵读给小学语文课带 来的魅力[J].中华少年, 2019(8):47-47. 本文系安溪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 划(第三批)研究课题《探索农村小学推行 经 典 诵 读 实 施 策 略 》( 课 题 编 号 : AG1353—048)论文研究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传统文化,吾在做,吾在坚持。
在课堂上,我用多种形式指引孩子们诵读,让孩子们在一种轻松的气氛中保持高昂的诵读兴趣,又在诵读中,孩子们自觉地去了解经典,在经典中收获。
【关键词】诵读经典文化传承明理尊重谦让品德高尚【目录】开头 (2)一、诵读经典的必要性 (3)二、诵读经典,吾在做,吾在坚持 (5)1、课前2分钟的齐声诵读 (5)2、及时检查背诵,让背诵成为常规作业 (5)3、举行书写经典的硬笔书法比赛 (5)4、举行多种形式的诵读比赛 (6)三、经典诵读的教后收获 (7)1、学生心境认识的变化 (7)2、学生言行举止的变化 (8)3、学生成绩在不断提高 (9)四、经典诵读在延续 (9)开头去年11月,在参加省骨干教师跟岗培训时,遇到了一个好导师——**校长,她很重视经典的传承,她说:“诵读经典,就是每天与圣人对话。
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东西,我们不能丢掉,像《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治家格言》《增广贤文》《千家诗》《幼学琼林》《笠翁对韵》《龙文鞭影》等蒙学,《论语》《老子》等四书五经之类,都应该让孩子们去读,去背,利用测试、考试、多种形式的比赛来培养孩子诵读的热情,使学生从小就懂得自律,慎独。
”是的,浩瀚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经典著作凝缩着中华文化之精髓,其思想智慧成为了传之千古的结晶。
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灿烂遗产,也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体,融合道家、法家、墨家等多个思想流派,内涵丰富,广博精微。
北大教授季羡林说:西方文明辉煌了二、三百年,这是三十年河西,下一个将是三十年河东,这个世界急需东方文化的纠正,否则,世界前途危机重重。
他曾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发言:“只有中国文化、东方文化可以拯救世界。
[3]”虽然本人认为季老说的这句话有点过于夸大我们文化的作用,但我十分认同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之基,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的立身处世之本,是华夏儿女世世代代饮之不竭、无可替代的甘泉。
我们在文明中,轻易地遗弃了自己的瑰宝——国学经典。
传统被我们远远地抛向了身后。
我们的基础教育体系中,对于国学的普及几近空缺。
以致使我们的新一代虽然具有一定的学识,但对民族文化缺少真正的感悟,也缺少一种文化的气质[3]。
国学经典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的内部情感、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实践的智慧结晶,它所蕴涵的“仁、义、礼、智、信”,能让人以健康的心态来适应社会变迁中的不确定因素,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气与豪迈更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1]。
读国学经典,如徜徉于经典的字里行间,仿佛在聆听先哲圣贤们的谆谆教导,他们的知识、文化乃至思想,历经千年而不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对小学生而言,诵读国学经典,既能让他们了解中华文化之根、把握中华文化命脉的有效途径,也能使他们树立民族自信心、提高人文素养,在文化冲击和碰撞中得以创新性的发展[1]。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传统文化,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我认为诵读国学经典的必要性和一些做法,一、诵读经典的必要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
国学经典诵读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诗经楚辞、老庄哲学、史记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如同浩瀚宇宙中一颗颗璀璨的星辰,闪烁着美丽迷人的光芒。
通过诵读这些流光溢彩的国学瑰宝,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从中汲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1]比如《易经》——有“不学易无以为将相、无以成太医。
”之称,《易经》就是经典的源头活水,是万经之首,让孩子读《易经》!童蒙养正!《大学》是“中国独有之宝贝”,读《大学》可以培养孩子敦厚中正之性,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中庸》能够开发领导潜能,培养处理人际关系的智慧,成为一个高eq素养的人才。
《老子》是中国人的智谋奇书,熟读《老子》,领悟《老子》,可以使人智慧超群,卓尔不凡。
《论语》——中国人的“圣经”,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赞誉,教会一个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千字文》是最好的童蒙识字教材,让孩子及早养成自主学习的兴趣及探究式学习习惯。
《三字经》是一部高度浓缩的中国文化简史。
《弟子规》是一整套系统化的“儿童行为守则。
而这8本书,除了《易经》和《论语》是上1万字的,《老子》和《中庸》是4千和5千,其他的都是一千字左右。
很短,而且好几本书的内容都是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易记易背。
孩子们读了,必定会受益匪浅!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
而通过经典文化的诵读,一方面,我认为可以用传统文化为其打亮生命的底色,让他们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健康的成长。
如《弟子规》的“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与“先成人后成才”的教育理念是完全一致的,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这样一种思想转化为自己的行为,明确不光要做一个知识渊博、能力高超的人,更重要的是先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读经典,虽然孩子们现在还不完全理解,但会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日后的人生态度和方向。
“以文而化”,逐渐培植其福德、开启其智慧,从而奠定他一生的高远见识和优美人格。
另一方面,小学阶段这一人生的黄金时间广泛诵读国学经典,不仅能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强经典储备,从而扎下语文水平厚实功底。
正所谓,胸有万卷书,下笔如有神!在孩子们的写作中,也能引经据典,提高写作水平。
例如:《论语》的“温故知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
熟读成诵精美语词和积累一定的文史典故后,才有可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多读胸藏万汇,勤写笔下生花”,在说写时便能信手引用或化用,使语言的表达更生动、隽秀和富于情理和哲理。
二、诵读经典,吾在做,吾在坚持在参加省骨干教师培训的跟岗学习之前,我也有让学生进行诵读。
当时诵读的是《弟子规》,是利用每个星期一的班会课讲完班会主题后进行的,朗诵的时间大概是十几分钟。
一个星期才只有那十几分钟,孩子们就是读过而已,根本记不住,一点效果都没有。
因此,我对经典诵读投入的热情是很淡很淡的。
在跟岗学习时,了解到**校长于10年前就在全校实施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对诵读的解读与操作,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令我坚定了我一直让孩子们读经典的想法。
学习回后,我就改变了经典诵读的时间和诵读方式,并且针对经典诵读,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下面就是我的一些粗浅做法:1、课前2分钟的齐声诵读。
我把经典的时间改为语文早读和语文课(也就是我的课堂)课前的2分钟。
每节课坚持做到坚持课前2分钟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
从打预备铃开始到正式上课,这段时间足够孩子们读很长的一段了。
拿《三字经》为例,从打预备铃开始就从“人之处,性本善”齐声诵读,到上课铃响,孩子们可以读到“弟与长,宜先知”了。
为了让孩子记得牢,我不会让孩子读这么长的。
继续拿《三字经》为例,我让孩子们从“人之处,性本善”读到“幼不学,老何为。
”读完再重复。
连续一个星期都这样诵读,除了有自闭症的陈康睿同学,基本上每个孩子都能倒背如流。
在第二个星期,就增加多一点,让孩子读到“弟与长,宜先知”。
到第三个星期,就从“玉不琢,不成器”一直到“此五常,不容紊。
”反正每个星期总有一段文字在重复,总有一段新的内容加入。
这样坚持下来,让孩子们读而成诵,诵而能背。
不用两个月,孩子们就能把《三字经》非常熟练地背出来了。
2、及时检查诵读,让诵读成为快乐的常规作业。
我知道,要让孩子们认真对待经典诵读,单纯让他们自己诵读是不行的,他们的兴趣不会持久的。
于是便在不影响课堂教学的情况下,利用我能用课堂时间去检查、落实。
(1)利用班会课,多种形式检查孩子的诵读。
随着诵读的不断推进,渐渐地,悄然间,学生的诵读已转为背诵了。
于是,我便采用多种形式来检查学生的背诵,如:抽背,师生背,分组背,男女生背、接龙背等。
拿抽背来说,就是随机点5到8个号数的同学上讲台诵读,坐在座位的同学上台诵读的同学的内容,台下的同学读哪句,台上的同学就从那一句开始背诵,直到老师喊停。
那么多双眼睛盯着,诵读的同学不紧张也不行。
而且,我让台下的同学都当评委,诵读完毕,就让他们评出哪个同学读得最好。
这样一来,所有的孩子都能认识到经典诵读的“重要性”。
让他们都知道,平常不认真诵读可不行啊,这人,可丢不起!(2)利用阅读课,分享经典里面的精彩故事,让孩子对经典有所理解与感悟。
本人认为,语文的学习,单纯是靠课本的那30几篇课文的知识是不够的,语文,应该是在课文的基础上,教会孩子去阅读,大量地阅读有益的书籍。
于是,我便在我任教的课程上,挤出了两节课作为我的班本教研课——阅读课,这两节阅读读是让孩子们进行阅读,然后分享阅读体会与心得。
当经典诵读进行到一定程度,我觉得比较成熟时,便举行经典阅读的分享会。
虽然平常只是让孩子们单纯地诵读,我并没有进行讲解,但孩子们在分享会上还是妙语连珠,对经典还是理解得挺深刻的。
真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呀。
有一次分享会上,我班的曾俊哲如此说道:“通过学习《弟子规》和《三字经》,我觉得很有用。
因为可以从里面学到很多知识,教会我遇事应如何做。
《弟子规》一书里还有《二十四孝》,是教人们如何孝顺需要孝顺的人的。
这三本经典书籍,如果你认真读的话,可以让你变得更加聪明,学到更多知识。
我们小学生就应该多读点国学经典。
比如《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孟子》《老子》……”黄蕊同学就这样分享:“今天,我在重复诵读《三字经》,读到“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值。
”时,我忍不住去看注解。
哦,原来黄香是个男孩,他九岁的那年冬天,他父亲让他上床睡觉,因为被子单薄,刚睡下时非常冷。
他想,父亲一定跟自己一样感觉到非常冷的。
于是,黄香在每次父亲准备睡觉前,都为父亲暖被子。
读完注解,我非常感动,我要立志成为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多深刻的体会啊,孩子们在这些同学的影响下,不再用老师说些什么了,他们对于诵读经典的兴趣自然就更加浓厚了。
3、举行硬笔书法比赛,书写经典。
好的做法不怕展示。
经过一段时间的诵读,我便会在写字课上,举行书写经典的硬笔书法比赛,。
把每一个孩子的作品都在自己班的走廊上的两块展板上进行展示。
让孩子们自己当评委,给自己喜欢的写得好的作品打星,星星多的同学就能获奖,颁发奖状。
这样一来,既能检查孩子们的背诵情况,又能检查他们的书写能力,让他们从读到写,做到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