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课堂笔记
管理心理学课堂笔记33
霍曼斯认为外部环境决定着组织中人们的 活动、相互作用与感情。这些由环境决定的活动、 活动、相互作用与感情。这些由环境决定的活动、 相互作用和感情称为外部系统( 相互作用和感情称为外部系统(即正式组织系 统)。新的行为活动、相互作用、规范、感情等 )。新的行为活动、相互作用、规范、 新的行为活动 称为内部系统(即非正式组织系统)。 称为内部系统(即非正式组织系统)。 组织的内外两个系统与外界环境是相互依 存的, 存的,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正式与非正式组织系统 的变化;反之组织系统的变化, 的变化;反之组织系统的变化,也会影响环境的 变化。 变化。
纵合上述观点,我们认为: 纵合上述观点,我们认为: ①组织气氛即指一个组织的社会心理氛围,它 组织气氛即指一个组织的社会心理氛围, 是组织内在各因素相互作用后的一种整体特性; 是组织内在各因素相互作用后的一种整体特性; ②它包括成员的价值观、态度、行为以及感受; 它包括成员的价值观、态度、行为以及感受; ③组织气氛是可以被知觉和描述的(即可以进 组织气氛是可以被知觉和描述的( 行研究); 行研究); ④它有形与无形地影响整个组织及每个成员的 行为范式。 行为范式。
2、组织气氛的特性 、 根据莱维特的观点, 根据莱维特的观点,组织的整个气氛涉及 组织成员(即人)、组织结构、工作性质、 组织成员(即人)、组织结构、工作性质、操作 )、组织结构 技术等四类因素。 技术等四类因素。 利特温和史特林格1968年设计了九个主要 年设计了九个主要 利特温和史特林格 变量作为衡量组织气氛的尺度。其特性是: 变量作为衡量组织气氛的尺度。其特性是: ;(2)责任;( ;(3)奖酬; (1)结构;( )责任;( )奖酬; )结构;( ;(5)温情;( ;(6)支持; (4)风险;( )温情;( )支持; )风险;( ;(8)冲突;( ;(9)认同。 (7)绩效标准;( )冲突;( )认同。 )绩效标准;(
车丽萍《管理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1.1复习笔记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一)管理的含义1.定义广义的管理不仅包括组织中的管理活动,而且还包括个人对自己活动的安排;狭义的管理仅指组织中的管理活动。
管理学中所提到的管理一般是指狭义的组织内的管理。
因此,可以把管理界定为: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调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实践活动。
2.特征从管理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管理具有如下特征:(1)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2)管理通过各种职能体现出来。
具体的管理活动就表现在各种管理职能活动上,避开职能谈管理是没有意义的;(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人的活动,即通过人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组织的目标。
(二)心理学的含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研究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1)认识过程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心理活动的起点,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①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或个别特征的直接认识。
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解释的过程,它反映事物整体及其联系和关系。
感觉和知觉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因而合称为感知。
②记忆是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活动过程。
通过感知所获得的经验被记忆在人脑中,并且在需要时能够再现出来,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又为思维活动提供材料。
③思维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间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揭示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
④想象是指通过他人的描述,人脑想出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
⑤言语是指将认识活动的成果与他人交流,并接受他人的经验的过程。
认识过程是从感觉、知觉到记忆,再到想象和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
管理心理学 笔记 (2012年10月9日)
管理心里学笔记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任务、方法与意义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一、关于组织管理核心的基本观点1、人是组织的主体,要靠人来实现组织目标;2、科学技术越发展,就越要重视人的因素;3、在组织中要建立已人为中心的管理制度。
二、管理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对象1、研究组织中人-----人系统;2、研究组织中人的心里因素;3、研究组织中的内环境系统。
第二节管理心里学的任务一、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二、研究个体心里与管理三、研究群体心里与管理四、研究领导心里与管理五、研究组织心里与管理第三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以感觉器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人们行为,并通过对外在的分析去推测人们的心里状态。
优点:目的明确、使用方便、成本低廉、能取得一套系统的材料,在心理学研究汇总广泛应用。
缺点:用这种方法取得的材料比较肤浅,研究中期过长,最好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2、谈话法:研究者通过与他人个别交谈,采用人际口传信息沟通的途径来探索他人心里状态的研究方法。
根据谈话的目的不同分为:通用谈话法专题谈话法优点:简单易行,可以及时获得第一手材料。
缺点:面对面谈话增加心里负担,使人产生防御心理,要求研究者具备一定的谈话技巧。
3、实验法:研究者在认为的、严格控制的环境中,通过有效的因素变化来分析被试心里现象的研究方法。
①实验室实验:在具有特殊设备的实验室内进行实验。
优点:实验条件控制严格,程序设计科学,记录系统完善,主试有诱发反应的主动权。
缺点:具有很大的认为性,往往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实验所得的结果很难在实际中应用。
②现场实验:在实际工作场所进行实验。
优点:研究目的明确,研究条件严格,可对结果进行重复验证。
缺点:费时费力,成本较高。
4、问卷法:运用经严格设计的量表对大量被试者进行纸笔式调查研究的方法。
常用的问卷形式:①选择法:要求被试者从诸多的可供选择方案中选择一个或若干个方案的问卷形式。
②是否法:要求被试者对问卷中提出的每个问题,根据个人的主观判断进行“是”或“否”的简单选择的问卷形式。
管理心理学笔记
管理心理学笔记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及期规律。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个体心理: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
2、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
3、组织心理: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
三、管理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研究范围包括: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
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①管理心理学要运用普通心理学提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并使之在管理活动中具体化,了解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普通心理学中关于心理过程和个性的知识都会在管理中发挥作用。
②普通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关系是基础理论与具体应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
2、管理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①管理包括两部分内容:物和人。
②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是研究人与机器、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研究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
③工程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都涉及到人的心理问题。
从工程心理学的发展方向来看,必然涉及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管理心理学也需要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成果予以丰富和补充。
3、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群体中人们彼此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心理活动规律。
主要包括:1、个人心理活动对群体心理活动的影响2、群体心理活动对个人心理活动的影响3、个人与个人之间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4、群体与群体之间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些内容在企业管理领域中的具体化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在企事业管理中的运用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管理心理学笔记参考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义和方法一、管理和管理学(一)管理:1、定义:管理是个人或组织为了实现目标,提高自身的效率所进行的活动。
又:管理是管理者应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来配置和使用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例析:美国著名汽车制造商福特的用人之道;美国柯达公司的用人之道。
其含义:(1)管理的主体,既包括企业或组织,也包括个体的自我管理。
(2)管理的客体也是丰富多彩的,既包括个体心理的自我控制与调节,也包括个体和组织所拥有的资源,包括人、财、物、知识、信息、时间等有形和无形资源。
其中人是管理的最主要对象,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核心,时间(速度)是最特殊的管理。
(3)管理要解决的基本矛盾是有限资源与相互竞争的多目标之间的矛盾。
(4)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它是一个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过程。
(5)管理的职能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协调、预测和激励等。
2、定义(狭义):指经济管理、企业管理,即对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的运动进行计划、决策、组织、指挥、监督、调节、预测和激励等3、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
(二)管理学1、定义:研究管理过程中一般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主要讨论管理中一些共同的、带有规律性的问题,管理的一般性质,管理基本原则和方法,管理职能与过程等。
(又:是一门研究管理活动(管理过程)的普通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和艺术)。
2、特点:综合性、一般性、模糊性、实践性。
二、管理心理学1、发展历程:工业心理学(1912年,闵斯特伯格《心理学与工业效率》)工业社会心理学(1933年,梅奥《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管理心理学(1958年,黎维特《管理心理学》)。
2、定义:管理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规律,使个人或组织提高效率的一门科学。
又:《社会心理学词典》:是二十世纪3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门应用心理学。
它是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现代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个体到群体的心理活动出发,研究人们需要、动机、行为的产生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的一门综合学科。
管理心理学课堂笔记07讲解
(二)现代“管理科学”特点——系统分 析
社会系统学派:
管理系统:卡斯特、罗森斯韦特
(三)现代“管理科学”灵魂——决策论
代表人物:卡内基大学的赛姆、马奇等 主要理论: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组织 是由决策者个人所组成的系统;对决策的过程、 准则、程序、非程序化、组织机构建立、决策程
序的联系作了详细的分析;主张把数学方法运用
④策划方面的长中期计划、整体策划、规 划预算制度、决策权的加强与分授管理内外信息 系统的建立已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⑤“行销导向”“社会行销”与“政治行 销”,资源短缺与低行销策略的采用,已成为行 销管理的新趋势; ⑥经济与行政管理也越来越向适应开放式 的全球经济与综合系统的方向发展。
思考题
四、综合性的现代管理学派。
20世纪70年代之后,又出现了以维克、马
奇(J、G、March)等为代表的综合性的现代
管理学派。
这种理论强调系统的组织和规划,将多学
科的技术与理论综合在一起应用以实现预定的目 标。强调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心理科学的角 度研究管理,重视多学科技术、社会环境、人际 关系对管理活动产生的影响。
于管理中。
(四)系统工程理论及最新管理理论阶段
当代一些学者在继承系统思想的基础上, 把心理科学、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结合起来,创 立了系统工程这一新的理论。 强调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研究管理, 重视社会环境与人际关系等多种因素对提高管理 效率的影响。系统工程理论建立在超Y理论(又 称权变理论)基础上。
(5)企业中领导方式的研究 领导性格、作风、行为与权变(或情境)
理论等。
第三节 现代“管理科学”学派
一、发展的趋势特点
二战后的管理形势逐渐向经营国际化、科
2管理心理学课堂笔记5236
3、实行职业“软专家”的领导
随着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精通某一门专 业技术的“硬专家”日益感到不适应。管理逐渐 成为一门科学,职业软专家应运而生,他们逐渐
走上了管理第一线,代替了硬专家的领导。
4、专家集团的领导
20世纪60年代后,许多企业出现了集体领导的
感。
美心理学家吉赛利在《管理才能探索》一
书提出8种个性特征和5种激励特征
后来学者认为领导者的特性可分为六大类:
(1)领导者的身体特性:如充满活力、有干劲、仪表 整洁等; (2)社会背景:如受高等教育、良好的社会地位等; (3)智慧和才能:如专业知识、沟通技巧等;
(4)性格:如自信心、喜欢支配别人、进取、独立、
"伟人说"理论
拉尔夫· 斯托格迪尔提出了27个反复出现的
领导特性:有良心、可靠、勇敢、责任心强、有
胆略、力求革新进取、直率、自律、有理想、良
好的人际关系、风度优雅、自信愉快、身体健壮、
智力过人、有组织力、有判断力。
吉普(1969)研究认为,天才的领导者应
该是:善良、外表英俊潇洒;智力过人;具有自 信心;心理健康;有支配他人的倾向;外向而敏
2、业务领导;
3、行政领导; 4、学术领导。
(二)按领导产生方式: 1、正式领导,包括任命的领导和选举的领 导; 2、非正式领导。 (三)按领导风格:
1、专制
3、放任
2、民主
4、混合
(四)按领导层级分:
1、高层领导;2、中层领导;3、基层领导。 (五)按组织行为模型分: 1、独裁专制型 3、支持帮助型 (六)领导心理类型: 1、能力(思维、实干、智囊、组织型); 2、效果(主导、依附型) 3、创造性(开拓、守业型) 2、经济保健型 4、协同合作
范逢春-管理心理学-重点笔记
四川大学考研重点笔记管理心理学范逢春第一章管理心理学导论1、管理心理学:综合运用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伦理学、生理学的基本理论来研究一定组织体系中的人或群体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人际关系以及人的积极性,借以解释、预测和激励组织中的人的行为,以达到提高工效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意义个体管理心理(知觉与信息加工;能力、技能、个性和工作价值取向;工作激励的内容理论和过程理论;工作态度)群体管理心理(群体动态发展;群体间动力学;团队管理;群体沟通和协调)组织管理心理(领导行为与管理决策;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组织文化;组织发展和战略管理)3、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它研究的内容是人的一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见课件与组织行为学的关系:区别:研究的侧重点、理论基础、形成背景联系:心理与行为密切相关、研究内容、研究目的上的联系。
4、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工业心理学—霍桑试验与人际关系理论—关系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管理心理学的未来发展未来趋势:组织变革和发展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首要问题;强调对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更加关注国家目标.5、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个案研究、问卷调查、相关研究、试验和发展研究)P19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测验法(罗夏氏、主题统觉)、问卷法、个案法第二章个体心理的原理个体认知原理个体情绪与感觉原理个体意志原理1、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首先,它是一种直接反映,其次,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感觉的一般规律:1)感觉的适应性—指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感觉器官的感受性的变化,表现在感受性的提高和降低。
2)感觉对刺激强度的依赖性:感受性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能力,即感觉灵敏程度。
感觉阈值是指能引起感觉的一定限度的刺激量。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值。
管理心理学课堂笔记19
四、期望理论
(一)理论提出
弗鲁姆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 弗鲁姆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 年在 出了期望激励理论。 出了期望激励理论。
(二)理论观点
他认为激励就是掌握人的行为的选择过程。 他认为激励就是掌握人的行为的选择过程。 如果一个人有了特殊的目标, 如果一个人有了特殊的目标,则目标的意义与价 值,以及实现目标的期望概率,会影响人的行为 以及实现目标的期望概率, 的积极性。于是他提出如下激励公式: 的积极性。于是他提出如下激励公式: ⑴M=F(E×V) = ( × ) ⑵M=F(E×I×V) = ( ×× ) 以上两种( 与 )或三种( 、 与 ) 以上两种(E与V)或三种(E、I与V)因 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动机激励力量的大小。 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动机激励力量的大小。
3、提高效价水平,解决好对职工的奖励与 、提高效价水平, 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应根据个人需要的特点采 取多种不同的激励措施。 取多种不同的激励措施。 4、不要脱离实际拔高期望值、效价与工具 、不要脱离实际拔高期望值、 性价值的作用,否则会适得其反。有时, 性价值的作用,否则会适得其反。有时,期望值 太高或太低,其激励力量会很小; 太高或太低,其激励力量会很小;而中等强度的 期望值反而激励力量会更大。 期望值反而激励力量会更大。
3、需要层次不仅建立在“满足—上升”基 、需要层次不仅建立在“满足 上升” 上升 础上,而且还有“挫折 倒退 方面; 倒退” 础上,而且还有“挫折--倒退”方面;需要可能 超越等级上升,也可能受挫折下降; 超越等级上升,也可能受挫折下降;每个时期可 能存在一种以上的优势需要。 能存在一种以上的优势需要。 4、这一理论修正了马斯洛理论的不足,更 、这一理论修正了马斯洛理论的不足,应用
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
《管理心理学课堂笔记》1、了解有深度,能够及时发现变化;2、对外显行为的观察能避免被试不善表达而造成的误差;3、长时间的生活在被试中,能克服被试认为的紧张情绪;4、能直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缺点:1、要等待现象的自发出现;2●自然实验法: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情况下适当控制条件,以引起某种心理现象加以研究的方优点:1、所要考察的现象不用期待,缩短了研究周期。
2、环境真实、被试不易察觉、心理行为自然。
3、因果关系清晰明了。
缺点:1、选题与设计的难度大,若时间长则容易受无关变量的影响。
2、自变量有时不能引起反应。
1、把复杂的环境移植到实验场所,研究便利;2、实验可以重复进行;3、可控制环境,操纵自变量。
缺点:1、人为环境中会影响实验的真实性;2、分离变量所得结果不一定能在现实社会中进行推论。
(适用性不强)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之后,绵延几千年,绝大多数思想家都认同“天地之间人为贵”的思想。
231、凡事要适度;2、统一把握好矛盾的双方;3、掌握灵活多变的原则;4、保持矛盾双方的协调。
4这是由道家提倡并产生广泛影响的管理原则。
人道要效法天道,就管理者来说,“无为”是指适应自然,自觉服从客观规律的管理行为过程。
道家的管理宗旨就是通过“无为”,最后到达“无不治”的管理效果。
其作用表现在:(1)“无为”可以减少管理的心理阻力,避免引起反感;(2)“无为”可以减少冲突;(3)“无为”可以充分发挥组织机构的作用。
5在中国古代无论是儒家、还是兵家、法家等,都主张追求管理中的“和”。
这种“和”既是“和谐”、“协调”的意思,也有“合作”的含义,因而它实际是中国“和合文化”的精髓。
无论是管理国家、家族或是群体,都应该追求和谐。
和谐是管理成功的标志,是管理追求的理想境界。
第三章、西方管理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一、“经济人”的假设(一)基本观点:1、“经济人”是自利的,即侧重人的经济行为的根本动机是追求自身利益;2、“经济人”是理性的,即人能够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条件,判断自身利益,并决定行为方向,尽可能地实现利益最大化;3、人理性地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自由行为,往往无意识地、客观地增进公共利益。
管理心理学课堂笔记28
4、折衷法也称现实估计值法。 、折衷法也称现实估计值法。
这种方法是乐观法和悲观法的折衷, 这种方法是乐观法和悲观法的折衷,因为完全持乐观 的态度是不现实的,而完全从悲观的态度出发又过于保守, 的态度是不现实的,而完全从悲观的态度出发又过于保守, 也不符合企业经营的思想。 也不符合企业经营的思想。
5、等概率法是在假设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相 、 等的情况下, 等的情况下,选取期望值最大的经营方案为最优经 营方案的方法。 营方案的方法。
3、后悔值法也叫最大最小后悔值法。 、后悔值法也叫最大最小后悔值法。
决策时应首先计算出各自然状态下的后悔值, 决策时应首先计算出各自然状态下的后悔值,然后找 出每种经营方案的最大后悔值, 出每种经营方案的最大后悔值,并据此对不同经营方案进行 比较,选择最大后悔值最小的经营方案作为决策方案。 比较,选择最大后悔值最小的经营方案作为决策方案。
3、对决策可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认识: 、对决策可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认识: ⑴狭义的理解:是在关键时刻对某一事件 狭义的理解: 中的一、两个以上的方案进行“拍板”的行动。 中的一、两个以上的方案进行“拍板”的行动。 ⑵从广义上来说,决策几乎等同于管理, 从广义上来说,决策几乎等同于管理, 决策贯串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 决策贯串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
(二)决策过程
1、搜集情况阶段:问题的识别 、搜集情况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现问题,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现问题,提出决策目标 和确定价值准则。 和确定价值准则。 2、拟定计划阶段:问题的诊断 、拟定计划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现、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现、探索和拟定各种可 能的行动方案,并对方案结果进行认真的分析, 能的行动方案,并对方案结果进行认真的分析, 最后作出决策。 最后作出决策。
管理心理学 学习笔记
管理心理学学习笔记:1. 心理由哪几部分构成?人的心理基础分为生理基础和社会基础,其中的自然属性指的是由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进而形成一个人的中枢系统;其中的社会基础指的是社会属性,它是社会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社会影响决定着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属性影响和制约着自然属性。
答案要点:心理构成包括三部分内容:动力系统、指向系统和特征系统,动力系统和指向系统属于个性倾向性特征,特征系统属于个性心理特征。
其中,个性倾向性特征包括个人的动机、需要、认知、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内容;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性格等。
气质的概念与类型及各类气质的行为特征。
能力的概念和能力差异与类型。
性格的概念、性格差异与类型。
个性差异首先表现在个性倾向性的不同,其次是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上的差异。
2. 如何评价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管理模式?"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X理论曾风行于20世纪初到30年代的欧美企业管理界.这种理论改变了当时放任自流的管理状态;加强了社会上对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关心,促进了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这对我国目前的管理实践,有一定借鉴作用.但"经济人"假设及X理论,也有很大局限性.1、"经济人"假设是以享乐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它把人看成是非理性的,天生懒惰而不喜欢工作的"自然人".这是20世纪初个人主义价值观点统治思想的反映,泰勒从企业家与工人都有的营利心来录求提高效率的根源,把人看成机器.这是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观点相对立的.2、"经济人"假设的管理是以金钱为主的机械的管理模式,否认了人的主人翁精神,否认了人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与责任心.他们认为由于人是天性懒惰的,因此必须用强迫、控制、奖励与惩罚等措施,以便促使他们达到组织目标.3、"经济"假设认为大多数人缺少雄心壮志,只有少数人起统治作用,因而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绝对对立起来,反对工人参与管理,否认工人在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其人性观是完全错误的.答案要点:“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X理论曾风行于20世纪初到30年代的欧美企业管理界。
2管理心理学课堂笔记5208
6、主体性劳动
自主性 能动性
创造性
二、人的价值
1、价值与价值观的概念 (1)价值 价值即意义与作用,是中性概念。
(2)价值观
价值观是对价值的认知、看法与评价,
社会性 阶级性
系统性
主导性
层次性 共性与个别差异性
2、价值观发展阶段
⑴中世纪---神权至上的价值观
重,相互包容,相互懂得,才能走的更远。 相遇是缘,相守是爱。缘是多么的妙不可言,而懂得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否则就会错过一时,错过一世! 择一人深爱,陪一人到老。一路相扶相持,一路心手相牵,一路笑对风雨。在平凡的世界,不求爱的轰轰烈烈;不求誓 言多么美丽;唯愿简单的相处,真心地付出,平淡地相守,才不负最美的人生;不负善良的自己。 人海茫茫,不求人人都能刻骨铭心,但求对人对己问心无愧,无怨无悔足矣。大千世界,与万千人中遇见,只是相识的 开始,只有彼此真心付出,以心交心,以情换情,相知相惜,才能相伴美好的一生,一路同行。 然而,生活不仅是诗和远方,更要面对现实。如果曾经的拥有,不能天长地久,那么就要学会华丽地转身,学会忘记。 忘记该忘记的人,忘记该忘记的事儿,忘记苦乐年华的悲喜交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对于离开的人,不必折磨自己脆弱的生命,虚度了美好的朝夕;不必让心灵痛苦不堪, 弄丢了快乐的自己。擦汗眼泪,告诉自己,日子还得继续,谁都不是谁的唯一,相信最美的风景一直在路上。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你路过我,我忘记你;你有情,他无意。谁都希望在正确的时间遇见对的人,然而事与愿违时, 你越渴望的东西,也许越是无情无义地弃你而去。所以美好的愿望,就会像肥皂泡一样破灭,只能在错误的时间遇到错的人。 岁月匆匆像一阵风,有多少故事留下感动。愿曾经的相遇,无论是锦上添花,还是追悔莫及;无论是青涩年华的懵懂赏 识,还是成长岁月无法躲避的经历……愿曾经的过往,依然如花芬芳四溢,永远无悔岁月赐予的美好相遇。 其实,人生之路的每一段相遇,都是一笔财富,尤其亲情、友情和爱情。在漫长的旅途上,他们都会丰富你的生命,使 你的生命更充实,更真实;丰盈你的内心,使你的内心更慈悲,更善良。所以生活的美好,缘于一颗善良的心,愿我们都能 善待自己和他人。 一路走来,愿相亲相爱的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百年好合。愿有情有意的人,不离不弃,相惜相守,共度人生的每 一个朝夕……直到老得哪也去不了,依然是彼此手心里的宝,感恩一路有你!
管理心理学课堂笔记24教学内容
两者的区别:目标不同、协调配合不同、 责任不同、技能不同。
二、团体的种类
(一)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 1、定义
正式团体是由组织正式设立并有明文规定的团 体。
非正式团体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自发形成的, 没有正式组织程序和明文规定的团体。这是由一些 性格相投、志趣相同、信念一致、感情亲近、关系 密切的个体集合而成。
(三)团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1、社会助长作用:是团体其他成员在场, 消除了单调情境,激发了工作动机,从而提高了 工作效率。
心理学家扎琼克1965年提出,社会助长作 用的原因在于,他人在场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 弗里德曼等人1981年进一步解释,他人在场之所 以能够引起内驱力的增加,是因为它唤起了人们 的竞争和被评价意识。
பைடு நூலகம்
2、非正式团体的形成原因
(1)价值观念的一致性; (2)利益的一致性; (3)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的一致性; (4)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相似的人,容易 产生心理相容,形成非正式团体。
3、非正式团体的主要特征
(1)形成的自发性。 (2)有较强的凝聚力和行为一致性。 (3)核心人物自发形成,而且作用大。 (4)有较强的自卫性和排他性。 (5)有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
(三)固定性团体和临时性团体
1、固定性团体是长期存在的一种团体,其 组织形态相对稳定,一般多指正式团体。
2、临时性团体是指为完成某一临时任务而 形成的团体,任务一旦完成,团体自行解散。临 时性团体可能是正式团体,也可能是非正式团体。
三、团体的功能
(一)团体对组织的作用
1、总体而言团体能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 来实现组织的总目标,这是团体对组织来说最重 要的功能。
2管理心理学课堂笔记5239
第一节 心理卫生与保健概述
一、什么是心理卫生与健康
(一)什么是心理卫生
心理卫生也称精神卫生,是指如何维护和
保持心理健康的原则和措施。《简明大不列颠百
科全书》中这样写道:“心理卫生包括一切旨在
改进及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诸如精神疾病的康
复及预防;减轻充满冲突的世界带来的精神压力,
3、学校中的心理保健。 (1)知识分子的待遇与教职工的身心健康 问题。 (2)学习负担过重引起的学生生理与心理 素质下降,如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神经衰弱、 睡眠障碍等。 (3)学生的学习困难或留级所引起的焦虑、 信心不足或自暴自弃问题。 (4)学校中人际关系(师生、干群、同学、 教职工关系)不协调而引起的心理障碍。 (5)问题学生的心理障碍与教育问题。
感谢您对文章的阅读跟下载,希望本 篇文章能帮助到您,建议您下载后自 己先查看一遍,把用不上的部分页面 删掉哦,当然包括最后一页,最后祝 您生活愉快!
其实,世上最温暖的语言,“ 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 所以懂得才是最美的相遇!只有彼此以诚相待,彼此尊
心理健康者的特点
1、行为反应适度。 2、有自知之明,善于了解自己。 3、能自我控制,有自尊自重品质。 4、善与人处。
5、人格完整协调。
6、情绪乐观,心胸开朗。
7、面对现实,正视现实。
8、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二、心理卫生的任务
(一)不同年龄个体的心理卫生
1、儿童期的心理保健。儿童期是生理和心理发展 较快的时期。 这个阶段所要解决的心理卫生问题主要有:(1) 道德品质与个性品质的培养教育问题。(2)智力的培养 问题。(3)儿童的身心疾病问题。
重,相互包容,相互懂得,才能走的更远。 相遇是缘,相守是爱。缘是多么的妙不可言,而懂得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否则就会错过一时,错过一世! 择一人深爱,陪一人到老。一路相扶相持,一路心手相牵,一路笑对风雨。在平凡的世界,不求爱的轰轰烈烈;不求誓 言多么美丽;唯愿简单的相处,真心地付出,平淡地相守,才不负最美的人生;不负善良的自己。 人海茫茫,不求人人都能刻骨铭心,但求对人对己问心无愧,无怨无悔足矣。大千世界,与万千人中遇见,只是相识的 开始,只有彼此真心付出,以心交心,以情换情,相知相惜,才能相伴美好的一生,一路同行。 然而,生活不仅是诗和远方,更要面对现实。如果曾经的拥有,不能天长地久,那么就要学会华丽地转身,学会忘记。 忘记该忘记的人,忘记该忘记的事儿,忘记苦乐年华的悲喜交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对于离开的人,不必折磨自己脆弱的生命,虚度了美好的朝夕;不必让心灵痛苦不堪, 弄丢了快乐的自己。擦汗眼泪,告诉自己,日子还得继续,谁都不是谁的唯一,相信最美的风景一直在路上。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你路过我,我忘记你;你有情,他无意。谁都希望在正确的时间遇见对的人,然而事与愿违时, 你越渴望的东西,也许越是无情无义地弃你而去。所以美好的愿望,就会像肥皂泡一样破灭,只能在错误的时间遇到错的人。 岁月匆匆像一阵风,有多少故事留下感动。愿曾经的相遇,无论是锦上添花,还是追悔莫及;无论是青涩年华的懵懂赏 识,还是成长岁月无法躲避的经历……愿曾经的过往,依然如花芬芳四溢,永远无悔岁月赐予的美好相遇。 其实,人生之路的每一段相遇,都是一笔财富,尤其亲情、友情和爱情。在漫长的旅途上,他们都会丰富你的生命,使 你的生命更充实,更真实;丰盈你的内心,使你的内心更慈悲,更善良。所以生活的美好,缘于一颗善良的心,愿我们都能 善待自己和他人。 一路走来,愿相亲相爱的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百年好合。愿有情有意的人,不离不弃,相惜相守,共度人生的每 一个朝夕……直到老得哪也去不了,依然是彼此手心里的宝,感恩一路有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心理学》第九章课堂笔记第九章团体行为与管理第一节团体的概述一、团体的概念团体是通过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交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为达到共同的目标,满足共同的需要,以一定的社会活动方式和一定的社会规范联系在一起的一种组织的集体形态。
二、团体的特征团体的主要特征是:①团体内部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在心理上相互意识到对方;②团体各成员之间,通过活动与交互作用,在心理和行为上能彼此影响;③团体各成员在情感上有“我们同属一群体”的感受。
由个体构成团体的基本条件是:1.团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和目的。
2.为了达到和实现团体目标,团体有公允的规范和规则。
3.团体要满足各个成员的归属感。
4.团体有一定的结构,每个成员占有一定的地位,扮演一定的角色,执行一定的任务,有一定的权利与义务。
5.团体成员之间有工作、信息、思想、感情上的交流。
三、团体的种类(一)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二)假设团体和实际团体(三)固定性团体和临时性团体(四)其他团体分类四、团体的功能(一)团体对组织的作用团体能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来实现组织的总目标,这是正式团体对组织来说最主要的功能。
团体是产生新思想、新观念、新办法的手段,有利于促进复杂的决策;团体在各部之间起联络作用,有利于形成“一条龙”流水作业;它也是有效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途径和手段。
非正式团体的特点之一是信息传递快,沟通灵敏,管理者可以通过它了解情况,掌握动态,改进工作。
不仅如此,某些非正式团体对正式团体的工作任务也有积极作用,其对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组织目标,也是有效的。
(二)团体对个人心理的影响1.团体能使成员个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使自己和其它成员保持友谊和紧密联系,心理协调,彼此都体会到大家同属某一团体。
2.团体能使成员个人产生认同感。
3.团体对个人能产生强大的支持力量。
4.团体引入竞争机制,能促进成员之间相互竞争与相互激励。
5.团体能融洽并协调人际关系。
6.团体可能满足成员的其它心理需要。
(三)团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1.社会助长作用。
2.社会标准化倾向。
3.社会顾虑倾向。
4.从众行为倾向。
五、团体的结构1.同质结构:是指团体成员在年龄、专业知识、文化背景、个性特点(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相似性,这种结构称之为团体的同质结构。
2.异志结构:是指团体成员在年龄、专业知识、文化背景、个性特点(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这种结构称之为团体的异质结构。
第二节团体的凝聚力、士气和高效率一、团体的凝聚力(一)什么是团体的凝聚力团体的凝聚力即指团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以及团体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团结的程度和力量。
高凝聚力的团体有以下特征:①有良好的团体气氛,其成员间意见沟通快,信息交流较为频繁,互相了解较为深刻,民主气氛好,关系和谐;②有较强的吸引力、向心力,其成员愿意参加团体活动,无论是生产或其它活动的出席率较高;③团体成员有较强的集体主义精神与责任意识,愿意承担团体的任务,关心、维护团体的利益和荣誉;④团体成员有强烈的归属感、尊严感、自豪感等集体主义的情感。
(二)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因素1.领导因素对团体凝聚力的影响。
2.团体的同质性对凝聚力的影响3.来自团体外部的压力能增强团体内部的凝聚力。
4.团体内部的奖励方式对团体凝聚力的影响。
5.团体成员的荣誉感、成就感、归属感等集体主义的精神和情感对凝聚力的影响。
6.团体的规模、规范与风气对凝聚力的影响。
7.其它因素影响。
团体成员的个性特征、思想觉悟、思想水平、思想方法、价值取向及宏观社会风气等会影响团体的凝聚力。
(三)团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研究与实践表明:团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之间存在着较复杂的关系,团体凝聚力高可能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也可能降低劳动生产效率。
(四)团体凝聚力的测量可以用心理测量法测定团体的凝聚力。
社交测量法也是测量团体凝聚力的方法之一。
二、团体的士气(一)士气的一般概念士气的本意即指军队作战时的集体战斗精神。
其含义延伸到现代企业和组织中表示团体的工作精神和服务精神。
史密斯(G.R.Smith)等把士气定义为“对某一团体或组织感到满意,乐意成为该团体的一员,并协助达成团体目标”的一种态度。
(二)团体士气与生产效率士气与生产性的关系(三)团体士气调查与士气高低原因团体士气实际指员工的工作态度与满意度。
士气高低可以用前面介绍过的态度量表法、问卷调查法、自由陈述法测量。
影响士气高低的原因有:1.对组织目标的认同与赞同。
2.公平合理的经济报酬。
3.团体成员的事业心及工作的热爱和满足感。
4.优秀的领导者及领导集团。
5.团体成员之间纵向与横向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心理相容性。
6.良好的信息与意见沟通。
7.奖励方式得当。
8.良好的工作与心理环境。
三、团体的高效率高效率的团体有两个重要指标:即生产指标和团体士气的指标。
高效率的团体有如下特征:①团体内部及团体与上下级之间有良好的沟通;②团体成员之间有高度的交互作用与影响力、凝聚力;③决策分权化和参与决策的过程,多数成员有较大的自由度;④团体成员乐意接受组织目标;⑤团体成员有较强的工作与成就动机;⑥团体成员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⑦有较高的生产量与生产效益;⑧成员有较强的工作满意感。
第三节团体的意见沟通一、意见沟通的概述(一)什么是意见沟通意见沟通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人之间经由联络渠道,传递与交流信息、思想观点、情感愿望、意见,达到相互了解与理解的过程。
(二)意见沟通的程序(三)意见沟通的作用1.意见沟通能为团体提供努力的工作的方向、资料、情报、知识等外部环境信息。
2.意见沟通能为团体提供内部的信息。
3.意见沟通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增进了解和理解的工具。
4.意见沟通是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
5.意见沟通可以改变人的态度与行为,能促进企业改革与推行某项决策。
(四)人类意见沟通的特点1.言语交流(书面或者口头)是人类意见沟通的最重要的形式。
2.人与人之间的意见交流不仅是信息、消息的交流,也是人的思想、感情、态度、观点的交流。
3.人与人之间的意见沟通过程,心理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4.在人与人的意见沟通过程中,会出现特殊的障碍。
5.人与人的意见沟通具有不同的风格。
二、意见沟通的方式(或种类)(一)不同层次的沟通方式从组织层次的观点可分为三种沟通方式:1.个人与个人的沟通。
2.团体与个人的沟通。
3.团体与团体的沟通。
(二)单向和双向沟通(三)上向、下向及平行沟通方式(四)口头言语沟通和书面言语沟通三、人类意见沟通网络意见沟通网络可划分为五种基本类型,即链式、环式、全渠道式、轮式、Y式等。
不同类型沟通网络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四、意见沟通的障碍及其解除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意见沟通往往受多种因素干扰,而发生障碍。
(一)语言表达、交流和理解造成的意见沟通障碍。
(二)团体成员对人对事的态度、观点和信念不同,思想感情的差异,也会造成意见沟通在心理与思想感情上的障碍。
(三)人的气质性格等个性特征差异引起意见沟通的障碍。
(四)还有距离障碍、组织结构障碍及沟通方式的障碍。
意见沟通障碍的解除,必须由传达信息者与接受者双方努力。
(一)提高沟通的心理水平(二)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三)学会有效地聆听方法五、学会有效地沟通方法与艺术第四节团体的人际关系一、人际关系概述(一)人际关系的实质人际关系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通过交往形成的彼此之间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
1.人际关系是心理关系2.人际关系以人们的需要为基础3.人际关系以交往为手段4.人际关系是多种心理因素的复合体(二)人际关系形态1.亲密形态2.互利形态3.勉强形态4.冲突形态二、学校人际关系(一)学校人际关系的特点1.教育性(1)学校人际关系的主要调节指示器在于教育性(2)学校人际关系既是教育内容,也是教育目的和手段2.纯洁性3.阶段性(二)学校人际关系的意义1.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利于调动学校成员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2.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利于学校成员心理的健康发展3.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可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4.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是巩固和发展学校组织的保证(三)学校中不同种类的人际关系1.教师人际关系的双重性(1)教师人际关系中主要的积极层面(2)教师人际关系中主要的消极层面2.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3.师生人际关系分析(1)师生人际关系特征(2)师生人际关系的发展第五节团体的决策一、决策的概念我们现在所阐述的“决策”是指广义而言,即不仅指对高层次的重大问题的决定,而且也包括了对具体的小问题的决定。
二、团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的比较(一)“团体(群体)决策”就是由团体成员通过信息沟通,相互探讨和交换意见,在形成比较一致意见的基础上,共同作出关于某个项目或问题的策略、方案、方法的抉择。
(二)“个人决策”则是由领导者凭借个人的知识、经验、分析判断能力,工作魄力及所掌握的信息,在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一系列逻辑思维活动的基础上,作出关于某个项目或问题的策略、方案、方法和抉择。
团体决策与个人决策在解决问题的速度,准确性、创造性、效率和对执行的影响诸方面存在区别。
三、采用何种决策为宜凡涉及面广,影响大,需要依靠多方面力量来执行的全局性、战略性决策,应由团体研究而郑重地作出;牵涉面和影响均较小,且时效性较强的局部性、战术性决策,则以分管领导人员个人决策为宜。
四、决策的过程第一,识别问题:第二,诊断问题:第三,分析可供选择的办法,作出决策。
五、团体决策中的几种错误倾向1.小团体意识为了避免小团体意识产生,干扰正确决策,国外采取了以下几种办法:(1)“第二次机会”法:(2)用特尔菲法征集意见(3)用“名义团体”征集意见2.极端性转移极端性转移指在团体决策中,比个人决策更容易走向两个极端——倾向于冒险或是倾向于保守。
六、决策类型和组织层次1.战略性决策和战术性决策2.确定型、非确定型和竞争型决策3.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4.稳妥决策和风险决策第六节团体的冲突一、团体的冲突(一)冲突的概念心理学上,将冲突理解为“当人们面临两个互不相容、互相排斥的目标时所体验到的心理上的冲突”。
其概念的外延很广,他包括个人的内心冲突(即动机冲突),也包括人们之间的争斗、论争乃至民族和阶级之间的竞争与战争等。
(二)冲突的二重性(三)个体的心理冲突30年代,勒温按接近与回避这两种倾向的不同结合,将个体的内心冲突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接近——接近型冲突(双趋冲突):(2)回避——回避型冲突(双避冲突):(3)接近——回避型冲突(趋避冲突):(4)双重接近——回避型冲突(双重趋避冲突):(四)团体中个体之间的冲突1.团体的类别:(1)正常冲突:由于工作上的意见分歧造成。
(2)非正常冲突:由于个人恩怨造成(不正常冲突)2.按起因划分:(1)主观性冲突(主观因素造成)(2)客观性冲突(客观因此造成)3.按其作用划分:(1)建设性冲突(动力)(2)破坏性冲突(阻力)两种不同性质冲突的区别(五)团体与团体之间的冲突解决团体冲突的过程第七节社会主义条件非正式群体一、非正式团体的形成原因1.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限制2.物质利益的差异3.思想感情的影响4.心理特征的影响5.管理方式的局限及领导者的工作作风与工作方法的影响6.亲缘血统、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二、非正式团体的类型(一)根据形成的原因予以划分1.利益型2.信仰型3.情感型4.爱好型5.亲缘型(二)根据成员的构成情况划分1.平行型2.垂直型3.混合型(三)根据作用划分1.积极型2.消极型3.中间型4.破坏型三、非正式团体的性质社会主义企业中非正式团体的性质为:第一,要认清社会主义企业中非正式团体,仍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