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感精髓》读书笔记
《参与感》读后感
《参与感》读后感在去年年末,我听闻了《参与感》的热潮,于是立即跟风购买了一本,但随后却因拖延症将其搁置在角落里。
然而,最近我重新审视了“参与感”这三个字,并对其进行了深入思考,同时结合对作者背景和各类书评的分析,我迅速将其应用于工作之中。
我的工作主要是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服务,包括邀请他们参与线上线下活动,并为优秀的创业项目提供最大的扶持。
基于对“参与感”的理解,我在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读者的参与度。
我在工作中加入了一些能够增加读者参与感的元素,例如大转盘抽奖和专项调查等。
这些活动不仅增加了读者的互动性,还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我们的服务和项目。
在与同事和客户的相处中,我鼓励大家积极探索和尝试,主动与客户沟通,征求他们的意见,以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此外,在线下活动中,我积极邀请不同的展示商和赞助伙伴参与,使参与者能够在活动中接触到更多层面的信息和服务。
这种多方位的参与体验不仅丰富了活动的内容,还增强了互动性和实用性。
推行这些措施以来,效果非常明显,但我始终感到心中没底。
直到最近,我终于下定决心读完了《参与感》这本书。
翻阅目录时,我发现书中的内容与我之前的想象大致相符,这让我感到一丝欣慰。
许多经管类书籍都具有明显的特点,从书名就能大致了解其主旨,比如《精益创业》《金字塔原理》等。
因此,我之前在工作中的尝试是与小米大神的教诲相契合的。
接着,我开始阅读正文。
令我惊喜的是,这本书远比我想象的更引人入胜,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
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大多数的经管类书籍都源自国外,如德鲁克和大前研一,翻译过程中难免会有损耗,再加上国情和案例的差异,增加了阅读的难度。
而《参与感》的作者是与雷军并肩奋斗了十几年的黎万强,他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书中的案例生动形象,结构也具有技术范的清晰特征,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
其二,书中每一章节都配有一幅风格统一的手绘画,简单明了,一针见血,这是该书的一大亮点,同时也凸显了电子书的不足之处。
参与感读书笔记
参与感读书笔记参与感读书笔记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参与感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与感读书笔记 1之前一直对小米抱着或多或少的偏见,导致迟迟没有去读这本书,读完才发现确实是自己浅陋无知了。
整本书核心其实就是小米的“三三法则”: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三战略与三战术又通常是彼此关联,互为因果。
例如:只有做到极致的爆品,才会受到用户追捧,成为粉丝。
在扁平化互联网时代,消除中心,企业和粉丝一起发声,达到最大效果,这就是自媒体。
而这其中,如何打造爆品、如何吸引粉丝?当然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好的互动方式,让用户一起参与进来,一起来设计产品,一起推动产品的口碑推广。
所以三三法则更多的是相辅相成,战略是核心,战术是方式,以此成就了现在的小米。
根据书本结构,分以下几点:1、产品篇:组建团队时,秉持团队第一、产品第二心态,寻找最优秀的人组建核心团队。
设计好开放节点,让用户一起参与进来设计产品,团队按功能模块打散,每个小团队长期负责某一模块,并充分授权。
在这种前提下,让团队所有人去跟用户长时间接触,快速迭代、试错。
产品开发前后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让用户参与进来,做的好与坏,自然有用户来评价,以用户评价来激励产品团队所有人。
在用户参与进来的情况下,优先处理用户最紧急的需求,并将结果及时反馈到用户群体。
做好用户体验,好的用户体验标准是:为谁设计、好用、好看。
即要清楚用户群体是哪些?好用第一,在好用的前提下,再追求界面好看,把产品细节做到极致。
关于极致,可以参考小米对包装盒的设计。
2、品牌篇:首先在产品定位上,小米手机是开辟了一个新的分类,即互联网手机,跟传统的手机区分了开来。
然后又跟其他上市时大肆宣传的企业不一样,小米选择了口碑渗透,即先做用户的忠诚度,等积攒了大批粉丝后,再去做知名度(现在信息传播太低,口碑传播会形成巨大的势能,而且小米是3C产品,发烧友极容易成为意见领袖)。
《参与感》读后感
《参与感》读后感《参与感》读后感1在春节放假期前黄总给了我们一个读书学习的任务——读小米的《参与感》。
经过两天的时间终于把332页的《参与感》看完。
书中的互联思维“专注、极致、口碑、快”、参与感三三法则:“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三个战术----开放参与环节、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深深吸引和启发我。
未来将是移动互联和物联的时代。
我们要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顺应时代的潮流,学习互联最新知识。
读了《参与感》这本书使我认识到小米的成功在于:与用户做朋友,让用户成为粉丝,让粉丝参与产品开发,让粉丝称为专家的所谓参与感。
要达成参与感小米做到了:1、有极致爆品的产品。
2、有专业的高效的执行团队。
3、有互联思维的服务。
一、创造极致参与感的产品。
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能培养起具有参与感的粉丝。
小米手机,正处于移动互联代替PC,智能手机一片蓝海,小米推出人人都能用的起的平价机占尽天时地利。
虽然现在四处都乱糟糟,但能静下心来以工匠的精神去做一部手机一件家具的企业真的不多,小米这股要把产品做精做透的精气神,值得很多人很多企业学习。
小米通过互动论坛,开放产品开发的需求、测试和发布让用户参与其中并提出意见每周改进产品。
小米产品的研发强调让用户参与其中的用户模式大于一切工程模式。
为了设计一个好的产品小米的团队就是在不断的收集意见,更改、打样测试中。
如小米的包装盒在整个团队历时6个月,经过30多版结构的修改,上百次打样做了一万多个样品最终才做成让人称道的工艺和品质的手机包装盒。
小米团队研发极致参与感的产品就是在不断的改中,敢于改中创造的。
二、有专业的高效的执行团队。
如果我们拥有足够炫的产品,我们能保证自己就玩的比小米好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在我们看到小米的各种经典营销案例的时候,我们敢拍着胸脯说我们就能比小米玩的转吗?就能想到像“致青春”一样的经典创意吗?另外小米保证线上和线下活动一起进行,不会跟风去开通各种营销渠道或者宣传路径,而是既然开通了某个渠道就本着为粉丝负责的态度,小米的'产品经理可以在顾客反馈问题的几分钟之内,迅速召集同事研究案例并回复顾客对应的处理意见,我们就能信誓旦旦的说我们也可以吗?小米的员工不仅仅是手机发烧友,他们还是各种创意点子,各种好玩发烧友,因为他们的第一感官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小米粉丝的反馈,如果没有这样的员工,仅仅靠老板发烧,各种创意也玩转不起来。
《参与感》品牌篇读书笔记——小米这个品牌的诞生与成长
当读到《参与感》第二章产品篇继续读下去就毫不费力了。
尤其是互联网从业者、创业者都应该学习小米在整个创业过程中、从产品到营销的一系列策略和案例。
1 定位源于对经典定位理论的坚信和应用,小米做所有产品,会先考虑它的品类逻辑。
因为用户做选择时,他的内心是先选品类再选品牌。
小米做品牌的服务,首先是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品类:互联网手机;做红米手机时也是主打一个核心品类:千元神器;小米做电视,也是开创了一个新品类: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视。
这是任何一个品牌在“出发”前都应想清楚的事情。
读过杰克·特劳特的《定位》,就会明白小米为什么如此在意自己的产品的品类逻辑。
(创业者你还在“产品意淫”吗?—《定位》读书笔记) 2 先做忠诚度再做知名度传统行业的品牌路径是先砸知名度再做美誉度最后是维护忠诚度。
互联网企业由于产品即品牌,所以通常是先做美誉度再做知名度。
小米做品牌的路径:一开始只专注于忠诚度,通过口碑传播不断强加这一过程,到了足够的量级后,我们才投入去做知名度。
所以在用户积累早期,小米特别注重忠诚度和积累和初期用户的纯粹度。
传统行业的品牌路径必定是一个需要大规模预算的事情,而互联网时代忠诚度即口碑本身是有传播特性的。
首先做好产品,让用心可以发自内心喜欢小米的产品,才能有忠诚度的积累。
研究目标用户非常关键,知道我们的用户是谁,用户喜欢什么,才能和用户擦出火花。
而小米找到的是“参与感”作为品牌理念的灵魂。
3 粉丝效应粉丝效应应都是从一个小族群开始。
大家因为某个共同兴趣而聚在一起。
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未来将分化出无数的兴趣族群。
粉丝效应不可设计,但可因势利导,应给予他们更多可参与的互动方式。
小米的“橙色星期五”、线下活动“爆米花”、每年庆典“米粉节”都是给粉丝提供的参与感!小米通过产品聚合了一群共同特性的用户,定义了一类人。
并通过社群运营形成了粉丝效应。
4 每个用户都是明星“爆米花”线下活动的想法来自于车友会。
根据参与感三三法则,全程让用户参与。
《参与感》读后感范文
《参与感》读后感《参与感》读后感范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参与感》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参与感》读后感1《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作者,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
20xx年8月份拿到这本书,封面是一头会飞的猪,橙黄色,简单而耀眼。
直到最近我才看完这本书,有一种宠幸太晚的感觉。
首先,这本书给我的第一个感受就是质感很好,当然,我这里说的是正版书。
不说假话,这是我看到的从装订到纸张再到排版设计都是高水准的图书。
纸质光滑带感,一摸就知道没作假。
段落没有采用书籍惯用的首行缩进两个字符的格式,取而代之的是公众号常用的两端对齐且加大了段前段后距的格式。
颜色也不花哨,黑色或者黑色加粗。
嗯,作为一个读者,觉得阅读体验很好,清晰且有设计感。
其次,这本书真的很简洁有料。
简洁,是指翻看这本书的时候你不会觉得画蛇添足,没有凑字数,没有不必要的广告或者图片。
有料,是指虽然简单但是该有的都有,而且某些地方还会让你觉得眼前一亮。
比如,我就特别喜欢这本书每个章节的插图,和文章的主旨很搭,而且能够感觉到每一幅插图都是花了心思去设计的,带着诚意。
后来了解到作者是设计出身才恍然大悟,作为一个设计者当然会让自己的作品带上该有的设计感。
以上这两点虽不是大多数读者关注的点,但我在看书的过程当中确实被这本书文字以外的东西吸引到了,试想一下,如果一本书能将形式美做到让读者惊叹,对内容的品质要求又会低到哪里去呢?突然想起了书中讲到小米手机包装盒的例子。
小米手机包装盒的成本价是平均价的三倍多,高档纯木浆牛皮纸制作,且经过大量的试验,30多次的结构修改才呈现出最后简约而令人惊艳的样子。
据说小米手机包装盒能够承重两个成年男子的重量,书中有图为证。
看到这里,我一点也不惊讶,我曾经也是一位小米手机的用户,虽然不敢说手机本身有多好,但包装盒确实很有质感,作为小小收纳盒也是很不错的呢。
《参与感》读书有感
《参与感》读书有感2015 年,黎万强“宣布闭关”,2016 年初,朋友圈被“黎万强开完摄影展回归小米做影业”的消息刷屏,如今他为我们带来了小米 5 将在春节后发布的消息,并且正在量产备货。
在读完本书半个月后,我选择在这个时间点,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和雷军一起创业做小米,阿黎负责了很多事情,有些大事是从外行入门的,但是最终效果做得很好,MIUI 这件事就是最好的注脚。
由此可见,阿黎很努力,也很牛逼。
在本书的前三分之一,阿黎有点三句话不离雷总的感觉,将本书的写作当成是向雷军交作业,他很尊敬雷军。
由此可见,能被牛逼的人佩服的雷军更牛逼。
小米和雷军有多牛逼已经不用再论证,小米创立近六年了,一路走来,有太多事实可以证明了。
一般提到小米,或者以小米为主角写书,即便是类似自传的本书,一个中心主题都是“赞赞赞”。
小米有做得不好的,犯过错误,不过在辉煌前都被一笔略过。
当然,错误只要不致命都可以忽略,谁不犯错误呢?时间来到 2015 年 10 月,说小米不妙的声音越来越多了。
魅族投靠阿里之后,手机业务发展很快,对小米形成追赶之势。
双十一,华为和小米在天猫广场上狠狠斗了一场广场舞,都不服输要争第一。
说起华为,手机业务分拆出去又是一个世界 500 强,说起小米便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小米手机还有优势吗?当然可以唱衰小米,苹果、谷歌、脸书等大公司都一次又一次被认为将在今年倒下,苹果在乔布斯走了之后被唱衰的声音更是此起彼伏。
不过如今他们都活得很好,且各项业务都有所发展。
优秀的公司就像优秀的人一样,他自有一身本事,或者具有某些卓越的品质,这些东西会支撑着这家公司越走越远。
苹果股价在2015 年年末跌了,2016 年开年又继续跌,不过放心,会再回升到原来的高点的。
看看本书中介绍的那些让阿黎引以为豪的小米品质,它们是小米继续发展的支撑。
小米则早已经不是一家手机公司,从一开始小米就是以苹果为标本,同时又比苹果更开放。
手机、路由器、电视、平板、智能家居设备和各种配件,魅族、华为等厂商后来都是循着小米的线发展。
《参与感》读后感
《参与感》读后感在我看来,《参与感》的核心是三个关键词:产品、互联网和人。
首先是产品。
小米的产品设计理念类似于无印良品,追求极致,这使得产品能够很好地支撑起围绕其展开的后期“加工”。
与产品相比,全书更吸引我的是“人”这个话题。
这里所说的人,主要包括三类:粉丝、员工和路人。
粉丝又可分为资深粉、活跃粉和一般粉;员工则根据工种进行划分。
对于粉丝,小米对其极为重视,尤其是资深粉或发烧粉。
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粉丝营销中,“和用户做朋友”是书里主张的理念,由此衍生出了“橙色星期五”用户工程师互动的用户模式、“保证好用、努力好看”的用户体验、先做忠诚度再做知名度的品牌路径、每个用户都是明星和每个用户都是代言人的感言等一系列策略。
员工,或者说是团队,小米以加班文化而闻名。
这背后是对团队的有效激励。
那么,小米是如何激励员工的呢?它采用了用户、荣誉、环境和归属感等方式。
可以说,小米成功地将这些人“组织”了起来,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互联网影响下的人群的心理特征:一是存在感。
与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对话不同,高矮胖瘦、言语谈吐等因素很容易使每个人彼此区分。
在互联网上,如何通过独特的方式来区别于他人,展现自身的存在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感等同于炫耀(非贬义),而小米的传播方式很好地满足了这一需求。
它帮助用户找到了许多围绕产品可以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分享的素材,用户在分享的同时也宣传了产品。
二是归属感。
即给予团队和用户以归属感。
在去中心化的互联网环境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中心,也无法成为中心。
人们都有寻找组织的心理期望,小米通过一系列产品化活动和论坛,成功地营造了这种归属感。
三是荣誉感。
或者说是特权,是存在感的升级或高端享受。
书中有一句话说得好:“要让用户的参与感落到实处,就一定要给用户特权。
”最早的“特权”是 F 码,在小米的饥饿营销策略下,F 码给予老用户极大的精神享受。
随后的小米微电影、爆米花活动用户代表个人秀等,都为特定人群提供了强烈的荣誉感。
《参与感》阅读感想
《参与感》阅读感想《参与感》的作者黎万强是一位设计师,他的营销经验对我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我对黎万强的了解始于他和雷军一起开创的小米公司。
他在小米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后来因个人兴趣辞职去追求诗和远方,还举办了个人摄影展。
最近,我听说小米成功上市,他也因此成为可能最富裕的设计师之一。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计划深入研究营销学。
与历史学和哲学等学科相比,营销更贴近实际,能为我提供更实用的方法。
书中提到的“三三法则”是一种有效的营销战略,包括三战略和三战术。
三战略中的三方面分别是做爆品、做粉丝和做自媒体。
做爆品需要聚焦于一个独特的产品,成为该品类的第一;做粉丝则要让员工成为产品的粉丝,并给予他们相应的权益和激励;做自媒体则要创造有价值、有情感的内容,鼓励用户参与和创作。
三战术包括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和扩散口碑事件,旨在提高用户的参与度和传播效果。
在产品方面,用户模式应优于工程模式,工程师要直接与用户沟通,了解需求并推动产品改进。
同时,要处理好碎片化需求,及时响应并公示改进计划。
此外,产品的核心在于用户体验,要注重好用和好看,活动也可以产品化,产品也可以活动化,以增加用户参与度和品牌影响力。
追求极致是成功的关键,但也要注意团队的重要性,让用户激励团队,不断提升产品质量。
在品牌建设方面,要潜入用户大脑,避免过度洗脑广告。
先建立忠诚度,再追求知名度,利用粉丝效应,让产品更具影响力。
在服务方面,要以人为本,注重速度和效率。
在设计方面,要做到一剑封喉,用简洁明了的方式打动客户;真实动人,避免虚假和塑料感;一图胜千言,利用读图时代的特点吸引用户;面试设计师时,要注重外表、气质和作品细节,以及做设计的态度。
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做爆品战略的重要性,即集中力量打造核心产品。
这与我之前了解的营销策略相似,通过打造爆款产品吸引用户,并利用引流策略引导他们购买其他产品。
就像小米通过手机吸引用户,然后销售周边产品,这种方式可以提高用户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进而带动其他产品的销售。
《参与感》读书笔记
《参与感》读书笔记《参与感》读书笔记一、序言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于参与感的追求越来越高。
本书《参与感》由作者对于参与感的定义、原理以及如何培养参与感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梳理作者的观点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参与感在个体和社会中的重要性。
二、参与感的定义参与感是个体在某种活动或群体中主动参与并获得满足感和归属感的情绪和体验。
它可以在个体与他人、组织、社会以及数字世界之间产生,极大地提升个体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三、参与感的原理⒈社会认同与归属感参与感的最基本原理之一是社会认同和归属感。
个体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过程中,通过共享价值观与身份认同,建立起了归属感和社会认同感。
⒉主动参与与自我实现个体的主动参与是培养参与感的重要因素。
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活动,并积极投入其中,个体可以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提升参与感。
⒊社交互动与情感共鸣人类是社交性的动物,社交互动和情感共鸣对于培养参与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个体在与他人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和情感连接后,可以获得支持和理解,从而增强参与感。
四、培养参与感的方法⒈找到自己的兴趣点通过了解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参与活动。
兴趣是参与的动力源泉,能够让个体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
⒉创造机会积极参与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创造机会积极参与,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可以参加志愿者活动、社团组织等,培养自己的参与感。
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培养参与感的重要因素。
积极交流、关注他人、参与社交活动,可以增强彼此的情感连接,增加参与感。
⒌学习技能和知识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个体在参与活动中会更有信心和能力,从而获得更高的参与感。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共计2个,包括:⒈参与感调查问卷:用于了解个体对参与感的认知和体验的问卷调查。
⒉参与感培养活动指导手册:提供了一些培养参与感的活动和方法的指导,供读者参考。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⒈归属感:指个体对于一个群体、组织或社区的归属感受,是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
《参与感》读书笔记
《参与感》读书笔记《参与感》读书笔记作者:[你的名字]日期:[当前日期]章节一、导言本章将对书籍《参与感》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并阐述为什么选择阅读该书。
章节二、主要观点本章将概述《参与感》中的主要观点,包括作者对参与感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其对个人和组织的影响等。
2.1 参与感的定义本节将详细介绍作者对参与感的定义,包括参与感的内涵、要素以及参与感的构成因素等。
2.2 参与感的重要性本节将探讨参与感在人的生活中的重要性,包括对个人幸福感、积极情绪和个人成长的促进作用等。
2.3 参与感对组织的影响本节将讨论参与感对组织的影响,包括对员工工作表现、员工满意度和组织绩效等方面的影响。
章节三、培养参与感的方法本章将介绍培养参与感的方法和策略,包括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的方法。
3.1 个人层面本节将探讨在个人层面上培养参与感的方法,包括积极参与、自我认同和寻求挑战等方面的建议。
3.2 组织层面本节将讨论组织如何营造良好的参与感氛围,包括提供参与决策的机会、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培养开放的组织文化等。
章节四、案例分析本章将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展示参与感的应用和效果。
4.1 案例一、公司A的参与感实践本节将介绍公司A如何通过一系列措施提升员工的参与感,并以实际数据和结果加以证明。
4.2 案例二、个人B的参与感体验本节将分享个人B如何通过参与型的工作环境提升了自己的参与感,并获得了积极成果的经历。
章节五、结论本章将总结全文的主要内容,并提出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附件:1:员工参与调查问卷2:相关研究论文摘要法律名词及注释:1:参与感: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感受到与所参与活动相关的情绪和态度。
2:个人幸福感:指个体主观上对自身幸福程度的感受。
3:组织绩效:指组织达成预定目标的能力和水平。
《参与感》思维导图读书笔记
用户模式优先大于一切 工程模式
优先处理浮 出水面的需求
先处理浮出水面的需求.在论坛做恰当的帖子輛助功能 , 主要帮助用户尽重格式化提交霖求,另外在碰到 同样需求 的时候,能谥接跟若表达.我也需要这个功能..这样 , 每 冈下来 , 你会发现紧急的功能开发需求自然会按热度排到 帖子前面.
场内要简洁干练,元素案中.
寸会的核心是产品 ,关吐表现形式是演示文臼厂勹 「天的读图时代,一场发布会下来往往就是传播了几张图.
f 发布会上新产品是唯一的明星,产品有料才能获得大声堡的传播, ——
有的发布会携一堆不是产品的点,比如请某明星登场,摆一 些高大上 的模特、抽奖,都是错的 ,
用互联网思维做电视广告 抢首发,上头条
2.以嗣是劈开脑渴,琛在是潜入大黯
潜入脑海则是口婢推荐,让用户参与进来.
用户群是从蛊核心不断地扩散,先渗透专业发烧友用户 再不 断扩散 , 一层层迭代过去.
一开始,我们选择熟悉的论坛进行操作 ,论坛的晟大特点是能沉淀老用户, 但它在用户群扩散方面速度比较没.当时贷博刚刚兴起,党博l1!论坛的一 个很好的补充.我们开始好好研究微博的玩法,找到了一条以互联网方式 饱品牌的路径.
先做忠诚度再做知名度
粉丝效应让猪也能飞 每个用户都是明星
一开始只专注忠诚度,通过口婢传播不断强化这一过程 , 到了足够的最级后, 我们才投入去做知名度. 对千一个品牌,知名度怠味者能让用户听见,美 苦度怠味若走 到了用户 身边, 而忠诚度则代表已在用户心里. 所谓的粉丝文化就是石你的品牌有多少忠诚的 用户.
内容运竺迥信“有用 , 悄感 ,互动的思路 ,避免 信息过载
《参与感》读书有感
《参与感》读书有感在全民学小米的热潮下,雷军的互联网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也成为了众多企业和创业者学习的对象。
这七个字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实践方法。
专注,就是要对自己的创业方向有明确的路线,求精求专不贪多。
用互联网思维来讲就是做单品,做爆款。
小米手机就基本定位于年轻人市场,同时,雷军工程师般的屌丝气质和小米的高配低价十分符合年轻人中最大群体——屌丝——的需求。
这就叫市场定位准,就是专注。
极致,是做产品最最重要的态度,是一个优秀产品经理的必备素质。
说白了,就是追求完美。
从小米改造安卓的操作界面,研发出MIUI,再看这本书中每一个海报级别的插图,就看的出来小米公司的认真劲。
快,加快产品的研发速度,提高产品的问世普及率。
“试错”是“快”这个环节的关键词。
只有用户喜欢的产品才是好产品,设计师无论怎么打磨怎么钻研出来的工艺品如果用户不喜欢,消费者不买单,那就不是好产品。
所以,更快的交出产品,接受用户的反馈,第一时间改进,快速推出升级产品,在市场的检验下实现产品的飞速完善,达成成就爆款的目的。
口碑,是七字诀的最后一步。
口碑是互联网公司的立身之本,凭借优惠甚至免费的优质服务,吸引海量的用户,随后通过增值服务盈利是互联网公司最主要的盈利模式,而口碑就是吸引粉丝,显得尤为重要。
做到好的口碑,专注于产品,完善到极致,更快更新的打入市场中,三环相扣,不可偏废。
看似如此简单的道理,为什么小米做成了,魅族、华为、联想、甚至是锤子,都没有解决呢?很多初创公司也想专注,可是没法做到。
如果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怎会有强大的信心在手机推出之前先行研发系统长达四个月之久;如果没有长久的行业资源积累,怎么能够找到均能独当一面的七个联合创始人。
秋叶老师评论《参与感》时写到,“钱不能买来一切,但是钱用好了,可以买来从容”,可谓一针见血。
这本书不仅适合互联网从业者阅读,也适合传统企业管理者和创业者学习。
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法,帮助企业和创业者更好地理解互联网时代的用户需求和市场变化,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与感》读后感
《参与感》读后感参与感是一种重要的情感体验,它能带给人们满足感和成就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参与感的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其重要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读后感,并探讨参与感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当我们参与到某个活动中时,无论是一个团队项目还是一个社区活动,参与感会让我们感到我们的行动是有意义的,我们对其中的一部分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这种参与感会激励我们更加全力以赴,积极投入。
参与感不仅能够激励个人,还可以促进团队合作。
当每个团队成员都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参与度时,他们更有动力去共同努力实现团队的目标。
这种协作带来的成就感会进一步加强团队合作,形成一个更加高效和有凝聚力的团队。
另外,参与感还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当个人感到自己在社会中起到重要作用时,他们会更加关注社会的发展,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这样的参与可以促进社会进步与变革,创造更多的机会和福利,造福更多的人群。
通过阅读《参与感》,我也深刻理解到有时候人们可能会因为缺乏参与感而感到无助或者无效。
例如,一个员工如果觉得自己在工作中没有融入感,没有被重视,可能会失去工作的动力,甚至产生负面情绪。
因此,提供机会让每个个体都能感受到参与感是十分重要的,不论是在工作环境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
为了增加参与感,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要提供足够的机会让每个人参与到活动中来,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工作场所。
其次,要重视和肯定每个人的贡献,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认可。
此外,建立公平公正的制度也是重要的,确保每个人都能公平地获得参与的机会。
最后,鼓励和培养每个人的个人能力和责任感,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参与是有意义的。
总的来说,参与感是一种重要的情感体验,它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积极的影响。
它能够激励个人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促进团队的协作和凝聚力,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为了增加参与感,我们需要提供机会、给予肯定、建立公平制度,并培养每个人的责任感。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有参与感和幸福感的社会。
《参与感》读后感
《参与感》读后感“参与感”强调的是参与,即企业产品、品牌如何与用户互动。
本书基于的方法论是参与感三三法则,即三个战略和三个战术。
三个战略是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三个战术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好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如何让产品与用户联结?用户购买产品是最直接的接触,产品的好坏在于有没有回应用户的需求。
小米通过论坛沉淀下来的忠实粉丝,反馈回来的优先级需求来直接回应用户。
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设计、改进中,用户就会产生一种产品是“我看着长大的”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如何做互联网品牌?做品牌最首要的是定位,即搞清楚自己是谁,与别人有何不同。
先有忠诚度再扩大知名度,通过粉丝效应让粉丝做口碑宣传。
小米的爆米花年度盛典为粉丝搭建了一个交流、一起玩的平台,这种粉丝文化的打造是其品牌的独特策略之一。
如何在新媒体做新营销?企业应该顺应潮流做自媒体,有自己坚持的内容策略。
在做社会化营销时,要首先搞清楚每个媒体渠道的传播属性,才能选择最适合的传播方式。
例如,和 QQ 空间是一对多,适合做事件营销;是一对一,适合做客服平台;论坛沉淀老用户。
印象深刻的是基于“我是手机控”的事件营销,让用户罗列自己用过的所有手机品牌,从而激发起某种怀旧的情怀。
如何做服务?服务要有标准,标准之上的非标准要体现的是人性化,客服不应该是机械的。
如何做设计?这里主要就海报设计和文案设计来说,文案有直白、直接的特点;海报的留白才能让人有期待感。
书中我最认同的一句话:“随着社会主体人群的变化,主流文化来源于亚文化,这里体现的是一代人的兴趣变化。
”比如社会对网络游戏的态度变化,过去是抵制,认为是堕落、不务正业;而现在的趋势是,这一代的年轻人,几乎没有一个是不玩网游的,因为他们长大了,他们占有了社会的话语权。
相比于《参与感》,《流量池》可能显得更难读一点,因为充斥着营销领域大量的专业术语。
本书作者杨飞负责了神州专车和瑞幸咖啡的营销策划,所以在这里将《参与感》和《流量池》放在一起还是蛮有对比性的。
参与感读后感
参与感读后感
在阅读《参与感》这本书之后,我对于参与感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小米公司的成功秘诀,即通过打造参与感来实现品牌的发展和用户的忠诚度。
首先,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参与感的重要性。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仅仅依靠产品功能和价格优势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消费者需要更多的参与感,他们希望能够与品牌建立情感联系,并获得一种归属感和成就感。
通过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和推广中来,品牌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其次,这本书强调了打造参与感需要从产品、设计、推广等多个方面入手。
在产品方面,品牌需要关注用户的需求和反馈,不断优化产品设计和功能,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设计方面,品牌需要注重简洁、实用和美观,让用户产生情感共鸣和认同感。
在推广方面,品牌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线下活动等多种渠道与用户互动,让用户参与到品牌的推广中来,从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最后,这本书还提到了打造参与感需要坚持“为发烧而生”的理念。
这个理念强调了品牌的价值观和信仰,让用户感受到品牌对于产品品质和用户体验的追求。
同时,这个理念也鼓励用户参与到品牌的创新和发展中来,让品牌与用户共同成长。
总之,《参与感》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参与感是品牌与用户之间建立情感联系的关键。
通过打造参与感,品牌可以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获得更好的市场表现。
同时,这也让我更加关注品牌的参与感打造,为我未来的消费决策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依据。
《参与感》阅读感想
《参与感》阅读感想读完《参与感》这本书,说实话,第一遍通读的时候,我还是感到非常激动的,因为书中的内容通俗易懂,又都说到了我的心坎里。
然而,当我第二遍再次选读时,那种兴奋感却不如第一次那么强烈了。
我发现书中的很多观点都只是浅尝辄止,再也找不到让我特别激动的点了。
尽管如此,我仍然认为这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书。
特别是书中提到的“参与感三三法则”,其中的部分内容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当然,具体情况还是需要因企业而异的,毕竟每家企业的“体质”都不同。
更何况小米是由一群搞互联网的专业人士创办的,从一开始整个企业的氛围就与其他企业大不相同。
书中提到的产品要先做爆款,其次是好用,最后才是好看。
这些道理其实都是相通的,只不过小米将其发挥到了极致,并显示出了最大的效用和影响力。
关于社会化营销的部分,书中也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当然,小米公司的社会化营销与普通公司的肯定有所不同。
普通公司哪里有能力去找腾讯这样的大公司谈合作呢?而且,产品的特殊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不是快消品,或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没有那么密切的关联,没有那么大的用户基数,又怎么能吸引来那么多话题供用户参与互动呢?此外,书中关于产品文案和设计、以及发布会的一些内部信息,对我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我一直很好奇大公司内部的做法是否真的如此高大上,员工的想法是否真的如此犀利。
现在,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终于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也略微缓解了一些自卑心理,嘿嘿,还有一种偷窥别人秘密的感觉(书都已经出版了,还偷窥什么呀~)。
阿黎笔记部分中的那句“科技要有慰藉人心的力量”让我深受感动。
我们所创造的产品,如果没有使用者,那么它们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
而如何让使用者喜爱这些产品,关键就在于它们能否在使用者心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能否安抚和慰藉他们的内心。
当我们欣赏那些传承下来的历史文物、字画古玩时,无一不被它们所打动。
我想,这就是慰藉人心的力量吧。
这些物品经过了时间的考验,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
《参与感精髓》V2.0-读书笔记
《参与感精髓》V2.0读书笔记——小米精髓都在里面1、在2008年,雷总就提出了“专注、极致、口碑、快”的互联网七字诀。
专注和极致,是产品目标;快,是行动准则;而口碑,则是整个互联网思维的核心。
2、移动互联网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快起来,不快的公司会被淘汰。
这里的“快”是一种手段,而并非目的,是新商业逻辑和消费心理的必然要求。
在过去,交付商品给用户后,企业往往认为与用户的接触就结束了;而现在这才仅仅是开始,后面需要不断与用户互动,让用户参与到商品的改进完善中来。
3、互联网思维就是口碑为王,因为今天用户主要以口碑来选择产品。
互联网信息是去中心化的传播,通过社会化媒体,每个普通人都是信息节点,都有可能成为意见领袖。
4、互联网思维的要诀是只有专注,你才能做到快,才能做到极致;只有做到极致,才会有好口碑。
互联网上唯口碑者生存!大家说小米的营销好,其实是口碑好,本质上小米的营销是口碑营销。
5、我理解的口碑传播类似动力系统有三个核心,内部称为“口碑的铁三角”:发动机、加速器和关系链。
1.发动机:产品;2.加速器:社会化媒体;3.关系链:用户关系。
6、今天是个读图的时代,如果能用图片表达,就不要用文字。
没有实体店的电商,网站就相当于“店面”,卖产品首先是卖图片。
不仅仅是电商,在核心事件的传播上,我们也尽量使用图片。
7、一个企业想拥有好口碑,好产品就是口碑的发动机,是所有基础的基础。
产品品质是1,品牌营销都是它身后的0,没有前者全无意义。
8、我带队启动小米第一个项目MIUI时,雷总就跟我说,你能不能不花一分钱做到100万用户?方法就是抓口碑。
因为你没钱可花,要让大家主动夸你的产品,主动向身边的人推荐,就只得专心把产品和服务做好。
9、在传播中,要懂得把好产品输出成精彩的故事和话题!MIUI口碑最初建立时,有三个节点十分重要,这些节点是口碑传播的“故事和话题”。
10、社交网络的建立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信息的流动是信任的传递。
《参与感》读后感
《参与感》读后感参与感是一种无可比拟的快乐,它使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真正意义,激发内心的激情和动力。
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参与感的书,深受启发。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与大家分享我对参与感的理解和感悟。
参与感并不限于某一方面,它可以在各个层面和领域产生影响。
首先,我想谈谈在家庭中的参与感。
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它承载着亲情和温暖。
当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家庭中时,我们会感受到无尽的快乐和满足感。
无论是和父母一起做饭、打扫卫生,还是陪伴兄弟姐妹玩耍,我们都会感受到家庭的凝聚力和幸福。
通过积极的参与,我们与家人建立了更加牢固的联系,共同创造了美好的回忆。
在学校中,参与感同样重要。
学生们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积极参与班级讨论和团队合作,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参与让我们更加了解知识,拓宽视野。
同时,参与还培养了我们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当我们参与学校的社团活动或者学术竞赛时,我们不仅能展示自己的才华,还能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
通过积极参与学校活动,我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蜕变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社会中,参与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应该积极关注社会问题,参与社会事务。
通过义务劳动、志愿者活动或者参与公益捐助,我们可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关心那些需要关心的事。
与此同时,我们也会从中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参与社会活动不仅能让我们对社会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也能提高我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我们能够培养出广泛的社交圈子,并从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除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参与感还存在于我们的工作中。
当我们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努力追求卓越,我们会感受到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
参与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挣钱养家糊口,更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和梦想。
通过参与,我们能够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竞争力。
同时,参与工作也是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通过与同事的合作,我们能够发现自己的短板并不断弥补,实现个人和团队的共同目标。
《参与感》读书有感
《参与感》读书有感一、口碑的铁三角作者认为,口碑的本质是用户思维,让用户有参与感。
小米公司通过“口碑的铁三角”来打造好口碑,即产品、社会化媒体和用户关系。
产品是口碑的发动机,好产品是基础;社会化媒体是口碑传播的加速器,能够让更多的人更快地知道;用户关系是口碑传播的关系链,企业建立的用户关系信任度越高,口碑传播越广。
二、参与感三三法则作者提出了“参与感三三法则”,即三个战略和三个战术。
三个战略是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三个战术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作者认为,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口碑为王,而口碑的本质是用户思维,就是让用户有参与感。
小米公司通过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等方法,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等各个环节中,从而建立了一个可触碰、可拥有、和用户共同成长的品牌。
三、产品篇作者认为,用户模式大于一切工程模式。
在产品设计中,要优先处理浮出水面的需求,第一时间公示需求改进计划,让团队结构也“碎片化”。
用户体验的核心是为谁设计,在产品设计中,要确定为谁设计,这样才能明确设计的方向。
活动产品化、产品活动化是产品设计的两个重要方法,活动产品化是把活动当作产品来设计和运营,持续优化;产品活动化是指做产品要运用运营思维,把一些活动的环节植入设计成为产品的功能。
四、品牌篇作者认为,做品牌要解决“我是谁”的问题,这关乎定位。
在品牌传播中,要先做忠诚度再做知名度,通过口碑传播不断强化忠诚度,到了足够的量级后,再投入去做知名度。
粉丝效应都是从一个小族群开始,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未来将分化出无数的兴趣族群。
粉丝效应不可设计,但可因势利导,应给予他们更多可参与的互动方式。
每个用户都是明星,我们和用户一起玩,让用户参与进来,成为产品改进、品牌传播的“大明星”。
五、新媒体篇作者认为,新营销的第一步,让自己的公司成为自媒体。
在“参与感三三法则”里,做自媒体是公司要坚持的内容战略,也是品牌战略。
读《参与感》读书有感
读《参与感》读书有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小米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众多消费者。
它的产品不仅价格亲民,而且包装精美、兼容性强、设计出色,在众多传统制造业企业中脱颖而出。
连我这样对改变颇为抵触的人,都不知不觉成为了小米的支持者,购买了 27 件商品。
这让我开始思考,小米的成功绝非偶然。
上月,我捧起了《参与感》,希望能从中找到答案。
读完之后,我深感震撼。
从写作角度来看,黎总此书行文并不华丽,但正因如此,才显得真实而动人。
书中蕴含了丰富的干货,对于想要优化公司经营的朋友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时代瞬息万变,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新事物,否则就会被时代淘汰。
在书中,我深刻领悟到了互联网的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
专注和极致是产品的目标,快则是行动的准则,而口碑则是整个核心。
我对公司的业务进行了深入分析,认识到企业不应贪多求全,而应以盈利为首要目标。
我们应该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力求做到极致,同时迅速调整不擅长的业务模式。
此外,书中的“三三法则”也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发。
尽管它更适用于产品制作企业,但我从中体会到了新一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这将进一步丰富我的知识储备,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于广告传单,小米的成功经验让我为之着迷。
每次小米发布产品广告,都能让人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冲击力。
我意识到,这正是因为其广告传单的设计极具洗脑效果。
仔细观察小米的产品广告,你会发现它通常以简洁的背景为衬托,突出产品图片,用抢眼的价格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同时配以洗脑式的三层产品介绍。
这种设计符合大多数人的大脑认知习惯,既能让人印象深刻,又不会让人感到过于复杂。
对产品表达者来说,这也是一种挑战,需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出产品的核心卖点。
以上便是我阅读《参与感》后的一些感悟。
能坚持读完的人,都是真正的读者。
我相信,这本书将为你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收获,让我们一起在商业领域中探索创新,创造属于我们的精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与感精髓》 V2.0 读书笔记——小米精髓都在里面1、在 20XX 年,雷总就提出了“专注、极致、口碑、快”的互联网七字诀。
专注和极致,是产品目标 ; 快,是行动准则; 而口碑,则是整个互联网思维的核心。
2、移动互联网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快起来,不快的公司会被淘汰。
这里的“快”是一种手段,而并非目的,是新商业逻辑和消费心理的必然要求。
在过去,交付商品给用户后,企业往往认为与用户的接触就结束了 ; 而现在这才仅仅是开始,后面需要不断与用户互动,让用户参与到商品的改进完善中来。
3、互联网思维就是口碑为王,因为今天用户主要以口碑来选择产品。
互联网信息是去中心化的传播,通过社会化媒体,每个普通人都是信息节点,都有可能成为意见领袖。
4、互联网思维的要诀是只有专注,你才能做到快,才能做到极致;只有做到极致,才会有好口碑。
互联网上唯口碑者生存 ! 大家说小米的营销好,其实是口碑好,本质上小米的营销是口碑营销。
5、我理解的口碑传播类似动力系统有三个核心,内部称为“口碑的铁三角”:发动机、加速器和关系链。
1. 发动机:产品 ;2. 加速器:社会化媒体 ;3. 关系链:用户关系。
6、今天是个读图的时代,如果能用图片表达,就不要用文字。
没有实体店的电商,网站就相当于“店面”,卖产品首先是卖图片。
不仅仅是电商,在核心事件的传播上,我们也尽量使用图片。
7、一个企业想拥有好口碑,好产品就是口碑的发动机,是所有基础的基础。
产品品质是1,品牌营销都是它身后的0,没有前者全无意义。
8、我带队启动小米第一个项目MIUI 时,雷总就跟我说,你能不能不花一分钱做到100 万用户?方法就是抓口碑。
因为你没钱可花,要让大家主动夸你的产品,主动向身边的人推荐,就只得专心把产品和服务做好。
9、在传播中,要懂得把好产品输出成精彩的故事和话题!MIUI 口碑最初建立时,有三个节点十分重要,这些节点是口碑传播的“故事和话题”。
10、社交网络的建立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信息的流动是信任的传递。
企业建立的用户关系信任度越高,口碑传播越广。
11、做企业就像做人一样,朋友才会真心去为你传播、维护你的口碑,朋友是信任度最强的用户关系。
小米的用户关系指导思想就是——和用户做朋友!12、和用户做朋友就是和用户一起玩,不是做形式化的用户调查或高大上的发布。
和用户如朋友般一起玩、讨论产品,通过论坛、米聊或微博等沟通就是需求收集,就是产品传播。
13、互联网思维核心是口碑为王,口碑的本质是用户思维,就是让用户有参与感。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参与感,对于传统商业而言,类似科幻小说《三体》里的降维攻击,是不同维度世界的对决,更通俗地讲是“天变了”。
14、用户购买一件商品,从最早的功能式消费,到后来的品牌式消费,到近年流行起来的体验式消费,而小米发现和正参与其中的是全新的“参与式消费”。
15、构建参与感,就是把做产品做服务做品牌做销售的过程开放,让用户参与进来,建立一个可触碰、可拥有,和用户共同成长的品牌!16、“做爆品”是产品战略。
产品规划阶段要有魄力只做一个,要做就要做到这个品类的市场第一。
产品线不聚焦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资源太分散会导致参与感难以展开。
17、“做粉丝”是用户战略。
参与感能扩散的背后是“信任背书”,是弱用户关系向更好信任度的强用户关系进化,粉丝文化首先让员工成为产品品牌的粉丝,其次要让用户获益。
功能、信息共享是最初步的利益激励,所以我们常说“吐槽也是一种参与”; 其次是荣誉和利益,只有让企业和用户双方获益的参与感才可持续!18、“做自媒体”是内容战略。
互联网的去中心化已消灭了权威,也消灭了信息不对称,做自媒体是让企业自己成为互联网的信息节点,让信息流速更快,信息传播结构扁平化,内部组织结构也要配套扁平化。
鼓励引导每个员工每个用户都成为“产品的代言人”。
做内容运营建议要遵循“有用、情感和互动”的思路,只发有用的信息,避免信息过载,每个信息都要有个性化的情感输出,要引导用户来进一步参与互动,分享扩散。
19、“开放参与节点”,把做产品做服务做品牌做销售的过程开放,筛选出让企业和用户双方获益的节点,双方获益的参与互动才可持续。
开放的节点应该是基于功能需求,越是刚需,参与的人越多。
20、“设计互动方式”,根据开放的节点进行相应设计,互动建议遵循“简单、获益、有趣和真实”的设计思路,互动方式要像做产品一样持续改进。
20XX年春节爆发的“微信红包”活动就是极好的互动设计案例,大家可以抢红包获益,有趣而且很简单。
21、“扩散口碑事件”,先筛选出第一批对产品最大的认同者,小范围发酵参与感,把基于互动产生的内容做成话题做成可传播的事件,让口碑产生裂变,影响十万人百万人更多地参与,同时也放大了已参与用户的成就感,让参与感形成螺旋扩散的风暴效应!22、战略是坚持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战术是执行层面的如何做。
对于用户而言,战略如冰山之下看不见,战术如冰山之上则更可感知。
23、“公司中心”型创新方式已经消亡。
相反,消费者正凭借独一无二的个人经历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因此,公司必须建立新的组织架构。
24、参与感在我的理解中至关重要,它意味着消费需求发生了一次关键的跃迁,消费需求第一次超出了产品本身,不再囿于产品的物化属性,更多延伸向了社会属性:今天买东西不再简单的是能干什么,而是我用它能做什么,能让我参与到什么样新的体验进程中去。
25、消费者也是生产者。
过去,专业者和业余者之间永远存在一道界线,但在未来,将两者分开来谈也许会变得越来越难。
至少在小米,这个区分很难。
26、用户体验就是“好用好看”。
翻译成设计语言是UI/UE 的话题,但是,“为谁设计”是最重要的先决条件。
确定为谁设计、好用、好看,这是我理解中用户体验的三个“渐进式命题”。
27、设计的原点不是产品,而是人——创造出用着顺手的东西,创造出良好的生活环境,并由此感受到生活的喜悦。
28、与“活动产品化”对应的我也常说“产品活动化”,指做产品要运用运营思维,把一些活动的环节植入设计成为产品的功能。
29、如何把产品做到极致?不要迷信大师,也不要迷信灵感。
所谓大师或灵感只是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其实才刚刚开始! 极致的产品背后都是极大的投入,都是千锤百炼改出来的。
牛逼的背后都是苦逼 !30、极致就是先把自己逼疯! 就是敢于改 ! 改 ! 改 ! 再改改 !31、创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最重要的是团队,其次才是产品,有好的团队才有可能做出好产品。
32、 1 个靠谱的工程师不是顶10 个,可能是100 个。
33、小米做所有产品,会先考虑它的品类逻辑。
因为用户做选择时,他的内心是先选品类,再选品牌。
小米做手机,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品类:互联网手机。
34、小米做品牌的路径:一开始只专注忠诚度,通过口碑传播不断强化这一过程,到了足够的量级后,我们才投入去做知名度。
35、对于一个品牌,知名度意味着能让用户听见,美誉度意味着走到了用户身边,而忠诚度则代表已在用户心里。
所谓的粉丝文化就是看你的品牌有多少忠诚的用户。
36、参与感是小米品牌理念中的灵魂。
我认为,年轻一代消费的是参与感,他不单单说我看到你、摸到你,还需要能够参与进来跟你一起成长。
37、粉丝效应都是从一个小族群开始。
大家因为某个共同兴趣而聚在一起。
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未来将分化出无数的兴趣族群。
38、经验告诉我们,注册公司尽量别叫“XX时代”、“ XX无线”,因为这些通用名称还要加上辅助词才行。
从确定成立公司起,我们就决定全力以赴要把“小米科技”注册下来,同时保证把域名拿下,如果拿不下就不要干了。
39、创业的产品能够成功的前提是先挠自己的痒处。
如果自己都不能真心满意,又如何去打动用户 ?真正在业内能做到颠覆、极致的公司往往都于此相通。
前不久我们和顺丰快递创始人王卫聊天,他说, 20 年前开始做快递,也是因为对当时快递行业服务不满意,那就干脆按自己的想法做一个更好的。
40、在小米,我们认为我们的用户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聪明,因为一句精美的广告词就购买产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在我们小米社区就可以看到,用户购买前会仔细阅读产品特性,搜索对比和评测,甚至连产品拆解都会阅读。
每个用户都是专家,甚至比我们还了解竞品特点。
41、小米营销是口碑传播,口碑本源是产品。
所以基于产品的卖点和如何表达卖点的基本素材是传播的生命线。
42、做品牌传播,要少花钱办大事,就是说要善用巧劲,四两拨千斤——就是要有幽默感,勇于自嘲,甚至自黑。
43、在今天的读图时代,一场发布会下来往往就是传播了几张图。
所以发布会我们最花时间的是演示文稿的准备,我们追求的是海报级的演示文稿,要求每一张都清晰易读并有足够张力。
44、 20XX年开始互联网企业大谈互联网思维,传统企业忙于互联网转型。
前者往传统媒体做广告是为了加速扩张,保持看电视习惯的用户都会很快互联网化; 后者类似不投广告则是要轻装上阵,要追上互联网的速度。
45、做产品,噱头成不了卖点; 做市场,段子也成不了头条。
我们得分清噱头和卖点的区别,得善于发现哪些素材有潜力可挖掘成头条,而哪些只是段子。
科技圈做产品上头条就得靠真枪实弹,其中“抢首发,做第一”最直接有效。
46、产品和营销的关系,是 1 和 0 的关系。
你的包装,你的海报,你的营销,你的推广,都是跟在产品这个“ 1”后面的“ 0”。
如果没有好产品,一切都会变得没有意义。
而如果产品给力,哪怕营销做得差一点,也不会太难看。
47、互联网是注意力经济,一个品牌和事件的关注度,一定要有碰撞、有矛盾、有张力才起得来。
所以,传播途中有不同声音不但正常,还可能是好事,在其中因势利导、抓主流就可以了。
一件传播事件中,如果有七成是正面声音就很好了,剩下三成负面的其实也无所谓。
48、传统思路是做好媒介渠道,现在是做好内容,以前是找媒介,现在是媒介来找你。
这其中,内容很关键。
企业做自媒体的内容运营,要先做服务,再做营销。
49、传统做客户服务都强调制度、KPI ,但是对于小米的客户服务,我认为,人比制度重要。
在小米,我们把KPI 指标只作辅助的参考,真正重要的是“和用户做朋友”,让大家发自内心地去服务好用户比一切都重要。
50、一剑封喉,是小米设计思维的原点。
具体说就是在产品的文案策划和画面表达上有两个要求:一要直接,讲大白话,让用户一听就明白; 二要切中要害,可感知,能打动用户。
51、像艺术家创作般热爱,创业如创作,从开始第一步到最后冲刺,掌声与关注之外,更多的是寂寞的长跑。
能支撑你咬牙坚持的,除了热爱,别无他途。
创业很艰辛,对于所有在创业路上的人来说,保持对他们所从事的工作的热爱既是必然,也是是必须。
-- 黎万强52、一个人在事业上所能取得的成就,和他对这份事业的热爱是分不开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对所做事情的热爱,因为热爱,不管事情大小,我们就会愿意持续学习,持续钻研,持续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