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存中国古代最大的建筑群北京宫殿,曾经有二十四个明、清皇帝在其 内统治中国达五个世纪之久。宫殿的营建始于永乐十五年(1417年),完 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共建房八千三百五十间。其后历明、清两朝。 黄琉璃瓦、汉白玉台基与栏杆、红墙、青绿色调的彩画,这是北京宫殿 色彩的基调,在蓝色天幕笼罩下,格外绚丽璀璨,显示了皇宫的豪华高贵、 与众不同的氛围。按照“五行”说,青、白、红、黑、黄五方位色中的黄 色代表中央,是皇帝所在。因此,琉璃瓦以黄色为最高等级。北京宫殿主 要建筑用黄琉璃瓦以显皇威,即源于此。 宫城(紫禁城)面积约73公顷(760米×960米),四面开门,四隅设角 楼。全城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供处理朝政、举行典礼、召见大臣、 接待宾客等用;内廷是皇室居住、生活的场所。外朝以中轴线上的奉天、 华盖、谨身三殿为中心(三殿用穿堂联结),左前(东)方配置文华殿, 右前(西)方配置武英殿,形成“品”字形格局。
明代福建土楼建筑风貌
2.5 园林建筑
(1)皇家园林建筑
元明时期(1271年~1644年),皇家造园活动相对的处于迟滞局面,除明 代初期玄武湖为明朝时为黄册库,系皇家禁地。明代扩建为西苑(今玄武湖) 外,别无其他建设。
(2)私家园林建筑
明朝私家园林发展相对皇家园林要繁荣些,该时期较突出的私家园林代 表是苏州私家园林,明朝中后期,苏州私家园林建筑,功能的日益多样化, 营造技艺有突破和发展,建筑的个体形象和布局关系比以往更加灵活多变。 据魏嘉瓒《苏州历代园林录》记载,明代的私家园林约二百七十多处,但现 今有迹可循的却为数不多。如苏州的拙政园,全园占地78亩(约52000平方 米),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布置为园 林博物馆展厅。
明代山东曲阜衍圣公府建筑风貌
2.4 住宅建筑
(4)安徽徽州民居
徽州地处山区,人稠地狭,住宅多采用小天井和楼房的紧凑布局。一般 是主楼、厢房全是二层,用地特别紧张的村落则建三层楼房。由于山区木材 价廉,取材都较粗大。富有之家住宅多施精美的木雕和砖雕,为了避免“露 富”而招来横祸,这些象征富有的雕刻都在内院展现,外观都是白墙、灰瓦, 十分平淡。外墙极少开窗,窗孔也很小。院内水池用以积聚雨水,是皖南山 区常见做法。
南 京 城 聚 宝 门 瓮 城
2.2都城建筑
(2)北京城
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破城为 止,明朝共有二百二十四年建都于北京。明初的北京城沿用了元都旧城的 基本部分,以后又多次扩建。城市的格局既有很强的继承性,又有自身的 特点。比起元大都来,北京城显得更加宏伟、壮丽。首先,城墙已全部用 砖贴砌,一改元代土城墙受雨水冲刷后的破败景象;其次,城濠也用砖石 砌了驳岸,城门外加筑了月城,旧城九座城门都建有城楼和箭楼,城门外 有石桥横跨于城濠上,桥前各有牌坊一座。
明代湖北武当山道教宫观群景观
2.6 宗教建筑
(3)伊斯兰建筑
元明时期,伊斯兰教的礼拜寺、玛札(圣者之墓,穆斯林晋谒之所)等 建筑先后兴建于新疆各地。穹顶技术和琉璃饰面技术在伊斯兰教建筑上得到 广泛应用。元代遗存的玛札以伊犁霍城的秃忽鲁克·帖木尔汗玛札最有代表 性(该玛札建于1363~1364年,是新疆第一位皈依伊斯兰教的蒙古汗陵墓)。 建于公元1422年的喀什艾提尕清真寺是新疆最大的伊斯兰礼拜寺。而中原地 区清真寺,有的在建筑平面式样、材料等方面受到汉式建筑的影响,因而具 有汉式风格,如陕西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
明代南京灵谷寺无梁殿
明代苏州开元寺无梁殿
2.6 宗教建筑
(2)道教建筑
道教建筑在元明时期也有所发展。现存建于元代的山西省芮城县永乐 宫是道教建筑的重要遗例,宫中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中的大 面积壁画,精美绝伦,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代的道教建筑则 以永乐皇帝在湖北武当山所建的道教宫观群最为宏伟。
明代河北泊头清真寺
明代青海平安县洪水泉清真寺
感
谢聆听
明代安徽西递民居建筑风貌
明代安徽潜口民宅建筑风貌
2.4 住宅建筑
(5)福建明代土楼
福建龙岩、漳州和广东潮州等地存在众多土楼建筑。这种土楼原是中原 一带居民为了逃避战乱而南迁闽粤后建造起来的。在宗族械斗和山盗、倭寇 频繁侵扰的环境中,这种堡垒式的聚族而居的住宅形式在明代有很大发展。 明代土楼一般都是三、四层,外墙用土夯筑而成,“土楼”之名由此而来。 由于防御上的需要,土楼的外墙都很厚,底层厚度一般在1.5米左右,向上 逐层收缩。底层不对外开窗而只向里开。楼上外窗也很小,且窗孔剖面往往 成梯形,如同碉堡上的枪孔。面向内院的窗子则较大。土楼内隔墙多用土坯 砌成,楼板用木构。屋顶用木构架,坡顶,覆蝴蝶瓦。
明十三陵中的明长陵
明长城
2.1明代建筑简介
明朝在建筑技术上的进步主要有:
第三,琉璃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琉璃塔、琉璃门、琉璃牌坊、琉璃照 壁等都在明朝有所发展,琉璃瓦在各地庙宇上普遍使用,色彩品种增多, 中国建筑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特点已达到成熟阶段。
广西大同九龙壁
山西广胜寺飞虹塔细部构造
2.2都城建筑
2.5 园林建筑
苏州拙政园中的园林建筑风貌
2.6 宗教建筑
(1)佛Biblioteka Baidu建筑
明代,喇嘛教虽在内地渐衰,但在藏族地区得到很大发展。明代佛寺总 平面追求完美的轴线对称与深邃的空间层次,如原来的山门演化为前有金刚 殿,后有天王殿,成了两进建筑;中轴线上佛殿增至二进或三进,如明南京 天界寺有正佛殿、三圣殿、毗卢殿,三殿前后对应;山门内左右对称配置钟 楼与鼓楼,佛殿前左右对称配置观音殿和轮藏殿等,都是明代佛寺布局的新 特点。由于《大藏经》屡次由皇家颁赐,藏经用的防火建筑成了一时的迫切 需求,于是用砖拱建造的无梁殿建筑应运而兴。著名的有南京灵谷寺无梁殿、 峨眉山万年寺无梁殿、五台山显通寺无梁殿、苏州开元寺无梁殿等。
2.3宫殿建筑
北京宫殿——紫荆城
2.4 住宅建筑
明代初期,对住宅的等级划分严格了,官员造宅不许用歇山及重檐屋顶, 不许用重拱及藻井。这些限制在宋代原是针对庶民的,如今已针对品官了, 这就意味着除皇家成员外,不论你官位多高,住宅不能用歇山顶,只能用 “两厦”(悬山、硬山)。此外,又把公侯和官员的住宅分为四个级别,从 大门与厅堂的间数、进深以及油漆色彩等方面加以严格限制。至于百姓的屋 舍,则不许超过三间,不许用斗拱和彩色。以上这些反映了明代等级制度的 森严在住宅形制上已有充分表现,但逾制的现象十分普遍。
目
录
1
2 3 4
绪论 明代建筑风格风貌 清代建筑风格风貌 小结
2
明代建筑风格风貌
2.1明代建筑简介
明代(公元1368—1644年)开始,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晚期。这一 时期的建筑样式,上承宋代营造法式的传统,下启清代官修的工程作法。 无显著变化,但建筑设计规划以“规模宏大、气象雄伟”为主要特点。 明初的建筑风格,与宋代、元代相近,古朴雄浑,明代中期的建筑风格 严谨,而晚明的建筑风格趋向繁琐。 这一时期,建筑方面进一步发展了木构架艺术、技术,官式建筑形 象较为严谨稳重,其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装修陈设上也留下 许多砖石、琉璃、硬木等不同材质的作品,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山 海关、嘉峪关等著名关城,是中国建筑艺术中独具风格的杰作;北京八 达岭段长城、司马台段长城等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此时,中国建筑群 的布置更为成熟。如北京宫殿,北京天坛等,南京明孝陵和北京十三陵 是善于利用地形和环境形成陵墓肃穆气氛的杰出实例。此外,此时江南 官僚地主的私家园林建设非常发达,明式家具也闻名世界。地方建筑也 空前繁荣,各地的住宅、祠堂、村镇建筑普遍兴盛。
2.1明代建筑简介
北 京 宫 殿
南 京 明 孝 陵
北 京 十 三 陵
北 京 天 坛
2.1明代建筑简介
明朝在建筑技术上的进步主要有:
第一,木构架技术在强化整体结构性能、简化施工和斗拱装饰化三个方 面有所发展。例如宋代常用的用一层层木构架相叠而成楼阁的方法,被 贯通上下楼层的柱子构成的整体式框架所代替;柱与柱之间增加了联系 构件的穿插枋、随梁枋,改善了殿阁建筑结构;斗拱用料变小而排列越 来越丛密,等等。 第二,砖的生产技术改进,产量增加,各地建筑普遍使用砖墙,府县城 墙也普遍用砖贴砌,一改元代以前以土墙为主的状况。此外,还创造了 一种用刨子加工成各种线脚作为建筑装修的工艺,称之为“砖细”,通 常用作门窗框、墙壁贴面等。与之同时,砖雕也有很大发展。
(1)南京城
明朝开国之初的五十三年(1368~1420年)建都在长江下游的南京。 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明朝的留都。南京是在元代 集庆路旧城的基础上扩建的。南京城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旧城区、皇宫区、 驻军区。后两者是明初的扩展。环绕这三区修筑了长达33.68公里的砖石城 墙。现城墙尚存21.35公里。三区的中间位置,建有高大的钟、鼓楼,作为 全城报时之所,这显然是接受了元大都的遗规。 南京城城墙墙基用条石铺砌,墙身用10厘米×20厘米×40厘米左右的 大型城砖垒砌两侧外壁,中实杂土,唯有皇宫区东、北两侧的城墙全部用 砖实砌。在这座城墙之外,又修筑了一座长达50余公里的外郭城,把钟山、 玄武湖、幕府山等大片郊区都围入郭内,并辟有外郭门十六座,从而形成 保卫明皇宫的四道防御线,即:外郭、都城、皇城、宫城。
明代山西襄汾丁村住宅风貌
明代山西襄汾丁村住宅木雕刻纹饰
2.4 住宅建筑
(3)山东曲阜衍圣公府
衍圣公府习称“孔府”,位于曲阜城内孔庙东侧,是中国唯一较完整的 明代公爵府。孔府占地总面积约4.6公顷,分为公衙、内宅、东学、西学和 后园五部分,沿中轴线从大门到后园全长250米,共有九进院落。孔府的单 体建筑中,以仪门(匾曰“恩赐重光”,故又称“重光门”)最有特色,是 中国垂花门的最早遗物。作为二品官的衍圣公(实授二品,但有一品的袍 带),他的府第确实是“厅堂五间九架,屋脊用瓦兽,梁栋、斗拱、檐角青 碧绘饰,门三间五架,油绿,兽面锡环”,屋顶用“两厦”悬山顶。
2.2都城建筑
再者,城的四隅都建 了角楼,又把钟楼移 到了全城的中轴线上, 从永定门经正阳门、 大明门、紫禁城、万 岁山到鼓楼、钟楼这 条轴线长达8公里, 轴线上的层层门殿, 轴线两侧左右对称布 置的坛庙、官衙、城 阙,使这条贯串全城 的轴线显得格外强烈、 突出。
2.3宫殿建筑
北京宫殿——紫荆城
(1)苏州东山明代住宅
明代苏州地区经济、文 化水平居于全国前列, 致仕官员、文人、富商 在此定居建宅者众多, 至今城乡各处留有不少 明代住宅,苏州郊区东 山镇一带所存尤多。
苏州东山杨湾明代民居 明代苏州居民住宅内的贴金彩绘
2.4 住宅建筑
(2)山西襄汾丁村明代住宅
一座建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位于丁村东北隅,是一组四合院, 大门一间设在东南角,正屋三间,东西厢房及倒座各为二间。正屋、两厢和 倒座之间并无廊子联结。其形制符合明代庶民屋舍的规定,只是正屋梁上有 单色勾绘的密锦纹团科纹饰,似稍有逾制之嫌。另一座建于万历四十年 (1612年),位于前座宅的东侧。由两进院落组成,现仅存大门及里进院, 外院倒座及两厢均已不存,两院之间的垂花门也已毁去。从现存建筑看,平 面布置后者比前者多建外面一进,其余基本相同。
明代福建土楼建筑风貌
2.5 园林建筑
(1)皇家园林建筑
元明时期(1271年~1644年),皇家造园活动相对的处于迟滞局面,除明 代初期玄武湖为明朝时为黄册库,系皇家禁地。明代扩建为西苑(今玄武湖) 外,别无其他建设。
(2)私家园林建筑
明朝私家园林发展相对皇家园林要繁荣些,该时期较突出的私家园林代 表是苏州私家园林,明朝中后期,苏州私家园林建筑,功能的日益多样化, 营造技艺有突破和发展,建筑的个体形象和布局关系比以往更加灵活多变。 据魏嘉瓒《苏州历代园林录》记载,明代的私家园林约二百七十多处,但现 今有迹可循的却为数不多。如苏州的拙政园,全园占地78亩(约52000平方 米),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布置为园 林博物馆展厅。
明代山东曲阜衍圣公府建筑风貌
2.4 住宅建筑
(4)安徽徽州民居
徽州地处山区,人稠地狭,住宅多采用小天井和楼房的紧凑布局。一般 是主楼、厢房全是二层,用地特别紧张的村落则建三层楼房。由于山区木材 价廉,取材都较粗大。富有之家住宅多施精美的木雕和砖雕,为了避免“露 富”而招来横祸,这些象征富有的雕刻都在内院展现,外观都是白墙、灰瓦, 十分平淡。外墙极少开窗,窗孔也很小。院内水池用以积聚雨水,是皖南山 区常见做法。
南 京 城 聚 宝 门 瓮 城
2.2都城建筑
(2)北京城
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破城为 止,明朝共有二百二十四年建都于北京。明初的北京城沿用了元都旧城的 基本部分,以后又多次扩建。城市的格局既有很强的继承性,又有自身的 特点。比起元大都来,北京城显得更加宏伟、壮丽。首先,城墙已全部用 砖贴砌,一改元代土城墙受雨水冲刷后的破败景象;其次,城濠也用砖石 砌了驳岸,城门外加筑了月城,旧城九座城门都建有城楼和箭楼,城门外 有石桥横跨于城濠上,桥前各有牌坊一座。
明代湖北武当山道教宫观群景观
2.6 宗教建筑
(3)伊斯兰建筑
元明时期,伊斯兰教的礼拜寺、玛札(圣者之墓,穆斯林晋谒之所)等 建筑先后兴建于新疆各地。穹顶技术和琉璃饰面技术在伊斯兰教建筑上得到 广泛应用。元代遗存的玛札以伊犁霍城的秃忽鲁克·帖木尔汗玛札最有代表 性(该玛札建于1363~1364年,是新疆第一位皈依伊斯兰教的蒙古汗陵墓)。 建于公元1422年的喀什艾提尕清真寺是新疆最大的伊斯兰礼拜寺。而中原地 区清真寺,有的在建筑平面式样、材料等方面受到汉式建筑的影响,因而具 有汉式风格,如陕西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
明代南京灵谷寺无梁殿
明代苏州开元寺无梁殿
2.6 宗教建筑
(2)道教建筑
道教建筑在元明时期也有所发展。现存建于元代的山西省芮城县永乐 宫是道教建筑的重要遗例,宫中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中的大 面积壁画,精美绝伦,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代的道教建筑则 以永乐皇帝在湖北武当山所建的道教宫观群最为宏伟。
明代河北泊头清真寺
明代青海平安县洪水泉清真寺
感
谢聆听
明代安徽西递民居建筑风貌
明代安徽潜口民宅建筑风貌
2.4 住宅建筑
(5)福建明代土楼
福建龙岩、漳州和广东潮州等地存在众多土楼建筑。这种土楼原是中原 一带居民为了逃避战乱而南迁闽粤后建造起来的。在宗族械斗和山盗、倭寇 频繁侵扰的环境中,这种堡垒式的聚族而居的住宅形式在明代有很大发展。 明代土楼一般都是三、四层,外墙用土夯筑而成,“土楼”之名由此而来。 由于防御上的需要,土楼的外墙都很厚,底层厚度一般在1.5米左右,向上 逐层收缩。底层不对外开窗而只向里开。楼上外窗也很小,且窗孔剖面往往 成梯形,如同碉堡上的枪孔。面向内院的窗子则较大。土楼内隔墙多用土坯 砌成,楼板用木构。屋顶用木构架,坡顶,覆蝴蝶瓦。
明十三陵中的明长陵
明长城
2.1明代建筑简介
明朝在建筑技术上的进步主要有:
第三,琉璃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琉璃塔、琉璃门、琉璃牌坊、琉璃照 壁等都在明朝有所发展,琉璃瓦在各地庙宇上普遍使用,色彩品种增多, 中国建筑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特点已达到成熟阶段。
广西大同九龙壁
山西广胜寺飞虹塔细部构造
2.2都城建筑
2.5 园林建筑
苏州拙政园中的园林建筑风貌
2.6 宗教建筑
(1)佛Biblioteka Baidu建筑
明代,喇嘛教虽在内地渐衰,但在藏族地区得到很大发展。明代佛寺总 平面追求完美的轴线对称与深邃的空间层次,如原来的山门演化为前有金刚 殿,后有天王殿,成了两进建筑;中轴线上佛殿增至二进或三进,如明南京 天界寺有正佛殿、三圣殿、毗卢殿,三殿前后对应;山门内左右对称配置钟 楼与鼓楼,佛殿前左右对称配置观音殿和轮藏殿等,都是明代佛寺布局的新 特点。由于《大藏经》屡次由皇家颁赐,藏经用的防火建筑成了一时的迫切 需求,于是用砖拱建造的无梁殿建筑应运而兴。著名的有南京灵谷寺无梁殿、 峨眉山万年寺无梁殿、五台山显通寺无梁殿、苏州开元寺无梁殿等。
2.3宫殿建筑
北京宫殿——紫荆城
2.4 住宅建筑
明代初期,对住宅的等级划分严格了,官员造宅不许用歇山及重檐屋顶, 不许用重拱及藻井。这些限制在宋代原是针对庶民的,如今已针对品官了, 这就意味着除皇家成员外,不论你官位多高,住宅不能用歇山顶,只能用 “两厦”(悬山、硬山)。此外,又把公侯和官员的住宅分为四个级别,从 大门与厅堂的间数、进深以及油漆色彩等方面加以严格限制。至于百姓的屋 舍,则不许超过三间,不许用斗拱和彩色。以上这些反映了明代等级制度的 森严在住宅形制上已有充分表现,但逾制的现象十分普遍。
目
录
1
2 3 4
绪论 明代建筑风格风貌 清代建筑风格风貌 小结
2
明代建筑风格风貌
2.1明代建筑简介
明代(公元1368—1644年)开始,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晚期。这一 时期的建筑样式,上承宋代营造法式的传统,下启清代官修的工程作法。 无显著变化,但建筑设计规划以“规模宏大、气象雄伟”为主要特点。 明初的建筑风格,与宋代、元代相近,古朴雄浑,明代中期的建筑风格 严谨,而晚明的建筑风格趋向繁琐。 这一时期,建筑方面进一步发展了木构架艺术、技术,官式建筑形 象较为严谨稳重,其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装修陈设上也留下 许多砖石、琉璃、硬木等不同材质的作品,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山 海关、嘉峪关等著名关城,是中国建筑艺术中独具风格的杰作;北京八 达岭段长城、司马台段长城等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此时,中国建筑群 的布置更为成熟。如北京宫殿,北京天坛等,南京明孝陵和北京十三陵 是善于利用地形和环境形成陵墓肃穆气氛的杰出实例。此外,此时江南 官僚地主的私家园林建设非常发达,明式家具也闻名世界。地方建筑也 空前繁荣,各地的住宅、祠堂、村镇建筑普遍兴盛。
2.1明代建筑简介
北 京 宫 殿
南 京 明 孝 陵
北 京 十 三 陵
北 京 天 坛
2.1明代建筑简介
明朝在建筑技术上的进步主要有:
第一,木构架技术在强化整体结构性能、简化施工和斗拱装饰化三个方 面有所发展。例如宋代常用的用一层层木构架相叠而成楼阁的方法,被 贯通上下楼层的柱子构成的整体式框架所代替;柱与柱之间增加了联系 构件的穿插枋、随梁枋,改善了殿阁建筑结构;斗拱用料变小而排列越 来越丛密,等等。 第二,砖的生产技术改进,产量增加,各地建筑普遍使用砖墙,府县城 墙也普遍用砖贴砌,一改元代以前以土墙为主的状况。此外,还创造了 一种用刨子加工成各种线脚作为建筑装修的工艺,称之为“砖细”,通 常用作门窗框、墙壁贴面等。与之同时,砖雕也有很大发展。
(1)南京城
明朝开国之初的五十三年(1368~1420年)建都在长江下游的南京。 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明朝的留都。南京是在元代 集庆路旧城的基础上扩建的。南京城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旧城区、皇宫区、 驻军区。后两者是明初的扩展。环绕这三区修筑了长达33.68公里的砖石城 墙。现城墙尚存21.35公里。三区的中间位置,建有高大的钟、鼓楼,作为 全城报时之所,这显然是接受了元大都的遗规。 南京城城墙墙基用条石铺砌,墙身用10厘米×20厘米×40厘米左右的 大型城砖垒砌两侧外壁,中实杂土,唯有皇宫区东、北两侧的城墙全部用 砖实砌。在这座城墙之外,又修筑了一座长达50余公里的外郭城,把钟山、 玄武湖、幕府山等大片郊区都围入郭内,并辟有外郭门十六座,从而形成 保卫明皇宫的四道防御线,即:外郭、都城、皇城、宫城。
明代山西襄汾丁村住宅风貌
明代山西襄汾丁村住宅木雕刻纹饰
2.4 住宅建筑
(3)山东曲阜衍圣公府
衍圣公府习称“孔府”,位于曲阜城内孔庙东侧,是中国唯一较完整的 明代公爵府。孔府占地总面积约4.6公顷,分为公衙、内宅、东学、西学和 后园五部分,沿中轴线从大门到后园全长250米,共有九进院落。孔府的单 体建筑中,以仪门(匾曰“恩赐重光”,故又称“重光门”)最有特色,是 中国垂花门的最早遗物。作为二品官的衍圣公(实授二品,但有一品的袍 带),他的府第确实是“厅堂五间九架,屋脊用瓦兽,梁栋、斗拱、檐角青 碧绘饰,门三间五架,油绿,兽面锡环”,屋顶用“两厦”悬山顶。
2.2都城建筑
再者,城的四隅都建 了角楼,又把钟楼移 到了全城的中轴线上, 从永定门经正阳门、 大明门、紫禁城、万 岁山到鼓楼、钟楼这 条轴线长达8公里, 轴线上的层层门殿, 轴线两侧左右对称布 置的坛庙、官衙、城 阙,使这条贯串全城 的轴线显得格外强烈、 突出。
2.3宫殿建筑
北京宫殿——紫荆城
(1)苏州东山明代住宅
明代苏州地区经济、文 化水平居于全国前列, 致仕官员、文人、富商 在此定居建宅者众多, 至今城乡各处留有不少 明代住宅,苏州郊区东 山镇一带所存尤多。
苏州东山杨湾明代民居 明代苏州居民住宅内的贴金彩绘
2.4 住宅建筑
(2)山西襄汾丁村明代住宅
一座建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位于丁村东北隅,是一组四合院, 大门一间设在东南角,正屋三间,东西厢房及倒座各为二间。正屋、两厢和 倒座之间并无廊子联结。其形制符合明代庶民屋舍的规定,只是正屋梁上有 单色勾绘的密锦纹团科纹饰,似稍有逾制之嫌。另一座建于万历四十年 (1612年),位于前座宅的东侧。由两进院落组成,现仅存大门及里进院, 外院倒座及两厢均已不存,两院之间的垂花门也已毁去。从现存建筑看,平 面布置后者比前者多建外面一进,其余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