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实验报告
药敏试验实验报告药敏试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不同药物对细菌的敏感性,为临床选择合适的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验材料及方法1. 实验材料:试验细菌、各种抗生素药品、琼脂培养基、平板培养基、培养皿、试管等。
2. 实验方法:(1) 细菌培养:取一根无菌的接种棒,沾取细菌液悬浊液,在琼脂平板上划线接种。
(2) 药物敏感性试验:将各种抗生素药品通过滴定法或漏斗法加入琼脂平板培养基中制成不同浓度的培养基,然后滴加在含有细菌的琼脂平板上。
(3) 实验观察:观察不同抗生素对细菌的抑制情况,通过测定菌落直径,判断细菌对该药物的敏感性。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发现不同细菌对不同抗生素药物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
对于某些细菌,某种抗生素可能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而对于另一些细菌则无效。
这表明细菌的敏感性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药敏试验,我们获得了一些细菌对不同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信息。
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该信息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实验中发现不同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差异很大,这与细菌的生物特性、遗传变异、环境因素等有关。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应该充分了解细菌的敏感性情况,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药敏试验结果只是一种参考,我们不能单纯地根据结果选择抗生素。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用药历史、并发症等因素,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方案。
继续深入研究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是必要的,只有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细菌的抗药性机制,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抗生素滥用导致的抗药性问题。
五、参考文献1. XXX,XXX,XXX. 药敏试验在临床中的应用和意义[J]. 中国抗生素杂志,2020,35(4).2. XXX,XXX,XXX. 不同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研究进展[J]. 临床药学杂志,2019,15(2).。
细菌药敏试验报告解读
快速药敏试验技术
在短时间内获得药敏结果,为临床提 供及时指导。
个体化给药的探索
根据耐药类型,选择最敏感的药 物。
精准医疗在药敏试验中的 应用
利用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深入了解 病菌耐药机制,为个体化给药提供依据。
耐药机制的研究
深入研究细菌耐药机制
某些药物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而另一 些药物之间存在拮抗作用,可能会降低治疗效果。因此, 药敏试验中忽视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选择不合适的治疗 方案。
06
未来展望
新药敏试验技术的发展
自动化药敏试验技术
耐药基因检测技术
提高试验效率,减少人为误差,缩短 试验周期。
直接检测细菌耐药基因,预测耐药性 ,指导临床用药。
抑菌作用强,对某些细菌具有高度选择性。
详细描述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对某些细菌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抑制 作用,如对革兰氏阳性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常见的药物有红霉素、阿奇霉素 等。
氨基糖苷类
总结词
对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有强大抗菌作用。
详细描述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对需氧革兰氏阴性杆 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常用于治疗肺炎、肠道感染等。常见的药物有庆大霉素、链霉
耐药(R)
总结词
表示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治疗效果差。
详细描述
在药敏试验中,如果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耐药(R),则说明该药物不能有效地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通常, 耐药(R)表示细菌对抗菌药物的MIC值较高,处于耐药范围,因此治疗效果较差。对于耐药细菌,需要选择其 他敏感的抗菌药物治疗或采用其他治疗策略。
指导临床用药
细菌药敏实验原理 -回复
细菌药敏实验原理-回复细菌药敏实验原理指的是通过体外实验,测试细菌对特定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这种实验常用于临床医学和微生物学研究,以确定治疗方案和指导抗生素使用。
细菌药敏实验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选择测定菌株、抗生素制备、感受性测试和结果解读。
一、选择测定菌株细菌菌株的选择对细菌药敏实验的结果至关重要。
通常选择临床上常见的致病菌,如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
常见的菌株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根据实验目的和具体要求,可以选择单一菌株或混合菌株进行实验。
二、抗生素制备在细菌药敏实验中,通常使用的抗生素包括广谱抗生素和特定抗生素。
广谱抗生素可用于研究菌株的一般敏感性,而特定抗生素则用于研究菌株的耐药性。
抗生素可通过不同的制备方法获得,如粉末、液体或药片形式。
在实验中,需按照一定比例将抗生素稀释至一系列浓度,以测试细菌对不同浓度抗生素的反应。
三、感受性测试细菌药敏实验中的感受性测试是实验的核心环节。
一般常用的感受性测试方法有纸片扩散法、扩散梯度法和微量稀释法。
1. 纸片扩散法:将含有各种浓度抗生素的纸片放置在含有细菌的琼脂平板上,通过抗生素扩散到琼脂平板上的区域,观察细菌生长抑制圈的大小,判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2. 扩散梯度法:在琼脂平板上连续滴加不同浓度的抗生素溶液,形成一系列梯度。
观察细菌生长受到抑制的最小浓度,即为最小抑菌浓度。
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可判断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3. 微量稀释法:将一系列浓度的抗生素与含有细菌的培养基混合,通过观察细菌在各个浓度下的生长情况,确定最低抗菌浓度和最小抑菌浓度。
四、结果解读细菌药敏实验的结果一般通过对抗生素抑菌圈的直径、最小抗菌浓度和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来解读。
抗生素抑菌圈的直径越大,说明细菌对该抗生素越敏感。
最小抗菌浓度和最小抑菌浓度越低,说明细菌对抗生素越敏感。
根据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结果,可以判断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感受性,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药敏试验实验原理
药敏试验实验原理
药敏试验是一种用于评估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或耐药性的测试方法。
在实验中,细菌被暴露于不同类型的抗生素,以确定哪种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或杀死它们。
药敏试验通常用于指导医生选择治疗细菌感染的最佳抗生素。
药敏试验的原理是通过测量细菌在不同抗生素浓度下的生长程度来判断其敏感性或耐药性。
一般来说,实验分为两种类型:定量法和定性法。
定量法是一种测量细菌在不同抗生素浓度下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方法。
MIC是指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抗生素浓度。
在这种方法中,细菌被分配到一系列含有不同抗生素浓度的培养基上。
然后,通过观察细菌在不同浓度下的生长情况,确定最低抑菌浓度。
定性法则是在含有不同抗生素的培养基上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以确定其是否对该抗生素敏感。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筛选抗生素是否对细菌有抑制作用。
药敏试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实验方法,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最佳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药敏试验只能指导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而不能代替正确的临床治疗方案和用药方法。
细菌培养药敏结果解读
细菌培养药敏结果解读
摘要:
1.细菌培养药敏结果的含义
2.细菌培养药敏结果的解读方法
3.细菌培养药敏结果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正文:
一、细菌培养药敏结果的含义
细菌培养药敏结果是指通过实验室培养和药敏试验,观察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或耐药性。
这一结果有助于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药物副作用。
二、细菌培养药敏结果的解读方法
1.细菌培养阳性:培养结果为阳性,表示患者感染了某种细菌。
化验单上会显示培养出的细菌名称。
2.药敏试验: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医生会选择不同的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可以观察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或耐药性。
3.药敏结果表示:药敏结果通常用“S”和“R”表示。
S 表示细菌对某种抗生素敏感,R 表示细菌对该抗生素耐药。
4.解读药敏报告:药敏报告会显示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情况。
医生会根据药敏报告,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三、细菌培养药敏结果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1.指导抗生素治疗:根据细菌培养药敏结果,医生可以选择对感染细菌敏
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2.避免抗生素滥用:通过对细菌培养药敏结果的分析,医生可以避免对感染细菌不敏感的抗生素的使用,减少抗生素滥用现象。
3.降低药物副作用: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可以降低药物副作用对患者的影响。
4.监测抗生素耐药性:细菌培养药敏结果可以反映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有助于医生了解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细菌培养药敏结果对于诊断感染性疾病、指导抗生素治疗以及监测抗生素耐药性具有重要意义。
药敏实验实验报告
药敏实验实验报告药敏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药敏实验,了解不同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实验仪器:微量移液器、无菌移液管、消毒剂等试剂:各类抗生素:头孢菌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等三、实验步骤与结果分析:1. 选择待测菌,制备菌液:选择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菌菌株,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接种到培养基中,通过培养和扩增获得菌液。
2. 制备琼脂平板:将琼脂粉加入适量的培养基中,加热煮沸溶解后,倒入培养皿中,冷却凝固后即可。
3. 制备含药物的琼脂平板:将一定浓度的抗生素加入琼脂平板中,混匀后再倒入培养皿中,冷却凝固。
4. 扩菌:将不同细菌菌液分别均匀涂布在含药物的琼脂平板上。
5. 培养:将琼脂平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设置合适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培养,使细菌生长。
6. 菌落观察和分析:观察不同细菌在含药物和不含药物的琼脂平板上产生的菌落形态、颜色等情况,根据菌落数量和分布情况对菌株的敏感性进行初步评估。
7. 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对具体的抗生素药物,通过串联稀释法等方法,测定不同细菌菌株对该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从而确定其敏感性。
四、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细菌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有些细菌对某种抗生素敏感,菌落明显减少或消失;有些细菌对某种抗生素不敏感,菌落数量与不含药物的对照组相近。
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进一步确定了不同细菌对各类抗生素的敏感性。
五、实验结论:通过药敏实验,我们了解到不同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有所不同,这为临床治疗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细菌药物敏感性测试是临床医生判断感染病原菌的敏感性和抗生素选择的重要手段。
在临床实践中,合理选择抗生素对于提高治愈率、减少不良反应等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抗生素使用的必要性、合理性和潜在的风险,遵循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以保护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六、实验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抗生素对细菌生长的影响以及抗生素的敏感性与细菌的种类和菌株有关。
细菌药敏试验
如β溶血菌对万古霉素。
分离自正常寄生部位的条件致病菌和非致病菌,不能说明其与污染关系,不需要进行药敏试验。 体外药敏试验的选药原则
5.自标本中分离出多种细菌,不能确定为致病菌的 最低抑菌浓度(MIC):指抗菌药物能够抑制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最低浓度。
2.从同一患者体中同部位连续分离到相同的菌株, 为检测它们是否已经发展为耐药,应重新进行 药敏试验。尤其是在第四代头孢菌素治疗肠杆 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和沙雷氏菌属,所有抗菌 药物治疗铜绿假单胞属,喹诺酮类治疗葡萄球 菌属3-4天后,起初对某种抗菌药物敏感的菌株 易发展位耐药。
3.进行细菌耐药性调查和抗菌药物疗效时 需要进行药敏试验。
示在药物生理部位具有临床效力(如 尿液中的喹诺酮类和β-内酰胺类)。 另外中介还能作为缓冲区,以防止微 小的,未受控制的技术因素导致较大 的错误结果,特别是针对那些药物毒 性范围靠近疗效范围的药物。
药敏试验的一般原则
1.药敏试验只在被认为是引起感染的细菌纯培养 物上进行,当从合格的临床标本中分离出任何 感染的可疑病原菌,又不能从该菌的种属特征 可靠地推测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时,则需要 进行药敏试验。
3.所选药物具有代表性:实验室不 需要也不可能对每种抗菌药物均进 行测试。原则上在各类抗菌药物中 选择一种代表性药物作测试,可反 映一类药物的抗菌特性。如大环内 脂类选红霉素,喹诺酮类选环丙沙 星或氧氟沙星,头孢菌素选1、2、 3代头孢菌素的代表药物,同时还 应考虑价格因素。
试验结果的评价与报告
细菌药敏试验
优选细菌药敏试验
一、药敏试验概念
1.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简称药敏实验,是指在体 外测定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能力。 2.最低抑菌浓度(MIC):指抗菌药物能够抑制 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最低浓度。用Mg/ml表示。 3:药敏试验的结果解释标准(即折点):可分 为 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折点与 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折点,我们目前采用 的是CLSI折点。
细菌药敏试验的原理及其应用
细菌药敏试验的原理及其应用细菌药敏试验(Antibiotic sensitivity test),是指用不同的药物或药物组合对感染性病原体进行敏感性试验,以选择最有效的药物或药物组合进行治疗。
这项检测技术在临床医疗和科学研究领域都有很广泛的应用,为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细菌药敏试验的原理及其应用。
一、细菌药敏试验原理常用的细菌药敏试验包括扩散法(disc diffusion method)和测MIC方法(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ethod)。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药敏试验的原理。
1.扩散法扩散法是最常用的敏感性试验方法,也称为Kirby-Bauer试验。
其原理是将细菌涂于一层琼脂平板上,然后将不同药物浓度的药物纸片放置于琼脂平板表面,在恰当的条件下,药物会扩散到周围的琼脂平板中,形成特定的药物浓度梯度。
当细菌生长到纸片周围时,能被药物抑制生长的菌落就会停止扩散和形成,药物敏感性可根据抑菌区域大小来判定。
扩散法可快速、可靠地预测某些药物或药物组合对一个特定的细菌是否敏感。
2.测MIC法测MIC(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法是指测定从一个特定细菌菌株分离出的标准菌株对各种药物的最低有效浓度。
其原理是将精确浓度的药物加入以特定细菌为基底的墨菌平板,在药物的影响下,细菌生长可能会被完全抑制或减缓,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即MIC值,来判断细菌对该药物或药物组合的敏感性。
二、细菌药敏试验的应用细菌药敏试验在病原体的鉴定、合理用药及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药敏试验的应用。
1. 细菌鉴定细菌药敏试验是细菌鉴定的有力工具,经常在临床医学和科研中使用。
鉴定病原体种类和药敏试验是治疗感染病的基础,细菌药敏试验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对于一些发病症状不明显的感染病以及病原体不明的疾病,药敏试验尤其重要。
细菌药敏试验及其耐药表型检测
细菌
抗菌药物
嗜麦芽窄食单胞 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氯霉素、头孢他啶、替卡西林/克拉维
菌
酸)
肠球菌属
氨苄西林、替考拉宁、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红霉素、高浓度庆大霉素 (CN120)或高浓度链霉素(STH300)、青霉素、利奈唑胺、呋喃妥因(尿标本)
肺炎链球菌
苯唑西林、红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青霉素b(MIC)、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b (MIC)、万古霉素、美罗培南(脑脊液标本)
• 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检测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 该药对待检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呈负相关关系。 即抑菌圈愈大,MIC愈小。
纸片扩散法
试验方法 1 于纯培养平板上,挑取相同的菌落4~5个 2 用无菌生理盐水制成0.5麦氏单位(真菌为2.0麦氏单位)的
细菌悬液
纸片扩散法
3.用无菌棉拭子蘸取菌液,在试管内壁旋转挤去多余菌液;
MIC与抑菌圈直径的线性关系
Log2. MIC
R v
I
S
耐药
中介 敏感
抑菌圈直径(mm)
现有主要标准
• 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
• 欧洲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委员会 EUCAST • 参考标准 ISO 20776-1 (国际微量肉汤稀释法的参考方
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呋辛、头孢唑啉、头孢西丁、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青霉素、利 福平、磷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红霉素、苯 唑西林、替考拉宁、万古霉素(MIC)、利奈唑胺、呋喃妥因(尿标本)
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氨曲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 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或环丙沙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妥布霉素、 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多粘菌素
细菌培养药敏结果解读
细菌培养药敏结果解读
(实用版)
目录
1.细菌培养药敏结果的概念与作用
2.细菌培养药敏结果的解读方法
3.细菌培养药敏结果的应用
4.结论
正文
一、细菌培养药敏结果的概念与作用
细菌培养药敏结果是指通过细菌培养实验,观察不同抗生素对某种细菌的杀灭或抑制效果,以判断该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这一结果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滥用和抗生素耐药现象。
二、细菌培养药敏结果的解读方法
1.细菌培养结果:如果培养结果为阳性,化验单上通常会显示培养出的细菌名称。
2.药敏试验:在细菌培养出来后,分别加上不同的抗菌药共同孵育,以判定抗菌素对细菌的杀灭或抑制效果。
通常用“S”表示敏感,用“R”表示耐药。
3.药敏报告:药敏报告一般会显示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情况,医生可以根据结果选用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
三、细菌培养药敏结果的应用
1.指导临床抗生素治疗:根据药敏结果,医生可以选择对患者感染细菌敏感的抗生素,提高治疗效果。
2.监测抗生素耐药情况:通过药敏试验,可以监测抗生素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耐药情况,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3.抗生素研发与生产:药敏试验可以为抗生素的研发和生产提供参考,有助于优化抗生素结构,提高抗感染效果。
四、结论
细菌培养药敏结果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滥用和抗生素耐药现象。
临床常用细菌药敏试验方法
临床常用细菌药敏试验方法
临床常用的细菌药敏试验方法主要包括:
1. 纸片扩散法:常用于测定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将含有不同抗生素的纸片放置在含有细菌的琼脂平板上,通过观察纸片周围出现的抑菌圈直径来判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2. 微量稀释法:通过在微孔板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抗生素溶液,然后加入含有细菌的培养基,通过观察不同抗生素浓度下对细菌的抑制情况来确定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3. E测试法:通过在含有细菌的琼脂平板上放置带有梯度抗生素浓度的试纸,然后观察梯度上的细菌生长抑制情况,从而确定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4. 斑点法:将细菌培养在琼脂平板上,再在平板上分别滴入不同的抗生素溶液,通过观察抗生素对细菌的杀灭程度来判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这些方法在临床中常用于确定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以指导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感染。
细菌药敏试验概述
3
药物分组
判断折点
标准菌株质控范围
特殊的耐药监测
敏感性分类(CLSI的定义)
敏感(Susceptible)
用常规用量治疗有效 常规用药时达到的平均血药浓度超过细菌的
MIC 5倍以上。
耐药(Resistance)
用常规用量治疗不能抑制细菌的生长 MIC高于药物在血、体液中可能达到的浓度
5.平板置室温干燥3~5分钟,用无菌镊子或纸片分配器 将抗菌纸片粘贴于M-H琼脂的表面,一旦纸片贴上,不 能移动;各抗菌纸片中距离应大于24mm,纸片距平板 内缘应大于15mm。
6.盖上平板的盖子,置35℃培养箱内孵育16~18小时后 阅读结果,对苯唑西林和万古霉素敏感等应孵育24小 时。
7.用游标卡尺或直尺量取 抑菌环直径,根据CLSI标 准,报告细菌对该抗生素
敏感性分类(2)
中介 (Intermediate)
MIC接近血、体液中药物的浓度,治
疗反应率低于敏感株
药物生理浓集部位有效 (尿-FQ) 加大用药剂量可能有效
缓冲区:防止操作的系统误差造成重
大结果的判定错误
药敏试验的方法学
半定量…纸片扩散法 (抑菌圈直径)
MIC法:
稀释法(肉汤、琼脂) 自动化仪法 抗生素连续梯度法 (Etest ) 流式细胞仪
第四章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黄露萍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测定抗菌药物在体外对病原微生物有无
抑菌或杀菌作用的方法称为抗菌药物敏
感性试验(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简称药敏试验(AST)。
药敏试验的意义
预测抗菌治疗的效果;
细菌药敏试验的金标准
细菌药敏试验金标准一、细菌种属鉴定细菌种属鉴定是药敏试验的基础。
通过细菌种属鉴定,可以确定感染的病原菌种类,从而为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常用的细菌种属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生化反应、血清学试验等。
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是药敏试验的核心。
通过测定病原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可以判断哪种药物对病原菌最有效,哪种药物对病原菌不敏感。
常用的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方法包括纸片扩散法、稀释法、E试验等。
三、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根据细菌种属鉴定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应包括选用哪种抗菌药物、用药剂量、给药途径、用药时间等内容。
同时,还应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
四、治疗效果评估治疗效果评估是药敏试验的重要环节。
通过评估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可以判断治疗方案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方案。
常用的治疗效果评估指标包括体温、血象、病原菌清除率等。
五、耐药性监测耐药性监测是药敏试验的重要任务。
通过监测病原菌的耐药性,可以了解病原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耐药性监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避免使用无效的药物。
六、预防接种建议预防接种建议是药敏试验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了解病原菌的感染特点、传播途径等,可以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接种建议,有效控制病原菌的传播。
七、交叉感染控制交叉感染控制是药敏试验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药敏试验可以了解病原菌的感染特点,从而为交叉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交叉感染控制包括隔离措施、消毒措施等。
八、医院感染控制医院感染控制是药敏试验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药敏试验可以了解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情况,从而为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依据。
医院感染控制包括清洁消毒措施、隔离措施、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等。
微生物药敏实验报告
微生物药敏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检测微生物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药敏实验是通过测量抗菌药物在体外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评估药物对病原菌的抗菌活性。
本实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将含有不同抗菌药物的药敏纸片放置在培养基上,观察细菌生长情况,计算抑菌圈直径,从而判断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细菌接种:将待测细菌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用无菌棉签均匀涂抹。
药敏纸片放置:选择合适药敏纸片,用无菌镊子将其放置在培养基上,间距至少24mm。
培养:将培养皿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结果分析:根据抑菌圈直径判断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如敏感、中介或耐药。
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拉定对细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可作为首选药物。
环丙沙星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作为备选药物。
红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和克林霉素的抗菌效果较弱,可作为辅助治疗药物。
克林霉素和复方磺胺甲噁唑对细菌不敏感,应避免使用。
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建议使用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拉定和环丙沙星治疗该细菌感染。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反应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同时,应进行定期药敏实验复查,以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而临床微生物鉴定与药敏试验对于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临床微生物鉴定的方法和药敏试验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临床微生物鉴定是指通过一系列实验方法对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微生物进行种类鉴别和抗菌药物敏感性的测定。
这有助于医生正确选择抗菌药物,提高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
细菌鉴定是通过对细菌的形态、染色特性、生化反应、血清学试验等进行测定,以确定细菌的种类。
例如,革兰染色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而血清学试验则可以用于鉴定链球菌、肺炎球菌等。
病毒鉴定是通过病毒的分离培养、抗原抗体检测、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确定病毒的种类。
例如,分离培养可以用于检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而抗原抗体检测可以用于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等。
clsi药敏试验标准2023
CLSI药敏试验标准2023一、药敏试验定义药敏试验(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AST)是一种实验室方法,用于测定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或耐药性。
药敏试验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来治疗感染,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耐药性的传播。
二、试验规则1.试验方法:CLSI推荐使用微量稀释法(microdilution method)进行药敏试验。
该方法通过在试管或微孔板中加入细菌悬液和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测定细菌生长情况,从而判断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2.试验菌种:CLSI推荐使用临床分离的细菌菌种进行药敏试验,包括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非发酵菌等。
3.药物浓度:药敏试验中使用的抗菌药物浓度应符合CLSI标准,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4.孵育时间:孵育时间应根据菌种和药物特性确定,一般为16-20小时。
5.结果判定:根据细菌生长情况,药敏试验结果可分为敏感(S)、中介(I)和耐药(R)三种类型。
三、质量控制1.室内质控:每次试验应包括阴性对照(无菌生长)和阳性对照(细菌生长),以验证试验的准确性。
2.室间质控:参加CLSI组织的室间质控计划,以确保不同实验室之间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四、抗生素敏感性试验1.常规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氟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等多种抗生素。
2.特殊抗生素:针对某些特定感染,如结核病、真菌感染等,需使用特殊的抗结核药物或抗真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
五、抗菌药物分组CLSI将抗菌药物分为五个组别,分别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抗真菌药和其他抗菌药物。
药敏试验时应根据抗菌药物的分组选择相应的药敏试验方法。
六、选药流程1.根据感染部位和临床诊断,选择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
2.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的选择。
3.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如年龄、肾功能等)和药物相互作用,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
临床各种属细菌的药敏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
临床各种属细菌的药敏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1.采用自动化仪器法和梯度扩散法等进行药敏试验需遵照厂家说明书。
自动化仪器法通常只能用于常见细菌,而梯度扩散法可用于苛养菌和少见菌的药敏试验,但需要获得相关管理部门的批件。
2.检测达托霉素时,培养基加入50 mg/L的钙离子;检测磷霉素时,加入25 mg/L的6-磷酸葡萄糖;检测达巴万星和奥利万星时,加入0.002%的聚山梨醇酯-80。
3.纸片扩散法、琼脂稀释法和肉汤稀释法检测苯唑西林和万古霉素的敏感性宜孵育24 h。
纸片扩散法检测头孢西丁的敏感性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所有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孵育24 h。
4.检测葡萄球菌属对苯唑西林的敏感性,须在CAMHB加入2%NaCl。
5.嗜血杆菌属若检测甲氧苄啶或磺胺甲噁唑,培养基中加入0.2 IU胸苷磷酸化酶。
HTM 肉汤为CAMHB中加入15 mg/L的β-NAD、15 mg/L的牛血红素或猪血红素、5 g/L的酵母提取物。
6.淋病奈瑟菌可采用CAMHB或pH7.0 的0.9%的磷酸盐缓冲液配制菌悬液。
纸片扩散法1%的特定生长添加剂不宜含半胱氨酸;琼脂稀释法检测碳青霉烯类和克拉维酸时宜含半胱氨酸;检测其他抗菌药物,是否含有半胱氨酸对检测结果影响不大。
特定生长添加剂配制方法如下:将1.1 g左旋胱氨酸、0.03 g盐酸鸟嘌呤、0.003 g盐酸硫胺素、0.013 g对氨基苯甲酸、0.01 g维生素B12、0.1 g焦磷酸硫胺素、0.25 gNAD、1 g腺嘌呤、10 g左旋谷氨酰胺、100 g葡萄糖、0.02 g硝酸铁和25.9 g左旋半胱氨酸溶于1L无菌去离子水中,搅拌混匀。
7.嗜盐弧菌属采用0.85%NaCl溶液制备0.5 麦氏单位标准菌悬液。
8.幽门螺杆菌采用0.85%NaCl溶液配制成2.0 麦氏浊度单位菌悬液。
9.潜在生物恐怖病原菌送至生物安全II级BSL-2 以上的实验室进行操作。
对极易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在BSL-3 实验室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训细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操作方法,能够利用本试验方法选择敏感药物治疗兽医临床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
材料准备
1.器材:温箱、天平、打孔机、滤纸、无菌试管及吸管、镊子、接种环、酒精灯等。
2.试剂:蒸馏水。
3.培养基:普通琼脂平板。
4.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的固体培养物。
5.药品:链霉素、金霉素、新霉素、红霉素等抗菌药物。
6.硫酸钡标准管:取1%~1.5%氯化钡0.5ml加1%硫酸溶液99.5ml,充分混匀即成,用前充分振荡。
方法步骤
将抗菌药物置于接种待检菌的固体培养基上,抗菌药物通过向培养基内的扩散,抑制敏感细菌的生长,从而出现抑菌环。
由于药物扩散的距离越远,达到该距离的药物浓度越低,由此可根据抑菌环的大小,判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度。
(一)含药纸片的制备
1.滤纸片最好选用新华1号定性滤纸,用打孔机打成直径6mm的滤纸片,放在小瓶中或平皿中,在121.3℃灭菌15min,再置100℃干燥箱内烘干备用。
2.药液的配制用无菌蒸馏水将各药稀释成以下浓度:磺胺100mg/ml、青霉素100IU/ml、链霉素、金霉素、新霉素、红霉素、多粘菌素1000μg/ml。
3.含药纸片的制备将灭菌的滤纸片用无菌的镊子摊布于灭菌平皿中,按每张滤纸片饱和吸水量为0.01ml计算,50张滤纸片加入药液0.5ml。
要不时翻动,使纸片充分吸收药液,浸泡1~2h后于37℃温箱中烘干备用。
对青霉素、金霉素纸片的干燥宜采用低温真空干燥法,干燥后立即放入瓶中加塞,放干燥器内或置-20℃冰箱中保存。
纸片的有效期一般为4~6个月。
(二)测验方法
1.钩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菌落各4~5个,分别接种于肉汤培养基中,37℃培养4~6h。
2.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培养菌液,使其浊度相当于硫酸钡标准管。
装有以上两种成分的试管须相同,硫酸钡应用前需充分振动。
3.用无菌棉拭子蘸取上述肉汤培养液,在试管壁上挤压除去多余的液体,在琼脂培养基表面均匀涂抹。
每种细菌分别接种1~2个琼脂平板。
4.用玻璃铅笔在平皿底部标记药物名称。
一个直径9cm的平皿最多只能贴7张纸片,6张均匀的贴在距平皿边缘15mm处,一张位于中心。
5.用灭菌镊子夹取干燥含药纸片,按标记位置轻贴在已接种细菌的琼脂培养基表面,一次放好,不得移动。
6.37℃温箱中培养16~18h,观察、记录并分析结果。
根据抑菌环直径的大小按实表2标准判定各种药物的敏感度。
实表1 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敏感度标准
对于复方药物可通过比较各药物抑菌环直径的大小,在试验用药中选出最敏感的药物。
注意事项
1.接种菌液的浓度必须标准化,一般以细菌在琼脂平板上生长一定时间后呈融合状态为标准。
如菌液浓度过大,会使抑菌环减小;浓度过小,会使抑菌环增大。
2.接种后应及时贴上含药纸片并放入37℃温箱中培养。
3.培养时间一般为16~18h,结果判定不宜过早,但培养过久,细菌可能恢复生长,使抑菌环缩小。
4.实验过程中要防止污染抗生素,否则可发生抑菌环缩小或无抑菌环现象
5.因蛋白胨可使磺胺失去作用,故磺胺类药物应采用无胨琼脂。
附:无胨琼脂的配制方法
牛肉膏或酵母浸膏 5.0g
氯化钠 5.0g
琼脂25g
水1000ml
将牛肉膏或酵母浸膏、氯化钠和水混合后加热溶解,测定并矫正PH为7.2~7.4,过滤后加入琼脂,煮沸使琼脂充分溶化,121.3℃高压蒸气灭菌15min,分装平皿,静置冷却即成琼脂平板。
第一天:
操作程序:
1、制备含药纸片:
(1)打孔机打出定量(20、30或50片)纸片,置于平皿内。
(2)纸片高压蒸汽灭菌器内灭菌,121.3℃高压蒸气灭菌15min。
(3)灭菌后纸片置于100℃干燥箱内烘干。
2、培养基准备
(1)营养琼脂:
①称取4.5克营养琼脂粉,加水100ML,微波炉中溶解后,置于高压蒸汽灭菌器内灭菌121.3℃高压蒸气灭菌15min。
②灭菌后取出,倒板(倒入直径90mm灭菌平皿内,厚度2-3mm),室温下静止,凝固后备用。
(2)营养肉汤
①称取营养肉汤粉定量,加水,微波炉中溶解,调节PH至7.2-7.6,分装试管(装量为试管高度1/3)高压蒸汽灭菌。
(以上操作中三处高压蒸汽灭菌可放一起完成)
3、菌种准备
(1)金黄色葡萄球菌:
(2)大肠杆菌
第二天:
4.药液稀释:
(1)用无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将各药稀释成以下浓度:
青霉素:杀革兰氏阳性球菌(实验用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稀释成
100IU/ml。
庆大霉素:杀革兰氏阴性菌(实验用大肠杆菌),庆大霉素稀释成1mg/ml。
环丙沙星:广谱抗菌素。
环丙沙星稀释成1mg/ml。
5.本实验
(1)用无菌棉拭子蘸取上述肉汤培养液,在试管壁上挤压除去多余的液体,在琼脂培养基表面均匀涂抹。
每种细菌分别接种1~2个琼脂平板。
(2)用玻璃铅笔在平皿底部标记药物名称。
一个直径9cm的平皿最多只能贴7张纸片,6张均匀的贴在距平皿边缘15mm处,一张位于中心。
(3)用灭菌镊子夹取干燥含药纸片,按标记位置轻贴在已接种细菌的琼脂培养基表面,一次放好,不得移动。
(4)37℃温箱中培养16~18h,观察、记录并分析结果。
根据抑菌环直径的大小按标准判定各种药物的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