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主义:数字时代的一种学习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联主义:数字时代的一种学习理论
[美]西蒙斯
李萍译
华东师大第一附属中学上海 200080
关联主义不应与建构主义相混淆。乔治·西孟斯(George Siemens)提出了一种与21世纪的需求相一致的学习理论。该理论考虑了学习的趋势,学习技术与网络的使用,以及不断缩减的知识半衰期。该理论还综合了许多学习理论、社会结构与技术的相关元素,创建了一种强大的、用于数字时代学习的理论观。
【关键词】关联主义;数字时代;学习理论
在教学环境的创设过程中使用最频繁的三大理论是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以及建构主义。不过,这些理论创建于学习的技术含量尚不高的时期。在近20年中,技术已经重组了我们的生活、交流与学习方式。描述学习原理与过程的学习需求与学习理论应该能反映基本的社会环境。维尔(Vaill)强调“学习必须是一种存在方式——是由个人或集体所形成的一系列不间断的态度与行动。这些个人或集体努力跟上那些令人惊讶的、新奇的、凌乱的、含混的、一再发生的事件,与之齐头并进……”。
短短40年前的学习者往往在按要求完成学业后进入持续终身的职业生涯。知识信息发展十分缓慢。他们的知识生命以十年为一个衡量单位。今天,这些基本原则已被改变。知识正在呈指数增长。现在许多领域的知识生命已发展至以月或年为衡量单位了。冈萨雷兹这样描述迅速缩短的知识生命所带来的挑战:
“一个最具说服力的因素是不断缩减的知识半衰期。所谓‘知识半衰期’指的是从知识的习得到知识的废弃所经历的时间段。今天我们所掌握的知识中有一半是我们十年前所不知的。根据美国培训与信息协会(ASTD)的统计,在近十年中全球知识量增长了一倍,并正在以每18个月翻一番的速度递增。为应对不断缩减的知识半衰期,各组织机构被迫开发新的教学方法。”
一些重要的学习趋势
▲许多学习者在一生中将会进入各式各样的、很可能毫无关联的学习领域学习。
▲非正规学习成为我们学习的重要部分。正规教育不再构成我们学习的主体。现在的学习可以各种方式——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个人网络,或通过完成与工作有关的种种任务进行。
▲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持续终身。学习与相关工作活动不再分离,而在许多情况下合二为一。
▲技术正在改变(重组)着我们的头脑。我们使用的工具决定着我们的思维。
▲组织与个人都是学习机构。对知识管理的关注日益增长,使我们重视对这样一种理论的需求,即设法解释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之间联系的理论。
▲以从前的学习理论(尤其是在认知信息处理领域)为基础的许多学习过程如今可由技术取代或支持。
▲“怎样学”与“学什么”正在被“从哪里学”(了解从哪里可以找到所需要的知识)所补充。
背景
德里斯科将学习定义为“一种在人类行为或行为潜力方面的持续的改变……‘这种改变’一定是学习者的经历及其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产物”。该定义包含了许多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与建构主义的特征——即,学习作为一种持续被改变的状态[情感、精神,生理(如种种技能)],是人的经历及其与学习内容或他人相互作用的产物。
德里斯科就对学习下定义的复杂性进行了一些探索。相关争论主要集中于:
▲确凿的知识来源——我们是否通过经历获得知识?知识是与生俱来的吗?我们是否通过思考与推理而获得知识?
▲知识的内容——知识是否真的可知?知识是否通过人的经历直接可知?
▲考虑最终集中在与学习有关的三种传统的认识论:客观主义、实效主义与体现主义。
1.客观主义(与行为主义相似)主张,现实是外部的、客观的,知识是通过经历获得的。
2.实效主义(与认知主义相似)主张,现实是经过诠释的,知识是通过经验与思考而获得的。
3.体现主义(与建构主义相似)主张,现实是内部的,知识是经过建构的。
所有这些学习理论都认为,知识是一种客观事物(或状态),即使不是与生俱来,也可以通过推理或经历获得。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与建构主义(构筑在传统的认识论的基础上)都力图阐述人类的学习方法。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知的,即我们无法了解一个人的体内正在发生着什么(“黑盒理论”)。格莱德勒将行为主义表述为由构成关于学习的三种假设的数个理论的合成物:
1.可观察到的行为比了解(人体)内部的活动更重要。
2.应重视行为的简单成分:具体的刺激与反应。
3.学习是有关行为的变化。
认知主义经常采用电脑信息处理模式。学习被认为是一种输入过程,在短时记忆区进行处理,并被编码以备长期记忆。辛迪·布艾尔将该过程详述为“在认知理论中,知识被看作是存在于学习者脑中的思维符号。而学习过程是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这些符号所代表的东西就转化成了记忆。”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在努力理解他们的经历时,创造了知识。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将知识看作是外在于学习者个体的事物,而将学习过程看作一种内化知识的行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不是等待被充填知识的空瓶子。相反,学习者积极致力于创造学习的意义。学习者常常选择并追求他们自己的学习。建构主义原理承认现实生活中的学习是凌乱而复杂的。仿效这种“模糊”学习的班级将更有效地培养学习者终身学习的能力。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与建构主义的局限性
大多数学习理论的中心法则为:学习发生在学习者个体内部。连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制定过程的社会建构主义观点都认同了个人(及其生理特征,如大脑结构)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这些理论都没有提及学习还发生在人体外部(如学习可由技术来储存或操作)。它们同样没能表述学习在各组织内是如何发生的。
学习理论与学习的实际过程有关,但与被学事物的价值无关。在联网的世界上,我们获得信息的方式颇值得探索。评估所学事物价值的需求是一种较高形式的、在学习开始前就应用的技能。当知识量不足时,评估知识价值的过程是学习之本。当知识量充沛时,对知识进行的快速评估就十分重要。在信息的快速增长过程中又产生了其它一些关注点。在今天的环境中,我们需要不通过个人学习的行动——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吸收自身知识体系之外的信息来采取行动。因此,对种种联系与模式的合成及识别能力是一种极有价值的技能。
从技术层面来看已建立起来的学习理论,就会发现许多重要的问题。理论家自然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继续努力修正与完善那些理论。然而,在某种程度上,基本条件变化太大,不宜再作进一步的修正,而需要一种全新的方法了。
一些探索有关学习理论、技术影响与学习的新科学(混沌与网络)的问题:
▲当知识不再以线性方式获得时,学习理论受到怎样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