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文化内涵中国传统建筑无疑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它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匠心,更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两个方面详细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之处。

一、建筑风格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通常可以分为四大类:宫殿式建筑、庙宇式建筑、园林式建筑以及民居式建筑。

每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构造方式。

1. 宫殿式建筑宫殿式建筑通常是为皇家或贵族所建,最具代表性的是故宫。

它们秉承“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在设计和布局上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宫殿式建筑均采用对称的形式,通过形象的数字和符号表达皇权神圣性。

2. 庙宇式建筑庙宇式建筑是供奉神灵崇拜和宗教仪式所用。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特别崇拜神灵,庙宇式建筑则成为人们表达敬意和崇拜的场所。

庙宇式建筑通常采用高大雄伟的层层式建筑,以示神圣和庄严。

3. 园林式建筑园林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具特色的一种风格。

中国的园林是以人为本、注重景观效果的建筑形式。

园林通常以山石、水池、廊、亭、楼、台、阁、桥等元素为基础,通过精心设计和布局,再现自然的美景,并寓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4. 民居式建筑民居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为广泛的一类,它反映了中国人民生活的真实状态。

中国的民居注重室内外空间的分割与连接,通常采用通透的布局和合理的结构。

一般住宅的建筑风格朴实、实用,注重环境和谐。

二、文化内涵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信仰、哲学思想和审美理念。

1.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中国传统建筑秉承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一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传统建筑的设计和布局融入了周密的天文地理知识,注重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出宇宙万物的氛围。

建筑的布局和材料选择都契合了自然规律,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2. 礼制文化的体现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与规划往往遵循着严谨的礼制文化。

宫殿式建筑在设计上充满了对等和对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观念。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意义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意义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意义中国传统建筑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这些建筑风格独具特色,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意义与文化内涵。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意义。

一、飞檐翘角的屋檐:展示华夏儿女的聪明才智和审美追求中国传统建筑的屋檐采用飞檐翘角的形式,这一设计不仅具备实用性,还起到了装饰和点缀的作用。

屋檐呈斜角,使得屋顶看起来更加宏伟壮观,同时也能起到防风遮阳的作用。

这种屋檐的设计不仅显示出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体现,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对美的追求。

二、朱红色和琉璃瓦的搭配:象征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中国传统建筑常常采用朱红色和琉璃瓦的搭配。

朱红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颜色,象征着喜庆和吉祥。

而琉璃瓦则是中国特有的建筑材料,色彩多样,耀眼夺目。

这种搭配不仅使建筑外观华丽而富有特色,更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

三、对称式的布局与空间的巧妙设计:展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生活观念中国传统建筑常常采用对称式的布局和空间的巧妙设计。

这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于“天人合一”和“和而不同”的理念。

对称式的布局代表着阴阳平衡和和谐统一的观念,而空间设计则注重以人为本,追求舒适和宜居。

这种设计风格不仅营造出美观和谐的空间氛围,更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四、园林式的建筑布局: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中国传统建筑的园林布局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以人为本,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一体。

园林式的建筑不仅将建筑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还营造出独特的空间氛围。

这种布局方式表达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并倡导人们以和谐态度与自然相处。

五、雕梁画栋的装饰艺术: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学传统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常常运用雕梁画栋的方式进行装饰。

这一艺术形式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细节的重视。

雕梁画栋以其细腻精美的图案和精湛的技艺,为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和艺术价值,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美学传统。

中国建筑风格分类

中国建筑风格分类

中国建筑风格分类
中国建筑风格可以根据历史时期、地理区域、文化特征等多个因素进行分类。

以下是常见的中国建筑风格分类示例:
1.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
- 古代宫殿建筑:如故宫、颐和园等,典型代表了中国古代帝王建筑的宏伟与庄严。

- 园林建筑:如苏州园林、扬州瘦西湖等,注重景观组合和艺术表现,以小巧精致而著称。

- 佛教寺庙建筑:如少林寺、九华山等,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佛教文化的特点。

2. 民族特色建筑风格:
- 汉族建筑:汉族地区的传统建筑,如四合院、风水楼等,具有典型的汉族建筑特色。

- 藏族建筑:如拉萨布达拉宫、哲蚌寺等,融合了藏族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

- 民族民居:不同民族地区的传统民居,如哈萨克包、壮族木楼等,展现了各民族独特的建筑风貌。

3. 地域性建筑风格:
- 南方传统建筑:如江南水乡的民居、闽南土楼等,注重木结构、水景、园林等元素。

- 北方传统建筑:如北京传统四合院、山西古堡等,以庭院形式、砖木结构为主要特点。

- 西南少数民族建筑:如云南的风雨桥、贵州的侗族鼓楼等,展现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

4. 现代建筑风格:
- 当代建筑:各类现代化建筑,如高层写字楼、商业综合体、现代化公共建筑等。

- 民族风情建筑:以传统建筑为基础,融入现代设计和工艺,突出民族文化特色。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类型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类型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类型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以下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类型:一、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木构架结构:中国传统建筑主要采用木构架结构,即房屋的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开,由立柱、横梁、檩条等组成木构架,外部再用墙体包围。

这种结构方式与西方石材建筑不同,具有独特的风格。

斗拱结构: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构件,用于承受屋面重量和传递荷载。

斗拱的形状和大小都有严格的规定,体现了中国建筑的精细和艺术性。

屋顶造型: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造型丰富多样,包括悬山、硬山、歇山、庑殿、攒尖等五种基本形式。

屋顶的装饰也十分讲究,如琉璃瓦、鸱吻、走兽等,使建筑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

布局与方位感: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布局和方位感,讲究“风水”。

建筑的位置、朝向、布局等都要符合阴阳五行和八卦的原理。

这种方位感不仅体现了古代哲学思想,也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适应。

装饰与雕刻: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和雕刻非常精美,包括木雕、石雕、砖雕等多种形式。

雕刻的题材广泛,如花鸟、山水、人物等,技艺精湛,富有民族特色。

二、中国传统建筑的类型宫殿建筑:宫殿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宫殿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代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最高水平。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

园林建筑:园林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

园林建筑包括山水、楼台、亭阁、桥榭等,通过精心布局和造景手法,创造出幽静雅致的氛围。

寺庙建筑:寺庙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另一种重要形式,用于供奉神佛和祭祖。

寺庙建筑风格庄重肃穆,雕刻精美。

例如,山西五台山寺庙群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建筑群。

塔式建筑:塔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最初是用于供奉佛像和舍利。

塔的造型各异,有楼阁式、密檐式、覆钵式等多种形式。

塔的内部通常有楼梯可以攀登到塔顶,俯瞰四周的美景。

中国传统房屋建筑的风格

中国传统房屋建筑的风格

中国传统房屋建筑的风格中国传统房屋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长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这种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然、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由于中国传统房屋建筑建造的目的是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需求,所以其风格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广泛赞誉和研究。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房屋建筑的主要风格。

一、四合院式建筑风格四合院式建筑是中国传统房屋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风格之一。

四合院的形状呈中心对称的方形,周围有建筑围合而成。

四合院式建筑一般由主体建筑、左右厢房和后院组成。

主体建筑位于四合院的正中央,多数是两层木质结构,形式简洁,富有传统韵味。

左右厢房一般是单层建筑,用来起到功能性的作用,如起居、储物等。

四合院的后院常常是个花园,种满了各种树木和花草,给人一种宁静和温馨的感觉。

二、吴越式建筑风格吴越式建筑是中国传统房屋建筑中的一种重要风格,主要流行于中国的东南地区。

吴越地区的自然环境多山多水,所以吴越式建筑通常采用水乡特色和山水意境为主题进行布局和设计,给人一种婉约秀丽的感觉。

吴越式建筑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和美感的统一,常常利用平台、廊道、亭台等结构体现出山水之美,给人一种宁静和恬淡的感觉。

同时,吴越式建筑也注重材料的选用和细节的处理,建筑的檐口和墙上常常会绘制各种吉祥的图案,给人一种美好和祥和的感觉。

三、单檐式建筑风格单檐式建筑是中国传统房屋建筑中一种独特的风格。

它通常只有一层,采用大檐的设计,能够很好地遮挡阳光和雨水。

单檐式建筑常常被用来作为庙宇、官府和民居的建筑风格,其具有简约、庄重和宏伟的特点。

单檐式建筑往往会有屋顶上的瓦片进行雕刻和装饰,给人一种精美和尊贵的感觉。

四、宫殿式建筑风格宫殿式建筑是中国传统房屋建筑中最具壮丽和宏伟的风格之一。

宫殿式建筑常常是中国古代皇帝和贵族的居住地,给人一种尊贵和庄严的感觉。

宫殿式建筑一般采用多檐多脊的设计,屋顶上常常会有拱券和琉璃瓦进行装饰,给人一种华贵和庄重的感觉。

中国经典的十种传统民居建筑风格

中国经典的十种传统民居建筑风格

中国经典的⼗种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在中国建筑的发展历史上,⾄少有着这⼗种经典的传统民居住宅,在历史长河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流传⾄今,仍能看到它不可泯灭的⾝影,这就是蒙古包,四合院,晋中⼤院,陕北窑洞,徽系民居,浙江民居,西藏碉楼,湘西吊脚楼,客家⼟楼,傣家⽵楼。

其中在现代建筑中,四合院和徽系民居因为兼容性强,⽽成为保存最为完整,且仍被⼤多数⼈使⽤的两种建筑⽅式。

⼀、蒙古包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种房⼦,适于牧业⽣产和游牧⽣活,包内宽敞舒适,是⽤特制的⽊架做“哈那”(蒙古包的围栏⽀撑),⽤两⾄三层⽺⽑毡围裹⽽成,之后⽤马鬃或驼⽑拧成的绳⼦捆绑⽽成,其顶部⽤“乌耐”作⽀架并盖有“布乐斯”,以呈天幕状。

其圆形尖顶开有天窗“陶脑”,上⾯盖着四⽅块的⽺⽑毡 “乌⽇何”,可通风、采光,既便于搭建,⼜便于拆卸移动,适于轮牧⾛场居住。

蒙古包独特的制作技艺,体现了蒙古族的审美观与⾼超的技能,有着不可替代的观赏价值,同时具有实⽤价值、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

⼆、四合院四合院⼜称四合房,是中国的⼀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个院⼦四⾯建有房屋,从四⾯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四合院就是三合院前⾯⼜加门房的屋舍来封闭。

若呈“⼝”字形的称为⼀进院落;“⽇”字形的称为⼆进院落;“⽬”字形的称为三进院落。

⼀般⽽⾔,⼤宅院中,第⼀进为门屋,第⼆进是厅堂,第三进或后进为私室或闺房,是妇⼥或眷属的活动空间,⼀般⼈不得随意进⼊,难怪古⼈有诗云:“庭院深深深⼏许”。

庭院越深,越不得窥其堂奥。

四合院⾄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各地有多种类型,其中以北京四合院为典型。

四合院通常为⼤家庭所居住,提供了对外界⽐较隐密的庭院空间,其建筑和格局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尊卑等级思想以及阴阳五⾏学说。

三、晋中⼤院晋中⼤院也叫⼭西⼤院,是中国民居建筑的典范,向有“北在⼭西,南在安徽”之说。

皖南民居以朴实清新⽽闻名,晋中⼤院则以深邃富丽著称。

在⼭西,元明清时期的民居现存尚有近1300处,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当数集中分布在晋中⼀带的晋商豪宅⼤院。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这种风格融合了中国古代文化、哲学和审美观念,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建筑体系。

以下是对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深入探讨。

一、基本特征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基本特征是注重和谐、朴实和适应自然。

传统建筑追求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以人为本,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建筑的外观通常采用简约而不失庄重的形式,注重材料的天然美感,追求简洁和谐的线条。

传统建筑注重室内与室外空间的联系和流动,通过精心设计的门窗、天井和园林等元素,将自然景观融入到建筑中。

二、四合院的经典代表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经典代表之一。

四合院的格局是四边围合一庭院,形成一个封闭的整体。

这种建筑形式既能够保证私密性,又能够与自然环境相呼应。

四合院一般分为正房、厢房和耳房等功能区域,各房屋之间通过廊桥相连,形成了一个宽敞而通透的空间。

四合院的建筑风格简洁朴实,融入了传统建筑的精华,体现了中国人注重家庭和睦、家族伦理观念的特点。

三、木结构与额枋的运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中,木结构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技术手段。

木材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之一,古人通过对木材的选择、加工和组合,创造出了许多精美而稳固的建筑。

额枋是木结构建筑中的一种重要构件,它是连接梁柱和柱子之间的横向框架。

额枋不仅增加了建筑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还能够满足建筑的装饰和美观需求。

额枋的雕刻和图案设计多种多样,常常以龙凤、花鸟等传统图案为主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屋顶与斗拱的设计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中,屋顶和斗拱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给整个建筑增添特色和美感的元素。

传统建筑中常见的屋顶形式有悬山顶、歇山顶和硬山顶等。

这些屋顶形式都在保证建筑结构稳定和耐久的前提下,注重线条的流畅和层次的分明,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审美追求的一种表现。

斗拱是中国建筑的一个独特特色,它是墙体和屋顶之间承接压力的关键构件。

斗拱既能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又能够提供装饰效果,给建筑增加一种优雅和宁静的氛围。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千百年的演变过程中,中国传统建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人对于自然、社会、宇宙的独特认识和追求。

一、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点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独特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空间组织和布局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空间的有机组织和布局。

建筑师通过合理的布局,将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体现了中国人对和谐统一的追求。

例如,传统建筑常常以庭院为核心,由多个厅堂室内外空间组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空间系统。

2.尊重自然与环境中国传统建筑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始终尊重自然与环境。

建筑师注重利用自然元素,如山水、植物等,融入建筑中,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建筑风格。

同时,传统建筑注重风水布局,认为通过合理的布局可以带来好运和福祉。

3.重视建筑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建筑材料的选择和运用。

传统建筑常使用木材、砖瓦、石材等天然材料,这些材料既能满足建筑的功能需求,又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此外,传统建筑还注重材料的加工和装饰,如雕刻、彩绘等技艺的运用,使建筑更加美观精致。

4.注重建筑的装饰和艺术表现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和艺术表现非常丰富多样。

传统建筑不仅注重建筑本身的美感,还注重对于建筑细部的设计和装饰。

例如,建筑的屋顶经常采用特殊的瓦片或彩绘,墙面常常有精美的雕刻作品,这些装饰元素都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艺术魅力。

二、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性建筑中国传统建筑有很多代表性的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有以下几座:1.故宫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中国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故宫的建筑风格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如庭院式布局、黄琉瓦和红墙等都是故宫建筑的典型代表。

2.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园林之一。

颐和园以山水相映、宫殿与湖泊相融合为特点,建筑风格高雅精致,堪称中国传统建筑的杰作。

3.承德避暑山庄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皇家避暑山庄,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

中国八大传统建筑流派

中国八大传统建筑流派
厢房:东西厢房是子孙的住房,也常为三间,以东厢房为尊西厢 房为卑,东厢房一般是长子长媳居住,而且在建筑高度上,略高于西 厢房。
耳房:正房两侧的两间房间,高度低于堂屋,如果院落狭长,厢 房通常也设有耳房。
一、四合院里的天地
3-单体建筑
后罩房:通常是最里面的一进院落,靠近边界的房子,通常为女 眷居住。等级低于正房和厢房,因此房屋尺度和质量相比而言都稍差。
倒座房:这是四合院中最南端的一 排房子,临近胡同,一般不开窗。 其中的房子一般都是仆人居住。
垂花门:又称为二门,开在内外 院之间的隔墙上,位于院落中轴线 上。”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中的 二门,就是指垂花门。垂花门可以 说是四合院中装饰富丽的建筑。
一、四合院里的天地
3-单体建筑
正房:四合院的正房一般都是三间,坐北朝南,是一家之主的居 所。
三、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
1-历史渊源 江南水乡民居历史可以追 溯到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 渡文化,之后随着战乱, 大批人口迁移南方,带动 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并使得 经济中心逐步南移。到了 明清时期,江南已成为全 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 区,因此达官贵人、文人 雅士纷纷在此建宅定居。
三、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
木构架为主 徽派古建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注重装饰,
一般以桐油饰之,彰显古朴典雅。立柱用料也很大,斜撑等大多饰 以花纹、线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徽派情怀
2-建筑特色
注重装饰 在装饰上面,大多采 用砖、木、石雕工艺, 让整个建筑显得如诗 如画,融古雅、简洁、 华丽于一体。
二、徽派情怀
3-徽州三雕
一、四合院里的天地
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所谓四合, 是一个院落四面建有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围合在中间。

中古建筑的基本风格

中古建筑的基本风格

一.基本风格中国古代建筑类型虽多,但可以归纳为4种基本风格。

1、庄重严肃的纪念型风格。

大多体现在礼制祭祀建筑、陵墓建筑和有特殊涵义的宗教建筑中。

其特点是群体组合比较简单,主体形象突出,富有象征涵义,整个建筑的尺度、造型和涵义内容都有一些特殊的规定。

例如古代的明堂辟雍、帝王陵墓、大型祭坛,和佛教建筑中的金刚宝座、戒坛、大佛阁等。

2、雍容华丽的宫室型风格。

多体现在宫殿、府邸、衙署和一般佛道寺观中。

其特点是序列组合丰富,主次分明,群体中各个建筑的体量大小搭配恰当,符合人的正常审美尺度;单座建筑造型比例严谨,尺度合宜,装饰华丽。

3、亲切宜人的住宅型风格。

主要体现在一般住宅中,也包括会馆、商店等人们最经常使用的建筑。

其特点是序列组合与生活密切结合,尺度宜人而不曲折;建筑内向,造型简朴,装修精致。

4、自由委婉的园林风格。

主要体现在私家园林中,也包括一部分皇家园林和山林寺观。

其特点是空间变化丰富,建筑的尺度和形式不拘一格,色调淡雅,装修精致;更主要的是建筑与花木山水相结合,将自然景物融于建筑之中。

以上4种风格又常常交错体现在某一组建筑中,如王公府邸和一些寺庙,就同时包含有宫室型、住宅型和园林型3种类型,帝王陵墓则包括有纪念型和宫室型两种。

二.地方民族风格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地区间(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和山区)的封闭性很强,所以各地方、各民族的建筑都有一些特殊的风格,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8类:1、北方风格。

集中在淮河以北至黑龙江以南的广大平原地区。

组群方整规则,庭院较大,但尺度合宜;建筑造型起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顶曲线平缓;多用砖瓦,木结构用料较大,装修比较简单。

总的风格是开朗大度。

2、西北风格。

集中在黄河以西至甘肃、宁夏的黄土高原地区。

院落的封闭性很强,屋身低矮,屋顶坡度低缓,还有相当多的建筑使用平顶。

很少使用砖瓦,多用土坯或夯土墙,木装修更简单。

这个地区还常有窑洞建筑,除靠崖凿窑外,还有地坑窑、平地发券窑。

中国古代建筑式样

中国古代建筑式样

中国古代建筑式样中国古代建筑式样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展示了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这些古代建筑以其宏伟的气势、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和研究者。

中国古代建筑式样主要包括宫殿、庙宇、园林和民居等。

宫殿建筑是古代帝王权力的象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北京的故宫和西安的大雁塔。

故宫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其建筑风格独特,宏伟壮观。

大雁塔则是中国古代佛教建筑的代表,其塔身高耸入云,犹如一座巨大的石塔。

庙宇建筑是古代中国人民虔诚信仰的象征,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的五台山和河南的少林寺。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的圣地,其建筑群布局严谨,气势恢宏。

少林寺则是中国武术的发源地,其建筑风格简洁大方,体现了中国古代武学文化的精髓。

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追求自然和诗意的表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苏州的拙政园和扬州的个园。

拙政园是中国最著名的古代园林之一,其建筑布局精巧,水景独特,成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典范。

个园则是中国古代私家园林的代表,其建筑风格雅致精美,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观。

民居建筑是中国古代人民居住的场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北京的四合院和苏州的水乡建筑。

四合院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典型形式,其建筑布局严谨,注重家庭生活的和谐。

水乡建筑则是江南地区独有的建筑形式,其建筑风格浪漫唯美,充满了水乡特有的诗意和生活气息。

中国古代建筑式样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注重与自然的融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些建筑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场所,更是艺术的载体,传承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传统。

通过对这些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中国的民族建筑风格

中国的民族建筑风格

中国的民族建筑风格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遗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民族建筑。

各个地区的民族建筑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风格,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的几种民族建筑风格。

1. 汉族建筑风格汉族建筑是中国民族建筑中最为普遍的一种风格,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原地区。

它具有简洁大方、明朗坦荡的特点,主要建筑材料为砖、木、石,建筑形式多样,包括庙宇、楼阁、官衙、民居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古代建筑群——北京故宫。

这个巨大的宫殿群以其宏伟、精细而著名于世,是中国古代建筑之一的代表。

2. 藏族建筑风格藏族建筑主要分布在西藏和青海等地区,是一种以木材为主要材料,结合石材、土坯等建造的建筑风格。

面对严寒的高原气候,藏民的建筑风格非常厚重,可以起到防寒保暖的效果。

藏式房屋常常是三四层,墙壁厚实,屋顶呈倒角屋状,非常有特色。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就是布达拉宫,具有世界遗产之一的称号。

3. 壮族建筑风格壮族建筑风格主要分布在广西等地区,其建筑特色主要体现在形制上,一般会采用屋脊高而屋角低的建筑形式,屋顶多采用瓦片屋顶,墙壁则用青石砌成。

此外,壮族建筑中还有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叫做“天空楼”,是壮族人居住的传统建筑,以其形态奇特、建筑技艺精湛而闻名于世。

4. 苗族建筑风格苗族建筑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部贵州等地,其特点是建筑材料多采用木材和石材等天然材料,建筑风格非常雅致、小巧精致,而且具有非常浓郁的苗族民俗文化色彩。

苗族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是“风雨桥”,这种桥梁建造方式独特,能适应山区多雨的气候,同时也成为苗族民俗文化的代表。

总之,中国的民族建筑风格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中国大地上各个民族的灿烂文化。

它们不仅是建筑艺术的卓越品种,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体现。

中国房屋的建筑风格

中国房屋的建筑风格

中国房屋的建筑风格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

这些建筑风格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特点,也体现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以下将介绍中国房屋的几种主要建筑风格。

1. 传统四合院传统四合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

四合院的布局呈“回”字形,由四个独立的建筑围合而成,中间是一个天井。

这种建筑风格注重私密性和家庭生活的团结性。

四合院的房屋结构严谨,以木质梁柱和青砖瓦为主要材料,外墙多采用石灰和黄土作为涂料,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

2. 宋代建筑宋代建筑风格以木结构为主,注重对称和比例的协调。

宋代建筑在传统建筑基础上进行了许多创新,如增加斗拱、飞檐和穿斗式屋架等。

宋代建筑的特点是宽敞明亮,窗户较多,墙体采用砖石结构,给人一种轻盈和舒适的感觉。

宋代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3. 明清建筑明清时期是中国建筑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巅峰时期。

明清建筑延续了宋代建筑的特点,同时又进行了一些创新。

明清建筑注重对称和层次感,建筑结构更加严谨稳定。

在建筑材料方面,明清建筑大量使用了砖石和灰泥,使得建筑更加坚固耐用。

明清时期的宫殿、庙宇、园林等建筑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

4. 西方建筑风格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建筑风格也开始吸收和融合西方建筑元素。

这种建筑风格主要体现在城市中的现代建筑上,如高楼大厦、商业中心和居民楼等。

西方建筑风格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使用的材料多样化,如钢铁、玻璃和混凝土等。

这种建筑风格给人一种现代化、国际化的感觉,体现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总结起来,中国房屋的建筑风格多种多样,各具特色。

传统的四合院、宋代建筑和明清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而西方建筑风格则展示了中国现代城市化的发展。

这些建筑风格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通过对中国房屋的建筑风格的了解,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古代和现代建筑的美。

中国八大传统建筑流派

中国八大传统建筑流派

二、徽派情怀
3-徽州三雕
木雕 主要出现在旧时建筑物和 家庭用品上,宅院内的屏 风、栏柱、桌椅、文房用 品上都可以一睹木雕的风 采。徽州木雕的题材颇为 广泛,人物、山水、花卉、 回纹、各种吉祥图案等, 应有尽有。
三、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
江南民居普遍的平面布局 方式和北方的四合院大致 相同,只是一般布置紧凑 ,院落占地面积较小。其 中水系是江南民居特有的 景致,江南民居因水而有 了灵气。
2-总体格局
传统四合院,一户一宅,平面 格局大小不一,小到只有一进, 大到三进或四进,还可以形成两 个四合院宽的跨院式。小四合院 房间为13间,一院或二院的房间 为25~40间。
一、四合院里的天地
3-单体建筑
影璧:在四合院中通常用于遮挡视线、美化和突出大门。通常由 砖砌成,由座、身、顶三部分构成。四合院的大门内一般也有一个影 璧。
二、徽派情怀
1-历史渊源
古代徽州各村 均有独立宗祠,家 族思想浓厚,加之 地理位置及文化的 影响,徽州建筑形 成独树一帜的特点, 加之徽商的崛起, 出现大量优秀的豪 华住宅、园林、书 院等。
二、徽派情怀
2-建筑特色
徽州建筑结构多为多进院落式,也是坐北朝南依山伴水。布局 以中轴线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有“天 井”,用于采光通风,也有“四水归堂”的寓意。
陈家祠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总体布局以中轴线为主体建筑,中 轴线两侧为厅堂,每座单体建筑以青云巷隔开,建筑之间用长廊连 通,六院八廊穿插,19座建筑组成建筑群体。
四、中西合璧的岭南建筑
在陈家祠中,木 雕、石雕、砖雕、 陶塑、彩绘等传 统建筑装饰的应 用让人应接不暇。 既有粗放精简、 成片的豪迈,又 有精雕细琢的细 节,庄重大气而 不失精致典雅。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与风格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与风格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与风格中国传统建筑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古建筑经历了多次变革和演变,而受到影响的因素也十分复杂,从地域文化到宗教信仰,从气候环境到建筑材料,每一个细节都映照出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本文中,我们将一同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与风格。

一、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特色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其审美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称平衡:传统建筑讲求对称和谐的美感,以恢弘大气的布局和均衡的比例体现。

无论是庙宇、宫殿,还是民居,都追求对称平衡的设计来展示整体的美感。

2. 轻盈与重质相结合:中国传统建筑在体量上力求恢弘与轻盈的平衡。

比如,建筑的主体常常采用沉重的石材作为结构支撑,而屋顶则采用轻盈的檐挑和黄色琉璃瓦,形成了独特的对比。

3. 融入自然: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借助高低起伏的地势和池塘、山石的点缀,使建筑与周边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敬和追求。

二、中国传统建筑的建筑风格中国传统建筑拥有众多不同的建筑风格,每一种风格都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

下面是一些典型的建筑风格:1. 木结构的建筑风格:木结构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早在古代,它就是中国建筑的主流。

相对于砖石结构,木结构建筑更加灵活,能更好地适应中国气候的变化。

2. 园林式建筑风格:园林式建筑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在美学上的高度成就,以私家园林为代表,如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等。

园林式建筑以其独特的布局、精致的景观和优雅的氛围,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3. 寺庙式建筑风格:寺庙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具佛教特色的一种风格,代表作有峨眉山的金顶寺、少林寺等。

这种风格的建筑常常以巍峨的山脉作为背景,建筑结构凝重,雕刻精美,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4. 宫殿式建筑风格:宫殿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典型的一种风格,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大雁塔等。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特点与表现方式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特点与表现方式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特点与表现方式中国传统建筑拥有丰富多彩的风格,其建筑形式、布局构造、结构特点、彩绘雕刻等方面都呈现出独特的中国文化特色,极富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介绍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特点与表现方式。

一、形式特征中国传统建筑的一大特点是形式古朴、简洁、优美。

传统建筑以对称、均衡、单纯为美,这种建筑风格即是“朴素美学”,主张以真、善、美相融合达到至美之境的境界。

建筑的形式有檐口、鸟嘴、飞檐、斗拱、盘门、回廊等,这些形式都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风格。

此外,中国传统建筑的色彩鲜艳,大红、绿、黄等色调为主,凸显了其独特的美学魅力。

二、结构特点中国传统建筑有独特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在“榫卯结构”和“斗拱结构”上。

榫卯结构以“卯”和“榫”联合为主要搭建方式,拼接出极为稳定的结构,它利用木材本身的性质完成榫卯的结构,不使用任何金属衔接。

斗拱结构是由两个弧线交错相成的,其独特性不仅在于其建筑结构稳定,更在于其能够将重力分向四周。

这种结构表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智慧的品质。

三、建筑布局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固定,一般采取重心对称式布局和轴心对称式布局。

重心对称式布局即是以对称为基础来体现整个建筑的平衡、稳定的视觉效果。

轴心对称式布局就是以中轴线为基础,分为前后对称式、左右对称式和中部对称式等不同类型,展现出严谨而又和谐的美感。

不同的布局,却都能体现传统建筑中各种对称、平衡、协调的原则。

四、彩绘雕刻中国传统建筑的彩绘和雕刻功夫也非常精湛。

彩绘不同于西方的绘画,它不追求逼真的效果,而是通过简单的符号和线条来突出建筑物的设计结构和特色。

雕刻技术也是绝对精湛,雕刻的内容与传统文化的福禄寿、龙凤、瑞兽、莲花等紧密相连,将中国传统文化完美体现出来。

综上,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结构、布局、彩绘和雕刻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建筑的风格和技巧已经融入到现代建筑中,但那种古代中国的风韵和文化内涵仍然被保留和传承着。

对中国建筑艺术的认识

对中国建筑艺术的认识

对中国建筑艺术的认识中国建筑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特色,反映了中国古代文明和审美观念。

以下是对中国建筑艺术的一些认识:1. 历史传承:中国建筑艺术具有几千年的历史传承,最早的建筑遗迹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从古代的宫殿、寺庙、城墙到现代的高楼大厦,中国建筑一直在演进,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保留了独特的本土特色。

2. 传统建筑风格: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特征包括檐角翘起、斗拱结构、木质结构和庭院布局。

传统建筑通常强调对自然环境的融合,借助园林艺术、水池、假山等元素,体现了中国人对和谐生活的追求。

3. 文化符号:建筑作为文化的表达之一,常常通过建筑结构、雕刻、壁画等形式表现文化符号。

例如,许多古代寺庙和宫殿的建筑结构和装饰都包含了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的元素。

4. 风水观念:中国建筑往往受到风水观念的影响。

选择建筑的位置、方向,建筑的形状和布局都可能受到风水的考量,以谋求它在环境中的最佳位置。

5. 宗教建筑:中国的宗教建筑包括佛教寺庙、道教观、回教清真寺等,它们通常具有宏伟的气势和丰富的装饰,反映了宗教信仰对建筑的深远影响。

6. 现代建筑: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中国的建筑风格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代城市中的高楼大厦、现代化的住宅和商业建筑呈现出多样的设计和风格,同时融入了国际化的建筑元素。

7. 保护与创新:中国对古建筑的保护工作逐渐受到关注,一些古老的建筑群体得到修复和保护,以保留文化遗产。

同时,中国也在现代建筑领域展现出了创新的一面,参与国际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

总体而言,中国建筑艺术代表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同时也在不断地与当代的建筑潮流和技术发展相结合,展现出多层次的建筑风貌。

中国传统建筑的建筑风格与地域特色

中国传统建筑的建筑风格与地域特色

中国传统建筑的建筑风格与地域特色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建筑风格与地域特色独具一格。

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中国传统建筑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体系,不断地吸纳并融合了各个地域的建筑特色,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域风格。

一、北方的建筑风格与地域特色北方地区气候干燥,冬寒夏热,所以建筑风格更注重保暖防寒和常年的干爽。

北方建筑常采用砖木结构,墙壁厚实,墙面多用黄土夯实,以提高保温能力。

特别是北京的传统建筑,大多使用灰砖,并采用琉璃瓦作为屋顶材料,这种特殊的建筑样式被称为“宫殿式建筑”。

此外,北方建筑在飞檐、斗拱等方面也有独特的设计特色。

二、南方的建筑风格与地域特色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四季如春,所以南方建筑注重通风透气和防潮防霉。

南方传统建筑常采用木质结构,多使用青砖,屋顶则常采用瓦片。

以杭州的西湖为代表的江南园林,则以水为中心,注重营造出优美的景致,水池、石桥、假山等元素被广泛应用其中。

三、西南的建筑风格与地域特色西南地区地势起伏,多山地,因此西南传统建筑多采用木质结构,多层建筑为主。

在四川地区的传统建筑中,常常见到四合院式的建筑结构,以及精美的木雕、泥塑等装饰艺术。

此外,云南地区的传统建筑多使用竹子和土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四、东北的建筑风格与地域特色东北地区冬寒夏热,气候较为严寒,因此东北传统建筑注重保暖性能。

东北的传统建筑样式受到满族建筑的影响较大,常常采用砖木结构,墙壁较厚实,屋顶多采用黄色琉璃瓦。

五、西北的建筑风格与地域特色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多风沙,因此西北传统建筑多使用黄土和砖石,墙壁较厚实,屋顶多采用扁平的夯土屋顶。

在甘肃地区,还可以见到独特的蒙古包,这是一种圆顶的移动式帐篷,能够适应草原地貌的需要。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建筑的建筑风格与地域特色丰富多样,各地区根据气候、地理条件和民族文化的不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建筑风格。

这些传统建筑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特点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展现了传统建筑技艺的精湛,也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宇宙的独特认知。

传统建筑风格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淀,其特点凸显了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念、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从建筑风格、结构体系、装饰艺术以及环境融合等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之处。

一、建筑风格中国传统建筑有着丰富多样的风格,其中最为典型的有宫殿式建筑、庭院式建筑和园林式建筑。

宫殿式建筑以紫禁城为代表,它追求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建筑形式。

庭院式建筑强调私密性与家庭生活的融合,以故宫的后院为典型代表。

园林式建筑则注重景观的塑造与人与自然的和谐,以苏州园林为典型代表。

这些不同的风格代表了中国建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社会发展的变化。

二、结构体系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体系非常独特,主要包括榫卯结构和斗拱结构。

榫卯结构是指利用榫、卯、楣、柱等零部件的相互咬合和连接,使建筑构件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种结构形式不仅能有效地承受外力,还能使建筑整体更加稳固。

斗拱结构则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创造,它以横梁和斗拱的相互支撑来构建建筑的大跨度空间,同时也能起到分散荷载的作用。

这种独特的结构体系在传统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其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三、装饰艺术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艺术堪称精致独特。

其中,彩绘、雕刻和窗棂是最具代表性的装饰手法。

彩绘以其丰富的色彩和精美的图案成为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于绘制壁画、彩灯等。

雕刻则常见于建筑的梁柱、门窗等部位,以其精细的工艺和富有艺术感的造型给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窗棂则是传统建筑中的一大特色,它以其独特的结构和精致的制作工艺,成为建筑的亮点之一。

四、环境融合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建筑的布局常以园林、山水为背景,有意将自然景观纳入建筑之中,形成了独特的空间格局。

同时,传统建筑还注重采光、通风等环境因素的考虑,以确保建筑内部的舒适性与健康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南京城
明朝开国之初的五十三年(1368~1420年)建都在长江下游的南京。 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明朝的留都。南京是在元代 集庆路旧城的基础上扩建的。南京城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旧城区、皇宫区、 驻军区。后两者是明初的扩展。环绕这三区修筑了长达33.68公里的砖石城 墙。现城墙尚存21.35公里。三区的中间位置,建有高大的钟、鼓楼,作为 全城报时之所,这显然是接受了元大都的遗规。 南京城城墙墙基用条石铺砌,墙身用10厘米×20厘米×40厘米左右的 大型城砖垒砌两侧外壁,中实杂土,唯有皇宫区东、北两侧的城墙全部用 砖实砌。在这座城墙之外,又修筑了一座长达50余公里的外郭城,把钟山、 玄武湖、幕府山等大片郊区都围入郭内,并辟有外郭门十六座,从而形成 保卫明皇宫的四道防御线,即:外郭、都城、皇城、宫城。
明代山东曲阜衍圣公府建筑风貌
2.4 住宅建筑
(4)安徽徽州民居
徽州地处山区,人稠地狭,住宅多采用小天井和楼房的紧凑布局。一般 是主楼、厢房全是二层,用地特别紧张的村落则建三层楼房。由于山区木材 价廉,取材都较粗大。富有之家住宅多施精美的木雕和砖雕,为了避免“露 富”而招来横祸,这些象征富有的雕刻都在内院展现,外观都是白墙、灰瓦, 十分平淡。外墙极少开窗,窗孔也很小。院内水池用以积聚雨水,是皖南山 区常见做法。
目 明代建筑风格风貌 清代建筑风格风貌 小结
2
明代建筑风格风貌
2.1明代建筑简介
明代(公元1368—1644年)开始,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晚期。这一 时期的建筑样式,上承宋代营造法式的传统,下启清代官修的工程作法。 无显著变化,但建筑设计规划以“规模宏大、气象雄伟”为主要特点。 明初的建筑风格,与宋代、元代相近,古朴雄浑,明代中期的建筑风格 严谨,而晚明的建筑风格趋向繁琐。 这一时期,建筑方面进一步发展了木构架艺术、技术,官式建筑形 象较为严谨稳重,其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装修陈设上也留下 许多砖石、琉璃、硬木等不同材质的作品,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山 海关、嘉峪关等著名关城,是中国建筑艺术中独具风格的杰作;北京八 达岭段长城、司马台段长城等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此时,中国建筑群 的布置更为成熟。如北京宫殿,北京天坛等,南京明孝陵和北京十三陵 是善于利用地形和环境形成陵墓肃穆气氛的杰出实例。此外,此时江南 官僚地主的私家园林建设非常发达,明式家具也闻名世界。地方建筑也 空前繁荣,各地的住宅、祠堂、村镇建筑普遍兴盛。
2.5 园林建筑
苏州拙政园中的园林建筑风貌
2.6 宗教建筑
(1)佛教建筑
明代,喇嘛教虽在内地渐衰,但在藏族地区得到很大发展。明代佛寺总 平面追求完美的轴线对称与深邃的空间层次,如原来的山门演化为前有金刚 殿,后有天王殿,成了两进建筑;中轴线上佛殿增至二进或三进,如明南京 天界寺有正佛殿、三圣殿、毗卢殿,三殿前后对应;山门内左右对称配置钟 楼与鼓楼,佛殿前左右对称配置观音殿和轮藏殿等,都是明代佛寺布局的新 特点。由于《大藏经》屡次由皇家颁赐,藏经用的防火建筑成了一时的迫切 需求,于是用砖拱建造的无梁殿建筑应运而兴。著名的有南京灵谷寺无梁殿、 峨眉山万年寺无梁殿、五台山显通寺无梁殿、苏州开元寺无梁殿等。
明代南京灵谷寺无梁殿
明代苏州开元寺无梁殿
2.6 宗教建筑
(2)道教建筑
道教建筑在元明时期也有所发展。现存建于元代的山西省芮城县永乐 宫是道教建筑的重要遗例,宫中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中的大 面积壁画,精美绝伦,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代的道教建筑则 以永乐皇帝在湖北武当山所建的道教宫观群最为宏伟。
明十三陵中的明长陵
明长城
2.1明代建筑简介
明朝在建筑技术上的进步主要有:
第三,琉璃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琉璃塔、琉璃门、琉璃牌坊、琉璃照 壁等都在明朝有所发展,琉璃瓦在各地庙宇上普遍使用,色彩品种增多, 中国建筑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特点已达到成熟阶段。
广西大同九龙壁
山西广胜寺飞虹塔细部构造
2.2都城建筑
2.3宫殿建筑
北京宫殿——紫荆城
2.4 住宅建筑
明代初期,对住宅的等级划分严格了,官员造宅不许用歇山及重檐屋顶, 不许用重拱及藻井。这些限制在宋代原是针对庶民的,如今已针对品官了, 这就意味着除皇家成员外,不论你官位多高,住宅不能用歇山顶,只能用 “两厦”(悬山、硬山)。此外,又把公侯和官员的住宅分为四个级别,从 大门与厅堂的间数、进深以及油漆色彩等方面加以严格限制。至于百姓的屋 舍,则不许超过三间,不许用斗拱和彩色。以上这些反映了明代等级制度的 森严在住宅形制上已有充分表现,但逾制的现象十分普遍。
明代福建土楼建筑风貌
2.5 园林建筑
(1)皇家园林建筑
元明时期(1271年~1644年),皇家造园活动相对的处于迟滞局面,除明 代初期玄武湖为明朝时为黄册库,系皇家禁地。明代扩建为西苑(今玄武湖) 外,别无其他建设。
(2)私家园林建筑
明朝私家园林发展相对皇家园林要繁荣些,该时期较突出的私家园林代 表是苏州私家园林,明朝中后期,苏州私家园林建筑,功能的日益多样化, 营造技艺有突破和发展,建筑的个体形象和布局关系比以往更加灵活多变。 据魏嘉瓒《苏州历代园林录》记载,明代的私家园林约二百七十多处,但现 今有迹可循的却为数不多。如苏州的拙政园,全园占地78亩(约52000平方 米),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布置为园 林博物馆展厅。
明代湖北武当山道教宫观群景观
2.6 宗教建筑
(3)伊斯兰建筑
元明时期,伊斯兰教的礼拜寺、玛札(圣者之墓,穆斯林晋谒之所)等 建筑先后兴建于新疆各地。穹顶技术和琉璃饰面技术在伊斯兰教建筑上得到 广泛应用。元代遗存的玛札以伊犁霍城的秃忽鲁克·帖木尔汗玛札最有代表 性(该玛札建于1363~1364年,是新疆第一位皈依伊斯兰教的蒙古汗陵墓)。 建于公元1422年的喀什艾提尕清真寺是新疆最大的伊斯兰礼拜寺。而中原地 区清真寺,有的在建筑平面式样、材料等方面受到汉式建筑的影响,因而具 有汉式风格,如陕西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
(1)苏州东山明代住宅
明代苏州地区经济、文 化水平居于全国前列, 致仕官员、文人、富商 在此定居建宅者众多, 至今城乡各处留有不少 明代住宅,苏州郊区东 山镇一带所存尤多。
苏州东山杨湾明代民居 明代苏州居民住宅内的贴金彩绘
2.4 住宅建筑
(2)山西襄汾丁村明代住宅
一座建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位于丁村东北隅,是一组四合院, 大门一间设在东南角,正屋三间,东西厢房及倒座各为二间。正屋、两厢和 倒座之间并无廊子联结。其形制符合明代庶民屋舍的规定,只是正屋梁上有 单色勾绘的密锦纹团科纹饰,似稍有逾制之嫌。另一座建于万历四十年 (1612年),位于前座宅的东侧。由两进院落组成,现仅存大门及里进院, 外院倒座及两厢均已不存,两院之间的垂花门也已毁去。从现存建筑看,平 面布置后者比前者多建外面一进,其余基本相同。
明代山西襄汾丁村住宅风貌
明代山西襄汾丁村住宅木雕刻纹饰
2.4 住宅建筑
(3)山东曲阜衍圣公府
衍圣公府习称“孔府”,位于曲阜城内孔庙东侧,是中国唯一较完整的 明代公爵府。孔府占地总面积约4.6公顷,分为公衙、内宅、东学、西学和 后园五部分,沿中轴线从大门到后园全长250米,共有九进院落。孔府的单 体建筑中,以仪门(匾曰“恩赐重光”,故又称“重光门”)最有特色,是 中国垂花门的最早遗物。作为二品官的衍圣公(实授二品,但有一品的袍 带),他的府第确实是“厅堂五间九架,屋脊用瓦兽,梁栋、斗拱、檐角青 碧绘饰,门三间五架,油绿,兽面锡环”,屋顶用“两厦”悬山顶。
明代安徽西递民居建筑风貌
明代安徽潜口民宅建筑风貌
2.4 住宅建筑
(5)福建明代土楼
福建龙岩、漳州和广东潮州等地存在众多土楼建筑。这种土楼原是中原 一带居民为了逃避战乱而南迁闽粤后建造起来的。在宗族械斗和山盗、倭寇 频繁侵扰的环境中,这种堡垒式的聚族而居的住宅形式在明代有很大发展。 明代土楼一般都是三、四层,外墙用土夯筑而成,“土楼”之名由此而来。 由于防御上的需要,土楼的外墙都很厚,底层厚度一般在1.5米左右,向上 逐层收缩。底层不对外开窗而只向里开。楼上外窗也很小,且窗孔剖面往往 成梯形,如同碉堡上的枪孔。面向内院的窗子则较大。土楼内隔墙多用土坯 砌成,楼板用木构。屋顶用木构架,坡顶,覆蝴蝶瓦。
南 京 城 聚 宝 门 瓮 城
2.2都城建筑
(2)北京城
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破城为 止,明朝共有二百二十四年建都于北京。明初的北京城沿用了元都旧城的 基本部分,以后又多次扩建。城市的格局既有很强的继承性,又有自身的 特点。比起元大都来,北京城显得更加宏伟、壮丽。首先,城墙已全部用 砖贴砌,一改元代土城墙受雨水冲刷后的破败景象;其次,城濠也用砖石 砌了驳岸,城门外加筑了月城,旧城九座城门都建有城楼和箭楼,城门外 有石桥横跨于城濠上,桥前各有牌坊一座。
现存中国古代最大的建筑群北京宫殿,曾经有二十四个明、清皇帝在其 内统治中国达五个世纪之久。宫殿的营建始于永乐十五年(1417年),完 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共建房八千三百五十间。其后历明、清两朝。 黄琉璃瓦、汉白玉台基与栏杆、红墙、青绿色调的彩画,这是北京宫殿 色彩的基调,在蓝色天幕笼罩下,格外绚丽璀璨,显示了皇宫的豪华高贵、 与众不同的氛围。按照“五行”说,青、白、红、黑、黄五方位色中的黄 色代表中央,是皇帝所在。因此,琉璃瓦以黄色为最高等级。北京宫殿主 要建筑用黄琉璃瓦以显皇威,即源于此。 宫城(紫禁城)面积约73公顷(760米×960米),四面开门,四隅设角 楼。全城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供处理朝政、举行典礼、召见大臣、 接待宾客等用;内廷是皇室居住、生活的场所。外朝以中轴线上的奉天、 华盖、谨身三殿为中心(三殿用穿堂联结),左前(东)方配置文华殿, 右前(西)方配置武英殿,形成“品”字形格局。
2.2都城建筑
再者,城的四隅都建 了角楼,又把钟楼移 到了全城的中轴线上, 从永定门经正阳门、 大明门、紫禁城、万 岁山到鼓楼、钟楼这 条轴线长达8公里, 轴线上的层层门殿, 轴线两侧左右对称布 置的坛庙、官衙、城 阙,使这条贯串全城 的轴线显得格外强烈、 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