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读城记:那些年沈阳经历的旱灾和求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读城记

那些年沈阳经历的旱灾和求雨

詹德华

最近一段时间,沈阳人对天气的最大感受就是一个字——旱!虽然刚刚下了一点雨,但这个夏天,炎热少雨,已经到了让人干渴的地步了。关于这场旱灾是多少年一遇,因为干旱的天数增加,情况也日益严重,相关部门也在不停发布。不过,这恐怕不是辽沈地区史上最严重的旱灾,但今年的旱情也的确可以记录在历史中。那么,沈阳历史上,到底出现过多少干旱的年头?在那些干旱的日子,沈阳又发生了哪些事儿呢?

风水宝地也曾有旱灾沈阳地处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从地理情况和气候情况看,并不是属于干旱区。一年四季鲜明,灾害并不多的沈阳,一直被称为“风水宝地”。不过,毕竟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岁月,不可能总是风调雨顺,老天爷偶尔发发脾气,也是够人们喝一壶的。

比如沈阳,历史记载中,各种自然灾害也是存在的,旱灾在其中并未导致过最严重的灾荒,但也挺害人。

因为清朝在沈阳发祥,因此,从清朝开始,对于沈阳的记载就更加详细,一些旱灾也自然被记录得多了起来。在这之前,史料中记载的旱灾灾情相对简略。

史料记载,金天辅二年(1118年)当时的“锦县、锦州、兴城大旱,大饥,民削榆皮食,继而人相食”。1280年“辽阳诸州旱。”明正统九年(1444年)“辽东大旱”。连续三年出现旱灾的有明嘉靖三十五年至三十七年(1556年—1558年),史书记载1556年“辽阳春、夏旱;辽东、沈阳等地,水旱灾。”

清代自顺治以后,较大旱灾有: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盛京等处“自春至夏,五月无雨,尚未播种”;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开原、盛京旱,麦禾不收;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开原、承德、铁岭、锦县、宁远、广宁、义州等州县、法库、连山关等旱灾;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奉天大旱、大水;咸丰八年(1858年)奉天夏秋大旱;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奉天所属境内夏秋之交亢旱,凌源、锦县、义县旱”。提醒一下,这里边的“×月”都是农历月份。

到了近100多年,比较大的旱灾有1926年的东北大旱,当时“东三省旱情严重,农作物大量枯死”,自然沈阳也没能幸免。建国后,1968年,辽宁省除丹东地区外,其他各地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夏、伏旱,包括沈阳。大部分地区从年初至7月份未下透雨。沈阳7月21日至8月10日

仅降雨11.6毫米。1982年,辽宁省2月份至4月份基本无雨,浑河下游7月23日至8月8日断流。在1989年发生的全省特大干旱和1997年的干旱中,沈阳也深受其害。

求雨成功,郭守真得建太清宫遇到大旱,除了积极运用水利设施进行抗旱外,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求雨就成了一个经久不衰、逢旱必有的活动。究竟有多少次求雨能够成功,无法统计,不过,在沈阳过往的“求雨史”中,也有非常成功的,因为求雨成功,还产生了东北最大的道教宫观——太清宫。

史载,清康熙二年(1663年)春,盛京(沈阳)酷旱多日,当时镇守盛京是乌库理将军,刚刚从盛京总管改封为盛京将军的乌库理战功赫赫,却对这龙兴之地的干旱没了辙。于是,听人建议求雨,感觉自己不在行,便慕名迎请九顶铁刹山八宝云光洞内修行的全真龙门派第八代祖师郭守真来盛京祈雨。

郭守真,曾于山东马鞍山聚仙宫拜龙门派七代祖师李常明为师,后返回辽东,在本溪九顶铁刹山八宝云光洞修持,可谓得道的高人。郭守真应乌库理将军之请来到盛京后,开始祈雨。不知道是因为当时的确到了下雨的时候,还是这位郭祖师真的能呼风唤雨,法术无边,不管怎样,史书上记载就是当时因为郭道长的求雨,最后天降甘霖,当时人眼中看来,那绝对是好使。这件事不但《铁刹山志》有详细记载,《沈阳县志》也有明确记载。

甘霖普降,万民欢悦。乌库理一看,这位道长真乃高人也,想请郭守真出山,只要他同意,就封官晋爵,郭守真婉言谢绝。不受重赏,唯求城垣西北角楼外水泡一段建庙,将军等欣然应诺,遂拨款帮郭守真撤水填平,特建道庙。本名三教堂,是为太清宫之肇始。现在沈阳的太清宫里,还有郭祖殿,那就是为了纪念开山祖师郭守真的。

求雨求过了劲儿,洪水冲进城郭祖师求雨成功,得建太清宫,可谓一段佳话,不过,也有求雨求出毛病的。这事儿还是发生在沈阳。

天一旱就求雨,这是当时很多人的一种惯性思维,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像郭祖师那样有神通,求雨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很多时候,求雨的最后结局,还是持续的干旱,不过,也有例外,求来了雨,却带来了洪灾。

这件事儿发生在光绪十四年(1888年),这一年注定是多事之秋,当年的6月,沈阳人感受了一次大地的晃动,除了地震,人们感受最深的,就是连续的干旱。五月至六月,奉天省的大部分地区正在遭受一场旱灾,河流几近干涸,连井水都变成了浑泥汤。干旱笼罩着沈阳的大

地。田地里的庄稼从一点点的泛绿开始一步步地发黄枯萎,风一起,漫天遍野的尘土。眼见着将要颗粒无收,无助的人们便把希望寄托在老天的恩赐上,于是,求雨,便成了人们对生活希望的主要寄托方式。

据记载,当年整个沈阳城,到处是求雨的队伍。各色人等,都加入了求雨。经过多少天的期盼,到了七月初,雨终于下来了,人们欣喜异常。不过,很快,雨水带来的欣喜变成了忧虑。雨越下越大,连绵不绝。当初求雨的人都希望龙王爷收了神通吧,可是,没有用,龙王爷玩高兴不走了,大雨下了有半个月。田里的庄稼从干枯刚变成了精神,就又被水冲走了。这一场雨,是全奉天范围的,甚至于是大半个中国范围的。连日霪雨,最终导致洪水冲进了沈阳城,甚至盛京的火药库也被冲毁,火药都被淹没,城外更是绵亘千里皆成泽国。如果预知是这情况,最初怕没有人想求雨了。

那些年的求雨报道

清朝没了之后,求雨这事儿还继续存在。当时已有了报纸,从报纸上的报道,可以看到当时“求雨”盛况。

比如,1919年8月6日《盛京时报》第五版报道:“康平知事祷雨:本邑入夏以来,天久不雨,禾苗已有枯槁之势。县知事李辑五,恐秋收无望,民食艰难。特联合警长刘弼臣及农商各界, 于初三日齐集关帝庙,设坛占香,虔诚祷雨。继又游行街市,遍谒各庙。初四日,天果大雨……初五日李知事又行礼筹神,一般农民咸谓李知事诚可格天矣!”看来,当时的这位康平县长也算点子挺正,初三带领大家求雨,初四就下雨了,那是相当有面子了。

据当时的报道和一些史料记载,当时辽宁地区各地政府官员如省长、县长、会长、知事、道尹等,都积极组织当地祈雨,带头虔诚祭拜,难怪当时的求雨一直长盛不衰。

除了全民出动的求雨,还有的用演戏的方式来求雨和感谢老天爷。如在1919年8月15日《盛京时报》第五版载, “奉天筹款演戏:天久不雨,田苗枯槁。当局与工商会为体恤民困起见,相继设坛祈雨。虽得甘霖,未能十分沾足。闻张使昨与工商两会会议筹款若干,拟在小河沿搭台演戏,以谢灵应而答神麻云!”虽然雨没下透,但也要演戏酬神,这既是答谢神灵,也是希望再下一点雨。可见,当时的求雨,不仅仅是为了下雨,还多少有些娱乐的味道,不知道当时有没有类似“雨神”萧敬腾一样的艺人,如果有,一定是天天档期排得满满的吧?(来源:沈阳晚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