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材教法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
一、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形状与结构
2.地理坐标与经纬度
3.地图的绘制与使用
4.地球上的环境带
5.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二、地球的水资源
1.水的循环与水资源
2.世界水资源分布
3.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水污染与水环境保护
三、自然地理环境
1.自然地理景观的分类
2.高原地区的特点与人类活动
3.平原地区的特点与人类活动
4.高山地区的特点与人类活动
5.河流流域的特点与人类活动
四、人口与城市
1.人口问题与人口统计指标
2.人口迁移与人口密度
3.城市的产生与类型
4.城市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五、经济地理
1.工业与农业
2.农业区位的因素与类型
3.工业区位因素与类型
4.交通与资源开发
六、环境与生态
1.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环境问题与保护
3.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4.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
七、区域地理
1.区域的概念与分类
2.中国的区域划分
3.世界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特点
4.区域与经济发展
八、中国的地理环境
1.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2.中国的人口与城市发展
3.中国的经济地理
4.中国的环境与生态问题
以上是初中地理复习的提纲,每个部分的内容可根据教材进行复习,重点掌握概念和基本知识点,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理解和分析。

还需多做地理实践活动和练习题,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初一下学期的地理复习提纲

初一下学期的地理复习提纲

初一下学期的地理复习提纲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熟知与掌握:1、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领土的范围和面积;我国濒临的海洋、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的分布;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熟悉33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2、我国的人口及民族的分布;3、我国地形的特点,主要山脉及其走向,主要的高原、盆地、平原,地震与火山等;4、我国天气的表示符号,我国冬夏两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和温度带,降水分布特点和干湿地区,我国气候特征和三种灾害性天气。

教具:中国政区图投影片、地形图投影片、学生地图册课型:复习课教时:2课时过程:本次复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疆域与行政区划●主要知识点:1、我国的半球位置与海陆位置、我国的面积、四至点。

2、我国的四个边缘海、主要岛屿、半岛,领海与内海。

3、陆上邻国(15个)、隔海相望国家(6个)。

4、我国三级行政区5、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省会。

6、特别行政区。

●识图1、我国疆域示意图,相邻的国家2、我国省级行政区轮廓图第二章:中国的人口与民族●主要知识点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占世界的比重。

2、我国的人口线与我国的人口分布。

3、我国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重,国家对城市发展的政策。

4、华侨与外籍华人的概念,“侨乡”。

5、我国的人口政策。

6、我国民族的分布状况与分布特点。

7、我国的民族政策与风俗习惯。

●识图1、我国人口分布图2、我国民族分布图第三章:中国的地形●主要知识点1、中国地势的主要特点,三个阶梯的界线及主要地形单元。

2、地势对我国交通、水力等影响。

3、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各类地形的比重。

4、我国的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我国的第一高峰。

5、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典型特征。

6、我国三大平原的特征和主要丘陵。

7、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主要地震带。

8、我国火山的分布。

●识图1、我国地势阶状分布示意图2、我国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分布示意图。

第四章:中国的天气和气候●主要知识点1、怎样根据卫星云图上的颜色来判断各地的天气。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一、自然地理1.地貌与地质1.1地球地貌的类型和特点1.2地球的结构和板块构造理论1.3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的原因与地质灾害的防治2.水文与气候2.1陆地水文循环与水资源2.2气候要素与气候影响因素2.3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和分布规律2.4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3.生物与环境3.1中国的植被类型和分布3.2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3.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和重要性4.土地利用与城乡规划4.1中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和问题4.2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4.3乡村发展和乡村规划4.4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二、人文地理1.人口与人口迁移1.1人口的分布特征和人口增长规律1.2人口迁移的类型和原因1.3人口迁移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2.农业与工业2.1农业的类型和分布2.2中国农业的问题与农业现代化2.3工业的类型和分布特征2.4中国工业化进程和工业发展问题3.交通与通信3.1陆路交通和水路交通3.2中国重要的交通干线和交通发展问题3.3通信技术的发展和通信网络的特点3.4信息时代的特点和影响4.城市与区域发展4.1城市的类型和城市化进程4.2中国城市化的问题和城市规划4.3区域发展的类型和区域经济合作4.4环境污染对城市和区域的影响三、地理方法与技能1.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1.1地图符号和图例1.2地图投影和地理坐标1.3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应用2.实地考察和调查2.1实地考察的目的和方法2.2社会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法3.地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3.1统计数据与数据库的利用3.2地理数据的整理和图表的绘制4.地理研究与论述4.1地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4.2地理实践与解决问题的方法4.3地理报告和研究论文的写作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意义1.1环境问题对人类和自然的影响1.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2.环境保护的理念与措施2.1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2.2生态系统保护与生态修复2.3环境管理与环境法规3.低碳经济与绿色发展3.1低碳经济的概念和意义3.2碳排放与减排措施3.3绿色发展的原则和途径4.全球环境问题与国际合作4.1全球气候变化和国际合作4.2生态文明建设与国际环境保护以上是初中地理复习的提纲,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重点复习与巩固薄弱知识点。

初中地理总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总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总复习提纲
一、大地与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地球与季节的关系
3.地球的倾斜与赤道气候
二、地球的内部结构
1.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组成和特点
2.大陆地壳与海洋地壳的差异
3.高原、山地、平原和丘陵的形成原因
三、作用于地表的力量
1.重力的作用和地壳运动
2.内力与地壳运动:地震、火山与构造运动
3.外力与地壳运动:风蚀、水蚀和冰蚀
四、水资源与地理环境
1.水的分布与特点
2.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3.水资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河流、湖泊和沿海地带的特点
五、气候与气象
1.气候区划与气候因素
2.中国气候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3.气象要素与天气预报
六、生态环境与保护
1.生态系统的构成
2.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3.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保护
七、经济地理
1.土地资源与农业
2.矿产资源与工业
3.交通与通信的发展
八、人口与城市
1.人口与人口分布
2.城市化与城市规模
3.人口问题与城市问题
九、旅游与地理
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2.旅游业的发展与影响
3.旅游地的规划与开发
十、地理技术与信息管理
1.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
2.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获取
3.地理信息管理与应用
以上是初中地理的总复习提纲,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地理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地理复习提纲

一、地理的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
1.地理学的定义和起源
2.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3.地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二、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2.地球的运动及其引起的现象
3.地图的表示方法和种类
4.地图的投影方式和畸变问题
三、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四、地理分区
1.全球分区与国际分区
-地球的经纬度和时区划分
-世界的大洲、大洋和国际水域划分
2.中国的自然地理分区
-中国的大陆地形和主要山脉、河流
-中国的气候分区
-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
五、人口与城市
1.人口与人口统计指标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老龄化问题
-城市化进程与人口流动
2.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城市化的定义和特征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
六、农业与工业
1.农业的类型和特点
-中国的主要农业区
-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2.工业的类型和特点
-中国的主要工业区
-工业化进程和环境保护
七、交通与通信
1.交通运输的发展和类型
-陆上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
2.通信的发展和方式
-传统通信方式和现代通信方式
-通信技术的影响和挑战
八、地理科学方法和技能
1.地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调查和观察
-实地考察和采集资料
2.地理学习的基本技能
-地图阅读和图件判断能力
-图形表达和报告写作能力
以上是七年级下地理复习的主要提纲,根据这些内容,你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复习。

祝你考试顺利!。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全)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全)
b、邻国最多的省、面积最大的省:J新疆
c、邻省最多的省、跨经度最大的省:I内蒙古自治区
d、跨纬度最大的省:M海南省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一、众多的人口:
(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00年统计的数据为12.95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1%。
(2)人口方面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3)人口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影子长短变化规律:同一地点:夏至日影子最短,冬至日影子最长;同一时间:离直射点越近影子越短,离直射点越远影子越长。
三、四季划分与五带特征:
(1)四季划分: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月 一 次年2月),南半球季节相反。
(2)五带特征:热带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南北寒带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南北温带四季分明,既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四、中国的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
(2)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特殊省:(部分省区简称,行政中心表)
全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全称
简称
行政中心





A云南省
云或滇
昆明





I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
呼和浩特
B贵州省
贵或黔
贵阳
J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比较项
时间
直射点
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
夏至日A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昼长于夜
秋分日B

初中地理总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总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总复习提纲一、自然地理1.地球的形状与构造:地球的形状、地球的构造、地壳的运动2.大地形特征:大陆、海洋、山脉、高原、平原、丘陵、河流、湖泊、盆地、沙漠、草原、冰川3.气候与气象:气候要素、气候类型、气象现象、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自然灾害4.水资源与水循环:地球上的水、水资源的分布、水循环过程、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水污染及防治5.土壤与植被:土壤的形成与类型、土壤的特征与功能、植被分布、植被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与恢复6.生物地理:生态系统、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问题与生态平衡二、人文地理1.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分布、人口数量、人口迁移、人口结构、人口问题与控制2.农业:农业的分类、农业区位、农业生产过程、农业技术、农业环境问题3.工业与工业区位:工业的分类、工业布局、工业发展状况、工业环境问题与治理4.交通与交通运输:交通方式、交通网络、交通区位、交通运输发展、交通问题及解决5.城市与城市化: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人口、城市规模与结构、城市规划、城市环境问题及治理6.地理信息与地理技术:地理信息的获取与应用、地理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技术三、地域与地理1.中国地理:中国的大地形特征、自然资源分布、气候与气象、主要农业产品、主要工业区域、主要交通枢纽、重要城市、区域发展规划2.世界地理:各大洲的大地形特征、自然资源分布、气候与气象、主要农产品、主要工业区域、重要交通枢纽、世界主要城市、地理环境问题四、地理技能1.制图与地理坐标:地图的绘制、地理坐标的表示、地图的使用与阅读2.统计与解析:地理数据的统计及表示、地理情况的解析与分析3.田野调查与实地考察:地理实地调查的方法与步骤、实地考察的重要性及目的以上为初中地理总复习提纲,主要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域与地理、地理技能等内容,可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扩充和细化。

初一地理复习提纲优秀

初一地理复习提纲优秀

初一地理复习提纲优秀一、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1.地理学的定义2.地理学的分类3.地球的形状与尺度4.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二、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环境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2.地球的倾斜度和季节变化3.地球的地理环境因素4.地球的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三、地理定位和地图1.地理定位的概念和方法2.地图的作用和种类3.地球经纬网和坐标系统4.地图上的比例尺、方位和符号四、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1.自然地理的要素和特点2.各大洲和海洋的地理特征3.人文地理的要素和特点4.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五、地球的内部和地表1.地球的内部结构2.地球内部的岩石和矿产资源3.地壳构造和地震活动4.地貌的形成和类型六、气候与天气1.气候和天气的定义2.气候带和气候因素3.气候变化和全球气候问题4.天气的预测方法和影响因素七、水资源与水循环1.水的特性和水循环2.地球的水资源分布3.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4.水资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八、陆地资源与利用1.土地资源的意义和特点2.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问题3.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4.人类对陆地资源的保护措施九、人口问题与城市化1.人口增长与人口分布2.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现象3.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4.人口问题的影响因素和解决办法十、交通运输与通信1.交通运输的定义和分类2.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影响因素3.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十一、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分类2.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方法3.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4.可持续发展对地理环境的要求一、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1.地理学的定义和分类2.地球的形状和尺度3.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二、地球的运动和地理环境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2.地球的倾斜度和季节变化3.地球的地理环境因素和相关概念4.地球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地理定位与地图1.地理定位的概念和方法2.地理定位在地图上的表示3.地图的基本要素和种类4.地球经纬网和地图坐标系统四、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1.自然地理的要素和特点2.世界各大洲和海洋的地理特征3.人文地理的要素和特点4.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五、地球的内部和地表1.地球的内部结构2.地球内部的岩石和矿产资源3.地壳构造和地震活动4.地貌的形成和类型六、气候和天气1.气候和天气的定义和区别2.气候带和气候因素3.气候变化和全球气候问题4.天气的观测和预测七、水资源和水循环1.水的特性和水循环2.地球的水资源分布3.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4.水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八、陆地资源和利用1.土地资源的意义和特点2.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3.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4.人类对陆地资源的保护九、人口问题和城市化1.人口增长和人口分布2.人口迁移和城市化3.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4.人口问题的影响和解决途径十、交通运输和通信1.交通运输的概念和分类2.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影响因素3.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地理环境十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分类2.环境保护的概念和方法3.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4.可持续发展对地理环境的要求一、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1.地理学的定义和分类2.地球的形状和尺度3.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二、地球的运动和地理环境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2.地球的倾斜度和季节变化3.地球的地理环境因素和相关概念4.地球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地理定位与地图1.地理定位的概念和方法2.地理定位在地图上的表示3.常用地图的种类和用途4.数字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四、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1.自然地理的要素和特点2.世界各大洲和海洋的地理特征3.人文地理的要素和特点4.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五、地球的内部和地表1.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岩石类别2.地壳构造和地震活动3.地貌的形成和类型4.地球上的山脉和高原六、气候和天气1.气候和天气的定义和区别2.气候带和气候因素3.气候变化和全球气候问题4.天气的观测和预测七、水资源和水循环1.水的特性和水循环2.地球的水资源分布3.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4.水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八、陆地资源和利用1.土地资源的意义和特点2.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3.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4.人类对陆地资源的保护九、人口问题和城市化1.人口增长和人口分布2.人口迁移和城市化3.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4.人口问题的影响和解决途径十、交通运输和通信1.交通运输的概念和分类2.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影响因素3.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地理环境十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分类2.环境保护的概念和方法3.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一)2024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一)2024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一)引言概述: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一)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人类社会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本文将以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为主题,对相关知识进行概述,以帮助同学们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一、自然地理1.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地球的形状及其证据- 地球的结构和地球内部的运动2.大气和气候- 大气的组成和特点- 大气运动和地球气候形成的要素3.水资源和地表水- 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 地表水的形成和地表水循环4.地形地貌和地理灾害- 地形地貌的形成和类型- 地理灾害的分类和防治5.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措施二、人文地理1.人口与人口分布- 人口数量的变化和分布规律- 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2.城市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 城市的特征和分类- 城市化的原因和影响3.交通与运输- 交通工具的分类和特点- 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4.农业与农业问题- 农业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农业问题及其解决方法5.旅游与文化- 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旅游对经济和文化的作用总结: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一)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的知识点。

自然地理部分包括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大气和气候、水资源和地表水、地形地貌和地理灾害、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人文地理部分包括人口与人口分布、城市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交通与运输、农业与农业问题、旅游与文化。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复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活动,增强我们的地理知识和认知。

初一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初一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初一下册地理复习提纲初一下册地理复习提纲第一节:地理的基本概念1. 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地球的形状和构造3. 地理坐标和经纬度4. 地球的运动和季节变化第二节:地球的表层1. 大洲和大洋的分布2. 地球上的山脉、平原、高原和河流的分布3. 地球上的湖泊和海洋的分布4. 世界地图的使用方法和简图制作技巧第三节:地球的气候与气象1. 气候带的划分和特征2. 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影响因素3. 雨量和温度的测量方法4. 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气象工具第四节:地球上的人类活动1. 人口的分布和人口增长的影响2. 农业和工业的地理分布3. 城市化和城市规划4.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五节:地理资源与环境保护1. 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利用2. 能源资源的分布和利用3. 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保护4.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第六节:地理与社会发展1. 交通运输的地理条件和发展方式2. 通信技术和信息化的地理影响3. 旅游业和文化交流的地理意义4. 区域发展的差异和地理因素第七节:地理技能与实践1. 地图阅读和制图方法2. 野外考察和实地调查技巧3.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4. 地理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法第八节:地理与可持续发展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2. 人类对环境影响的认识与行动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4. 未来地理学的发展方向这是一个初一下册地理复习提纲,包括了地理的基本概念、地球的表层、地球的气候与气象、地球上的人类活动、地理资源与环境保护、地理与社会发展、地理技能与实践以及地理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通过复习这些知识点,能够对初一下册地理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初一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初一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初一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初一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一、地理基本概念
1. 地理的定义和作用
2.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区别和联系
二、地球的构造和运动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大地构造和地壳的结构
3. 地球的运动和地理经纬度
三、自然地理环境
1. 区域划分和大陆分布
2.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和分布规律
3. 气候和气象要素
4. 水文地理和地下水资源
四、人文地理环境
1. 人口和人口分布
2. 城市和农村的特点及区别
3. 农业和工业的地理分布
4. 交通和通信的地理特点
五、中国地理
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2. 中国的自然资源和景观
3. 中国的气候和气候分区
4. 中国的人口分布和区域经济发展
六、世界地理
1. 世界的地理位置和地球自转
2. 世界地图和国家分布
3. 世界的气候和气候带
七、地理技能
1. 地图的使用和阅读
2. 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方法
3. 地理实地调查和实践活动
4. 地理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八、地理的重要性和应用
1. 地理对于人类的意义和价值
2. 地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地理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以上是初一下册地理复习提纲,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结合课本和相关资料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初中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初中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一、地理基础知识回顾1.地理学的定义、内容和研究方法;2.地球的形状、大小和构造;3.地球的运动及其对地理现象的影响;4.地球的纬度、经度、标准时区和地理定位。

二、地球的大地构造1.板块构造理论及相关证据;2.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的关系;3.地球内部的构造及其特点;4.地震和火山的地理意义和影响。

三、地球的水文循环1.地球上的水资源;2.水文循环的过程和作用;3.地球上的水系及其特点;4.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

四、地球的陆地1.地球上的陆地类型、分布和特点;2.地球上的主要高山、高原和平原地形;3.地球上主要的地壳构造(如山脉、盆地、高原等);4.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五、地球的气候与天气1.气候和天气的定义和区别;2.气候要素的观测和计量;3.气候类别及其分布特点;4.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六、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2.人口与城市;3.经济活动与货物流通;4.交通与通讯;5.资源与环境保护。

七、地理信息技术1.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原理和应用;2.遥感技术与地理研究;3.地图的制作和使用;4.地理信息技术在社会管理和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八、地理研究的方法和意义1.地理研究的基本方法;2.地理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以上是一个初中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主要涵盖了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地球的大地构造、水文循环、地球的陆地、气候与天气、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地理信息技术以及地理研究的方法和意义等内容。

希望能帮助您进行复习和回顾。

地理高中复习提纲

地理高中复习提纲

地理高中复习提纲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与人类活动的学科,它涉及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在高中阶段,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构造和自然环境,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人类的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下面是地理高中复习的提纲,希望能够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自然地理1. 地球的构造与地壳运动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的。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壳层,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中间层,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

地壳运动是指地球表面岩石的变动和地壳的变形。

它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地壳隆起和地壳下陷等现象。

地壳运动对地球的地貌和地理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2.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风向和湿度等因素。

气象是指一个地区短期的天气状况。

气候与气象的形成与地球的自转、公转、地形和大气环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了解气候与气象对于我们预测天气、农业生产和城市规划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 水资源与水循环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

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不断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等环节。

了解水资源和水循环对于我们合理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一个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它集中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源。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了解城市化对于我们认识城市发展规律和解决城市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 农业与工业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农业资源包括土地、水和气候等因素。

工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它对于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工业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等。

了解农业和工业对于我们认识经济发展规律和推动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3. 交通与通信交通和通信是人类活动的重要手段,它们对于地区的发展和联系起着重要的作用。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1. 大地与地球运动1.1 大地的构造•大陆和海洋的分布•大地的结构和层次•地球的内部运动(地壳运动、板块构造)•活动地壳与自然灾害的关系1.2 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的原理和影响•地球公转的原理和影响•四季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地球辐射平衡和气候分布2. 中国的自然地理2.1 地形地貌•中国的地形特点•中国的主要地貌类型(平原、高原、山地、盆地、丘陵、河流、湖泊、海洋)•中国的地震和火山活动2.2 气候和水文•中国的气候区划•中国的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大陆性气候等)•中国的主要水系和水资源分布(长江、黄河、淮河、珠江等)2.3 生物资源•中国的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环境保护3. 世界地理3.1 世界的大洲和洋•世界的大洲分布(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和特点•世界的主要海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北冰洋、南冰洋)3.2 世界的气候和植被•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极地气候等)•世界的主要植被类型(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草原、沙漠等)3.3 世界的人口和经济•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差异•世界的工业和农业分布4. 地理信息与技术4.1 地图阅读与制作•地图的种类与使用•地图上的图例、比例尺和经纬度•制作地图的方法和软件应用4.2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作用•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和农业生产等领域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和数据来源以上是初中地理复习提纲的主要内容,通过系统学习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地理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祝你学习顺利!。

七上地理复习提纲

七上地理复习提纲

七上地理复习提纲一、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1.地理学的定义和目的2.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3.地理学的基本分类4.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二、地球与地理环境1.地球的主要特征2.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构造3.地球的运动与地球的变化4.地球的地理环境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三、地球的地理格局与人口分布1.地球的地理格局及其形成原因2.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3.人口问题与人口政策四、自然地理环境1.大洲及其特点2.气候与气候变化3.气候类型与分布4.气象要素的观测和表达方式五、自然地理环境的利用与保护1.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2.矿产资源的利用与保护3.土地利用与保护4.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六、人文地理环境1.地域与区域2.交通与通信3.旅游与旅游资源4.城市与城市化七、地理信息与地理技术1.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2.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3.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应用4.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八、地图与地理观测1.地图的基本要素及其作用2.地图投影与地图制图3.地图阅读与地图解读4.地理观测的方法和实践九、地理学的应用领域与社会发展1.地理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2.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3.地理学在经济建设中的应用4.地理学在对外交往中的作用注:以上仅为七上地理复习提纲的大致内容,具体细节和知识点需要在复习过程中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进行整理和总结。

平时应多做地理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切实提高对地理学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三个椭球体
–地球的大小和重量
–地球自转和公转
2.地球的位置和构造
–地球的位置和运动
–地球的内部构造
–地球的地壳运动
3.地图的制作和应用
–地球的纬度和经度
–地图的分类和框架
–地图的应用和误差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
1.气候
–气候要素和分类
–气候变化和预测
–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
2.水文
–水文循环和水资源
–水资源分布和利用
–水污染和治理
3.生物圈
–生态系统和生态位
–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活动威胁
–生态环境保护
第三章经济地理环境
1.人口与城市
–人口数量和分布
–人口变化和趋势
–城市化和城市发展
2.农业
–农业类型和特点
–农业生产和技术
–农业问题和发展
3.工业
–工业类型和特点
–工业生产和技术
–工业问题和发展
第四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1.区域的自然和经济条件
–区域性质和特点
–自然资源和经济条件
–区域开发和利用
2.区域发展政策与规划
–区域发展政策和规划
–区域经济和人文特点
–区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
–中国的区域发展和特点
–中国的区域发展政策和规划
–中国的区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高一地理必修一的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的地理学习有所帮助。

新版初中地理教材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2023最新编辑)

新版初中地理教材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2023最新编辑)

新版初中地理教材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2023最新编辑)
1. 自然地理
- 大气层,包括大气成分和大气结构
- 水循环和水资源
- 地球的运动及其对季节的影响
- 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板块运动
- 地球表面的地貌和地理要素
- 气候带和气候要素
2. 人文地理
- 人口与人口分布
- 农业和农业区划
- 工业和工业区划
- 交通运输及其发展
- 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
-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 区域地理
- 中国及周边国家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 中国的主要地理区域划分
- 中国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分布
- 中国的重要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
- 中国的中心城市和特色城市的地理位置和功能
4. 地图技能
- 读图能力
- 绘制简单地图
- 利用地图进行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答
- 利用地图进行地理信息的查询和获取
- 利用GPS等工具进行位置定位
该复习提纲旨在帮助学生复习新版初中地理教材七年级下册的内容,以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该提纲按照教材的章节编排,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和地图技能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可以根据提纲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复习,并通过练习题和实例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该提纲也可以作为老师备课和教学参考的工具,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复习内容。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一、地球与地理1.1 地球的构造与运动•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运动形式(自转和公转)•地球的倾斜与季节变化1.2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原始状态•地球的演化过程(原始地壳的形成,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理论)1.3 地球的地理特征•大洲、海洋和岛屿•地球的坐标系统和地理坐标二、自然地理2.1 气候与气象•气候与气候要素•气候带与气候类型•气象要素及其测量2.2 水文与水循环•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水循环的过程与影响因素2.3 土壤与植被•土壤的形成与组成•土壤的类型与分布•植被的分类与特点2.4 生物地理与生态环境•生物地理的基本概念与分区•生物地理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三、人文地理3.1 人口与人口分布•人口数量与人口密度•人口迁移与人口老龄化问题3.2 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经济活动的区域差异•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与措施3.3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的定义与特征•城市化的原因与影响3.4 交通与通信•交通工具与通信网络的发展•交通运输与通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四、地理技巧4.1 地图阅读与制作•地图的基本要素与使用方法•地图的制作与解读4.2 统计图表与数据分析•统计图表的种类与应用•数据分析方法与技巧4.3 地理实地考察与调查•实地考察的目的与方法•调查与采集地理信息的技巧与步骤五、地理知识的应用与实践5.1 地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地理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思路•地理问题的应用实例分析5.2 地理知识与可持续发展•地理知识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地理知识在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以上是初中地理复习的提纲,包括地球与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技巧以及地理知识的应用与实践等内容。

学生可以根据这个提纲,在复习地理知识时有条不紊地进行,从而更好地准备地理考试。

7年级地理辅导复习提纲

7年级地理辅导复习提纲

一、地理学科导论1.地理学科的定义和发展2.地理学科的分支3.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二、地球与地球运动1.地球的构造特征2.地球的外形和尺度3.地球的运动和影响4.地震和火山活动三、地球的水圈1.水圈的概念和组成2.水的循环过程3.世界各地的水资源分布4.人类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四、地球的大气圈1.大气圈的状况和组成2.大气层的分层和特征3.大气的循环和气候变化4.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五、地球的陆地1.大陆的划分和特征2.地球的地形和地貌3.土壤的形成和类型4.植被的分布和作用六、地球上的人类活动1.人口的分布和变化2.城市化的影响和问题3.农业的发展和问题4.能源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七、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理图谱1.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应用2.地理图谱的制作和使用3.地图的符号和比例尺4.地图的阅读和解析八、中国的地理特征1.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2.中国的自然环境和资源3.中国的人口和经济发展4.中国的地理问题和可持续发展九、世界地理1.主要大洲和区域的特征2.世界各国的地理特征和文化差异3.世界的经济发展和地缘政治十、地理技能和实践1.地图的绘制和使用2.田野调查和实地考察3.数据收集和分析4.空间思维和地图阅读技巧以上是一个地理学科的复习提纲,涵盖了地理学科的主要内容。

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对于每个主题,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资料、练习地理技能和进行实地考察等方式来加深理解和提升能力。

希望以上提纲对学生的地理复习有所帮助。

中学地理教材教法复习提纲

中学地理教材教法复习提纲

中学地理教材教法复习提纲1、(教材教法研究的对象是中学地理教学系统)2、(教材教法研究的任务有介绍地理教育的历史及发展;阐明教学目的、任务及特点;说明教学原则;阐述教学大纲;揭示教学过程实质;介绍教学方法;说明教学形式;阐明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加强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3、(学科属性是介于地理学与教育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4、(学科系统分教材教法总论和教材教法分论)5、(中学地理教育理论基础有辩证唯物与历史唯物、系统科学、教育学、心理学、地理科学等理论)6、(学习教材教法的意义有探索教学规律;总结经验;提高素质)7、我国地理教育发展的概况:(学校设置地理课在清朝后期);(作为全国的必修课在清朝末年);(正规的地理教育始于20世纪初)。

旧中国的地理教育:A、清末至民国初年(1904—1921年)《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为五年制。

民国初年(1912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学生令》,将中学改为四年制。

B、1922至1949年,1922年,我国中小学学制开始仿效美国,改以前初小四年,高小三年、中学四年为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1929年8月,国民政府颁布的《初中地理课程暂行标准》规定:初中各年级都设地理课。

同年10月,颁布《高级中学普通科地理暂行标准》。

新中国的地理教育: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自此中学地理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1949—1952年的过渡阶段,没有教材,只能沿用解放前的教材。

1952—1957年,学习苏联经验,中央教育部于1952年3月颁发了《中学暂行规程(草案)》。

1958—1966年的调整阶段这一时期,受“左”倾思想的影响,过多地删减了中学地理课的教学时间。

1966—1976年的十年动乱时期,是中学地理教育的停滞、倒退时期。

1977年至今的恢复、发展时期,成为中学地理教育恢复、发展的一个转机。

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初审稿)”1990年国家教委又在1986年大纲的基础上,修订了《地理教学大纲》,1992年国家教委又颁布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用稿)》,又作了新的规定和补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地理教材教法复习提纲
1、(教材教法研究的对象是中学地理教学系统)
2、(教材教法研究的任务有介绍地理教育的历史及发展;阐明教学目的、任务及特点;说明教学原则;阐述教学大纲;揭示教学过程实质;介绍教学方法;说明教学形式;阐明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加强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3、(学科属性是介于地理学与教育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4、(学科系统分教材教法总论和教材教法分论)
5、(中学地理教育理论基础有辩证唯物与历史唯物、系统科学、教育学、心理学、地理科学等理论)
6、(学习教材教法的意义有探索教学规律;总结经验;提高素质)
7、我国地理教育发展的概况:(学校设置地理课在清朝后期);(作为全国的必修课在清朝末年);(正规的地理教育始于20世纪初)。

旧中国的地理教育:A、清末至民国初年(1904—1921年)《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为五年制。

民国初年(1912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学生令》,将中学改为四年制。

B、1922至1949年,1922年,我国中小学学制开始仿效美国,改以前初小四年,高小三年、中学四年为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1929年8月,国民政府颁布的《初中地理课程暂行标准》规定:初中各年级都设地理课。

同年10月,颁布《高级中学普通科地理暂行标准》。

新中国的地理教育: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自此中学地理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1949—1952年的过渡阶段,没有教材,只能沿用解放前的教材。

1952—1957年,学习苏联经验,中央教育部于1952年3月颁发了《中学暂行规程(草案)》。

1958—1966年的调整阶段这一时期,受“左”倾思想的影响,过多地删减了中学地理课的教学时间。

1966—1976年的十年动乱时期,是中学地理教育的停滞、倒退时期。

1977年至今的恢复、
发展时期,成为中学地理教育恢复、发展的一个转机。

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初审稿)”1990年国家教委又在1986年大纲的基础上,修订了《地理教学大纲》,1992年国家教委又颁布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用稿)》,又作了新的规定和补充。

从建国以来历次大纲的规定来看,中学地理教学目的总的发展趋势是:(1)从重视基本技能训练到强调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2)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明确提出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的教育。

(3)体现社会需要和个人全面发展的统一。

8、中学地理教育的地位:可以教育学生关心人类的持续发展;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全球意识和正确的地理价值观念;可以促进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中学地理教育内容具有综合性和广泛联系性
9、中学地理教育的主要作用: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知识);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能力);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品德教育(思想情感)。

10、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目的: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基本技能教育(知识);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能力);进行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思想情感);
11、教师拟定教学目的的要求:必须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智能教育和思想政治与品德教育三个方面,全面体现中学地理教学的职能;明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教学目的的阐述要明确指明学生在学习本课以后能够做些什么。

12、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任务(三大任务):传授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任务(是基础);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的任务(必要条件);进行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任务(重要保证)。

13、地理知识内容的广泛性及影响:广泛性体现在小到本乡本土,大到整个地球以至宇宙空间;既有生命物质又有非生命物质,既有自然现象又有社会现象。

影响主要有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知识的迁移;推动教学改革。

14、地图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地图既是学习地理的主要工具又是地理知识的重要来源;地图能够全面反映地理知识的广泛性、综合性和区域性;
15、中小学一般教学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结合原则。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统一原则。

─—系统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结合原则,等等。

16、中学地理教学原则:A.套用的一般教学原则有:
——德智体结合的原则。

——形成学习动机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实行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运用直观手段的原则。

——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

B.地理学科特有的原则有:
——阐明人地关系的原则。

——反映地理联系的原则。

——体现区域差异的原则。

——运用地图教学的原则。

——联系乡土地理的原则。

17、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原则:A.传统的使用时间较长的基本原则体系:
──以正确的人地关系理论为指导的原则。

──地理原理与地理事实材料统一的原则。

──重视建立地理空间观念的原则。

——充分利用地图的原则。

——广泛应用乡土地理知识的原则。

——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

B.综合考虑中学地理教学规律、教学特点和地理教学原则的历史性而确定的基本原则体系:
——体现地理教育多功能的原则。

——利用地理内容广泛性和生动性的原则。

——以人地空间关系为主线的原则。

——地理事实与原理并重的原则。

——以综合思维和比较思维为主的原则。

——坚持启发式和用图分析的原则。

18、重点掌握讨论的中学地理教学的四个基本原则: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原则;充分利用地图和其它地理直观教具的原则;广泛应用乡土地理知识的原则;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19、地理教学原则的重要作用:制定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和编写中学地理教科书的理论依据;设计和完成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基本要求;检测和评价中学地理教学的主要标准。

20、中学地理教学原则产生的依据:根据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特点而制定的。

21、47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