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原是此中人——读《甲骨学五十年》
十年磨一剑--《殷墟甲骨刻辞词类研究》出版感言
十年磨一剑--《殷墟甲骨刻辞词类研究》出版感言
范新干
【期刊名称】《中国图书评论》
【年(卷),期】2004(000)007
【摘要】@@ 杨逢彬以其近著<殷墟甲骨刻辞词类研究>一册贻余.展卷读之,感慨良多,不能不一吐为快.
【总页数】2页(P50-51)
【作者】范新干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甲骨文"合文"现象初探r——以《商周古文字读本——殷墟甲骨刻辞》38片为例 [J], 王景
2.殷墟甲骨“告”类刻辞考论 [J], 梅军
3.殷墟甲骨刻辞丛考 [J], 连劭名
4.殷墟晚期甲骨上的干支表刻辞 [J], 王蕴智;门艺
5.殷墟甲骨刻辞与商代旅游史的建构 [J], 常耀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浣溪沙》阅读答案
《浣溪沙》阅读答案《浣溪沙》阅读答案篇1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写出下列词句的含义。
(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夕阳西下几时回?”这句寓情于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两句看似写实,实中有虚,有情有理。
请问什么是情?什么是理?4.“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哪一句相呼应?为什么?参考答案:1.(1)一曲新词,一杯酒,想起去年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楼台亭阁。
(2)花凋落了,我很无奈,似曾相识的大雁飞回来了。
(意思对即可)2.感叹年华将逝的情感。
(意思对即可)3.情:叹惜“花落去”,借“燕归来”抒写美妙的事物。
理:人事兴哀,无往不复。
(意思对即可)4.无可奈何花落去《浣溪沙》阅读答案篇2浣溪沙·忆旧长记鸣琴子贱②堂。
朱颜绿发映垂杨。
如今秋鬓数茎霜。
聚散交游如梦寐,升沉闲事莫思考。
仲卿③终不避桐乡。
注:①此词别本有小序云:“赠陈海州。
陈尝为眉令,有声。
”苏轼,眉州眉山人。
②宓子贱为官时,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效果。
③西汉中叶时人朱邑,字仲卿,在桐乡为官,深受人民爱戴,病重时,叮嘱其子将其葬于桐乡。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A、上阕运用“鸣琴而治”的典故,借宓子贱为官时,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效果来赞美陈海州治理眉州有方。
B、下阕借用“朱邑归葬桐乡”的`典故表达陈海州得眉山百姓的爱戴,抒发了苏轼对曾经任家乡父母官的陈海州的一片感谢之情。
C、“朱颜绿发映垂杨。
如今秋鬓数茎霜”两句借景,写出从前绿柳垂杨环绕朱漆厅堂,现在却被秋霜掩盖的萧索情景,表达了世事变迁之感。
D、“聚散交游如梦寐”运用了比方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人生聚散浮沉犹如梦境一般,与《念奴娇怀古》中的“人生如梦”有异曲同工之妙。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课内外文言文阅读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课内外练习(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0题(12分)【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乙】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
”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节选自《六一居士传》)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泉香而酒洌.()(2)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六一,何谓.也()(4)聊以志.吾之乐尔()18.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临溪而.渔/既老而.衰且病B.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甚矣,汝之.不惠C.颓然乎其.见者/而屡易其.号D.酿泉为.酒/是为.五一尔19.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20.请你结合【甲】【乙】两个文段,说说欧阳修不同阶段的人生乐趣。
【答案】17.(1)清澈 (2)以……为乐 (3)说 (4)记,记住 (共4分,每空1分)18.B(2分)19.(1)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2分)(2)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却跑到阳光中去的人。
2019-2023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真题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五年高考北京卷2019—2023真题一、(2023北京,12—14,12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①杜甫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②在还思归。
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③。
共说总戎云鸟阵④,不妨游子芰荷衣。
[注] ①此诗作于公元764年。
杜甫于760年在成都营建草堂。
762年,严武入朝,杜甫送行至绵州。
其后,成都发生兵乱,杜甫流亡至梓州。
764年,严武封郑国公、拜剑南节度使,再次镇守成都。
②乌皮几:包着黑皮的小桌。
③息机:熄灭用世之心。
④总戎:主帅。
云鸟阵:一种作战的阵法。
1.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锦官城西”句写诗人在成都生计微薄,感慨世事之艰难。
B.“乌皮几”句,诗人借“乌皮几”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之情。
C.“昔去”句,诗人叙写昔日离开成都,担忧乱兵入城骚扰。
D.“今来”句写诗人回到成都后,看到兵戈扰攘、物是人非。
2.以下对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律诗一般只有中间两联对仗,而此诗四联皆对,属对精切,律法谨严。
B.诗人借众人的评价,从侧面称赞严郑公的才能,语言得体而蕴藉有味。
C.此诗尾联在语意上与第一句中的“生事微”前后呼应,可谓章法井然。
D.末句化用《离骚》典故,借芰荷衣显示杜甫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3.杜甫的诗内涵深刻而丰富,往往一联就有多重意蕴。
此诗“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一联历来为人称道。
请分析这一联有哪些内涵。
(6分)答案答案解析暂缺。
二、(2021北京,12—14,12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和陶归园田居(其一)①苏轼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
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
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
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
周公与管蔡②,恨不茅三间。
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
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
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③。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
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精品】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殷墟甲骨文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为研究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人文社会传承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可信的第一手史料。
120年来,经海内外学者的共同探索,其中的历史文化奥秘逐渐揭开,甲骨学也成为一门举世瞩目的国际性显学。
甲骨文发现至今,甲骨文研究主要在文字考释和殷商史料的解析利用方面,而在甲骨学研究领域,持续不断的甲骨文材料的发现、整理和著录,甲骨残片缀合、甲骨组类区分、甲骨文例语法研究等诸多方面堪成规模,特别是近世整宗性甲骨著录集、大型甲骨文献集成于各种完备工具书的相继问世,无不为甲骨文与甲骨学研究的发展积聚起相当的能量。
当年,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也引发了“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1928年至1937年的15次殷墟发掘,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自1950年迄今仍在继续的殷墟考古发掘,不仅使一座失落的商王国都城重新进入今人的视野,而且也促进了中国近现代考古学的诞生与发展。
殷墟在世界文明史上所占的重要地位随之确立。
2006年,殷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甲骨文研究就始终受到国家与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在制定“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中,就把《甲骨文合集》的编辑撰写列为历史学科重点项目。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更是把甲骨文研究提高到与中华优秀文化体系构建相关的战略高度,聚焦于如何满足人们对有关历史知识的渴求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层面。
【精品】,甲骨文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甲骨文在世界文化中拥有了重要的地位和对社会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历久弥新的影响力。
当然,相比于过去,如今的甲骨文研究有很多有利条件,近些年来,出土的战国文字较多,特别是许多地下简帛文献的再发现,如清华简、上博简、郭店简、包山简等。
浙江省浙北G2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浙北G2期中联考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一部文学作品,在写作时,一边写,一边就有人阅读,并在旁边写上评语,犹如旧时在私塾中读诗写文,塾师给作文写评语一样,这种情况,在文学史上是很少见的。
而《红楼梦》却是如此,在创作的同时,就有评书的人随时评阅。
“甲戌本”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的话,说明“甲戌”是“再评”。
既是“再评”,自然有“初评”。
“甲戌”是1754年,那么“初评”是哪一年呢?起码退回半年、一年,甚至两年,正是曹雪芹三十来岁的时候,也正是创作《红楼梦》的主要原稿时期。
“乙卯本”“庚辰本”所记,都是“脂砚斋凡四阅评过”。
也就是说自“甲戌”前一二年到“己卯”“庚辰”,这八九年间,“脂砚斋”评阅过四次。
而这个时期,曹雪芹一定也一再修改自己的原稿,或者续写自己的作品。
悬想曹雪芹当年写《红楼梦》时,虽然“举家食粥酒常赊”,日子不十分富裕,但一定颇得志同道合者切磋之乐。
可惜全书没有写完,他就过早地去世了。
说是“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其实在当时也不只是脂砚斋一个人阅评,从最早就有别人参与阅评。
“甲戌本”即有脂砚斋一条评语道:余批重出。
余阅此书偶有所得,即笔录之,非从首至尾阅过,复从首加批者,故偶有复处。
且诸公之批,自是诸公眼界;脂斋之批,亦有脂斋取乐处。
后每一阅,亦必有一语半言加于侧,故又有于前后照应之说等批。
从这段“脂评”中,可以看到两点主要的问题。
一是“脂砚斋评阅”的方法,即随意看,随意批,看了一遍又一遍,批了一次又一次,他以此为“乐”,有前后照应的评语,也有前后重复的评语,或者自己后来否定自己从前的批语等等。
2020年江苏省淮安市花园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年江苏省淮安市花园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 第三单元诗词三首
14诗词三首设计说明《诗词三首》是此单元的最后一课,包括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三首诗歌都表现了诗人失意时的豁达胸怀,那些耳熟能详的警句就是作者乐观豁达情感的直接体现,也是学生要汲取的精神力量。
九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借助注释及作者生平理解诗歌大意的能力,可以通过自己阅读诗歌,完成理解诗意的学习任务,但是在用典这样的写作手法的理解上可能稍有欠缺,需要老师引导学习。
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了解不同体裁的诗歌在形式上的特点。
2.结合诗歌内容、创作背景,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3.理解作者借诗词所表现出的情志或意趣。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轨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赏析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拓展阅读: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诗歌的写作背景。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说起唐诗,不能不提到李白。
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赞叹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描述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名篇《行路难(其一)》,一同轻叩浪漫“诗仙”那扇独特的心扉。
1.字音字形。
金樽.(zūn)歧.(qí)路投箸.(zhù)冰塞.(sè)川济.(jì)沧海2.文学常识。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有《李太白集》。
主要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等诗。
《穿井得人》原文和翻译译文
《穿井得人》原文和翻译译文1、《穿井得人》原文和翻译译文《穿井得人》原文和翻译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解释①选自《吕氏春和·慎行览·察传》。
②溉汲——从井里打水浇地。
溉:音gai,浇灌。
汲:音ji,从井里打水。
③及——等到。
④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
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⑤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
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
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
宋君:宋国国君。
⑥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
于:介词:当“向”讲。
⑦使——使用,指劳动力。
译文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
”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
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2、《班昭续《汉书》》原文及翻译译文《班昭续《汉书》》原文及翻译后汉书班昭续《汉书》原文: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
博学高才。
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
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
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
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日“大家”。
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
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译文:扶风曹世叔妻子,是同郡班彪的女儿,名叫昭,字惠班.班昭学识广博,才华很高,曹世叔死得早,班昭洁身自爱,符合当时社会对妇会的要求。
她的哥哥班固撰写《汉书》,其中的八表及《天文志》还没写完就去世了,汉和帝下诏,令班昭到东观藏书阁继续编纂《汉书》。
专题08 文言句子翻译(原卷版)-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文言文阅读
专题08文言句子翻译(原卷版)【考点穿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综合考查考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从各地区中考试卷来看,其考查特点有:1.在考查形式上,主要有两种,一是选择题;二是主观题。
其中,以主观题为主。
主观题又分两种考查形式,一是从文言文阅读材料中选出几个句子要求翻译,二是另给一则文言短文要求翻译。
其中,以前者为主。
2.在考查内容上,既涉及重要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通假字等,还涉及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要想准确翻译文言语句,考生必须做到:(1)以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及偏义复词有充分的理解,对常用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以及文言固定句式、固定短语等都有准确把握。
(2)首先,要严格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其次,要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翻译时应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再次,要遵照原文的风格,切忌断章取义。
预计2020年中考仍然会重点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而考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翻译的过程中,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切勿漏译、错译。
【典例在线】【1-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正义》)(2)把“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翻译成现代汉语。
【2-202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一钱太守》,完成下面小题。
一钱太守刘宠任会稽太守,除苛政,禁非法,郡中大治,朝廷征为.将作大匠①,山阴县有五六叟,自若耶②谷间出,人赍③百钱以送宠,曰:“山谷鄙人,未尝识朝政。
他守时,吏索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④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值圣明,故相扶而送。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东升第二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东升第二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宇文所安:唐诗王国的异乡人宇文所安是地道的美国人,本名斯蒂芬?欧文,第一次读到了李贺的《苏小小墓》,中国唐朝诗人的忧郁吟唱,成为少年宇文痴迷唐诗和中国古典文学的机缘。
后来,他进入耶鲁大学东亚系,以论文《韩愈与孟郊的诗》获文学博士学位。
其后,他任教于耶鲁和哈佛,成为美国汉学界研究唐诗的著名学者。
哈佛讲堂上的宇文,是众多学生心目中的学术明星。
宇文希望他的弟子们,都能和他一样钟爱学问,并甘愿与学问相伴,把研究古典文学作为志向的宇文所安也深知,在美国,攻读并不具实用价值的文学专业,保证不了学生们在毕业后能找到﹣个赚钱的工作,读古典文学特别是中国古典文学,尤其如此。
“不过,我觉得比一辈子赚不了大钱更糟糕的事情是,有些人一辈子都在干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他所著的《初唐诗》《盛唐诗》《追忆》《迷楼》等作品陆续被翻译到中国。
《盛唐诗》一书中,宇文所安认为中国批评家单纯地按编年方式来界定文学史,诗人之间的内在联系被曲解了,这一时代深植于过去诗歌中的根被切断了。
于是宇文所安重新以“代”的概念来加以厘定。
在这里,诗歌的代不只是历史的统一体。
而且还是一种联系。
“唐诗是特别美的东西,特别有意境。
”这是宇文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不管面对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他总是特别推崇所研究的学问,他希望通过他对唐诗的解读,尽力还原到从人的角度来读唐诗,肃清以后各时期的人对唐诗的误读误解;他坚信唐诗的价值仍能为当代人欣赏,离我们千年之远的唐人诗歌,对现代人仍有审美价值。
出于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宇文所安还将大量的中国古典诗歌及其理论译介给西方世界,其中《中国文学选集:从先秦到1911》“几乎以一己之力承担了所有翻译任务”。
宇文所安的翻译精到,对不熟悉唐诗的英语世界的读者而言,该书“译文脍炙人口,易于接受”。
使君原是此中人——读《甲骨学五十年》
使君原是此中人——读《甲骨学五十年》在中国上古史和考古学领域中,甲骨学“四堂”的名气无人不晓。
唐兰先生对四堂的评价是:殷墟卜辞研究“自雪堂(罗振玉)导夫先路,观堂(王国维)继以考史,彦堂(董作宾)区其时代,鼎堂(郭沫若)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
这四堂基本上代表了1949年之前甲骨学研究的历程与成绩,他们的学术贡献及地位亦在伯仲之间,难以权衡出个高低轻重。
但若从甲骨学学科理论与体系建设这一角度而论,董作宾先生出力尤多。
如果没有他在科学发掘甲骨文与断代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甲骨学这一崭新的学科或许不会如此迅速地从金石学古老的母体中脱胎出来。
近读《甲骨学五十年》(以下简称《五十年》),此种感触尤深。
殷墟甲骨文发现于1899年,甲骨学可以说也是诞生于这一年。
至1949年,这门学科恰恰走过50年。
这50载中近半的时间,即1928至1949年,是彦堂先生亲身经历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十年发掘(1928至1937)、二十年研究(1928至1949)”。
以他对甲骨学的参与之深与挚爱之切,《五十年》的著述势在必行。
这本书先是以若干篇文章的形式陆续发表在《大陆杂志》第1卷3、4、6、9、10期,第3卷9至11期(1950年8月至1951年12月),后与“甲骨文的总估计”(《大陆杂志》第6卷12期,1953年6月)合成一册单行本,由台湾艺文出版社于1955年7月出版。
《五十年》与胡厚宣先生的《五十年甲骨文发现的》一书写法相近,都是结合着作者本人学术活动的经历侃侃而谈,书里书外弥漫着一种“使君原是此中人”的意境。
胡书着重介绍甲骨文的流传与搜求,董书意在检讨甲骨学的研究与进程;胡书长于讲述,董书偏向讨论,相得益彰。
有人若想了解殷墟甲骨文发现与研究前50年的情况,这二书当列参考书目的榜首。
治甲骨论著目录之学与学术史的学者,大都重视《五十年》这册精要的小书,宣传的文字已有不少,对书中最主要的贡献也有介绍,如彦堂先生对甲骨学50年发展与各阶段研究特点的总结、对甲骨文在殷墟地下“存储”、“埋藏”、“散佚”、“废弃”四种情况之推测、将甲骨文片数保守估计为10万片上下等等。
江苏省扬州市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历史
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联考高二历史2024.10.09一、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论及周王朝的统治模式,有学者指出,周王是家族中嫡长子一脉的首领,代表整个家族祭祀上天;诸侯国君主的排序反映了他们与周王嫡长子一脉的亲疏关系。
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统治模式”解读正确的是()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④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入早期国家起源的历史阶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3.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
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
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4.九品中正制施行之初,中正评定人物品第之后,方“考之簿世,然后授任”,家世只是一个参考因素。
但不久之后,中正品评人物的标准发生了严重偏差,“庶族寒人,无寸进之路”。
这表明九品中正制()A.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B.抬高了文官和士人的政治地位C.品评无据导致制度的弊端显现D.始终对中央集权构成严重威胁5.明朝时期,朝廷除对各地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外,还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时据实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有无铺张浪费以劳州县等情况。
这些规定旨在()A.保证监察规范有效B.限制监察御史权力C.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D.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6.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
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
2023届山西省省际名校联考二(冲刺卷)语文试题
秘密★启用前试题类型:A2023年省际名校联考二(冲刺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 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由科幻小说《三体》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中,对撞机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道具了——正是因为“三体人”利用它们的高科技产物“智子”影响了地球上对撞机的实验,使得物理实验结果变得无规律可循,才让一部分科学家的信念崩塌,走上了自绝之路。
那么,对撞机,究竟是个什么机?它对人类有哪些作用呢?对撞机是测量高能粒子实验的仪器,目的是要发现"新物理-新粒子",包括场能效粒子-超对称粒子-超额维度量子等。
作为粒子物理学最重要的研究设施,对撞机能够直接决定粒子物理学大多数研究方向的发展水平。
那么,作为真实存在的科研设备,对撞机对人类有哪些作用呢?作为粒子物理学最重要研究设施的对撞机,能够直接决定粒子物理学大多数研究方向的发展水平。
而粒子物理学的研究,则会直接面对物质最基本的组成成分,以及物质间的最基本的相互作用这样的研究对象。
对物质的最基本的成分和相互作用的探索不仅可以满足人类的好奇心,也会为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的应用储备知识。
在一个科学技术健康发展的社会,基础科学的研究水平应该是超越当前时代的。
也只有如此,能够影响人类生活的技术才能在有科学理论指导的情况下发展。
也正是因为这样,《三体》小说和电视剧才会有"三体人"利用干扰对撞机实验来"锁死"人类科技的情节。
然而,对撞机不仅仅能够对粒子物理学研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湖北省武汉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农耕词汇是一类独特的语言资源,与农具、环境和农业耕作方式等农业生产生活直接相关。
现代工业社会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使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今社会语境下,农耕词汇并未完全消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迸发出新的活力。
一方面,播种、栽培、嫁接、灌溉、施肥、耕耘等常用农耕词汇,在使用与传播的过程中纷纷发生语义泛化现象,融入了汉语的基本思维习惯,成为日常语言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部分农耕词汇不仅自然融入大众话语之中,还现身于新闻话语、学术话语等专业话语中,并在与这些专业话语的良性互动中显示出无可比拟的表达优势。
一类农耕词汇与农事生产活动有关,如耕、割、播、藏、锄等。
“耕”指用犁翻松填土以备播种。
“深耕”是土壤耕作的最基本措施,播种、插秧等农事活动之前必先犁田,上翻深层土壤,下盖浅层土壤,耙地等耕作劳动必须以深耕为基础。
中国自古就有“深耕浅种”“深耕细作”等表达。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深耕”一词的使用愈加广泛,与其相关的新闻话语表达越来越常见,如“深耕国内市场”“深耕本土文化”“深耕数十载”等。
另一类农耕词汇与耕地类的农业生产工具有关,如耙、犁、磨等。
“耙”原为名词,指由竹、木质长柄及铁、竹或木制梳齿耙头构成的用于平地、接草、搜剔土块、摊翻物料、聚拢谷物等活动的手工农具,后引申为动词,指用耙子平整土地,或聚拢、摊开谷物和柴草等。
“耙梳”一词在“耙”的基础上构成,字面上表达了使用耙子这种农具进行平土、掉谷等特定农业生产活动,实指整理、梳理。
当前学术话语中、“耙梳史料”“耙梳文献”“耙梳历史”等表达出现的频率逐步升高。
上述语言现象与农耕词汇在形成、发展和使用过程中呈现的特征密切相关。
农耕词汇的形成与发展充分体现了语言的体认性。
2023北京丰台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丰台区2023年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练习(一)语文试卷2023.04一、基础·运用(共15分)为拓展学习空间,学校组织同学们参观了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的“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将参观成果集结成册。
老师审阅后,建议大家从内容、语言、结构等方面进行修改和完善。
1.用正楷字书写“赴文献之约探中华文脉”十个字作为手册的标题。
(1分)第一部分展览概述2月15日,“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正式开募。
本次展览由国家文物局指导,敦煌研究院、甘肃简牍博物馆、国家图书馆等单位连合主办。
展览共分为“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档.案”四个专题【甲】殷商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是上世纪初中国古文献的“四大发现”,长期以来分别收藏于多家机构和博物馆。
本次展览首次将分散.各处的文献汇萃一堂,展出面积近3000平方米,集中了多种类型的珍贵古文献共249种、382件。
在这里,我们可以一站式了解中国典籍发展历程中的各种载体及丰富的装帧形式,近距离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启一段溯原中国历史【乙】探寻中华文脉的旅程。
2.检查文段,同学们发现了书写错误。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因为表达的是“文献展览开始”的意思,所以应写为“开幕”。
B.因为表达的是“共同主办展览”的意思,所以应写为“联合”。
C.因为表达的是“文献聚集在一起”的意思,所以应写为“会粹”。
D.因为表达的是“探求历史的本源”的意思,所以应写为“溯源”。
3.有同学对两个加点字的读音以及【甲】【乙】两处的标点产生了疑问,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A.“档”应读为“dǎn g”B.【甲】处应填句号,表示陈述句末的停顿。
C.“散”应读为“sàn”D.【乙】处应填顿号,表示短语之间的并列。
第二部分文脉探寻“四大发现”文献时间跨度达3000年,贯通中国历史和中华文脉,记载着历朝历代的规章制度,述说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记忆。
会当凌绝顶_重读郭老的_卜辞通纂_
读
使一代又一代的甲骨学者受益匪浅, 所收各片丰富而重要的内容也成为甲骨学者研究时须臾不离左右的必备参
考。 《卜辞通纂》历年长新,在国内外几经翻印和再版,成为甲骨学史上蜚声海内外的名著。
郭老的《卜辞通纂》虽然在考释文字时着墨不多,但他的创见却充满字里行间。 如他发现“殷人于甲日卜祭某甲
合祭某甲时,此二甲必相次。 所祭者在后,所合祭者在前”、“戋甲必为河亶甲”。 因而他“于殷之世系除仲壬、廩辛而
系、称谓、贞人等第一标准和书体等主要标准方面, 帝名则盘庚也。輥輷訛”
与董作宾殊途而同归,他为甲骨学断代研究作出的
又如该书对第五二五片甲骨中出现的 “贞
贡献是不可磨灭的”訛輳輥。利用贞人断代,也开启了以 后饶宗颐先生贞人学说的先河。
第四,对商代社会政治制度和风俗习惯的分析
卜自咸 ”的考释,他先印证了这里的“咸”即巫 咸,这就使得商代著名的神话传说得到了史料证 实。然后又从宗教仪式角度上指出:“小之一证”③。
氏约千片、中岛豪山氏二百片、田中子祥氏四百余
他在研读甲骨史料时发现:“卜辞纪卜,几每
片,已在二千片以上。十一月初旬,携子祥次子震二 卜均系以日辰,殷周彝铭之铭文亦多有日辰之记
君赴京都,后见京大考古学教室所藏四五十片、内 录,故此等干支表实为解读古代文字之关键”④。郭
生为此评价说:“在董作宾《断代例》发表以前,郭 象字,或增 者乃从口象声之字,盖 字之别构也。
沫若已基本上将这批甲骨分在不同的王世,可见其 象与阳同部,则象甲若 甲,即阳甲矣。证以此片甲
目光之犀利。虽然郭沫若没有把他的分期断代创造 在南庚之次,小辛之上,考之《史记》,南庚与小辛
性的探索系统化,但他在断代分期时所依据的世 之间为阳甲、盘庚。此甲正自阳甲、小辛之上所缺一
考点十一 文言文阅读之课外阅读(好题冲关)-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
考点十一文言文阅读之课外阅读(2023·四川绵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壬子,张从恩、马全节、安审琦悉以行营兵数万陈于相州安阳水之南。
皇甫遇①与濮州刺史慕容彦超将数千骑前觇②契丹,至邺县,将渡漳水,遇契丹数万,遇等且战且却.。
至榆林店契丹大至二将谋曰吾属今走死无遣矣。
乃止,布阵,自午至未,力战百余合,相杀伤甚众。
皇甫遇马毙,因步战。
其仆杜知敏以所乘马授之,遇乘马复战。
久之,稍解,顾.知敏已为契丹所擒。
遇曰:“知敏义士,不可弃也。
”与彦超跃马入契丹阵,取知敏而还。
俄而契丹继出新兵来战。
二将曰:“吾属势不可走,以死报国耳。
”日且暮,安阳诸将怪觇兵不还,安审琦曰:“皇甫太师寂无声问,必为虏所困.。
”语未卒,有一骑白遇等为虏数万所围。
审琦即引骑兵出,将救之,张从恩曰:“此言未足信。
必若虏众猥至,尽吾军,恐未足以当之,公往何益?”审琦曰:“成败,天也。
万一不济,当共受之。
坐失皇甫太师,吾属何颜以见天子!”遂逾水而进。
契丹望见尘起,即解去。
遇等乃得还,与诸将俱归相州,军中皆服.二将之勇。
契丹亦引军退,其众自相惊曰:“晋军悉至矣。
”时契丹主在邯郸,闻之,即时北遁,至鼓城。
(节选自《资治通鉴》)【注】①皇甫遇:后晋名将,曾任太师;②觇:chān,侦察。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遇等且战且却.却:后退B.顾.知敏已为契丹所擒顾:照顾C.必为虏所困.困:围困D.军中皆服.二将之勇服:佩服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至榆林店/契丹大至/二将谋曰/吾属今走/死无遗矣/B.至榆林店契丹/大至/二将谋曰/吾属/今走死无遗矣/C.至榆林店契丹/大至/二将谋曰/吾属今走/死无遗矣/D.至榆林店/契丹大至/二将谋曰/吾属/今走死无遗矣/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皇甫遇与慕容彦超率领骑兵侦察契丹军队行踪,在准备渡过漳水时遇到了数万契丹兵。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七中学九年级语文部编版期末复习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七中学九年级语文部编版期末复习卷一、单选题(共3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选段,回答问题。
那轻,那pīng tíng,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带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粱间ní nán,——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1.(4分)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pīng tíng ní nán 鲜妍 柔嫩 2.(4分)选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改为 3.(1分)请写出选段中破折号的作用。
4.(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慰藉(jiè)海峡(xiá)相机调控(xiàng)锐不可当(dāng)B.卖弄(nong)坟墓(fén)外溢效应(yì)一气呵成(hē)C.栅栏(zhà)哺育(fǔ)重足而立(chóng)心无旁骛(wù)D.骸骨(hái)一枚(méi)给水系统(jǐ)参差不齐(cēn)5.(3分)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腹有诗书气自华”,儒雅之人,能把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典故、格言,巧妙运用于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当中,素养之________,情感之细腻,爱心之________,听者为之动心,为之魂牵,________让美好的情愫绵延不绝,让感动的涟漪缓缓扩散,________被看作是有文化、有修养的表现。
A.深沉深厚不但而是B.深厚深沉不仅还C.深厚深沉不但而是D.深沉深厚不仅还6.(3分)下列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王的男中音和老张的手风琴的伴奏相得益彰,极富艺术感染力。
B.他们两人的关系一直亲如兄弟,难怪人们说他们两人间不容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君原是此中人——读《甲骨学五十年》
在中国上古史和考古学领域中,甲骨学“四堂”的名气无人不晓。
唐兰先生对四堂的评
价是:殷墟卜辞研究“自雪堂(罗振玉)导夫先路,观堂(王国维)继以考史,彦堂(董
作宾)区其时代,鼎堂(郭沫若)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
这四堂基本上代表了1949年之前甲骨学研究的历程与成绩,他们的学术贡献及地位亦在伯仲之间,难以权衡
出个高低轻重。
但若从甲骨学学科理论与体系建设这一角度而论,董作宾先生出力尤多。
如果没有他在科学发掘甲骨文与断代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甲骨学这一崭新的学科或许不会如此迅速地从金石学古老的母体中脱胎出来。
近读《甲骨学五十年》(以下简称《五十年》),此种感触尤深。
殷墟甲骨文发现于1899年,甲骨学可以说也是诞生于这一年。
至1949年,这门学科恰恰走过50年。
这50载中近半的时间,即1928至1949年,是彦堂先生亲身经历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十年发掘(1928至1937)、二十年研究(1928至1949)”。
以他对甲骨学的参与之深与挚爱之切,《五十年》的著述势在必行。
这本书先是以若干篇文章的形式陆续发表在《大陆杂志》第1卷3、4、6、9、10期,第3卷9至11期(1950年8月至1951年12月),后与“甲骨文的总估计”(《大陆杂志》
第6卷12期,1953年6月)合成一册单行本,由台湾艺文出版社于1955年7月出版。
《五十年》与胡厚宣先生的《五十年甲骨文发现的》一书写法相近,都是结合着作者本人学术活动的经历侃侃而谈,书里书外弥漫着一种“使君原是此中人”的意境。
胡书着重介绍
甲骨文的流传与搜求,董书意在检讨甲骨学的研究与进程;胡书长于讲述,董书偏向讨论,相得益彰。
有人若想了解殷墟甲骨文发现与研究前50年的情况,这二书当列参考书目的
榜首。
治甲骨论著目录之学与学术史的学者,大都重视《五十年》这册精要的小书,宣传的文字已有不少,对书中最主要的贡献也有介绍,如彦堂先生对甲骨学50年发展与各阶
段研究特点的总结、对甲骨文在殷墟地下“存储”、“埋藏”、“散佚”、“废弃”四种情况之推测、将甲骨文片数保守估计为10万片上下等等。
但笔者觉得彦堂先生融十年发掘、二十
年研究经验在此薄薄一帙之中,字里行间中隐微的卓识很多,很想再谈一点读后的浅见。
《五十年》对1949年前的甲骨学研究史总结得准确到位又富于己见。
彦堂先生以前中央
研究院研究所1928年科学发掘殷墟为界,把50年的甲骨学研究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将前期的研究概括为“字句的考释”、“篇章的通读”,将后期的研究概况为“分期的研究”、“分派的研究”。
我们知道,他所说的甲骨学前期即1899至1927年。
在这段时间里,学
者们是坐在书斋里进行研究的,所凭借的甲骨文材料是经小屯村民私掘后、假古董商之手而来。
这种学问依然未脱金石学的老路,虽然在材料的收集刊布、文字考释、证经考史上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缺点在于所依据的商代后期数万片甲骨文基本上混沌一团,既来路不明,又时代不清,科学细致的研究工作无从提起,武丁以后的商史真相和细节仍如梦幻。
而从1928年开始的后期研究,则是以科学发掘殷墟为象征,利用考古手段得来的第一手
甲骨文材料(特别是通过科学考古手段获得的比较完整的龟版,这个下文还会说到)建立了甲骨断代体系,终于使甲骨学发展为一门近代意义上的、具有一整套术语、理论与严格
规范的学科。
因此,彦堂先生的前后期、四阶段的总结是切准了甲骨学50年的脉搏。
不过,他的这个总结也很明显地具有史语所的特色,那就是“史料即史学”。
从历史家的角度看,彦堂先生的总结是站在历史文献整理的立场上而发的,较难反映出一些论史之作如观堂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鼎堂的《中国古代研究》等名篇名著的地位来。
虽然如此,彦堂先生的这个立场却很符合甲骨学发展初期和前期的现状。
那时识字是最重要的工作、断代又刚从一片混沌中理出个头绪,一般学者要利用甲骨文为材料研究殷商史,在字句释读、甲骨分期方面未必有个人的治学心得。
曲解文字、简单比附经籍、或将盘庚以后的商代后期273年混为一块作平面研究的弊病在所难免。
彦堂先生觉得研究、通说、
评论之类,“实在讲起来,其中荒唐乖谬的学说,占着多数,抄袭剽窃的文章,也不为少”,倒也是公允之论。
由此看来,甲骨学前50年发展的主线,确在彦堂先生所概括的释读和
分期这类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上;而今天治甲骨学的学者则多把眼光投向史的研究、语法的分析等第二层次的工作。
《五十年》总结的功夫虽然精彩,但最值一读之处实在于
彦堂先生对自己《甲骨文断代研究例》(以下简称《研究例》)的补葺和反思。
笔者见识孤陋,未见从前治甲骨学史、甲骨学论著目录学、甲骨文断代的学者言及此点,深以为憾,这里不怕蹈蜀犬吠日的后尘,向读者诸君鼓吹一下。
在叙述之先,先撮要谈谈彦堂先生研究甲骨文断代的经过。
众所周知,彦堂先生一生的学术贡献,举其大端,以甲骨文
断代最为显赫。
屈万里先生评价彦堂的成绩:一是发现了“贞人”,二是将甲骨文分为五期,三是恢复了殷历。
其中第一项“贞人”实为彦堂先生甲骨文断代的核心,亦可归入分期成绩
之中。
第三项即《殷历谱》的著作,对于这一点,李济先生的评价也很高,但这一本书虽然开创了系统研究殷历的先河,结论却未能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可,其在学术上的地位也较彦堂先生的甲骨文断代研究略逊一畴。
彦堂先生的甲骨文断代研究在1928年第一次试掘殷墟甲骨文时就已酝酿。
当时在洹水南岸、村北、村中开了三个坑,所得甲骨文字各不相同,他便联想可能是时代不同所致,但到底如何断代却无法着手。
到1929年第三
次殷墟发掘期间,于12月12日,在村北大连坑南段的一个长方坑内发现了著名的“大龟
四版”。
这是四块比较完整的刻有卜辞的龟腹甲。
四版之四上全是卜旬的记录,从第一年
的十月癸酉至第二年五月癸亥连续9个月(包括第一年末置闰的十三月)共存21条卜辞,辞例为“干支卜,某贞:旬无祸?”卜下贞上的“某”计有争、宾、率、、、等6个不同的字,共出现19例。
彦堂先生敏锐地意识到卜下贞上的字决非前人所说的地名、官名或卜
问的事类,乃是人名,具体说就是史官的名字,并命之曰“贞人”。
他想在同一版上连续9
个月轮流卜旬的贞人必定同时生存着,根据与贞人有关的先王称谓等标准就可确定他们活动的时代。
解决甲骨文断代难题的钥匙就这样通过考古发掘出来的完整龟版找到了。
彦堂先生受了这个发现的激励,遂翻检从前著录及科学发掘的甲骨文材料,将见于同版的贞人搜集在一起作为“贞人集团”,再按照称谓等项标准,定出它们的先后时代。
研究的结果写
成1933年发表的《研究例》这一揭开甲骨学研究新篇章的名著。
在《研究例》中,彦堂
先生提出“世系”、“称谓”、“贞人”、“坑位”、“方国”、“人物”、“事类”、“文法”、“字形”、“书体”等甲骨文断代的十项标准,并将甲骨文划分为五期:盘庚、小辛、小乙、武丁为第
一期,祖庚、祖甲为第二期,廪辛、康丁为第三期,武乙、文武丁为第四期,帝乙、帝辛为第五期。
这个成就真是前所未有,后无来者。
彦堂先生谈及断代工作时非堂强调自己的方法与考古发掘工作有关,他说从前私人发掘甲骨文常把完整的甲、骨弄碎,特别是龟版,几乎连一个全的也没有,根据这样的材料是无法发现贞人的。
所以,是近代科学研究的方法促成了彦堂先生的成就,促成了甲骨学从金石学之蛹内的向外蜕变。
彦堂先生的
五期说使后学受惠颇深。
一方面不少学者至今奉此说为圭臬,作为治学的前提和准绳;另一方面勇于在甲骨文断代研究上进取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