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 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7.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优秀教学案例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7.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优秀教学案例
2.情境创设: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氛围。在讲授传统文化时,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这种情境创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传统文化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问题导向,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传统文化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将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同时,我还将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参观文化遗址、开展传统文化体验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我将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此外,我还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拓宽视野。通过这些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自信。引导学生认识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地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7.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优秀教学案例

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1.河南省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早在商朝,烹调始祖伊尹就创立了“五
味调和”等烹饪理论;北宋初,豫菜逐渐形成了色、香、味、形、器五性俱佳的完整体系;
今天,豫菜以“五味调和,质味适中”的特色,不但在国内发扬光大,而且走出国门,带给
世界人民味蕾上的享受。这表明豫菜( )
①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②交流借鉴、以我为主
二三、练课、哲习堂哲学练学是习是系对统自化然理、论社化会的和世思界维观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从严肃的紫禁城到萌萌哒的故宫淘宝,“奉旨旅行”行李牌、“朕就是这样 汉子”折扇、“朝珠耳机”、“顶戴花翎官帽”遮阳伞、迷你故宫小猫摆件……北 京故宫博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馆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 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这说明( ) A.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 C.传统文化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 D.传统文化能够满足人们所有的精神文化需求
那么,在当今时代我们应如何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呢?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5、如何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 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 复兴的中 国梦
议小学结问 题
弘扬 中华 优秀 传统 文化 与民 族精 神
发展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 我们 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 丰 富着民族精神。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4、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
(2)伟大抗疫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①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 ②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③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 ④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7.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7.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2.设计小组讨论话题,如“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是什么?”等,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深入思考。
3.组织小组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本节课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与评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具体包括: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我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等,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在学生小组讨论结束后,我进行了课堂总结。我首先肯定了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然后对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价值进行了归纳,强调它们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我提出了几点建议,如“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等,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作业小结
在本节课的最后一环节,我布置了一道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短文,要求字数在500字左右。通过作业小结,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提高,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我也借此机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我设计了一些富有创意的课堂活动,如分组讨论、角色扮演、视频观看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了多元化评价方式,既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也关注他们的课后实践。通过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使学生在评价中不断反思自己,提高综合素质。
3.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在现代社会的发展现状,认识其在国家民族振兴中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体包括:
1.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在历史人物、事件中的具体体现,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

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高二政治课件(统编版必修4)

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高二政治课件(统编版必修4)

课堂巩固
1.近年来,“中国风”遍吹世界各地,圈粉无数。故宫博物院文 创开发风生水起,朝服布包、彩绘陶人俑晴雨伞、故宫建筑微雕等 很多“爆款”潮品早已名声在外……但“国潮”热风中,一味堆积 和拼贴传统文化元素,“生搬硬凑”和“全盘复古”的现象也不在 少数。可见,弘扬“中国风”需要
A.树立文化自信,加强文化传播的阵地建设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
【参考答案】
①尊重历史事实,增强辨别信息真伪、抵御落后文化和错误言论的 能力。
②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英雄事迹,抵制和批驳肆意抹黑英雄、 歪曲历史的言行。
③大力宣传英雄精神,使群众懂得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 表现,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
3、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3)抗疫精神 如抗疫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
中华民族精神随时代变迁,“变”与“不变”的分别是什么?
伟大抗疫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P104(问答题)
①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 ②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③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 ④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B.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C.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意蕴、内涵和经济价值
B
D.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优秀传统元素进行再造
比较: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着重点
在于改造和转化
在于创新和发展
对象上 区 别 途径上
是“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 式”,内涵是要有当代借鉴价值的,形 式是陈旧落后的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7.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7.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3.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现象进行解读,如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等。
4.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采取以下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所学内容:
1.教师简要回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掌握。
2.邀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促进师生互动。
4.设计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举办诗词朗诵会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中华传统文化,培养民族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学生应形成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要珍惜、传承和弘扬。
2.案例分析:请学生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个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案例,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案例背景、具体表现、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等,字数不少于800字。
3.小组合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创作一个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展示作品,形式不限,如PPT、短视频、海报等。作品要充分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民族精神,同时要求每组撰写一份作品说明,阐述创作思路和心得。
4.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针对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一个方面,如孝道、礼仪等,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需提出研究问题,通过查阅文献、访谈、实践调查等方式收集资料,最终撰写一篇研究报告,不少于1000字。
5.演讲比赛:组织一次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演讲稿,并进行演讲。演讲稿需观点明确、论述清晰,能体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b.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变化,以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

7.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7.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在解答问题时,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主题,围绕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问题导向,培养思维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关注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核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促进交流
案例中强调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共享资源、共同探讨,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小组间的交流与分享,有助于学生借鉴他人的优点,反思自己的不足,实现共同提高。
3.课后反思:要求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制定明确的目标。
五、案例亮点
1.情境体验,深化感悟
本案例通过多媒体手段和现实生活案例,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充满中华传统文化氛围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直观的体验中,深入感悟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这种情境体验式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
本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将优秀品质内化为自身行为,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在此过程中,教师将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他们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主要内容,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自强不息等核心价值观。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7.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7.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5.深入了解一位我国历史人物,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其生平事迹和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录制一段5分钟左右的视频。
6.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套课堂测试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要求题型丰富,难度适中。
3.探讨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以及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这一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如“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如何弘扬民族精神”等。
2.小组代表发言: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3.全班交流:组织全班同学针对各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共同探讨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在现代社会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1.设计练习题: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选择题、简答题等。
1.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2.学生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文化观,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3.学生在合作探究、思考问题时,可能存在观点分歧,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包容性思维。
2.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多元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意识,提高他们的政治学科素养。
3.重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难点: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内涵。例如,通过讨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如何将民族精神融入日常生活”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

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

第三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内容标准、教学提示、学业要求)内容标准:围绕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辩证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提示:以“传统文化是包袱还是财富”为议题,探究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可结合对肺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可开展“寻找共同的文化记忆”的访谈。

组织“制作家乡的文化名片”等活动。

可搜集有关资料。

寻找并讨论最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标识。

学业要求: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自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二、教材分析(本节在单元中的地位、主要内容框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是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七课的第三课时,是第七课的落足点,为后续文化部分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

课文包括两目,第一目是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包括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措施;第二目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包括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核心、作用、发展、弘扬与培养。

本章节内容虽多但较为简单,教学过程中选取典型并贴近生活实际的时政素材,引导学生发现文化元素,探寻文化实质,感受文化影响,坚定文化自信。

《哲学与文化》不能将哲学教学与文化熏陶分割开来。

教学要联系学生实际,兼顾家国情怀与理论学习,将哲学与文化相结合,以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三、学情分析(学生的已知,学生的未知、迷思概念、思维障碍...)第一,文化理论部分难度较哲学部分低,议学材料也十分丰富。

在教学设计中主要选择新鲜有力度的时政素材,使之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更好发挥议题式教学的优越性。

第二,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现象了解较多,且十分感兴趣,这为理论联系实际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七课 第三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统编版政治必修4课件

第七课 第三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统编版政治必修4课件

必备知识
主动思考
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要求: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 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 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
必备知识
主动思考
1.【判一判】 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物质力量。 提示:错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 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2.【判一判】 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永恒不变。 提示: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但具体内容会随着时代变 化而不断丰富。
核心要点提炼
1.一个核心:爱国主义。 2.两个要求:创造性转化与创新 性发展的要求。 3.四个内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 容。 4.四个精神:中国人民具有的四 个伟大精神。
必备知识
主动思考
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1.创造性转化的要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必须按 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 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 呈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2.创新性发展的要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必须按 照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 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
力和号召力。概而言之,创造性转化是创新性发展的前奏,创新性
发展是创造性转化的升华。
议题1
议题2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典例剖析
例1(2018·全国Ⅰ)近来,某市发掘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坚持“以

7.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7.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3.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4.组织小组成果展示,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促进知识的内化。
2.设计自我评价表,让学生从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
2.掌握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并了解其在历史人物和现代社会中的具体体现。
3.学会分析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对于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品质。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涵,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对于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的重要性。
2.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探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结合时事热点,激发学生兴趣:在案例背景中,我以实际案例为主线,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时代责任感。
2.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融合:在教学目标设计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能力。这种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涵,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7.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高二政治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4)

7.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高二政治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4)
1.你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你了解哪些民族英雄及其事迹,他们体现了哪些民族精神?
3.你认为在现代社会,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简要回顾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强调其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的地位和价值。
2.详细讲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在各个时期的表现形式,如诗词、书画、戏曲等。
2.运用问题导向、案例分析和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探究和创新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如参观、访谈、演讲等,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提高实践能力。
4.结合时事政治,关注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将形成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学生深入了解民族英雄的事迹,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本章节的教学导入中,我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以一段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的视频作为开场,视频中包含丰富的历史画面、古典诗词、传统艺术等形式,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直观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随后,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各小组针对话题展开讨论,鼓励每位成员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小组共识。
3.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列举三个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性艺术形式,并简要说明其特点。
2.说出两位民族英雄及其事迹,分析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
3.引导学生认识民族精神的内涵、特征,以及民族英雄身上所体现出的爱国主义、团结统一、勤劳勇敢等品质。

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doc

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doc

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是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恩华》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三框,学习本框内容,学生要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理清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明确爱国主义的核心地位、作用及新时期的主题。

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从全书的构成系统来说,第三单元是对前面两个单元内容的拓展,是全书的内核所在,;从本课的内涵系统来说,该课是对中小学生全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是全书的落脚点。

二、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培养学生对世界先进的政治文明、中国传统美德和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养保持民族团结、社会安定、顾全大局的热情,坚持实现中华民族全面统一的信心,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科学精神: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新时代爱国的基本理念,中华民族精神的产生与发展,我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

通过项目化引导学生建立相应的科学研究意识,从而形成相应的知识架构。

3.公共参与:通过中国载人航天精神所反映的中华民族精神项目的开展,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继承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三、学情分析1、学生经过前面两框题的学习,深刻感受了先进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深远影响,并进一步认识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了理论基础。

2、高二学生已经开始掌握相应的学科知识,并且自我意识与思辨意识也逐步提高,正是思想、生活方式、价值理念养成的时期。

因此采用项目化教学,使学生在项目进行和落实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以爱国为内核的中华民族精神,提炼和升华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热忱。

3、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兴趣特长不同,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尤其是在资料搜集、电脑使用、绘画手工、演讲口才等方面的特长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合理划分,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与完成。

四、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爱国主义的特点及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五、教学难点爱国主义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件+视频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件+视频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课知识体系
文化的内 涵与功能
什么是文化 文化的功能
继承发展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
正确认识中 华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弘扬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 与民族精神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 行补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为 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 要求的文化形式。(创新性发
议学小结
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1、创造性转化的要求(强调继承)
(1)标准: 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 (2)途径: 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 (3)目标: 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 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6、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议学小结
(1) 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 (关键) (2)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 养成和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中国梦。 (3)弘扬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
2、创新性发展的要求(强调发展)
(1)标准: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 (2)途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 (3)目标: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
【知识拓展】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区别与联系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途径
改造和转化
联 条件和实际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发展,而且在改造和发展的具体内容上也有相 系 同、相通之处;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共15张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共15张ppt)
而且在改造和发展的具体内容上也有相同、相通之处。
让民族精神“燃”起来
议学情境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蕴含着悠久历 史文化的“根”与“魂”。苗绣蜡染是古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安 平则是古蔺苗绣蜡染工艺的非遗传承人,他在母亲的影响下爱上了苗 绣蜡染,并带着一群人传承发展苗绣蜡染。多年来,杨安平及其团队 秉持着“一群人,一件事,做一辈子”的工匠精神传承发扬民族传统 文化,在他看来,非遗文化传承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漫长的岁月里 保持初心和情怀。一笔一划、一针一线,都需专心对待。这种精神, 不仅为蜡染的传承指明方向,更激励着蜡染人,致力于蜡染文化的创 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苗绣蜡染在当今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议学情景一: 新时期,新要求,蜡染的传承和发展面临新挑战,在此背景下,古蔺县箭 竹苗族苗族刺绣蜡染传统工艺作坊是这样做的:将传统蜡染刺绣技法的点、涂、 勾、画录制成视频,利用抖音,古蔺融媒等新媒体平台,上传视频资源,将古 蔺蜡染推向更广的受众面,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为让蜡染更好适应时代要求, 作坊创新了生产经营模式采用“作坊+家庭作坊+农户”的方法进行灵活生产, 由此吸引更多的人传承,还将传统的蜡染技艺与现代发展相结合,推出了蜡染 文创产品,如:蜡染香包,蜡染旗袍,蜡染背包等。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引 领人民群众为蜡染的传承发展,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做贡献。古蔺苗 绣蜡染成功的迎接了时代的挑战,在新时期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议学任务二:(1)请结合材料分析工匠精神在苗绣蜡染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激励,方向,支撑
(2)工匠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有何关系?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
(1)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7.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大单元说课稿)高二政治上学期(统编版必修4)

7.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大单元说课稿)高二政治上学期(统编版必修4)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遵循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
1.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让学生对概念有初步了解。
2.接着,我会结合具体案例,如古代诗词、历史故事、传统艺术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
3.然后,我会引入民族精神的内涵和意义,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民族精神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3.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网站链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阅读和资料查询。
4.音频材料:播放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音乐或诗歌,营造学习氛围。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教学内容。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通过提问、回答、反馈等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b.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相互借鉴、交流。
c.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和研究,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具体目标:
a.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主要知识点包括: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民族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方法和途径。
4.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学会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方法和途径。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必修四学案19 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1.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型发展
2.中华民族精神
【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1.创造性转化的要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必须按照_______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有_________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__________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_________相协调。

2.创新性发展的要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必须按照_______社会生活和________的进步和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_____、拓展和完善,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________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

知识点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表现:
(1)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________为核心,团结统一、__________、勤劳勇敢、___________的伟大民族精神。

(2)核心:________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体现着________这个主题。

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__________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__________。

(2)表现:伟大创造精神、伟大____________、伟大团结精神、伟大________。

2.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1)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_______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2)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________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__________,是中华民族永远的__________。

3.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1)过程: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_____,其形成和发展既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_________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2)时代体现: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__________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形成了“红船精神”、________、长征精神、延安精神、_______、西柏坡精神等。

②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_______内容,形成了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__________、“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抗洪精神、____________、塞罕坝精神等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________________。

(2)要以培养担当___________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__________、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____________的中国梦。

【易错易混提示】
1.立足时代发展要求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是创造性转化的要求。

2.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3.弘扬民族精神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孕育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5.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物质力量。

6.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永恒不变。

7.弘扬民族精神能直接推动现代化建设。

8.弘扬民族精神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基础。

【检测提升】
1.“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唐代诗人王勃的这句名言体现的民族精神是( )
A.创造精神
B.奋斗精神
C.团结精神
D.梦想精神
2.下列能够体现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是( )
A.秦朝时,蜀太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
B.我国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升空
C.土尔扈特族万里回归祖国
D.全国各民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3.某校高二(2)班学生就树立爱国主义进行了一次班级讨论。

同学甲认为:“拥护和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是真正的爱国,其他一切行为都是一种虚假的爱国表现。

”此观点( )
①立足时代要求,把握了爱国主义的主题
②没有看到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表达
③把握了各个时代爱国主义的共同主题
④认识到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可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①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②能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
③可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④能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道德滋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中国正流行,经典咏流传”,《经典咏流传》将中华经典的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网络平台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上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

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激发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共鸣。

该节目的成功之处在于( )
①运用大众传媒,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
②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③树立文化自信,增强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④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

五四精神作为有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长期激励中华儿女浴血奋战,不屈不挠,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

新时代发扬五四精神的价值在于()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②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完成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经济社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④立足中华传统文化,为创造中华民族文化新辉煌提供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19年6月6日贵州遵义、澳门两地大学生联谊活动在遵义举行,在娄山关两地大学生瞻仰纪念碑,回顾红军四渡赤水,强渡乌江等历史场景,重温革命时期波澜壮阔奋斗历程。

共同唱响《我和我的祖国》,用嘹亮的歌声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深深祝福。

这一活动()
①给民族精神注入时代元素,促进民族精神的发展
②有利于唤起历史记忆,展现民族文化的时代强音
③用以歌咏志的方式,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④引导青年学生认同民族精神,并自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疑似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于()
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
②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
③为我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现实路径
④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

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

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
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18·全国Ⅰ)近年来,某市发掘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坚持“以药立市”,大力推动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现已建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

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②开创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
③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④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1-5 DCACA 6-10 ACCD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