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言殊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夏人一定会趁着机会侵犯边境,我愿意遴选 将士设下防备。
古今异义词的解药——单音节词变双音节词
成立
然后
指示
妻子
非常
特征
不过
果然
古 今 对分 照析
差 别
词汇:古今不同
01 单音退位,双音主政 02 旧词消失,新词诞生 03 与时俱进,换种说法 04 词义引申,扩大缩小或转移
•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 教学目标
• 1、认识汉语词汇的演变,并能据此解决古汉语阅读的相 关问题。
• 2、认识汉语语法的演变,并能以此指导古汉语的阅读 和翻译。
•
教学重点、难点
•
汉语词汇的演变和汉语语法的演变。
课堂导入
1、2018年最热世界杯,7月16日的决赛中,法国队大 败克罗地亚队,最终夺得本届世界杯的冠军。
翻转文言文翻译
古 我爬得越高,走得越远,逐渐没有力气不能再上。
通今 今言
古 说
登之弥高,行之弥远,稍力竭未克上。
我登上南山远望,觉得南康城很渺小。
登南山遥望,而小康。
女儿把他的事迹告诉了父亲,父亲认为他很有壮
志,想把女儿嫁给他。
女白父以其事,父壮之,欲妻之以女。
翻译画线的句子。 “这个小孩的耳朵特别大”等笑话百出,你觉得问 题出在哪?
明确:古今言殊,汉语的演变
古今言殊
汉语的昨天和பைடு நூலகம்天
我 古 你相 今对
言 说
研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片段, 两人一组,一人说古汉语词句,一 人说相应的现代汉语意思,从词到 句演示。体会古今汉语的区别。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 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 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 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旦日,客从外来,与坐 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 君之美也。”
专升本语文吕叔湘古今言殊
第三部分:说明语法和语音变化
语 古诗不押韵了
说明从古至今韵母有了变化
音 的
古诗“平仄不调” 从古至今声调有了变化
变 化
形声字的读音跟
它的声旁并不相同
从古至今声母有了变化
小结文章内容
语言的演变包括到语音、语汇和语法,文章先以《邹忌 讽齐王纳谏》为例,从总体上展示语言的概貌,说明语言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着的;接着以语汇变化为重点, 阐述语汇变化的各种不同方式,说明语汇变化最快、最显著 的特点;最后用举例的形式简要说明语法和语音的变化。用 大量的事例向我们展示了语言发展的全貌。
70多年以来一直孜孜不倦地从事语言教学和 语言研究,涉及一般语言学、汉语研究、文 字改革、语文教学、写作和文风、词典编纂、 古籍整理等广泛的领域。
全文三部分的主要内容:
1. 从总体上举例说明语言是不断变化的。 2. 分类说明语汇变化的主要内容。 3. 简要说明语法和语音的变化。
第一部分:总体上展示语言演变的概貌
结构
语音的演变声 韵调 母的 的变 变化 化
汉语的演变词汇的演变词词 词语语 语的的 的替词 消换形 长变变 变化化 化
词语的引申变化
语法的演变句语式序的的变变化化
词类的变化
纵向(历史的)——古今言殊
(材料:《周忌讽齐王纳谏》)
语 语音言 在 演来自词汇1、意义没有改变,只能作为复音词不能单用
或者成语的一个成分 2、意义没有改变,使用受到限制
受到限制
变
3、所用的意义现在已经不用。 已经不用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疑问句代词宾语前
置)②“君美甚”(补语不用结构助词“得”)
③“忌不自信”(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古今言殊重点问题答疑
古今言殊重点问题答疑一、问:对本课的学习要求是什么?答:本课是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写的一篇介绍汉语发展演变情况的说明文,具体的学习要求是:1.掌握介绍社会科学知识的说明文的一般写法;2.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内容;3.掌握本文主要的说明笔法手法;4.明确本文的语言特点;二、问: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答:语言的演变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历史现象,语言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语言的变化经时愈久变化愈大。
古今比较,语言变化的悬殊就更显而易见了。
本文主要从语音、语法、语汇这三个方面,介绍了古今语言的演变,从而说明了古今语言千丝万缕的关系及因变化而产生的诸多不同。
三、问: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色?答:这是一篇介绍社会科学知识的典范的说明文。
举例、引用,深入浅出。
章法自然而严谨,详略分明,条理清晰。
分类、举例、比较等说明方法运用恰当。
语言明白晓畅,平易近人。
四、作业练习(一)名词解释1.吕叔湘2.朱嘉3.《官场现形记》4.伍子胥5.王褒6.《世说新语》7.近体诗8.形声法1.吕叔湘,现代著名语言学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语言学会会长, 主要著述有《中国文法要略》、《语法修辞讲话》(与朱德熙合著)、《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文言虚字》等。
2.朱嘉,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广注典籍,对哲学、经学、史学、文学怀同程度的贡献,著述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等。
3.《官场现形记》,清末谴责小说,李伯元作,全书共六十回,由许多相脏的短篇蝉联而成,以揭露谴责晚清官场的黑暗为主题。
4.伍子霄,春秋时吴国大夫,曾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就疏远,后吴王赐剑命他自纲。
5.王褒,西汉词赋家,《汉书•艺文志》著录王褒赋十六篇,《僮约》为其手作品之^"o6.《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编撰,记述东汉至东晋名士文人的言行风!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和士大夫的生活习气。
7.近体诗,古代诗体之一,也称“今体诗”,指与“古体诗”相对的格律体,为唐宋及后代诗人经常采用。
课件3: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3.汉语语音的演变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
4.古今词汇有哪些变化?
[明确] (1)词语的词形变化,由以单音节词为主,变为以双音 节词为主,如妻(妻子)、衣(衣服)、师(老师)等。 (2)词语的消长变化,旧词消失,如买办、知青等,新词应运而 生,如电脑、数码、纳米、克隆等。 (3)词语的替换变化,如“车夫”现在说“司机”,“戏子、优伶” 现在说“演员”等。
二、 1.“臭”,古代泛指一切气味。现在只指难闻的气味,是词义 的缩小。 2.“色”,古代指脸色、神色。现在泛指各种颜料或色彩,是 词义的扩大。 3.“丈夫”,古代是男子的通称。现在专指妻子的配偶,是词 义的缩小。 4.“睡”,古代指坐而合眼小寐。现在泛指睡觉,是词义的扩 大。
三、 1.天地运行有规律,不因为尧、桀而生存或灭亡。 2.我欺骗谁呢?欺骗上天吗? 3.项王说:“壮士!赏赐他一大杯酒。”(侍从们)就给他一大 杯酒。 4.(如果)有一天您死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 5.(我)派遣军队守在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 外事故的发生啊! 6.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巴陵郡任太守。
1.下列关于汉语词汇的演变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 B.随着社会的进步,新事物不断涌现,我们现代汉语词汇的数 量将越来越多。 C.古代汉语中的很多词语由于种种社会原因,都为现代汉语词 汇所代替,如:人风——民风。 D.古代汉语词汇相对于现代汉语词汇,词语意义的引申变化有 三种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
2.通过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古今汉语在词义和句式 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明确] (1)古今词义变化巨大。 ①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发展到现代汉语大多已变成了双 音节词。 ②有些古代汉语的词(多指虚词)只在某些情况下才使用,一般则 被另一个词代替了。 ③有些古代汉语的词的某个意义(即某个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 经消失了。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ppt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古今言殊,有助于深入了解汉语的历史和文化,进一步揭示语言与 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关系。
通过对比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差异,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的发展规律 和演变趋势,为语言学、历史学、文化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 参考。
此外,研究古今言殊还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汉语的认识和掌握,促进跨文 化交流和理解。在全球化背景下,语言交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汉语 的深入了解和掌握有助于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流的主要语言形式。
简化汉字
02
为了提高汉字的书写效率,政府推行简化汉字,使汉字更加易
于学习和使用。
普通话推广
03
政府大力推广普通话,规范汉语发音,促进各地人民的交流。
汉语的国际化
孔子学院的建立
汉语水平考试(HSK)
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孔子学院,推广汉 语教育和文化传播。
设立汉语水平考试,评估外国人的汉 语水平。
词汇演变
词义变化
随着时代变迁,许多词汇的含义 发生了变化,例如“妻子”、“ 鱼肉”等。
新词涌现
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新的 词汇不断涌现,例如“互联网” 、“手机”等。
词类转换
一些词汇在历史演变中改变了词 性,例如“衣”原为名词,现在 也可以作为动词使用。
语法差异
词序变化
古代汉语的词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例如“主谓宾 ”的排列顺序。
04 古今汉语的应用与影响
古代文学与语言
01 02
古代文学
古代汉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散文、小说都 源自古代汉语。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体现了古 人的智慧和情感。
语言特点
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词汇运用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其语言更为 精练,注重文采和修辞,且一词多义现象较为普遍。
语言文字运用古今言殊反思
语言文字运用古今言殊反思哎呀,咱今天来聊聊这个语言文字运用古今言殊的事儿。
你说这古代的语言文字和咱现在用的差别咋就那么大呢?我觉得吧,可能是因为时代在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想法都不一样了。
就比如说,古代人说话文绉绉的,“之乎者也”挂嘴边。
要是咱现在也这么说话,那不得把人给绕晕啦?像“吾今日甚是欢喜”,要是换成现在,咱就直接说“我今天可高兴了”,多简单明了!古代的字和词的意思跟现在也有很大不同。
就拿“走”这个字来说,古代的“走”是跑的意思,现在咱们说“走”,那就是慢慢溜达。
这要是搞混了,那可就闹笑话了。
也许你会问,那为啥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我琢磨着,可能是因为社会发展了,交流越来越方便,大家都追求简单高效,那些复杂的说法就慢慢被淘汰了。
咱再想想,古代人写信,那格式、用词,讲究得不得了。
现在呢?发个微信,几个表情就能表达心情。
这变化是不是大得离谱?不过,有时候我也在想,古代的语言文字虽然复杂,但是也有它的韵味和魅力啊。
读那些古诗古文,就感觉特别美。
比如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画面感,简直绝了!现在的文字虽然简单直接,但是那种韵味是不是就少了点呢?哎呀,我这说得可能也不全对。
毕竟语言文字的变化是个复杂的事儿,我这小脑袋瓜有时候也想不明白。
你说,要是咱们现在还像古代那样说话写字,生活会变成啥样?会不会每天都得抱着本字典,不然都不知道别人说啥?哈哈,那可太搞笑了!但是,咱也不能完全抛弃古代的语言文字呀。
它们可是咱们文化的根,是老祖宗留给咱们的宝贝。
咱们得学学,了解了解,这样才能知道咱们从哪儿来。
我觉得吧,古今言殊这事儿,既让咱们的交流更方便了,又好像让咱们丢了点啥。
你说是不是呢?这可真是让人又高兴又有点小失落。
反正啊,不管咋变,咱们都得好好用语言文字,把自己的想法清楚地表达出来,别让人误解,也别给自己找麻烦。
你说对不?。
古今言殊《语言文字应用》
02
韵母变化
古代汉语的韵母在演变过程中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如四声调的分化、韵
尾的变化等,导致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在韵母发音上存在较大差异。
03
声调变化
古代汉语的声调与现代汉语的声调存在明显差异,如平仄的分化、入声
的消失等,导致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在声调上存在较大差异。
词汇演变
新词产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事物和概念不断涌现,现代汉语中产生了许多新词,如“手机”、“互联网”等,这些词汇在 古代汉语中并不存在。
简化汉字
现代汉字相对于古代汉字 进行了大量的简化,如“ 车”、“云”等字形的简 化。
规范字形
现代汉字相对于古代汉字 更加规范,如“坏”字原 写作“壞”,现在规范为 “坏”。
推行普通话
现代汉语相对于古代汉语 更加注重普通话的推广和 普及,以促进不同方言区 的交流和沟通。 Nhomakorabea05
古今言殊现象的影响与价值
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句子结构 上存在明显差异,如古代汉语中 常用倒装句、省略句等,现代汉 语则更加注重句子结构的完整性 和规范性。
词序变化
古代汉语中的词序与现代汉语存 在差异,如主语、谓语、宾语的 排列位置等。
时态和语态
古代汉语与时态和语态相关的语 法成分比较简单,而现代汉语则 更加复杂。
文字改革
02
古今言殊现象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古今言殊是指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 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差异。
特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不断发展变化, 古今言殊现象表现为语音的演变、词 汇的更替、语法的变化等方面。
产生原因
社会变迁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的 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文 化观念等发生变化,语言也随之
《古今言殊》
9、“有……者” 文言文中,常用“有……者”这样的凝 固结构,叙述某个特定的人物的行为事迹, 以突出所要叙述的对象。“有……者”可 译作“有(个)……的”或“有 (个)……的人”。 例:楚人有涉江者。(《吕氏春秋· 察今》)
10、“孰”、“……孰与……” 1、孰知道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 者说》) 2、哀公曰:“弟子孰为好学?”(《论 语· 雍也》) 3、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项羽本 纪》) 4、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荀 子· 天论》)
——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例如《山海经· 海外北经·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 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 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近代汉语的语音系统由繁趋简,韵母简化尤 甚;词汇系统产生了一大批新词语,以单音词
为主的格局转变成以复音词为主;语法上产生
了新的代词、助词和语气词系统,以及动补式、 处置式(把字句)等新的句式
11、“与其……孰若……”和“与其……岂若……” 例1: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 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韩愈《送李愿归盘 谷序》) 例2: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 哉?(《论语· 微子》) 有时,“与其……孰若……”格式中,“与其” 不出现,单用“孰若”关联。 例:从天而颂之,孰若制天命而用之?(《荀 子· 天论》)
5、“何……之有” 例: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何……之有”式有时变化,压缩为“何 有”,成为一个凝固的形式,往往是对前文 所叙述的内容,表示“有什么……”的意思。 如: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 余何有焉?(《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 ——除掉君王的敌人,瞧着力量去办,我有 什么舍不得(杀)呢?
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1-2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训练落实篇
审美第八写页作,共篇34页。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 种情况,就是方位名词、时间名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 如:“亚父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意思是“亚父面向南 坐”。
3.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 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 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 +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及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等。
都有“遵循一定的程序”的意思。异:前者强调按一定步 骤和规矩;后者强调逐渐深入或提高。
例句1:学习科学知识,应该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例句2:我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训练落实篇
审美第五写页作,共篇34页。
课题链接 古汉语句的倒装句式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 (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 序是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 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 几种倒装形式: 1.主谓倒装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 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 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 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 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 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古今言殊-优秀概要
国首都的中文名称2005年1月19日正式从“汉城”改 为“首尔”
3、词语的替换变化
现实中某类现象本身没有发生变化,而表达 这种现象的词语发生了变化。
避讳:世--代 ,元--原 , 丘—邱 观念的改变:车夫——司机,戏子——演员,
信差——邮递员 语言表达(语言系统内部调整):足-脚,之-
《国语·越语》
将军者,国之爪牙也。 《汉书·李广传》
上古义: 背后议论 或批评别 人的短处
(中性词)
今义:
毁谤
(贬义词)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耳者,受下赏。
《战国策·齐策》
【三】语法篇
1、语序的变化(文言特殊句式) 2、句式的变化(判断句、被字句) 3、词类的变化(词类活用)
(1) 语序的变化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
?彗星见于东方?万乘之国?否极泰来练习11请指出下列红体字的准确读音古汉语词汇的纵向观照古用今废的历史词左司马左尹鲰生参乘彘肩竖子古今通用的传承词古今义同怒志驰告兄古今义异亡去不义再拜约为婚姻谢项王持剑盾步走阅读古文的拦路虎沟通古今的桥梁阅读古书的岔口古今词义基本未变?有些表示客观事物或存在的单音节词古今词义基本相同古时的意义今天仍在使用
古今 义同
古今 义异
怒志 驰 告兄
沟通古今的
桥梁
亡去不义 再拜
约为婚姻 谢项王 阅读古书的
持剑盾步走
岔口
古今词义基本未变
• 有些表示客观事物或存在的单音节词,古今词义基本相 同,古时的意义今天仍在使用。但这部分词语很少。
牛 羊犬 豕 马 鸟 鸡
它龟龙凤鹿 鹰燕
兔鱼 猴 蛛 象 虎 日 月 星 云 雨山 水 川 石 沙 丘 火 土 人大 小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语言文字应用》课件 1.2 古今言殊
古义:_可__以__凭__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助__动__词__,表__示__可__能__或__能__够__;_表__示__许__可__;表__示__值__得__。________
(11)相如前进缶……
古义: 走上前进献。 今义: 向前行动或发展。
(12)旦日,卒中往往语
自主广场
-10-
内容感知
自主探究
结构图解
123456789
二、强化提升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诚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心意真诚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确实,的确
)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果真 )
(2)从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跟从,跟随
)
臣从.其计( 顺从,听从
古义: 意外的变故。 今义:程度副词,极、十分。
-19-
内容感知
自主探究
结构图解
自主广场
123456789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 用来……的。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_更__不__必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表__示__在__任__何__条__件__下__结__果__都__不__会__改__变__。__________ (7)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8)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义:_先__例__、__旧__事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真__实__的__或__虚__构__的__有__人__物__有__情__节__的__事__情__。___
2古今言殊(用)
池塘
古义: 后起意义:
专指鸟类 飞禽走兽的总称
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 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三国志·魏书·方技传》
古今
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 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
上古义:
成年男子
后起意义: 女子的配偶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
《战国策·赵策》
古义:
热水
后起意义:
菜汤、 米汤
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孟子·告子上》
古义:
眼泪
后起意义:
鼻涕
臧叔入,哭甚哀,多涕。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涕泗滂
沱。
《诗经·陈风·泽陂》
上古义:
带汁的 肉食
肉谓之羹。
《尔雅·释器》
肉有汁曰羹。
《太平御览》
中古以后:
汤类的 食品
三日入厨下, 洗手作羹汤。
王建《新嫁娘词》
古义:
祭祀用作祭品 的猪牛羊等
今义:
为了某种目的 而舍去自己的 生命或权利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左传·庄公十年》
古义: 外交使者
后起意义: 出门时带的
包裹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穆公之怨此三人入 于骨髓。
《史记·秦本纪》
子为父死亡所恨。
《汉书·苏武传》
B、服务
“有事,弟子服其劳”
《论语 ·为政》
译文:有事情,让弟子来为您服务。
现代汉语中:“服务”就是这个意义。
C、食用、特指吃药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传三代的医生,不吃他的药。
现代汉语中:“服药、服用、口服”等就是这个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有” 5、“何……之有” 之有 孔子云: 何陋之有” 陋室铭》 例: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之有” “何……之有”式有时变化,压缩为“何 之有 式有时变化,压缩为“ 成为一个凝固的形式, 有”,成为一个凝固的形式,往往是对前文 所叙述的内容,表示“有什么……”的意思。 的意思。 所叙述的内容,表示“有什么 的意思 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 如: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 余何有焉?(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 僖公二十四年》 余何有焉?(《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 ——除掉君王的敌人,瞧着力量去办,我有 除掉君王的敌人, 除掉君王的敌人 瞧着力量去办, 什么舍不得( 什么舍不得断句: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 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陈胜者, 陈胜者,阳城人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操虽托名汉相, 也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 判 也 四人者, 者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为、是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人方为刀俎, 断 所在皆是也 乃、则、即、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皆、耳、必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句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六国破灭, 非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无标志 刘备天下枭雄 者……也 ……也
读一读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一诗: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一诗: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下列加线的字你会读? 下列加线的字你会读 1、更号可汗,犹单于也 可汗, 单于也 、更号可汗 2、天姥连天向天横 、天姥连天向天横 3、先实公仓,收余以食亲 、先实公仓,收余以食 4、是时,曹操遗权书 、是时,曹操遗 5、彗星见于东方 、彗星见 6、羽扇纶巾 、羽扇纶 7、万乘之国。 之国。 、 8、否极泰来 、
近代汉语的语音系统由繁趋简, 近代汉语的语音系统由繁趋简,韵母简化尤 甚;词汇系统产生了一大批新词语,以单音词 词汇系统产生了一大批新词语, 为主的格局转变成以复音词为主; 为主的格局转变成以复音词为主;语法上产生 了新的代词、助词和语气词系统,以及动补式、 了新的代词、助词和语气词系统,以及动补式、 处置式(把字句) 处置式(把字句)等新的句式
至丹以荆轲为计,始速祸焉。 至丹以荆轲为计,始速祸焉。
2、、“所以”
其一, 其一,“以”字当“因为”讲,“所以”相当 字当“因为” 所以” 的原因” 的缘故” 于“……的原因”、“……的缘故”,用来表示 的原因 的缘故 原因。 原因。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 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 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其二, 字当“ 凭借” 其二,“以”字当“拿”、“用”或“凭借” 所以”相当于“ 的办法” 讲,“所以”相当于“……的办法”或“用 的办法 用来表示手段、方法、根据、 来……的”,用来表示手段、方法、根据、工具 的 等。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墨子·公 。(《 例: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墨子 公 输》)
7、“无乃……乎” 无乃 乎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 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 谋臣,无乃后乎?( 勾践栖会稽》 ?(《 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栖会稽》) 值得一提的是, 无乃……乎”切忌用 值得一提的是,“无乃 乎 “不 是……吗”去对译,因为在古汉语中,“无 吗 去对译,因为在古汉语中, 乃……乎”表示委婉商量的语气,而“不 乎 表示委婉商量的语气, 是……吗”则偏重于反问。 吗 则偏重于反问。
12、 与其 12、“与其……宁……”和“宁……无 宁 和 无 与其……毋宁 毋宁……” “与 (不)……” “与其 与其 毋宁 与 宁其……” 其……宁其 宁其 与其奢也,宁俭; 例1: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 宁戚。( 论语·八佾 。(《 八佾》 也,宁戚。(《论语 八佾》) 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 例2: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 勾践栖会稽》 (《勾践栖会稽》)
…… 有” 的前边加“ 或在后边加“ 的前边加“于”字,或在后边加“于”字, 形成 何有” 何有于……”的形式,这 的形式, “于……何有”或“何有于 何有 的形式 两 种形式所表示的意义基本相同, 种形式所表示的意义基本相同,都可以用 “对 来说, 于……来说,又有什么 来说 又有什么……呢?”的格式来 呢 对 译。 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 论语·雍 ?(《 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论语 雍 也》) ——子贡通达事理,对于治理政事有什么难 子贡通达事理, 子贡通达事理 处呢? 处呢?
李白的《望天门山》 李白的《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12种古汉语固定结构 12种古汉语固定结构 以为” 1、“以为”、“以……为” 为 文言中的“以为”,可以作为一个双音节词, 文言中的“以为” 可以作为一个双音节词, 和 现代汉语的动词“以为” 认为” 相当。 现代汉语的动词“以为”、“认为” 相当。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例: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 实。 (《石钟山记》) 石钟山记》 在更多的场合,“以为”却是“以……为……” 在更多的场合, 以为”却是“ 为 的 紧缩,常见的有如下两种情况。相当于“ 紧缩,常见的有如下两种情况。相当于“用…… 当作……”。 做……”或“把……当作 或 当作 。 例: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 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 驴》)
10、 孰与……” 10、“孰”、“……孰与 孰与 孰知道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 1、孰知道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 者说》 者说》) 哀公曰: 弟子孰为好学? 2、哀公曰:“弟子孰为好学?”(《论 雍也》 语·雍也》) 雍也 沛公曰: 孰与君少长? 3、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项羽本 纪》) 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 4、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荀 天论》 子·天论》) 天论
——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例如《山海经 海外北经 夸父逐日》 海外北经·夸父逐日 例如《山海经·海外北经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夸父与日逐走 欲得饮。 饮于河、 渭不足,北饮大泽。 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 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6、“不亦……乎” 不亦 乎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例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 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学而》 亦君子乎?”(《论语 学而》) ?(《 例2:阻而鼓之,不亦可乎?(《子鱼论战》)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 子鱼论战》 ——(利用敌人在地形上)受困的机会向他 (利用敌人在地形上) 们发动进攻,岂不是很好吗? 们发动进攻,岂不是很好吗?
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何以 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何以……为”形式的变化, 为 形式的变化, 主要有这样几种: 主要有这样几种: A、压缩为“何以为”结构,意义不变。 压缩为“何以为”结构,意义不变。
例:坐卧念之,何以为心? 坐卧念之,何以为心?
B、有时省去了“以”字,形成“何……为”式, 有时省去了“ 形成“ 为 这 意义发生些变化, 时,意义发生些变化,“何……为”可译作“为什 为 可译作“ 或译为“ 什么……”。 么……”或译为“做(干)什么 或译为 。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项羽本纪》) 项羽本纪》 C、“何以……为”中的“何”字,有时换作 何以 为 中的“ 字有时换为“ “奚”;“以”字有时换为“用”字,这样便形 奚以……为”、“何用 何用……为”等形式,意 成“奚以 为 为 等形式, 义不变。 义不变。 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
4、“何以……为” 何以 为 “何以……为”用现代汉语可译为“要 何以 为 用现代汉语可译为“ 什么呢” (拿、用)……做(干)什么呢”或译为 做 怎么(为什么)用得着……呢”。 “怎么(为什么)用得着 呢 例: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书·霍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书 霍 ?( 去病传》 去病传》)
11、 与其 孰若……”和“与其 岂若……” 11、“与其……孰若 孰若 和 与其……岂若 岂若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 例1: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 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韩愈《 ?(韩愈 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韩愈《送李愿归盘 谷序》) 谷序》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例2: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 ?(《论语·微子 微子》 哉?(《论语 微子》) 有时, 与其……孰若 孰若……”格式中,“与其” 格式中, 与其” 有时,“与其 孰若 格式中 不出现,单用“孰若”关联。 不出现,单用“孰若”关联。 例:从天而颂之,孰若制天命而用之?(《荀 从天而颂之,孰若制天命而用之?(《 ?( 天论》 子·天论》) 天论
8、“得无……乎” 得无 乎
例: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 例: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
9、“有……者” 者 文言文中,常用“ 文言文中,常用“有……者”这样的凝 者 固结构,叙述某个特定的人物的行为事迹, 固结构,叙述某个特定的人物的行为事迹, 以突出所要叙述的对象。 以突出所要叙述的对象。“有……者”可 者 译作“ 译作“有(个)……的”或“有 的 的人” (个)……的人”。 的人 察今》 例:楚人有涉江者。(《吕氏春秋·察今》) 楚人有涉江者。(《吕氏春秋 察今 。(
9、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10、相如曰: 王必无人,臣愿奉 10、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入 使。” 11、五万兵难卒 11、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 已选三万。 12、公受珠, 所著披袄中。 12、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 13、 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璧下。 13、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璧下。 14、 之乎?噌弘者,周景王之无射 14、汝识之乎?噌弘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15、秦伯素服郊次, 师而哭。 15、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