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脑电图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脑电图课件

脑电图课件

正常幼儿脑电图
• 幼儿 各导联以30~60μV 5 ~ 7 Hzθ节律 为主、顶、枕区并见段状8~8.5Hzα节律 或活动,间见低幅14~30Hzβ节律与活动, 少量低幅δ波或活动,
• 两半球对称部位各波振幅基本对称。 • 全程脑电活动平稳, • 无高波幅异常波爆发或阵发。
异常幼儿脑电图
• 幼儿各导联正常θ节律消失,呈0.5~ 2.5Hz弥慢性100μV慢波,节律性差,
碍、行为、精神异常) • ⑹病灶定位、定性和发作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
脑电图报告与 判断脑功能状态的联系
• 基本节率波改变(频率慢于同年龄 档次的波率)频率变慢、振幅增高2~3 倍,频率变快 呈棘波,振幅增高,异常 波出现率:
• >25%为轻度异常, • >50%中度异常, • >50%以上重度异常 。
• 间见少量低幅快波, • 见200~300μV尖波、尖棘慢综合波爆发
或阵发,异常波尤以额区、中央区为甚, 持续时间1至数秒不等。 • 全程脑电活动不稳,两半球各波振幅基 本对称(异常)
正常婴儿脑电图
• 婴儿各导联呈4~6Hz30~80μVθ节律与 活动,间见2.5~3.5Hz100μVδ活动及低 幅14~30Hzβ活动、全程脑电活动平稳, 睡眠纺锤对称同步,剥夺睡眠刺激仍未 见高幅爆发波出现,两半球各区、各波 振幅基本对称。
• 另见弥慢性高幅δ活动或节律, • 患者病情较重时,嘱其停止过度呼吸试
验,停HV后慢波振幅稍降低,正常波恢 复较慢、较差、停 HV 2min后仍未完全 恢复至正常脑电图图形 。
在临床脑电图工作中, 国内多数成人采用
广泛轻度、中度、重度及局限性异常脑电 图,和边缘状态等五种诊断用语 。
小儿脑电图诊断报告

正常脑电图PPT课件

正常脑电图PPT课件
与智力水平、人格、个性无关
第4页/共46页
α节律变异
1.慢α节律锯齿状α,频率约为α主频率的一半,因与两种频率的 α波未完全融合 2.快α节律,11-13Hz,夹杂14-20Hz的快波以上两种变异型部 位、反应性同正常α节律
第5页/共46页
第6页/共46页
ß活动
1.大于13Hz的节律性活动 2.常小于20uv,偶达到20-30uv 2.常为正弦波,如果频率相近,可形成良好的调幅 3.额区,常见;后头部,可形成快α变异,中央区,与mu节律 混合 4.量可多可少,因人而异 5.弥漫性,如大量,多为药物作用,巴比妥类,安定等,若非药 物引起,属于不正常现象;颅骨缺损;各个睡眠期
肌电图 持续高波幅
波幅下降 波幅低平 消失,平坦
2Hz以下高波幅慢波 无眼球 占50%以上,少量K- 运动 综合波
消失,平坦
低至中波幅去同步 化混合波
第36页/共46页
间歇期 快速眼 球运动
消失,平坦
1.思睡期(Early drowsiness)特点总结
1.α波幅增高,分布范围扩大,然后消失 2.β活动增多,偶呈爆发性,然后减低 3.Θ活动波幅增高,分布范围扩大 4.伴有出现慢速度侧方眼球运动 5.短程思睡活动多见于儿童与老人
1.各种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弥漫性的θ增多,节律性σ,呈爆发 性出现,持续性节律σ活动
2.在成年人,前头部慢波增强为著
3爆发性θ活动波幅增高可左右交替
4.用力过度换气和低血糖则反应增强
5.过度换气停止后60-90s内慢波增强作用消失,如再次出现局 灶性σ或θ为异常
6.可诱发局灶性棘慢波、全部性棘-慢波综合、局灶性σ、θ活动
构架
清醒 正常

正常睡眠期 各种诱发试验

脑电图PPT课件

脑电图PPT课件
脑 电 图
1
脑电图的基本概念:
脑电图是借助电子放大技术,将脑部神经元的自发性 生物电活动加以放大百万倍并记录,以研究大脑功能有 无障碍。将脑电活动的动作电位作为纵轴,时间作为横 轴,把点位与时间的相互关系记录下来。
2
3
4
5
6
电极的材料
脑电图电极用于采集脑电信号,由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但有 些金属材料在有直流电持续通过时,由于电化学反应而在金属电极表面 产生电荷积累,造成时间和频率依赖性的电阻增加。电极表面因为存在 电荷和极性而产生的直流电效应,经放大后产生大幅度的基线缓慢漂移 伪差。因此这种有极性的金属材料不能用于记录脑电信号。脑电图的电 极通常为银—氯化银电极,其可在外部直流电作用下形成双表面电荷, 因而没有明显的极化现象。也可采用不锈钢、金或铂金制成的无极性电 极。但银、金等某些金属材料长期直接接触脑组织时会产生刺激或毒性 作用,因此不适用于颅内记录。颅内电极常用不锈钢或铂铱合金材料制 成。如果患者需要在安放电极的情况下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则需要无 磁性材料的电极,一般使用铂铱合金的电极。
2 检查前三天请停用各种神经兴奋剂和镇静剂,以避免检查时形成假象,影响检查结果 的判断;如癫痫病人医生没有特殊交代,检查前后均应按时服用抗癫痫药物,要向检 查人员说明服用的药名、剂量,以便检查人员参考。
3 检查前正常饮食,避免过饥,以免低血糖影响检查结果。
4 精神异常或不合作者,应做睡眠脑电图,建议自然睡眠,一般不用镇静剂,需晚睡早 起(晚上十一点后睡觉、早上五点之前起床),以备检查时入睡。
胶布直接将盘质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如抽搐、精神障碍、聋、 盲等是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
2.各种脑部疾病辅助诊断、鉴别诊断及定位;常用于癫痫、脑 瘤、脑外伤、颅内血肿、脑炎、脑寄生虫病、脑脓肿.脑血管病 及其他各种脑病和昏迷患者。

(精选课件)脑电图基础PPT幻灯片

(精选课件)脑电图基础PPT幻灯片
,2月后的婴儿可见到睡眠中纺锤波; 1岁~3岁:30~60μV的θ波,枕区占优势,发育快的婴儿2岁可见到枕区
α波; 4~7岁(学龄前):7~10HZ,40~150μV的θ波和α波混合出现; 7~12岁(学龄期):8~11HZ的α波,枕区占优势,但有部分7~10岁θ
波枕区占优势;
12岁以上:9~12HZ,100μV,趋向成人标准靠拢
水合氯醛:加深睡眠,对背景有影响; 氯硝基安定:可导致EEG大量快波,对EEG异常放电
造成干扰;
.
20
儿童脑电图的特点
总体发育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高,波幅从低到高、再由高到低 ; 新生儿:出生到一月,低波幅15~50μV,δ波占优势,清醒和睡眠差别
不大; 1月~1岁:6月前δ波占优势,6月后θ波占优势,低~中波幅20~50μV
术语: 节律:3个同样大小的波接连出现;活动:2个同样大小的波接连出现;散
发。
长程:持续5~10秒连续出现;短程:持续2~3秒;中程:持续3~4秒;
散在:1秒以下;
低波幅:25mv以下;中波幅:25~75mv;高波幅:75~150mv;极高波幅:
150mv以上。
.
19
药物对脑电图的影响
睁闭眼反应:睁眼3秒,再闭眼,观察背景波的变化,主要是枕区改变, 即α和θ波的抑制(睁眼时),但年龄愈小愈不明显,青少年肌阵挛癫痫 闭眼时放电明显;
剥夺睡眠诱发:用于各类型的癫痫、尤其是夜间发作癫痫的诱发。
.
18
脑电图报告
内容:背景(节律、波幅、双侧对称与否、调节调幅)、快波、慢波、睁 闭眼、过度换气、睡眠波、异常波等;
的电活动,范围广,但干扰多; 双极导联:有关电极间的电位差,特点:不接地,抵消交流电的干扰,

《脑电图基础知识》课件

《脑电图基础知识》课件

脑电图的原理
大脑中的神经元通过电化学信号传递信息,这些信 号会产生微弱的电流。
脑电图通过放置在头皮上的电极收集这些微弱的电 流,并将其转化为可观察的图形。
脑电图的波形和频率可以反映大脑的不同状态和功 能。
脑电图的应用
01
02
03
04
癫痫诊断
脑电图是癫痫诊断的重要手段 ,有助于发现异常的脑电波活 动。
睡眠障碍的诊断与评估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质量、数量或时序上出现异常的疾病,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 综合症等。脑电图可以检测到睡眠障碍患者的脑电波异常,帮助医生确诊病因和 制定治疗方案。
通过脑电图监测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结构、睡眠周期和睡眠深度等指标,医生可 以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电图在心理学研究中被广泛 应用于认知过程、情绪调节、 学习与记忆等领域,有助于深 入了解大脑的认知机制。
对未来脑电图发展的展望
02
01
03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脑电图技术将更加精准和便捷 ,能够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和科研领域。
脑电图与其他神经影像学技术的结合将有助于更全面 地揭示大脑的功能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慢性疾病,脑电图是诊断 癫痫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脑电图可以检测到癫痫发作时脑 电活动的异常变化,帮助医生确诊癫痫的类型和病灶位置。
在治疗癫痫时,脑电图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医生可以根据脑 电图的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如药物种类、剂量和服用 时间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脑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CONTENCT

• 脑电图简介 • 脑电图的记录与解读 • 脑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 脑电图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 结论
01

脑电图检查ppt课件

脑电图检查ppt课件
14
检查前注意事项
1.剃头。如又不便剃头者,需提前一天彻底 洗头(至少用洗发水洗三遍,不要使用护 发素等)
2.陪护。有且仅有一名家属陪护。患者检查 期间,仅能在床周围活动,需家属照顾起 居,自带尿壶、便盆。
3.遵医嘱减停药。发作频繁的、曾出现癫痫 持续状态的患者慎停药!
15
检查时注意事项
3
脑电图电极安放
4
5
脑电图的适应证
某一临床症状
发作期做脑电图
正常
异常
排除
考虑为癫痫发作
6
脑电图的适应证
癫痫发作
全面性发作
部分性发作
7
脑电图的适应证
癫痫
准确定位癫痫病灶,确定手术切除范 围
8
脑电图的适应证
9
脑电图的适应证
癫痫
• 术中定位
10
脑电图的适应证
癫痫
判断首次发作患者2次发作的可能性 判断是否可以停药或调整用药剂量
临床脑电图检查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
1
1.脑电图的应用 2.电极安放 3.脑电图检查适应症 4.检查时的注意事项 5.癫痫发作时的注意事项
2
脑电图的应用
头皮记录的脑电图
电位变化:源自皮质大椎体细胞顶树 突突触后电位的总和
节律变化:丘脑和脑干网状结构系统 与大脑皮质相互作用的结果
23
发作后询问要点
目的 第一时间到患者身边的工作人员需综合判
断患者发作过程中及发作后的语言、记忆、 理解等能力,及对时间空间判断、定时、 定向能力,以便于临床医师分析判断患者 的发作类型,协助明确诊断。
24
发作后询问要点

脑电图(图谱)PPT课件

脑电图(图谱)PPT课件

散在出现:单个出现,无规则
偶见:仅见1-2次
周期性:有规则的反复出现,呈现相对固定的周期
同步性:双侧脑电变化以固定的位相关系和相同的频率出现
非同步性:双侧脑电变化以非固定的位相关系和非相同的频率出现
阵发性出现:出现波形相对于背景活动差别不是很大
爆发性出现:出现波形相对于背景活动有明显差别
高度失律:波幅、波率、波形不对称、不同步
22
对异常脑电图的描述
• 边缘状态: 正常背景活动的轻度量变。如两侧的波率不佳, 波幅一过性不对称,为非特异性改变
• 轻度不正常:背景活动的改变较为明显,但也为非特异性改 变
• 中度不正常:异常性放电的出现或者/和背景活动的中等度改 变,为特异性改变
• 高度不正常:高度的背景活动异常,异常放电的出现,常常 提示严重的弥散性脑功能异常
• 在某些情况下,它与异常脑电活动非常相 似,可导致诊断错误,甚至使之难以辨认 并无法使用。
• 伪差的产生有三个基本原因
外部原因 仪器原因 生理学原因
35
• 心电伪差:某些个体,尤其是肥胖和短颈者, 在头部有较大的EKG电场。在EEG记录上可 出现心电图样改变,其中,QRS综合波中 的R波最为突出
44
• 青少年肌阵挛癫痫:背景活动正常,可见双侧性高波幅多棘波、多棘慢波综合。
45
• 进行性肌阵挛癫痫:全图弥漫性快波和慢波节律,波形杂乱不整,可见单发的棘波、棘慢波综合以及多棘
波和多棘慢波
46
• 仅有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的特发性全面性癫痫:左图为清醒 EEG见背景活动正常,阵发性出现双侧性
高波幅慢波,不规则棘慢波综合,短程爆发出现,约4CPS。右图为睡眠EEG见双侧性高波幅慢波、尖

脑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脑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从上到下, 从额到枕, 从左到右, 从左脑到 右脑。
5
脑电图记录的内容
输入和输 出两个 电极间 的电位 差。
6
脑电图仪参数的设置---1Hz
低频滤波(low-frequency filter, LF)也称时间常 数:该频率滤波点脑波的电压衰减30%,在此 点之下,频率越慢,衰减越明显。
低频滤:0.1Hz
脑电图基础知识
1
脑电图的历史
Hans Berger 是脑电图之父,他第一次在人 体头颅记录到了脑地图。
2
脑电图的定义
从颅外头皮或颅内记录到的局部神经元电活 动-------神经细胞群突触后电位的总和。
3
脑电图的电极安装
10-20系统
4
脑电图的导联
单导联:记录 电极连接 同侧耳电 极。
双导联。纵 联常用。
22
正常睡眠脑电图---思睡期
(1)后节 律变慢或 者分裂。 (第一秒 10Hz,第七 秒8Hz)
(2)眼一 侧环视现 象。(蓝 色方框)
23
正常睡眠脑电图---睡眠Ⅰ期(顶尖波)位置Βιβλιοθήκη C3,Cz 和C4波幅高 24
正常睡眠脑电图---睡眠Ⅱ期(纺锤波)
额部和中央部
12-14Hz的梭形节律
25
正常睡眠脑电图---睡眠Ⅱ期(K-综合波)
17
脑电图的术语---位置
18
脑电图的波形---棘波
棘慢 波 棘波:波宽<70ms
19
脑电图的波形---尖波
尖波:波宽70-200ms
20
正常清醒脑电图---闭眼
闭眼:从 前到后波 幅逐渐增 高,频率 逐渐减慢。 后节律出 现。
21
正常清醒脑电图---睁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睡眠纺锤(Sleep spindle)特点 总结:
1.是NERM睡眠Ⅱ期的标志 2.节律性,为弓形波 3.每组持续2-3s,呈渐强渐弱的纺锤形 4.双侧同步,对称,也可不同步,游走不对称 5.出现在NREMⅡ期轻睡,12-14Hz,以中央区为著,
Cz、C3、C4为主,向额区扩散 6.出现在NREMⅡ期深睡,Ⅲ期睡眠,10-12Hz,以额
正常范围脑电图
正常清醒期
正常睡眠期 各种诱发试验
构架
一、清醒期正常脑电图型
后头部α节律
1.出现在后头部1.8-13Hz的节律,思睡状态下减慢 7-8Hz.
2.清醒状态下闭眼且放松状态下易出现睁眼或外界 刺激,会完全或部分消失。
3. 为圆钝或正弦样波形,如果加入ß活动,可呈尖 样波
4.频率变化范围两侧半球对应区域内不超0.5-1Hz; 5. 波幅一般右侧较左侧高,可变动,成人常低于
力水平、人格、个性无关
α节律变异
1.慢α节律锯齿状α,频率约为α主频率的一半,因 与两种频率的α波未完全融合 2.快α节律,11-13Hz,夹杂14-20Hz的快波以 上两种变异型部位、反应性同正常α节律
ß活动
1.大于13Hz的节律性活动 2.常小于20uv,偶达到20-30uv 2.常为正弦波,如果频率相近,可形成良好的调幅 3.额区,常见;后头部,可形成快α变异,中央区, 与mu节律混合 4.量可多可少,因人而异 5.弥漫性,如大量,多为药物作用,巴比妥类,安 定等,若非药物引起,属于不正常现象;颅骨缺损; 各个睡眠期
二、最常见的诱发试验
Ө波
1.Ө低波幅(小于30uv)4-7Hz,弥漫性Ө为正常脑 电图的主要波形
2.儿童和青年人较成年人多 3.思睡期易出现 4.颞叶Ө
见于60岁以上老人≤10﹪清醒脑电图中 可以双侧对称,也可以左侧增多达右侧2倍 单个出现或短程爆发在正常背景活动
睁闭眼试验
1.主要在枕区出现正常的α节律 2.是正常人固有的波形 3.睁眼时可使α节律被抑制 4.黑暗中不会出现或出现不完全 5.盲人不会出现α阻滞现象 6. α节律的延迟或者延长,或α阻滞不完全,可提
主要分为两个周期: 非快速眼动期(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NREM) 快速眼动期(rapid eye movement sleep,REM)
国际分期 潜伏期 NREMⅠ期 Ⅱ期 Ⅲ期
Ⅳ期 REM期
睡眠深度 思睡期
入睡期 潜睡期 中睡期
睡眠分期
脑电图
眼动图 肌电图
50uv,持续性不超过50%,无伪迹影响可为正常;
6.主要分布在 O1、O2、T5、T6、P3、P4,可向C3、 C4、T3、T4、A1、A2扩散;
7.耳电极参考记录有利于对称性的观察;
8.如果有两种相近频率组成的α并存,可形成渐强 渐弱的α节律;
9.儿童及青年常见,也可与服用镇静剂类相关。 10.节律与脑功能状态及发育水平有密切关系,与智
Mu节律
1.频率为9-11Hz,成人低于8Hz为异常,波幅3080uv左右,常混有20Hz快波活动; 2.波形负相尖样波,正相圆钝; 3.短串、长程、单侧、对称、游走出现均属正常; 4.清醒状态下,出现在中央区(C3、C4、Cz),偶见P3、 P4 5.可被对侧,甚至同侧肢体运动(肢体运动意念)所阻 断,下肢运动或感觉刺激最明显; 6.睁眼影响不明显; 7.颅骨缺损时波幅可增高,为缺损节律
示有临床症状的改变
过度换气(Hyperventilation)
1.各种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弥漫性的θ增多,节 律性σ,呈爆发性出现,持续性节律σ活动 2.在成年人,前头部慢波增强为著 3爆发性θ活动波幅增高可左右交替 4.用力过度换气和低血糖则反应增强 5.过度换气停止后60-90s内慢波增强作用消失, 如再次出现局灶性σ或θ为异常 6.可诱发局灶性棘慢波、全部性棘-慢波综合、局 灶性σ、θ活动为异常
2.顶尖波(Vertex sharp)简称 (V-波):
1.主要在轻睡,思睡状态,是NERM睡眠Ⅰ期的标 志
2.双侧同步,对称出现,可单个出现 3.正中央区(Cz)波幅最高 4.向Fz、Pz、F3、F4、C3、C4、P3、P4 5一般为3-8Hz,波幅100-300uv 6.可连续或间隔出现 7.主波主要为负相尖样波,也可为正相 8.青少年波幅最高最尖,随年龄增加变钝 9.可被局灶性病变抑制
三、正常睡眠脑电图及睡眠周期
正常睡眠脑电图型主要包括:
1.思睡期慢波 2.顶尖波 3.睡眠纺锤波 4.K-综合波 5.觉醒反应
1.思睡期慢波活动(drowsing slow activity)特点总结:
1.反复,阵发性,同步化。 2.5-7Hz的低至中波幅θ活动。 3.以中央、顶为著,可扩散全头。 4.持续时间0.5-3s,可散发出现。
α解体,散在α波, 不规则 低波幅β波,阵发 性θ节律
阵发性θ节律,顶 慢,不
尖波,POSTS
规则
睡眠纺锤,K-综合 无眼球
区为著,以Fz、F3、F4为主
Hale Waihona Puke 4.K-综合波特点总结1.NREM睡眠Ⅱ期并延续到Ⅲ期。 2.顶区和额区,可扩散到脑电图的各导联。 3.双向波或多相波,开始为短时限窄波,伴随出现
一个后续慢波 4.正相偏转,后跟随一串12-14Hz的纺锤与慢波
重叠 5.单个出现或连续重复出现。
5.觉醒反应(Awake) 特点总结
1.此种现象出现的次数复杂性持续时间与睡眠深度 有直接关系
2.从思睡状态出现:没有中间波形或额中央区的β 活动
3.从轻睡状态出现可见: 顶尖波,额中央的α-θ活动
4.从深睡状态出现:高波幅δ波, 额中央α-θ的 活动
5.伴有肌电伪迹,也伴有正常范围脑电图 6.持续时间:3-5s。
唤醒
正常睡眠周期(SLEEP cycle)
闪光刺激(photic stimulation)
1.≤3Hz,诱发可为正相电位,100ms延迟,O1、 O2、T5、T6最明显,扩散程度不同,类似λ波 2.≥6Hz,节律性诱发电位更加明显,有琐时关系, 表现为完全性节律化同步或小数节律同步化 3.儿童和老年人更明显 4. 可对称或非对称反应,多数人无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