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基本概念(知识整理)
化学知识点归纳
化学知识点归纳一、基本概念与定义1. 物质的组成- 元素:不可分割的基本物质单位。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2. 原子与分子- 原子:化学变化中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
-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粒子。
3.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原子共享一对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二、化学反应1. 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两种或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
-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多种更简单的物质。
- 置换反应:一种元素与一种化合物反应,取代其中的另一种元素。
- 双置换反应:两种化合物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互相交换,形成新的化合物。
2. 化学方程式- 描述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法。
- 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物质的量关系。
3. 化学计量- 用于确定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关系。
- 包括摩尔概念、质量守恒定律和气体定律。
三、化学元素与周期表1. 元素周期表- 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所有已知化学元素的表格。
- 元素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
2. 元素的性质- 包括原子半径、电负性、离子化能和电子亲和能等。
四、化学能与热力学1. 能量守恒- 能量既不会被创造也不会被消灭,只会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2.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 包括焓变、熵变、吉布斯自由能和反应自发性。
五、溶液与化学平衡1. 溶液- 一种物质(溶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形成的均相混合物。
2. 化学平衡- 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使得宏观上反应看起来停止的状态。
3. 勒夏特列原理- 描述化学平衡系统对外界条件变化的响应。
六、酸碱与电化学1. 酸碱理论- 包括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水溶液中的pH值等。
2. 电化学- 研究电子转移反应及其与能量转换的关系。
- 包括伏打电堆、电解质、电池和电化学系列。
初中化学常用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常用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宏观上不均匀;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宏观上均匀。
纯净物又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如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3. 原子与分子原子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粒子。
4. 元素与周期表元素是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表,将元素按照周期性和族性进行分类。
5.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原子或分子之间的化学键断裂和重新形成的过程,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化学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二、常见物质与反应1. 常见气体氧气(O2):支持燃烧,可供呼吸。
氢气(H2):可燃,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二氧化碳(CO2):不支持燃烧,可溶于水形成碳酸。
2. 酸碱盐酸:氢离子(H+)的供应者,具有酸性。
碱:氢氧根离子(OH-)的供应者,具有碱性。
盐:由阳离子(通常为金属离子)和阴离子(通常为酸根离子)组成。
3.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电子从一个物质转移到另一个物质的化学反应。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4. 置换反应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元素与化合物反应,取代其中的一种元素,形成新的化合物和元素。
5.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三、实验操作与安全1. 实验器材熟悉常见的化学实验器材,如试管、烧杯、滴管、酒精灯等,并了解其用途和使用方法。
2. 实验操作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如取用药品、加热、搅拌、过滤、蒸发等。
3. 实验安全了解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如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处理,以及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应急措施。
化学选修1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1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基本概念1.1 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能量变化的自然科学。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包括物质的成分、性质和变化规律。
在古代,人们对化学知识的认识相当肤浅,只是简单地将化学这门学科视为炼金术或药物的制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19世纪以来,化学这门学科迅速发展起来。
20世纪以来,人们将化学应用于生产、科学研究和生活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2 物质的分类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元素。
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组成,可以把物质分为两大类,即化合物和混合物。
1.2.1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纯净物质。
它的化学性质是不可分的,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来分解。
例如,水(H2O)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具有独特的性质。
1.2.2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通过物理方法混合而成的物质。
它的性质是可分的,可以通过物理方法进行分离。
例如,空气是由氮气、氧气和其他气体混合而成的物质。
1.3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所具有的特征和特点。
根据物质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可以将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3.1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气味、形状、密度、熔点、沸点等。
物理性质可以通过物理方法进行测定和描述。
1.3.2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化学性质是物质内部结构和成分的表现,是物质的本质特征。
1.4 物质的结构物质的结构是指物质内部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和组合方式。
根据物质的结构,可以将物质分为三大类,即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1.4.1 元素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具有独特的性质。
例如,氧气、氢气、金属铁都是元素。
1.4.2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物质。
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化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涵盖了许多基本概念、定律和实验技巧。
无论是高中化学还是大学化学,都有一些必考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基本概念、反应方程式、化学键和物质性质等方面总结化学必考知识点。
1.基本概念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包括元素、化合物、离子和分子等。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氧、碳、铁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可以是正离子(如钠离子Na+)或负离子(如氯离子Cl-)。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结构,如H2O、CH4等。
2.反应方程式反应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
反应方程式由反应物(初始物质)和生成物(反应产物)组成。
例如,燃烧反应方程式可以写为C6H12O6 + 6O2 → 6CO2 + 6H2O,表示葡萄糖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3.化学键化学键是连接原子的力,使得原子形成分子或离子。
共价键是通过共享电子对连接原子的键,常见于非金属元素之间。
离子键是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的键,常见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
金属键是金属元素之间的键,其特点是电子在整个金属中自由流动。
4.物质性质物质性质指物质的特征和行为。
常见的物质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描述物质本身特征的性质,如颜色、硬度、密度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表现出的性质,如与其他物质的反应性、氧化性等。
5.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指化学反应中物质转化的速度。
反应速率受到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和表面积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增加反应物浓度和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6.配平方程式配平方程式是指使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目平衡的过程。
这可以通过调整系数来实现。
例如,对于反应方程式2H2 + O2 → 2H2O,需要将系数2放在H2O前面,以使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数目相等。
7.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高中化学总结知识点汇总
高中化学总结知识点汇总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 分类: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和混合物(均匀混合物、非均匀混合物)。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云组成。
- 原子序数等于核内质子数,也等于核外电子数。
3. 元素周期律-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形成周期表。
- 周期表中的元素具有周期性和族性的规律。
4.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
5.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二、化学反应原理1.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用以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 方程式需平衡,以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 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 反应速率可用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来描述。
3. 化学平衡-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 平衡常数K是温度的函数,用于描述平衡状态。
4. 酸碱理论- 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酸是质子的供体,碱是质子的受体。
- pH值是溶液酸碱性的量度,pH=-log[H+]。
5.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的转移。
- 氧化剂获得电子被还原,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
三、无机化学1.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的特性。
- 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如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等。
2. 酸碱盐- 酸的分类:无机酸、有机酸。
- 碱的分类:无机碱、有机碱。
- 盐的分类:正盐、酸式盐、碱式盐。
3. 配位化学- 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
- 配位数、配位键、配位多面体等概念。
四、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碳氢化合物(烷烃、烯烃、炔烃)。
- 含氧衍生物(醇、醛、酮、酸、酯)。
- 含氮衍生物(胺、腈、酰胺)。
2. 有机反应机理- 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重排反应。
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基本概念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质,如金属、非金属和惰性气体;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按照一定的化学组成比构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2.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改变物质的化学成分而能够通过观察和测量获得的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等;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参与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如燃烧、与酸碱反应等。
3. 元素与化合物的本质:元素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微粒;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不同原子按一定的化学组成比结合而成。
4.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是指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以及元素之间是如何结合组成的。
这些知识点涉及到现代原子理论、元素周期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等内容。
二、化学反应与化学变化1.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征:化学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因发生化学变化而转变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的特征包括反应物的消失、生成物的出现、能量的变化等。
2. 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双替反应。
合成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合成一种新的物质;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置换反应是指一种物质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另一种原子或原子团替换;双替反应是指两种物质中的离子相互交换位置。
3. 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是指在闭合系统中,化学反应达到一定程度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浓度或压强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浓度变化量。
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是化学反应动力学过程中的重要概念。
4.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吸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反应物的内能增加;放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释放热量,反应物的内能减小。
三、溶液和离子反应1. 溶液的概念和分类:溶液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在液体中均匀分布而形成的物质。
中考化学知识点整理
中考化学知识点整理一、化学基本概念。
1. 物质的变化。
-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等)、形状改变(铁丝弯曲等)。
-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常伴随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例如:铁生锈(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燃烧(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
2. 物质的性质。
-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例如: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颜色、气味、状态),铁的密度为7.86g/cm³(密度)。
-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可燃性(氢气能燃烧)、氧化性(氧气具有氧化性)、还原性(碳具有还原性)、稳定性(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等。
3.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 药品的取用。
- 固体药品:块状固体用镊子取用(如取用大理石),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取用(如取用二氧化锰粉末)。
“一横二放三慢竖”(取用块状固体),“一斜二送三直立”(取用粉末状固体)。
- 液体药品:较多量液体用倾倒法(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吸取(垂直悬空滴加);定量液体用量筒量取(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 物质的加热。
- 酒精灯的使用: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成45°角,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 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 仪器连接: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时,先把玻璃管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用力转动插入;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时,先把玻璃管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用力把胶皮管套在玻璃管上。
公共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公共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和性质的科学,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公共化学知识点是指那些人人都需要了解的有关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日常生活中使用化学知识的方方面面。
下面将从化学的基本概念、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物质的分类、酸碱中和和化学能量等方面对公共化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化学的基本概念1. 物质:一切占有质量和占有空间的事物都是物质。
物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
2. 元素: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
3.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化学结合而成的物质。
例如,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4.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形成的物质。
混合物的成分可以简单地分离。
例如,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组成的混合物。
5. 分子和原子:原子是物质的基本构成单位,而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
例如,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6. 化学式:化学式用来表示化合物中不同元素的种类和比例。
例如,水的化学式是H2O。
二、物质的性质1. 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改变物质本质的性质,例如颜色、形状、密度等。
2. 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具有的性质,比如是否能燃烧、是否能和酸碱中和等。
3. 密度:物质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物质的质量。
密度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4. 溶解性:溶解性是指物质在一定温度下是否能溶解于其他溶剂中,是有重要的物质性质之一。
5. 熔点和沸点:物质的熔点是指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温度,而沸点是指物质从液态到气态的温度。
6. 可燃性:物质的可燃性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是否能够燃烧。
三、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原始物质转化成新的物质的过程,常见的化学反应有燃烧、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2. 反应条件: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如适当的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3. 反应方程式:反应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
初中化学必考的28个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7、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例如铁生锈,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生成了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化学变化常伴随着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冰融化成水,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由固态变为液态,但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没有新物质生成。
2. 物质的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
例如,铁是银白色固体,有金属光泽,密度为7.86g/cm³。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的取用•块状药品:用镊子夹取,将试管横放,把块状药品放在试管口,然后慢慢将试管竖起,使药品缓缓滑到试管底部。
例如取用大理石块时就采用这种方法。
•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取用。
先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液体药品的取用•较多量液体:直接倾倒。
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缓慢倾倒。
•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吸取和滴加。
滴管要垂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不能伸入容器内,更不能接触容器壁。
2. 物质的加热•给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
•给液体加热:试管与桌面成45°角,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加热时要不时地移动试管,使液体受热均匀。
三、空气1. 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和其他气体及杂质(约占0.03%)组成。
•可以通过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例如利用红磷燃烧的实验。
大专基础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专基础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组成、变化规律以及物质内部能量变化的科学。
它是自然科学中最广泛应用的一门学科,也是许多其它科学的基础。
本文将系统地总结大专基础化学的知识点,包括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以及一些重要的化学原理。
一、基本概念1. 物质物质是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具有一定体积和质量的各种实物的统称,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等状态。
根据物质的组成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2. 元素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是所有化合物的组成部分。
目前已知的元素共有118种,其中92种是自然界稳定存在的元素,剩余的是人工合成的元素。
3.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以一定的化学方式结合而成的纯物质,在化学上有固定的化学式,包括水、二氧化碳、氨等。
4.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其成分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分离。
常见的混合物包括新鲜空气、海水以及巧克力牛奶等。
5. 质量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惯性和受到的引力作用的量度,是物质固有的属性。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
6. 分子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结合而成的最小、最简单的存在单位,在化学反应中不会发生改变。
例如,氧气(O2)分子由两个氧原子组成,二氧化碳(CO2)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
7.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原子量、元素符号等特性排列的一张表格。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家们对元素性质和结构规律总结的产物,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预测性。
8. 原子原子是构成化合物和化学反应的基本单位,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原子的结构是由核和电子云组成,核中含有质子和中子,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等,质子带正电,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中的核,电子在核外围围绕核运动。
9. 元素符号元素符号是用拉丁文字母简写或者来表示元素的符号。
元素符号的首字母是大写的,如果元素符号是由多个字母组成,在第一个字母后采用小写字母,例如氧气的元素符号是O。
初三化学科目重要知识点总结整理
初三化学科目重要知识点总结整理一、化学基本概念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二、化学用语1、元素符号书写规则:一大二小。
表示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2、化学式书写规则:正价在前,负价在后,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表示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物质的组成元素;表示一个分子;表示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3、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表示意义: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表示各物质之间的粒子个数比。
三、物质的构成1、分子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性质:分子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
2、原子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
3、离子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分类:阳离子(带正电)和阴离子(带负电)。
四、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
2、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五、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块状用镊子,粉末状用药匙。
液体药品:少量用胶头滴管,大量直接倾倒。
2、给物质加热酒精灯的使用: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
给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给液体加热: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1/3,试管与桌面成 45°角。
3、仪器的连接和洗涤仪器的连接:玻璃管插入橡皮管时,先用水润湿。
仪器的洗涤:洗净的标准是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最新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最新完整版)以下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总结,供您参考:1. 基本概念和常识- 物质和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 基本粒子:原子、离子和分子。
- 元素周期表:组成、元素周期表的层级结构、元素周期法则。
-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燃烧:燃烧的条件和过程、燃烧的种类(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阻燃和爆燃)。
- 腐蚀:金属腐蚀的条件和过程、腐蚀的种类。
- 溶解:溶质、溶剂、溶解度、饱和溶液和非饱和溶液。
3. 常见物质的制备和应用- 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备和应用。
-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现象、条件和类型。
- 酸、碱和盐的性质、制备和应用。
- 金属的生产和利用。
4.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算- 化学方程式: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所需摩尔比例。
- 化学计算:摩尔质量、摩尔体积和摩尔浓度的计算。
5. 常见化学反应和实验-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活动性和金属活动顺序。
- 碱与盐酸的反应:气体的生成和盐的生成。
- 焰色反应和沉淀反应:离子的特性和化学反应的观察和判断。
6. 酸、碱和盐- 酸的性质:酸的味道、酸的腐蚀性、酸的电离和酸的强弱。
- 碱的性质:碱的滑腻感、碱的电离和碱的强弱。
- 酸碱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条件、产物和应用。
- 盐的性质:盐的味道、盐的晶体结构和盐的用途。
请注意,这只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常见的内容,但不全面。
具体的教学内容可能会根据教材和教学要求有所变化,请以教材或老师的要求为准。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整理归纳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整理归纳1.物质的组成和分类⑴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原子团的定义⑵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⑶同素异形体、同位素、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概念⑷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2.物质的变化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⑵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概念与判断⑷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配平⑸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典型计算⑹离子方程式书写以及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离子共存⑺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与书写,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等3.物质的分散系⑴胶体的概念、胶体的性质、制备、渗析⑵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⑶溶解度概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电解质溶液⑴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电离和电离平衡⑵溶液的pH、盐类的水解、酸碱中和滴定、指示剂等5.结构有关概念⑴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书写、原子核组成符号等⑵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⑶化合价涵义,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⑷三键两力四晶体,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⑸元素周期律、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及强弱的判断6.物质的量有关概念⑴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⑵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以及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7.化学基本概念的热点、重点①要特别注意对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的“物质的量”的理解,不仅知道它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连接的重要物理量,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它的内涵和外延,建构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知识网络体系。
比较重要的题型是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问题,涉及的概念很多。
另外,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以及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
②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纵观近年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氧化还原反应除注重考查基本概念外,出现了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和物质的分析推断相结合的趋势,特别是从生活应用入手,设计新的问题背景和思考阶梯。
化学必背知识点
化学必背知识点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物质由元素组成。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溶液(溶质和溶剂组成)等。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铁()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二氧化碳()、水()等。
化合物可进一步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氧化铜()、氧化镁()等。
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盐酸()、硫酸()等。
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等。
2. 化学用语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符号,如表示氢元素,表示氧元素等。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例如,水的化学式为,表示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组成。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例如,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它表示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并且体现了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分子个数比和质量比等关系。
二、化学基本实验1. 常见仪器的使用试管:可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直接加热,但加热时要先预热,防止试管炸裂。
烧杯:用于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使受热均匀。
酒精灯:用于加热,使用时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熄灭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
量筒: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托盘天平:用于称量物质的质量,左盘放被称量物,右盘放砝码,使用前要调节天平平衡。
2. 基本实验操作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块状固体用镊子取用,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取用。
大一无机化学知识点整理
大一无机化学知识点整理一、化学基本概念。
1. 物质的量(n)- 定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单位为摩尔(mol)。
- 阿伏伽德罗常数(N_A):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N_A =6.02×10^23mol^-1。
- 物质的量与粒子数(N)的关系:n=(N)/(N_A)。
2. 摩尔质量(M)-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为g/mol。
- 数值:以g/mol为单位时,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 物质的量(n)、质量(m)和摩尔质量(M)的关系:n = (m)/(M)。
二、化学中的计量关系。
1. 气体摩尔体积(V_m)-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单位为L/mol。
- 在标准状况(0^∘C,101kPa)下,V_m=22.4L/mol。
- 物质的量(n)、气体体积(V)和气体摩尔体积(V_m)的关系:n=(V)/(V_m)。
2. 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 阿伏伽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 推论:- 同温同压下,frac{V_1}{V_2}=frac{n_1}{n_2}。
- 同温同体积下,frac{p_1}{p_2}=frac{n_1}{n_2}。
三、溶液。
1. 物质的量浓度(c)- 定义: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单位为mol/L。
- 计算公式:c=(n)/(V)(n为溶质的物质的量,V为溶液体积)。
2. 溶液的稀释。
- 稀释定律:c_1V_1=c_2V_2(c_1、c_2为稀释前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V_1、V_2为稀释前后溶液的体积)。
四、原子结构。
1. 原子的组成。
-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 原子序数(Z)=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2.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 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由里往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
化学中职通用知识点总结
化学中职通用知识点总结1. 基本概念(1)物质: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
物质通常具有质量和体积,包括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
(2)原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荷。
(3)分子:分子是由至少两个原子组成的化合物的基本单位。
(4)离子:离子是通过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2. 元素和周期表(1)元素: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元素根据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被分类,并在周期表中展示。
(2)周期表:周期表是按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
周期表的主体是元素周期律,它显示了元素的周期性变化。
周期表的左侧包括金属元素,右侧是非金属元素,中间是过渡元素。
3. 化学式和化合价(1)化学式:化学式是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组成的表示方法。
离子化合物使用离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使用分子式表示。
(2)化合价:化合价是元素形成化合物时所表现出的对其他元素的化合能力。
通过元素的化合价可以推导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4. 反应和平衡(1)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双替反应等。
(2)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的状态。
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一定的比例。
5. 溶解和电解(1)溶解:溶解是指溶质在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过程。
溶解可以分为可逆溶解和不可逆溶解。
(2)电解:电解是指在电场作用下,使溶液中的离子在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6. 酸碱反应(1)酸:酸是指具有酸性的物质,通常含氢离子。
酸可以分为强酸和弱酸。
(2)碱:碱是指具有碱性的物质,通常含氢氧根离子。
碱可以分为强碱和弱碱。
(3)酸碱中和: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时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7. 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或增加氧原子的反应。
化学详细基础知识
化学详细基础知识一、基本概念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大学化学必备知识点
大学化学必备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对于大学理工科学生来说是必修课程之一。
大学化学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其中有一些知识点是学习化学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从基本概念到实验技巧,为大家整理出大学化学必备的知识点。
一、化学基本概念1. 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内,电子绕核运动。
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电子数,为中性。
2. 元素: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即原子核内质子数)的原子组成,可以通过化学符号(如H、O、C等)来表示。
3.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4. 分子:具有独立存在和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5. 物质状态: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二、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价键: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形成分子的化学键。
2. 共价键:形成于非金属之间,共享电子对。
3. 离子键:形成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电子从金属原子转移到非金属原子形成带电离子。
4. 金属键:金属中的原子通过共享电子云相连。
5. 分子结构:分子的空间排列方式,包括线性、平面和立体结构。
三、化学反应与平衡1.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化学平衡表示方式。
2. 摩尔比: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
3. 摩尔质量:指一个元素或化合物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
4. 反应速率: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变化。
5. 化学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数量达到一定比例的状态。
四、溶液与溶剂1. 溶解度: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成饱和溶液的最大量。
2. 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摩尔量与溶剂质量或体积的比值。
3.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解度达到最大的溶液。
4. 离子溶液:在水中可以电离成离子的溶质。
5. 非离子溶液:在水中不能电离成离子的溶质。
五、化学实验技巧1. 实验室安全:化学实验时需注意实验室安全常识,包括戴安全镜、穿实验服等。
2. 试剂的使用:实验中需准确使用试剂,按照实验要求称量和混合试剂。
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础知识
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础知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以下是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础知识:1.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元素: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其组成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2.原子和分子–原子: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具有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粒子。
3.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物质在原子、离子或分子层面上发生的转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的起始物质。
–生成物: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新物质。
–反应条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程度和产物的重要因素。
4.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在封闭系统中,正反两个化学反应的速率相等,各种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平衡常数:描述化学平衡状态的一个数值,表示反应物浓度与生成物浓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溶液: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透明的混合物。
–溶剂: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溶质:被溶剂溶解的物质。
–酸: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碱: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5.有机化学基础–有机物: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如烃、醇、醚、酮、羧酸、酯等。
–无机物:不含碳的化合物,如水、二氧化碳、盐等。
6.化学实验技能–基本操作:称量、溶解、过滤、蒸馏、萃取、滴定等。
–实验仪器:显微镜、试管、烧杯、蒸馏瓶、滴定管等。
7.化学与生活、生产–物质的用途:根据物质的性质来确定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环境保护:化学在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
–健康生活: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食品添加剂、药物等。
8.化学思想方法–实证主义: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强调观察、实验和验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基本概念本章解读化学基本概念是化学的基础。
高考对化学基本概念的考查涉及面较广,主要的热点有:化学用语、化学计量与化学基本定律、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及能量、分散系等知识。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的主要内容,它是每年必考内容,并且解法的规律性较强,也有一定的技巧,同时因涉及的知识面广,有可能推出新的题型、新的设问方式,特别是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科学实验等实际相结合的知识。
离子方程式、离子共存问题主要考查学生使用化学用语的准确程度和熟练程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预计今后此类考题还会保留。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新教材作为一主线编入其中,因此出现了反应热与能源结合的考题,由于能源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有关能源的试题也将成为今后命题的重点。
化学计量中的热点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溶液的计算。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的特点是:判断一定量的物质所含的某微粒数目的多少;一些物理量之间的换算;结合一些化学概念或某些特定条件判断。
溶液的计算的特点是:有关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常结合稀释、结晶等过程进行考查,题型变化较大,既有考查理解有关概念的选择题,也有融合化学现象、推理与判断、新情景于一体的理论联系实际型的实验题、推断题。
学法指点中学化学涉及到的概念近三百个,广泛分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中。
备考复习时,应注意如下几点:1、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记忆一定要准、透,只有充分理解概念的内函和外延,以及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才能有效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意对相关基础知识的归纳,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织网——形成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掌握和灵活运用。
3、注重化学基本概念在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实验、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注意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以及新科技的紧密结合。
关注化学与社会发展、人类健康、能源、资源、环境等问题,使化学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基本概念知识结构1.物质的组成和分类2.物质的变化3.物质的分散系4.电解质溶液 ⑴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原子团的定义 ⑵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⑶同素异形体、同位素、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概念 ⑷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⑵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概念与判断 ⑷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配平 ⑸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典型计算⑹离子方程式书写以及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离子共存 ⑺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与书写,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等 ⑴胶体的概念、胶体的性质、制备、渗析 ⑵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⑶溶解度概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⑴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电离和电离平衡 ⑵溶液的pH 、盐类的水解、酸碱中和滴定、指示剂等5.结构有关概念6.物质的量有关概念7.其它概念 盐析、变性、风化、潮解、燃烧、复盐、分馏、结晶、萃取、质量守恒定律、电化学有关概念等本章内容第1部分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第2部分 氧化还原反应 第3部分 化学用语 第4部分 常用计量 第5部分 溶液与胶体 第6部分 化学反应与能量⑴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⑵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以及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⑴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书写、原子核组成符号等 ⑵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⑶化合价涵义,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⑷三键两力四晶体,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⑸元素周期律、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及强弱的判断第一部分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简明知识网络一、物质的组成1.物质的组成关系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是一个抽象的宏观概念,只论种类,不论数量。
它只能以游离态或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如:11H 、21H 、31H 、H 2、H +、H -都含H 元素,但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
3说明:⑴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例如水的蒸发,物质的溶解、扩散现象等。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物质间的三态的变化是分子间间隔大小的改变。
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
⑵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例如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4.原子团——由几个原子结合而成的一个集团。
它不能独立存在,但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即原子团内的化学键在化学反应中不断裂)。
其中带电荷的原子团叫根或离子,如:氢氧根(OH -)、硝酸根(NO 3-)、铵根(NH 4+);而另一类在化合物分子结构中,能决定化学特性的原子团或原子(不带电、化合价不饱和)叫官能团或基,如:甲基(—CH 3)、羟基(—OH )、醛基(—CHO )、氯原子(—Cl )。
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三、物质的分类 1.物质的分类⑴混合物与纯净物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几种物质)。
无固定的组成,无固定的物理性质。
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一种物质)。
具有固定的组成,具有固定的性质。
从微观角度看,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只有一种分子,而混合物有多种分子。
在判断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时,可以从有无固定熔沸点考虑,一般来说,纯净物有固定的熔沸点,而混合物由于组成物物质质的成分和量的多少不固定,致使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不能用物理方法将组成纯净物的各元素分开,只能通过化学方法才能达到分离各元素的目的。
可用物理方法将混合物中各物质分离开来。
例:HCl是纯净物,HCl溶于水形成的盐酸则是混合物;象CuSO4·5H2O含结晶水的物质属于纯净物。
玻璃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⑵单质与化合物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元素呈游离态。
化合物——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元素呈化合态。
⑶金属与非金属金属——由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
常温时,除汞是液态外,其它都是固态。
具有金属光泽,有优良的延展性、导热性和导电性。
一般密度较大。
易失电子而形成阳离子,一般能与非金属化合。
非金属——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
常温时,除溴是液态外,有的是气态,有的是固态。
具有得电子的倾向,在一定条件下,一般能与氢气、氧气、金属化合。
2无机化合物范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C.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D.分子在不断运动,原子不运动解析与答案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但不是构成物质的唯一的一种粒子,因此,“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是错误的。
应该是: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而这些粒子都在不断运动。
选B。
解题指要对概念的理解除了它们的定义外,还要准确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范例2 (2005年上海题)以下命题,违背化学变化规律的是A.石墨制成金刚石B.煤加氢变成人造石油C.水变成汽油D.干冰转化成原子晶体解析与答案:化学变化必须遵循守恒定律,不仅物质守恒,而且能量守恒;不仅元素守恒,而且原子守恒。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汽油是由氢、碳两种元素组成,因为水中没有碳元素,所以水不可能变成汽油。
选C。
解题指要化学变化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它必须遵循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既不能“臆造”物质,更不能违背自然界规则。
第三部分化学用语简明知识网络一、元素符号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化学符号,通常还能表示其一个原子。
二、元素的化合价概念:以元素符号为基础,用以表示各种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特性。
它与化学键概念相联系时,又有正、负价之分。
法则:⒈单质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分子中各元素原子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⒉以氢为1价作标准,其它元素的价数则以其1个原子所化合或所置换出的氢原子数目决定。
应用:利用法则可由分子式计算元素的化合价,检查分子式正误,以及由化合价写出分子式。
三.表示物质的化学用语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从广义上讲分子式、实验式(最简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等都是化学式。
2.分子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
例如:H2O、CH4、C6H6等(它们在固态时由分子构成分子晶体)。
注意:⑴分子式只适用于由分子组成的物质,离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组成微粒均不能用分子式来表示,因为它们不存在单个的分子。
⑵分子式一般由实验测得,它既能表示一种物质,还能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及组成分子的原子的种类或个数。
3.实验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中各种原子个数比.....的式子。
又称最简式。
例如:SiO2(二氧化硅,属原子晶体)、NaCl(氯化钠,属离子晶体)、苯(分子晶体)的最简式为CH。
注意:实验式只表明组成物质的元素和各种原子(或离子)的最简单整数比。
4.结构式:用价键表示分子里各个直接相联原子的结合情况的式子。
例如:H—H、N≡N、H-O-H。
注意:⑴在结构式中用短线“-”来表示形成共价键的电子对,用“→”表示形成配位键的电子对。
⑵通常所写的结构式,能表示分子中各原子的结合方式和顺序,但并不表示分子中各原子的空间排列。
⑶由于同分异构现象的存在,用分子式不能区别的物质,则必须用结构式表示。
例如:化学式C4H10可以有二种结构(互为同分异构体)正丁烷异丁烷(甲基-丙烷)5.结构简式:它是结构式的一种简单的写法。
即必须标出该分子的结构特征(官能团)等;例如:醋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或CH3COOH。
6.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用“×”表示原子或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式子。
类型原子分子阳离子阴离子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名称硫原子氮分子镁离子氯离子氧化钠二氧化碳化学式S N2Mg+Cl-Na2O CO2电子式Mg+7.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的核电荷数和核外各电子层的电子排布的式子。
例如:四、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注意:⑴由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化学反应实际上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所以其原子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即质量是守恒的;⑵在运用过程中应牢记“参加反应”,没有参加反应的不能计算在内;⑶在一个不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流的体系内。
五、表示物质化学变化的用语(反应式)1.化学方程式——用分子式(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⑴原则:要遵循客观事实;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⑵理解:可表示反应前后物质的品种及微粒数之比、物质的量之比(或气体体积之比)、质量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