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个体化用药文稿演示

合集下载

哮喘的治疗PPT课件

哮喘的治疗PPT课件

a
6
急性发作期: 快速缓解症状、抗炎、平喘
4、短效茶碱 ➢ 不单独应用治疗哮喘 ➢ 需注意不良反应及血药浓度监测
➢ 用法:氨茶碱3~5mg/kg/次+GS 30~ 50ml IV滴20~30分钟,每6~8小时重复; 重症:0.6~0.9mg/kg/hX3h维持
➢ 血药浓度:5~15g/ml, 如>20g/ml, 即发生不良反应
➢ 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0.5-1mg/次,q6h-
q8h
a
5
急性发作期: 快速缓解症状、抗炎、平喘
3、抗胆碱能药物—异丙托溴铵 ➢ 雾化溶液:每1ml含药物250ug
<= 6岁,每次0.25~0.5ml,每日3次 > 6岁,每次0.5~1.0ml,每日3次 ➢ 舒张支气管作用比2受体激动剂弱,但不易产 生耐药,不良反应少
a
13
慢性持续期:
8. 联合治疗:对于病情分级为重度持续哮喘和 单用ICS病情控制不佳的中度持续哮喘患者提 倡联合治疗:
ICS+吸入型长效2受体激动剂, ICS+白三烯调节剂, ICS+缓释茶碱。
a
12
慢性持续期:
9. 特异性免疫治疗:在无法避免接触变应原或 药物治疗无效时
针对过敏原的特异性免疫治疗 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评价 应与抗炎平喘药物联用
a
8
哮喘持续状态的处理
5.镇静: 水合氯醛灌肠,插管条件下可用安定 6.抗菌药物治疗: 不作常规使用,若合并下呼吸道细菌
感染,选用病原体敏感的药物。 7.机械通气指征:
❖ 持续严重呼吸困难 ❖ 吸音减低或听不到 ❖ 过度通气和呼吸肌疲劳使胸廓运动 ❖ 受限意识障碍,烦躁或抑制 ❖ 吸氧下发绀进行性加重 ❖ PaCO2≧65mmHg

支气管哮喘的用药指导PPT课件

支气管哮喘的用药指导PPT课件
托溴铵和布地奈德混悬液;(2)缓慢静 尼松20~60㎎/d,同时吸氧 脉注射茶碱(氨茶碱0.125ɡ~0.25ɡ加入 到10%葡萄糖溶液40ml)
持续雾化吸入SABA,雾化吸入异丙托溴 铵和布地奈德混悬液,同时静注或静滴 茶碱类药物、甲泼尼龙或琥珀酸氢化可 的松,待病情缓解(一般3~5天)后改 为口服,逐步减量。吸氧;预防呼吸道 感染;维持水、电和酸碱平衡
模块六 常见症状和疾病的自我药疗与用药指导
任务二 支气管哮喘的用药指导
1
学习目标
知识要求
1.掌握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方法; 常用药物的合理使用。 2.熟悉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原则; 健康教育 3.了解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与分型。
技能要求
1.能对支气管哮喘进行准确判断, 能帮助患者选药并提供用药指导; 2.会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和预防 提出合理的建议,保证患者的用 药安全。
难以控制的因素;
②给予高剂量ICS联合/不联合口服激素,加用白三烯受体阻 断剂、抗IgE抗体联合治疗;
③其他可选择的治疗包括免疫抑制剂,支气管热成形术1等6 。
三、用药指导S)+缓释茶碱
白三烯受体阻断剂 抗IgE治疗 缓释茶碱
15
(三)治疗方案
二、药物治疗
3.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原则 与典型治疗相同,疗程则可以短于典型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治 疗不及时可以发展为典型哮喘。
4.难治性哮喘的治疗 规范治疗至少6个月仍不能达到良好控制的哮喘。 ①首先排除患者治疗依从性不佳,并排除诱发加重或使哮喘
4.临床上还存在没有喘息症状的不典型哮喘:患者可表 现为发作性咳嗽、胸闷或其他症状。对以咳嗽为唯一症 状的不典型哮喘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
6
(四)临床表现--体征

支气管哮喘的用药指导PPT课件

支气管哮喘的用药指导PPT课件
2
患者,男,35岁。咳嗽、发热2周,喘息5天。2周前受凉 后出现咽痛、发热、咳嗽,以干咳为主,最高体温37.8℃。 口服感冒药后发热症状明显改善,但咳嗽症状改善不明显。 5天前出现喘息,夜间明显,自觉呼吸时有“喘鸣音”。 常常夜间憋醒。接触冷空气或烟味后症状加重。既往患过 敏性鼻炎5年,经常使用抗过敏药。无烟酒嗜好。其父患 湿疹多年。
30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三、用药指导与健康教育
(1)吸入型糖皮质激素 适应症:由于其局部抗炎作用强、全身不良反应少,已成为目前 哮喘长期治疗的首选药物。 通常需规律吸入1~2周以上方能起 效。 不良反应:局部可出现口咽白色念珠菌感染、声音嘶哑,吸药后 用清水漱口可减轻局部反应和胃肠吸收。
长期吸入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1000μg/d)者应注意预 防全身性不良反应。
4.临床上还存在没有喘息症状的不典型哮喘:患者可表 现为发作性咳嗽、胸闷或其他症状。对以咳嗽为唯一症 状的不典型哮喘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
6
(四)临床表现--体征
1.发作时典型体征是双肺可闻及广泛的哮鸣音,呼吸 音延长。 2.但非常严重的哮喘发作,哮鸣音反而减弱,甚至完 全消失,表现为“沉默肺”,是病情严重的表现。 3.非发作期体检可无异常发现。
难以控制的因素;
②给予高剂量ICS联合/不联合口服激素,加用白三烯受体阻 断剂、抗IgE抗体联合治疗;

哮喘用药讲座心得体会范文

哮喘用药讲座心得体会范文

一、讲座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哮喘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为了提高公众对哮喘病的认识,普及哮喘病的防治知识,我国各地纷纷开展了哮喘用药讲座。

我有幸参加了这样一场讲座,现将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二、讲座内容本次哮喘用药讲座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哮喘病的病因、症状及诊断讲座首先介绍了哮喘病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过敏原等因素。

接着,详细阐述了哮喘病的典型症状,如咳嗽、气促、胸闷、喘息等。

最后,讲解了哮喘病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肺功能检查等。

2. 哮喘病的治疗方法针对哮喘病的治疗,讲座分别从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非药物治疗包括氧疗、呼吸操、物理治疗等;健康教育则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饮食管理、情绪调节等。

3. 哮喘病的用药原则及注意事项讲座重点讲解了哮喘病的用药原则,如个体化治疗、阶梯式治疗、长期规范化治疗等。

同时,还提醒了大家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如遵医嘱、规律用药、按时复查等。

4. 哮喘病的自我管理哮喘病的自我管理对控制病情、减少发作具有重要意义。

讲座详细介绍了哮喘病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包括监测病情、调整治疗方案、预防诱发因素等。

三、心得体会1. 提高对哮喘病的认识通过本次讲座,我对哮喘病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哮喘病并非不可治愈,只要科学规范治疗,完全可以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2. 重视哮喘病的预防讲座中提到,哮喘病的发病与遗传、环境、过敏原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要重视哮喘病的预防,减少接触过敏原,改善生活环境,降低哮喘病的发病率。

3. 规范用药,遵医嘱哮喘病的治疗需要长期规范化用药,不能随意停药或换药。

讲座强调,患者要遵医嘱,按时复查,确保治疗效果。

哮喘规范化治疗幻灯片PPT

哮喘规范化治疗幻灯片PPT

一级 <1 次/周 间歇发作 间歇发作
2 次/月 预计值的 80% 无症状 PEF 正常,
变异率<20%
控制水平的分级
控制程度
日间症 状
夜间

症状 应急缓解 动
/憋 药的使用 受


肺功能
(≥5岁者适 用)
顶级标准
急性发作 (需使用 全身激素 治疗)
控制
无(或 ≤2d/周)

无(或≤2 次/周)

主要危险因素:
(1)父母有哮喘病史 (2)经医生诊断为特应性皮炎 (3)有吸入变应原致敏的依据
次要危险因素:
(1)有食物变应原致敏的依据 (2)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4% (3)与感冒无关的喘息。
5岁以下儿童喘息的治疗建议
如哮喘指数阳性,建议按哮喘标准治疗 反复喘息而抗生素治疗无效的学龄前儿童建议使 用抗哮喘药物诊断性治疗2~6周后进展再评估 定期(3~6个月)重新评估以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抗 哮喘治疗
≥正常预计 值或本人最 佳值的80%
满足前述 所有条件
0-1次/年
部分控制
>2d/周 或≤2d/ 周但多 次出现
未控制
有 >2次/周
<正常预计 在任何1周 有 值或本人最 内出现前 2-3次/年
佳值的80% 述1项特征
在任何1周 内出现≥3 项 “部分 控制”中 的特征
>3次/年
哮喘的治疗
治疗的目标
5岁以下儿童喘息的特点
早期一过性喘息 多见于早产和父母吸烟者 喘息主要是由于环境因素导致肺的发育延迟 所致,年龄的增长使肺的发 育逐渐成熟 大多数患儿在3岁之内喘息逐渐消失
5岁以下儿童喘息的特点

儿童哮喘患者的药物治疗个体化

儿童哮喘患者的药物治疗个体化

儿童哮喘患者的药物治疗个体化引言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影响着全球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尤其是儿童。

儿童哮喘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用药来控制症状,并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由于儿童哮喘患者之间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仅仅依据临床指南给予统一用药可能不足以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

因此,针对儿童哮喘患者实施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儿童哮喘患者的药物治疗个体化,并提供相应建议。

1. 确定诊断和评估首先,在进行任何形式的治疗之前,对儿童进行准确诊断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医生需要详细了解孩子的个人和家族历史,并进行身体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以确保正确判断是否为哮喘,并评估其严重程度。

这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药物治疗计划。

2. 分析哮喘类型哮喘可分为过敏性哮喘和非过敏性哮喘两种类型。

过敏性哮喘主要由过敏原引起,而非过敏性哮喘则是与其他因素(例如感冒病毒、运动等)相关。

根据儿童所患的哮喘类型,医生可以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3. 考虑个体差异和副作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理和生化特征,因此对于儿童哮喘患者,了解他们的个体差异十分重要。

某些儿童可能对某种药物产生良好反应,而另一些儿童可能需要调整剂量或尝试其他药物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此外,药物治疗还会伴随着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来说,其耐受力也不尽相同。

因此,在制定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时,医生需要考虑患者年龄、生理状态、代谢状况等因素,并积极监测患者的反应和副作用,及时进行调整。

4. 选择合适的药物根据儿童哮喘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1)快速缓解哮喘发作: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SABA)是首选药物,可迅速缓解哮喘发作。

这类药物可通过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来增加气道流通量。

(2)控制性药物: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如沙美特罗尔等,可用于维持儿童哮喘患者的稳定状态。

此外,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常与LABA联合使用以提供更有效的控制,减少急性发作。

哮喘的用药总结报告范文(3篇)

哮喘的用药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点是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

哮喘的治疗需要综合管理,包括药物治疗、环境控制和健康教育等。

本文对哮喘的用药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二、哮喘用药分类1. 抗炎药物(1)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哮喘的首选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减轻哮喘症状。

常用的糖皮质激素有泼尼松、倍他米松、氟替卡松等。

(2)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白三烯的作用,减轻哮喘症状。

常用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有孟鲁司特、扎鲁司特等。

2. 平喘药物(1)β2受体激动剂:通过激动β2受体,扩张支气管,缓解哮喘症状。

常用的β2受体激动剂有沙美特罗、特布他林、福莫特罗等。

(2)茶碱类药物:具有舒张支气管、抗炎和抗过敏作用。

常用的茶碱类药物有氨茶碱、多索茶碱等。

3. 其他药物(1)色甘酸钠:具有抗炎、抗过敏和抗气道高反应性作用。

适用于哮喘的预防和治疗。

(2)抗生素:用于治疗哮喘合并感染。

三、哮喘用药原则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2. 逐步阶梯治疗:根据病情变化,逐步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3. 联合用药:针对不同类型的哮喘,可联合使用多种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

4. 规律用药:哮喘患者需长期规律用药,以控制病情,减少复发。

四、哮喘用药注意事项1.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得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或停药。

2.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如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骨质疏松、肥胖等。

3.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如茶碱类药物与华法林、氟喹诺酮类药物等合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4.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和药物疗效。

五、总结哮喘的用药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

了解哮喘用药的分类、原则和注意事项,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2篇一、前言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特点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

哮喘合理用药PPT课件

哮喘合理用药PPT课件
• 低浓度血药(5~10g/L) 茶碱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 作用。
3.临床用途
• 口服给药包括氨茶碱和控 (缓)释型茶碱,用于轻 中度哮喘发作和维持治疗 (一般剂量为一日6~10mg /kg。口服后昼夜血药浓 度平稳,平喘作用可维持 12~24h,尤其适用于夜间 症状控制。)
• 口服氨茶碱平喘可致恶心、 呕吐、所以应用日渐减少.
• 此外激动α受体尚能引起呼吸道 平滑肌收缩,促进肥大细胞等释 放过敏介质,因此,肾上腺素激 动α受体作用反能减弱其平喘效 应。
• 对心脏β1受体的激动作用可 引起心动过速,也可引起心 律失常,严重的可发展为心室 颤动。
• 多数哮喘发作时,心率已加 快,注射肾上腺素后心率更 为加速,有其危险性,加之 血管α受体激动,可引起血压 明显升高,加重心脏负担。
• 预防发作或控制症状则可口 服.
• 静脉注射或滴注的平喘效果 并不比气雾吸入好,作用持 续时间反而缩短,手足震颤 的副作用多见,故一般不予 采用。
• 气雾吸人给药,作用最快,对 心脏影响最小。而口服需在 血药浓度达到有效水平时, 方能发挥作用,并对心脏有 一定的不良反应,故目前推 荐气雾吸人给药。
• 是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和 支气管黏膜炎症引起的 分泌物增多和黏膜水肿 所致的小气道阻塞的结 果。
• 近年来,随着对过敏、 炎症与迷走神经对气道 调节作用的进一步解释, 平喘药已向抗炎、抗感 染、抗过敏、抗炎前介 质、抗胆碱功能等多个 环节发展.
•抑制气道炎症及 炎症介质是哮喘 治疗的根本。
二、常用药物
采用吸入给药法几乎无心血管 系统不良反应。但剂量过大. 仍可引起心悸、头晕、手指震 颤等。
临床常用药物
沙丁胺醇 特布他林 克仑特罗 丙卡特罗等
沙丁胺醇(舒喘灵)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pptx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pptx

治疗要点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支气管解痉剂
抗炎抗过敏药(激素类等)
支气管解痉剂:解痉、消炎,1)β2受体激动剂 改善气道阻塞
(2)氨茶碱
扩张支气管、抗炎、免疫调节、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3)抗胆碱能药物 扩张支气管,与β2受体激动剂有协同作用,夜间哮喘、痰多者。
抗炎抗过敏药
其它药物:抗生素对于哮喘炎症无效,但合并感染时可用。禁用镇静剂以防抑制 呼吸 机械通气:重度哮喘经积极治疗一般可以缓解,少数呼衰患者需建立人工气道 和机械通气,以改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减少呼吸肌疲劳。
缓解期的治疗
寻找过敏原和非特异性诱发因素,进行病因治疗,防止复发。
1、回避或控制诱发因素。 2、特异性免疫疗法。 3、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抗病能力加强自身管理。 4、预防用药:可口服酮替芬,或吸入β2-激动剂、色甘酸二钠等预防哮 喘发作。
1、激素: 阻止气道炎症发展,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2、色苷酸钠: 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预防变态反应 及过度通气和运动引起气道的收缩。
用药注意事项
(1)β2受体激动剂: (长2期)用氨药茶产碱生:耐受性 (注3意)检糖测皮血质浓激度素,给药速度慢 (沙副用4丁作)药胺用其时醇:他间有恶:长心,悸、不、呕自骨吐行骼,停肌心药震动,颤过饭等速后副、服作心,用律喷失雾常后、漱口、补充维生素D
血压下降
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
出现进行性加重的气喘、咳嗽、胸闷,常有呼吸窘迫 支吸气氧管:扩用张鼻剂导:β管2-或激面动罩剂吸吸氧入,,保氨持茶S碱aO静2脉注射,并需进行血浓度监测。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重症哮喘的重要药物。通常静脉滴注氢考或甲基泼尼松龙, 病补情液好:哮转喘(重一度般发2作4~时7,2h因)努后力可呼改吸为和强大的量松出口汗服易,脱症水状,稳痰定不后易逐咳渐出减,量应。适对当于补液 难并以注撤意除纠者正,酸可碱减平至衡最及小电维解持质量紊,乱或。换用雾化吸入。

演示文稿哮喘危重状态哮喘持续状态

演示文稿哮喘危重状态哮喘持续状态
4 短效茶碱
第十一页,共28页。
慢性持续期治疗
➢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 ➢ 白三烯调节剂 ➢ 缓释茶碱 ➢ 长效ß2受体激动剂 ➢ 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 全身性糖皮质激素 ➢ 联合治疗
第十二页,共28页。
1、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
ICS是哮喘长期控制的首选药物 目前最有效的抗炎药物 优点: • 通过吸入,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 • 局部抗炎作用强 • 全身不良反应少
那、复冬, 禁用吗啡。
第二十四页,共28页。
哮喘持续状态的处理
• 5、支气管扩张剂的使用:
-吸入型速效2 受体激动剂 -氨茶碱静脉滴注
-抗胆碱能药物 -肾上腺素皮下注射
• 、机械通气的指征
第二十六页,共28页。
持续严重的呼吸困难 呼吸音减低
过度通气和呼吸肌疲劳使胸廓运动受 限 意识障碍 吸入40%的氧发绀无改善
强调避免接触过敏原、自我肺功能监测(PEF仪)。 合理日常生活制度,体育锻炼(游泳、体操)。
第二十八页,共28页。
第十三页,共28页。
吸入皮质激素可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吸入糖皮质激素
·杯状细胞分泌 ·杯状细胞增生 ·新生血管形成 ·血管扩张 ·血浆渗透出
·水肿
炎症过程
吸入糖皮质激素后
正常
上皮破坏
粘液分泌
平滑肌收缩
第十四页,共28页。
减轻气道炎症
吸入治疗
设定定量
到病人的剂量
肺沉积量
第十五页,共28页。
门静脉
肝 肠道
加吸入型长效ß2-AG及其他控制药 物疗效欠佳时使用
第二十二页,共28页。
7、联合治疗
适应证: • 重度持续 • 单用病情控制不佳的中度持续 常用联合 • ICS联合吸入型长效ß2-AG • ICS联合白三烯调节剂 • ICS联合缓释茶碱

哮喘规范化治疗演示文稿

哮喘规范化治疗演示文稿
隔日一次,清晨服用
第十七页,共37页。
GINA 98年10月版
哮喘长期管理的阶梯疗法----快速缓解药物
5岁及5岁以上成人
• 四级:严重持续: –短效支气管扩张剂根据症状按需吸入2激动剂
• 三级:中度持续:
–短效支气管扩张剂根据症状按需吸入2激动剂,
但不能超过3-4次/天
• 二级:轻度持续:
–短效支气管扩张剂根据症状按需吸入2激动剂, 不超过3-4次/天
(Bautista MS et al. Eur Respir J 1994; 7(Suppl 18))
第三十三页,共37页。
哮喘急性发作不推荐的治疗
• 粘液溶解剂 • 镇静剂 • 抗组胺药 • 硫酸镁 • 胸部理疗 • 大量补液 • 抗生素(?!)
第三十四页,共37页。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的临床应用适应症
• 一级:间歇发作
–根据症状按需吸入2激动剂,或溴化异丙托品,
但不超过3次/周
第十四页,共37页。
GINA 98年10月版
婴幼儿哮喘长期管理的阶梯疗法 --长期预防药物
• 一级:间歇发作:
– 不需用药
• 二级:轻度持续:
– 每日用药治疗: 吸入糖皮质激素200-400微克或色甘酸钠 使用辅以储雾器面罩的MDI或用雾化器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第二十四页,共37页。
吸入方法不正确-解决办法
• 耐心培训患者正确使用吸入装置 • 使用高效、简便易学的装置(如都保) • 使用雾化吸入
第二十五页,共37页。
吸入技术掌握与医生检查关系的调查
检查次数 1 2 3 4
正确掌握吸入技术的病人 40 % 60 %
70-80 %
90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进行个体化用药?
• Prediction预测疗效 –确定哮喘的临床表型 –寻找临床与实验室预测因素 –药物基因学研究结果
确定哮喘表型
确定哮喘表型
特应质患儿ICS治疗反应较好
Better steroid response in atopic children
ICS的地位
• 持续哮喘的一线药 • 可明显减少频度与严重度 • 如病人控制不佳,应作为起始维持治疗(200ugBDP或等
为什么需要个体化用药?
• 哮喘的非均质性 –诱发与影响因众多 –发病机制复杂多样
• 药物治疗反应的不一致性 –代谢清除率的个体差异
茶碱类的地位与影响因素
• 氨茶碱有舒张气道平滑肌等作用,可作为哮喘缓解药物 –“治疗窗”较窄,毒性反应相对较大,一般不作为首 选用药;
• 茶碱的清除率影响因素多 –个体差异很大,可达10倍 ; –发热、肝病、心力衰竭 –合并用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甲氰咪胍及喹诺酮、 酮替芬等)
• 目前主要应用于肿瘤、糖尿病、高血压管理等
3
哮喘为什么需要个体化用药?
• 哮喘的非均质性:哮喘是一种综合征 –诱发与影响因众多 –发病机制复杂多样
儿童喘息的复杂性 Natural history patterns
为什么需要个体化用药?
• 哮喘的非均质性 –诱发与影响因众多 –发病机制复杂多样
• 药物治疗反应的个体差异
பைடு நூலகம்
ICS治疗反应的异质性
Tantisira KG,et al. Hum Mol Genet,2004;13(13):1353-9
ICS和LTRA的不同反应 Fluticasone vs Montelucast
ICS和LTRA的不同反应 Fluticasone vs Montelucast
J Asthma 2009;46:900
CRHR1 SNPs与ICS治疗效果的相关性
rs242941
rs1876828
Tantisira KG,et al. Hum Mol Genet,2004;13(13):1353-9
LTs通路多态性影响哮喘治疗
Tantisira KG,et al. JACI,2009;124:422
年龄与性别对茶碱清除率的影响
Igarashi T,et al. Biol Pharm Bull,2009, 32(2):304-7
为什么需要个体化用药?
• 哮喘的非均质性 –诱发与影响因众多 –发病机制复杂多样
• 药物治疗反应的不一致性 –代谢清除率的个体差异 –药物基因学研究的提示
β2受体基因多态性影响治疗反应
ICS和LTRA的不同反应 Fluticasone vs Montelucast
ICS/LTRA/LABA的不同反应
ICS/LTRA/LABA的不同反应
Lemanske RF,et al. NEJM,2010,362(11)
ICS/LTRA/LABA的不同反应
Lemanske RF,et al. NEJM,2010,362(11)
价药) • 特应性和肺功能差者ICS反应较好 • 如低剂量1-2个月仍控制不佳,应首先寻找原因,如需
要可加大剂量或加LTRA或LABA • 年长儿ICS的作用随用药停止而消失 • 新证据不支持学龄前儿童ICS可改变疾病进程
PRACTALL 2008
哮喘个体化用药文稿演示
(优选)哮喘个体化用药
个体化医疗
• 1970s提出个体化医学、治疗、医疗、保健概念 (individualized medicine /treatment/care/health care, tailor-made medicine)
• 1990s再次提出个体化医疗(Personalized medicine),首先是针对肿瘤的靶向治疗,随基因 组计划及SNPs的发现,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诞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