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V粒子图像测速系统的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IV,全名: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简单来说是一种二维的方式显示速度矢量,使流体可视化的一种测量技术。该方法是七十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瞬态、多点、无接触式的激光流体力学测速方法。近几十年来得到了不断完善与发展,PIV技术的特点是超出了单点测速技术(如CTA、LDA)的局限性,能在同一瞬态记录下大量空间点上的速度分布信息,并可提供丰富的流场空间结构以及流动特性。

粒子图像测速系统(PIV)技术简介

PIV流速测量范围为0.02~500.00m/s。在流体力学领域中,流场测量技术与流场理论研究相辅相成,共同推进本学科的前进与发展。但是该研究领域中湍流、涡流等复杂非定常流动的存在使得传统流场测量技术的单点测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流体流动认知的需求。这就需要新的流场测量技术,实现流场测量由单点向多点、平面向空间、稳态向瞬态、单相向多相发展。流场测量技术随着时代迅速发展,从20世纪初对湍流流动测量有开创性意义的热线热膜流速计(Hot Wire/Film Anemometer,HWFA)的出现。到20世纪60年代,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aser Doppler Velocimetry,LDV)利用流场中粒子的Mie散射。

实现流场的无接触测量。再到20世纪80年代,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Velocimetry,PIV)实现了点向面的流场测量。

PIV技术是一种瞬态、多点、无接触式的流体力学(水和空气)测速方法。可以在同一瞬时记录下大量空间上的速度矢量分布信息,并可以提供丰富的流场空间结构和流动特性。目前,PIV技术也是在不断的发展,从一个切面发展到一个容积空间、从平面二维速度矢量的二维切片发展到二维切片内三位速度矢量、从瞬间速度场的测量发展到一个连续时间过程内的速度场测量。

粒子图像测速系统(PIV)的基本原理

PIV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待测流场中布散示踪粒子,示踪粒子代表流场空间中相应的流体质点,粒子会随着流场运动而运动,使用相机来记录不同时刻下示踪粒子的位置信息,通过计算机的图像处理算法分析相机所拍摄的粒子图片,将示踪粒子的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转换为流场流动的速度矢量信息,进而分析出流场的流动结构、涡量场等流动特性。

1)示踪粒子:无论哪种形式的PIV技术,其速度的测量都依赖于布散在流场中的示踪粒子,若粒子有足够高的流动跟随性,示踪粒子的运动就能够真实地反映流场的运动状态。

所以,PIV技术中示踪粒子要求为:密度与待测流场相一致;有足够小的尺度;形状尽可能成球形且分布均匀;有较好的光散射效率。

(2)相机:理论上来说用手机的美颜相机也是可以滴,只是不能保证精度。用于科学研究的PIV试验中要选择专业级别的PIV相机,主要的性能参数就是帧数与分辨率,并且根据不同形式的PIV技术,对相机有不同的要求,主要分单帧相机和双帧相机。总而言之就是越贵的相机越好!

(3)相机拍摄示踪粒子运动:使用激光器照射流场,流场中示踪粒子被照亮,使用相机进行记录。

(4)图像处理算法:这一部分是PIV技术中软件系统的核心,将相机拍摄的粒子图像进行预处理、速度矢量分析处理、后处理得到所测量流场的流动信息。

以上就是关于关于PIV粒子图像测速系统的基本原理的介绍,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PIV 的资料,欢迎咨询武汉中创联达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