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杨鸿年合唱大师班后感
《杨鸿年合唱团》纪录片观后感
《杨鸿年合唱团》纪录片观后感记忆中的小时候,总会听见大人们高声朗诵杨鸿年先生创作的革命诗篇。
不知为何,总觉得杨老爷子在作品中展示出来的,既不像文艺青年笔下饱含悲愤、富有哲理性和思辨性的语言,也没有革命者坚定自信、鼓舞士气的情绪与精神状态,更多的只是他自己对于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挚爱之情以及融入其中所带给他快乐感受而已。
可就是在如此平凡的背后隐藏着不平凡的力量!从而使我真正意识到了一种强烈的爱国热忱、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崇尚劳动、追求进步的价值取向。
杨鸿年合唱团将诗词与音乐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他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样通过歌曲让全世界看到了祖国灿烂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
这部片子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合唱团每个成员穿着长筒马靴,穿戴整齐的装束,拿上乐器,走上田间、公园等场所演唱流行歌曲。
当然演唱过程也少不了男女搭配,就算在那个物质条件十分匮乏的时代,但那么多心怀美好希望,心灵纯洁无瑕的年轻人依旧在努力实现梦想,用他们独特的方式发扬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
可惜令我惋惜的是,当时除了那个号称拥有亚洲第二大合唱团规模外,并未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因为战争年代他们被迫解散;在和平年代又由于他们团员的素质参差不齐难以组织而停滞不前。
尽管新闻媒介的宣传报道仅仅只是昙花一现,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当中仍然经常接触,但只限于偶尔能够看见一两次。
许多80后、90后恐怕连听说过都很少吧?究竟怎么回事呢?答案还要从我的父亲口中娓娓道来...一直到现在都还能清晰地回想起那首《农民兄弟》的歌词:“……天空不留痕迹,鸟儿却已飞过,飞过的痕迹/没有人知道,农民的艰辛/汗水怎么会没有痕迹,农民的艰辛/泪珠却流了下来……”他站在车站对面山坡的房顶上,高喊着,却唱不出调子来。
父亲终身都不愿再唱这首歌,他只有在杨老爷子去世后才重新拿起手中的麦克风大声的唱出来。
在父亲即将离开我们的时候,他紧握着父亲的手说:“爹,你放心吧!我答应您以后继续教书育人。
合唱培训心得体会
合唱培训心得体味【篇一:合唱培训心得体味】合唱艺术引入我国的时间较晚,但发展速度非常之快,并与我国民族音乐相结合,形成为了自己的风格特色。
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合唱,希翼大家喜欢。
篇一:合唱培训心得4月15日,我参加了区音乐教师的童声合唱与指挥的培训。
在培训中,音乐教研员赵琦老师认真负责系统的进行着培训,她的精神感动了在坐的每一位学员,她由讲述倾听杨鸿年、田晓宝教授讲座后的以及播放录相秋里教授的精彩讲座,使我们全体音乐教师受益非浅,现简要谈谈这次培训的心得体味。
一、首先,我们歌唱训练中气息是最重要的。
杨鸿年老师在合唱团训练的开始就利用 s 的吐音进行气息训练,分别通过①吸自然吐②慢吸慢吐③急吸慢呼进行气息训练,在气息的训练中要求身体双肩放松,不含胸,要求吸气一大片,吐气一条线,学生可以通过叉腰的方式寻求吸气的感觉。
多做无乐音的哼鸣练习。
演唱要求则为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强而不大、弱而不虚。
杨鸿年教授还说不要把半音想得太小,多做半音音阶练习和全音符练习,越到高音越弱。
在声音教学中声音要求不颤动,歌曲的演唱中通过掐喉的方式演唱直声。
二、其次,田晓宝教授及秋里教授告诉我们每一个指挥者应具备足够的基本素质,如:指挥技术、修养、音乐修养及创造性;其次要有足够的分析作品的能力,指挥的原则则为省、准、美最后就是合唱团训练:训练时,热身很重要,身体的放松,气息的练习,状态的准备,如嘴巴张得最大,最好四个手指竖着都能放下。
吸气时,冷的感觉一下到肚子里。
然后,再把这个感觉一下子掏出来,同时要想真正做到声情并茂,就必须做好二度创作,一个优秀的合唱队员,在具备音乐知识和较高的演唱技巧以外,还应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学艺术修养,在搞好技能训练时,还要注重合唱队员的情感培养和启示。
指挥要耐心细致地激发合唱队员全身心地投入,忘掉自我,进入音乐情感的境界。
并且,还要让队员时常欣赏各类音乐作品来开阔视野,提高自身对音乐艺术的感悟能力和鉴赏能力。
在合唱团中与孩子们一起成长
在合唱团中与孩子们一起成长合唱是一种生活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唱歌,上了学以后参加了合唱队便像找到了家一样,过上了合唱生活。
每当合唱队活动的日子便会有说不出的高兴。
虽然我们只有不到20人,唱的也只是以齐唱和轮唱为主的歌,但总觉得和自己唱不一样,要比自己唱好听!同时又能与各年级同学一起学习、玩耍,他们也很关照我这个小不点,所以就爱上了它。
后来因为一些小变故,我没能坚持,但我始终没离开我爱的音乐。
再后来考入了中师音师班大学音乐教育系,直到当了一名音乐教师,才终于又回到了我爱的合唱团,和我的孩子们一起重新过上了合唱生活。
这时才明白了儿时为什么会喜欢合唱,为什么觉得好听。
是那多声部的演唱形式,美妙的和声和肢体的变化,以及旋律的交错进行,在听觉上让人觉得丰富多彩。
再加上力度、速度、音色和音量等多种手段的对比使合唱这种艺术形式充满了意识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当自己在团队中既是二度创做的参与者,又是作品直接的聆听者和欣赏者,在演唱的同时,是自己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每当和孩子们一起努力的排练好一个作品,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当歌声回荡在音乐圣殿,我的心象得到了洗礼般安宁、舒适和满足。
就这样送走了一拨又一拨毕业生,迎来了一群又一群小不点,然后和她们一起,向着我们自己创造的巅峰努力在努力,在工作团队的合作中,在专家的引领下,不断的超越自我,不断的追求与探索,我们的团队终于成为了金帆团队中名副其实的第一流阵容,成为了北京市小学合唱团的排头兵。
然而随着视野的拓宽,让我们又有了新的目标,坚实了前进的动力!百度上说:生活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
是呀,我和我的孩子们正享受着着一份幸福,所以我十分认可这句话:合唱是一种生活!合唱生活中的孩子们那么合唱究竟带给了孩子们什么呢?他们为什么也喜欢这种生活呢?我做了这样一个小测试,问:合唱团给你带来了什么收获?总结了他们的回答是这样的享受、满足孩子们说:“能唱的更好听!”“能让我享受音乐。
”“合唱能让我快乐!”“每首歌都很好听,有的歌很难,也对我来说有挑战,但唱会了很高兴!”“我学会了怎样一起合作”“我学会了很多不同风格的歌曲,对我非常有用,可以让我在一些典礼、聚会上一展风采”……进入合唱团孩子一般都情商比较高,他们不满足于吃好喝好,不满足于你住我跑的游戏,他们有更高的需求,那便是精神上的满足,徜徉在歌唱的海洋中,感受着不同作品的喜、怒、哀、乐,同时以自己的理解与感受进行二度创作,然后表现出来,就会是一种感情的宣泄。
2024年合唱课的心得体会
2024年合唱课的心得体会(____字)2024年,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的合唱课程,这是一次极为难得的机会。
通过这门课程,我不仅学到了有关合唱的技巧和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这里,我要分享一下自己在教室里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首先,在这门合唱课上,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声音控制和发音的基本技巧。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逐渐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学会了如何运用腹式呼吸来产生稳定而饱满的声音。
此外,老师还教会了我们如何调整喉咙的张力和开合程度来控制音调的高低,并向我们展示了如何运用舌头和嘴唇来实现不同的发音效果。
这些技巧不仅在合唱课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对我在日常生活中的演讲和表达有了很大的帮助。
其次,通过合唱课,我对音乐欣赏和表达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入和全面。
在合唱排练中,我学到了如何欣赏和分析一首音乐作品,包括音乐的结构、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
通过不断的反复练习和感悟,我逐渐懂得了如何把握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并通过声音来传递给观众。
这些知识和技能使我对音乐的理解更加深入,也更加懂得如何欣赏和传达音乐的美妙。
最重要的是,合唱课程给我提供了一个锻炼团队合作意识和个人表现能力的机会。
在合唱排练中,我们不仅需要与自己的声音和其他同学的声音相互配合,还需要与指挥老师的动作和要求相互配合。
这需要我们注重细节,做到精确而统一,而且还需要不断的练习和磨合。
通过与同学们的互动和合作,我逐渐明白了团队的力量和重要性。
只有所有人团结一致,各尽所能,才能达到最佳的演唱效果。
同时,在排练和演出中,我也锻炼了自己的表现能力和自信心,学会了如何在舞台上放开自己,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和魅力。
此外,合唱课程也给我带来了很多难忘的经历和回忆。
在排练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比如记不住歌词、控制不住音调等等。
但是每当我们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努力,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时,那种喜悦和满足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同时,合唱课也给我带来了很多美好的友谊和彼此之间的互相支持和鼓励。
合唱声乐培训感悟心得体会(2篇)
第1篇自从参加合唱声乐培训以来,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也收获了满满的快乐和成就感。
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歌唱技巧,还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协作,共同演绎出美妙的音乐。
以下是我对合唱声乐培训的一些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音乐的魅力音乐是一种跨越时空、语言和文化的艺术形式,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在合唱声乐培训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音乐的魅力。
每当合唱团演绎出一首美妙的歌曲时,我都能感受到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满足。
音乐让我们忘却烦恼,沉浸在美好的旋律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二、歌唱技巧的提升在合唱声乐培训中,老师注重培养我们的歌唱技巧。
从呼吸、发声、音准、节奏等方面,我们都得到了系统的训练。
以下是我对歌唱技巧提升的几点感悟:1. 呼吸:歌唱的呼吸是基础,正确的呼吸方法能让我们的声音更加饱满、有力。
在培训中,我学会了腹式呼吸,使自己的呼吸更加均匀、稳定。
2. 发声:发声技巧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声音质量。
在培训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喉咙、口腔、鼻腔等部位,使声音更加纯净、富有穿透力。
3. 音准:音准是歌唱的灵魂,只有准确把握音高,才能演绎出优美的旋律。
在培训中,我通过不断练习,提高了自己的音准感知能力。
4. 节奏: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掌握好节奏,能让我们的演唱更加富有韵律感。
在培训中,我学会了如何把握歌曲的节奏,使演唱更加流畅。
三、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合唱声乐是一种团队艺术,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至关重要。
以下是我对团队协作的几点感悟:1. 互相尊重:在合唱团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不足。
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包容他人的不足,共同进步。
2. 互相帮助:在演唱过程中,我们要互相帮助,共同克服困难。
当某个成员遇到问题时,其他成员要伸出援手,共同解决问题。
3. 信任与支持:合唱团是一个大家庭,我们要相互信任、支持,共同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四、坚持与毅力合唱声乐培训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以下是我对坚持与毅力的几点感悟:1. 坚持训练:只有通过不断的训练,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歌唱技巧。
合唱大师班心得体会
合唱大师班心得体会合唱大师班心得体会【篇一:合唱班培训总结】篇一:合唱兴趣班总结合唱兴趣班总结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了学校合唱兴趣班的辅导老师。
在这整整一学期的兴趣小组活动中,我本着对学校、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对参加合唱兴趣班的同学认真地进行辅导,让每一个合唱班的同学在学习中不断进步。
今天,我对本学期合唱兴趣班做如下总结:在学校领导大力支持下,育英学校合唱兴趣班开设了,合唱兴趣班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外业余生活为目的,培养学生团结意识。
兴趣班的成员从三、四、五年级,本着以兴趣为的选拔原则,择优录取,最终合唱兴趣班有30位成员。
兴趣班前段时间,我对学生歌唱方法进行了:1、科学的训练和指导:主要以母音a、i、u练习为主;2、兴趣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对合唱的兴趣,我组织了同学们观看其他优秀少儿合唱团的演唱,激发他们学习兴趣;3、乐理知识的学习:简单的节奏练习及各种记谱符号。
4、真假声的运用:在合唱曲目的教学中,训练他们运用真假声结合。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科学的发声,并且能够运用一点真假声结合(由于年龄小,生理限制),本学期完成的合唱作品有:《春晓》《静夜思》。
这个学期,我获得了很多合唱的教学经验,也找到自己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比如:学期一开始,在选拔合唱人员的上,组织有些不足;还有开班初,让学生学习乐理知识的时间安排上有点仓促,以至于后面出现学生对有些乐理知识、节奏掌握不够好。
在下个学期,我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自身水平,并且多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胡厅2010-1-6篇二:合唱指挥培训心得体会参加合唱指挥培训心得体会12月上旬我有幸在省会参加了为期五天的合唱指挥培训,自己感到收获颇深、受益匪浅。
这次培训不仅让我充实了更多的理论知识,更让我领略了大师级的风采,开阔了全新的视野。
加之与来自河北省不同市县的同仁们聚集一堂,相互交流工作经验、思路方法,较全面的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与合唱指挥技能。
心得体会 3
《童声合唱训练学》读书笔记这本书买了几年了,有空就会翻一翻。
这本书是出自杨鸿年先生的《童声合唱训练学》,书中共有九大部分组成,每一个章节都科学合理的再现了杨教授在合唱教学时的点点滴滴,每一个细节都准确、严谨,语言朴实自然,内容丰富有趣。
书中介绍了童声的类别,怎样科学的用嗓,不能忽略掉变声期孩子歌唱的需要,保护尊重每一个孩子,作为老师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地歌唱,还给孩子唱歌的权利。
最重要还是在老师的正确引导,要用科学的方法歌唱,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低八度去演唱。
“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书中有大量的练习呼吸的练习曲,之前无论是上课还是合唱兴趣小组,我都忽视了对孩子们呼吸的训练,这点和音高音准节奏同样重要,而且应当放在教学的开头。
同时也要注意对孩子们的练习后的放松,如自然吸快速吐,这样会更有趣,相信孩子们会更喜欢呼吸的训练。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说起来倒是挺简单的,对于平时的教学却很少在意孩子们的咬字吐字,有时候连读歌词的习惯也没有,对于北方人还好些,和普通话还比较接近,是优点也是缺点,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会忽略掉对咬字吐字的重视,在教学时,教师还应该稍稍的放慢下脚步,不仅仅像个赶路人只顾着目的地,也要稍微停一停,看看沿的风景,感受其中的乐趣。
处理好多字词组字与字之间的联系,体现出音乐上的强弱关系,突出合唱语言的节奏感。
从始至终贯穿着整个作品里。
词组与句式中的“抑、扬、顿、挫”,此起彼伏,以及面部表情,都需要很好的练习与感受。
在孩子们学习作品的时候可以大体的了解创作背景,作曲家生平都是很有帮助的,不能仅仅的为了唱歌而唱歌,技术固然重要,感情仍然是第一位的。
在这本书中学习不少有关科学唱歌的发音方法,大师果然就是大师,我相信读一次两次是没有太多用处的,必须要不断地实践、练习和反思,才能达到一个较好的效果。
作为教师,还要不断地学习阅读分析学科、交叉学科的知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后要更加虚心的请教和学习借鉴他人的长处,及时有效的反思,做一个反思型教师,做一个爱学习爱思考爱学生的教师。
杨鸿年合唱训练学读后感
杨鸿年合唱训练学读后感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担心会是那种超级枯燥、满是高深理论让人望而却步的“天书”。
可没想到,杨鸿年先生就像一位亲切的合唱大师坐在我对面,拉着我的手开始娓娓道来合唱的那些事儿。
书中对于合唱声音的塑造部分,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
以前我就知道合唱是很多人一起唱歌,但没想到这里面关于音色的统一、发声的方法有着这么多的讲究。
比如说,它提到每个合唱队员要像是精密仪器里的小零件,虽然各自有特点,但组合在一起就得严丝合缝,发出那种和谐、美妙得如同天籁的声音。
这就好比是要把一群各有性格的小动物训练成一支整齐划一又不失灵动的表演队伍,感觉既有趣又充满挑战。
在节奏训练这一块呢,我感觉像是跟着一位严格又有趣的节奏大师在打节拍。
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哪里该快、哪里该慢,而是深入剖析节奏对于整个合唱作品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就像我们平时走路,步伐的节奏能体现出我们的心情,欢快的节奏像是蹦蹦跳跳的小兔子,缓慢的节奏就像是沉稳的大象。
合唱里的节奏也是这样,不同的节奏组合起来就像魔法一样,能把一首曲子的喜怒哀乐展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关于作品选择和处理这方面,我才意识到原来合唱作品的选择就像是厨师挑选食材,要根据合唱队的“口味”(也就是合唱队的水平、特色等)来决定。
而对作品的处理则像是大厨精心烹饪,从开头的引入,到中间的起承转合,再到最后的完美收官,每一个细节都得拿捏得恰到好处。
杨鸿年先生在书中列举的一些经典合唱作品的处理方式,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扇宝藏的大门,让我看到了那些优秀的合唱作品背后的精心构思。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不禁联想到自己以前听过或者参加过的合唱表演。
那些成功的合唱演出,背后一定是遵循了书里的这些原则。
而那些听起来有点乱糟糟的合唱呢,肯定是在某些方面没有做到位。
高欢,杨鸿年合唱大师班后感
杨鸿年教授合唱训练体系大师班学习体会——高欢2013年8月8日至11日,由中国合唱协会主办的“杨鸿年教授合唱训练体系大师班”在逸夫会议中心举行。
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百多名学员参加了这次大师班活动。
活动分一次观摩和六次讲座:观摩国家大剧院8月合唱节系列音乐会之一——中国交响乐团附属少年及女子合唱团音乐会;六次讲座,分别从合唱创编、合唱钢琴伴奏、指挥法讲座、合唱训练四个角度全方位地进行了剖析,从60万字精炼出来的四本教材更是让学员如获至宝。
区别于以往常见的大师班“拼盘”式(多位大师授课,各讲各的)的授课,这次大师班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系统性。
大师班的课程拥有一套完整的科学实践训练体系,合唱的诸多因素都涉及到了,包括指挥、合唱团、钢伴、作品等等。
杨老师是唯一能在音乐会上把这四个最重要的因素紧紧拉在一起的人,这四个要素恰恰是杨老师训练体系大师班的所有内容;2、实践性。
杨鸿年教授不仅把从教60年来积累的60万字的教学实践总结、浓缩成培训教材进行系统地传授,同时还现场观摩了中国交响乐团附属少年及女子合唱团30周年的庆典演出;3、权威性。
权威性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授课教师全部是中央音乐学院最顶级的教授。
二是授课者都在理论和实践上有着巨大成就,且与此套体系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杨力教授和王天阳老师更是从小就与合唱团一起成长。
三是杨鸿年教授的培训体系源自整整60年的亲身教学实践,这在全国极为少见;4、有效性。
学员听了音乐会,看了大师的讲解及现场示范团的实际演唱,感受直观,收获很大。
另外,大师们的授课内容和方式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学员们通过学习很容易就能够抓住重点,目的性非常明确。
欣赏音乐会、参加大师班……时间虽短,但我足以将这几天的学习经历称为“探索合唱奥秘之旅”。
跟随杨鸿年教授站在合唱艺术的巅峰来审视自身的不足,对于合唱学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再次回味少年团音乐会上不同反响、细腻动人的别样境界带给我心灵的震撼时,所有的疑问都有了答案……一、“魔手”——杨鸿年教授合唱学由合唱训练学、合唱创编学、合唱风格学、合唱发展史学、合唱美学构成。
刘芳读杨鸿年有感
读杨鸿年《童声合唱训练学》有感最近有幸拜读了杨鸿年老师的《童声合唱训练学》,使我获益匪浅,这本书是一本实用的教学用书,从合唱团的组建,学生的挑选,发声训练,歌曲处理,指挥的艺术等各方面进行讲解,下面就我个人的研读体会结合实际教学的体验与大家分享。
合唱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高感和声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音乐表现手段,培养合唱必需的、科学的、高位置的发声方法以及各种歌唱技能技巧,又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及群体意识,合唱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审美能力等都有着重大意义。
一、学会聆听,培养听觉的敏锐性音乐是听觉艺术,因此听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
在合唱音乐教学中多给学生欣赏合唱曲,要求小学生全神贯注地聆听。
但大多数学生对聆听并不感兴趣,造成这样的原因是由于对于音乐表达的情感内容不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他们多感官的音乐体验,多角度感受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和鲜明的艺术形象,帮助他们理解作品,从而激发演唱的兴趣。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把合唱音乐改变为一个个场景,一幅幅图画来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理解音乐,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有效的集中在教学中,聆听也就变的顺理成章。
2、选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合唱作品进行聆听训练,将音乐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音乐的理解力。
3、教学形式多样化,在合唱教学中们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玩好动的性格特征,采用游戏的教学方式进行歌曲的聆听,采用多感官的共同体验帮组学生理解音乐,感受合唱中优美和谐的音色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
在学生心中播下兴趣的种子,改变学习模式,让学生学会聆听,主动学习。
二、重视情感体验及情绪的表达人们对声乐作品的情感体验,其核心的心理反应就是“情感共鸣”,是人们参与音乐审美实践活动中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们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思维等心理活动,在演唱过程中,在人的心理活动中产生的一种美感。
杨鸿年教授谈童声合唱训练(共5篇)
杨鸿年教授谈童声合唱训练(共5篇)第一篇:杨鸿年教授谈童声合唱训练摘抄一:杨鸿年教授谈童声合唱训练杨鸿年教授谈童声合唱训练问:童声合唱队的各个声部应是什么比例?杨:如果是四个声部的话,基本比例是1:1:1:1。
然后高音部再加10%,低音部减10%。
如40个孩子的合唱队,高音部加4个,低音部减4个。
这样的声部是最平衡的。
问:如何给孩子确定声部?杨:确定孩子的声部一是依裾他的音色,再考虑他的能力,而且这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有的孩子刚进来时唱一声部,年龄大了点,声音有变化,改唱二声部,后来唱三声部。
有些家长和孩子有错误的概念,以为唱一声部是最好的。
其实在合唱队里,唱二声部、三声部得到的音乐修养会更深,因为它们更难。
问:刚组建的合唱队应先练什么?杨:该先练呼吸。
歌唱艺术由四部分构成:气、声、字、腔。
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
有的歌唱大师说:“歌唱的艺术就是呼吸的艺术”。
这话很对,但不要以为气吸得越多越好。
吸气要适中,该多就多,该少就少,最好不要用过量的气息演唱很长的句子。
对孩子们最好不要讲什么“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联合”等抽象的概念。
要让孩子具体地感觉到,吸气象闻花,就是很好的比喻,吐气象是血压水银柱慢慢下降,急吐气,象秤砣掉下来。
问“具体用什么办法?杨:开始用“S”练吐气,分匀吐、急吐、停顿等。
这个练习可以让孩子找到保持气息的感觉。
而且,有一个人气不稳,就会出现“咝咝”声,便于纠正。
问:练呼吸是否应提肩扩胸?杨:这是错误的。
在放松的基础上,肩不动才是好的,因为这样气肯定是往下吸的。
问:呼吸练习应该练多长时间?杨:这也要因人而异。
训练开始也不光是呼吸,也结合起声,但即使合唱队的水平已经提高了,这个呼吸练习也是经常练的。
不管合唱队什么水平,最好在起声之前,都练练呼吸。
问:童声合唱训练的第二步是什么?杨:是起声练习。
起声练习有两种,一种是结合音乐进行,一种是不结合音乐进行。
我主张两种同时进行。
问:什么是无音乐的起声练习?杨:例如哼鸣“ng”,象回答人的话,不保持一定的音高。
合唱大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
合唱大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合唱大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使我们今后少走弯路。
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合唱大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合唱大师培训心得体会1音乐艺术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
而合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尤其对于儿童,训练起来难度更大。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童声合唱以作为声乐艺术的一种,是小学音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能引导学生步入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获得美的熏陶,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现力,增强艺术修养。
特别是让学生具有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合唱能人们的多声音乐思维能力,培养人的多声听觉,是人具有一个音乐的“耳朵”,它也能培养人的音乐结构思维能力,世人对音乐结构形成完整的观念。
通过此次活动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在学校学习的音乐课中,只是学习一些很基础的知识,学习简单的乐谱、简单的乐理知识,而没有更深层次、更系统的去学习,之前的误区是反正只是小学的音乐教育,小朋友什么都不懂应该不需要那么多的要求,所以平时的音乐活动中,也就是让孩子熟悉歌曲旋律、节奏、歌曲内容,多教小朋友几遍会了就可以了,最后只要小朋友都会了,把歌曲唱出来加上简单的舞蹈动作就算完事了。
而通过这次学习后才知道,小学的音乐教育也来得这么的重要,让我从观念上、从理论知识水平上、方法与技巧上都得到了很大的认识和提高。
童声合唱训练是一个连续而又循序渐进的过程,绝不能急于求成、赶鸭子上架。
它需要指挥、学生等各方面全身心的投入,互相配合来演绎出优秀的作品。
在训练中,我们注重的是让学生用心在歌唱作品,真正的发自内心深处呼唤,而不是刻意去模仿或热衷于一些形式的东西。
举足轻重的大师丰富灿烂的人生——“杨鸿年教授合唱训练体系大师班”系列活动综述
作者: 李法桢
作者机构: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出版物刊名: 人民音乐
页码: 10-14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0期
主题词: 合唱艺术;训练体系;杨鸿年;大师班;教授;活动综述;中国交响乐团;人生
摘要:杨鸿年教授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合唱艺术大师,是少有的集教学、创作、舞台表演及理论研究于一身的艺术大家,在世界合唱艺术界也享有崇高的威望.数十年来,他专心致力于合唱艺术的教学与钻研,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融汇其毕生心血的"杨鸿年教授合唱训练体系"无疑是其中最突出的成果之一.适逢其亲手创建的中国交响乐团附属少年及女子合唱团成立30周年,中国合唱协会举行了"杨鸿年教授合唱训练体系大师班"及其系列纪念活动.2013年8月,来自全国各地的合唱指挥爱好者、音乐教师以及合唱指挥专业在读研究生共三百多人汇聚北京,参加了系列活动.。
杨鸿年合唱训练学读后感
杨鸿年合唱训练学读后感篇一杨鸿年合唱训练学读后感哎呀,说起这《杨鸿年合唱训练学》,我可得跟您好好唠唠!这书一翻开,就像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音乐世界。
以前我觉得合唱嘛,不就是大家一起唱唱歌,声音大点儿整齐点儿就完事儿了。
但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去了!也许您会说,不就是合唱训练,能有多复杂?嘿,您还别不信!杨鸿年老师在书里讲的那些技巧和方法,真的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比如说,怎么让不同音色的声音融合在一起,怎么把握呼吸和节奏的统一,这可都是有讲究的!我觉得吧,这本书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音乐大师,手把手地教你怎么打造一支完美的合唱团。
它可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说教,而是结合了好多实际的例子和生动的讲解。
就拿发声训练来说,以前我自己唱歌的时候,总觉得声音出不来,或者唱一会儿就累得不行。
看了书里讲的方法,我试着调整自己的呼吸和发声位置,哇塞,还真有效果!可能是我以前太笨了,没发现这些窍门。
不过呢,读的过程中我也有犯迷糊的时候。
有些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技巧,我得反复看好几遍才能有点儿明白。
我就在想,这合唱训练咋就这么难呢?难道是我太没天赋了?但是,我又不甘心就这么放弃。
毕竟,学会了这些技巧,说不定我也能在合唱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呢!这一路读下来,我收获满满,也更加坚定了要好好钻研合唱的决心。
您说,这是不是很棒?篇二杨鸿年合唱训练学读后感哇塞,《杨鸿年合唱训练学》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这能有啥特别的?不就是讲讲怎么训练合唱嘛。
可谁知道,越读越觉得有意思,就像发现了一个宝藏!书里说的那些合唱的技巧和方法,简直太实用了!比如说,如何让声部之间的配合更加默契,这可真是个难题。
但杨鸿年老师用他的经验和智慧,给了我们很多妙招。
我就在想,要是我早一点读到这本书,也许我们学校的合唱团就能更上一层楼了!不过,这也让我反思,以前我们在训练的时候,是不是走了很多弯路?也许有人会觉得,合唱不就是大家一起唱,差不多就行了。
有感于《童声合唱训练学》
有感于(童声合唱训练学)唱歌教学是中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内容,要做到出色地演唱歌曲,掌握一套正确、系统的发声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不懂得爱护自己的嗓子,他们时常会没有方法地大声喊叫,对嗓子有很大的损害。
因此,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及手段来培养学生对唱歌的兴趣,通过正确有趣的发声方法来到达正确唱歌的目的显得非常重要。
而有“情〞有“趣〞的发声练习很合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援助学生有兴趣地开展唱歌活动是一个很有效的途径。
合唱课堂教学其实是当今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值得探讨的教学难题。
在小学阶段将合唱教学普及在全部的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将来的音乐艺术修养和审美素养的提高将起到庞大的推动作用。
小学低年级局部曲目就以轮唱开始了合唱教学的第—步。
普及性的多声部合唱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当今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科学的声乐根底是多声部的合唱教学的第—步,扎实的声乐功底是进行合唱的先决条件。
让学生在实践中反复认识、倾听、比照、体验、调整,找到一种科学、协调的唱歌方法是合唱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提高自身声乐根本功,为教学提供足够的技能储藏。
首先,教师要有“吃透〞唱歌方法的决心和毅力,这是教好声乐的先决条件。
我阅读了上海音乐学院嗓音研究专家彭莉佳的(嗓音的科学训练与保健)和著名的童声训练专家杨鸿年教授的(童声合唱训练学)等书。
一步步扎实、科学地进行自我训练。
这些学习方法灵敏多样,延续时间伴随整个教学过程,自我提升的效果显著。
二、科学推动训练程序,调整积极放松的唱歌状态。
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放松身体器官轻声或弱声唱歌,使学生从过度使用真声而导致压喉、紧张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杨鸿年教授在书中提到:“弱声唱法可以防止由于气息过多地冲击声带而带来的损伤,克服低音区位置垮下来的毛病〞,培养“内在听觉〞;大声唱歌“内耳震动强烈,听不到自己最真实的唱歌〞,会“产生多余的用力,高音反而上不去〞。
其次,我们应训练学生如何在放松积极的状态下依次进行开牙关、找高位、顺气息等方法;最后在实践学习中不断进行各方面的协调,唱歌器官从最初的“翻开状态下主动放松〞逐渐过渡到后来的“放松状态下自如地翻开〞。
杨鸿年合唱教学的教育理念与实践
杨鸿年合唱教学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合唱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团队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杨鸿年教授作为著名的合唱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多年来在合唱教学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与实践。
本文将详细介绍杨鸿年合唱教学的教育理念与实践,以期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杨鸿年合唱教学秉承的教育理念是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寓教于乐。
他认为,合唱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每个学生的声音特点和音乐潜能,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合唱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在教育实践方面,杨鸿年合唱教学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杨鸿年教授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制定了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
这些内容不仅包括基础的发声技巧和乐理知识,还涵盖了不同风格和时期的作品演唱,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方法创新实用:杨鸿年教授认为,合唱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控能力。
因此,他独创了一套“源流式”教学法,从合唱队的组织、排练到表演,注重启发学生的音乐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
教学形式灵活多变:杨鸿年教授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目标,灵活运用集体课、小组课和个别课等多种教学形式。
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还能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精准指导。
教学效果显著:通过杨鸿年教授的精心指导和严格训练,他所带领的合唱团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学生们在各种比赛中屡获佳绩,充分展现了杨鸿年合唱教学的显著效果。
杨鸿年合唱教学在教育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对国内合唱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学生们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和热爱程度显著提高,激发了他们深入学习和探索音乐的兴趣。
通过与国内外众多优秀指挥家的交流与合作,音乐教育师资力量得到了有效增强,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合唱大师培训心得体会
合唱大师培训心得体会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历总结,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合唱大师培训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xx年10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管城区教育体育系统合唱艺术训练营培训活动”的讲座。
此项活动由管城区教育局主办,请到了国家音乐机构的专家来给我们讲关于音乐艺术方面的知识。
参加本次培训的有管城区各中小学幼儿园的领导班子、音乐教师和一部分班主任。
我们学校领导对此事也特别重视,叮嘱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积极参加。
此次活动为期一天,主讲音乐知识,培训内容轻松而充实,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现将自己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这次培训学习是我们管城区教育局近年来首次花重金聘请艺术类学科的专家为老师们培训,为此管城区教育局领导做了很多的努力,为了搞好培训活动,做了充足的准备。
专门找了北京的艺术方面很有造诣的专家来讲座,培训中老师们都非常认真在听,认真做笔记,学习兴趣很高。
上午,我们听了由管城区老师们排练的两首大合唱,这个节目获得了很多的奖项:合唱金奖、指挥奖、钢琴伴奏奖。
老师们听得非常认真。
听合唱的过程中,老师们都很安静的细心倾听,参加比赛的老师们唱得非常好,一点不亚于专业歌手。
之后,老师讲解合唱的分类,合唱是由两组元素组成:歌唱技术元素和音乐艺术元素。
在座的老师记笔记也很详细,特别是年龄大的老教师学习兴致更高,我很受感动。
通过讲解我懂得了所谓合唱的各种分类,懂得了如何教孩子更好的发出内心的声音,如何指导孩子正确歌唱。
合唱播放完毕之后,教授与我们互动交流,充分体会到了音乐给人带来的力量和身心的陶冶。
下午,老师继续讲解与合唱有关的知识,之后讲了如果教孩子们合唱。
老师还教会我们对待合唱要做到“三心二意”:平常心、自信心、全身心;“五个不”:不懈努力,加强个人综合实力;不遗余力,增强团队的演唱功力;不断实践,善于集思广益;不拘一格,合理创新演绎;不断总结,牢记艺无止境。
杨鸿年合唱训练学读后感
杨鸿年合唱训练学读后感篇一杨鸿年合唱训练学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杨鸿年老师的《合唱训练学》,我这小心肝儿可是被震撼得不要不要的!这本书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合唱神秘世界的大门。
以前吧,我对合唱的理解就是一群人站一块儿扯着嗓子唱歌,能整齐就不错了。
但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合唱这事儿,那可真是大有学问!就比如说发声技巧这一块儿,杨老师讲得那叫一个细致入微。
我就寻思着,原来唱歌不是光靠嗓子吼,还得讲究气息的控制,位置的安放,这可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搞定的。
我以前唱歌可能就是瞎唱,现在才知道,这里面的门道多了去了。
还有声部的协调,这可真是个头疼的问题。
我就想啊,要让各个声部都能和谐共处,唱出那种美妙的和声,这得多难啊!也许这需要大家不断地磨合,不断地练习,才能达到那种完美的境界。
不过呢,我也在想,是不是有时候我们太过于追求技巧和完美,反而失去了唱歌最原始的那种快乐和激情?可能有时候,我们就应该随心所欲地放开嗓子唱,说不定也能有意外的惊喜。
反正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自己对合唱的认识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我也知道,理论归理论,真正要唱好合唱,还得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摸索。
我觉得吧,这一路的学习和探索肯定会很精彩,你们说是不是?篇二杨鸿年合唱训练学读后感嘿,朋友们!读完杨鸿年的《合唱训练学》,我这心里可是五味杂陈啊!说真的,一开始我觉得这书可能会枯燥得要命,毕竟是讲训练学的嘛。
但真正读进去之后,我发现自己完全错了!这书就像是一个宝藏,越挖越有料。
杨鸿年老师在书里提到的那些训练方法,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我就一直在想,为啥我们合唱团之前老是唱不好,合不拢,原来问题在这儿啊!比如音准的把握,以前我觉得差不多就行,现在才知道,差一点儿都不行!这可真是严格啊。
还有情感的表达,我以前唱歌就是为了唱而唱,根本没想过要把感情融入进去。
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一首歌如果没有感情,那跟念经有啥区别?也许只有真正用心去感受,才能唱出打动人心的旋律。
杨鸿年合唱训练学读后感
杨鸿年合唱训练学读后感一开始看,我就感觉杨鸿年先生像是一个超级智慧的合唱魔法师。
他把合唱训练的那些事儿,讲得那叫一个透彻。
就好比在解释如何训练合唱队员的音准这一块,我原本以为就是大家一起跟着钢琴唱准就行了呗。
可杨先生讲得那是细致入微啊,从每个声部的特点到如何根据不同的音程关系去做针对性的训练,感觉就像把音准这个“小怪兽”解剖得明明白白的。
这让我想起我以前参加的一个小合唱队,大家在唱一首和声比较复杂的歌曲时,那音准就跟喝醉了酒似的,摇摇晃晃。
要是当时我们的指挥看过这本书,肯定能像杨先生一样,给我们来个“音准大拯救”。
说到指挥这方面,杨先生的讲解更是让我拍案叫绝。
他就像是在给我讲一个超级精彩的故事,告诉我指挥可不仅仅是在前面挥舞手臂那么简单。
指挥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是和合唱队员之间的一种特殊“对话”。
我想象着杨先生站在指挥台上,那气场肯定像一个大将军,带领着他的合唱士兵们在音乐的战场上冲锋陷阵。
而我之前看到的一些指挥呢,就有点像是在乱比划的稻草人,跟杨先生笔下那种充满智慧和力量的指挥比起来,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再讲讲书中关于合唱作品选择和处理的部分。
杨先生的见解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个装满创意糖果的盒子。
他告诉我们选择合唱作品要根据合唱团的特点,就像给不同身材的人挑衣服一样,得合身才行。
而且在处理作品的时候,从节奏的把握到情感的表达,每一个细节都像是一颗闪闪发光的小星星。
我就想到我们社区的合唱团,每次选曲都像是在瞎蒙,唱出来的效果也总是差强人意。
要是能按照杨先生说的来,那社区合唱说不定都能上电视表演了呢!不过呢,这本书也不是那种让你看一眼就完全能消化的。
有些地方就像那些难啃的硬骨头,得反复嚼才能明白。
但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啊,就像玩游戏遇到的高难度关卡,闯过去的时候就特别有成就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鸿年教授合唱训练体系大师班学习体会——高欢2013年8月8日至11日,由中国合唱协会主办的“杨鸿年教授合唱训练体系大师班”在逸夫会议中心举行。
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百多名学员参加了这次大师班活动。
活动分一次观摩和六次讲座:观摩国家大剧院8月合唱节系列音乐会之一——中国交响乐团附属少年及女子合唱团音乐会;六次讲座,分别从合唱创编、合唱钢琴伴奏、指挥法讲座、合唱训练四个角度全方位地进行了剖析,从60万字精炼出来的四本教材更是让学员如获至宝。
区别于以往常见的大师班“拼盘”式(多位大师授课,各讲各的)的授课,这次大师班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系统性。
大师班的课程拥有一套完整的科学实践训练体系,合唱的诸多因素都涉及到了,包括指挥、合唱团、钢伴、作品等等。
杨老师是唯一能在音乐会上把这四个最重要的因素紧紧拉在一起的人,这四个要素恰恰是杨老师训练体系大师班的所有内容;2、实践性。
杨鸿年教授不仅把从教60年来积累的60万字的教学实践总结、浓缩成培训教材进行系统地传授,同时还现场观摩了中国交响乐团附属少年及女子合唱团30周年的庆典演出;3、权威性。
权威性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授课教师全部是中央音乐学院最顶级的教授。
二是授课者都在理论和实践上有着巨大成就,且与此套体系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杨力教授和王天阳老师更是从小就与合唱团一起成长。
三是杨鸿年教授的培训体系源自整整60年的亲身教学实践,这在全国极为少见;4、有效性。
学员听了音乐会,看了大师的讲解及现场示范团的实际演唱,感受直观,收获很大。
另外,大师们的授课内容和方式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学员们通过学习很容易就能够抓住重点,目的性非常明确。
欣赏音乐会、参加大师班……时间虽短,但我足以将这几天的学习经历称为“探索合唱奥秘之旅”。
跟随杨鸿年教授站在合唱艺术的巅峰来审视自身的不足,对于合唱学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再次回味少年团音乐会上不同反响、细腻动人的别样境界带给我心灵的震撼时,所有的疑问都有了答案……一、“魔手”——杨鸿年教授合唱学由合唱训练学、合唱创编学、合唱风格学、合唱发展史学、合唱美学构成。
本次大师班杨鸿年教授重点从合唱编创和合唱训练两个角度进行了指导。
合唱作品编创课是以往大师班很少涉及的,但这又恰恰是合唱指挥最亟需补充的一门课程。
合唱作品编创分合唱写作及合唱人声配器两部分。
杨鸿年教授重点讲授了如何对器乐作品、艺术歌曲进行合唱改编。
而这对于大部分指挥来讲是最难把握的,往往是一头雾水而不得要领。
杨鸿年教授引领学员们如何站在作者的角度去分析作品和发现作品,结合音乐特点倾心编创,在实践过程中再不断地进行修改和完善,最终达到理想的效果。
越发觉得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这是以往合唱大师班没有的,弥补了一个空白。
杨鸿年教授提出了“用合唱的构思和乐队的想像进行改编”的宗旨,“作为合唱指挥,要注意乐队音响的模拟,要对乐队的各种乐器性能、音色有所了解。
要把所有东西弄清楚,而不是单纯地使用为旋律填和声、填音程这样片面的手法。
而对于主旋律声部的音色安排,要巧妙运用声部转接,合理进行句法转换,恰当地进行吸气机会的给予。
”指出,合唱指挥要掌握各个声部不同的换声区,把每个调的相对固定色彩全部掌握!有感于杨鸿年教授所讲的“学习音乐,就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决不是教科书上的条条框框能总结到的。
就如杨鸿年教授所说,即便不去改编,这个讲座也对了解作品结构有帮助。
排练也好编创也好,要建立“立体全方位地面对一个合唱作品”的观念,知道作曲家想要表达什么,才能更好的进行合唱排练,因为指挥有义务充分了解音乐结构,为合唱团建立作品清晰的骨架。
在合唱训练问题讲座中,杨鸿年教授重点讲述了合唱发声基本训练、艺术风格与艺术处理手段、中外合唱作品剖析。
目前很多合唱团排练时,经常走进一个误区,就是把声音训练误当成合唱训练,误解合唱的本质。
缺少系统、科学和规范的学习和把握,缺少理论依据。
杨鸿年教授这套培训体系正是系统全面科学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呼吸、发声、共鸣、唱法、扩展音域、音准训练、合唱声音训练、音色融合、平衡、层次布局等等,环环相扣,互为因果,理论性很强,更具时效性。
亲临大师的训练,学习大师的思想方法,我体会到,音乐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稳定依赖不稳定的存在而存在,大师永远在辩证的运动中看问题,快与慢、强与弱、长与短……合唱追求的和谐统一亦是如此。
训练时,大师特别善于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手势提纲挈领地把关键问题找出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明了地说明问题实质。
大师把呼吸训练、共鸣训练、基本母音训练、音准训练、基本唱法训练等精炼成“合唱练声简要口诀”(“吸气一大片,吐气一条线”“头顶瓦罐,口含鸡蛋”“坐而欲起”“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弱而不虚、强而不炸”等等),这些都是融化在血液里的音乐思想在艺术观念上的反映。
看着大师的手,就有一种被牵着鼻子走的感觉。
杨鸿年教授在给金融爱乐合唱团排练《海韵》作品时,再次感受了“杨老师的魔手”,将近十分钟的作品,杨老师对每个声部、钢琴音乐形象了如指掌。
“魔”是因内心的强大,极强的驾驭音乐的能力,理论、实践、手势结合得炉火纯青!这也使我真正地认识了自己,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合唱的奥妙,远不是我现在的理解。
大师体现的另一个特点是幽默,他会用幽默缓解紧张的情绪,并且使合唱队员们达到全身心地放松地歌唱。
“音色不对时,就会感觉声部里出了一把…板胡‟”——大师的语言是不是幽默而又形象?在缓吸缓吐气息练习时,吸——停——吸——停……几个回合后,学员的气息用尽之前,大师不失时机地叮嘱“快速把剩余的气息全部吐掉!累不累?要是累了就说明得到锻炼了”。
大师真的是神了,他对合唱团的心理、气息量的极限了如指掌,还把每次停顿的时间精确为“不超过六秒”,还有“不喝六度以下的水” ……我问大师如何深谙这些心理和规律时,大师像孩子似的笑道“哈哈哈……我天生就知道这些。
”哪里会有人天生就知道啊!大师说“我一直体会两个字——潜心,一定把心放下来深入研究”,常年累月潜心钻研才能有如此深入浅出地发现、解决问题之道,使得这套训练体系更具时效性和指导性。
掌握了这些,学员们就不会在“怎样给合唱团扩展音域呢?怎样让合唱团唱的准些、歌声更动听些” 等等这些问题前纠结了,大师的书上早已给出了最有效的答案。
二、“琢磨了琢磨”——杨力教授杨力教授以专著《指挥技法》有关章节为基本教材,在指挥法讲座中,从实际操作、指挥基本语汇、作品风格与指挥手势关系进行了讲解,经典精炼。
指挥的基本语汇(连音击拍Legato、跳音断音击拍Staccato、重音及特强音击拍Accent&sf、保持音击拍Tenuto)虽然在排练中天天遇到,但总是被人忽视,由此导致大多数指挥在手势上和音乐感觉上把握不够准确。
“Legato即是点与点之间线条运动的阻力,Staccato到Accent&sf是程度上的加深,Tenuto与Accent的区别是一种音乐情绪上的表示,从本质上是渐强和渐弱”,杨力教授的讲解形象简练,使学员们真正体会了基本语汇的含义。
杨力教授把困扰很多指挥的渐强渐弱精炼地总结为“…点的重量‟是本质,而…图式的扩大与缩小‟只是现象”。
其对《索尔维格之歌》的前七小节的前奏中的连音、起拍、休止符、装饰音、和声、呼吸、音乐理解上的剖析,如同给音乐插上了翅膀,别人看来一下子就过了,里面丰富的内容全给忽略了,但杨力教授的分析是那样的鲜活,把忠贞不渝的索尔维格在茅屋里等待丈夫归来的那份痴情再现出来。
杨力教授细致入微地理解揣摩音乐,让学员们如同身临其境。
在《黄水谣》这首我们熟得不能再熟的作品中,第一段和再现段“黄水的黄”字中,“u”这个色彩暗淡母音,在演唱时的长短、母音过渡的快慢与两段“明朗”“凄凉”的对比情绪竟然有这么大的关联!“水又急,浪又高”……手势变换了一下方位,就把音乐形象铺展到我们面前。
杨力教授一直在强调:谱面是没有生命的,要通过准确的指挥语言,真正让它变成有生命的。
杨力老师渐强渐弱的手势仿佛真的使我们嗅到了“豆花儿”的芳香。
“指挥要干嘛呢,分析谱子,训练紧密地和音乐本身结合”。
音乐从哪里来的,全在谱子里。
这就是奥妙,就是秘籍!一个重音、一个保持音,都能让我们的感觉不一样。
要做大量的案头工作,不单纯是技术。
我们的案头工作是否都做到了点儿上?真正做到位时就不会有“为什么这么处理?根据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了。
杨力教授说得好,“要说秘籍,其实全在谱子里,我们就是多琢磨了琢磨……”看似轻描淡写地“琢磨了琢磨”,可知,这个琢磨正是准确的指挥语汇、对音乐最全面深刻准确的剖析,是长年累月甘于寂寞的潜心钻研,更是对音乐的敬畏的印证!......太多太多的观念留给我们无限的思考空间。
三、“魔指”——王天阳在少年及女子合唱团的钢琴后面,默默地坐着一位个子不高、带着眼镜的斯文男生,他正是少年合唱团的常任钢伴、优秀的青年钢琴家兼指挥家——王天阳。
王天阳老师七岁加入合唱团,与合唱团20余年的磨砺,使他对合唱钢琴伴奏艺术的理解入木三分。
他的钢琴伴奏艺术讲座介绍了国外(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对声乐钢琴艺术指导的培养要求,又从合唱伴奏人才应具有的素质、处理合唱伴奏艺术问题的几个角度问题进行了阐述。
处理合唱伴奏艺术问题的几个角度,即和声角度(内在音乐感受力)、复调角度(音乐线条感歌唱感)、配器角度(音乐想象力敏感度)、曲式结构角度(指挥角度),“和声速度” “和声表情”等等这些细微的洞察,令学员大开眼界。
金融爱乐合唱团钢琴伴奏张阳老师感慨于王天阳老师的“钢琴伴奏的艺术高度,不仅仅是技术水平过关的简单问题。
”他说:“自己给合唱团弹了多年钢伴,往往更注重的是对技术的追求。
这次课,从和声、复调、配器、曲式的角度重新认识了如何做好一位优秀的钢琴伴奏。
如果把技术比喻成一个人的相貌,音乐理论则是一个人的内涵。
过硬的基本功只是三成,仔细揣摩作品,把…四大件‟融入到音乐感觉里,揣摩指挥意图,与合唱团长期磨合是今后真正的努力方向。
”王天阳老师用了两个词形容伴奏:敏感和暗示。
这个是要求伴奏通过对指挥、音乐动机、合唱与钢琴关系的敏感,来暗示音乐的走向和趋势的,这对完整地表现一个合唱作品何等重要!最终弹好合唱伴奏没有诀窍和窍门,也不是几条简单的原则就能概括的,归根结底是伴奏者整体音乐素养的体现。
“什么时候看指挥什么时候听合唱”,王天阳老师的“看”和“听”使他的伴与少年团的唱浑然天成,融为一体。
很多指挥会忽视钢琴伴奏,误以为伴奏只是合唱团的点缀,不给钢伴提问题(实质是提不出问题),但事实恰恰相反,合唱团、作品、指挥和伴奏四部分是无法分割的整体。
难怪在音乐会上仿佛王天阳老师的钢琴是不存在的!那是他与合唱团长期磨合、20余年的积累深谙音乐精髓的结果!我感慨于杨鸿年教授的精神影响到了他的整个团队!每个人都像他常说的“我就做好一件事就行”一样,孜孜不倦地钻研着、享受着……他低调为人做学问,把对艺术的敬畏感融入到其人格和音乐里,他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带给合唱团的孩子,带给社会无穷的精神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