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套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完整版)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篇一:一、实验综述1、实验目的及要求1.了解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构造,掌握它们的原理,正确读数和使用方法。
学会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的计算与数据处理。
3.学会物理天平的使用。
4.掌握测定固体密度的方法。
2 、实验仪器、设备或软件1 50分度游标卡尺准确度=0.02mm 最大误差限△仪= 0.02mm2 螺旋测微器准确度=0.01mm 最大误差△仪= 0.005mm 修正值=0.018mm3 物理天平 TW-0.5 t天平感度0.02g 最大称量500g △仪=0.02g 估读到 0.01g二、实验过程准确度=0.01mm 估读到0.001mm测石蜡的密度仪器名称:物理天平TW 0.5 天平感量:0.02 g 最大称量500 g3、数据处理、分析h) mm2、计算钢丝直径t以25C为标准查表取值,计算石蜡密度平均值:M1tM2 M3=0.9584kgm3三、结论1、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即上面给出的数据。
2、分析讨论心得体会:1、天平的正确使用:测量前应先将天平调水平,再调平衡,放取被称量物和加减砝码时○一定要先将天平降下后再操作,天平的游码作最小刻度的12估读。
2、螺旋测微器正确使用:记下初始读数,旋动时只旋棘轮旋柄,当听到两声咯咯响○时便停止旋动,千分尺作最小刻度的110估读。
思考:1、试述螺旋测微器的零点修正值如何确定?测定值如何表示? ○答:把螺旋测微器调到0点位置,读出此时的数值,测定值是读数+零点修正值2、游标卡尺读数需要估读吗? ○答:不需要。
3、实验中所用的水是事先放置在容器里,还是从水龙头里当时放出来的好,为什么? ○答:事先放在容器里面的,这样温度比较接近设定温度。
建议学校的仪器存放时间过长,精确度方面有损,建议购买一些新的。
四、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评语:成绩:指导教师签名:批阅日期: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篇二:一、实验目的。
大学普通物理实验报告模板

大学普通物理实验报告模板实验名称: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即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通过实验,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器材:实验器材包括:电子秤、砝码、滑块、滑轨、支架、砝码等。
实验步骤:1. 安装好实验装置,确保滑块紧贴滑轨。
2. 将电子秤调零,并记录电子秤读数。
3. 将砝码挂在支架上,作为阻力。
4. 将滑块置于支架上,并调节阻力大小,使滑块做匀速运动。
5. 记录滑块的质量、阻力、速度等数据。
6. 在滑块上添加砝码,改变滑块的质量,重复实验步骤4-5。
7. 记录每次实验的数据,并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滑块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单位:g):| 质量(kg)| 阻力(N)| 加速度(m/s²)| 加速度与质量的比值(m/s²/kg)| 加速度与阻力的比值(m/s²/N)|| --- | --- | --- | --- | --- || 0.1 | 0.5 | 5.0 | 50.0 | 1.0 || 0.2 | 1.0 | 2.5 | 50.0 | 0.5 || 0.3 | 1.5 | 2.5 | 57.1 | 0.433 || ... | ... | ... | ... | ...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即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实验数据与理论值相符,说明我们的实验方法正确,实验结果可靠。
此外,我们还学会了如何使用电子秤等实验器材,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讨论与建议:本次实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误差,需要进一步优化实验方法,提高实验精度。
其次,实验数据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最后,我们可以考虑增加一些有趣的实验内容,如不同阻力的实验等,以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大一物理实验报告大全

大一物理实验报告大全引言:物理实验是大一学生学习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物理原理和现象。
本文将以大一物理实验报告大全为标题,针对大一学生常见的物理实验进行详细介绍。
一、测量长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长度的测量方法和准确度的影响因素。
实验原理:使用游标卡尺和千分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实验步骤:1. 用游标卡尺测量一根钢尺的长度。
2. 用千分尺测量一根钢尺的长度。
3. 分别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如木棍、书本等。
4. 记录测量结果,并计算平均值和相对不确定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发现,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的测量结果相对较为准确。
在测量时,应注意正确使用仪器并尽量减小测量误差。
平均值和相对不确定度可用于评估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二、测量时间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时间的测量方法和准确度的影响因素。
实验原理:使用秒表测量时间的长短。
实验步骤:1. 使用秒表测量一个弹珠从一位置到另一位置所需的时间。
2. 分别测量弹珠从不同高度落下所需的时间。
3. 记录测量结果,并计算平均值和相对不确定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发现,秒表的测量结果相对较为准确。
在测量时,应注意准确开始和结束计时,并尽量减小人为误差。
平均值和相对不确定度可用于评估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三、测量物体质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物体质量的测量方法和准确度的影响因素。
实验原理: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实验步骤:1. 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盘上,记录质量读数。
2. 分别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如铅笔、书本等。
3. 记录测量结果,并计算平均值和相对不确定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发现,天平的测量结果相对较为准确。
在测量时,应注意质量读数的稳定和准确,并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
平均值和相对不确定度可用于评估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四、测量速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速度的测量方法和准确度的影响因素。
实验原理:使用测速仪测量物体的速度。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牛顿第二定律的演示实验实验目的:1.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
2. 掌握质量、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实验器材:1. 质量可调的滑块。
2. 弹簧测力计。
3. 不同质量的物体。
4. 细线。
5. 支架。
6. 砝码。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滑块、细线、砝码等放置在支架上。
2. 将质量可调的滑块放置在滑板上,调整滑块的质量,使其满足实验要求。
3.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砝码的质量,并记录数据。
4. 用细线将滑块和砝码连接起来,确保连接稳定。
5. 打开弹簧测力计,使砝码缓慢下落,滑块随之运动,观察实验现象。
6. 改变滑块的质量,重复实验步骤5,观察实验现象的变化。
7. 整理实验器材,结束实验。
实验结果:1. 当砝码下落时,滑块开始运动,且运动速度与砝码的质量成正比。
这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2. 当改变滑块的质量时,滑块的加速度也会随之改变,且变化趋势与理论值相符。
这表明实验结果与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论预测一致。
3.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如滑块的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变化趋势并不完全一致,这可能与摩擦力、空气阻力等因素有关。
此外,还可以观察到质量对运动的影响,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掌握了质量、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一致,证明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
此外,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我们还学到了许多关于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方法,提高了我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除了本次实验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物理演示实验来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例如,光的衍射和干涉实验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光的波动性质;静电实验可以让我们了解静电场和电荷的性质;热力学实验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温度、热传递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等原理。
这些实验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物理原理的理解,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完整版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完整版一、实验目的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直观的现象和实际操作,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和规律。
本次演示实验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观察和理解各种物理现象,如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领域的典型现象。
2、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激发我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实验仪器在本次演示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以下多种仪器和设备:1、牛顿摆:由多个质量相同的金属球通过细线悬挂组成,用于演示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2、静电发生器:能够产生高压静电,展示静电现象,如静电吸引、静电放电等。
3、光学三棱镜:用于分解白光,观察光的色散现象。
4、特斯拉线圈:产生高频高压交流电,产生绚丽的电弧。
5、傅科摆:证明地球自转的装置。
三、实验内容及现象1、牛顿摆实验将牛顿摆的一侧小球拉起一定高度,然后释放。
观察到被拉起的小球撞击另一侧的小球,另一侧只有一个小球被弹起,且弹起的高度几乎与释放时的高度相同。
这一现象表明在理想情况下,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2、静电发生器实验打开静电发生器,当金属球上积累足够的电荷时,我们发现靠近金属球的轻小物体(如纸屑)被吸引。
用手指靠近金属球时,能感受到轻微的电击,同时还能看到静电放电产生的火花。
3、光学三棱镜实验让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在屏幕上可以看到白光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带。
这清楚地展示了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4、特斯拉线圈实验接通特斯拉线圈的电源,线圈顶部产生强烈的电弧,呈现出美丽的放电现象。
同时,还能听到“滋滋”的放电声。
5、傅科摆实验启动傅科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观察到摆的摆动平面在缓慢地转动,这直观地证明了地球的自转。
四、实验原理1、牛顿摆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当一个小球撞击另一个小球时,它们之间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同时,由于忽略了空气阻力和摩擦等因素,能量也守恒,所以被弹起的小球能达到与释放时相近的高度。
关于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参考精选5篇

关于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参考精选5篇通过实验,我们得出结果,很明显的可以发现热敏电阻的阻值对温度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摘要:热敏电阻是阻值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的一种半导体电阻,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和用途,在自动控制、无线电子技术、遥控技术及测温技术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通过用电桥法来研究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加深对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的了解。
关键词:热敏电阻、非平衡直流电桥、电阻温度特性1、引言热敏电阻是根据半导体材料的电导率与温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而制成的一种器件,其电阻温度系数一般为(-0.003~+0.6)℃-1。
因此,热敏电阻一般可以分为:Ⅰ、负电阻温度系数(简称NTC)的热敏电阻元件常由一些过渡金属氧化物(主要用铜、镍、钴、镉等氧化物)在一定的烧结条件下形成的半导体金属氧化物作为基本材料制成的,近年还有单晶半导体等材料制成。
国产的主要是指MF91~MF96型半导体热敏电阻。
由于组成这类热敏电阻的上述过渡金属氧化物在室温范围内基本已全部电离,即载流子浓度基本上与温度无关,因此这类热敏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主要考虑迁移率与温度的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迁移率增加,电阻率下降。
大多应用于测温控温技术,还可以制成流量计、功率计等。
Ⅱ、正电阻温度系数(简称PTC)的热敏电阻元件常用钛酸钡材料添加微量的钛、钡等或稀土元素采用陶瓷工艺,高温烧制而成。
这类热敏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主要依赖于载流子浓度,而迁移率随温度的变化相对可以忽略。
载流子数目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增加,载流子数目越多,电阻率越小。
应用广泛,除测温、控温,在电子线路中作温度补偿外,还制成各类加热器,如电吹风等。
2、实验装置及原理【实验装置】FQJ—Ⅱ型教学用非平衡直流电桥,FQJ非平衡电桥加热实验装置(加热炉内置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Ω)以及控温用的温度传感器),连接线若干。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装置
弹簧振子 光电门 计时器 垂直刻度尺
实验名称: 简谐振动实验
实验名称: 简谐振动实验
实验步骤
将弹簧振子安装在支架上,并调整其初始位置 将光电门固定在合适的位置,并调整好光电门的灵敏度 打开计时器,并通过光电门测量振子的振动周期T 分别改变振子的振幅,重复步骤3,记录每组数据 根据测量的数据计算振子的频率f和角频率
实验名称: 简谐振动实验
实验原理
简谐振动是指一个物体在恢复力作用下沿直线进行的周期性运动。其运动方程可以表示 为 其中,x为物体的位移,A为振幅, 为角频率,t为时间, 为相位常数 实验中,我们将使用弹簧振子进行简谐振动的研究。弹簧振子是通过悬挂一个质量在弹 簧上,并使其在竖直方向上进行振动来实现的。当振子的质量越小,弹簧越柔软时,振 子的振动越接近简谐振动 为了测量弹簧振子的振动情况,我们可以使用光电门和计时器来测量振子的振动周期, 并根据周期计算出频率和角频率。通过改变振子的振幅,我们还可以观察振子振动的振 幅和角频率之间的关系
0.1
| 1.98
| 0.505
| 3.164
0.2
| 1.95
| 0.513
| 3.230
0.3
| 1.96
| 0.510
| 3.196
0.4
| 1.97
| 0.508
| 3.179
实验名称: 简谐振动实验
0.5
| 1.99
|
0.502 | 3.147
根据理论公式,振幅与角频率 之间的关系为
根据数据计算得到的频率和角 频率如上表所示。我们可以通 过绘制振幅与角频率之间的关 系图来观察其变化情况
实验名称: 简谐振动实验
实验结果与分析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大全(最新版)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集合10篇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
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来了解弧光放电的原理实验原理:给存在一定距离的两电极之间加上高压,若两电极间的电场达到空气的击穿电场时,两电极间的空气将被击穿,并产生大规模的放电,形成气体的弧光放电。
雅格布天梯的两极构成一梯形,下端间距小,因而场强大(因)。
其下端的空气最先被击穿而放电。
由于电弧加热(空气的温度升高,空气就越易被电离, 击穿场强就下降),使其上部的空气也被击穿,形成不断放电。
结果弧光区逐渐上移,犹如爬梯子一般的壮观。
当升至一定的高度时,由于两电极间距过大,使极间场强太小不足以击穿空气,弧光因而熄灭。
简单操作:打开电源,观察弧光产生。
并观察现象。
(注意弧光的产生、移动、消失)。
实验现象:两根电极之间的高电压使极间最狭窄处的电场极度强。
巨大的电场力使空气电离而形成气体离子导电,同时产生光和热。
热空气带着电弧一起上升,就象圣经中的雅各布(yacob以色列人的祖先)梦中见到的天梯。
注意事项:演示器工作一段时间后,进入保护状态,自动断电,稍等一段时间,仪器恢复后可继续演示,实验拓展:举例说明电弧放电的应用大学物理实验报告2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来了解弧光放电的原理实验原理:给存在一定距离的两电极之间加上高压,若两电极间的电场达到空气的击穿电场时,两电极间的空气将被击穿,并产生大规模的放电,形成气体的弧光放电。
雅格布天梯的两极构成一梯形,下端间距小,因而场强大(因)。
其下端的空气最先被击穿而放电。
由于电弧加热(空气的温度升高,空气就越易被电离,击穿场强就下降),使其上部的空气也被击穿,形成不断放电。
结果弧光区逐渐上移,犹如爬梯子一般的壮观。
当升至一定的高度时,由于两电极间距过大,使极间场强太小不足以击穿空气,弧光因而熄灭。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篇一」一、实验目的:掌握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密度的原理。
了解比重瓶法测密度的特点。
掌握比重瓶的用法。
掌握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物体的密度,为物体质量,为物体体积。
通常情况下,测量物体密度有以下三种方法:1、对于形状规则物体根据,可通过物理天平直接测量出来,可用长度测量仪器测量相关长度,然后计算出体积。
再将、带入密度公式,求得密度。
2、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定密度。
测固体(铜环)密度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要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为。
如果将固体(铜环)分别放在空气中和浸没在水中称衡,得到的质量分别为。
②测液体(盐水)的密度将物体(铜环)分别放在空气、水和待测液体(盐水)中,测出其质量分别为、和,同理可得③测石蜡的密度石蜡密度---------石蜡在空气中的质量--------石蜡和铜环都放在水中时称得的二者质量--------石蜡在空气中,铜环放在水中时称得二者质量3、用比重瓶法测定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小颗粒的密度①测液体的密度--------空比重瓶的质量---------盛满待测液体时比重瓶的质量---------盛满与待测液体同温度的纯水的比重瓶的质量.固体颗粒的密度为。
----------待测细小固体的质量---------盛满水后比重瓶及水的质量---------比重瓶、水及待测固体的总质量二、实验用具:TW—05型物理天平、纯水、吸水纸、细绳、塑料杯、比重瓶待测物体:铜环和盐水、石蜡三、实验步骤:调整天平⑴调水平旋转底脚螺丝,使水平仪的气泡位于中心。
⑵调空载平衡空载时,调节横梁两端的调节螺母,启动制动旋钮,使天平横梁抬起后,天平指针指中间或摆动格数相等。
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量铜环和盐水的密度⑴先把物体用细线挂在天平左边的秤钩上,用天平称出铜环在空气中质量。
⑵然后在左边的托盘上放上盛有纯水的塑料杯。
将铜环放入纯水中,称得铜环在水中的质量。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大全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大全大学物理实验在学习物理知识和理论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涵盖了不同领域的实验内容。
1. 实验名称: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探究质量、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步骤:通过测力计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并记录数据。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 = ma,计算加速度并绘制实验数据图表。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质量与受力之间存在线性关系,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
2. 实验名称:杨氏模量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材料的杨氏模量,探究材料的弹性性质。
实验步骤:通过悬挂一根细长的金属丝或弹簧,施加不同大小的力并测量丝或弹簧的伸长量。
根据胡克定律和杨氏模量的定义,计算材料的杨氏模量。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杨氏模量与材料的弹性常数和截面积有关,验证了材料的弹性性质。
3. 实验名称:迈克耳孙干涉仪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干涉现象,验证光的波动性。
实验步骤:搭建迈克耳孙干涉仪,将光波通过半反射薄膜分为两束光,让两束光相交并观察干涉条纹的形成。
通过调节反射镜的位置,可以改变干涉条纹的间距和颜色。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光的波动性可以通过干涉现象得到证明,验证了光的波动性理论。
4. 实验名称:电容器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电容器的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探究电荷的存储和释放。
实验步骤:搭建电容器电路,通过连接电源和电容器,观察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并记录电容器的电压随时间的变化。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符合指数衰减规律,验证了电荷的存储和释放过程。
5. 实验名称:热传导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热传导现象,探究物体的热量传递方式。
实验步骤:在实验装置中放置两个或多个物体,通过观察物体的温度变化,测量传热时间和温度差来研究物体的热传导过程。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0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0篇)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院系名称:勘察与测绘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辉光盘【实验目的】:观察平板晶体中的高压辉光放电现象。
【实验仪器】:大型闪电盘演示仪【实验原理闪电盘是在两层玻璃盘中密封了涂有荧光材料的玻璃珠,玻璃珠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
控制器中有一块振荡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12V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压加在电极上。
通电后,振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二产生紫外辐射,玻璃珠上的荧光材料受到紫外辐射激发出可见光,其颜色由玻璃珠上涂敷的荧光材料决定。
由于电极上电压很高,故所发生的光是一些辐射状的辉光,绚丽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实验步骤】:1. 将闪电盘后控制器上的电位器调节到最小;2. 插上220V电源,打开开关;3. 调高电位器,观察闪电盘上图像变化,当电压超过一定域值后,盘上出现闪光;4. 用手触摸玻璃表面,观察闪光随手指移动变化;5. 缓慢调低电位器到闪光恰好消失,对闪电盘拍手或说话,观察辉光岁声音的变化。
【注意事项】:1. 闪电盘为玻璃质地,注意轻拿轻放;2. 移动闪电盘时请勿在控制器上用力,避免控制器与盘面连接断裂;3. 闪电盘不可悬空吊挂。
辉光球【实验目的】观察辉光放电现象,了解电场、电离、击穿及发光等概念。
【实验步骤】1.将辉光球底座上的电位器调节到最小;2.插上220V电源,并打开开关;3. 调节电位器,观察辉光球的玻璃球壳内,电压超过一定域值后中心处电极之间随机产生数道辉光;4.用手触摸玻璃球壳,观察到辉光随手指移动变化;5.缓慢调低电位器到辉光恰好消失,对辉光球拍手或说话,观察辉光随声音的变化。
【注意事项】1.辉光球要轻拿轻放;2.辉光球长时间工作可能会产生臭氧。
【实验原理】辉光球发光是低压气体(或叫稀疏气体)在高频电场中的放电现象。
玻璃球中央有一个黑色球状电极。
球的底部有一块震荡电路板,通电后,震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球内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而光芒四射。
物理实验报告(集合15篇)

物理实验报告物理实验报告(集合15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
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物理实验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物理实验报告1摘要:简要说明了大学物理实验的重要地位和实验预习的重要性。
详细介绍如何做好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实验预习,包括预习要求、预习重点、设计性实验的预习、预习报告的内容;并以“拉伸法测量钢丝杨氏模量”这一实验项目为例,具体说明了怎样做好实验预习。
一、大学物理实验的重要地位大学物理实验是高等理工科院校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必修基础课程,是本科生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
大学物理实验覆盖面广,具有丰富的实验思想、方法、手段,同时能提供综合性很强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
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活跃的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和适应科技发展的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大学物理实验具有其他实践类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大学物理实验的预习要求与理论课程不同,实验课程的特点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独立完成实验任务。
所以实验预习尤其重要。
上课时教师要检查实验预习情况,评定实验预习成绩。
没有预习的学生不能做实验。
实验预习的目的是全面认识和了解所要做的实验项目。
因此,要求在预习时应理解实验原理,了解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明确实验任务,写出简单的预习报告。
(1)明确实验任务要明确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每个待测量又分别需要什么实验仪器和采用什么实验方法来测量。
(2)清楚实验原理要理解实验基本原理。
例如,电位差计精确测量电压实验用到补偿法原理进行定标,应该理解补偿电路的特点,什么是定标,定标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补偿电路定标;电位差计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怎样减小误差。
(3)了解实验仪器要初步了解实验仪器,通过预习知道需要使用哪些仪器,并对仪器的相关知识进行初步学习,特别是仪器的结构功能、操作要领、注意事项等。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通用11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通用11篇)实验报告是在科学研究活动中人们为了检验某一种科学理论或假设,通过实验中的观察、分析、综合、判断,如实地把实验的全过程和实验结果用文字形式记录下来的书面材料。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篇1一、演示目的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
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
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
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
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
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
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生五、讨论与思考雷电暴风雨时,最好不要在空旷平坦的田野上行走。
为什么?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篇2一、实验目的:1、用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测绘Zn-Sn二组分金属相图;2、掌握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概述、及关键点1、简单的二组分金属相图主要有几种?2、什么是热分析法?步冷曲线的线、点、平台各代表什么含义?3、采用热分析法绘制相图的关键是什么?4、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三、实验装置四、实验关键步骤:不用整段抄写,列出关键操作要点,推荐用流程图表示。
五、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格(根据具体实验内容,合理设计)组成为w(Zn)=0.7的样品的温度-时间记录表时间τ/min 温度 t/oC开始测量 0 380第一转折点第二平台点结束测量六、数据处理(要求写出最少一组数据的详细处理过程)七、思考题八、对本实验的体会、意见或建议(若没有,可以不写)(完)1.学生姓名、学号、实验组号及组内编号;2.实验题目:3.目的要求:(一句话简单概括)4.仪器用具: 仪器名称及主要规格(包括量程、分度值、精度等)、用具名称。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完整版)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篇一:一、实验综述1、实验目的及要求1.了解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构造,掌握它们的原理,正确读数和使用方法。
学会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的计算与数据处理。
3.学会物理天平的使用。
4.掌握测定固体密度的方法。
2 、实验仪器、设备或软件1 50分度游标卡尺准确度=0.02mm 最大误差限△仪= 0.02mm2 螺旋测微器准确度=0.01mm 最大误差△仪= 0.005mm 修正值=0.018mm3 物理天平 TW-0.5 t天平感度0.02g 最大称量500g △仪=0.02g 估读到 0.01g二、实验过程准确度=0.01mm 估读到0.001mm测石蜡的密度仪器名称:物理天平TW 0.5 天平感量:0.02 g 最大称量500 g3、数据处理、分析h) mm2、计算钢丝直径t以25C为标准查表取值,计算石蜡密度平均值:M1tM2 M3=0.9584kgm3三、结论1、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即上面给出的数据。
2、分析讨论心得体会:1、天平的正确使用:测量前应先将天平调水平,再调平衡,放取被称量物和加减砝码时○一定要先将天平降下后再操作,天平的游码作最小刻度的12估读。
2、螺旋测微器正确使用:记下初始读数,旋动时只旋棘轮旋柄,当听到两声咯咯响○时便停止旋动,千分尺作最小刻度的110估读。
思考:1、试述螺旋测微器的零点修正值如何确定?测定值如何表示? ○答:把螺旋测微器调到0点位置,读出此时的数值,测定值是读数+零点修正值2、游标卡尺读数需要估读吗? ○答:不需要。
3、实验中所用的水是事先放置在容器里,还是从水龙头里当时放出来的好,为什么? ○答:事先放在容器里面的,这样温度比较接近设定温度。
建议学校的仪器存放时间过长,精确度方面有损,建议购买一些新的。
四、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评语:成绩:指导教师签名:批阅日期: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篇二:一、实验目的。
大物实验报告(3篇)

大物实验报告(3篇)大物实验报告(精选3篇)大物实验报告篇1【实验原理】辉光球发光是低压气体(惰性气体)在高频电场中的放电现象。
辉光球外表为高强度玻璃球壳,球内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中央有一个黑色球状电极。
球的底部有一块振荡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流加在电极上。
通电后,振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场,球内稀薄气体由于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而光芒四射。
辉光球工作时,在球中央的电极周围形成一个类似于点电荷的场。
当用手(人与大地相连)触及球时,球周围的电场、电势分布再均匀对称,故辉光球在手指的周围处变得更为明亮,产生的弧线顺着手的触摸移动而游动扭曲,随手指移动起舞。
这其实是分子的激发,碰撞、电离、复合的物理过程。
人体为另一电极,气体在极间电场中电离、复合而发生辉光。
【实验现象】辉光球通电后呈静止样。
当人手触摸时中间电极出现放电致球壳触摸处。
五颜六色的闪电会随着手的移动而移动,球内出现放电现象。
一旦手离开,闪电消失。
霓虹灯,把直径为12-15毫米的玻璃管弯成各种形状,管内充以数毫米汞柱压力的氖气或其他气体,每1米加约1000伏的电压时,依管内的充气种类,或管壁所涂的荧光物质而发出各种颜色的光,多用此作为夜间的广告等。
日光灯,亦称荧光灯。
一种利用光质发光的照明用灯。
灯管用圆柱形玻璃管制成,实际上是一种低气压放电管。
两端装有电极,内壁涂有钨酸镁、硅酸锌等荧光物质。
制造时抽取空气,充入少量水银和氩气。
广泛用于生活和工厂的照明光源。
还有一种是氙灯,氙灯是一种高辉度的光源。
它的颜色成分与日光相近故可以做天然色光源、红外线、紫外线光源、闪光灯和点光源等,应用范围很广。
人体辉光,疾病辉光,爱情辉光,意识体能辉光,人体辉光监控。
大物实验报告篇2【实验目的】1、了解示波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示波器。
2、掌握用示波器观察各种电信号波形、测量电压和频率的方法。
3、掌握观察利萨如图形的方法,并能用利萨如图形测量未知正弦信号的频率。
2021年大学物理实验报告5篇

2021年大学物理实验报告5篇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摘要:热敏电阻是阻值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的一种半导体电阻,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和用途,在自动控制.无线电子技术.遥控技术及测温技术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本实验通过用电桥法来研究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加深对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的了解.关键词:热敏电阻.非平衡直流电桥.电阻温度特性1.引言热敏电阻是根据半导体材料的电导率与温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而制成的一种器件,其电阻温度系数一般为(-0._3_+0.6)℃-1.因此,热敏电阻一般可以分为: Ⅰ.负电阻温度系数(简称NTC)的热敏电阻元件常由一些过渡金属氧化物(主要用铜.镍.钴.镉等氧化物)在一定的烧结条件下形成的半导体金属氧化物作为基本材料制成的,近年还有单晶半导体等材料制成.国产的主要是指MF91_MF96型半导体热敏电阻.由于组成这类热敏电阻的上述过渡金属氧化物在室温范围内基本已全部电离,即载流子浓度基本上与温度无关,因此这类热敏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主要考虑迁移率与温度的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迁移率增加,电阻率下降.大多应用于测温控温技术,还可以制成流量计.功率计等.Ⅱ.正电阻温度系数(简称PTC)的热敏电阻元件常用钛酸钡材料添加微量的钛.钡等或稀土元素采用陶瓷工艺,高温烧制而成.这类热敏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主要依赖于载流子浓度,而迁移率随温度的变化相对可以忽略.载流子数目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增加,载流子数目越多,电阻率越小.应用广泛,除测温.控温,在电子线路中作温度补偿外,还制成各类加热器,如电吹风等.2.实验装置及原理【实验装置】FQJ—Ⅱ型教学用非平衡直流电桥,FQJ非平衡电桥加热实验装置(加热炉内置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Ω)以及控温用的温度传感器),连接线若干.【实验原理】根据半导体理论,一般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和绝对温度之间的关系为(1—1)式中a与b对于同一种半导体材料为常量,其数值与材料的物理性质有关.因而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可以根据电阻定律写为(1—2)式中为两电极间距离, 为热敏电阻的横截面, .对某一特定电阻而言, 与b均为常数,用实验方法可以测定.为了便于数据处理,将上式两边取对数,则有(1—3)上式表明与呈线性关系,在实验中只要测得各个温度以及对应的电阻的值,以为横坐标, 为纵坐标作图,则得到的图线应为直线,可用图解法.计算法或最小二乘法求出参数 a.b的值.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系数下式给出(1—4)从上述方法求得的b值和室温代入式(1—4),就可以算出室温时的电阻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在不同温度时的电阻值,可由非平衡直流电桥测得.非平衡直流电桥原理图如右图所示,B.D之间为一负载电阻 ,只要测出 ,就可以得到值.·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当负载电阻→ ,即电桥输出处于开路状态时, =0,仅有电压输出,用表示,当时,电桥输出=0,即电桥处于平衡状态.为了测量的准确性,在测量之前,电桥必须预调平衡,这样可使输出电压只与某一臂的电阻变化有关.若R1.R2.R3固定,R4为待测电阻,R4 = R_,则当R4→R4+△R时,因电桥不平衡而产生的电压输出为:(1—5)在测量MF51型热敏电阻时,非平衡直流电桥所采用的是立式电桥 , ,且 ,则 (1—6)式中R和均为预调平衡后的电阻值,测得电压输出后,通过式(1—6)运算可得△R,从而求的=R4+△R.3.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研究根据表一中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Ω)之电阻_温度特性研究桥式电路,并设计各臂电阻R和的值,以确保电压输出不会溢出(本实验=1_0.0Ω, =4323.0Ω).根据桥式,预调平衡,将〝功能转换〞开关旋至〝电压〝位置,按下G.B开关,打开实验加热装置升温,每隔2℃测1个值,并将测量数据列表(表二).表一 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Ω)之电阻~温度特性温度℃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电阻Ω 27_ _25 _70 _73 _41 _60 1_0 868 748表二非平衡电桥电压输出形式(立式)测量MF51型热敏电阻的数据i 1 2 3 4 5 6 7 8 9 _温度t℃ _.4 _.4 _.4 _.4 _.4 _.4 _.4 24.4 26.4 28.4热力学T K 283.4 285.4 287.4 289.4 291.4 293.4 295.4 297.4 299.4 3_.4 0.0 -_.5 -27.0 -42.5 -58.4 -74.8 -91.6 -1_.8 -_6.4 -_4.40.0 -259.2 -529.9 -789 -1_7.2 -_4.8 -_51.9 -_30.1 -__.4 -_77.94323.0 4_3.8 3793.1 3534.0 3295.8 3_4.9 2871.1 2692.9 25_.6 2345.1 根据表二所得的数据作出~图,如右图所示.运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所得的线性方程为,即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Ω)的电阻~温度特性的数学表达式为 .4.实验结果误差通过实验所得的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的数学表达式为.根据所得表达式计算出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的测量值,与表一所给出的参考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如下表所示:表三实验结果比较温度℃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参考值RT Ω 27_ _25 _70 _73 _41 _60 1_0 868 748测量值RT Ω 27_ _38 __ _87 __ _32 1_4 939 823相对误差 % 0.74 0.58 1.60 0.89 4.99 6._ 7.40 8._ _._从上述结果来看,基本在实验误差范围之内.但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值变小,但是相对误差却在变大,这主要是由内热效应而引起的.5.内热效应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利用非平衡电桥测量热敏电阻时总有一定的工作电流通过,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大,体积小,热容量小,因此焦耳热将迅速使热敏电阻产生稳定的高于外界温度的附加内热温升,这就是所谓的内热效应.在准确测量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时,必须考虑内热效应的影响.本实验不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6.实验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很明显的可以发现热敏电阻的阻值对温度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而且随着温度上升,其电阻值呈指数关系下降.因而可以利用电阻—温度特性制成各类传感器,可使微小的温度变化转变为电阻的变化形成大的信号输出,特别适于高精度测量.又由于元件的体积小,形状和封装材料选择性广,特别适于高温.高湿.振动及热冲击等环境下作温湿度传感器,可应用与各种生产作业,开发潜力非常大.参考文献:[1] 竺江峰,芦立娟,鲁晓东. 大学物理实验[M][2] 杨述武,杨介信,陈国英.普通物理实验(二.电磁学部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 《大学物理实验》编写组. 大学物理实验[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4] 陆申龙,曹正东. 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实验教与学[J]大学物理实验报告2实验报告指导老师:王建明姓名:张国生学号:__33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班级:_信计2班重力加速度的测定一.实验任务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二.实验要求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方法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所用仪器为:打点计时器.直尺.带钱夹的铁架台.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利用自由落体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选择理想纸带,找出起始点0,数出时间为t的p点,用米尺测出op的距离为h,其中t=0._秒_两点间隔数.由公式h=gt2/2得g=2h/t2,将所测代入即可求得g.方法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_)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方法三.取半径为r的玻璃杯,内装适当的液体,固定在旋转台上.旋转台绕其对称轴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这时液体相对于玻璃杯的形状为旋转抛物面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转轴为_,质量为m,受重力mg.弹力n.由动力学知: ncosα-mg=0 (1)nsinα=mω2_ (2)两式相比得tgα=ω2_/g,又tgα=dy/d_,∴dy=ω2_d_/g,∴y/_=ω2_/2g. ∴ g=ω2_2/2y..将某点对于对称轴和垂直于对称轴最低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_.y测出,将转台转速ω代入即可求得g.方法四.光电控制计时法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_)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方法五.用圆锥摆测量所用仪器为:米尺.秒表.单摆.使单摆的摆锤在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用直尺测量出h(见图1),用秒表测出摆锥n转所用的时间t,则摆锥角速度ω=2πn/t摆锥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mgtgθ,而tgθ=r/h所以mgtgθ=mω2r由以上几式得:g=4π2n2h/t2.将所测的n.t.h代入即可求得g值.方法六.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在摆角很小时,摆动周期为:则通过对以上六种方法的比较,本想尝试利用光电控制计时法来测量,但因为实验室器材不全,故该方法无法进行;对其他几种方法反复比较,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原理.方法都比较简单且最熟悉,仪器在实验室也很齐全,故利用该方法来测最为顺利,从而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值.四.采用模型六利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摘要:重力加速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参量.地球上各个地区重力加速度的数值,随该地区的地理纬度和相对海平面的高度而稍有差异.一般说,在赤道附近重力加速度值最小,越靠近南北两极,重力加速度的值越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约为1/3_.研究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况,在地球物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专门仪器,仔细测绘各地区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况,还可以对地下资源进行探测.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内观察一个圣灯的缓慢摆动,用他的脉搏跳动作为计时器计算圣灯摆动的时间,他发现连续摆动的圣灯,其每次摆动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与圣灯摆动的幅度无关,并进一步用实验证实了观察的结果,为单摆作为计时装置奠定了基础.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原理.应用单摆来测量重力加速度简单方便,因为单摆的振动周期是决定于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即决定于重力加速度g和摆长l,只需要量出摆长,并测定摆动的周期,就可以算出g值.实验器材:单摆装置(自由落体测定仪),钢卷尺,游标卡尺.电脑通用计数器.光电门.单摆线实验原理:单摆是由一根不能伸长的轻质细线和悬在此线下端体积很小的重球所构成.在摆长远大于球的直径,摆锥质量远大于线的质量的条件下,将悬挂的小球自平衡位置拉至一边(很小距离,摆角小于5°),然后释放,摆锥即在平衡位置左右作周期性的往返摆动,如图2-1所示.f =p sinθfθt=p cosθp = mgl图2-1 单摆原理图摆锥所受的力f是重力和绳子张力的合力,f指向平衡位置.当摆角很小时(θ 5°),圆弧可近似地看成直线,f也可近似地看作沿着这一直线.设摆长为l,小球位移为_,质量为m,则sinθ=f=psinθ=-mg =-m _ (2-1)由f=ma,可知a=- _式中负号表示f与位移_方向相反.单摆在摆角很小时的运动,可近似为简谐振动,比较谐振动公式:a= =-ω2_可得ω=于是得单摆运动周期为:t=2π/ω=2π (2-2)t2= l (2-3)或g=4π2 (2-4)利用单摆实验测重力加速度时,一般采用某一个固定摆长l,在多次精密地测量出单摆的周期t后,代入(2-4)式,即可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由式(2-3)可知,t2和l之间具有线性关系, 为其斜率,如对于各种不同的摆长测出各自对应的周期,则可利用t2—l图线的斜率求出重力加速度g.试验条件及误差分析:上述单摆测量g的方法依据的公式是(2-2)式,这个公式的成立是有条件的,否则将使测量产生如下系统误差:1.单摆的摆动周期与摆角的关系,可通过测量θ 5°时两次不同摆角θ1.θ2的周期值进行比较.在本实验的测量精度范围内,验证出单摆的t与θ无关.实际上,单摆的周期t随摆角θ增加而增加.根据振动理论,周期不仅与摆长l 有关,而且与摆动的角振幅有关,其公式为:t=t0[1+( )2sin2 +( )2sin2 +……]式中t0为θ接近于0o时的周期,即t0=2π2.悬线质量m0应远小于摆锥的质量m,摆锥的半径r应远小于摆长l,实际上任何一个单摆都不是理想的,由理论可以证明,此时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其摆动周期为:3.如果考虑空气的浮力,则周期应为:式中t0是同一单摆在真空中的摆动周期,ρ空气是空气的密度,ρ摆锥是摆锥的密度,由上式可知单摆周期并非与摆锥材料无关,当摆锥密度很小时影响较大.4.忽略了空气的粘滞阻力及其他因素引起的摩擦力.实际上单摆摆动时,由于存在这些摩擦阻力,使单摆不是作简谐振动而是作阻尼振动,使周期增大.大学物理实验报告3实验名称:二组分金属相图(注意::兰字部分即为预习报告,不用另外抄写一份!)班级:1_班姓名:王亮学号:__实验组号:__年3月_日指导教师:一. 实验目的:1.用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测绘Zn-Sn二组分金属相图;2.掌握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二. 实验原理:概述.及关键点1.简单的二组分金属相图主要有几种?2.什么是热分析法?步冷曲线的线.点.平台各代表什么含义?3.采用热分析法绘制相图的关键是什么?4.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三. 实验装置图(注明图名和图标)四. 实验关键步骤:不用整段抄写,列出关键操作要点,推荐用流程图表示.五. 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格(根据具体实验内容,合理设计)组成为w(Zn)=0.7的样品的温度-时间记录表时间τ/min 温度 t/oC开始测量 0 380第一转折点第二平台点结束测量六. 数据处理(要求写出最少一组数据的详细处理过程)七.思考题八.对本实验的体会.意见或建议(若没有,可以不写) (完)1.学生姓名.学号.实验组号及组内编号;2.实验题目:3.目的要求:(一句话简单概括)4.仪器用具: 仪器名称及主要规格(包括量程.分度值.精度等).用具名称.5.实验原理:简单但要抓住要点,要写出试验原理所对应的公式表达式.公式中各物理参量的名称和物理意义.公式成立的条件等.画出简单原理图等. 6.实验内容;7.数据表格:画出数据表格(写明物理量和单位); 8.数据处理及结果(结论):按实验要求处理数据. 9.作业题:认真完成实验教师要求的思考题._.讨论: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数据结果.误差分析等进行总结,对进一步的想法和建议等进行讨论.实验报告要求1.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报告要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验报告纸,作图要用坐标纸.2.报告中的线路图.光路图.表格必须用直尺画.大学物理实验报告4实验报告内容与格式(一) 实验名称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写成〝验证_〞;分析_.(二) 所属课程名称(三) 学生姓名.学号.及合作者(四) 实验日期和地点(年.月.日)(五) 实验目的目的要明确,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六) 实验内容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详细理论计算过程.(七) 实验环境和器材实验用的软硬件环境(配置和器材).(八) 实验步骤只写主要操作步骤,不要照抄实习指导,要简明扼要.还应该画出实验流程图(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九) 实验结果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原始资料应附在本次实验主要操作者的实验报告上,同组的合作者要复制原始资料.对于实验结果的表述,一般有三种方法:1. 文字叙述: 根据实验目的将原始资料系统化.条理化,用准确的专业术语客观地描述实验现象和结果,要有时间顺序以及各项指标在时间上的关系.2. 图表:用表格或坐标图的方式使实验结果突出.清晰,便于相互比较,尤其适合于分组较多,且各组观察指标一致的实验,使组间异同一目了然.每一图表应有表目和计量单位,应说明一定的中心问题.3. 曲线图应用记录仪器描记出的曲线图,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形象生动.直观明了.在实验报告中,可任选其中一种或几种方法并用,以获得最佳效果.(十) 讨论根据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如果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和预期的结果一致,那么它可以验证什么理论?实验结果有什么意义?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些是实验报告应该讨论的.但是,不能用已知的理论或生活经验硬套在实验结果上;更不能由于所得到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或理论不符而随意取舍甚至修改实验结果,这时应该分析其异常的可能原因.如果本次实验失败了,应找出失败的原因及以后实验应注意的事项.不要简单地复述课本上的理论而缺乏自己主动思考的内容.另外,也可以写一些本次实验的心得以及提出一些问题或建议等.(十一) 结论结论不是具体实验结果的再次罗列,也不是对今后研究的展望,而是针对这一实验所能验证的概念.原则或理论的简明总结,是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的一般性.概括性的判断,要简练.准确.严谨.客观.(十二) 鸣谢(可略)在实验中受到他人的帮助,在报告中以简单语言感谢.(十三) 参考资料【实验名称】静电跳球【实验目的】观察静电力【实验器材】韦氏起电机,静电跳球装置(如图)【实验原理.操作及现象】将两极板分别与静电起电机相连接,顺时针摇动起电机,使两极板分别带正.负电荷,这时小金属球也带有与下板同号的电荷.同号电荷相斥,异号电荷相吸,小球受下极板的排斥和上极板的吸引,跃向上极板,与之接触后,小球所带的电荷被中和反而带上与上极板相同的电荷,于是又被排向下极板.如此周而复始,于是可观察到球在容器内上下跳动.当两极板电荷被中和时,小球随之停止跳动.【注意事项】1.摇动起电机时应由慢到快,并且不宜过快;摇转停止时亦需慢慢进行,可松开手柄靠摩擦力使其自然减慢.2.在摇动起电机时,起电机手柄均带电且高速摇动时电压高达数万伏,切不可用手机或身体其他位置接触,不然会有火花放电,引起触电.静电跳球中小学科学探究实验室仪器模型设备实验目的:1.探究静电作用力的现象及原理.2.研究能量间的转化过程.实验器材:圆铝板2个.圆形有机玻璃筒.静电导体球(由铝膜做成)若干.提出问题:在以前的实验中,我们对电场以及静电的作用力已经有所了解.那么,在两块极板间,由铝箔做成的小球真能克服重力上蹦下跳吗?猜想与假设:在强电场的作用下,由铝箔做成的小球能够克服重力而上下跳动.实验过程:1.在两圆铝板间放一有机玻璃环,里面放了一些静电导体球,当接通高压直流电源后观察静电导体球的运动情况.2.增大两极板间的电压,观察现象.3.实验完毕要及时关闭电源,必须用接地线分别接触两极板进行放电.探究问题:1.仪器内的小球为什么会跳起来?2.静电导体球实际在做什么工作?3.为什么增大两极板间的电压两极板间产生火花放电现象?实验结论与体会:(以下由学生总结并交流,也可由教师引导得出)课外活动: 梳子摩擦头发后,用梳子可以吸起细小的纸屑,有些纸屑过一会又掉下来.实际做一做,能够解释吗?注意事项:1.接好电路后,再调整两根输出导线之间的距离至少离开_厘米.太近时会击穿空气而打火.2.接通高压电源后就不能再触摸高压端和电极板,否则会触电而麻木.实验做完后,先关闭电源开关,再用接地线分别接触两个电极进行放电.大学物理实验报告5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来了解弧光放电的原理实验原理:给存在一定距离的两电极之间加上高压,若两电极间的电场达到空气的击穿电场时,两电极间的空气将被击穿,并产生大规模的放电,形成气体的弧光放电.雅格布天梯的两极构成一梯形,下端间距小,因而场强大(因).其下端的空气最先被击穿而放电.由于电弧加热(空气的温度升高,空气就越易被电离,击穿场强就下降),使其上部的空气也被击穿,形成不断放电.结果弧光区逐渐上移,犹如爬梯子一般的壮观.当升至一定的高度时,由于两电极间距过大,使极间场强太小不足以击穿空气,弧光因而熄灭.简单操作:打开电源,观察弧光产生.并观察现象.(注意弧光的产生.移动.消失).实验现象:两根电极之间的高电压使极间最狭窄处的电场极度强.巨大的电场力使空气电离而形成气体离子导电,同时产生光和热.热空气带着电弧一起上升,就象圣经中的雅各布(yacob以色列人的祖先)梦中见到的天梯.注意事项:演示器工作一段时间后,进入保护状态,自动断电,稍等一段时间,仪器恢复后可继续演示,实验拓展:举例说明电弧放电的应用。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完整版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完整版实验名称:弹簧振子实验实验目的:1. 研究弹簧振子的振动性质;2. 探究弹簧振子的周期与摆动的各种因素的关系。
实验器材及用具:1. 弹簧振子实验装置:包括一个固定的支架、一根可调节长度的弹簧、一个质量挂钩等;2. 一个计时器;3. 一根标尺;4. 一块待测物体。
实验原理:弹簧振子是指质量悬挂在弹簧上,可以在竖直方向上做简谐振动的系统。
其运动方程可以表示为:m(d²x/dt²) + kx = 0,其中m为振子质量,k为弹簧劲度系数,x为振子位移。
根据该运动方程,我们可以研究振子振动的周期与其质量、弹簧劲度系数以及振幅的关系。
实验步骤:1. 将弹簧振子装置悬挂在支架上,并调整振子的初始位置;2. 在振子下方放置一个待测物体,使其与振子连接;3. 将振子拉向一侧,并释放,观察振子的振动情况;4. 进行多次试验,记录振子的振动时间和振幅。
实验数据记录:试验1:振子质量 m = 0.1 kg;弹簧劲度系数 k = 5 N/m;振子振动时间 t = 2 s;振子振幅 A = 0.1 m。
试验2:振子质量 m = 0.2 kg;弹簧劲度系数 k = 5 N/m;振子振动时间 t = 4 s;振子振幅 A = 0.2 m。
试验3:振子质量 m = 0.1 kg;弹簧劲度系数 k = 10 N/m;振子振动时间 t = 1 s;振子振幅 A = 0.1 m。
实验结果处理及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记录,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条件下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
根据振动周期公式T = 2π√(m/k),可以得到以下计算结果:试验1:振动周期T = 2π√(0.1/5) ≈ 0.89 s。
试验2:振动周期T = 2π√(0.2/5) ≈ 1.26 s。
试验3:振动周期T = 2π√(0.1/10) ≈ 0.63 s。
通过对比不同试验条件下的振动周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振子的质量与周期成正比关系,质量越大,周期越长;2. 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周期成反比关系,劲度系数越大,周期越短;3. 振子的振幅对周期没有影响,周期与振幅无关。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测量物理现象,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二、实验原理在物理学中,许多现象和规律都可以通过实验来揭示和验证。
本实验将通过以下原理进行实验:1、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 = ma。
2、欧姆定律: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即I = V/R。
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等于磁通量变化率与线圈匝数的乘积,即E = n(dΦ)/(dt)。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小车、小钩码、轨道、光电门、电磁铁、电源、电阻箱、线圈等。
2、进行实验操作:将小车放在轨道上,安装光电门以测量小车的速度,连接电源和电磁铁,调整电阻箱和线圈的阻值。
3、记录实验数据:通过控制变量法,分别改变小车的质量、电磁铁的电流、电阻箱的阻值等,记录小车的速度、加速度、电流、电压等数据。
4、分析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各个变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和欧姆定律。
5、撰写实验报告:将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得出结论。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牛顿第二定律验证:根据实验数据,当小车的质量增加时,其加速度减小;当施加的力增加时,加速度也增加。
这符合牛顿第二定律的预测,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2、欧姆定律验证: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发现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符合欧姆定律的预测,即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
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验证:当磁通量变化时,线圈中产生了感应电动势。
实验数据也显示,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变化率和线圈匝数成正比,符合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预测。
五、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欧姆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这些实验结果进一步巩固了我们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巧和方法也为我们未来的科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对物理学的理解和应用,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材料的光学常数和吸收系数,深入理解光的传播和吸收规律,探索不同材料对光的响应特性,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大学物理一实验报告(共5篇)

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模板.**学院物理系大学物理学生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实验地点:班级:姓名:座号:实验时间:月物理系编制一、实验目的:二、实验仪器设备: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教师签名:五、实验数据记录六、实验数据处理七、实验结论与分析及思考题解答1、对实验进行总结,写出结论:2、思考题解答:篇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学院物理系大学物理学生实验报告实验项目:空气比热容比测定实验实验地点:班级:姓名:座号:实验时间:月日物理系编制一、实验目的:①用绝热膨胀法测定空气的比热容比?。
②观察热力学过程中状态变化及基本物理规律。
③学习气体压力传感器和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贮气瓶,温度计,空气比热容比测定仪。
数字电压表1-进气活塞;2-放气活塞;3-ad590; 4-气体压力传感器;5-704胶粘剂图4-4-1 实验装置简图三、实验原理:气体由于受热过程不同,有不同的比热容。
对应于气体受热的等容及等压过程,气体的比热容有定容比热容c和定压比热容c。
定vp容比热容是将1kg气体在保持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加热,当其温度升高1?c时所需的热量;而定压比热容则是将1kg气体在保持压强不变的情?cv况下加热,当其温度升高1?c时所需的热量。
显然,后者由于要对外作功而大于前者,即c定容比热容c之比vp。
气体的比热容比?定义为定压比热容c和p??ccpv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经常出现在热力学方程中。
2四、实验步骤:5(1)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p0 设为(1.0248?10pa);(2)开启电源,将电子仪器部分预热10分钟,然后用调零电位器调节零点;(3)关闭放气活塞2,打开进气活塞1,用充气球向瓶内打气,使瓶内压强升高(即数字电压表显示值升高120~140mv左右,关闭进气活塞1。
待瓶中气压强稳定时,瓶内气体状态为ⅰ。
记下p1; (4) 迅速打开放气活塞2,使瓶内气体与大气相通,由于瓶内气压高于大气压,瓶内部分气体将突然喷出,发出“嗤”的声音。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通用10篇

大学物理试验报告1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一、试验任务
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二、试验要求
测量结果的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
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
方法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
所用仪器为:打点计时器、直尺、带钱夹的铁架台、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
利用自由落体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选择抱负纸带,找出起始点0,数出时间为t的p点,用米尺测出op的距离为h,其中t=0.02秒×两点间隔数.由公式h=gt2/2得g=2h/t2,将所测代入即可求得g.
摆锥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mgtgθ,而tgθ=r/h所以mgtgθ=mω2r由以上几式得:
g=4π2n2h/t2.
将所测的n、t、h代入即可求得g值.
方法六、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
在摆角很小时,摇摆周期为:
则
通过对以上六种方法的比较,本想尝试利用光电掌握计时法来测量,但因为试验室器材不全,故该方法无法进行;对其他几种方法反复比较,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原理、方法都比较简洁且最熟悉,仪器在试验室也很齐全,故利用该方法来测最为顺利,从而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值。
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转轴为x,质量为m,受重力mg、弹力n.由动力学知:
ncosα-mg=0(1)
nsinα=mω2x(2)
两式相比得tgα=ω2x/g,又tgα=dy/dx,∴dy=ω2xdx/g,
∴y/x=ω2x/2g.∴g=ω2x2/2y.
.将某点对于对称轴和垂直于对称轴最低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x、y测出,将转台转速ω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1 迈克尔逊干涉实验一 实验目的1、 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2、 掌握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3、 观察光的等倾干涉现象并掌握波长的方法;4、 掌握逐差法处理数据。
二 实验仪器H e -N e 激光器、扩束透镜、迈克尔逊干涉仪 三 实验原理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学系统如图。
它由分光板G 、补偿板H 、定反射镜M 1和动反射镜M 2组成。
M 1和M 2互相垂直,分光板和补偿板是一对材料和外型完全相同的平板光学玻璃,它们相互平行并分别和M 1、、M 2成大致45度夹角,分光板的次数不同引起的光程差。
来自点光源(或扩展光源)的光,入射到分光板上,分为强度相同的光线“1”和光线“2”的相干光,并分别由M 1和M 2反射后投射到光屏上(对于扩展光源用眼睛正对着观察)产生干涉现象。
由于M 1和M 2垂直,可以等价地看成M 2的虚象和M 1形成一个厚度d 为的空气隙,d 的大小随M 2的位置改变而改变,所以两光线的光程差可由下式确定:i dCos '=∆2 (1)式中i ˊ为光线“1”对M 2的入射角。
当d 一定时,Δ由i ˊ确定,i ˊ相同的方向上光程差相等,形成了等倾干涉条纹。
且满足:λk i dCos ='2 k=0、1、2、3 (2)呈亮条纹:2)12(2λ+='k i dCos k=0、1、2、3 (3)呈暗条纹。
条纹呈明暗相间的同心环,这和牛顿环干涉条纹相似,但不同的是本同心环外侧干涉级别低,越靠圆心干涉级别越高。
圆心干涉级别最高。
现分析一下(2)式。
对于第级亮条纹,有:λk i dCos k='2 (4) 当d 增大时,为了保证(4)式仍成立i k ‘必须也增大,即k 级亮条纹往外扩大,反之,减小时,i k ‘也必须减小,k 级亮条纹往内缩小。
特别地考虑i ˊ=0(即圆心)处。
满足:λk d =2 (5)时为亮条纹。
那么,d 增大时,中心亮条纹的级别K 增大,中心往外冒出亮条纹,d 减小时,中心亮条纹级别减小,亮条纹往中心收进。
每当d 改变2λ时,中心处就冒出或收进一个干涉条纹。
当d 改变2λn时,中心处就冒出或收进n 个干涉条纹。
根据这种现象,可以测定光波波长。
假设动镜M 2原在位置D 1上,现移动M 2的位置,同时观察并计算中心亮条纹冒出或收进的数目,当M 2移至位置D 2时,相应地冒出或收进的亮条纹数目N 。
就有: 四 教学内容1、 检查预习报告,特别对数据记录表格进行检查2、 实验装置的调整,提问H e -N e 激光器所发的光线与定镜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调整?(反射回来的光线应该出现在H e -N e 激光器的头部面板上)3、示范并提问第二个问题,光斑重合的时候应该出现干涉图样,如果没有图则扩束之后仍然无法得到干涉图样,那么应该怎样调整?4、提醒几个要点a、动镜的位置应调到40~50mm之间b、如果不能产生干涉那么要检查当调节定镜背后的三个螺丝时,出现在H e-N e激光器的头部面板上的光线是否相应会动?以及对重合的斑点进行检查(换个点看看)c、干涉图样的中心应该全部出现,利用哪个部份?5、用逐差法处理数据五注意事项1、使用干涉仪时不要使工作台震动;2、切勿用手或其他物品触摸其光学表面;3、切勿正对着光学表面讲话。
教案光的等厚干涉与应用林一仙一目的1、观察光的等厚干涉现象,加深理解干涉原理2、学习牛顿环干涉现象测定该装置中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3、掌握读数显微镜的使用方法4、掌握逐差法处理数据的方法二仪器读数显微镜,钠光灯,牛顿环装置三原理牛顿环装置是一个曲率半径相当大的平凸透镜放在一平板玻璃上,这样两玻璃间形成空气薄层厚度e与薄层位置到中央接触点的距离r,凸透镜曲率半径R的关系为:(a)(b)图20—1根据干涉相消条件易得第K级暗纹的半径与波长λ及牛顿环装置中平凸透镜的凸面曲率半径R存在下述关系:根据d K2与K成正比的性质采取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四教学内容和步骤1、牛顿环装置的调整,相应的提出问题,怎样将干涉图样调到装置的中心?2、显微镜的调节,焦距怎么调?叉丝怎样调节?干涉图样不清晰怎么办?反光镜怎么用?刻度尺怎么读?3、读数方法,要防止螺距差。
读完一组之后要把牛顿环转90度再重新读一组。
4、用逐差法处理数据,忽略仪器误差。
五注意事项1、仪器轻拿轻放,避免碰撞。
2、镜头不可用手触摸,有灰尘时用擦镜纸轻轻拂去不能用力擦拭。
调焦及调鼓轮时不可超出可调范围。
为防止产生螺距误差,测量过程中鼓轮只能往一个方向转动,不许中途回倒鼓轮。
六主要考核内容1、预习报告内容是否完整,原理图、公式、表格等是否无误。
2、看是否将干涉图样调出来,数据是否有误等。
教案2 霍尔元件灵敏度测定及应用一 目的1、 进一步了解霍尔效应;2、 掌握霍尔元件灵敏度及其特性的测量方法。
3、 测定电磁铁磁场特性 二 仪器V AA H 电压测量双路恒流电源,SH500霍尔效应实验装置,MR-1磁阻效应实验装置。
三 原理1、 霍尔效应及其霍尔灵敏度将金属片置于磁场中,让磁场垂直通过薄片平面。
沿薄片的纵向通以电流,则在薄片的两侧面会出现微弱的电压。
这就是霍尔效应,横向产生的电压叫霍尔电压,符号V H 。
dIBR V HH = (1) 霍尔系数R H =(en )-1=C ;n 为薄片中载流子的浓度,e 为电子带电量,d 为薄片的厚度。
V H =K H IB (2)K H ——霍尔灵敏度,它表示该元件产生霍尔效应的强弱,即在单位磁感应强度B 和单位控制电流I 时,产生霍尔电压的大小。
2、 电磁铁气隙的磁场本实验利用电磁铁装置产生一个已知的磁场rML L NI B μμ210+=(3)μ0——真空磁导率;N ——励磁线圈的匝数;I M ——线圈中的励磁电流; L 1——气隙距离; L 2——铁芯磁路平均长度;μr ——铁芯相对磁导率;本实验μr =15003、 电磁铁气隙中心的磁场系数MCH H H M I I K V I B R ==(4) R ——中心磁场的磁场系数 四 教学内容(一) 磁感应强度一定,变化控制电流时霍尔元件灵敏度测定接好线路,并打开恒流源后面的开关,在一定的I CH ,I M 值下,调节霍尔元件在气隙里的位置和角度,使霍尔电压V H 显示的数值最大为止。
1、 I M =200mA ,依次改变:I CH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mA ,测量出相应的霍尔电压V H 的值。
2、 利用开关k 1,k 2依次改变I M 与I CH 电流的方向,记录相应的数值。
3、 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二) 控制电流一定,电磁铁气隙中心磁场系数的测定1、 连接线路,调节霍尔元件在气隙里处于垂直与中心位置。
2、 I CH =1.00mA ,依次改变I M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mA 测量出对应的霍尔电压V H 值,并利用开关k 1,k 2依次改变I M 与I CH 电流的方向,记录相应的数值。
3、 用作图法处理数据。
五 注意事项1、 元件的控制电流I CH 最大不能超过30m A ,否则将损坏元件。
2、霍尔片很脆,不可受撞击,故实验操作时应小心谨慎,调节时动作应缓慢。
实验1物体密度的测量林一仙 一 目的1、 了解卡尺、千分尺的读数原理;2、 掌握卡尺、千分尺和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3、 掌握形状规则物体的密度测量方法。
二 仪器游标卡尺、千分尺、物理天平 三 实验原理(一) 游标卡尺1、 结构游标卡尺是由主尺和游标尺组成,包括内量爪、外量爪、尾尺这三种测量方法。
2、 读数原理a 、 主尺读数方法:如果游标上“0”刻度线在主尺上K~K+1毫米之间的某一位置,那么就读为K ;b 、 游标的读数:如果游标上第P 条刻度线与主尺上某刻度线对齐,那么就读为P •Δ。
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K+P •Δ。
(Δ为精确度) 3、 注意事项测量前应检查零点读数,校准。
(二)千分尺1、结构千分尺的量程是25mm,精确度为0.001cm。
它的主要部分是测微螺旋,由一根精密的测微螺杆和有毫米刻度的固定套管组成。
固定套管外有一微分筒,微分筒上沿圆周刻有50个等分格,当微分筒旋转一周,测微螺杆正好沿轴线方向移动一个螺距0.5mm,这是千分尺的机械放大原理。
2、读数方法固定套管的标尺刻在水平线的上下,上面刻度线是整毫米数,下面刻度线在上面二刻度线的中间,表示0.5mm。
读数时应该先从固定套管上读出整数格(每格0.5mm),再以固定套管上的水平线为读数准线,读出微分筒上的分格数(每格0.01mm),估计到最小分格的十分之一。
即0.001mm这一位。
3、注意事项(1)测量前应检查零点读数,校准;(2)使用时应注意棘轮旋柄发出的响声;(3)千分尺用完,测砧间应留一点间隙。
(三)物理天平1、结构主要由制动架、横梁、指针和称盘组成。
2、物理天平的操作方法(a)、调节水平(1)调节水平螺丝中的任一个,使水准仪上的气泡处在顶部或底部位置。
(2)同步调节(即同方向旋转)两个水平螺丝,使气泡位于水准仪的中央,这时天平就处于水平状态。
(b)、调节零点平衡游码拔到零位置,称盘挂在刀口上,支起横梁,指针若在标尺中间,或在标中间往左右等幅振动,则天平平衡。
(c)、称衡左物右码;称衡完毕要放下横梁。
3、注意事项a、天平的负载量不得超过其最大称量;b、常常止动;c、取砝码勿用手拿。
四实验步骤1、游标卡尺的使用测量铜柱体的直径和高,分别重复6次;计算高H,直径D的测量平均值和测量的不确定度。
2、千分尺的使用测量小钢球的直径d,重复6次;计算它的平均值和不确定度。
3、物理天平的使用测量铜柱和钢球的质量各一次;计算铜柱体和钢球的的密度和测量的不确定度。
五数据及处理表1 铜柱体直径与高度的测量数据(cm)次序 1 2 3 4 5 6 平均sD 2.488 2.486 2.484 2.486 2.484 2.484 2.485 0.0011 H2.902 2.902 2.908 2.904 2.902 2.904 2.904 0.00234经检验以上数据没有坏值表2 小钢球直径测量数据(mm) 次序 1 23456平均S X 0 0.002 0.002 0.004 0.003 0.001 0.002 — — X d 9.522 9.521 9.518 9.520 9.520 9.520 — — d9.5249.523 9.522 9.523 9.521 9.522 9.5228.37×10-4以上数据经检验没有坏值 铜柱体的的密度计算: M =117.05g ;g m m u 03.0305.03==∆=⎪⎩⎪⎨⎧=±=±=%18.0)/(02.031.83E u cm g ρρρρ(P=68.3%) 小钢球密度的计算: M=3.53g ;g m m u 03.0305.03==∆=⎪⎩⎪⎨⎧=±=±=%9.0)/(07.081.73E u cm g ρρρρ(P=68.3%) 物理实验教案实验名称:物体密度的测定指导老师:林一仙时间: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1目的4、 了解卡尺、千分尺的读数原理;5、 掌握卡尺、千分尺和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6、 掌握形状规则物体的密度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