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
时间进入了21世纪这是一个巨变的时代全球化和信息化是
时间进入了21世纪,这是一个巨变的时代,全球化和信息化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征。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我们需要的是如何更有效地掌握知识,更迅捷地配置资源,掌握更有效的管理理念,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得长期稳定的发展。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企业的内外环境在一刻不停地发生着变化,如市场的环境在变、客户的需求在变、竞争对手在变、企业内部每天都在变、员工自身也在变,一切都在变……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才能紧跟着时代变迁的脚步?除了温故而知新、积极地吸收各方面的知识外,别无他法。
正所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他人失败的例子中或许便有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我们应该见微知著,时刻准备着,以最英勇的姿态、最充分的准备去应付着万变的风云。
随着知识经济的极大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企业中“人”的地位不断提高,企业开始要求员工更广泛、更积极地投入企业运作,并通过员工不断的学习和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来达到企业繁荣和发展的目标。
我们注意到,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的过程中,受到了传统思维方式的严重阻碍,推行现代管理方法是个大难题。
准确一点地讲,任何一种管理方法其实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只要脚踏实地、善始善终,都能取得实效。
只是效率和效益会有一定程度的不同。
但是,要发展就要提高效率、追求高效益。
因而不管接受与否,都要尽可能快地学习和实施现代先进的管理手段,这是摆在每一个管理人员面前的迫切任务。
要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就要从自身发掘不足,以扬长避短。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步伐的进一步推进,加入WTO世贸组织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国内与国际市场的接轨,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企业要生存,就必须发展,企业发展是企业生存的必然之路。
在瞬息万变、竞争对手云立的时代里,我们是不是该时刻提问自己:“我们准备好了吗?”何洁玫★办公室。
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综述在世纪之交,世界化学和化工学科的发展方向发生了重大的革命性的变革,其标志就是“绿色化学”概念的提出。
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着严峻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危机的挑战。
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发表的《2000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按目前的资源消耗速度,地球的资源会在2075年耗尽,全球的生态系统正在向危险的临界值接近,环境恶化导致的自然灾害造成了近10年中608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更是不容乐观,主要资源的拥有量与人口数量不匹配。
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一级标准城市只占600多个城市中的不到1%;水污染严重,流行病的80%是由于水污染传播;固体废弃物以每年10%速度增长,存储量已达6.49亿吨,占地5.17万顷。
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指出:改善生态与环境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大问题。
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加剧;污染物无害化处理能力低;全球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亟待提高我国参与全球环境变化合作能力。
在要求整体环境状况有所好转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对环境科技创新提出重大战略需求。
环境问题与化学化工传统的化学工业对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化学工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分别占全国工业排放总量的22.5%、7.82%和5.93%。
化学与化工技术是环境污染治理的最基本、最关键技术。
绿色化学与化工:从化学反应的根本上减少污染。
美国化学会2003年9月在纽约召开了“绿色化学:应用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多学科的科学和工程”专题会议(Green Chemistry: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pplied to Global Environmental Issues)。
美国化学会主席Elsa Reichmanis指出:能源、气候变化、人类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相互深层次地交织在一起,而且与重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相关联。
中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
进入21世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但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面临新的严峻挑战。美国已进入新一轮全球战略扩张期,称霸与反霸、单极与多极的矛盾斗争异常尖锐,世界局势动荡加剧,地区冲突有增无减,热点问题日趋激化;新的世界军事变革进一步深化,世界军事和安全斗争更加凸显,各国军事战略的优劣和军事斗争的成败,取决于如何应对这场极其深刻的世界新军事变革。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周边形势趋于复杂,各种挑战趋于严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当代高新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军事领域里的革命性变革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战争形态从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向信息时代的信息化战争迅速转变。尤其是具有信息战争特点的高技术局部战争,更是促使世界主要国家加速调整军事战略,把军队信息化建设作为建军重点,大力发展军事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积极组建数字化、信息化部队,并辅之以法律、组织、技术和教育训练等一系列举措,以迅速提升军队的整体信息能力。可以说,21世纪各国军事战略的优劣和军事斗争的成败,取决于如何应对这场极其深刻的世界新军事变革。
(一)新军事变革的实质是军事信息化革命,信息优势是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的核心优势
信息化之所以成为新军事变革的实质,主要是由信息技术运用于军事领域所展现出的独特而又强大的效能所决定的。一方面,信息技术是新军事变革支柱性技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导致了以精确制导武器为代表的信息化弹药,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化、隐形化作战平台的问世。武器装备和军事系统的高度信息化,极大地提高了整个军事系统的战斗效能。另一方面,信息优势是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的核心优势。当代历次局部战争的实践和世界各国军队建设的实际都充分说明,掌握信息技术,获得信息优势,有效支配信息,是当今世界军事斗争的制高点,是最终赢得战争的重要保证。美军之所以赢得90年代以来的几场局部战争,说到底,靠的就是以超强国力为后盾的超强信息优势。第三方面,信息战将成为信息时代主要作战样式。在信息成为重要战争资源,成为军事力量构成的关键要素的条件下,信息对抗技术为信息战奠定了物质基础,信息系统网络化促进了信息战场的形成,夺取制信息权成为信息化战争的制胜关键。因此,信息与信息系统成为未来战争中打击与防护的首选目标,围绕信息与信息系统的攻防而展开的信息战,也必将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占据了绝对的信息优势,致使伊军陷入各自为战的混乱状态、未能组织起有效的反击。
21世纪初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主要表现
浅析21世纪初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主要表现刘威(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3系8队)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主要表现在“多强”与“一超”的实力对比由不平衡逐步走向相对均衡化,并且“多极化”在与“单极统治”激烈交锋中逐渐占据上风。
同时,随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发展中国家成为推动“多极化”、反对“单极统治”的中坚力量。
Abstract:Since the21st century,the multipolarization tendency has developed unceasingly,mainly displays in“multi-”and “one ultra”the strength contrast by is not balanced moves toward the relative equalizing gradually,and“the multipolarization”in the fierce disputes occupies the winning side gradually with“the single-pole rule”.At the same time,along with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general strength's unceasing enhancement,the developing country becomes the impetus“the multipolarization”,opposes “the single-pole rule”the nucleus.关键词:多极化政治格局单极统治key word:The multipolarization politics pattern single pole rules【中图分类号】D8【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4-0019-01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相对均衡的多个力量中心的形成和出现是多极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战略格局发展中一个需要时间、需要积累的过程。
21世纪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
21世纪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俄罗斯的重点是建设一支规模小、要素全、一旦需要可以快速扩充的“种子军队”。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大国围绕加速推进国防和军队信息化,以军事战略、军事技术、作战理论、力量建设、组织结构和军事管理创新为基本内容,以重塑军事体系为主要目标,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其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影响之大,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所罕见。
回顾本世纪这十多年大国军事发展的特点,对于我国建设巩固的国防与强大的军队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应对强权战争,必须未雨绸缪2001年9·11事件后,以打击恐怖主义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为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对主权国家发动战争,呈现出强权战争的新态势。
当年10月,美国在阿富汗打响了反恐战争的第一枪,很快推翻了塔利班政权。
2003年,美国在反恐的招牌下,发动伊拉克战争,一举推翻了萨达姆政权。
2011年,美国自称落实联合国安理会1973号决议,打击利比亚当时卡扎菲政权的相关目标。
这些战争向全世界显示了强权的战争逻辑和思维。
实际上,强权战争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军事表现,旨在运用武力来诠释强权的战争思维。
美国强权战争的称霸离不开其强大的综合实力:一是经济实力。
美国打海湾战争,花费600亿美元。
打科索沃战争,花费100多亿美元。
美国每天仅维持驻伊拉克和驻阿富汗军队的消耗,就要花2亿美元。
雄厚的经济实力,是美国推行其强权战争最重要的基础。
二是政治外交实力。
美国凭借其超强的综合实力,在国际舞台上纵横捭阖。
每一次发动战争,美国都能够召集到它所需要的盟友为它做好发动战争的政治准备。
三是军事实力。
强大的军事实力是美国强权战争屡屡得手的直接原因。
越南战争以来,美国不断总结教训,推进军事改革,军事实力有了质的飞跃。
四是改革实力。
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在其他国家的展开,美国未来的主要战略对手已经拥有了相当接近于自己的武器装备水平。
美国不断谋求新的战争手段特别是对战争胜负具有重大决定作用的武器装备,继续保持军事上绝对强大的霸权地位。
21世纪教育资源网入口【官网】
21世纪教育资源网入口【官网】引导语:21世纪网已经开通服务了,下面是的21世纪网入口,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哦!欢迎点击查看!点击进入>>>>21世纪网入口爱数联手21世纪教育网,共拓教育行业新篇章教育行业新难题在拓展教育行业时,爱数发现教育行业用户面临着两大新难题:缺乏优质和资源共建共享。
随着“三通两平台政策”的推进,学校和教育局纷纷建设具有本地特色的。
各学校本身就缺乏优质教学资源,除却通过精品课程和教学评比收集的本地资料,更多的是第三方网的资料。
各个学校分散建设,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同一份资料会被同一区域的多个学校,或者同一个学校不同教师多次重复购买。
不管优质源于本地还是第三方资源网,各学校和教育局都面临着共建共享的难题。
优质的教学资源散落在各学校或教师手中,多半通过邮件、QQ等实现分享,资源的分享和更新极度不方便。
通过在线购买的,下载后通常需要经历解压缩等操作,不仅使用不方便而且不利于有效分享。
即便有了资源,实现优质资源校校通、班班通和人人通更是难上加难。
一个有资源,一个是平台21世纪网(.21jy.)是深圳市世纪精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指明教育站点。
从xx年8月正式上线,网站面向全国中小学一线教师和在校中小学生,提供高考、中考、小升初考试以及各年级相关备课、迎考的专业资源。
目前21世纪教育网有300余万的注册会员参与上传资料,同时拥有分布在全国的500多位一线特高级教师对上传资料进行严格审核和维护。
目前拥有资料500万套,并每天以3000份资料的更新速度充实资源。
凭借“权威”、“全面”、“全新”、“便捷”、“专业”和“专注”的特点,21世纪教育网已加盟2000多所学校,为全国各地的学校提供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周到细致的服务。
爱数AnyShare文档云(.eisoo.//products/anyshare)是爱数投入四年时间和核心研发团队打造的明星产品,它是一款基于网盘体验的企业级文档云共享平台。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把健康定义为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把健康定义为70年来,世界卫生组织未曾修订健康的定义,即健康不仅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是身体、精神与社会的完好状态。
这个定义历经讨论和争议,有关健康的理论研究也在不断发展。
健康越来越被看作是一个身体、精神、环境和社会的综合适应系统,它不再仅仅是基本需要和权利,也是义务。
健康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和权利,对健康的维护和对疾病的防治成为社会昌明的基本象征。
什么是健康?人类要如何保有健康?人类对于健康的需求如何才能满足?对健康的不懈追求,加上永远会出现的新问题给社会、政府和健康服务体系带来的挑战,不断引发学者的思考、讨论和实践。
我国要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而健康定义是健康服务业的理论基础,健康研究、健康服务、健康保险和健康政策均以此为元标准。
近年来,国内有文章介绍健康定义的演变,笔者拟从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健康定义的开始,梳理70年以来健康定义的演变和健康理论的发展,并结合中国哲学思想提出对健康的再认识,为我国健康服务业的规制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WHO关于健康的定义1.1WHO健康的定义未曾修订WHO《宪章》在序言中提到健康不仅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是身体、精神与社会的完好状态。
1946年,该定义在纽约召开的国际卫生会议上通过、由61个国家代表签署。
1948年,该定义生效。
之后,《宪章》经过四次改动,但未曾修订健康的定义。
当然,为了推动人类健康的实现,WHO 根据《宪章》提出了一系列战略和举措。
1978年,在《阿拉木图宣言》中提出健康是基本人权,全世界的一项社会性目标是2000年人人享有健康。
1989年,首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提出健康是生命资源,并非生活目标。
健康是一种积极的定义,强调社会资源、个人的资源与身体能力的综合运用。
2001年,WHO在世界健康报告中强调重视和评估精神卫生。
2013年《2013—2020年精神卫生综合行动计划》提出精神卫生是健康和福祉的一个组成部分。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练习题(原卷版)
3.1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基础过关1.进入21世纪以来,金砖国家逐渐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新发动机。
据估计,2035年金砖国家经济规模可能会超过七国集团。
上述事实表明()A.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南北发展不平衡是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C.世界政治格局正逐步向多极化演进D.经济发展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2.当今世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朝着趋于均衡的方向发展。
中国主动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以实际行动推动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①是发展中国家结盟抗争的结果②能推动国际关系朝着民主化方向发展③是单极与多极矛盾长期斗争的结果④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某机构预测,2022年中国名义GDP约为20.8万亿美元,占全球GDP比重为16.1%;美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经济体,名义GDP约为26.8万亿美元,占全球GDP 比重为20.6%。
位居前十位的其他国家依次为印度、日本、巴西、俄罗斯、德国、墨西哥、法国、英国。
如果这一预测成为现实,则意味着()①世界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②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③中美两极格局逐步形成④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中印俄等新兴国家、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作用日益凸现,美国操控国际局势的能力受到削弱,在世界格局中的优势地位呈下降之势。
这告诉我们()①南北发展差距缩小,南北问题得以解决②各种力量相互制约,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③单极格局终结,体现了时代进步④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符合各国人民利益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有学者认为,当今世界,亚洲和非洲的经济体表现突出,中国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对于推动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增长至关重要,尤其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落实,为包括拉美在内的世界经济提供重要动力。
这表明()①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进一步提高③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④中国成为世界多极化中的关键一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拓展培优1.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说过:“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秩序会出现一个似乎自相矛盾的特点:一方面愈来愈分散,一方面愈来愈全球化。
关于21世纪世界十大环境问题
七.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危机
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 有人说,不应该叫地球,叫水球才更加恰当。可是就 是在我们居住的这个水球上,水资源危机却越演越烈,现 在全世界很多地方都在闹水荒。
八.水土流失
地球上的沙漠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扩展。据联合国环境 规划署的统计,现在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沙漠。
现在世界各地都是沙进人退,土地不断被蚕食。 科学家们呼吁,如果人类再不制止沙漠化,半个地球将 成为沙漠。
五.森林面积减少
森林可以说是人类的摇篮,人类的祖先正是从森林里走 出来的。
由于人类对森林的过度采伐,现在世界上的森林资源在 迅速的减少。
“世界十大环境问题”日益成为每个人都无法 回避的危机。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人类必须与周围环境之间 达到一定程度的协调和平衡,一旦破坏了适宜人类 生存环境,人类将走向灭亡。
破坏环境的危害性
每年有600万公顷具有生产力的旱地变成无用的沙漠; 每年有1100多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破坏,大面积的酸雨和酸 沉降,使大片土壤酸化,破坏森林湖泊以及各国的艺术和建筑 遗产; 矿物的燃烧将二氧化碳排入大气之中,造成了世界气候逐 渐变暖; 地球臭氧保护层耗竭; 海洋的食物链遭到破坏; …… 正逐步地打破地球的平衡。 人类正面临地球失衡的威胁。
一.酸雨污染
酸雨是本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环境问题。50年代以后随 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激增,人类使用化石燃料越来越多。 现在全世界有三大酸雨区:欧洲、北美和中国长江以南地区。
在工业生产、交通、人类生活中都需要使用大量的煤和石 油等化石燃料,这些燃料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硫,如煤一般含硫 0.5%~5%,汽油一般含硫0.25%。这些硫在燃烧过程中90 %都被氧化成二氧化硫而排放到大气中。据估计,现全世界每 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硫约1.5亿吨。其中燃煤排放约占70 %以上,燃油排放约占20%,还有少部分是由有色金属冶炼和 硫酸制造排放的。
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
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它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潜移默化的产生着影响。
但是,目前我国的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已经难以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为了让中小学的学生也能乘上信息高速路上的列车,教育部提出了以“互联网教育”为辅,“远程教育”为主的教育手段。
这几年来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我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知识更新面广了,操作能力增强了,操作方法更加熟练了。
通过这段时间的培训我们不仅了解了接收系统的原理,我们掌握了并学会对教育资源的管理和应用。
此外,通过培训,我们还进一步掌握了信息技术等有关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这将为以后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质的变化,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很好的基础。
把我们所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教给学生。
我们将尽心尽力管好、用好设备,为素质教育的提高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在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等诸多层面赋予教学以全新内涵。
多媒体网络教学能使教师获得创造性的自由,更能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学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学习现代远程教育,对隆湖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多媒体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通过使用各种相关的图象、声音、动画等手段,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接受新的知识。
现代远程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先进教学方法的平台。
通过观看一些教学实录,使我体会到教学也是一种艺术,它需要根据学科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所学知识。
通过这年来的学习和使用让我懂得了: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不仅是服务教学,而且是服务自身,有利于自身进步.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一是能让孩子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二是帮助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我们有时间有精力真正用心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使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发生改变,视野逐渐开阔,技能大大提高,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更新。
我认为远程教育资源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1、可以自主的分配时间。
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也由于目前世界
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也由于目前世界城镇人口比例接近50%,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城市化推进到以大城市为主的第二阶段。
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人口城市化也已开始了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即由以发展小城镇为主过渡到以发展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为主导的发展阶段。
但是,以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为主导的城市化道路怎么走,则需要认真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研究和吸取国际人口城市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尤其要研究和吸取人口城市化“拉美陷阱”的教训。
这是中国人口城市化发展到第二阶段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一、总体判断:中国人口城市化步入第二阶段人口城市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人口地理分布上的体现,当前世界人口城市化趋势仍在继续,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和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正驶人人口城市化快车道。
一般认为,人口城市化可粗略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农村人口主要向中小城镇转移和集中,亦称之为乡村城市化;第二阶段,乡村和中小城镇人口主要向大城市转移和集中,形成以超大城市组带为主导的人口城市化;第三阶段,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和其他乡村迁居,称之为逆城市化。
从总体上观察,目前中国人口城市化已步人第二阶段,超大城市的发展主导着人口城市化的性质和进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以微电子技术为前导的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发达国家开创了后工业化时代,发展中国家工业化采取传统工业与现代工业并行发展的方针,大大加快了人口城市化进程。
据联合国人口司估计,1950年世界城镇人口所占比例为29.8%,1980年上升到占39.6%,2005年上升到占49.3%w,城乡人口差不多平分秋色。
中国人口城市化经过20世纪50年代的较快发展、60年代和70年代的徘徊不前、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推进,城镇人口比例已由1950年的11.2%上升到1980年的19.4%、1990年的26.4%、2005年的43%左右②,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论文]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结构演变新趋势和新挑战
江西社会科学2015.72015年第7期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巨型发展中经济体,这是新世纪新阶段的中国国情。
首先,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总量增长率低但基数巨大,经济发达程度有限但老年人口规模巨大,城市化水平不高但流动人口规模巨大,这三个“巨大”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人口发展的主要态势。
此外,还有令人头痛的出生性别比问题,既是难题,也是隐患。
其次,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这个“发展中”不但体现在经济上,也同样体现在社会上;这个“大国”不但体现在人口规模、国土面积和经济规模上,也体现在地区、城乡、阶层发展的差异和社会矛盾的复杂性上。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分化和转型愈演愈烈。
伴随市场化改革、所有制结构调整以及社会流动性的增强,工人阶级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新变化,农民阶级人数不断减少,大量新社会阶层涌现。
伴随工业化、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和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迅速调整,劳动者的就业结构和就业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分配要素多元化使全社会的贫富差距显著拉大。
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非均衡发展,相对贫困问题凸显。
本文拟对上述现象展开分析和讨论。
一、人口和家庭的结构性变化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的“两高一低”过渡型转变为接近发达经济体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现代型,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结构演变的新趋势和新挑战■李文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人口呈下降态势,很快就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但由于户均人口减小、核心家庭和空巢家庭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大大削弱。
中国已经进入城市化加速时期,从农村劳动力中分化出来的农民工已经是中国新时期产业工人的主体;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分工的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不断涌现,以管理人员和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中间阶层得到成长壮大,但总体上社会流动并不通畅,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还是底层过大、中层过小。
这种社会分化现象从差距不断拉大的居民收入分配结构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印证,特别是由于隐性收入因素的存在,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分化的“马太效应”。
21世纪的巨大变化及其影响
一、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几点变化每当提到21世纪中国的新变化,从我脑海中首先跳出来的就是人的变化。
变化1:年轻人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与父母辈的完全不同。
这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这代年轻人完全是“新新人类”,他们既没有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没有学会西方文化的真髓,基本上都是漂浮在水面上的浮萍。
我父母那辈的人很少有人离婚,但是现在的年轻人竟然搞出“今天结婚明天离婚”这么闹剧般的事情,简直让我这个80后都大跌眼镜啊。
我真的是想不通他们是在搞什么,婚姻在他们眼中难道就是过家家?变化2:中国的劳动力正由过剩走向短缺。
这个现在看来还不是很明显,不过已经有了苗头。
外媒估计中国到2025年后劳动力将出现短缺,我估计也差不多。
中国劳动力的短缺不是绝对数量上的短缺,而是市场供求的短缺。
大学生就业是最明显的例子,我国的经济水平明显容纳不了那么多大学生,因此大学生找工作难成了21世纪中国的新现象。
但是中国真的是各行各业的就业都饱和了吗?显然不是,许多企业抱怨招不到合适的人呢,许多工作还没人愿意去做呢。
变化3:中国蓝领的工资将超越白领。
在我看来现在蓝领的工资大致是同白领齐平的。
随着未来白领的“候补大军”越来越多,而愿意做蓝领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蓝领的工资超越白领的可能性非常大。
在就业市场上,想找一个有技术的蓝领比找一个普通的白领显然更加困难。
连送快递这种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工作的月收入都可以超越普通白领,我不明白为什么还有许多白领自诩清高洋洋自得?作为一名普通白领有什么好自豪的?你比别人收入更高还是权力更大?或许白领的工作环境比蓝领好得多,但是这只是暂时的现在的情况,现在好的大的企业的车间里都有空调的,一部分原因是遵守劳动法,另一部分原因是精密加工的需要。
变化4:中国农村的吸引力将逐渐逼近城市。
这点不太明显。
鉴于中国特殊的文化和中国老百姓的短视,大家普遍认为城里人比农村人的生活要好。
对于年轻人来讲城市的吸引力确实大于农村,但是年轻人终会成熟长大,理想终究会败于现实。
21世纪管理面临的四种趋势
....2011专升本….旅游管理….陈章华45号21世纪管理面临的四种趋势传统管理理论的基本假设是管理所处的环境不变或变化不大。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实环境不仅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而且变化的趋势也越来越难以预测。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信息技术及高科技的发展以及政府对社会生活的有限度干预,迫使管理革命的兴起。
我们生长在一个变化的时代,必然要有变革的管理,没有变革的管理就不会有生命力,而管理的变革将是深刻而复杂的。
21世纪管理变革的趋势主要有管理人本化、信息网络化、知识资源化、经济全球化这四种趋势。
一、管理人本化人本管理是人们通过多年的管理实践逐渐形成的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其核心是把人置于企业管理中心地位,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充分开发与利用人力资源。
人本管理是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是因为:1、企业中人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企业管理必须实现以人为本;2、企业人员结构的改造和素质的提高,决定了企业必须发挥人的潜能;3、资本主义企业职工的觉醒,促使人本管理成为调和劳资矛盾的必要手段;4、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性质,决定了实现人本管理是搞活国有企业的出路所在。
然而,人本管理存在的局限是人本管理在实际应用中,并非完全独立摆脱物本管理的局限性,表面上以追求人的发展这一价值取向为目标,实质上还是要求其服从于管理的物质目标,追求人的发展这一价值取向仅仅是追求物质财富目标的手段或者途径。
这种把物质财富作为管理的最终目标,更容易导致诱使人追求物质财富、重物不重人的局面,这与人本管理理念的初衷及其本质内涵是相悖的。
二、信息网络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已拓展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
既然信息社会的到来对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都产生巨大影响,那么,首当其冲,企业管理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的和基本的经济活动,自然要面临着巨大的变革。
从1954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将电子计算机用于工资计算开创电子计算机辅助管理新纪元始,至今世界上80%的计算机是用于管理领域,尤其是现在企业管理的理论、思想和方法多是以现代化大生产的工业社会为背景产生的,显然信息社会给企业管理带来的变革一定是革命性的。
进入21世纪
进入21世纪,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目前生命力极强的一种商务方式。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生产者的生产将按市场需求来进行,其销售将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来完成,将彻底改变传统商务方式下的业务流程。
企业经营环境的革命性变化必然导致会计管理的内涵和外延发生革命性变化,信息技术从根本上冲击并挑战着传统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和会计模型。
文章主要从电子商务对会计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电子商务;会计;会计核算计算机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一个新行业的诞生及成长,自1998年3月我国第一笔互联网网络交易成功开始,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想,随着电子商务新经济的崛起,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传统会计则面临着新的改革。
一、电子商务对会计影响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企业运用各种现代化的电子信息工具,使企业之间的经济活动快速完成,会计作为一种提供财务信息的信息系统,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发生了变化。
任何会计理论总是建立在一定的会计环境与实务基础上,电子商务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会计的管理环境,也必然对会计理论带来影响。
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将导致会计的内涵和外延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一)会计主体假设的变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主体具有模糊性、多元性和不确定性,没有物理实体、没有场地,经营行为依赖客户,可以快速重构和解散。
(二)持续经营假设的变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出现的虚拟企业是一种临时性组织,完成一次性交易后就解散了,没有必要继续存在下去,生命期很短,缩短了会计持续经营的时间界限。
(三)会计分期假设的变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省去了会计人员手工将业务资料输入会计账簿的过程,使会计核算从事后静态核算达到实时动态核算,会计报告的发布和使用能够动态化、实时化。
(四)货币计量假设的变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一方面企业经营的重心由有形资源逐步转化为无形资源,通过货币反映的价值已不是真正的价值了,改变了货币价值的不变性。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纲要(博士课程)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纲要(博士课程)导论一、进入21世纪的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人类社会,一方面享有以前各个历史时代特别是20世纪积累和创造的丰富物质和精神财富;另一方面也面临长期遗留的和现实中不断产生的诸多突出问题和复杂矛盾。
人类社会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和考验。
1.20世纪人类社会取得的巨大进步一是科技革命和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
二是社会主义的探索取得重大进展。
三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全面崩溃。
四是和平与发展逐步成为时代主题。
五是人类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空前提高。
2.20世纪人类社会遗留的主要问题一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仍然繁重。
二是发展问题仍然突出。
三是民族宗教矛盾冲突仍然严重。
四是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五是改善人类生存质量的挑战仍然严峻。
3.2l世纪人类社会面对的机遇和挑战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着更为复杂多变的局势。
随着许多国家特别是大批新兴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强力推进,各国自身的问题总在不同程度上与全球问题交织在一起。
经济全球化深入,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给人类社会带不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前所未有的全球性风险。
一是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机遇和挑战。
二是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三是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机遇和挑战。
四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三、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认识中国与世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认识当代中国与世界,要努力学习和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增强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入21世纪,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我们要把一个什么样的基础教育带入新世纪怎样才能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怎样做一名优秀教师,是事关素质教育能否全面落实的问题。
要学习,就要有教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们的辛勤劳动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那么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第一,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渊博的知识。
首先,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
其次,坚持教育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宗旨,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掌握、理解教育价值论和教学方法论。
教育对自然、对社会、对人自身发展等各个方面有着多种的培养,因此必须从人的现代发展意识上认识教育的价值。
再次,当今世界正面临深刻的变化,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教师要想较好地面对时刻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渊博的专业知识,没有这样的素质肯定不能适应当今世界,更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第二,一名优秀教师必须以人为本。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一切从人出发,着眼于人的自我完善。
一名优秀教师就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的选择,理解学生的感情。
这样的教师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生都不会为学生一时一地的表现和成绩所惑,而是通过反复深入的观察分析和细致入微的工作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
以人为本,并不是不考虑社会需要,它的最终目标正是着眼于社会。
因为社会化与人的自我完善是统一的,高水平的社会化必然以人的自我完善为基础,人的自我完善必然以人的社会化为前提。
人的自我价值只有在社会的大舞台中得到肯定,才能使自己得到不断的自我完善。
我们强调提高全民族素质,也就是说有高素质的民族,才会有高质量的社会。
第三,一名优秀教师应正确处理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关系。
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这对范畴既对立又统一,而且在实践中相互转化。
这个现象在本质上反映了学校教育实践中师生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科学地理解教育主体与客体关系是正确地解决教育中多种矛盾的关键,也是正确地处理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矛盾的关键。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而不仅仅是接受教育的客体。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现代社会要求人具有独立、创造、进取的品质,这都是与人的主体性分不开的。
因此,一名优秀教师要在教育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组织活动,让学生做活动的主人,为学生提供发挥创造性的舞台,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培养各种能力。
我国中小学应试教育模式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教师本位观”、“教师中心论”的影响之深,是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因此一名优秀教师既要探索教师怎样教,更要探索学生怎样学,这样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四,一名优秀教师培养学生应面向未来。
80年代各国纷纷把教育改革的目标放到21世纪人才培养上,邓小平同志敏锐地觉察到这一新的变化,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因此,老师要使学生受到全面的教育,使之成为今后社会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我国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之网。
当代教育界流行一句名话,即“教是为了不教”,并把它视为教学的最高境界。
国外教育界提出“迁移而教,为迁移而学”。
可见重视学生的后天学习、后天发展,是最科学的教学方法。
第五,一名优秀教师应注意:学生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所有价值观念的核心,想象、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战略性任务。
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有特定的目标与要求,更要融入平时的教育之中。
在教学上、在平时的作业中、在试卷上、在课堂的问答中,应一如既往地做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
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质疑、求异,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提出与书本、老师不同的意见。
创新往往从问题开始,只有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有创新可言。
爱因斯坦从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相矛盾的现象出发,提出疑问,创立了“相对论”。
一名优秀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如何回
答问题,而且要教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发现有价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