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整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整理

第一节、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

2.哲学基本问题极其作用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3.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1)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2)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4.哲学问题小结:

5.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6.根据对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物质观:旧唯物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来确定和解释世界的物质本源,其中较典型的是把原子确定为世界万物的本原。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物质观: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4.意识的起源与本质: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机物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高等动

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3)意识是客观事物的反应:正确的、科学的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甚至荒唐的意识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只不过是歪曲的、虚幻的、颠倒的反映。

5.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2.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3.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的含义及其特点,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险,特点是三维性;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特点是一维性。1)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2)时间、空间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3)时间、空间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4)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4.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半截子”唯物主义,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总结: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第二节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联系、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1、联系的含义: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对联系范畴的理解,包含以下三个要点:(1)联系是一切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2)相互作用是联系的根本内容。(3)物质是相互作用的主体。

2、联系的特点:(1)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本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事物之间的联系,而只能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地反映它们之间的联系,并在正确反映的基础上整合和利用这些联系。承认联系客观性的意义:A、承认联系的客观

性是批判唯心主义、反对封建迷信的基本要求。B、承认联系的客观性,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前提和基础。C、承认联系的客观性,也是指导人们合理建立各种联系的客观要求和实践原则。(2)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也同其它要素和环节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和过程。(3)多样性:联系的多样性:是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联系方式是极其复杂的和多种多样的。大体说来,联系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不同的联系,不仅因物质主体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对事物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3.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内部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外部联系是指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前者是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即内因,后者是事物发展的外在矛盾即外因。此二者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作用互不相同。对此,我们将在对立统一规律中详细讨论。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1.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联系既包括事物的内部联系,也包括事物的外部联系。一方面,没有联系就构不成运动。另一方面,离开事物的运动,也不能理解事物的联系。

2.发展的含义: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前进性的运动。(2)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上升性的运动。(3)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新生事物不可战胜:(1)符合事物发展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