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第二习题加答案
基础化学第二版刘妙丽第二章脂肪烃答案

基础化学第二版刘妙丽第二章脂肪烃答案1、即有一定亲水性,又能与水分层的是()[单选题] *A正丁醇B乙酸乙酯C二者均是(正确答案)D二者均非2、不属于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物理性质的是()[单选题] *A一般没有挥发性B有光学活性C易溶于有机溶剂D有色晶体(正确答案)3、检识黄酮类化合物首选()[单选题] *A盐酸-镁粉反应(正确答案)B四氢硼钠反应C硼酸显色反应D锆盐-枸橼酸反应4、萃取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到达分离的方法,所谓两相溶剂是指()[单选题] *A两种相互接触而又不相溶的溶剂(正确答案)B两种不相互接触而又互相溶的溶剂C两种不相互接触而又不相容的溶剂D两种互相接触而又互相溶的溶剂5、生物碱总碱的三氯甲烷溶液,用酸性不同的PH(由高到低)缓冲溶液萃取,最先萃取的生物碱是()[单选题] *A碱性弱的B中等碱性C吡啶类D碱性强的(正确答案)6、南五味子保肝的主要效药效成分是()[单选题] *A蒽醌B香豆素C黄酮D木脂素(正确答案)7、当一种溶剂无法结晶时,常常使用混合溶剂,下列不是常用的混合溶剂是()[单选题] *A甲醇-水B乙酸-水C乙醚-丙酮D石油醚-水(正确答案)8、下面化合物能与异羟肟酸铁反应的是()[单选题] *A花椒内酯(正确答案)B柠檬烯C色原酮D天精9、具有光化学毒性的中药化学成分类型是()[单选题] *A多糖B无机酸C鞣质D呋喃香豆素(正确答案)10、以下哪种分离方法是利用分子筛的原理的()[单选题] * A吸附色谱法B萃取法C沉淀法D透析法(正确答案)11、具有暖脾胃、散风寒、通血脉作用的是()[单选题] *A穿心莲内酯B青蒿素C莪术醇D桂皮醛(正确答案)12、纸色谱是分配色谱中的一种,它是以滤纸为(),以纸上所含的水分为固定相的分配色谱。
()[单选题] *A固定相B吸附剂C展开剂D支持剂(正确答案)13、二氢黄酮类专属性的颜色反应是()[单选题] *A盐酸-镁粉反应B四氢硼钠反应(正确答案)C硼酸显色反应D锆盐-枸橼酸反应14、下列化合物可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的是()[单选题] *A七叶内酯(正确答案)B七叶苷C厚朴酚D五味子素15、具有挥发性的生物碱是()[单选题] *A吗啡碱B麻黄碱(正确答案)C苦参碱D小檗碱16、能提取出中药中的大部分亲水性成分和绝大部分亲脂性成分的溶剂是()[单选题]* A乙醚B乙醇(正确答案)C水D苯17、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是()[单选题] *A醋酸-丙二酸途径B丙二酸途径C莽草酸途径(正确答案)D氨基酸途径18、乙醇不能提取出的成分类型是()[单选题] *A生物碱B苷C多糖D鞣质(正确答案)19、下列化合物中具有强烈天蓝色荧光的是()[单选题] *A七叶内脂(正确答案)B大黄素C麻黄碱D大豆皂苷20、下列方法哪一个不是按照色谱法的分离原理不同进行分类的是()[单选题] * A离子交换色谱B薄层吸附色谱(正确答案)C凝胶色谱D分配色谱21、适用于队热及化学不稳定的成分、低极性成分的提取()[单选题] * A渗漉法B超声提取法C回流提取法D超临界流体提取法(正确答案)22、下列含有蒽醌类成分的中药是()*A丹参B决明子(正确答案)C芦荟(正确答案)D紫草23、生物碱碱性的表示方法常用()[单选题] *ApKBBKBCpH(正确答案)DpKA24、薄层吸附色谱中的Rf的大小说明了吸附程度的大小,吸附力越大,则Rf()[单选题] *A越大B越小(正确答案)C越接近1D越接近025、下列含香豆素类成分的中药是(多选)()*A秦皮(正确答案)B甘草C补骨脂(正确答案)D五味子26、游离生物碱和生物碱盐都易溶解的溶剂是()[单选题] *A三氯甲烷B正丁醇C乙醇(正确答案)D水27、连续回流提取法与回流提取法比较,其优越性是()[单选题] *A节省时间且效率高B节省溶剂且效率高(正确答案)C受热时间短D提取量较大28、容易发霉变质的是()[单选题] *A中药水提取液(正确答案)B中药乙醇提取液C二者均是D二者均非29、在脱铅处理中,一般通入的气体为()[单选题] * A氯化氢B二氧化硫C硫化氢(正确答案)D二氧化碳30、下列不能作为极性吸附剂的是()[单选题] *A活性炭(正确答案)B氧化铝C硅胶D氧化镁。
第十二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二)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二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二)练习题一、 选择题1.以下有关催化剂不正确的说法,是催化剂(A )改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B )改变反应途径(C )改变频率因子 (D )降低活化能 2.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是由于它能使(A )指前因子增大 (B )几率因子增大 (C )碰撞频率增加 (D )活化分子数增加 3.反应本性、温度、反应途径、浓度与活化能关系正确的是(A )反应途径与活化能无关 (B )反应物浓度与活化能有关(C )反应温度与活化能无关 (D )反应本性与活化能有关 4.气固相催化反应Pt<700K 2CO(g) + O 2(g)2CO 2(g)的速率方程是: r = k p (o 2)/p (co), 其反应级数应为:(A) 一级反应 (B) 二级反应 (C) 对 O 2是一级,对 CO 是负一级 (D) 级数不能确定 5.某反应速率常数与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的关系为 12124()2k k k k , 则该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 a 与各基元反应活化能的关系为:(A) E a =E 2 +12E 1 - E 4 (B) E a = E 2+12(E 1- E 4)(B) E a = E 2+ (E 1- 2E 4)1/2 (D) E a = E 2+ E 1- E 46.在平行反应中要提高活化能较低的反应的产率,应采取的措施为: (A) 升高反应温度 (B) 降低反应温度 (C) 反应温度不变(D) 不能用改变温度的方法。
7.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的 Arrhenius 关系式能成立的范围是:(A) 对任何反应在任何温度范围内 (B) 对某些反应在任何温度范围内 (C) 对任何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D) 对某些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8.一个基元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是逆反应活化能的2倍,反应时吸热120 kJ·mol-1,则正反应的活化能是(kJ·mol-1):(A) 120 (B) 240 (C) 360 (D) 609.物质A 发生两个一级平行反应A B,A C,设两反应的指前因子相近且与温度无关,若E1> E2,则有:(A) k1> k2 (B) k2 > k1 (C) k2= k1 (D) 无法比较k1, k2 的大小10.催化剂能极大地改变反应速率,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B) 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C)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平衡,以致使转化率大大地提高了(D) 催化剂能同时加快正向和逆向反应速率11.下面四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具有速控步的反应历程中,达到稳态后,速控步后的各个步骤的反应速率都等于速控步的反应速率,速控步前的各步骤均处于平衡状态(B) 根据微观可逆性原理,在反应历程中不可能出现2A → C + 3D 这样的基元反应(C) 在光化学反应中,体系的Gibbs自由能总是在不断地降低(D) 在采用温度跃变的驰豫法来研究溶液中的快速反应时,该反应必须是放热或吸热反应12.除多光子吸收外,一般引起化学反应的光谱,其波长范围应是:(A) 可见光(400 - 800 nm) 及紫外光(150 - 400 nm)(B) X射线(5 - 10-4 nm)(C) 远红外射线(D) 微波及无线电波13.在光的作用下,O2可转变为O3,当1 mol O3生成时,吸收了3.01×1023个光子,则该反应之总量子效率Φ为:(A) Φ=1 (B) Φ=1.5(C) Φ=2 (D) Φ=314.根据微观可逆性原理,反应物分子能量消耗的选择性和产物能量分配的特殊性 有对应关系,因此对正向反应产物主要是平动激发,则对逆向反应更有利于促进反 应进行的能量形式应为:(A)振动能 (B)转动能(C)平动能 (D)能量形式不限,只要足够高 15.对Einstain 光化当量定律的认识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 对初级,次级过程均适用 (B) 对任何光源均适用 (C) 对激光光源及长寿命激发态不适用 (D) 对大、小分子都适用 16.在简单碰撞理论中,有效碰撞的定义是:(A) 互撞分子的总动能超过E c (B) 互撞分子的相对总动能超过E c (C)互撞分子联心线上的相对平动能超过E c (D)互撞分子的内部动能超过E c 17.在碰撞理论中校正因子P 小于1的主要因素是:(A) 反应体系是非理想的 (B) 空间的位阻效应 (C) 分子碰撞的激烈程度不够 (D) 分子间的作用力 18.Lindemann 单分子反应机理是假定多原子分子被振动激发后 (A) 立即分解 (B) 有一时滞 (C) 发出辐射 (D) 引发链反应19.同一个反应在相同反应条件下未加催化剂时平衡常数及活化能为k 及E a ,加入正催化剂后则为k '、E a ',则存在下述关系: (A) k '=k , E a =E a ' (B) k '≠k , E a ≠E a ' (C) k '=k , E a >E a ' (D) k '<k , E a '<E a20.过渡态理论的速率常数的公式为()()()k k T h q q q E RT =≠-B AB//exp /∆0,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 q ≠不是过渡态的全配分函数 (B) q A , q B 是任意体积中分子的配分函数 (C) q A , q B , q ≠均是分子在基态时的配分函数(D) ()k T h B /是过渡态M≠中任一个振动自由度配分函数二、 判断题1.关于催化剂特征的不正确描述是在反应前后催化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全不改变。
《基础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有机部分)

均为 Na + , K + , Br , Cl 离子各 1mol 。
第十章开链烃1、扼要归纳典型的以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与以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答:2、NaCl 相同?如将 CH 4 及 CCl 4 各 1mol 混在一起,与 CHCl 3 及 CH 3Cl 各 1mol 的混合物是否相同? 为什么?答: NaCl 与 KBr 各 1mol 与 NaBr 及 KCl 各 1mol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相同。
因为两者溶液中 - -由于 CH 4 与 CCl 4 及 CHCl 3 与 CH 3Cl 在水中是以分子状态存在,所以是两组不同的混合 物。
3、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⑴2-甲基丙烷⑵2,4,4-三甲基-5-丁基壬烷⑶己烷⑷3-乙基戊烷⑸3-甲基-5-异丙基辛烷⑹2-甲基-5-乙基庚烷4、写出下列各化合物的结构式,假如某个名称违反系统命名原则,予以更正。
H 3CCH 3 ⑴3,3-二甲基丁烷 H 3CH 2CH 3H 3C错,2,2-二甲基丁烷CH 2CH 3 ⑵2,3-二甲基-2-乙基丁烷 H 3C HC C3错,2,3,3-三甲基戊烷CH 3CH 3⑶2-叔丁基-4,5-二甲基己烷H 3CC CH 3CH 33错,2,2,3,5,6-五甲基庚烷H 3CC H 2CH 3CH 3H 3CCH⑷2,3-二甲基-4-丙基庚烷H 3H CH 2 CC H 2CH 3CH 2CH 2CH 3H 3CH 3CCH 2CH 3H 2⑸2,4,5,5-四甲基-4-乙基庚烷H 3CHC H 2 CH 3CC C 3 32 CH32CH2 3CH 2 3CH 3 3CH 3 2CH 3⑹2,2,3-三甲基戊烷H3CH3CCCH3CH2CH35、写出分子式为C6H14的烷烃的各种异构体,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丙标出伯、仲、叔、季碳原子。
1oCH 32oCH 2 2 o22 oCH2 oCH 21 o己烷1oCH 3oCH 21 o CH32 o CHo1 oCH32-甲基戊烷1 o CH31oCH 32ooCH2 oCH2 1 oCH3 3-甲基戊烷1oCHo3 oCH1 o3 2,3-二甲基丁烷1 o CH31 o1 o CH31oCH2o4 oCCH32,2-二甲基丁烷H3C 1 o 1 o CH36、⑶>⑵>⑸>⑴>⑷7、写出2,2,4-三甲基戊烷进行氯代反应可能得到的一氯代产物的结构式。
大学化学基础(邓建成第二版)第二章思考题、习题

Θ 9. 已知下列反应:CO (g) +C(s) →2CO(g) ∆r Hm =172kJ ⋅ mol −1 2
如果增加总压强或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v 正、v逆及速率常数k正、k逆及平衡常数K将怎样变化?平 衡将怎样移动? 答: 增加总压强,v正、v逆都增大,k正、k逆不变,K不 变,平衡向反方向移动; 升高温度,v正、v逆都增大,k正、k逆都增大,K增 大,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加入催化剂,K不变,平衡不移动,如果是正催化剂 则v正、v逆都增大,k正、k逆都增大,加入负催化剂则v 正、v逆都减小, k正、k逆都减小; 注:平衡常数与速率常数是温度的函数,与压强、浓度无 关。 11. 在大连,水的沸点为373K,煮熟一个鸡蛋需要3min, 在拉萨,水的沸点大约为365K,需要5min才能将鸡蛋煮熟 。试计算煮熟鸡蛋过程中的活化能。
11. 什么叫链式反应?它主要有哪些步骤? 答:有些反应的历程相当复杂,只要用任何方法使反应一经 开始,它就可以自动迅速地、连续不断地进行下去,有时甚 至以爆炸形式出现,这类反应称为链反应。 链反应包含三个基本步骤:链的引发、链的增长、链终止。
12. 请简要解释: (1)分子有效碰撞;(能引起化学反应的分子间的相互碰撞) (2)在非基元反应中,最慢的那步反应决定了整个反应的速 率; 该反应不一定是个二级反应;如反应 (3)A + B → 产物 的速率表达式为:
解:(1)k0=v= 0.02 mol·dm-3·s-1 (2)k1= v/ [A]=0.02 s-1 (3)k2= v/ [A]2=0.02 dm3·mol-1·s-1 注:反应级数不同,速率常数单位不同
13. 实验测得下列反应: A(g) + B(g) →产物 对A为一级反应,B为二级反应,在某温度下的速率常数为 0.05mol2·L-2·s-1, 1.求反应的级数;(三级) 2.温度不变,当A浓度为0.1 mol·dm-3,B浓度为0.05 mol·dm-3时的反应速率。 解:
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chap2

第二章 稀溶液的依数性 习题答案1.解: kPa 33.2mol 18g g 100mol g 34210g mol g 18g100kPa 34.21-11A *=⋅+⋅⋅⨯==--x p p 2.解: B3.解:与人体血浆溶液等渗4.解:11A B b b mol 1.28kg250.0g 00.7K 510.0mol kg 0.512K --⋅=⋅⋅⋅=⋅∆=g m m T K M △T f =K f ·b B =1.86 K·kg·mol -1·0.996 mol·kg -1=1.85 ℃T f =-1.85 ℃5.解:6.解:131A B b b mol 1062.1kg100.00.19K 060.0mol k 0.512K --⋅⨯=⋅⋅⋅=⋅∆=g g g m m T K M 131A B f f mol 1061.1kg100.00.19K 220.0mol k 1.86K --⋅⨯=⋅⋅⋅=⋅∆=g g g m m T K M 7.解:把一小块冰放到0℃的水中,冰不会融化。
因为水的凝固点为0℃,此时冰水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冰水能够共处。
另一小块冰放到0℃的盐水中,冰会融化。
因为盐水的凝固点下降,小于0℃,0℃时冰和盐水没到达平衡状态,参加的冰会融化而使溶液温度降低。
8.解:316.3kg 000.1mol g 6.324246.3mol k K 86.1K0588.0)Hg(NO 11B f f 23≈=⋅⋅⨯⋅⋅=∆=--g g b K T i 对00.1kg 000.1mol 71.5g 284.10mol k K 86.1K 0744.0HgCl 11B f f 2=⋅⋅⨯⋅⋅=∆=--g g b K T i 对 所以Hg(NO 3)2在水中是以离子状态存在的。
9.解:〔1〕<-----〔2〕<======>〔3〕----->10.施肥太浓即所配的化肥为高渗溶液,将其施入土中会使土地中的渗透压高于植物细胞中的渗透压。
基础化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基础化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篇一: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chap5】1.何谓沉淀溶解平衡?同物质的量的bacl2和h2so4混合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这些离子浓度之间存在着哪些关系?答:难溶电解质溶解和沉淀速度相等,固体的量和溶液中分子或离子的量不再改变的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ba2+、cl-、so4、h+、oh-2?2.活度积、溶度积、离子积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答:活度积、溶度积指平衡状态下的活度积或浓度积,对给定的难溶电解质其活度积只与温度有关,溶度积不但与温度有关,还和溶液离子强度有关,对于ma型难溶电解质:?ksp(ma)。
离子积指任意状态下的浓度积,其值是任意的。
?(m?)??(a?)3.无副反应时,沉淀的溶度积与溶解度有何关系?溶度积小的物质,它的溶解度是否一定小?举例说明。
答:s?mmnn不同类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不能根据溶度积数值大小直接判断。
溶度积小的物质,它的溶解度是不一定小,如ag2cro4与agcl。
4.除了沉淀物质本性以外,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除了沉淀物质本性以外,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还有: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碱效应、配位效应等。
5.判断下列操作中可能发生的反应和现象并予以解释。
(1)将少量caco3固体放入稀hcl中。
(2)将少量mg(oh)2放入nh4cl溶液中。
答:(1)caco3固体溶解,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caco3(s)ca2+ + co32-+2h+h 2co 3→co2 +h 2o(2)mg(oh)2固体溶解,有无色刺激性气体产生。
的氨水,有肉色沉淀生成。
原因是饱和h2s水溶液提供的s2-很少,此时mg(oh)2(s)mg2+ + 2oh-+2nh4+(4)黑色固体变成白色固体。
so42- +h2o(5)白色沉淀变成黄色沉淀。
agcl(白)+ i-(6)浅兰色沉淀消失,生成深兰色溶液。
cu(oh)2 + 4nh3pb2++so42-→pbso4↓(白)agi(黄)+cl-[cu(nh3)4](oh)2答:(1)(2)减小(同离子效应);(3)增大(盐效应);(4)增大(配位效应)。
基础化学题库(题库+标准答案)

第二章稀溶液依数性练习题一、就是非题(共10题)1、溶液得沸点就是指溶液沸腾温度不变时得温度。
( )2、溶液与纯溶剂相比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就是由于溶剂摩尔分数减小引起得。
( )3、等物质得量硝酸钾与碳酸钾分别加入等量得水中,该两溶液得蒸气压下降值相等。
( )4、凡就是浓度相等得溶液都就是等渗溶液。
( )5、溶液得蒸气压下降与沸点升高仅适用于难挥发得非电解质溶质,而凝固点降低及渗透压则不受此限制。
( )6、电解质浓溶液也有依数性变化规律,但不符合拉乌尔定律得定量关系。
( )7、一定量得电解质加入纯水中,此溶液得沸点一定高于100℃,但无法定律计算。
( )8、任何两种溶液用半透膜隔开,都有渗透现象发生。
( )9、分散质粒子大小在合适得范围内,高度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就能形成稳定得溶胶。
( )10、 AlCl3、MgCl2、KCl三种电解质对负溶胶得聚沉值依次减小。
( )二、选择题 ( 共11题 )1、以下论述正确得就是(A)饱与溶液一定就是浓溶液(B)甲醇就是易挥发性液体,溶于水后水溶液凝固点不能降低(C)强电解质溶液得活度系数皆小于1(D)质量摩尔浓度数值不受温度变化2、已知乙醇与苯得密度分别为0、800 g·cm3与0、900 g·cm3,若将86、3cm3乙醇与 901 cm3苯互溶, 则此溶液中乙醇得质量摩尔浓度为( )(A) 1、52 mol·dm3 (B) 1、67 mol·dm3(C) 1、71 mol·kg1 (D) 1、85 mol·kg13、 2、5 g 某聚合物溶于 100 cm3水中, 20℃时得渗透压为 100 Pa, 则该聚合物得相对分子质量就是( )(A) 6、1×102 (B) 4、1×104 (C) 6、1×105 (D) 2、2×1064、 1、0 mol·dm3蔗糖得水溶液、1、0mol·dm3乙醇得水溶液与1、0 mol·dm3乙醇得苯溶液, 这三种溶液具有相同得性质就是 ( )(A) 渗透压 (B) 凝固点(C) 沸点 (D) 以上三种性质都不相同5、 1、17 % 得 NaCl 溶液产生得渗透压接近于( )(相对原子质量: Na 23, Cl 35、5) (A) 1、17 % 葡萄糖溶液 (B) 1、17 % 蔗糖溶液(C) 0、20 mol·dm3葡萄糖溶液 (D) 0、40 mol·dm3蔗糖溶液6、同温同浓度得下列水溶液中, 使溶液沸点升高最多得溶质就是( )(A) CuSO4 (B) K2SO4(C) Al2(SO4)3(D) KAl(SO4)27、要使溶液得凝固点降低 1、00℃ , 必须向 200 g 水中加入 CaCl2得物质得量就是(水得K f=1、86 K·kg·mol1)( )(A) 1、08 mol (B) 0、108 mol (C) 0、0540 mol (D) 0、0358 mol8、某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得沸点为 100、400℃ , 则其凝固点为 ( ) (水得K b= 0、512 K·kg·mol1, K f= 1、86 K·kg·mol1)(A) 0、110℃ (B) 0、400℃ (C) 0、746℃ (D) 1、45℃9、与纯溶剂相比,溶液得蒸气压( )(A) 一定降低(B) 一定升高(C) 不变(D) 需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断,若溶质就是挥发性很大得化合物就不一定降低10、 60℃时, 180 g水中溶有 180 g葡萄糖, 已知60℃时水得蒸气压为19、9kPa, C6H12O6得相对分子质量为 180, 则此水溶液得蒸气压应为( )(A) 1、81 kPa (B) 9、95 kPa (C) 15、9 kPa (D) 18、1 kPa11、若氨水得质量摩尔浓度为 mmol·kg1,则其中NH3得摩尔分数为( ) mm(A) ───── (B) ──────────1000/18 [(100017m)/18]+mm(C) ─────── (D) 不确定(1000/18) + m三、填空题 ( 共 8题 )1、 (2 分)体温为 37℃时, 血液得渗透压为 775 kPa, 此时与血液具有相同渗透压得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为 180)静脉注射液得浓度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 g·dm3。
基础化学第二章 溶液习题答案

基础化学第二章习题答案1. 将10g NaOH 、CaCl 2、Na 2CO 3分别溶于水中, 然后均配制成500mL 溶液,求溶液的浓度c (NaOH)、c (21CaCl 2)、c (21Na 2CO 3)。
解:NaOH 的摩尔质量M (NaOH)=40.021CaCl 2的摩尔质量M (21CaCl 2)=55.45 21Na 2CO 3的摩尔质量M (21Na 2CO 3)=53.0 则:c (NaOH)=5.010005004010=mol •L -1 c (21CaCl 2)=36.0100050055.4510=mol •L -1 c (21Na 2CO 3)=38.010*********=mol •L -12.正常人血浆中,每100mL 含164.7mg HCO 3-,计算正常人血浆中HCO 3-的浓度。
解:HCO 3-的摩尔质量是61.0g·mol -1,则:L mol 0.0270100164.7/61.0)HCO ()HCO (133---⋅===V n c3.某患者需补0.05mol Na +,求所需NaCl 的质量。
若用质量浓度为9.0g·L -1的生理盐水补Na +,求所需生理盐水的体积。
解:所需NaCl 的质量为0.05×58.5=2.925 g所需生理盐水的体积为2.925/9.0=0.325 L=325 mL4.20℃时,将350 g ZnCl 2溶于650 g 水中,溶液的体积为739.5 mL ,求溶液的浓度、质量浓度和质量分数。
解:c (ZnCl 2)= 47.310005.7393.136350= mol •L -1ρ(ZnCl 2)=47.05.739350= g•mL -1 ω(ZnCl 2)=35.0650350350=+ 5. 现有四种处于相同温度和压力下的理想稀溶液。
(1) 0.1 mol 蔗糖溶于80 mol 水中,水蒸气压为p 1(2) 0.1 mol 萘溶于80 mol 苯中,苯蒸气压为p 2(3) 0.1 mol 葡萄糖溶于40 mol 水中,水蒸气压为p 3(4) 0.1 mol 尿素溶于80 mol 水中,水蒸气压为p 4这四个蒸气压之间的关系为: ( )(A) p 1≠p 2≠p 3≠p 4 (B) p 2≠p 1=p 4>p 3(C) p 1=p 2=p 4=(1/2)p 3 (D) p 1=p 4<2p 3≠p 2答案:B6. 从植物中分离出一种未知结构的有抗白细胞增多症的生物碱,为了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将19.0g 该物质溶入100g 水中,测得溶液沸点升高为0.060K 、凝固点下降为0.220K 。
《基础化学》教材习题答案(第3版)

第一章 习题答案1.答:能量单位J 、质量单位μg 、长度单位nm 、温度单位℃、属于SI 单位;其他不是。
2.答:SI 基本单位:m 、kg 、s 、A 、K 、mol 、cd 。
3.答:一切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单位都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法定计量单位中还明确规定采用了若干可与国际单位制并用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第二章习题答案1. 解: 根据)()O H ()O H ()O H (222蔗糖n n n x +=0292m o l .0m o l 342g g0.10)( mol 56.5mol 18.0g g 100)O H (1-1-2=⋅==⋅=蔗糖n n 995.00.0292m o lm o l 56.5mol56.5)O H (2=+=xkPa 33.20.995kPa 34.2)O H ()O H (2*2=⨯==x p p2.解:)B ()O H ()()O H (999.00.1molmol 08mol08)O H ()O H ()O H ()O H (899.00.1molmol 04mol 04)O H ()O H ()O H ()(999.00.1molmol 80mol80)()()()O H (999.00.1mol mol 80mol80)O H ()O H ()O H (*2**2*22*22*2*22*23***2*2*22*21答案为苯苯苯苯苯∴>=+⋅===+⋅===+⋅===+⋅==p p p p x p p p p x p p p p x p p p p x p p 3.解:与人体血浆等渗。
11os f 11os f B f B f f 11-1-1-os L mmol 310L mol 31.0C58.0K58.0L mol 31.0mol kg K 86.1L mol 31.0L00.1mol 147g g33.03mol 74.6g g 30.02mol 58.5g g 50.82-----⋅=⋅=︒-==⋅⨯⋅⋅=≈≈=∆⋅=⋅⨯+⋅⨯+⋅⨯=c T c K c iK b iK T c4.解:K 85.1mol kg K 512.00.510Kmol kg K 86.1mol g 1.28mol kg 0281.00.510K 250g g 00.7mol kg K 512.011b b f B f f 111b A B b B =⋅⋅⋅⋅⋅=∆⋅=⋅=∆⋅=⋅=⨯⨯⋅⋅=∆⋅⋅=-----K T K b K T T m m K MT f = -1.85℃ 5. 解:压略高于人体眼液的渗透kPa 869K 310K mol L kPa 314.8L mol 337.0L mmol 337L mol 337.0mL10001.000LmL 1000mol 61.8g g 00.17mol 161.5g g 00.52111-os 1-1-1-1-os =⨯⋅⋅⋅⨯⋅==⋅=⋅=⨯⋅+⋅⨯=--RT c Πc6. 解:11A fB f B 11A b B b B mol kg 61.1100g0.220K g0.19mol kg K 86.1mol kg 62.1100g 0.0600K g 0.19mol kg .512K 0----⋅=⨯⨯⋅⋅=∆=⋅=⨯⨯⋅⋅=∆=m T m K M m T m K M用两种方法计算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基本相同。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基础化学实验Ⅱ(有机化学实验)理论考试试卷及答案

(A)磨口大端直径 19mm,磨口长度 26mm (B)磨口小端直径 19mm,磨口大端直径 26mm (C)磨口大端直径 26mm,磨口长度 19mm 3. 在苯甲酸的碱性溶液中,含有( (A) MgSO4 (B)CH3COONa (D)磨口平均直径 19mm,磨口长度 26mm
)杂质,可用水蒸气蒸馏方法除去。 (C)C6H5CHO (D)NaCl )
学号: (单/双)周星期一 二姓 上/下)午三名:
指导教师:
四 总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选项 2 分,共 30 分)
1. 有关气体钢瓶的正确使用和操作,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可把气瓶内气体用光,以防重新充气时发生危险。 (B)各种压力表可相互通用。 (C)可燃性气瓶(如 H2 、C2H2 等)应与氧气瓶分开存放。 (D)检查减压阀是否关闭,方法是逆时针旋转调压手柄至螺杆松开为止。 2. 标准磨口玻璃仪器通常用 D/H 两个数字表示磨口的规格,如 19/26,表示( ) 。 ) 。
2
搅拌溶解。稍冷,加入 10 mL 新蒸过的苯甲醛。开启搅拌器,调整转速,使搅拌平稳进行。加热回 流约 40 min,直至反应液透明澄清。 回流结束后,从球形冷凝管上口缓缓加入冷水 20mL,搅拌均匀,冷却至室温。倒入分液漏斗, 用乙醚萃取三次。水层保留待用。 合并三次乙醚萃取液, 依次用 5 mL 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洗涤、 10mL 10%碳酸钠溶液洗涤、 10 mL 水洗涤,再用干燥剂干燥。 安装好蒸馏装置,缓缓加热蒸出乙醚,然后升高温度蒸馏,当温度升到 140℃时改用空气冷凝管,收集 198℃~204℃的馏分,得到产品①。 将保留的水层慢慢地加入到盛有 30 mL 浓盐酸和 30 mL 水的溶液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析出 白色固体,抽滤,得到粗品。用水作溶剂重结晶,得到产品②。 14. 本实验的主反应是( ) :
现代基础化学 第三版 (朱裕贞 顾达 黑恩成 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课后答案HX-2

第 2 章 分子结构和分子间力、氢键1、指出下列分子的中心原子采用的杂化轨道类型,并判断它们的几何构型。
(1) BeH 2 (2) SiH 4 (3) BBr 3 (4) CO 2解:2、实验测定 BF 3为平面三角形,而[BF 4]为正四面体形。
试用杂化轨道的概念说明 BF 3和 [BF 4]中硼的杂化轨道类型有何不同?解: BF 3中的 B 原子以 sp 2杂化,为平面三角形;而[BF 4]中的 B 原子以 sp 3杂化, 所以[BF 4]为正四面体。
3、解释 H 2O 和 BeH 2都是三原子分子,为何前者为 V 形,后者为直线形。
解:H 2O 分子中的 O 以 sp 3不等性杂化;而 BeH 2中的 Be 原子以 sp 杂化,所以前者为 V 型,后者为直线型。
4、由实验测得 CH 4和 CO 2的偶极矩为零,H 2O 的偶极矩为 6.23×10−30C ⋅m 。
试结合组成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杂化轨道理论解释为什么键角依下列次序增大?∠H−O−H < ∠H−C−H < ∠O−C−O解: CH 4为 sp 3杂化,正四面体,CO 2为 sp 杂化,直线型,尽管它们键的偶极矩 不为零,但由于分子空间构型对称而使键的极性相抵消,所以偶极矩为零;H 2O 为 sp 3不等性杂化,键之间的极性不能抵消而偶极矩不为零。
CO 2为直线型,键角最大;H 2O 为 sp 3不等性杂化,由于有二对孤对电子的存在而使键角比正常四面体的键角小。
5、写出下列分子(离子)的分子轨道表示式,计算它们的键级,并预测分子的稳定性, 判断有无顺磁性分子(离子)。
(1) B 2(2) Ne 2+ (3) NO +(4) O 22- (5) N 2+ (6) CO +解:2-13 1N2+ CO+[KK(σ)(σ)(σ)(π)(π)(π)(π)][KK(σ)(σ)(π)(π)(σ)][KK(σ)(σ)(π)(π)(σ)]2.52.5稳定稳定有有6、比较下列各组物质的稳定性,并说明理由。
【基础】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供参考

【关键字】基础第五章难容电解质溶液的沉淀溶解平衡习题答案1.何谓沉淀溶解平衡?同物质的量的BaCl2和H2SO4混合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这些离子浓度之间存在着哪些关系?答:难溶电解质溶解和沉淀速度相等,固体的量和溶液中分子或离子的量不再改变的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Ba2+、Cl-、、H+、OH-,等2.活度积、溶度积、离子积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答:活度积、溶度积指平衡状态下的活度积或浓度积,对给定的难溶电解质其活度积只与温度有关,溶度积不但与温度有关,还和溶液离子强度有关,对于MA型难溶电解质:。
离子积指任意状态下的浓度积,其值是任意的。
3.无副反应时,沉淀的溶度积与溶解度有何关系?溶度积小的物质,它的溶解度是否一定小?举例说明。
答:不同类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不能根据溶度积数值大小直接判断。
溶度积小的物质,它的溶解度是不一定小,如Ag2CrO4与AgCl。
4.除了沉淀物质本性以外,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除了沉淀物质本性以外,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还有: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碱效应、配位效应等。
5.判断下列操作中可能发生的反应和现象并予以解释。
(1)将少量CaCO3固体放入稀HCl中。
(2)将少量Mg(OH)2放入NH4Cl溶液中。
(3)向少量MnSO4溶液中加入数滴饱和H2S水溶液,再逐滴加入2mol·L-1的氨水。
(4)向盛少量PbS固体的试管中,滴入H2O2溶液。
(5)向盛少量AgCl沉淀的试管中,滴入KI溶液。
(6)向盛少量Cu(OH)2沉淀的试管中,滴入2mol·L-1NH3·H2O溶液。
答:(1)CaCO3固体溶解,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2)Mg(OH)2固体溶解,有无色安慰性气体产生。
(3)向少量MnSO4溶液中加入数滴饱和H2S水溶液,无明显变化;再逐滴加入2mol·L-1的氨水,有肉色沉淀生成。
原因是饱和H2S水溶液提供的S2-很少,此时,不生成MnS沉淀;加氨水后,H2S解离度增大,S2-增多,此时,就会有MnS沉淀生成。
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

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 根据质子数确定元素:- 质子数为1的元素是氢(H)。
- 质子数为6的元素是碳(C)。
2.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
- 元素周期表分为s区、p区、d区和f区。
3. 元素周期表中的族和周期:- 每个周期代表一个电子壳层。
- 每个族代表一个价电子层。
第二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区别:- 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的。
- 共价键是由两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
2.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具有不对称的电荷分布。
- 非极性分子的电荷分布是对称的。
3. 分子间作用力:- 包括氢键、范德华力等。
第三章:化学计量学1. 摩尔的概念:- 摩尔是化学中用于表示物质量的单位。
2. 摩尔质量的计算:- 摩尔质量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以克/摩尔为单位。
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确保方程式两边的原子数相等。
第四章:溶液与溶解度1. 溶液的类型:- 包括水溶液、有机溶液等。
2. 溶解度的定义:- 溶解度是在特定条件下,物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3. 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 包括摩尔浓度、质量浓度等。
第五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 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2. 化学平衡的定义:-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3. 勒夏特列原理:- 描述了化学平衡对系统条件变化的响应。
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与还原的定义:- 氧化是电子的损失,还原是电子的获得。
2.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 涉及电子的转移,需要考虑电子的平衡。
3. 氧化还原电位:- 描述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倾向性。
第七章:酸碱平衡1. 酸与碱的定义:- 酸是能够释放氢离子的物质,碱是能够释放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2. pH的定义:- pH是溶液酸度的度量,表示为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3. 缓冲溶液:- 能够抵抗小量酸或碱添加引起的pH变化。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溶液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2-1 什么是状态函数?它有什么重要特点?2-2 什么叫热力学能、焓、熵和自由能?符号H 、S 、G 、∆H 、∆S 、∆G 、θf m H ∆、θc m H ∆、θf m G ∆、θr m H ∆、θm S 、θr m S ∆、θr m G ∆各代表什么意义?2-3 什么是自由能判据?其应用条件是什么? 2-4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指定单质的θf m G ∆、θf m H ∆、θm S 皆为零。
(2)298.15K 时,反应 O 2(g) +S(g) = SO 2(g) 的θr m G ∆、θr m H ∆、θr m S ∆分别等于SO 2(g)的θf m G ∆、θf m H ∆、θm S 。
(3)θr m G ∆<0的反应必能自发进行。
2-5 298.15K 和标准状态下,HgO 在开口容器中加热分解,若吸热22.7kJ 可形成Hg (l )50.10g ,求该反应的θr m H ∆。
若在密闭的容器中反应,生成同样量的Hg (l )需吸热多少?解:HgO= Hg(l)+1/2O 2(g)θr m H ∆=22.7×200.6/50.1=90.89 kJ·mol -1Qv=Qp-nRT=89.65 kJ·mol -12-6 随温度升高,反应(1):2M(s)+O 2(g) =2MO(s)和反应(2):2C(s) +O 2(g) =2CO(g)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升高的为 (1) ,降低的为 (2) ,因此,金属氧化物MO 被硫还原反应2MO(s)+ C(s) =M(s)+ CO(g)在高温条件下 正 向自发。
2-7 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热力学能变化与热和功的关系。
此关系只适用于:A.理想气体;B.封闭系统;C.孤立系统;D.敞开系统 2-8 纯液体在其正常沸点时气化,该过程中增大的量是:A.蒸气压;B.汽化热;C.熵;D.吉布斯自由能2-9 在298K 时,反应N 2(g)+3H 2(g) = 2NH 3(g),θr m H ∆<0则标准状态下该反应A.任何温度下均自发进行;B.任何温度下均不能自发进行;C.高温自发;D.低温自发2-10 298K ,标准状态下,1.00g 金属镁在定压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MgO(s),放热24.7kJ 。
药用基础化学课后习题答案2

319第十二章习题答案结题思路参考1、面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表面能和表面张力是否同一个概念?产生界面现象的原因是界面层分子所处环境与体系内部分子所处环境不同 表面能和表面张力是同一个概念: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实际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看界面的性质。
在讨论界面热力学时,一般引用表面自由能概念;在讨论界面间的相互作用及平衡关系时,则引用表面张力概念较方便。
2、何为铺展系数?油在水面的铺展往往进行一定程度不再扩展,为什么? 铺展系数即为粘附功与内聚功之差;油在水面的铺展往往进行一定程度不再扩展是因为三相接触点的三个表面张力总会建立平衡。
3、在293K 时,将一滴油酸滴在纯水的水面上,判断油酸在开始和终了时的形状。
已知1m N 073.0-⋅=水σ,1m N 032.0-⋅=油酸σ,1m N 012.0--⋅=水油酸σ。
当油酸和水相互饱和后1m N 04.0-⋅'=水σ, 油酸油酸=σσ'。
若把水滴在油酸表面上,水在开始和终了又呈现何种形状?(思路:根据Young 方程,计算接触角的大小,然后分析形状)4、水在玻璃管中呈凹形液面,而汞在玻璃管中却呈凸形液面,这是为什么? (从表面张力的大小进行分析,从Young 方程,计算接触角的大小,然后分析形状)5、已知293K 时,13m N 107.10---⋅⨯=水乙醚σ,13m N 10379---⋅⨯=乙醚汞σ,13m N 10375---⋅⨯=水汞σ,在乙醚与汞的界面上滴一滴水。
试求其接触角?(思路:根据Young 方程,计算接触角的大小,然后分析形状)6、表面活性物质在溶液中是采取定向排列吸附在溶液表面,还是以胶束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之中?为什么?浓度小的时候主要以定向排列吸附在溶液表面,当大于临界胶束浓度后则以胶束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之中,主要是因为表面活性物质存在亲水基和疏水基的缘故。
7、根据被分散物质粒子的大小如何来区分溶液、溶胶和粗分散体系?常把分散体系分为分子(或离子)分散体系(粒子平均直径d<1nm),胶体分散体系(d约为1—100nm)及粗分散体系(d>100nm)等三类。
基础化学实验(二)习题及答案二

分析化学实验习题(二)一、选择(5小题,共10.0分)(2 分)1. 用HCl + HF分解试样宜选的坩埚是----------------------------------------------------------()(A) 银坩埚(B) 瓷坩埚(C) 铂坩埚(D) 石英坩埚(2 分)2. 用移液管吸取溶液时(已用溶液涮洗三次),调节液面至标线的正确方法是-----------()(A) 保持移液管的管尖在液面下调节至标线(B) 将移液管提高离开液面并使管尖紧贴放置溶液器皿的内壁并调至标线(C) 将移液管移出液面,悬空调至标线(D) 移液管移至水槽上调至标线(2 分)3. 在调整天平零点时,如拨动投影屏调节杆已到尽头,仍调不到零点,则应调节----()(A) 平衡螺丝(B) 螺旋脚(C) 投影屏(D) 重心螺丝(2 分)4. 重量法测定铁时,过滤Fe(OH)3沉淀应选用----------------------------------------------------()(A) 快速定量滤纸(B) 中速定量滤纸(C) 慢速定量滤纸(D) 玻璃砂芯坩埚(2 分)5. 做重量分析实验时,灼烧沉淀过程中出现了火焰------------------------------------------()(A) 这是正常现象,待滤纸烧尽,火焰即自动熄灭(B) 应将火焰吹灭,同时撤去火源(C) 应盖上坩锅盖,同时撤去火源(D) 撤去火源,使其自然冷却二、填空(13小题,共35.0分)(2 分)1. 洗涤沉淀应遵循__________原则,既能洗得干净,又减少溶解损失;应在前一次洗涤液___________之后再进行下一次洗涤。
洗涤需连续进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2. 下列试样用什么试剂溶解或分解:(1) 银合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钠长石(NaAlSi3O8)中SiO2的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

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基础化学是一门让人们对物质世界有更深入了解的学科。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习题是学习和教授化学知识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回答《基础化学第二版》中的一些习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1. 习题一:如何计算化学反应的摩尔比例?在化学反应中,摩尔比例是指反应物之间的化学计量比。
计算摩尔比例的方法是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来确定。
例如,对于反应式2H2 + O2 → 2H2O,我们可以看到氢气和氧气的系数分别为2和1,因此它们的摩尔比例为2:1。
2. 习题二:如何计算化学反应的理论产量?理论产量是指在理想条件下,根据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出的产物的最大可能量。
计算理论产量的方法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以及反应物的摩尔量来确定。
例如,对于反应式2H2 + O2 → 2H2O,如果我们有4摩尔的氢气和2摩尔的氧气,根据摩尔比例,氢气的限制摩尔量为2摩尔,因此理论产量为2摩尔的水。
3. 习题三:如何计算化学反应的实际产量?实际产量是指在实验条件下,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产物的量。
计算实际产量的方法是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来。
例如,如果在上述反应中,实验中得到了1.8摩尔的水,则实际产量为1.8摩尔。
4. 习题四:如何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过程中的物质的摩尔量?在化学反应中,可以通过摩尔比例和已知物质的摩尔量来计算其他物质的摩尔量。
例如,对于反应式2H2 + O2 → 2H2O,如果已知氢气的摩尔量为4摩尔,根据摩尔比例可以计算出氧气的摩尔量为2摩尔。
5. 习题五:如何计算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可以通过反应热进行计算。
反应热是指在化学反应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计算能量变化的方法是根据反应热的数值以及反应物和产物的摩尔量来计算。
例如,如果反应热为-200 kJ/mol,反应物的摩尔量为2摩尔,产物的摩尔量为2摩尔,则能量变化为-400 kJ。
通过回答以上习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基础化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计算方法。
基础化学答案第02

学生自测答案一、判断题1.√2.√3.×4.×5.√二、选择题三、填空题1. (1) 难挥发性 (2)非电解质 (3) 稀溶液2.(4)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5)沸点升高 (6)凝固点降低 (7)溶液的渗透压力。
3.(8)存在半透膜 (9)膜两侧单位体积中溶剂分子数不等 (10)从纯溶剂向溶液 (11)从稀溶液向浓溶液四、问答题F M 探索溶液蒸气压下降的规律。
对于难挥发性的非电解质稀溶液,他得出了如下经验公式:p = p o x A 又可表示为Δp = p o - p = K b BΔp 是溶液蒸气压的下降,比例常数K 取决于p o 和溶剂的摩尔质量M A 。
这就是Raoult 定律。
温度一定时,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与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b B 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在水中加入葡萄糖后,凝固点将比纯水低。
因为葡萄糖溶液的蒸气压比水的蒸气压低,在水的凝固点时葡萄糖溶液的蒸气压小于冰的蒸气压,两者不平衡,只有降低温度,才能使溶液和冰平衡共存。
2. 这里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使补液与病人血浆渗透压力相等,才能使体内水分调节正常并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
五、计算题1.11-4L mol 6149.0mol g 48.53L 0020.0g160.0Cl)(NH -⋅=⋅⨯=c-1-1-14os L mmol 2.299mol mmol 00012L mol 6149.0Cl)(NH ⋅=⋅⨯⨯⋅=c红细胞行为正常。
2. AB B f B f f 1000m M m K b K T ⋅⋅⋅==∆ 1-1-1f A B f B mol g 5.123g04.19K 245.0kg g 0001g 0113.0mol kg K 10.5Δ0001-⋅=⨯⋅⨯⨯⋅⋅=⋅⋅⋅=T m m K M 磷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所以,磷分子中含磷原子数为:499.397.305.123≈= 章后习题答案习题1.水在20℃时的饱和蒸气压为 kP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稀薄溶液的依数性 首 页 难题解析 学生自测题 学生自测答案 章后习题答案 难题解析 [TOP]例2-1 已知异戊烷C 5H 12的摩尔质量M (C 5H 12) = 72.15 g·mol -1,在20.3℃的蒸气压为77.31 kPa 。
现将一难挥发性非电解质0.0697g 溶于0.891g 异戊烷中,测得该溶液的蒸气压降低了2.32 kPa 。
(1)试求出异戊烷为溶剂时Raoult 定律中的常数K ;(2)求加入的溶质的摩尔质量。
分析 Raoult 定律中的常数K = p 0M A ,注意p 0是溶剂异戊烷的蒸气压。
解 (1) AA B AB B A B B M m n n n n n n x =≈+= B B A 0A A B 0B 0ΔKb b M p M m n p x p p ==== K = p 0M A对于异戊烷有 K = p 0M A = 77.31 kPa×72.15 g·mol -1=5578 kPa·g·mol -1 = 5.578 kPa·kg·mol -1(2)AB B B Δm M m K Kb p == 11A B B mol g 188kg 10000.891kPa 32.2g 0697.0mol kg kPa 578.5Δ--⋅=⨯⋅⋅=⋅=m p m K M 例2-2 一种体液的凝固点是-0.50℃,求其沸点及此溶液在0℃时的渗透压力(已知水的K f =1.86 K·kg·mol -1,K b =0.512K·kg·mol -1)。
分析 稀薄溶液的四个依数性是通过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相互关连的,即RTK T K T K p b ∏≈===f f b b B ΔΔΔ 因此,只要知道四个依数性中的任一个,即可通过b B 计算其他的三个依数性。
解 Bf f b K T =∆11-f f B kg mol 269.0mol kg K 86.1K 500.0Δ-⋅=⋅⋅==k T b K 138.0kg mol 269.0mol kg K 512.0Δ-1-1B b b =⋅⨯⋅⋅==b K T 故其沸点为100+0.138 = 100.138℃ 0℃时的渗透压力 RT b cRT B ≈=∏ = 0.269mol·L -1×8.31J·K -1·mol -1×273K = 0. 269mol·L -1×8.31kPa·L·K -1·mol -1×273K = 610 kPa 例2-3 按溶液的凝固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下列溶液: ① 0.100mol·kg -1的葡萄糖溶液 ② 0.100mol·kg -1的NaCl 溶液 ③ 0.100mol·kg -1的尿素溶液 ④ 0.100mol·kg -1的萘的苯溶液分析 这里要考虑多种因素:溶剂的凝固点、溶剂的摩尔凝固点降低常数、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溶质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
解 ①②③的溶剂为水,T f 0 = 0 ℃,K f = 1.86 K·kg·mol –1。
ΔT f (葡萄糖)= ΔT f (尿素)= 0.100 mol·kg -1×1.86 K·kg·mol –1 =0.186KT f (葡萄糖)= T f (尿素)= - 0.186 ℃ 。
④的溶剂为苯,T f 0 = 5.50 ℃,K f = 5.10 K·kg·mol –1。
ΔT f (萘)= 0.100 mol·kg -1×5.10 K·kg·mol –1 =0.510 KT f (萘)= 5.50 – 0.510 = 4.99 ℃ 。
②为强电解质溶液,其他为非电解质溶液。
ΔT f (NaCl )= 2×0.100 mol·kg -1×1.86 K·kg·mol –1 =0.372 KT f (NaCl )= - 0.372 ℃ 。
综合以上因素,凝固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④>① = ③>② 。
学生自测题 [TOP] 判断题 选择题 填空题 问答题 计算题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由于乙醇比水易挥发,故在相同温度下乙醇的蒸气压大于水的蒸气压。
( )2.在液体的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图上,曲线上的任一点均表示气、液两相共存时的相应温度及压力。
( )3.将相同质量的葡萄糖和尿素分别溶解在100g水中,则形成的两份溶液在温度相同时的Δp、ΔT b、ΔT f、Π均相同。
( )4.若两种溶液的渗透压力相等,其物质的量浓度也相等。
( )5.某物质的液相自发转变为固相,说明在此温度下液相的蒸气压大于固相的蒸气压。
( )二、选择题(将每题一个正确答案的标号选出)[TOP]1.有下列水溶液:① 0.100 mol·kg-1的C6H12O6、② 0.100 mol·kg-1的NaCl、③0.100 mol·kg-1Na2SO4。
在相同温度下,蒸气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 ②>①>③B. ①>②>③C. ②>③>①D. ③>②>①E. ①>③>②2.下列几组用半透膜隔开的溶液,在相同温度下水从右向左渗透的是( )A. 5%的C6H12O6|半透膜|2%的NaClB. 0.050 mol·kg-1的NaCl|半透膜|0.080 mol·kg-1的C6H12O6C. 0.050 mol·kg-1的尿素|半透膜|0.050 mol·kg-1的蔗糖D. 0.050 mol·kg-1的MgSO4|半透膜|0.050 mol·kg-1的CaCl2E. 0.90% 的NaCl|半透膜|2%的NaCl3.与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有关的因素为( )A. 溶液的体积B. 溶液的温度C. 溶质的本性D. 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质点数E. 以上都不对4. 50g水中溶解0.5g非电解质,101.3kPa时,测得该溶液的凝固点为-0.31℃,水的K f = 1.86K·kg·mol-1,则此非电解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60B. 30C. 56D. 28E. 2805. 欲较精确地测定某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合适的测定方法是( )A. 凝固点降低B. 沸点升高C. 渗透压力D. 蒸气压下降E. 以上方法都不合适三、填空题[TOP]1. 关于Raoult定律所讨论的依数性适用于(1) 、(2) 的(3) 溶液。
2. 稀溶液的依数性包括(4)、(5)、(6)和(7)。
3. 产生渗透现象的必备条件是(8)和(9);水的渗透方向为(10)或(11)。
四、问答题[TOP]1. 何谓Raoult定律?在水中加入少量葡萄糖后,凝固点将如何变化?为什么?2. 在临床补液时为什么一般要输等渗溶液?五、计算题[TOP]1. 临床上用来治疗碱中毒的针剂NH4Cl (M r= 53.48),其规格为20.00mL一支,每支含0.160 0gNH4Cl,计算该针剂的物质的量浓度及该溶液的渗透浓度,在此溶液中红细胞的行为如何?2. 溶解0.113 0g磷于19.04.0g苯中,苯的凝固点降低0.245℃,求此溶液中的磷分子是由几个磷原子组成的。
(苯的K f = 5.10 K·kg·mol-1,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学生自测答案[TOP]一、判断题1.√2.√3.×4.×5.√二、选择题1.B2.B3.D4.A5.C三、填空题1. (1) 难挥发性(2)非电解质(3) 稀溶液2.(4)溶液的蒸气压下降(5)沸点升高(6)凝固点降低(7)溶液的渗透压力。
3.(8)存在半透膜(9)膜两侧单位体积中溶剂分子数不等(10)从纯溶剂向溶液(11)从稀溶液向浓溶液四、问答题1.Raoult F M探索溶液蒸气压下降的规律。
对于难挥发性的非电解质稀溶液,他得出了如下经验公式:p = p o x A又可表示为Δp = p o- p = K b BΔp是溶液蒸气压的下降,比例常数K取决于p o和溶剂的摩尔质量M A 。
这就是Raoult定律。
温度一定时,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与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b B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在水中加入葡萄糖后,凝固点将比纯水低。
因为葡萄糖溶液的蒸气压比水的蒸气压低,在水的凝固点时葡萄糖溶液的蒸气压小于冰的蒸气压,两者不平衡,只有降低温度,才能使溶液和冰平衡共存。
2. 这里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使补液与病人血浆渗透压力相等,才能使体内水分调节正常并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
五、计算题1.11-4L mol 6149.0mol g 48.53L 0020.0g 160.0Cl)(NH -⋅=⋅⨯=c -1-1-14os L mmol2.299mol mmol 00012L mol 6149.0Cl)(NH ⋅=⋅⨯⨯⋅=c 红细胞行为正常。
2. A B B f B f f 1000m M m K b K T ⋅⋅⋅==∆ 1-1-1f A B f B mol g 5.123g 04.19K 245.0kg g 0001g 0113.0mol kg K 10.5Δ0001-⋅=⨯⋅⨯⨯⋅⋅=⋅⋅⋅=T m m K M 磷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5 所以,磷分子中含磷原子数为:499.397.305.123≈= 章后习题答案 [TOP]习题1. 水在20℃时的饱和蒸气压为2.34 kPa 。
若于100g 水中溶有10.0 g 蔗糖(M r = 342),求此溶液的蒸气压。
解 根据 BA A A n n n x +=, mol 56.5mol 18.0g 100g O)(H 1-2=⋅=n mol 0292.0molg 342g 0.10)(1=⋅=-蔗糖n 995.0mol0292.0mol 56.5mol 56.5)(O)(H O)(H O)(H 222=+=+=蔗糖n n n x kPa 33.2995.0kPa 34.2O)(H 20=⨯==x p p2. 甲溶液由1.68 g 蔗糖(M r =342)和20.00 g 水组成,乙溶液由2.45 g (M r = 690)的某非电解质和20.00 g 水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