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中常见问题范文

合集下载

细菌培养报告总结范文

细菌培养报告总结范文

报告编号:2023-0001一、摘要本次细菌培养报告针对患者临床标本进行微生物学检验,通过严格规范的实验操作,对分离培养的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

现将实验过程及结果总结如下: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临床标本、细菌鉴定试剂、药敏纸片、营养琼脂、血琼脂、生理盐水、无菌试管、无菌棉签等。

2. 实验方法:(1)标本采集:按照无菌操作原则,采集患者大便、尿液、血液等临床标本。

(2)标本处理:将采集到的标本进行适当稀释,分别接种于营养琼脂、血琼脂平板,37℃培养24小时。

(3)细菌分离:观察平板上菌落生长情况,挑取典型菌落进行纯培养。

(4)细菌鉴定:采用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等方法对纯培养的细菌进行鉴定。

(5)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得到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

三、实验结果1. 细菌鉴定结果:本次培养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等细菌。

2. 药敏试验结果:(1)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头孢噻肟、万古霉素敏感,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耐药。

(2)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敏感,对阿莫西林、头孢他啶、四环素耐药。

(3)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特比萘芬敏感,对酮康唑、咪康唑、克霉唑耐药。

四、讨论1. 本实验严格按照微生物学检验规范进行,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通过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为临床提供了有效的细菌学依据,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3. 在本次实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诊断相符,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4. 针对本次实验结果,建议临床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五、结论本次细菌培养报告通过对临床标本进行微生物学检验,成功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等细菌,并对其进行了鉴定和药敏试验。

实验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效依据,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几种常见医院感染(范文)

几种常见医院感染(范文)

几种常见医院感染(范文)一、引言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感染或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这类感染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增加医疗成本,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疗环境的复杂化,医院感染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详细探讨几种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包括其病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及治疗策略。

二、尿路感染1. 病因及发病机制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主要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其发病机制与导尿管的使用密切相关。

导尿管插入尿道后,破坏了尿道的自然防御机制,细菌易于上行感染至膀胱甚至肾脏。

2. 临床表现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轻者仅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重者可出现发热、腰痛、肾区叩击痛等肾盂肾炎表现。

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通过尿液检查发现异常。

3. 预防措施预防尿路感染的关键在于严格的无菌操作和导尿管的规范管理。

具体措施包括:严格掌握导尿指征,选择合适规格的导尿管,确保导尿过程的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导尿管及集尿袋,保持尿道口清洁等。

4. 治疗策略尿路感染的治疗以抗生素为主,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对于无症状菌尿,一般无需治疗;对于有症状的尿路感染,应足量、足疗程使用抗生素,必要时可联合用药。

三、呼吸道感染1. 病因及发病机制呼吸道感染在医院感染中也较为常见,主要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其发病机制与患者免疫力低下、呼吸机使用、气管切开等因素有关。

这些因素导致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减弱,细菌易于定植和感染。

2. 临床表现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

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湿啰音,影像学检查可见肺部炎症改变。

重症患者可出现呼吸衰竭、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3. 预防措施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关键在于加强呼吸道管理,提高患者免疫力。

具体措施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进行空气消毒,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呼吸机管道的清洁消毒,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和排痰等。

基层实验室细菌培养检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基层实验室细菌培养检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基层实验室‎细菌培养检‎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宝鸡市中医‎医院检验科‎张永宁(主管检验师‎)邮编:72100‎目前,许多基层实‎验室临床细‎菌学培养检‎查中过多地‎沿用传统的‎分类细菌学‎那一套方法‎,即采集标本‎-接种培养-纯培养-鉴定药敏-报告。

由于分类细‎菌学和临床‎细菌学研究‎方法和目的‎有一定差异‎,这种按部就‎班的方法,往往使取得‎的信息陈旧‎而失去助诊‎意义,已不能适应‎临床的客观‎需要【1】,应进行改进‎。

1当前基层‎实验室细菌‎学培养检测‎存在问题1.1标本采集‎过程存在问‎题1.1.1被动采集‎标本造成培‎养阳性率降‎低或培养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符。

许多基层医‎院医生习惯‎根据实验使‎用抗生素,无效时才做‎到细菌培养‎,这样造成多‎数患者在留‎取标本前已‎经使用过抗‎生素,细菌处于抑‎制状态或转‎成L型状态‎,使培养阳性‎率大为降低‎。

1.1.2大多数基‎层实验室标‎本由护士采‎集或病人自‎采送检验科‎室的模式。

而细菌培养‎标本具有不‎同与其一般‎检验对标本‎的要求,对标本采集‎有严格的要‎求。

例如血液培‎养需要在病‎人高热,寒战时由护‎士通知检验‎人员以无菌‎手续,床头采集;前列腺液采‎集需由医生‎清洁患者尿‎道口后按摩‎采集于无菌‎容器;痰液标本需‎护士指导病‎人用0.1%心洁尔漱口‎后辅助病人‎深呼吸气后‎用力咳出肺‎部的痰液等‎。

病人自菜标‎本造成许多‎标本被污染‎,使培养结果‎的可靠性大‎打折扣。

1.2方法学问‎题1.2.1基层实验‎室细菌培养‎检查以传统‎手工法为主‎,多沿用传统‎分类细菌学‎检查方法,因报告迟缓‎失去助诊意‎义。

1.2.2忽视标本‎的革兰染色‎直接显微镜‎检查,使许多有用‎的信息被忽‎视。

1.2.3盲目追求‎鉴定项目多‎而全,造成浪费或‎延时;或仅凭形态‎染色及菌落‎特征等数个‎鉴定实验即‎草率出报告‎。

1.2.4培养基悬‎着单一,致病菌检出‎率低。

简谈细菌药敏与临床药效不符的常见原因论文.doc

简谈细菌药敏与临床药效不符的常见原因论文.doc

简谈细菌药敏与临床药效不符的常见原因论文细菌药敏与临床药效不符的常见原因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细菌药敏与临床药效不符的常见原因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阿莫西林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微生物检测技术与临床规范化用药紧密联系。

临床经验性用药以细菌药敏实验结果为依据;实验室药敏结果于体外实验,当药敏结果与临床药效出现较大差异时,有时甚至出现临床用敏感药无效,而用不敏感药有效的情况。

【关键词】天然耐药、体外药敏试验、细菌产生耐药性1004-4949(2014)09-0557-01理由分析:1.常见致病菌的天然耐药1.1所有肠杆菌科:青霉素G,糖肽类,夫西地酸,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利奈唑胺;1.2不动杆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第一代喹诺酮类、克林霉素;1.3铜绿假单胞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第一代头孢菌素,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萘啶酸,甲氧苄啶,复方新诺明。

对多粘菌素天然敏感。

1.4洋葱伯克霍德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第一代头孢菌素,多粘菌素,氨基糖甙类;1.5食麦芽窄食单胞菌:除外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所有β-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1.6黄杆菌属(金黄杆菌属/芳香黄杆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第一代头孢菌素;1.7沙门菌属:头孢呋新(在体外试验可能显示活性,但体内没有活性);1.8克雷伯菌属,异型枸橼酸杆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羧苄西林,替卡西林;1.9肠杆菌属,弗劳地枸橼酸杆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西丁;1.10摩根摩根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呋新,多粘菌素E,呋喃妥因:1.11普罗威登菌属: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呋新,庆大霉素,奈替米星,妥布霉素,多粘菌素E;1.12奇异变形杆菌(奇异杆菌):多粘菌素E,呋喃妥因、四环素;1.13普通变形杆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呋新,多粘菌素E,呋喃妥因;1.14沙雷菌属: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呋新,多粘菌素E;1.15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羧苄西林,替卡西林,第一代头孢菌素;1.16空肠弯曲菌,大肠弯曲菌:甲氧苄啶;1.17流感嗜血杆菌:青霉素G,红霉素,克林霉素;1.18卡他莫拉菌:甲氧苄啶;1.19所有的革兰阳性菌:氨曲南,替莫西林,多粘菌素E,萘啶酸;1.20链球菌:夫西地酸,氨基糖甙类(除做协同外)、氨区南、一代喹诺酮、多粘菌素;天然敏感:万古、青霉素G1.21肺炎链球菌:甲氧苄啶,氨基糖苷类;1.22MRSA:所有的β-内酰胺类;1.23肠球菌:青霉素G,羧苄西林,替卡西林,所有的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莫匹罗星;鹑鸡肠球和铅黄肠球对万古天然耐药。

药敏试验实验报告讨论(3篇)

药敏试验实验报告讨论(3篇)

第1篇一、引言药敏试验是临床医学中一项重要的微生物学实验,通过对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为临床医生提供合理的抗菌药物选择依据,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本文将对药敏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分析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讨论。

二、药敏试验原理药敏试验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药物对病原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来评估药物的治疗效果。

在体外实验条件下,将抗菌药物与病原微生物共同培养,观察药物的抑菌或杀菌效果。

根据药物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的最低浓度(最小抑菌浓度,MIC)来判断药物对病原微生物的敏感性。

三、药敏试验方法1. 纸条扩散法:将含有不同浓度抗菌药物的纸条贴在琼脂平板上,待细菌生长后观察抑菌圈的大小,以判断药物的敏感性。

2. 稀释法:将抗菌药物按一定比例稀释后,与细菌混合培养,观察药物的抑菌效果。

3. 抗生素浓度梯度法:在琼脂平板上形成不同浓度的抗生素梯度,观察细菌在不同浓度下的生长情况。

4. 自动化技术:利用自动化仪器设备进行药敏试验,提高实验效率和准确性。

四、药敏试验结果分析1. 结果判断标准:根据CLSI(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标准,将药敏试验结果分为敏感、中介、耐药三种。

(1)敏感:MIC≤某药物敏感阈值,表示该药物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

(2)中介:某药物敏感阈值<MIC≤某药物耐药阈值,表示该药物对病原微生物的抑制作用较弱,需加大剂量或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3)耐药:MIC>某药物耐药阈值,表示该药物对病原微生物无抑制作用。

2. 结果分析: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评估抗菌药物对病原微生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医生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

五、药敏试验在临床应用1. 抗菌药物选择: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医生提供合适的抗菌药物选择,提高治疗效果。

2. 监测耐药菌:通过药敏试验,及时发现耐药菌的产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3.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药敏试验结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菌种培养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菌种培养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在菌种培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

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1. 污染:污染是菌种培养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可能的污染源包括空气、培养基、仪器设备等。

为了防止污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严格的无菌操作:使用无菌技术进行培养操作,包括洗手、穿戴无菌手套、喷雾消毒操作台等。

- 使用高质量的培养基和试剂:选择经过验证和检测的培养基,并确保其无菌。

- 定期检查培养物:观察培养物是否有异常的颜色、形态或气味等变化提示污染发生。

2. 生长不良:菌种在培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生长缓慢、生长不均匀或无生长等问题。

解决方法可能包括:- 检查培养条件:检查温度、湿度、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培养条件是否适合该菌株的生长要求。

- 营养补充:检查培养基中的营养物浓度是否适当,并考虑添加合适的营养物以提供必要的生长要素。

- 检查菌种质量:确保菌种的纯度和活力,可以进行冻存备份或重新分离培养。

3. 发生菌株突变:在长期培养过程中,菌株可能发生突变,导致菌株特性的改变。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 定期进行感性检查:定期检查培养基中的菌株特性,如形态、生长速度、代谢产物等。

- 保存原始菌株:在培养初期获得的原始菌株可以保存备份,以备将来恢复原始性状或与突变菌株进行比较。

4. 产物产量低:如果所期望的产物产量低于预期,可能是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

解决方法可能包括:- 优化培养条件:例如,调整温度、pH值、培养基组分等,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产物的合成和积累。

- 改进培养策略:例如,采用特定的培养方式(如批量培养、连续培养、补料策略等)来提高产物产量。

- 改进菌株选择:有时候,通过筛选和选育新的高产株系或采用遗传工程手段来改进产物产量。

5. pH 值偏离理想范围:菌种在培养基中的生长和代谢通常对pH 值敏感。

如果pH 值偏离了菌种所需的理想范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调整培养基的pH 值:通过添加酸或碱来调整培养基的pH 值,使其适应菌种的生长要求。

药敏试验实验报告问题

药敏试验实验报告问题

一、实验背景与目的1. 实验背景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对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为了合理选择抗生素,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细菌耐药性,药敏试验成为临床微生物学检测的重要手段。

2. 实验目的(1)了解药敏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掌握药敏试验结果的判断标准;(3)分析不同抗生素对细菌的抑菌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2)抗生素:青霉素、头孢唑啉、头孢曲松、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3)培养基:肉汤培养基、琼脂培养基等;(4)仪器:恒温培养箱、菌落计数器、显微镜等。

2. 实验方法(1)菌株培养:将菌株接种于肉汤培养基,37℃培养18-24小时;(2)药敏纸片法:将抗生素纸片贴在琼脂培养基表面,将培养好的菌株接种于培养基中央,37℃培养18-24小时;(3)结果观察:观察并记录菌落生长情况,根据抑菌圈大小判断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金黄色葡萄球菌(1)青霉素:耐药;(2)头孢唑啉:耐药;(3)头孢曲松:敏感;(4)氨苄西林:耐药;(5)阿莫西林:敏感。

2. 大肠埃希菌(1)青霉素:耐药;(2)头孢唑啉:敏感;(3)头孢曲松:敏感;(4)氨苄西林:耐药;(5)阿莫西林:敏感。

3. 肺炎克雷伯菌(1)青霉素:耐药;(2)头孢唑啉:耐药;(3)头孢曲松:敏感;(4)氨苄西林:耐药;(5)阿莫西林:敏感。

四、问题与讨论1. 药敏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菌株培养条件、抗生素浓度等。

如何提高药敏试验结果的准确性?2. 在临床治疗中,如何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3. 随着新型抗生素的不断研发,药敏试验的药物种类也在不断增加。

如何优化药敏试验,提高检测效率?4. 药敏试验结果受到菌株变异、抗生素耐药基因等因素的影响。

如何提高药敏试验结果的可靠性?5. 在药敏试验过程中,如何处理抗生素耐药菌株的检测?6. 药敏试验结果的报告形式如何优化,使其更便于临床医生理解和应用?7. 药敏试验在临床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进一步发挥?8. 如何加强药敏试验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检测质量?五、结论药敏试验是临床微生物学检测的重要手段,对合理选择抗生素、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细菌耐药性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中常见问题调研及改进对策探讨

医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中常见问题调研及改进对策探讨

医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中常见问题调研及改进对策探讨在医疗领域中,病原体的分离培养和药物敏感性测试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通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对病原体进行鉴定和分析,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避免抗生素滥用。

但在实际应用中,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中存在一些常见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调研,并提出改进对策。

细菌培养中的问题培养场所不合适在细菌培养过程中,需要将试管、平板等放入恒温箱中,温度和湿度等条件需要精准控制。

然而,在部分医院中,培养场所并未得到妥善的管理,导致封闭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

同时,一些医院内科细菌培养室在制定设计方案时事先并未考虑到恒温箱的寿命等技术性要求,导致设备老化、运行寿命短等问题。

结果与真菌混杂细菌和真菌的分离培养需要不同的条件和介质。

有时,细菌和真菌可能同时存在并共存生长,而细菌培养过程中,可能存在真菌的污染,导致培养结果出现假阳性。

培养时间过长或过短培养时间的不同直接会影响细菌的生长情况。

培养时间过长,会导致菌落过于庞大、数量众多从而给后续药敏试验带来困难,甚至在读取结果时出现歧义或误读。

另外,由于医疗人员需要快速的获取病人的细菌结果,培养时间过短会缩短含意明确的药物诊断周期,从而带来副作用的风险。

药敏试验中的问题药敏纸片使用错误或不当药敏纸片上的药物种类丰富,并且不同药物对细菌敏感度不同。

药敏试验需要精准配制,并且在操作前精确估算、如何正确地将药敏试纸放置在津贴表面上,使用药物浓度和时间都应该得到平衡。

不同细菌菌株的敏感性差异不同的细菌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是不同的,而不同的药敏试验方法可能会对结果产生误差。

这是因为,药敏试验中的测量技术和条件还没有到达全自动化的水平,未能对药物浓度进行准确包气泡、一步加药以及精确监控反应时间等。

未能及时分离并鉴定菌株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病情往往非常紧急。

国内一些医院未能及时地对病人的细菌分离和肿瘤组织分析进行检测,导致细菌种类的鉴定存在误差。

这样会导致药物治疗方案有偏差,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

细菌药敏实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1)

细菌药敏实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1)

细菌药敏实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1)写在课前的话长期以来,各种致病菌耐药性的产生使各种常用抗菌药物往往失去药效,以及不能很好的掌握药物对细菌的敏感度,所以一个正确的结果,可供临床医师选用抗菌药物的参考,并提高疗效。

这就需要利用药敏试验进行药物敏感度的测定,以便准确有效的利用药物进行治疗。

一、摘要随着抗菌药在临床的广泛使用,耐药细菌越来越多,临床医生也越来越关注细菌对不同种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实验室检测细菌药敏就成了我们工作当中的一个主要的内容,怎么样才能做好细菌药敏试验?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细菌药敏试验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几个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一、哪些细菌需要进行药敏试验?二、采取什么方法进行药敏试验?三、药敏试验应该检测哪些抗菌药物?四、药敏试验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环节?五、如何正确报告药敏试验结果?六、怎样做好药敏试验的室内质控?二、哪些细菌需要进行药敏试验(一)需要进行药敏试验需要进行药敏试验的情况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个是明确了这个细菌是引起感染的病源,注意这是引起感染的病源。

第二种情况是这种引起感染的细菌在治疗过程当中可能发生了耐药。

(二)无需进行药敏试验还有一些情况是不需要进行药敏试验的,比如我们正常呼吸道存在的一些菌群,像奈瑟菌,呼吸道的草绿色链球菌这些正常菌群是不需要进行药敏试验的。

第二类不需要进行药敏试验的情况是到目前还没有发现对某种药物具有耐药的细菌,比如A群和B群的链球菌,它们对青霉素目前来说都是敏感的。

所以也不需要进行药敏试验检测。

第三种不需要进行药敏试验的情况是,已知这一种细菌对某种药物具有天然的耐药性。

比如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就是属于天然耐药,就没有必要再去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药物敏感性。

第四种不需要进行药敏试验的情况是,尿液标本中如果分离到三种或三种以上的细菌都不需要进行药敏试验。

(三)无需进行试验而报告了药敏结果可能导致的结果如果我们把不应该进行药敏试验的细菌做了药敏试验,并且把药敏试验的结果出了报告,可能会导致什么情况?临床医生可能根据我们报告的药敏试验结果采取了相应的治疗,而且这种治疗应该说是不必要的,或者是不适当的。

菌种实验操作中常见问题汇总及分析

菌种实验操作中常见问题汇总及分析

菌种实验操作中常见问题汇总及分析在试验操作中往往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不过,没关系,记住下面这十一条小诀窍让您轻松试验! 一、划不出单个菌落怎么办?(1)平板上有过多的水分;(2)划线时接种环未经反复灼烧。

(3)多区划线,三区或四区划线。

二、培育基配制时应留意的问题:(1)灭菌温度要严格掌握,根据要求灭菌,尤其含糖量较高的培育基温度不应太高,过高会导致糖分焦化,影响质量。

(2)琼脂培育基不能反复溶化。

反复溶化会破坏培育基中的养分成分。

(3)培育基不能反复灭菌,反复灭菌也会导致养分成分的破坏。

(4)含琼脂的培育基灭菌后,要摇匀。

三、平板的保存:大多数平板如VRBA、DC、、尿素酶生化管、显色系列等要避光低温保存。

四、产品的保存:(1)干粉培育基:避光干燥,结块后不能使用。

(2)亚碲酸钾卵黄增菌液、50%卵黄乳液等:冷冻保存,使用时,要常温解冻,避开水浴加热。

(3)抗生素类:冷藏保存,温度过高会导致灵敏度的下降。

(4)兔血浆:冷藏保存少量的红色不会影响结果。

五、观看时间的把握:按SN、GB等标准或培育基的使用说明所述时间进行观看,时间过短或时间过长,单菌落的特征都不会很明显。

如单增李斯特氏菌显色培育基,时间短单菌落看不到卵磷脂环,时间长绵羊李氏菌也会产生沉淀环。

OXA、PALCAM的观看也如此,时间过长,李氏菌使整个平板成黑色,不利于观看单个菌落。

六、添加剂的添加:(1)温度的把握。

卵黄和抗生素类添加的温度都不应太高。

(2)定量。

过多会抑制一些目标菌,太少又导致杂菌的过度生长。

七、培育温度的把握:(1)真菌类。

25-28℃培育(2)细菌类。

李氏菌在增菌和生化中要求培育温度在30℃左右。

(3)其他一般在36℃左右八、接种方法: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划线、三点接种、穿刺接种、倾注接种、涂布接种、液体接种。

九、革兰氏染色方法:染色时间的把握、冲洗的方法。

十、生化试验:(1)接种的方法(2)氧化型和发酵型试验操作(3)阳性菌种的对比(4)接种前的纯化。

基层医院微生物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基层医院微生物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基层医院微生物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关键词微生物实验室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基层医院业务的拓展,加至二级医院评审需要,许多基层医院都成立了微生物实验室。

但是,由于一些实验室条件简陋,技术人员缺乏,在标本的采集、接种培养、菌种鉴定以及药敏试验中,存在许多不规范、甚至错误的做法。

本文通过对基层医院微生物实验室的走访和调查,基层医院微生物实验室从标本的采集到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实验中都存在很多问题,现将这些问题整理归纳,提出解决的方案。

使基层医院微生物实验室能在医院感染性疾病的检测诊断、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消毒灭菌效果的检测评价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存在的问题管理问题:微生物实验室作为二级医院评审必备条件,一些医院虽然成立了微生物实验室,但只是形同虚设。

由于微生物检验成本高收益少。

所以,领导不重视,前期投资少,技术力量缺乏;实验室制度不健全,没有可操作的SOP文件,没有标准菌株,不做室内质控,很难保证菌种鉴定、药敏实验的准确性。

实验室工作人员理论知识缺乏,观念落后,对新知识掌握不够。

技术问题:①标本采集:由于没有SOP文件,缺乏统一采集标准,大夫取标本随意性强,大量送检标本不合格。

如伤口分泌物,大夫用采样棒随意蘸取脓液送检,这样的标本阳性率很低;痰液标本不是咳自肺部,而是口咽部分泌物,大多连口都不漱,直接留取口水送检,分离不出致病菌;血培养只抽1次,草草了事;尿标本留取时,不告诉病人采集标本应做的准备,致使采集标本污染严重。

对实验前质量控制不重视,标本培养阳性率低,临床大夫有抱怨。

②标本的培养:由于实验室条件简陋,没有CO2培养箱,一些苛养菌生长不良,使血液、脑脊液等标本培养的阳性率减低。

有些医院为了节约材料,制作的培养基厚度不够,细菌生长不良,甚至用一个平板接种两个标本,严重违反操作规程。

③微生物室药敏试验,基层医院多以K-B法为主,各实验室在菌悬液浓度的配制、药敏纸片的选取、黏贴纸片间距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有很多细菌室没有CLSI手册,就更谈不上按标准执行;有些医院不论阴性菌、阳性菌、球菌或杆菌,选用同类药敏纸片进行药敏试验。

外科送检伤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外科送检伤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外科送检伤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1. 研究背景外科手术是医院中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在手术过程中,伤口是不可避免的存在。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外科手术并发症率逐渐降低,但是伤口感染仍然是术后并发症中十分常见的一种。

据统计,全球每年因伤口感染而导致死亡的病例数高达150万人次。

伤口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细菌,包括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在外科送检伤口分泌物时,对细菌的培养和药敏分析非常有必要,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感染。

2. 实验步骤2.1 伤口分泌物采样从外科患者的危重病房中,随机选择20例患者的手术伤口分泌物进行采样。

采样前,用无菌消毒棉球擦拭采样部位,再用高锰酸钾消毒,避免采集到外界细菌。

随后,用无菌的医用采样棉签对病人伤口表面进行旋转采样,将采样棉签放入无菌的试管中,并立即送到实验室。

2.2 细菌培养将采集的伤口分泌物用无菌吸管移至无菌的培养基中,加入1%复方多元醇,在37℃恒温培养箱内培养24小时。

经过培养后,我们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培养基的变化和细菌的生成情况。

2.3 细菌分离和鉴定将培养基中的细菌通过细胞培养和单倍体培养等方式进行分离和鉴定,得到多个细菌种类样本。

2.4 药敏试验对于不同的细菌种类,我们采用不同的抗生素药物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选择哪种药物进行治疗。

3. 实验结果分析经过培养和分离,我们得到了多种不同种类的细菌样本,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经过药敏试验,我们确定了不同细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和抗药性,在治疗上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4. 实验结论外科送检伤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是诊断和治疗伤口感染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伤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和药敏分析,可以有效地确定病原菌类型和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从而指导临床选择最佳的药物治疗。

细菌培养和药敏

细菌培养和药敏

我院常规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培养,就是将收集到的标本放在特制的培养基里,使细菌生长、繁殖,然后,通过它的生长特点判断细菌的种类,从而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

但是,抗菌药物的杀菌作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许多细菌在繁殖、传播的过程中能产生耐药性,使原本有效的药物变为无效。

所以,只了解到细菌的种类是不够的,必须作药物敏感试验,通过药敏试验,可以观察到哪种抗菌药物对该致病菌有较好的杀灭作用,也可观察到该致病菌对哪种抗生素有了抗药性。

1.痰培养的临床意义人体的肺部或支气管发生细菌性感染时,痰液量明显增加,痰液细菌培养,分离出病原菌,有助于对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了解在治疗基础疾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激素、细胞毒药物继发霉菌性肺炎的发病情况。

指导临床根据痰培养及药敏结果决定使用抗生素,可有效防止抗生素滥用、错用的情况。

痰液培养常见的致病菌:革兰阳性菌: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分枝杆菌、放线菌、奴卡菌、白喉棒状杆菌等。

革兰阴性菌:卡他布兰汉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假单胞菌、军团菌等。

培养分离出一些真菌,有助于真菌性感染的诊断。

做病毒分离:可分离到某些病毒,如分离到禽流感病毒H5N1,甲型H1N1,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2.粪便培养的临床意义正常人的肠道中栖居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组成了对人类健康极为重要的体内微生态环境——微生态菌膜屏障,参与营养、消化、吸收及清洁肠道、维护健康的作用。

当致病菌和病毒在肠道内繁殖,就会引起腹痛、腹泻。

对粪便进行细菌培养,可以从肠道大量细菌中分离出引起腹痛、腹泻的病原菌,以便及时进行治疗。

粪便中常见的肠道致病菌:革兰阳性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链球菌、产气荚膜梭菌、难辨梭菌等。

革兰阴性菌:有伤寒及其他沙门菌、痢疾志贺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弧菌属、产气单胞菌、邻单胞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弯曲菌等。

3.尿液培养(计数)的临床意义尿液培养检查的意义在于监测人体泌尿系统(包括肾、膀胱、尿道)是否健康、无菌。

医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中常见问题范文

医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中常见问题范文

医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中常见问题范文Common problems in hospital bacterial culture and drug sensitivity test编订:JinTai College医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中常见问题范文前言:毕业论文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专业教育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总结性独立作业、撰写的论文。

本文档根据毕业论文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感染性疾病较常见,其中大多数为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除病毒病原检测较困难未普及外,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是一项成熟普及的技术。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毕业论文范文:医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中常见问题。

按理所有感染性疾病均应根据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即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培养率应达到100%才是最理想的,由于有的病例需多次培养,故按培养次数占病例数百分比还应超过100%,只有这样,该试验指导临床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

然而,由于许多原因,许多医院的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标本送培养率都在50%以下,应当重复送检的标本更少,同时,有限的送培标本还存在标本合格率低即采集时机、方法、采集途径、采集量的不科学问题,及时采集后的保护、送检时间、条件也有不当造成污染或病原体破坏而影响培养阳性率的情况,故在临床工作中正是由于感染性疾病病原送培率低、送培质量难保证,故造成了培养结果难以指导临床选药、经验性使用抗生素的现象极为普遍的情况,遇疗效不好则频繁更换,不仅疗效不佳,而且这又是产生和促进细菌耐药性增加的因素之一。

固定化、商品化的药敏试剂盒限制了抗生素药敏试验范围,有时结果形同虚“试”。

微生物室把临床标本中的细菌培养出来后,做药敏试验是购买商品化的药敏试验盒来进行的,而生产商家在药敏试剂板中只随机或意向性固定了近20中左右的抗生素,也就是说,药物敏感范围只能按药敏板中的抗生素种类做,不可能在本院使用时改变,如果这20种抗生素的种类均耐药,那么20种以外抗生素又哪些敏感呢?指导作用甚微,临床上又只得经验性用药。

关于细菌药敏试验的选药及结果报告中存在问题探讨

关于细菌药敏试验的选药及结果报告中存在问题探讨

关于细菌药敏试验的选药及结果报告中存在问题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国内相关实验室采用NCCLS的基本情况,为提高我国药敏试验的水平提出意见。

方法采用美国NCCLS的标准,通过研究我国各地区实验室有关常规药敏试验中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结果报告现状的报道进行回顾,探讨在药敏试验中产生的问题。

结论虽然我国引入美国NCCLS标准的近三十年来,药敏试验的质量监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依然有较多的问题存在,在国内尝试着在药敏实验室的质量测评活动有助于我国的药敏实验室的水平提高。

【关键词】药敏试验抗菌药物 NCCLS标准近年来,随着新一代抗菌药物的发展,以及抗菌素应用的时间较长,使得细菌耐药性的出现新的变化,而且耐药的机理也比较复杂。

因此在临床应用抗菌药的时,准确而及时的采用药敏试验,使得病人等到较为正确的抗菌药的应用,这样的临床措施是尤为重要。

随着我国采用美国NCCLS[1]标准,我国相关国内药敏试验应用抗菌素时在方法学标准化的问题以及药敏试验应用抗菌素的问题进行探讨。

1 药敏试验的常规方法的选择国内药敏试验的相关调查发现,较多的实验室采用K.B纸片扩散法的药敏试验方法,调查结果显示[2]使用K.B纸片扩散法的药敏实验室有56.7%,使用微量MIc商品试剂盒的药敏实验室有29.8%,使用仪器药敏卡的药敏实验室有13.4%,另外使用Microscan药敏卡或者VITEK 的药敏卡的药敏试验更少。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使用美国NCCLS标准,进一步的展开了药敏试验的质量监控,使得国内在应用各种药敏试验采用的方法较为混乱。

国内的采用药敏试验方法的不同,对药敏试验做出的结果不同,今后国内使用药敏试验方法应采用一致的方法以及标准。

2 药敏试验中常规采用抗菌素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一般对特定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采用一些抗菌素的时候,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导现象,为此,对于药敏试验采用抗菌素应用应考虑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选用抗菌素的药敏试验时既要依据治疗的需求,同时也把在中治疗较少需要的抗菌素也一起作为标志来检测该细菌的耐药性。

浅谈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浅谈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浅谈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临床微生物检验是诊断感染性疾病最为直接且有效的方式,但从微生物检验的实践结果来看,因受诸多的影响,导致微生物检验的质量不高,不能够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因此,为了提升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本文从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入手,进行如下分析。

一、微生物检验存在的问题1.人员素质、专业技能问题在基层医院,存在从事微生物检验的人员配备不足,专业技能欠佳的问题,一些医院甚至都没有专职的微生物检验人员。

加上该职业具有一定的暴露风险,使得很多检验人员不愿意从事这项事业,导致自身缺乏责任性。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微生物检验的专业性,影响了微生物检验流程的规范性,也影响了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虽然,现在很多微生物检验依靠自动化仪器,但是每一个步骤仍需要检验人员以扎实的理论知识,专业的操作技能和经验丰富的判断能力,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因此,检验人员的专业素养及责任心问题是微生物检验中非常重要的部分2.标本质量问题标本质量的高低是影响检验结果的直接因素,不合格的标本不仅不能准确的检验出患者的实际情况,还会增加误诊率,诱导医生错误诊治,从而增加医疗纠纷。

常见的导致标本质量不合格的原因包括:(1)检验前患者使用了抗生素,(2)采集标本时没有规范化操作,例如:没有做到正确的采集方式、没有严格遵守标本采集的时间、没有用规定的容器保存、没有合理使用防腐剂和抗凝剂、没有按照正确的标本采集量采集、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送检、标本运送或采集过程中受到污染等。

3.检验方案设计问题检验方案的设计对于微生物检验十分重要,其直接影响检出率的高低,例如:结核杆菌形态学检查中使用的染色法,有研究指出,荧光染色法和萋尼氏抗酸染色法的检出率有明显的差异性。

还有研究指出,在进行痰液标本采集后,选取直接涂片法、培养检查、集菌检查法和PCR检测,阳性检出率不同,其中以PCR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但受实验室条件限制,大多数基层医院仍选取抗酸染色法和直接涂片法作为结核杆菌的常规检查法。

医院药敏试验实验报告(3篇)

医院药敏试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本实验采用多种药敏试验方法对临床分离的细菌进行敏感性检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目的1. 了解药敏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常用药敏试验技术操作。

3. 分析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1. 细菌样本:临床分离的细菌样本。

2. 抗生素:常用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等。

3. 培养基:肉汤培养基、琼脂培养基等。

4. 仪器:恒温培养箱、显微镜、接种环、药敏纸片、药敏稀释液等。

四、实验方法1. 纸片扩散法:(1)将肉汤培养基倒入平皿,制成均匀的琼脂层。

(2)用接种环取适量细菌培养物,均匀涂布于琼脂层上。

(3)将含有不同抗生素的药敏纸片贴于琼脂层上。

(4)放入恒温培养箱培养24小时,观察抑菌圈大小。

2. 微量稀释法:(1)将抗生素溶解于无菌水中,制成不同浓度的稀释液。

(2)取适量稀释液加入含细菌的肉汤培养基中,混匀。

(3)将混合液接种于琼脂平板上,培养24小时,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3. 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1)将抗生素溶解于无菌水中,制成一系列浓度的稀释液。

(2)取适量稀释液加入含细菌的肉汤培养基中,混匀。

(3)将混合液接种于琼脂平板上,培养24小时,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4)以不出现菌落的最低抗生素浓度为MIC。

五、实验结果1. 纸片扩散法:(1)细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敏感性较高。

(2)细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性较低。

(3)部分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2. 微量稀释法:(1)细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MIC在0.0625~0.125μg/ml之间。

(2)细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MIC在0.25~0.5μg/ml之间。

(3)部分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MIC在1μg/ml以上。

3. 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1)细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MIC在0.0625~0.125μg/ml之间。

手术室细菌培养问题整改报告1

手术室细菌培养问题整改报告1

手术室细菌培养问题整改报告一、引言近期,我院手术室在细菌培养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这直接关系到手术室的洁净度和患者的手术安全。

为确保手术室环境的无菌状态,防止手术感染事件的发生,我们对此次细菌培养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并制定了一系列整改措施。

二、问题描述在最近一次的细菌培养检测中,我们发现手术室内的某些区域存在细菌超标现象。

这些细菌可能来源于手术室的空气、表面、器械或者医务人员的手部等。

细菌超标不仅会增加手术感染的风险,还可能对患者的术后恢复产生不良影响。

三、原因分析经过调查,我们认为手术室细菌超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手术室清洁消毒工作不到位,存在死角和盲区。

2.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不强,未能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3.手术室空气流通不畅,导致细菌滋生。

4.手术器械和物品的清洁消毒不彻底,存在残留细菌。

四、整改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整改措施:1.加强手术室清洁消毒工作•定期对手术室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确保无死角和盲区。

•引入先进的清洁消毒设备和技术,提高清洁消毒效果。

•设立专人负责对手术室清洁消毒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2.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培训,确保每位医务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手卫生规范。

•在手术室设置明显的手卫生提示标识,提醒医务人员注意手卫生。

•定期进行手卫生考核,对不合格者进行再培训和指导。

3.改善手术室空气流通状况•加强手术室通风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空气流通畅通。

•引入空气净化设备,降低手术室空气中的细菌浓度。

•定期对手术室空气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空气质量符合标准。

4.加强手术器械和物品的清洁消毒工作•严格按照规范对手术器械和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引入先进的清洁消毒设备和技术,提高清洁消毒效果。

•设立专人负责对手术器械和物品的清洁消毒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五、整改效果评估为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实施,我们将定期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估。

具体评估内容包括:1.手术室细菌培养检测结果的改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中常见问题
范文
Common problems in hospital bacterial culture and dru
g sensitivity test
编订:JinTai College
医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中常见问题范文
前言:毕业论文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专业教育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总结性独立作业、撰写的论文。

本文档根据毕业论文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感染性疾病较常见,其中大多数为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除病毒病原检测较困难未普及外,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是一项成熟普及的技术。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毕业论文范文:医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中常见问题。

按理所有感染性疾病均应根据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即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培养率应达到100%才是最理想的,由于有的病例需多次培养,故按培养次数占病例数百分比还应超过100%,只有这样,该试验指导临床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

然而,由于许多原因,许多医院的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标本送培养率都在50%以下,应当重复送检的标本更少,
同时,有限的送培标本还存在标本合格率低即采集时机、方法、采集途径、采集量的不科学问题,及时采集后的保护、送检时间、条件也有不当造成污染或病原体破坏而影响培养阳性率的情况,故在临床工作中正是由于感染性疾病病原送培率低、送培质量难保证,故造成了培养结果难以指导临床选药、经验性使用抗生素的现象极为普遍的情况,遇疗效不好则频繁更换,不仅疗效不佳,而且这又是产生和促进细菌耐药性增加的因素之一。

固定化、商品化的药敏试剂盒限制了抗生素药敏试验范围,
有时结果形同虚“试”。

微生物室把临床标本中的细菌培养出来后,做药敏试验
是购买商品化的药敏试验盒来进行的,而生产商家在药敏试剂板中只随机或意向性固定了近20中左右的抗生素,也就是说,药物敏感范围只能按药敏板中的抗生素种类做,不可能在本院使用时改变,如果这20种抗生素的种类均耐药,那么20种以外抗生素又哪些敏感呢?指导作用甚微,临床上又只得经验性
用药。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