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课内文言文阅读 习题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共31张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 理解。(3分) 这__一__句__主__要__谈__学__习__与__思__考__的__关___系__,__孔__子__认__为__二__者__不__可__偏__废__,__当__然__,__我_ 们__要__认__识__到__“__学__”__是__“__思__”__的__基__础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诫子书(10分)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诫子书
__告__诫__,__劝__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年与时驰 __疾__行__,__指__迅__速__逝__去__。_________________
(3)遂成枯落 __凋__落__,__衰__残__。__比__喻__人__年__老__志__衰__,__没__有__用_ 处。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_君__子__的__行__为__操__守__,__以__屏__除__杂__念__和__干__扰__,__宁__静__专__一__来__提__高__自__身__的__修__养__,_ _以__节__俭__来__培__养__自__己__的__品__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不__恬__静__寡__欲__无__法__明__确__志__向__,__不__能__屏__除__杂__念__和__干__扰__就__无__法__达__到__远_ 大目标。
1.【解析】B A.温习;B. 快乐/以…… 为快乐;C. 知道,了解; D.诚信。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__学__习__而__不__思__考__,__就__会__感__到__迷___茫__而__无__所__适__从__;__只__空__想__而__不__学__习__,__就__会_ 疑__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博__览__群__书__广__泛__学__习__,__而__且__能__坚___定__自__己__的__志__向__;__恳__切__地__发__问__求__教__,__多__思_ 考__当__前__的__事__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
C)(3
A.这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出诸 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
B.《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 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C.“险躁则不能治性”一句阐述了“躁”的危害,是从正 面强调了“静”的重要性。
D.宋君是一个能详察事实真相,不轻信、轻传的人。
3.【解析】 C 原因 不止一个, 如丁氏表 达不清楚 也是原因 之一。
(七)杞人忧天(10分)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 有所中伤。”
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中的“乃”字表明了屠户 对狼奸诈的本性幡然醒悟。
3.【解析】 B 结尾 是议论, 并非抒情。
(六)穿井得一人(10分)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 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 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三)《论语》十二章(10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朋__友__)_过__了__中__午__还__没__到__,___陈__太__丘__丢__下__(_他__)_就__离__开__了__,__(_太__丘__)_离__开_____ 后__朋__友__才__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 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2)俄而雪骤
__不__久__,__一__会__儿__。________
(3)未若柳絮因风起 __乘__风_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_太__傅__高__兴__地__说__:__“__这__纷__纷__扬__扬__的__大__雪__像__什__么__呢__?_”______________ (2)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_他__哥__哥__的__儿__子__谢__朗__说__:__“__跟__把__盐__撒__在__空__中__差__不__多__。__”___________
专题复习 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咏雪(10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 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与儿女讲论文义 __文__章__的__义__理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一句在文中的作 用?(3分) _这__句__话__表__明__了__谢__道__韫__的__身__份__,__暗__示__了__谢__太__傅__对__道__韫__才__气__的__赞__赏__。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10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 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 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 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 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那__人__便__发__起__脾__气__来__,__骂__道__:__“__真___不__是__人__啊__!__跟__别__人__相__约__同__行__,__却__丢__下_ 我__走__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
B)(3
A.“屠惧,投以骨”中的“投”字,表明屠户对狼的本性 尚未彻底认识,只采取一种迁就退让的方法,对狼心存幻 想。
B.结尾以“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的抒情画龙点睛,点明主题。
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暴”字形象地表现了屠 户杀狼时的一种愤怒之情。
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 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B )(3分) •A.止有剩骨/止增笑耳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温故而知新 •C.顾野有麦场/元方入门不顾 •D.乃悟前狼假寐/去后乃至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D )(3分) A.期日中/后会有期 B.去后乃至/至高无上
1.【解析】D A.约定/时间; B.到达/最, 极;C.等待/ 对待,接待; D.回头看。
C.待君久不至/以礼相待
D.元方入门不顾/瞻前顾后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D.文章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既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 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
3.【解析】 C “从 正面强调” 错,应是 从反面强 调。
(五)狼(10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 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 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
3.元方令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在“修身”方面提出的积极 主张是什么?(3分) _原__因__:__元__方__抓__住__了__友__人__无__信__、__无__礼__的__问__题__进__行__机__智__的__辩__驳__。__________ _主__张__:__文__章__在__修__身__方__面__提__出__了__“__诚__信__”__和__“__礼__仪__”__的__积__极主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罕》)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B )(3分) A.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 B.不亦乐乎/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人不知而不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则是无信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及其家穿井 __待__,__等__到__。______________
(2)国人道之
__讲__述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若无闻也 __不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国__都__中__的__人__都__在__讲__述__这__件__事__,_(_有__人__)_向__宋__国__国__君__报__告__这__件__事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得__到__一__个__人__的__劳__力__,_不__是__从__井__里__挖__出__一__个__人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B A.仅仅,只是; B.原来,先前/ 学过的旧知识; C.回头看;D. 才。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_屠__户__于__是__奔__过__去__倚__靠__在__柴__草__堆__下__面__,__卸__下__担__子__拿__起__屠__刀__。_____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_这__才__明__白__前__面__的__那__只__狼__假__装__睡__觉__,__原__来__是__诱__惑__敌__人__的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
C)(3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A.《穿井得一人》出自《吕氏春秋》 ,意思是打出一口 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 里打水。
B.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 行分析、甄别。
C.寓言中,人们之所以以讹传讹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 国人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