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图解

合集下载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构建和评价方法的改良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构建和评价方法的改良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构建和评价方法的改良杨涛涛;肖颖;奚赛飞;马毅超;方明笋;寿旗扬;潘永明;陈民利【摘要】目的优化和改良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构建和评价方法,提高模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方法取雄性SD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在模型的构建过程中从麻醉、插气管、保温、手术操作、术后护理等环节进行优化和改进,并观察不同的麻醉方法和术后时间对心肌梗死程度的影响,用不同的染色方式进行心肌梗死模型的评价.结果对比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构建过程中各组大鼠麻醉时间、术后恢复以及心肌梗死面积的结果,戊巴比妥钠是更合适的麻醉药;结扎手术后时间对模型心肌梗死范围无明显影响(P>0.05),但心肌缺血危险区面积随术后时间的延长明显减少(P<0.01);TTC与依文思蓝双重染色相对TTC染色能明显观察到心肌缺血危险区和梗死区范围.结论优化和改进后的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提高了动物福利,制备和评价方法更加客观准确.【期刊名称】《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年(卷),期】2014(024)002【总页数】7页(P46-51,后插4)【关键词】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方法;改良【作者】杨涛涛;肖颖;奚赛飞;马毅超;方明笋;寿旗扬;潘永明;陈民利【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研究中心/比较医学研究中心,杭州,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研究中心/比较医学研究中心,杭州,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研究中心/比较医学研究中心,杭州,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研究中心/比较医学研究中心,杭州,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研究中心/比较医学研究中心,杭州,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研究中心/比较医学研究中心,杭州,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研究中心/比较医学研究中心,杭州,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研究中心/比较医学研究中心,杭州,31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已成为中老年人群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

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具体方法及步骤

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具体方法及步骤

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具体方法及步骤原型物种人来源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导致心梗模式动物品系SPF级SD大鼠,健康,3-4W,雌雄各半,体重为180g-200g。

实验分组实验分六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受试药组三个剂量组。

实验周期72h建模方法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是一种急性及严重的心脏状态。

心脏作为血液循环动力中心这一功能的实现,需要冠状动脉不断提供的血流供应,当冠状动脉发生病变而狭窄或堵塞,使得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便会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心肌无法得到足够氧气,最终导致心肌不可逆的缺血性坏死,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降低,机体供血不足,严重者最终导致机体死亡。

1. 大鼠用3%戊巴比妥钠(30mg/kg),腹腔注射麻醉,用小动物剃毛器剃除大鼠胸部及腋下毛发(充分暴露手术区),用碘酒和75%乙醇术区消毒。

2.气管插管:麻醉后,夹趾检测无反应即可进行MI手术。

打开外置光源、显微镜开关,打开呼吸机,设置好各参数(呼吸比2:1,潮气量6-8 mL,频率70 次/min),将气管插管沿声门插入气管,取下大鼠接上呼吸机,观察大鼠呼吸状况,胸廓起伏与呼吸机频率一致表示插管成功,即可进行MI手术。

3. 大鼠采用右侧卧位,用眼科剪在左前肢腋下,用显微剪于三、四肋间打开胸腔充分暴露心脏,显微直镊轻轻夹起少量心包并于左心耳下撕开少许心包,充分暴露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或所在区域。

4. 结扎冠状动脉:于显微镜下找到LAD走向或可能所在位置,持针器持取5-0带针缝合线,于左心耳根部下方肺动脉圆锥旁以5-0 无创缝合线穿过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LAD),以完全阻断LAD血流。

5.关胸:结扎完成后,5-0缝线完全缝合胸腔开口(保证无缝隙、无错位)关闭胸腔,由内向外逐层缝合各层肌肉和皮肤。

6.术后管理:术后密切关注大鼠状态,有无呼吸异常等。

待大鼠自然苏醒后将大鼠从呼吸机上取下并取下气管插管,正常饲养。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估-最新文档资料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估-最新文档资料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估1 对象与方法?1. 1研究对象清洁级雄性Spreague-Dawley (SC)大鼠20 只,体质量250〜300 g (275± 15. 3) g,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心肌梗死组。

1 .2 研究方法?1 . 2. 1 MI 模型的建立[2-3] 氯胺酮( 75 mg/kg )腹腔注射麻醉,经口人工呼吸(导管置于大鼠的舌体与上颌之间),连接小动物呼吸机予以正压通气,潮气量3〜5 ml/100 g ,呼吸频率60次/min,吸呼比1? : ?1。

左侧胸部备皮,消毒手术区域,经胸骨左缘第4 肋间开胸,钝性分离肌肉,以眼科开睑器撑开肋间肌切口,暴露心脏,剪开心包,于肺动脉圆锥与左心耳之间距主动脉根部2~3 mm处,用7-0眼科无创缝合针,穿过前降支深部连同一小束心肌一并结扎。

根据心电图和心肌组织颜色确定冠脉结扎成功。

逐层缝合胸壁,自主呼吸恢复后拔出通气导管。

大鼠清醒后送动物房饲养,规律照明,自由进食和饮水。

术后连续3 d 予以青霉素40 万U 腹腔注射以预防感染。

假手术对照组除不结扎冠状动脉外,其余步骤相同。

1. 2. 2 超声心动图检查[4]3% 戊巴比妥钠( 45 mg/kg )腹腔注射麻醉,用Philips Sonos 5500型多功能超声诊断仪( S12探头,频率5~12 MHz),在胸骨旁以二维超声和M型超声测量左室收缩末径(LVSd、左室舒张末径(LVDd、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PWd、舒张期左室前壁厚度(AWd Ml组为梗死区室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短轴缩短率(FS),分别计算梗死区变薄指数(BBZS即舒张期左室前壁厚度/后壁厚度)和非梗死区增厚指数(ZHZS即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前壁厚度)。

所有参数均在3 个连续的心动周期中进行测量并取平均值。

1.2.3 血流动力学检查[5]3%戊巴比妥钠(45mg/kg)腹腔注射麻醉,气管切开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建立方法选择及心电图表现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建立方法选择及心电图表现

檵檵檵檵殝
526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11 年 12 月第 19 卷第 6 期
Acta Lab Anim Sci Sin , December , 2011 , Vol. 19. No. 6
spectively. There was no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the survival rate was 100% in the sham operation group. ECG : QRS-T wave displayed an intersection “M ” shape in the sham group and before left coronary artery ligation. The R wave and T wave fused into one large tent-like single wave after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ligation ,and without visible ST segment.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seen at 4 weeks after operation. Conclusions tip ,and all ECG showed no visible ST segment in the rats. 【Key words 】 Rat ; Model ,myocardial infarction ; Electrocardiogram It is a novel method to establish myocardial infarct model that the suture is placed about 2 mm distal to the horizontal line of left atrial appendage

大鼠冠心病心肌梗死模型制备的新方法

大鼠冠心病心肌梗死模型制备的新方法

大鼠冠心病心肌梗死模型制备的新方法张世田;庞路路;冯悦;宁晚玲;黄岑汉;王露瑶;黄小珊;唐汉庆【摘要】目的通过结扎大鼠左心室回旋支末梢血管,探索一种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新方法.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模型组(80只),大鼠经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麻醉后,颈部行气管切开插管术,呼吸机维持呼吸.对照组只开胸不结扎;模型组开胸结扎左心室回旋支末梢血管,术后笼中饲养4周,观察大鼠形态、行为学、呼吸改变,心电图、梗死心肌表现,组织病理学HE切片,并对其成活率进行统计,描述模型制作成功的标准.结果经过上述方法造模后,模型组大鼠形态、行为学、呼吸改变符合冠心病心力衰竭特征,心电图表现符合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动态演变过程,梗死心肌表现符合心肌梗死室壁瘤特征,组织病理HE染色示心肌坏死符合冠心病心肌梗死特征.且术后成活率(即造模成功率)达到83.75%,各项指标符合临床冠心病心肌梗死标准.结论结扎大鼠左心室回旋支末梢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方法简单、稳定快速,造模成功率高、可控性好,与临床冠心病心肌梗死相似度高,是一种理想的造模新方法.【期刊名称】《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9)003【总页数】4页(P179-182)【关键词】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动物;左心室回旋支【作者】张世田;庞路路;冯悦;宁晚玲;黄岑汉;王露瑶;黄小珊;唐汉庆【作者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百色 533000;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200;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 530200;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 530200;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百色 533000;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百色 533000;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 530200;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百色 5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2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是研究冠心病心肌梗死发病机制及相关药物药理作用的常用动物疾病模型,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模是许多文献记载比较多的一种手术方法[1],但经解剖多只大鼠发现,左心室回旋支与前降支相比,其走行明显,左心末梢分支分布广泛,变异小,此处结扎便于操作、可控性好,我们在既往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制作的基础上简化操作步骤,采用结扎大鼠左心室回旋支末梢血管来制作心肌梗死模型,通过分析观察相关指标,与临床冠心病心肌梗死相比较,判定该模型的制作效果,探索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新方法。

心肌梗死(MI)小鼠模型具体方法及步骤

心肌梗死(MI)小鼠模型具体方法及步骤

心肌梗死(MI)小鼠模型具体方法及步骤原型物种人来源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法致心梗模式动物品系SPF级Balb/c小鼠,雄性,周龄为6w~8w,体重为23g~27g。

实验分组实验分三组:模型组(10只),对照组(10只),空白组(10只)。

实验周期0h、3h、6h、12h、24h、72h建模方法1. 3%戊巴比妥钠80mg/kg腹腔注射麻醉,用小鼠剃毛器剃除小鼠胸部及腋下毛发(充分暴露手术区),用碘酒和75%乙醇手术区消毒。

2.气管插管:麻醉后,夹趾检测无反应即可进行MI手术。

打开外置光源、显微镜开关,打开呼吸机,设置好各参数(呼吸频率110bpm),将气管插管沿声门插入气管,取下小鼠接上呼吸机,观察小鼠呼吸状况,胸廓起伏与呼吸机频率一致表示插管成功,即可进行MI手术。

3.小鼠采用右侧卧位,用眼科剪在左前肢腋下,用显微剪于三、四肋间打开胸腔充分暴露心脏,显微直镊轻轻夹起少量心包并于左心耳下撕开少许心包,充分暴露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或所在区域。

4. 结扎冠状动脉:于显微镜下找到LAD走向或可能所在位置,持针器持取7-0带针缝合线,于左心耳下缘2mm处进针,缝线穿过LAD,以完全阻断LAD 血流。

5. 关胸:结扎完成后,6-0缝线完全缝合胸腔开口(保证无缝隙、无错位)关闭胸腔,由内向外逐层缝合各层肌肉和皮肤。

6.术后管理:术后密切关注小鼠状态,有无呼吸异常等。

待小鼠自然苏醒后将小鼠从呼吸机上取下并取下气管插管,正常饲养。

模型评价1.心脏功能评价由Laplace定理可知:S=Pr/2h,P为心室内压,r为心腔内径,h为心壁厚度。

在心脏压力负荷过重的情况下,为适应心脏做功增加,室壁厚度增加,左室室壁应力增加,提高心脏收缩功能起到早期代偿的机制;但持续的压力超负荷,可促进心肌肥厚,导致心肌细胞的坏死及凋亡,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到损害,最终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甚或心源性猝死。

可通过超声或血流动力学检测来评价心功能。

两种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比较研究

两种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比较研究

两种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比较研究童敏;贺亮;刘文亮;周胜华【摘要】目的通过对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和超声波凝固法制作心肌梗死模型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两种心梗模型的优缺点.方法 45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15)、冠状动脉结扎组(n=15)、超声刀组(n=15).假手术组:冠脉左前降支只套线,不结扎;冠状动脉结扎组:用620缝合线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超声刀组:用超声刀凝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术后4周分别测定大鼠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水平,并行心肌HE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分析,探讨两种模型的优劣.结果与冠脉结扎组比较,超声刀组血清CK、CK-MB、LDH、AST活性均无明显差异(P>0.05);HE染色显示:两组心肌组织均出现凝固性梗死,炎细胞浸润,继而有肉芽组织长入,最后形成瘢痕.冠状动脉结扎组大鼠术后死亡率50%,超声刀组大鼠术后死亡率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者均可有效复制心肌梗死模型.超声刀凝固法操作简单,死亡率低,能建立稳定的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可用于心肌梗死的相关研究.%Objective To compare two rat model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established by coronary artery ligation and harmonic scalpel method for their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and applications. Methods Sixty Sprague 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ham-operated group, coronary artery ligation group and harmonic scalpel group. In the latter two groups, myocardial infarction was induced by ligation of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and coagulation of the artery, respectively. Four weeks after the operations, the rats were sacrificed to measure the serum levels of CK, CK-MB, LDH and AST, and the hearts were collected for histopathologicalobservation with HE staining. Results The rats in the sham-operated group and coronary artery ligation group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rum levels of CK , CK-MB , LDH or AST. Histologically, the myocardial tissues of the two models all showed coagulation necrosis and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with granulation tissue ingrowth in the infracted tissues and scar formation. The mortality rate of the rats in coronary artery ligation group was 50% at 4 weeks, '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harmonic scalpel group (20%, P<0.05). Conclusion Coronary artery ligation and harmonic scalpel method are both effective means to produce rat model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e latter method can establish a more stable model for studying the mechanism and treatment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期刊名称】《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31)011【总页数】3页(P1941-1943)【关键词】冠状动脉结扎法;超声刀;心肌梗死【作者】童敏;贺亮;刘文亮;周胜华【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动物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12;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麻醉科,湖南长沙410012;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胸外科,湖南长沙410012;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湖南长沙41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22在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MI)[1-2]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今天,成功制备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是我们进行相关研究的基础。

实时PCR法验证心肌梗死大鼠模型正常组织及心肌梗死组织与血管新生途径相关差异基因的表

实时PCR法验证心肌梗死大鼠模型正常组织及心肌梗死组织与血管新生途径相关差异基因的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第16卷 第7期 2012–02–12出版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February 12, 2012 Vol.16, No.7P .O. Box 1200, Shenyang 110004 1220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Renji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200001, ChinaYu Li-wei,★Studying for master’s degree,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Renji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200001, China yuliwei19@ Correspondence to: Jiang Meng, Doctor,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Renji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200001, China jiangmeng0919@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30800453*; theRising Star Program of Science andTechnology for Youth in Shanghai, No. 10QA1404500*; the Pilot Project of Innovation forStudents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No. IAP3117*; the Cross Project Biomedical Engineering of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No. YG2010MS29*Received: 2011-10-08 Accepted: 2011-12-05实时PCR 法验证心肌梗死大鼠模型正常组织及心肌梗死组织与 血管新生途径相关差异基因的表达****★俞立玮,姜 萌,朱 丹,俞劼晶,马 骏Verification of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angiogenesis related genes in normal tissues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tissues of rat model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using real-time PCR methodYu Li-wei, Jiang Meng, Zhu Dan, Yu Jie-jing, Ma JunAbstractBACKGROUND: Researches have shown that the process of angiogenesis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s mediated by a number of genes.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angiogenesis related genes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METHODS: Rat model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as constructed; five specific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genes in gene chip were select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gene chips: secreted phosphoprotein 1, chemokine receptor 2, angiopoietin-like 4, CXCchemokine ligand 5 and interleukin-1β. Real-time PCR was conduct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these genes in normal and in infarction myocardial tissues of rat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odel.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 gene expression of the secreted phosphoprotein 1, chemokine receptor 2 andangiopoietin-like 4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early stage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 < 0.05); and it was time-dependent. While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CXC chemokine ligand 5 and interleukin-1β showed low fluctuation without significant changes. Among them, the secreted phosphoprotein 1 and chemokine receptor 2 are related to the inflammation, cell adhesion, migration and chemotaxis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hile the angiopoietin-like 4 is related to angiogenesis and cell differentiation.Yu LW, Jiang M, Zhu D, Yu JJ, Ma J. Verification of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angiogenesis related genes in normal tissues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tissues of rat model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using real-time PCR method. Z hongguo Z uzhi Gongcheng Yanjiu. 2012;16(7): 1220-1224. [ ]摘要背景: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过程受众多基因调控。

急性心肌梗塞动物模型

急性心肌梗塞动物模型
Wistar 大鼠用异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后 ,仰卧 位固定于动物手术板上 ,颈正中 、左前胸手术部位经 常规备皮 、消毒 、铺巾后 , 首先在颈正中线做切口 015 cm ,钝性分离并暴露气管 ,沿 3 、4 气管软骨环间 行气管切开术 ,在此过程中应注意清理呼吸道分泌 物 。然后在距胸骨左侧约 015 cm 处沿 4 、5 肋间做 纵行切口约 2 cm ,依次切开皮肤 、浅筋膜和深筋膜 , 钝性分离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 ,插管并接通小型动 物呼吸机 ,调整呼吸参数 ,吸与呼次数比为 1∶115 , 呼吸频率 114~126 次Πmin ,调整后的呼吸频率及胸 廓动度应较动物实际需要量稍大为宜 ,在呼吸机调 整好以后 ,剪断 2 根肋骨 ,打开胸壁 ,暴露心脏 ,小心 剪开心包 ,用无菌棉签轻轻向右下压左室前壁 ,可清 楚看到左心耳 ,左冠动脉从其后下缘发出 。在左心 耳下约 3~4 mm 处左冠动脉前降支与后降支分叉 处 ,用 8 - 0 无创伤丝线穿过左冠脉前降支 ,进针深 度为 012~014 mm ,打结后可见左室前壁及心尖部 颜色变暗 、搏动减弱 。结扎满意后用 0 号丝线关闭 胸腔 ,生理盐水冲洗确认闭合完好 ,然后依次缝合肌 肉及皮肤 。术后单笼饲养 ,肌注青霉素预防感染 。 113 模型构建情况的检测 11311 心电图 :采用单极肢体导联方式 ,主要进行 Ⅰ、Ⅱ、Ⅲ导联的动态监测 ,在冠脉结扎前至冠脉结 扎后进行持续检测 ,观察不同导联上心电波形的变 化及病理性 Q 波的出现与否 。 11312 病理组织切片 : (1) 在结扎冠脉 40 min 后即 刻处死动物 ,取出心脏 ,做连续冰冻切片 ,切片厚度 为 6μm ; (2) 切片入苏木素染色 5~10min ,蒸馏水漂 洗干净 ; (3) 1 %盐酸乙醇中浸泡片刻 ,除去非特异性 染色 ; (4) 入饱和碳酸锂返蓝片刻 ; (5) 015 %伊红染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melusin_Akt通路和心功能的动态变化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melusin_Akt通路和心功能的动态变化
【Abstract 】 Objective To st udy t he dynamic changes of melusin/ Akt pat hways in t he myocardium and heart systolic f unctio n follow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 n ( AM I) in rat s. Methods Thirty2eight male SPF mice were rando 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 s of AM I wit h AMI( n = 30) fo r 1 , 4 ,6 ,8 weeks and t he co nt rol ( sham gro up ) ( n = 8) .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 nary artery ligation was perfo rmed to induce AM I model. Western blot was used to measure t he melusin exp ression and p ho sp hrylation level of Akt in myocadial tissures. Cardiocat herter was inserted to assess t he hemodynamics of t he left vent ricle. Echocardiograp hy was used to mo nitor cardiac systolic f unctio n. H E staining was perfo rmed to o bserve cardiac morp hology. Results Fllowing AM I , t he levels of melusin exp ression and Akt p ho sp horylatio n were o bvio usly lower in AM I group t han t ho se in sham group , which t hen increased gradually , reached a peak level at six weeks and decreased again afterwards and became lower t han t ho se of sham group at 8 weeks. The cardiac f unctions ( FS % and dp/ dt max) of AMI gro up were o bviously lower t han t ho se of sham group , which weeks at 8 weeks were obviously lower t han t ho se of subgroup s of 1 , 4 , 6. Conclusion The cardial systolic f unction following AMI has t he similar changes as t he changes in t he levels of melusin exp ression and Akt p ho sp horylatio n. The changes of melusin/ Akt pat hways may be involved in t he cardiac remodeling and dysf unction in t he experimental myocardial infarctio n rat s.

陈旧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实验研究

陈旧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实验研究

陈旧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实验研究魏丽萍;赫小龙;祝光礼;陈铁龙【摘要】[目的]观察陈旧性心肌梗死大鼠的病理变化及细胞凋亡情况.[方法]40只SD雄性大鼠被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模型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对照组开胸不结扎,术后3个月留取心脏标本,2,3,5-氧化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g ltetrazoliurn chloride,TTC)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法观察病理改变,Westem blot法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量.[结果]对照组梗死面积为0,Caspase-3蛋白表达量为(0.31±0.09),模型组的梗死面积为(30.60±5.20)%、Caspase-3蛋白表达量为(0.49±0.08),模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HE染色发现模型组心肌细胞稀疏、萎缩,间质组织纤维化伴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心内膜软骨化,形态学特征符合透明软骨细胞.[结论]陈旧性心肌梗死大鼠梗死边缘区存在细胞凋亡.【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37)002【总页数】5页(P179-183)【关键词】陈旧性心肌梗死;细胞凋亡;心内膜软骨化;大鼠【作者】魏丽萍;赫小龙;祝光礼;陈铁龙【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杭州 310007;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杭州 310007;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杭州 310007;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杭州 31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21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细胞坏死是心肌死亡的唯一方式,近年来,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细胞凋亡是心肌死亡的重要方式。

细胞凋亡不仅存在于急性心肌梗死中,陈旧性心肌梗死同样存在细胞凋亡,该点已在动物模型实验及人类尸检中得到证实[1-2]。

但是现在的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最多观察到心梗后8周的病理改变及细胞凋亡状况。

Removed_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制备详细图解

Removed_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制备详细图解

模型的背景,心肌缺血模型分全心缺血和左心室缺血两种,全心缺血主要靠注射药物(如异丙肾上腺素等),左心室缺血主要靠手术对动物的冠状动脉左降支进行紧扎实现。

由于左心室缺血对临床的意义更大,所以研究心肌缺血药物时这个模型是必须的。

(1)术前12小时给动物禁食(2)将动物注射10%水合氯醛(0.4mL/100g)麻醉后固定在手术台上(3)用笔型静脉置留针进行气管插管,插好后可用手术刀柄靠近气管,如果见气雾,就证明成功,连接动物呼吸机,参数为:呼吸频率85;呼吸比1:1;潮气量为18ml(4)胸部被毛、酒精棉消毒,在胸部左侧3~4肋间剪开皮肤,如图1(5)分离肌肉露出肋骨,切口位置有两块肌肉,胸浅肌和胸深肌,注意按照肌肉的纹路分离可以避免将肌肉扯烂,如图2(6)在第三根肋骨下用止血钳将肌肉分离开,然后左手用止血钳挑住肋骨,右手持剪刀剪开第三根肋骨,如图3(7)用止血钳将剪断的肋骨夹住掰开,放入开睑器,用止血钳剥离心包膜,如图4(8)用止血钳将胸腺(心脏上面白的像脂肪一样的东西)夹住拉出,如图5(9)在左心耳与肺动脉圆锥间穿6~0号线,拉紧丝线,形成心肌缺血,观察线扎紧的部位上下大约2mm范围的心肌是发白色的,如图6(10)闭合胸腔,注意将胸腔内的空气挤出(这点非常关键,这个模型最容易失败导致大鼠死亡的就是这个地方),对肌肉和皮进行缝合,挤空气的手法如图7(11)结扎术后6小时可进行TTC染色:将大鼠脱颈处死,打开胸腔,将心脏剪下,用生理盐水将心脏清洗干净并排出心脏内的淤血,沿冠状沟将心房切除留下心室,用刀片将心脏切成1mm厚的切片,放入0.1%的TTC磷酸盐缓冲液(pH 7.4)37℃水浴7~10分钟,取出切片用生理盐水冲洗数次,观察结果。

非梗死区因脱氢酶还原TTC而呈红色,梗死区因脱氢酶流失而呈白色,将梗死区和非梗死区分离并分别称重,梗死范围以梗死心肌占缺血心肌重量的百分比表示。

下图是染色的结果,图8结扎位置,梗死的地方其实肉眼大致能看出,和其他地方相比发白,图9:下面再发正常大鼠和梗死大鼠的心电图区别,是用的PowerLab做的,正常的如下22小时后的心电。

大鼠心衰ef值范围

大鼠心衰ef值范围

大鼠心衰ef值范围心衰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特征是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组织器官供血不足。

在研究心衰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常常使用动物模型来模拟人类心衰的发展过程,其中大鼠是最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

在大鼠心衰研究中,EF值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用于评估心脏泵血功能的强弱。

EF值,即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是指每次心脏收缩时,左心室将血液泵出的百分比。

它是通过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和收缩末期容积(ESV)来计算得出的。

EF值的计算公式为:EF = (EDV - ESV) / EDV × 100%。

一般来说,EF值越高,说明心脏泵血功能越好;反之,EF值越低,说明心脏泵血功能越差。

在大鼠心衰研究中,EF值的范围可以根据实验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正常健康的大鼠的EF值应该在60%以上。

当大鼠心脏出现功能异常时,EF值会下降。

根据不同的心衰模型和实验条件,EF值的下限可以在20%至40%之间。

例如,在冠心病模型中,科学家们通过手术或药物诱导大鼠心肌缺血,模拟人类冠心病的发展过程。

在这种模型中,大鼠的EF值通常会下降到30%至40%左右。

这是因为冠心病导致心肌缺血,心肌细胞受损,心脏泵血功能受到影响。

另外,在心肌梗死模型中,科学家们通过手术或药物诱导大鼠心肌梗死,模拟人类心肌梗死的发展过程。

在这种模型中,大鼠的EF值通常会下降到20%至30%左右。

心肌梗死导致心肌坏死,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

需要注意的是,EF值的范围并不是绝对的,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实验条件、动物品系、年龄、性别等。

因此,在进行大鼠心衰研究时,科学家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EF值的范围,并结合其他指标来全面评估心脏功能的变化。

总之,大鼠心衰EF值范围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用于评估心脏泵血功能的强弱。

根据不同的心衰模型和实验条件,EF值的范围可以在20%至40%之间。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大鼠心衰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心衰的发展机制,并为心衰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探索行为及海马神经元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变化

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探索行为及海马神经元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变化

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探索行为及海马神经元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变化张晓鑫;王艳;杨清成【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探索行为和海马神经元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变化.方法将25只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依据分层抽样法分为对照组(n=5)和AMI组(n=20).AMI组大鼠采用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制作AMI模型,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采用旷场实验观察各组大鼠AMI前及AMI后3、7、10、14 d探索行为的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2组大鼠心肌组织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2组大鼠海马神经元中BDNF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组大鼠海马神经元中BDNF mRNA表达.结果旷场实验结果显示,AMI前2组大鼠潜伏期、水平运动次数、垂直运动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后3、7、10、14 d,AMI 组大鼠潜伏期长于对照组,水平运动次数、垂直运动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HE 染色结果显示,AMI组大鼠心肌组织梗死区及梗死边缘区的心肌细胞出现核固缩现象,且有炎细胞浸润;对照组大鼠心肌细胞呈粉红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均显示,AMI后7、14 d,AMI组大鼠海马神经元中BDNF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 <0.05);AMI组大鼠AMI后14 d海马神经元中BDNF蛋白表达量低于AMI后7 d(P<0.05).AMI后7、14 d,AMI组大鼠海马神经元中BDNF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AMI后14 d,AMI组大鼠海马神经元中BDNF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AMI后7 d(P<O.05).结论大鼠AMI后伴发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海马神经元中BDNF表达显著降低有关.【期刊名称】《新乡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36)003【总页数】6页(P218-223)【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抑郁症;海马;神经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探索行为【作者】张晓鑫;王艳;杨清成【作者单位】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二科,河南新乡453003;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二科,河南新乡453003;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安阳455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2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racted,AMI)发病率较高,且治疗难度大,预后差,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压力[1]。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构建和评价方法的改良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构建和评价方法的改良

【 Ab s t r a c t 】 0b j e c t i v e T o o p t i m i z e t h e m e t h o d o f e s t a b l i s h i n g a n d e v a l u a t i n g r a t mo d e l s o f m y 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
杨涛涛 , 肖 颖, 奚赛 飞 , 马毅超 , 方 明笋 , 寿 旗扬 , 潘永 明, 陈 民利
( 浙 江 中 医药 大 学 动 物 实 验 研 究 中一 5 ' / 比 较 医 学研 究 中 心 , 杭州 3 1 0 0 5 3 )
【 摘要 】 目的
优化和改 良大 鼠心肌梗死模型 的构建和评 价方法 , 提 高模 型 的可靠性和 稳定性 。方 法 取
血 危 险 区面 积 随 术 后 时 间 的延 长 明 显 减 少 ( P< 0 . 0 1 ) ; T T C与依 文 思 蓝 双 重 染 色 相 对 T T C染 色 能 明显 观 察 到 心 肌
缺 血危 险 区 和梗 死 区范 围 。结 论 观准确 。 优 化 和 改 进 后 的 大 鼠心 肌 梗 死 模 型 , 提高 了动物福利 , 制 备 和 评 价 方 法 更 加 客
【 关键词 】 大 鼠; 心肌梗死模型 ;方法 ; 改良 【 中图分类号 】R 3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 1 6 7 1 — 7 8 5 6 ( 2 0 1 4 )0 2 - 0 0 4 6  ̄6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7 8 5 6 .2 0 1 4 . 0 0 2 . 0 1 1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研究进展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研究进展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研究进展心肌梗死是现临床的多发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了闭塞,导致心肌缺血从而引起心肌细胞发生死亡,已经成为中老年人群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

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是研究梗死性心脏病病理机制和相关治疗药物疗效评价的一个重要手段。

目前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有很多种方法,譬如药物治疗、细胞技术等。

这些治疗方法在临床使用之前都要进行大量的动物实验,只有在动物实验出现了治疗的效果才能进而在临床应用。

其中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是研究心肌梗死病理生理变化的重要模型,它能够客观的反应治疗效果以及在心肌梗死过程中心电活动、室壁运动的变化,对临床进一步揭示心肌梗死的发病机理及对心肌缺血损伤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文章就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进行一个简单的叙述。

1.结扎法1.1麻醉方法的选择大鼠的麻醉方法常见的有腹腔注射、静脉注射、吸入麻醉等方法,在实验中所用的麻醉药物常见的有水合氯醛、戊巴比妥钠、乙醚等。

其中戊巴比妥钠或水合氯醛通过腹腔注射给药可以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1】,它的优点是给药途径便利、麻醉起效快、麻醉深度适中,但在麻醉时要对麻醉剂量的选择要非常谨慎,应当按公斤体重来计算,从低剂量开始给药,譬如10%的水合氯醛按照0.3ml/100g为起始量,5~10min起效。

麻醉太浅,大鼠容易清醒发生挣扎,不利于手术操作;麻醉太深,则术后大鼠不易清醒,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堵塞气道,会导致大鼠难以恢复正常的自主呼吸【2】,拔呼吸机插管较困难,容易导致实验大鼠的肺水肿、感染、呼吸肌麻痹等,会大大增加大鼠围手术期死亡率。

1.2建立气道的方法有研究表明,在建立AMI模型过程中可以不进行气管插管,但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开胸并进行结扎,手术难度较大。

这个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许多很难克服的技术弊端:操作难度大、围术期存活率低。

现如今AMI模型制作时多采用小动物呼吸机维持呼吸,比较常用的大鼠气管插管方法有经口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插管。

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制备详细图解

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制备详细图解

模型的背景,心肌缺血模型分全心缺血和左心室缺血两种,全心缺血主要靠注射药物(如异丙肾上腺素等),左心室缺血主要靠手术对动物的冠状动脉左降支进行紧扎实现。

由于左心室缺血对临床的意义更大,所以研究心肌缺血药物时这个模型是必须的。

(1)术前12小时给动物禁食(2)将动物注射10%水合氯醛(0.4mL/100g)麻醉后固定在手术台上(3)用笔型静脉置留针进行气管插管,插好后可用手术刀柄靠近气管,如果见气雾,就证明成功,连接动物呼吸机,参数为:呼吸频率85;呼吸比1:1;潮气量为18ml(4)胸部被毛、酒精棉消毒,在胸部左侧3~4肋间剪开皮肤,如图1(5)分离肌肉露出肋骨,切口位置有两块肌肉,胸浅肌和胸深肌,注意按照肌肉的纹路分离可以避免将肌肉扯烂,如图2(6)在第三根肋骨下用止血钳将肌肉分离开,然后左手用止血钳挑住肋骨,右手持剪刀剪开第三根肋骨,如图3(7)用止血钳将剪断的肋骨夹住掰开,放入开睑器,用止血钳剥离心包膜,如图4(8)用止血钳将胸腺(心脏上面白的像脂肪一样的东西)夹住拉出,如图5(9)在左心耳与肺动脉圆锥间穿6~0号线,拉紧丝线,形成心肌缺血,观察线扎紧的部位上下大约2mm范围的心肌是发白色的,如图6(10)闭合胸腔,注意将胸腔内的空气挤出(这点非常关键,这个模型最容易失败导致大鼠死亡的就是这个地方),对肌肉和皮进行缝合,挤空气的手法如图7(11)结扎术后6小时可进行TTC染色:将大鼠脱颈处死,打开胸腔,将心脏剪下,用生理盐水将心脏清洗干净并排出心脏内的淤血,沿冠状沟将心房切除留下心室,用刀片将心脏切成1mm厚的切片,放入0.1%的TTC磷酸盐缓冲液(pH 7.4)37℃水浴7~10分钟,取出切片用生理盐水冲洗数次,观察结果。

非梗死区因脱氢酶还原TTC而呈红色,梗死区因脱氢酶流失而呈白色,将梗死区和非梗死区分离并分别称重,梗死范围以梗死心肌占缺血心肌重量的百分比表示。

下图是染色的结果,图8结扎位置,梗死的地方其实肉眼大致能看出,和其他地方相比发白,图9:下面再发正常大鼠和梗死大鼠的心电图区别,是用的PowerLab做的,正常的如下22小时后的心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制作图解
庄瑜制作
南京市第一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南京市心血管病医院心胸外科
/
制作前准备
1.器械:动物呼吸机,开胸制作心梗模型,维持呼吸至关重要。

虽然据说某些牛人可以不用呼吸机,但是我想这是经验积累的结果,开始时必然要用;况且需要看此说明的人应该没有牛到这个程度。

当然,如果你经费异常充足,不在乎死亡成千上万的大鼠也可以。

显微器械,最主要的是针持,大鼠胸腔、心脏均很小,常规器械无法进入胸腔缝扎。

其他手术器械以眼科器械为主。

2.动物:应选择成年健康大鼠,耐受性较好。

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每一只动物,包括死亡的大鼠。

许多人都知道制作大鼠模型需要多练习,但是练习不是买一大批大鼠,不停地缝扎,然后不停地扔掉死的大鼠;当然,制作心梗模型死亡一些大鼠是很正常的事情。

练习的前提是对大鼠解剖及操作过程的熟悉,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先找一份大鼠的解剖图谱,熟悉手术区域的解剖结构;同时研究实验流程,熟悉每一个实验步骤。

大鼠死亡后,不要急着扔掉,利用它练习每一个你不熟悉的操作步骤,直到熟练为止。

3.实验者:实验者必须具有一种平和的、耐得住寂寞的心态,制作模型需要时间,尤其是早期,需要耐心、仔细的摸索;必须对每一个步骤进行认真地研究。

最熟练的制作者做一只大鼠模型也需要30到40分钟的时间,加上准备及扫尾的时间,制作十只模型就需要一天的时间,如果你废寝忘食多用用功也可能做到15只左右,这样一天下来腰酸背痛是必然的,你能坚持多久?不熟练的话,一只就要两、三个小时;同时还要看着大鼠在你的手中死亡,这是很揪心的事情。

因此,实验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态,急于求成、难耐寂寞者不适合做此实验。

本人系气管切开插管,缝扎LAD制作模型。

亦有人经口插管,液氮冷冻制作模型;不在本人讨论范围之内,哪位有经验的话可以传上来,一起讨论。

最后祝各位早日成功!!
导师简介
陈 鑫 主任医师、教授,1963年2月出生于江苏靖江,1985年毕业于南京铁道医学院,同年进入南京市第一医院工作,1993年2月获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1993.3 - 1994.2至 Ocala Heart Institute, Ocala, FL, USA.学习,回国后从事心胸血管外科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1999年成为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多名专业人才。

1994年初率先成功独立地开展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结束了南京地区不能独立开展冠心外科的历史。

1997年率先在我国开展并报道了急性心梗心源性休克和急性心肌缺血病人的急诊冠状动脉搭桥和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抢救危重冠心病人。

1998年以来开展了多项新技术:常规动脉类旁路材料-乳内动脉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提高远期疗效;同期冠状动脉搭桥+心脏瓣膜置换/成型,冠状动脉搭桥+室壁瘤手术,常规“快通道”技术用于心脏手术病人等。

1999年开展了激光心肌打孔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治疗终末期冠心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并开展了内镜辅助大隐静脉制备在冠状动脉搭桥中的应用,进一步减少手术创伤。

2000开展了非体外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2000年10月通过电视台进行心脏不停跳搭桥的现场直播,提高了公众的健康知识水平,并在全国多家省市医院推广应用。

2001年8月,完全依靠自身力量成功为一名51岁伴严重糖尿病的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人施行了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 (手术前15天,病人心跳骤停,成功心、脑复苏),填补多项国内空白。

2002年大胆开展了深低温停循环升主动脉置换、主动脉弓置换等高难度技术治疗主动脉瘤和急性主动脉夹层,效果满意。

2003年在省内率先成功开展了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填补省内空白。

2004年常规深低温停循环升主动脉置换、主动脉弓置换等高难度技术治疗主动脉瘤和急性主动脉夹层。

2005年已经完成心肺联合移植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前已经完成各类心脏搭桥1500余例,总手术成功率在98%以上。

完成各类非体外循环心脏搭桥600余例,手术死亡率在1.5%以下,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完全依靠自身力量成功完成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14例,手术后最长病人已经良好生存近5年。

1998和1999年分别举办了两届江苏省继续教育项目。

2001和2002年分别举办了两次全国《冠心病外科治疗实践与进展研讨会》,推动和促进了我国冠心外科的发展与推广。

2003年举办了《江苏省国际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

2004年举办《全国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实践与进展会议》。

2004年举办《江苏省心脏移植进展与实践会议与学习班》。

2005年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国际微创冠状动脉搭桥研讨会》。

参与编辑医学著作5部,在国内外著名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百余篇,其中SCI收录两篇,推动和促进了我国冠心外科和心脏移植工作的发展。

目前任江苏省医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市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体外循环杂志》、《江苏医药杂志》、《实用老年医学杂志》、《南京医科大学学报》、《国外医学-心血管分册》等杂志编委。

先后主持多项省市重大课题包括省卫生厅重点课题、省和市科委课题、省333工程专项基金课题、省135重点学科课题等。

已经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江苏省卫生厅科技进步奖7项,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二等和三等奖共4项。

南京市政府科技进步特别奖(课题组获奖金20万),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三项。

南京市政府应用形新技术特别奖一项。

主要的奖励和荣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百名优秀医生、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中青年行业技术学科带头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南京市十大科技功臣、南京市十大青年科技之星、江苏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享受市级劳动模范待遇)、江苏省333科技工程学科带头人 ( 第二层次)、南京市213工程杰出中青年医学专家、江苏省135重点学科带头人、南京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等。

电子秤称量大鼠体重
提起大鼠尾巴,置入小笼中。

倒出适量乙醚于纱布上,置入鼠笼内,盖紧笼盖。

待大鼠麻醉后取出,补充氯胺酮75-100mg/kg(ip)持续麻醉;阿托品20-30μg/kg 腹腔注射,减少气道分泌物。

固定大鼠仰卧于手术台上。

剪除颈部及胸部被毛。

碘附消毒颈胸部、铺手术单。

纵形剪开颈部皮肤约1.5~2cm,分离皮下组织及肌肉。

显露气管及其上甲状腺腺体。

于腺体后方钝性分离气管并带线,注意勿损伤腺体及血管。

提起丝线,剪刀于气管环之间剪开气管半周。

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

调整呼吸频率、吸呼比及潮气量(根据呼吸机使用指南及大鼠表现调节)。

胸骨左缘3mm纵形剪开胸部皮肤约4cm。

钝性分离皮下、胸大肌与前锯肌。

缝合、牵开胸大肌及前锯肌,显露肋骨及肋间肌。

第三肋间逐步剪开肋间肌,显露胸膜。

大镊子于呼气时刺破胸膜,进入胸腔。

撑开肋骨,撕破心包,显露心脏。

必要时可于左外侧垫纱布隔开左肺。

探查确定左心耳,确定缝扎位置(肺动脉圆锥与左心耳交界处下方2mm)。

5-0(13mm针)prolene线缝扎LAD(肉眼不可见),出针。

打结(外科结)。

探查无出血后关胸,注意勿缝到心肺及血管,胸腔留置吸引管一根。

缝合肋间后予碘附消毒术野肌肉及皮肤。

对合胸大肌与前锯肌。

缝合皮肤。

针筒抽吸胸腔积气积液,拔除吸引管。

大鼠苏醒后,拔除气管插管,清除气道血块及分泌物。

Prolene线一针缝合气管切口。

碘附消毒术野,对合肌肉及皮下。

缝合颈部切口。

松开大鼠,放回鼠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