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一曲胡笳救孤城》
五年级语文一曲胡笳救孤城
不由得小声哭泣起来。
一首胡笳曲,救了一座孤城,被传为千古佳话。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有一年,匈奴骑兵五万人马入侵,将晋 水泄不通 阳城围得水泄不通。
几天过去了,援军还未来到。城里的兵 力在减弱,粮食在减少。
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冷月、荒漠、山 丘、孤城……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
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冷月、荒漠、山 丘、孤城……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
那凄厉的长啸,仿佛在对自己说:“ 。”
那凄厉的长啸,仿佛在对晋阳城的守军说:“
那凄厉的长啸,仿佛在对晋阳城的老百,楚、汉交战,汉军将 领刘邦率60万大军把楚军将领项羽的 10万军队团团围在了垓(gāi)下 (古代的一个地名)。这时,由于连 日征战,项羽的军队兵少粮尽。有天 夜间刘邦命人唱起了楚歌。楚军听见 四周传来他们家乡的楚歌,军心动摇, 就连项羽也以为汉军已将楚地占领, 心里丧失了斗志,最终导致了失败。
四面楚歌的故事让刘琨灵机一动:
。
胡笳曲是那么悦耳动听,又是那么哀伤凄婉, 就像是年老的慈母在呼唤久别的孩子,又像是年 轻的妻子在思念在外的丈夫……
兵营里,一个匈奴士兵听着这哀伤凄婉的胡笳 曲,他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佛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胡笳 34 一曲胡笳救孤城
胡笳——胡笳是我
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 种乐器,它类似笛子, 也是匈奴人最喜欢的 一种乐器。
有一年,匈奴骑兵五万人马入侵,将晋阳 城围得水泄不通。当时晋阳城里守军不过两千, 刘琨一面调集军队准备死守,一面派人出城求 援。匈奴骑兵几次攻城,刘琨指挥守军沉着应 战,占据有利地势英勇抗击,一次次打退敌人 的进攻,几天过去了,援军还未来到。城里的 兵力在减弱,粮食在减少。刘琨急得团团转。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一曲胡笳救孤城》沪教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一曲胡笳救孤城》沪教版34、一曲胡笳救孤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准“笳、啸、凄”的字音;理解“凄厉、长啸、千古佳话、骚扰、骚动”的意思。
2、研读文章重要语句,理解“孤城”的两层含义,感受胡笳曲的魅力。
3、学会用故事情节的线索,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感受名将刘琨的勇敢和智慧。
教学重点:1、想象说话,感受名将刘琨的心境。
2、了解他如何想到用吹胡笳的方法退了匈奴五万雄兵。
教学难点: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尝试以故事情节发展为线索,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学会质疑1、课题引入师:同学们,不知你们听过这么一句话吗?攻城容易守城(难)。
历史上有这么一个故事,没有用一兵一卒就守住了城。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34课。
出示课题,个别读,齐读。
2、读完课题,再想想预习,我们就知道了本文写了:刘琨一曲胡笳救孤城的事情。
(如漏了谁,可进一步追问,谁?板书:刘琨)孤城是指“晋阳城”,为什么说晋阳城是孤城?怎么会想到用一曲胡笳来救孤城的?为什么一曲胡笳曲能救一座孤城?(自问自答,板书标注问号)3、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找关键句解决“孤城”1、解决问题一:(首先我们来解决:)晋阳城为什么被称为孤城?轻声读课文1-2小节,找找关键词句,做做批注,来解决这个问题。
预设:(1)有一年,匈奴骑兵五万人马入侵,将晋阳城围得水泄不通。
....理解“水泄不通”:“泄”是什么意思?“水泄不通”是什么意思?文中指什么?说明此时的晋阳城孤立无援。
(2)兵力悬殊:匈奴骑兵五万----守军两千....(3)城里的兵力在减弱,粮食在减少。
为什么说兵力在“减弱”而不是“减少”?..(4)西晋末年,北方匈奴骑兵经常南下骚扰,北部边疆很不安宁。
..晋阳城地处北部边疆,所以孤立边陲。
(通过地图了解)总结:由此可见,此时的晋阳城不但孤立边陲,而且孤立无援。
(擦掉第一个问号)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下匈奴人对晋阳城的所作所为:板书:匈奴、围城攻打2、那作为守城将领刘琨是如何做的?预设:刘琨一面调集军队准备死守,一面派人出城求援。
最新沪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 34一曲胡笳救孤城 优质课件3
西晋末年,北方匈奴骑兵经常南 下骚扰,北部边疆很不安宁。
有一年,匈奴骑兵五万人马入侵, 将晋阳城围得水泄不通。
几天过去了,援军还未来到。 城里的兵力在减弱,粮食在减 少。
这时,城里城外一片寂静,一轮明月挂 在空中,月光下,远处匈奴骑兵的营地隐约 可见。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冷月、荒 漠、山丘、孤城……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
一曲胡笳救孤城
胡 笳(jiā)
胡笳是一种乐器, 类似笛子,流行于内 蒙古自治区、新疆维 吾尔自治区等地。是 古代匈奴人最喜爱的 乐器。
• 匈奴:是个历史悠久的北方民族,擅长骑马征 战。匈奴人在历史的发展中与其他民族渐渐融 合,他们最亲近的后裔是蒙古族。
• 刺史:古代官名。汉武帝时期设置,掌管地方 军政大权。课文中的刺史,级别相当于今天的 省长。
拓展延伸: 1、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听。
2、收集并阅读历史故事中以少胜多、 用计退兵的故事。如《空城计》等。
原来,昨夜刘琨的胡笳曲勾起了 匈奴人的思乡之情,并很快感染了大 部分将士。他们士气低落,有人还结 伙逃回去了。匈奴首领眼看将士们已 无心作战,就下令连夜撤兵,退回家 乡去了。
刘琨死后无奇士, 独听荒鸡泪满衣。
刘邦四面楚歌唱败了项羽,刘琨一曲 胡笳( )吹了退匈奴兵。
一首胡笳曲,救了一座孤城,被传 为千古佳话。
西晋末年,北方匈奴骑兵经常南下骚扰,北部 边疆很不安宁。晋怀帝任命名将刘琨为并州刺史, 驻守晋阳城。
有一年,匈奴骑兵五万人马入侵,将晋阳城围 得水泄不通 。当时晋阳城里守军不过两千 ,刘琨一 面调集军队准备死守,一面派人出城求援。匈奴骑 兵几次攻城,刘琨指挥守军沉着应战,占据有利地 势英勇抗击,一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几天过去 了,援军还未来到。城里的兵力在减弱,粮食在减少 。 刘琨急得团团转。
五年级语文下册 34《一曲胡笳救孤城》1 沪教版
小组研读讨论:为什么一曲胡笳能救一 座孤城?
时机恰当: 冷月下一片寂静的荒漠、山丘、孤城
选择恰当:一遍遍吹奏着匈奴人最喜爱的胡笳曲
精通音律: 悦耳动听 哀伤凄婉 勾起乡情:哭泣 感染 士气低落 逃 无心
作战
西晋末年,匈奴入侵孤立 边陲的晋阳城,刘琨受“四面楚歌” 故事启发,吹奏一曲胡笳勾起匈奴 人的思乡情,致使他们连夜撤兵, 从而救了晋阳孤城。
阅读提示: 1、晋阳城是怎么成为了一座孤城?
(直线划出有关句子)
2、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晋阳城成了一座 孤城?
3、“围得水泄不通”是怎样一个场面 ?
匈奴骑兵五万人马入侵,将晋阳城围得 水泄不通。 泄:排泄。 水泄不通:连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拥挤 或包围的非常严密。
当时晋阳城里守军不过两千。
几天过去了,援军还未来到。 城里的兵力在减弱粮食在减少。
在冷月照耀下一片寂静的荒漠中, 只听见晋阳城里传来是那么悦耳动听,又 是那么哀伤凄婉的一阵又一阵胡笳曲,匈 奴士兵们________, 有的 _____________ 有的__________, 有的__________……
原来,昨夜刘琨的胡笳曲勾起了
匈奴人的思乡之情,并很快感染了大部分 将士。他们士气低落,有人还结伙逃回去 了。匈奴将领眼看将士们已无心作战,就
胡笳(jiā)是一种 乐器,类似笛子,流行于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 尔自治区等地,是古时候匈 奴人最喜爱的乐器。
匈奴
★ 晋阳城
西晋
西晋末年,北方蜀匈奴骑兵经常南 下骚扰 ,北部边疆很不安宁。晋怀帝
bīn
任命名将刘琨为并g 州刺史,驻守晋阳城。
刘琨是西晋末 年一位政治家、 军事家、音乐 家。他精通音 律,创作的作 品为《胡笳五 弄》
一曲胡笳救孤城教学资源只是课件
那一声声凄厉的长啸,在
夜深人静时传得很远,传到匈奴
的兵营,把匈奴兵惊醒了。匈只奴见
兵匈营奴里兵发营里出一阵骚动。
,
还能隐约听见
。
这一下启发了刘琨,他想起了当 年项羽的八千兵马被“四面楚歌 ”唱
败的故事,想出了一个计谋。
刘琨看到匈奴兵营发出的骚动,想起了 当年项羽八千兵马被“ 四面”楚唱歌败的故事, 想到:
刘琨不一过面两调千集军队准备死守,一面派人
出城求援。匈奴骑兵几次攻城,刘琨指
挥守军沉着应战,占据有利地势英勇抗
击,一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几天过去
了,援军还未来到。城里的兵力在减弱,
粮食在减少。刘琨 急
得团团转。
虽然……但是……
如果……就……
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 月冷、 漠、荒山丘、孤城……禁不住发出一
原来,昨夜刘琨的胡笳曲勾起了匈奴 人的思乡之情,并很快感染了大部分将士。 他们士气低落,有人还结伙逃回去了。匈 奴首领眼看将士们已无心作战,就下令连 夜撤兵,退回家乡去了。
一首胡笳曲,救了一座 孤城,被传为千古佳话。
刘琨死后无奇士, 独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鸡泪满衣。
——陆游
作业:
1、把课文故事讲给小伙伴听。 2、 拓展作业:在历史长河中,有许 多像刘琨这样足智多谋的将领,有许 多像《一曲胡笳救孤城》这样不战而 胜的战役。如诸葛亮的《空城计》等 与本课有异曲同工之妙!感兴趣的同 学可以找来看一看。
。
四面楚歌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项羽的楚军被 刘邦带领的汉军重重包围,刘邦命人唱 起了楚歌。楚军听见四周传来的他们家 乡的楚歌,军心动摇,战斗失败。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匈奴人在草原上牧马放羊,树林里狩猎捕鱼, 蒙古包里与亲人快乐地生活,与朋友们大块吃 肉,大碗喝酒。
一曲胡笳救孤城课文原文.doc
以下内容为文章随机摘要,如需要更详细的内容,请下载完整文档,文档内有相应的图片介绍等[沪教版第十册课文]34一曲胡笳救孤城西晋末年,北方匈奴骑兵经常南下骚扰,北部边疆很不安宁。
晋怀帝任命名将刘琨为并州刺史,驻守晋阳城。
有一年,匈奴骑兵五万人马入侵,将晋阳城围得水泄不通。
当时晋阳城里守军不过两千,刘琨一面调集军队准备死守,一面派人出城求援。
匈奴骑兵几次攻城,刘琨指挥守军沉着应战,占据有利地势英勇抗击,一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几天过去了,援军还未来到。
城里的兵力在减弱,粮食在减少。
刘琨急得团团转。
一天晚上,刘琨登上城楼巡察。
这时,城里城外一片寂静,一轮明月挂在空中,月光下,远处匈奴骑兵的营地隐约可见。
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冷月、荒漠、山丘、孤城……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
那一声声凄厉的长啸,在夜深人静时传得很远,传到匈奴的兵营,把匈奴兵惊醒了。
匈奴兵营里发出一阵骚动。
这一下启发了刘琨,他想起了当年项羽的八千兵马被“四面楚歌”唱败的故事,想出了一个计谋。
刘琨忙叫人取来匈奴人最喜爱的乐器——胡笳,朝匈奴兵营吹奏起来。
胡笳曲是那么悦耳动听,又是那么哀伤凄婉,就像是年老的慈母在呼唤久别的孩子,又像是年轻的妻子在思念在外的丈夫……刘琨一遍遍地吹奏着那深情的乐曲,连自己也被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这时,忽然有人发现匈奴兵营有了动静,传来幽幽的哭泣声。
“将军,那边有人在哭。
”卫兵报告刘琨。
“注意劝静,严密防守。
”刘琨及时作了布置,然后回营房和众将商量对策。
第二天一早,卫兵赶来报告,说匈奴兵已经全部撤走了。
刘琨听了,好似卸下了千斤重担。
原来,昨夜刘琨的胡笳曲勾起了匈奴人的思乡之情,并很快感染了大部分将士。
他们士气低落,有人还结伙逃回去了。
匈奴首领眼看将士们已无心作战,就下令连夜撤兵,退回家乡去了。
一首胡笳曲,救了一座孤城,被传为千古佳话。
1。
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34一曲胡笳救孤城》PPT课件 (2)
如果说刘邦四面楚歌唱败项羽,那么刘琨一曲 胡笳( )了匈奴。 吹退
一首胡笳曲,救了一座孤城,被传为千古佳话
千古佳话:世代流传的美谈。
作业布置:
(一)基础题 1.摘抄文中精炼的词语。 2.积累描写胡笳曲优美的句子。 (二)选作题 1、收集并阅读历史传说中以音乐打击敌人的故事:如《四面楚歌》、《
空城计》等。 2、将《一曲胡笳救孤城》这一故事复述给家人听。
匈奴的兵营里为什么会发出一阵骚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天(
一个)寂静,的刘晚上琨登城巡察,看到(
),想到(
冷月、荒漠、山丘、)孤城,和不连绵由不得断的发匈出奴兵(营
)
,居然( 晋阳孤城即将).灭这亡一下启发了刘琨,想到了(四面 楚歌)的一故声事声,长啸进而运用了(一曲胡笳救惊孤醒城敌)兵的引计发骚谋动。
四面楚歌
公元前202年,项羽的部队被刘邦的汉军包围在垓(gāi)下 (现在安 徽省境内)。一天夜里, 项羽突然听到军营外边歌声四起, 歌声凄凉悲切, 动 人心弦。原来是刘邦组织士兵在夜深人静时唱项羽家乡楚地的民歌。项羽 和士兵们听到家乡民歌,有的情不自禁地跟着低唱, 有的被歌声感动得热泪 滚滚,全都想念起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来了, 哪里还有心思打仗。于是军心涣 散,士兵带着浓浓的思乡情,纷纷趁夜色逃亡。项羽只好带着剩余士兵拼 死突围,被迫在乌江边上自刎。
阅读提示: 1、晋阳城是怎么成为了一座孤城? (直线划出有关句子)
2、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晋阳城成了一座孤城?
3、“围得水泄不通”是怎样一个场面?
匈奴骑兵五万人马入侵,将晋阳城围得水泄不通。
泄:排泄。 水泄不通:连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拥挤或包围的非常严 密。 当时晋阳城里守军不过两千。
几天过去了,援军还未来到。城里的兵力在减弱粮 食在减少。
一曲胡笳救孤城
34一曲胡笳救孤城(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学目标:1、能在读文中理解“水泄不通、凄厉、四面楚歌、千古佳话”等词语的意思,了解成语“四面楚歌”的出处。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故事情节的发展为线索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想象说话,感受名将刘琨在困境中的心境,对他“一曲胡笳救孤城”的智慧之举产生敬佩之情。
4、能在研读课文中感悟孤城凄凉的意境和胡笳曲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1、通过推敲“孤城”、“凄厉”等词,感受孤城凄凉的情境、刘琨愁绪万千的心境。
2、一曲胡笳救孤城的计谋是怎样想出来的,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材分析:《一曲胡笳救孤城》是沪教版第十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它记叙了一个历史故事,赞颂了刘琨面对入侵强敌时的勇敢与智慧。
课文开篇先交待了时代背景,西晋末年,北部边疆很不安宁。
在这种情况下,刘琨驻守晋阳城,勇气可嘉,也为下文智退敌兵做了铺垫。
课文接着写匈奴骑兵将晋阳城围了个“水泄不通”,晋阳成了一座“孤城”,刘琨“急得团团转”。
然后,课文用5个自然段的篇幅,详细描写了一天晚上,刘琨登楼巡察,面对冷月、荒漠……他发出一声声长啸,惊动了匈奴兵营。
刘琨由此想起了“四面楚歌”的故事,就让人取来了匈奴人最喜爱的乐器——胡笳,对着匈奴兵营深情吹奏。
刘琨的胡笳曲勾起了匈奴骑兵的思乡情。
匈奴将领眼看将士们无心恋战,就连夜撤兵了。
“一首胡笳曲,救了一座孤城,被传为千古佳话。
”课文就此戛然而止,显得简洁传神,既交待了故事的结果,又点了题。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也已经掌握不少理解词语的方法。
在课堂中,教师更应在词语的运用和表达方面下功夫。
通过四年多的学习,大多学生具备一定的概括、表达、理解、感悟的能力,但学生与学生之间仍有差异。
作为老师除了继续提供一些学习方法之外,还更应注意每个教学环节设计上的层次性。
使学生个人、同桌、小组相结合,多种学习方式穿插运用,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提高。
因为这是一篇历史课文,因此在设计教学环节的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基本能力、兴趣,做到让学生不仅能进入文本,更能从文本中感悟到人物的情感,进而从文本中感悟到主人公的品质。
沪教版小学语文一曲胡笳救孤城说课稿
沪教版小学语文《一曲胡笳救孤城》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曲胡笳救孤城》是新教材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
记叙了一个历史故事,赞颂了刘琨面对入侵强敌时的勇敢与智慧。
课文开篇先交待了时代背景,西晋末年,北部边疆很不安宁。
在这种情况下,刘琨驻守晋阳城,勇气可嘉,也为下文智退敌兵做了铺垫。
课文接着写匈奴骑兵将晋阳城围了个“水泄不通”,晋阳成了一座“孤城”。
此战,敌我力量过于悬殊,晋阳守兵不过两千,而匈奴骑兵则有5万之众。
在刘琨沉着指挥下,守城将士“利用有利地势英勇抗击,一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
尽管如此,由于“援兵未到”,加上“城里兵力减弱,粮食在减少”,“孤城”晋阳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刘琨不能不“急得团团转”。
然后,课文用5个自然段的篇幅,详细描写了一天晚上,刘琨登楼巡察,面对冷月、荒漠……他发生一声声长啸,惊动了匈奴兵营。
刘琨由此想起了“四面楚歌”的故事,就让人取来了匈奴人最喜爱的乐器——胡笳,对着匈奴兵营深情吹奏。
刘琨的胡笳曲勾起了匈奴骑兵的思乡情。
匈奴将领眼看将士们无心恋战,就连夜撤兵了。
“一首胡笳曲,救了一座孤城,被传为千古佳话。
”课文就此戛然而止,显得简洁传神,既交待了故事的结果,又点了题。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教师只需针对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做强调;在词语理解上,学生已经掌握不少方法,课前已经能通过预习自主学习词语。
在课堂中,教师更应做到在词语的运用和表达方面下功夫,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词语的理解上。
学生通过四年多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概括、表达、感悟的能力。
作为老师除了继续提供一些学习方法之外,还更应注意每个教学环节设计上的层次性。
不仅使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吃得下,也要保证学习能力较强学生能吃得好。
因为这是一篇历史课文,因此在设计教学环节的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基本能力、兴趣。
做到让学生不仅能进入文本,更能从文本中感悟到主人公的品质。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目标一:能在读文中理解“水泄不通、悦耳动听、哀伤凄婉、凄厉、四面楚歌、千古佳话”等词语的意思。
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34一曲胡笳救孤城》PPT课件 (3)
四面楚歌
公元前202年,项羽的部队被刘邦的汉军包围在垓(gāi)下 (现在安 徽省灵璧县东南)。一天夜里, 项羽突然听到军营外边歌声四起, 歌声凄 凉悲切, 动人心弦。原来是刘邦组织士兵在夜深人静时唱项羽家乡楚地 的民歌。项羽和士兵们听到家乡民歌,有的情不自禁地跟着低唱, 有的 被歌声感动得热泪滚滚,全都想念起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来了, 哪里还有 心思打仗。于是军心涣散,士兵带着浓浓的思乡情,纷纷趁夜色逃亡。 项羽只好带着剩余士兵拼死突围,被迫在乌江边上自刎。
西晋末年,北方匈奴骑兵经常南下骚扰,北部边疆很不安宁。晋
怀 晋帝阳水任城有泄命里一不名守年通将军,刘匈琨奴为骑并兵州,刺刘史琨,一五驻入面万守侵调人晋,集马阳将军城晋队不。阳准过城备两围死千得守,一面派人。出当城时
求援。匈奴骑兵几次攻城,刘琨指挥守军沉着应战,占据有利地势英
勇抗击,一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几天过去了,
。城里
的 援军还未,来到
。刘琨急兵得力团在团减转弱。 粮食在减少
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十分严密,好像连水都不能泄出。
西晋末年,北方匈奴骑兵经常南下骚扰,北 部边疆很不安宁。
有一年,匈奴骑兵五万人马入侵,将晋阳城 围得水泄不通。
几天过去了,援军还未来到。 城里的兵力在减弱,粮食在减少。
这时,城里城外一片寂静,一轮明月挂在空中,月光下, 远处匈奴骑兵的营地隐约可见。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 冷月、荒漠、山丘、孤城……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
刘邦用 ,勾起 ,涣散 ,使 。
于是,刘琨想:
。
像是哀胡年伤笳老凄曲的婉是慈那母么在呼唤久悦别耳,的动又孩听是子那,么又像是年轻,的就 妻子在思念在外的丈夫……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7.34 一曲胡笳救孤城|沪教版 (共20张PPT)
一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 形容有志报国之士奋发 图强;也比喻抓紧时间
闻鸡起舞
刘琨
西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音乐家, 精通音律,创作了《胡笳五弄》。
34 一曲胡笳救孤城
胡笳
胡笳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 也是匈奴人最喜欢的一种乐器。它类似笛 子。民间又称潮尔,冒顿潮尔。流行于内 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
冷月、荒漠、山丘、孤城,他想:
Hale Waihona Puke ()禁不住发出一声
声长啸。
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 冷月、荒漠、山丘、孤城……禁 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
四面楚歌 楚汉争霸后期,项羽和刘邦约定互不侵犯。 后来刘邦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 集合兵力追击项羽的部队。刘邦布置了几层兵力 ,把项羽的部队团团围住。这时,项羽手下的兵 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项羽和楚兵 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非常 吃惊地说:“刘邦已经攻占了我的家乡了吗?为 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这样一来, 楚军和项羽心里已经丧失了斗志,项羽英雄末路 ,带了残余的士兵来到乌江,最终自刎于江边。
匈奴
晋阳城
西晋
有一年,匈奴骑兵五万人马入侵, 将晋阳城围得水泄不通。
当时晋阳城里守军不过两千,刘琨 一面调集军队准备死守,一面派人出城 求援。
几天过去了,援军还未来到。
城里的兵力在减弱,粮食在减少。
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 冷 月、荒漠、山丘、孤城……禁 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
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
骚动 匈奴兵营里发出一阵骚动。
这时,忽然有人发现匈奴兵营有了动静, 传来幽幽的哭泣声。
刘琨死后无奇士, 独听荒鸡泪满衣。
一曲胡笳救孤城ppt(沪教版)PPT课件
2020年10月2日
7
晋阳城 孤立边陲: 边疆、荒漠、山丘、孤城
孤立无援: 五万人马围得水泄不通
援军未到
刘琨急得团团转。
2020年10月2日
8
一天(一片寂静的晚上),刘琨登城巡察,
看到(冷月、荒漠、山丘、孤城和连绵不断的匈奴兵)营 , 想到( 晋阳孤城即将灭亡 ),不由得发出 (一声声长啸),居然( 惊醒敌兵引发骚动 )。 这一下启发了刘琨,想到了(四面楚歌 ) 的故事,进而运用了( 一曲胡笳救孤城 )
2020年10月2日
16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2020年10月2日
11
在冷月照耀下一片寂静的荒漠中,只 听见晋阳城里传来是那么悦耳动听,又是 那么哀伤凄婉的一阵又一阵胡笳曲,匈奴 士兵们________, 有的 _____________ 有的__________, 有的__________……
2020年10月2日
12
刘琨忙叫人取来匈奴人最喜爱的乐 器——胡笳,朝匈奴兵营吹奏起来。胡笳曲 是那么悦耳动听,又是那么哀伤凄婉,就像 是年老的慈母在呼唤久别的孩子,又像是年 轻的妻子在思念在外的丈夫……
令士兵唱敌人家乡民歌勾起敌人思乡情,涣
散军心瓦解斗志,使敌人不战自败。
2020年10月2日
10
小组研读讨论:为什么一曲胡笳能救一 座孤城?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曲胡笳救孤城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曲胡笳救孤城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一曲胡笳救秦场》的故事情节和主旨。
(2)掌握文章中涉及到的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的意识。
(2)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情节和主旨。
(2)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三、教学难点:(1)抓住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引导学生看一幅图,让学生依据图中的人物,想象出发生了什么事情。
2、引导学生发表观点,综合归纳。
3、教师呈现文章标题,让学生猜测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二)阅读训练1、快读全文,回答问题:(1)胡笳是谁的笳?(2)秦军是如何攻破楚国的?(3)柳如是有什么特别之处?(4)曲终插志会对赤水有什么影响?2、慢读课文,学习下列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1)敌燕(2)胡笳(3)中流(4)焚烧(5)姑妇(6)悠然3、理解文章情节,回答问题:(1)为什么说《一曲胡笳救秦场》是一部反映战争惨状和爱国主义情感的作品?(2)柳如是是如何救秦场的?(3)曲终插志会和赤水有什么关系?(三)写作训练1、写作题目:《一曲胡笳救秦场》故事看后感。
2、要求:(1)结合时间和事件,发表对文章的感受与思考。
(2)不少于200字。
(四)附加训练1、小组讨论题目:如果你是柳如是,你会不会这样做?2、要求:(1)结合柳如是的行为,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思考。
(2)不少于50字。
五、作业布置:1、完成写作训练题目:《一曲胡笳救秦场》故事看后感。
2、完成附加训练题目:如果你是柳如是,你会不会这样做?3、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听、说、读、写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达到了课堂指标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一曲胡笳救孤城》【教学目标】1、能在读文中理解“水泄不通、悦耳动听、哀伤凄婉、凄厉、四面楚歌、千古佳话”等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把课题补充具体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能在研读课文中感悟孤城凄凉的意境和胡笳曲的魅力。
4、知道四面楚歌的故事,感受名将刘琨的勇敢和智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同学们,我们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有不少成语都是历史长河中一个个精彩故事的缩影。
如我们曾经学过的完璧归赵、起死回生、卧薪尝胆。
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一个成语。
(媒体出示词语:闻鸡起舞)2谁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3简介刘琨:他是西晋末年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音乐家、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了《胡笳五弄》。
4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讲述了一个与刘琨有关的历史故事。
(板书课题:一曲胡笳救孤城)5读课题,认识胡笳乐器(媒体出示胡笳图和文字资料:胡笳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也是匈奴人最喜欢的一种乐器。
它类似笛子。
民间又称潮尔,冒顿潮尔。
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
)6一读课题,我们的脑海中马上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一曲胡笳怎么能救一座孤城”呢?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西晋末年,解开这个谜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正音:并州刺史、边塞3、课文中的词语你们都理解了吗?让我们做个小游戏,同学们来猜一猜好吗?(1)这是个四字词语,经常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十分严密,好象连水都不能泄出。
(媒体出示词语:水泄不通)(2)听两段乐曲声,能用文中的哪两个词来表示?(媒体播放两段乐曲,出示词语并板书:悦耳动听、哀伤凄婉)(3)世代流传的美谈。
(媒体出示词语:千古佳话)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故事发生在(西晋),主人公是(刘琨),选择性地用上这些词,加上自己的语言,把课题说说具体。
(媒体出示课题和词语:一曲胡笳救孤城水泄不通、悦耳动听、哀伤凄婉、千古佳话)同学们说的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把课题说具体也不失为概括一篇课文主要内容的办法。
5、阅读史料故事发生在西晋,这就是西晋的地图。
这块区域就是并州,这是晋阳城,就是现在的山西太原。
这块就是匈奴活动的区域。
(媒体出示地图)6、齐读第一小节(媒体出示课文第一小节)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1、了解背景理解“孤城”(1)从刚才的史料中我们知道“孤城”其实就是晋阳城。
“孤城”的“孤”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读读第二小节找找句子。
(媒体出示句子:几天过去了,援军还未来到。
城里的兵力在减弱,粮食在减少。
)(2)原来称晋阳城是“孤城”有这样几个原因:(师生共同概括并板书:援军未到、兵力减弱、粮食减少)“孤城”的“孤”原来还带有“孤立无援”的意思。
(3)齐读第二小节2、得到启发吹起胡笳(1)这一切的一切怎能不让刘琨着急呢?让我们进入到那个使战争反败为胜的晚上。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媒体出示图片:冷月荒漠图)这番景色在刘琨的眼中可和你们不一样,是怎样的呢?读读课文,找找句子。
(媒体出示句子: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冷月、荒漠、山丘、孤城……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
)(2)同样是这些景物,为什么在刘琨眼中,月亮是“冷”的,沙漠是“荒”的?(媒体出示:“冷”、“荒”变红)(3)作者用的词虽然简单,但用意却十分深刻。
的确,连日来,援军未到、兵力减弱、粮食减少是始终牵挂在刘琨心头的烦恼。
这番景色其实就是刘琨的心情写照。
你想,面对这一切,刘琨会想些什么呢?(媒体出示句子: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冷月、荒漠、山丘、孤城……他想:()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
)(4)刚才你们说的这些内容其实就是刘琨当时的想法。
让我们把刘琨的着急、忧愁、孤独融入到句子中,来读一读吧。
(媒体出示句子: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冷月、荒漠、山丘、孤城……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
)(5)个别读、朗读指导,给予点评、男生读、齐读。
(6)这是一声声凄厉的长啸,刚才我们学过凄婉这个词,能不能说凄婉的长箫?比较句子(媒体出示句子:那一声声凄厉的长啸,在夜深人静时传得很远,传到匈奴的兵营,把匈奴兵惊醒了。
那一声声凄婉的长啸,在夜深人静时传得很远,传到匈奴的兵营,把匈奴兵惊醒了。
(7)凄婉带有婉转,形容乐曲声。
而凄厉带有尖锐的意思。
指导朗读。
(8)没想到这情到浓时发出的一声声长啸惊醒了匈奴兵,也启发了刘琨,让他想起了当年项羽八千兵马被“四面楚歌”唱败的故事,想出了用“胡笳曲”救晋阳城的计谋。
3、理解救孤城的原因,感受胡笳曲的魅力(1)让我们看看“四面楚歌”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
(媒体出示录象:秦朝末年,楚汉相争,项羽的楚军被刘邦带领的汉军重重包围,刘邦命人唱起了楚歌。
楚军听见四周传来的他们家乡的楚歌,军心动摇,战斗失败。
最终项羽在乌江边自刎。
)(媒体出示句子:项羽的部下听到楚歌,想起了家乡和亲人,军心动摇,战斗失败。
)(2)读读第7小节,你会马上明白一曲胡笳救一座孤城的原因,用简短的话说一说。
(板书:瓦解军心)(3)胡笳曲怎么就有那么大的魅力呢?使匈奴人甘愿做逃兵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匈奴人原来的生活。
(媒体出示草原图片,老师解说: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匈奴人在草原上牧马放羊,树林里狩猎捕鱼,蒙古包里与亲人快乐地生活。
与朋友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而现在他们面对的是冷月、荒漠、山丘、孤城。
这样的对比是何等的强烈。
这时传来的胡笳曲会让匈奴人作何感想呢?设想一下,你就是那个匈奴士兵,离家已久,你听到了胡笳曲会作何感想呢?)(媒体出示说话练习)悦耳动听的胡笳曲,让我想起了()。
哀伤凄婉的胡笳曲,让我想起了()。
(4)指导朗读:(媒体出示句子:胡笳曲是那么悦耳动听,又是那么哀伤凄婉,就像是年老的慈母在呼唤久别的孩子,又像是年轻的妻子在思念在外的丈夫……)(5)什么也抵挡不了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对长期在外作战的士兵更是如此。
这浓浓的思乡之情不由得使我们想起这两句诗:(媒体出示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四、课堂总结,复习巩固1让我们再回到课文,读读描写刘琨的语句,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刘琨呢?2难怪诗人陆游会做出这番评价(媒体出示诗句:刘琨死后无奇士,独听荒鸡泪满衣。
)五、课后拓展,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水泄不通、悦耳动听、哀伤凄婉、凄厉、四面楚歌、千古佳话*2拓展作业: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像刘琨这样足智多谋的将领,有许多像一曲胡笳救孤城这样不战而胜的战役。
其中,诸葛亮的空城计与本课有异曲同工之妙!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看一看。
(媒体出示图片:空城计)板书:悦耳动听援军未到一曲胡笳救孤城兵力减弱哀伤凄婉粮食减少瓦解军心教学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结合语境理解“水泄不通、悦耳动听、哀伤凄婉、千古佳话”等词语的意思。
了解成语“四面楚歌”的出处。
2、想象说话,感受名将刘琨在困境中的心境,对他“一曲胡笳救孤城”的智慧之举产生敬佩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研读重点语句,根据胡笳曲所表现的情感,动笔写家书,体会家人的思亲之情。
4、拓展古诗《登幽州台歌》和《春望》,感悟诗的意境,体会刘琨的心情。
(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经典的力量)教学重点:以故事情节的发展为线索,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说话,对刘琨“一曲胡笳救孤城”的举动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过程:课前:出示资料——四面楚歌楚汉相争时,项羽的楚军被刘邦带领的汉军重重包围,刘邦让汉军唱起楚歌。
楚军听见四周传来的楚歌,军心动摇,战斗失败。
最终项羽在乌江边自刎。
一、一座孤城1、齐读课题释:胡笳孤城:孤,孤立无援。
课文中的“孤城”就是晋阳城2、晋阳城是怎样成为一座孤城的?(板书:一座孤城)请同学们读读课文1——2节交流(兵力悬殊、援兵未到、兵力减弱、粮食减少)3、出示相关的句子,指导朗读有一年,匈奴骑兵五万人马入侵,将晋阳城围得水泄不通。
当时晋阳城里守军不过两千,刘琨一面调集军队准备死守,一面派人出城求援。
几天过去了,援军还未来到。
城里的兵力在减弱,粮食在减少。
二、一声声长啸1、眼看守城即将被攻破,作为总指挥的刘琨怎么不急呢!(板书:急)2、刘琨急得寝食难安,一天晚上,他登上了城楼。
(出示:这时,城里城外一片寂静,一轮明月挂在空中,月光下,远处匈奴骑兵的营地隐约可见。
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冷月、荒漠、山丘、孤城……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
)刘琨登上城楼,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课文的描写交流朗读)然而他看不到______、看不到______、看不到______……(交流)3、出示比较: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冷月、荒漠、山丘、孤城……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月亮、沙漠、山丘、晋阳城……同样是这些景物,为什么在刘琨眼中,月亮是冷的,沙漠是荒的?课文的用词简单凝炼,但用意十分深刻。
这些景物其实是刘琨内心的真实写照。
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做借景抒情。
此情此景,大将军刘琨怎不伤感、怎不忧郁啊!再次指导读好句子。
4、刘琨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板书:一声声长啸)和“啸”搭配的词一般有“虎啸、海啸、北风呼啸”,此情此景,刘琨要像虎啸一样喧泄,像海啸一样呐喊,像北风呼啸一样表白——那是一种不同寻常的叫声。
(出示:似乎在说:“_______”。
)(交流)一声声长啸,就是一阵阵“忧”啊(板书:忧)5、此刻的刘琨,正所谓报国无门,有家无回,他怎么不郁闷,怎么不忧愁,怎么不伤感啊!结合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体会大将军刘琨的心情(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chuàng)然而涕下。
)三、一曲胡笳1、一声声长啸,把匈奴兵惊醒了,也启发了刘琨,他叫人取来匈奴人最喜爱的乐器,朝匈奴兵营地吹奏起来。
(板书:一曲胡笳)出示:胡笳曲是那么悦耳动听,又是那么哀伤凄婉,就像是年老的慈母在呼唤久别的孩子,又像是年轻的妻子在思念在外的丈夫……轻声读读这句话,曲能传情,胡笳曲里又有一种什么样的情呢?(板书:情)(交流,变换各种不同的句式朗读)(音乐起)听,这就是悦耳动听,哀伤凄婉的胡笳曲,那声声乐曲就像是——那声声乐曲又像是——匈奴兵听到那些悦耳动听,哀伤凄碗的胡笳曲,就好像听到了——又像是看到——2、一曲胡笳寄深情,一封家书传亲情,假如你是匈奴兵的父母,你会说——假如你是他的妻子,你会说——假如你是匈奴兵年幼的儿子,你最想说——(分别出示)我亲爱的儿子:____我久别的丈夫: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慈祥的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请你选其中的一个角色,为远在他乡的匈奴兵写一封家书吧,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
交流(再次指导读好课文中的句子)3、是啊,这胡笳曲就像是这一封封情深意长的家书啊,那是一份思乡念亲的深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