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舞狂歌五十年的背后——唐寅的一生与诗画艺术浅析

合集下载

浅析唐寅的绘画艺术

浅析唐寅的绘画艺术

浅析唐寅的绘画艺术唐寅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绘画家和书法家,他的艺术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唐寅的绘画风格独特,他在绘画中不拘一格,在画面中融入了自己的个性和情感,成为了一种令人愉悦的视觉艺术表达。

下面我们将浅析唐寅的绘画艺术。

一、唐寅的艺术生涯唐寅出生于明代万历四十年(1612),去世于崇祯九年(1636),其艺术生涯只有短短的20多年,但他的艺术风格却颇具特色。

他早年拜名画家王时敏为师,学习绘画,后来又师从张淑春、冯梦龙等人,不断地吸取他们的艺术精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唐寅的绘画作品主要分为山水、人物、花鸟三种类型。

他的山水画承袭了传统的宋元绘画风格,融合创新,具有自己的特色。

他的人物画则以形态矫健、笔触奔放为主要特色,塑造了注意构图、基调洒脱的作品。

其花鸟画则栩栩如生,富于生命力,以假乱真受人称道。

二、唐寅山水画的特点唐寅的山水画继承传统的宋元画风,同时又融合了自己的创新。

他善于描绘大自然,用轻淡的笔触勾勒出山水的灵气,表现出自然界的千姿百态。

同时,他还注重画面构图的平衡和呼应,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和谐美感。

例如他的《蒲江渔夫图》就描绘了一幅河畔风景,画面中的人物、房屋、船只等非常细腻生动,构图严谨到位,整幅画面透露出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美感。

三、唐寅人物画的特点唐寅的人物画风格独特,把人物的神态、个性、气质统一起来,表现了他在画面中塑造人物形象的独特才能,同时在画面中加入了自己的情感,使画作更富有感染力。

例如,《秋波无尽陆汉春》这幅人物画呈现了陆汉春处在思考的状态,通过轻灵的笔触表现了他的形态矫健,培养出一种浪漫、典雅而不失刚毅的形象。

四、唐寅花鸟画的特点唐寅的花鸟画描绘了自然界里面的各种生灵形态,毛鳞细致,细腻生动,让观者沉浸在自然的美丽中。

他的画作不仅考究形态,还注重色彩的运用。

例如《虚竹花瓶图》,他采用了不同色调的花卉,创造出浪漫而温馨的画面。

五、结语唐寅的艺术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浅析唐寅的绘画艺术

浅析唐寅的绘画艺术

浅析唐寅的绘画艺术【摘要】唐寅是明代著名的文人画家,他笔下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从唐寅的绘画风格特点、题材选择、绘画技巧、艺术成就和在绘画史上的地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唐寅善于运用淡墨、墨痕等技法,其画作充满了诗意和意趣,给人以文人雅致之感。

他擅长绘制山水、花鸟等题材,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内涵。

唐寅的绘画作品被广泛传颂,成为明代文人画的代表之一,对后世文人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寅的绘画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其对自然和文学的深刻理解。

展望未来,唐寅的艺术影响将继续激发后人的创作灵感,在绘画史上留下永恒的印记。

对唐寅的绘画艺术,我们应该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赞扬。

【关键词】唐寅,绘画艺术,风格特点,题材选择,绘画技巧,艺术成就,绘画史,艺术影响,评价1. 引言1.1 介绍唐寅的背景唐寅(1470年-1524年),字伯雨,号正仲,江苏南京人。

唐寅之名,相传是因为他生于唐代,取义于“唐人之寅”之意。

唐寅出生在一个文化丰富的家庭,父亲是一位文人,母亲也对文学艺术有深厚的造诣,这种家庭背景对唐寅的艺术修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寅自幼聪慧过人,喜爱文学艺术,擅长绘画。

他在绘画方面的才华备受肯定,被誉为“临池第一才子”。

除了绘画,唐寅还擅长诗词,文思敏捷,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

他的诗词绘画皆有独特的风格,深受当时各界人士的喜爱和赞赏。

唐寅的绘画作品在当时非常有影响力,被誉为“唐寅画法”。

他的作品创新性地运用了传统绘画技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唐寅的绘画作品以人物题材为主,形态生动,笔墨浓淡得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唐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他的绘画艺术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中国绘画史和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2 唐寅绘画艺术的影响唐寅的绘画艺术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的作品在当时就颇受欢迎,被誉为“各家之长,无一不备”,可见其绘画技法的高超和创作水平的卓越。

唐寅作品赏析

唐寅作品赏析

唐寅作品赏析唐寅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

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唐寅的始祖是前凉陵江将军唐辉,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唐寅,他在自己的书画题名中也常用“晋昌唐寅”落款。

而到了唐初,其祖唐俭跟随李渊起兵,被封为“莒国公”,所以唐寅也常常自称“鲁国唐生”。

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车驾主事,死于土木堡之役。

唐泰的后代子孙多散部在苏州吴县白下、桥里间一代。

唐寅也正是出生在这一带,其父唐广德经营一家小酒馆。

其父让他读书求取功名,唐寅不负父望,十六岁中苏州府试第一入痒读书。

28岁时中南直隶乡试第一,次年入京应战会试。

突发变故让唐寅丧失进取心,从此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

绘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

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

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

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唐寅的作品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

北京画院美术馆正在举办的《笔砚写成七尺躯——明清人物画展》,汇集了国内四大顶级博物院收藏的62件(套)明清人物画精品,其中一幅唐寅的《桐阴清梦图》格外引人注目。

唐伯虎早已家喻户晓,但是唐伯虎的书画究竟有多好,恐怕普通的大众并不一定知晓。

唐寅《桐阴清梦图》,故宫博物院藏。

唐寅,初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唐寅山水画艺术风格探析

唐寅山水画艺术风格探析

唐寅山水画艺术风格探析第一篇范文唐寅山水画艺术风格探析唐寅,明代著名的文人画家,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为“明四家”。

他的山水画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唐寅的山水画,既有传统山水的雄浑大气,又有文人画的意境深远。

他的作品,无论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还是对人物情感的刻画,都显示出深厚的功底和独特的见解。

唐寅的山水画,既有传统山水的雄浑大气,又有文人画的意境深远。

他的作品,无论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还是对人物情感的刻画,都显示出深厚的功底和独特的见解。

唐寅的山水画,讲究笔墨运用,他的线条既有力度,又有韵味,能够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山石的质感和树木的生机。

他的设色,既有鲜明的个性,又不失传统的底蕴,使画面呈现出既古朴又鲜活的氛围。

唐寅的山水画,在意境上,既有雄浑的大气,又有淡雅的宁静,能够将观者带入到一个既真实又理想的世界。

他的作品,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生活的感悟,使人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唐寅的山水画,在构图上,讲究层次分明,既有远山的苍茫,又有近水的清澈,使画面呈现出既深邃又开阔的空间感。

他的作品,既有对自然的真实描绘,又有对理想的寄托,使人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唐寅的山水画,是明代文人画的代表,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画艺,既有传统的底蕴,又有个人的创新,使他的作品,既有艺术的价值,又有文化的内涵,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

第二篇范文从3W1H和BROKE模型视角探析唐寅山水画艺术风格What(是什么)唐寅,明代杰出文人画家,其山水画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的作品融合了传统山水的雄浑大气与文人画的意境深远,成为明代文人画的代表。

Why(为什么)唐寅的山水画能够成为文人画的代表,主要原因在于他深入理解并掌握了传统绘画技法,同时将其个人情感与理想寄托于画作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唐寅不同人生阶段的书法艺术风格及成因

唐寅不同人生阶段的书法艺术风格及成因

唐寅不同人生阶段的书法艺术风格及成因《自书诗卷》是唐寅的代表作,创作于晚年,也正是他内心平和、无欲无念的写照,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唐寅书法艺术风格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唐寅生平简介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史等,江苏吴兴(今江苏苏州)人,是明代享有盛名的书画家和文学家,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在绘画上,唐寅是一位取众家之长的画家,与沈石田、文徵明、仇英齐名,四人被誉为明四家.唐寅山水画多取法于南宋李唐、刘松年,一变斧劈皴为细长清劲线条皴法,并兼及元人的技法,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特色。

唐寅画花鸟喜用水墨铺就,清新峻峭,和同时代画家的风格相异。

唐寅擅长山水画和工笔人物画,特别是仕女画,用笔纤秀细密、飘逸洒脱。

他的画风对后世影响很大,其传世代表作品有《骑驴归思图》《秋风纨扇图》《李端端图》《一世姻缘图》《山路松声图》等。

唐寅书法学赵孟頫,笔法细腻唯美。

从他留下的书法作品来看,字体都比较娟秀,体现了清新淡雅的气质。

他的书法变化不多,很少用倚侧取势,很少有放纵之笔,以韵致取胜。

其代表作有《落花诗册》和《自书诗卷》,《落花诗册》用笔圆润顺畅,线条自然婉约,让人有一种春日暖阳、优美画境之感,也确实和赵体字有契合,说他得赵子昂真传,实不为过。

二、唐寅不同人生阶段的书法艺术风格唐寅的一生可分为四个阶段,其每个阶段的书法风格各有特色。

第一阶段(30岁以前):唐寅在家乡苏州居住时,和同乡很多名家交往,特别是文徵明,两人相互影响。

他和文徵明的风格相近,在书画的技法上很接近。

唐寅20余岁所绘《黄茅渚小景图卷》(上海博物馆藏)中的湖石、平坡、树丛和文徵明的细笔技法极为相似,也体现了他们的天才创造力;唐寅和文徵明的书法都从赵孟頫入手,结体端丽,用笔秀润,唐寅的《高人深隐图》上的款字就和文徵明的基本相似。

在这个时期,唐寅人生平顺、意气风发,在一众相知朋友才情的相互融汇下,天赋充分发挥。

浅谈唐寅绘画风格及艺术成就

浅谈唐寅绘画风格及艺术成就
手纤 细 ,极具飘逸淡雅之气 。在笔墨 的处理 上, 唐寅用长勾线来表现人物的衣纹 , 使之 流畅顿 挫更 具委婉 之美 。唐寅 的人物 画着 色、造型俱华美精细 ,所表现的内容 富有情 - 节性又带有凄 凉悲伤之意。观者在体昧人物 优 美之姿同时能够发掘画家 的感伤情绪 , 在 领 会抑 郁情感之外找到流畅洒脱之态 。 他笔 下 的人 物形 象不 仅反 映出他个 人所追 求 的
景交融 ,可谓之可居 可游 。前后山川线条落 笔干脆流畅 ,展现 了唐寅深厚的画工 , 似草 书般 的快 笔又将 文人绘 画所 提倡 的以书入 画体现得淋漓尽致 ; 笔法细致且深厚 , 既没
以市井人 物为题 材 , 他 的多 以古代小说、轶 事 为题材 ,以 “ 高人韵事 ” 、神 仙故事 、官 妓 、歌 女等为表现内容 。 唐 寅 的绘 画多 以仕女 画为 主 。在 画风 上。 唐寅传承了南宋仕 女画明眸粉颊 的传统 又自 成 风格。其笔下仕女面颊苍白清瘦 , 虽 然是 明眸却 细眉小眼 , 体态轻盈 细腰削肩两
家的长处 ,融会贯通 ,形成 自己的风格 。画面布局 严谨 ,造 型真实,皴法斧劈 ,笔法劲健 ,墨 色淋漓。他的 艺术成就颇 高,敢于打a l z r ] 户之见 ,习众家之 长为己所
用;同时,擅长从 真山真水 中汲取营养,注重亲身感受,画面雄 伟壮阔。
关键词:唐 寅;绘 画风格 ;艺术成就
融合 , 作品诗意盎然。 唐寅 的绘画手法含蓄 , 清润不失雄健 , 沉郁不失清逸 , 舒缓不失雅 致, 一改院画的精谨细丽之风 。唐寅 的绘匾 可谓博采众长又有其创新 ,同时其绘画作品 中还流露 出对绘画、书法 、 文学等艺术审美 活动的深刻领悟 , 真正将诗、画、情融为一 体, 渗透着一种强烈 的人文精神 。 唐 寅又将 吴门文 人画传 统 的舒缓 雅致 笔调与扎实的绘画功底融 于一体 。 唐寅深厚 的文化修养使其诗歌耳熟能详且不失隽永 , 口语化 中蕴含着无限的寄托之情 , 读之令人 唏嘘感 叹。唐寅的绘画 ,书画相融 以诗人 画 以画传情 ,既赢得 了文人们 的广泛 同情 与认 可, 又使文人们对其浪漫化 、 才情化 的表达

诗情画意古韵浓——浅谈唐寅画中之诗

诗情画意古韵浓——浅谈唐寅画中之诗

悻 ^



要 i ; ; i
合非 常协调 ,将诗 画的结合提升到 了一 定的高度 。 中国画强调 “ 六法 ”。六法 即气韵生动 、骨法用笔 、应物象 现 藏于安徽省博 物馆 的 《 匡庐 图轴 》真迹 ,正是唐寅融情 于 形 、随形敷彩 、经营位置 、传移 换写 。气韵是 画中整体的精神之 画 ,借画隐晦 曲折地抒发 自己的压抑情绪 的真实写 照。据唐寅此 表现 ,因气韵而感 动 ,因气韵而产 生美感 。气韵生 动是画家最高 者 育 { # ^ ^} _ . 次游 览庐 山,与以往游览名 山大川 I 的心情 有所不 同 ,是在正德九 替 室 _ 谴, 研艇 扳 莒 = 鼋 代点手 酊 i 臂 * 音 目的 ,人们之所 以会 为唐寅 的 《 秋 风纨扇 图》所 打动 ,正是 因为 年 ( 1 5 1 4 年 )应宁 王朱 宸濠 之请 赴南 昌半 年余 后 ,察 觉 宁王 图 这气 韵的缘故 。唐 寅的代表作 《 秋风纨扇 图》是飘 逸淡雅 的仕女 丁施 j丰 置 洋 ,瑶 必 缺 窍 奏 畔 片 忭{ 舞 舟 谋 不轨 ,遂佯 狂得 以脱 身的一场惊 吓之后 ,带着 心有余悸 的心情 画 ,现藏于上 海市博物馆 。属 南宋风格 的白描人物 ,但更流利潇 虫 碡 侍 羲 督 去 ' l 正卷 登 上这座千古 名山的 。尽 管如此 ,他还 是敞开心 扉 ,尽情地游览 。 ^丰 吞 呵 重 { 洒 ,笔法略近 杜堇。笔墨流动顺 畅 ,转折有力方 劲 ,线条起伏顿 了庐 山 的险峰 峻岭 ,飞 瀑流泉 ,精 心绘 制 了这 幅 《 匡庐图轴 》。 挫 ,用笔富韵律感 。全画虽纯用 水墨绘成 ,却 能在粗细浓淡 的变 图为全景 山水 , 表现的是庐 山三峡桥 ( 又称 观音 桥 ) 一带 的景 观。 化 中 ,显示 出丰富的色调 。印文为 “ 龙虎榜 中名第一 ,烟花 队里 图轴为 绢本 ,浅绛色 ,墨 画淡彩 。纵 长 1 4 8 . 5 、横 长 7 2 . 2 厘米 。 醉千场。”画 面中 ,一位少女 手持纨扇 ,娥眉 淡雅 ,不施粉黛 ; 款署 : “ 唐寅子 畏” ,钤 ( 印章 ) “ 南京 解元 ”、 “ 六如居士 ” 侧身凝 望 ,眉宇 问微露淡淡 的幽怨怅惘 。香肩 削瘦 ,丰姿嫣然 。 二 印。 《 匡庐 图轴 》所描绘 的 ,是岩石 嵯峨 ,几棵枝 丫交错 的古 她 的裙 带在萧瑟 的秋 风中飘动 ,体现着 女性 幽雅哀怨之美 。 树落 叶纷飞 ,枝 丫交错 的前 景 ;横亘 山腰 的 白云 中隐现出 的瀑布 唐 寅于画面左上部题 诗 ,诗 日: 顺着 山势 ,化 为碧水 ,荡漾 于山脚下 的中景 ;险 峭的山峰直刺苍 秋来纨 扇合收藏 ,何事 佳人重感伤 。 穹 的远 景相结合 , 并 于右下端 画了横跨 山涧的 山桥 ,是一位老者 请把世 『 青 详细看 ,大都谁 不逐炎凉 。 骑驴 过桥 ,一名 童子尾 随其后 的情景 ,呈 现出 的是萧 索 、压抑 、 画面背景 ,是双勾 的细竹 ,稀稀落落 ,留有大面积的空 白, 沉重 的情感色彩 。这种 自 然 物象的色彩 ,正是诗人心 理情绪色彩 给人 以萧条 的感觉 。而诗 中又借 汉成帝妃子班婕好 色衰恩弛 ,好 的隐 现。唐寅在 《 匡庐图轴 》上题 了诗一首 。诗 日: 比纨扇 在秋风起后被 搁弃的命运 , 抨 击着世态 的炎 凉。结合画 中 匡庐 山前三峡桥 ,悬流溅扑鱼龙跳 。 女子一 脸的衰怨 ,烘 托着整个 画面。但 ,无论是工 整精细 ,还是 赢骖 强策不肯度 ,古木惨淡风萧 萧。 豪放 流利 ,唐寅笔下 的仕女形象 , 都 是如此 的婉转 清秀 ,神态传 此 诗的前两句描 写了三峡桥 的地理方位 和山水美景 ,第 四句 神 到位 ,而通 过画面传达 的故 事情节及那淡淡 的哀伤 ,又为美丽 渲染 了此时朔 风阵阵 、落木 萧萧的气 氛 ,第三句 “ 赢 骖强策不 肯 增添 了几分凄凉 。 度 ”诉 说 了作者 内心难 以排 解的隐痛 和有志难伸 的悲愤。此篇题 唐 寅是 伟大 的文学家 、艺术家 。在他 的绘 画作品中 ,洋溢着 画诗 ,正是对 画境的补充 和发展 ,展现 了作者感怀 自然又感慨 自 浓厚 的文人画家 的气 息 , 并将艺术 的真 、 善、 美 表现得淋漓尽致 。 身 的 真 实 的性 情 。 他在 诗 、文 、书 、画方面 的成就 ,影响着后人对 国画的继承和发 唐 寅的花鸟 画, 传世作 品不多 , 现存作 品有 《 墨梅图 》、《 雨 扬 。他 的遭遇是坎坷 的 ,个性是洒脱 的 ,才情是不凡 的 ,这所有 竹 图》和 《 鸲鹆 鸣春图 》以及 《 临水芙蓉 图 》、 《 杏 花图 》等 。 的一切 , 都集 中体 现在他璀璨 的艺术 生涯及作品 中。 无论是 山水 、 而《 枯槎鸲鹆图》应该说是唐寅花鸟画的代表。画中用枯笔浓墨 花鸟 , 还 是人物 , 处处洋溢 着诗情画意 , 体 现着 文人画家的情趣 。 来描 绘 由下方弯 曲多姿地 向上伸展 的枯 木 ,苍劲有力 。枝头 的八 诗情 画意的结合 ,真情实感 的流 露 ,意境韵 味的相 伴 ,最终使唐 哥积 墨而成 。细藤 与野竹 同老叶画在一起 ,烘托着空 山新雨后幽 寅成为 最引人注 目的艺术 家 ! 旷恬静 的气氛 ,展 现着 自然 的魅力 。较之 沈周则更为 活泼洒脱 , 【 作者单 位 :山西 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较之林 良、吕纪 又没有他们那 样的粗犷豪 放 ,而 自有一 番清新活 泼 ,淡然 之趣 。唐寅 在右上角题诗 ,日 : 【 参考文献 】 山空寂静 人声绝 ,栖 鸟数声春雨馀 。 1 】 李福 顺 中国 美术 史 高 等教 育 出版社 , 2 0 0 3 画面所构 成的意境 是那 样的和谐 , 形 象韵味十 足 ,墨色浓淡 2 】 单 国强 明代 绘 画史 人 民 美术 出版社 . 2 0 0 0

历史上的唐寅,唐寅真迹字画欣赏,原来你是这样的唐寅

历史上的唐寅,唐寅真迹字画欣赏,原来你是这样的唐寅

历史上的唐寅,唐寅真迹字画欣赏,原来你是这样的唐寅唐寅与祝允明生活态度一样,轻狂、好酒色。

唐寅诗集中有一些诗是写给歌妓的,包括《花酒》、《寄妓》、《哭妓徐素》、《代妓者和人见寄》、《玉芝为王丽人作》等。

陈继儒《太平清话》记:“唐寅有《风流遁》数千言,皆青楼中游戏语也。

”但此书久已失传,不明所以。

《明史》评价唐寅说:“谓后人知我不在此,论者伤之。

”的确,在后人流传唐寅的风流倜傥之时,是否了解到风流倜傥的背后,隐藏了一代才子怎样的悲情际遇,怎样的人生无奈……后世学者普遍认为,唐寅“江南第一才子”是名副其实的,他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艺术造诣高超,唐寅才气横溢是真的,唐寅完全称得起“江南第一才子”。

若说“风流”二字,也只是说唐寅文风飘逸,为人洒脱,落拓不拘,举止有放浪之行,仅此而已,实际情况并不是小说和影视作品中描写的那等“风流艳名”。

“唐画”为后世画家所宗。

传世作品有《骑驴归思图》、《秋风纨扇图》、《李瑞瑞图》、《一世姻缘图》、《山路松声图》等。

诗词散文有《六如居上全集》。

唐寅的一生在大喜大悲中沉沉浮浮,从一介江南才子无限风光,到落魄悲惨的阶下囚,从不为生计发愁到无奈卖画度日,从得意的高峰跌落进失意的深渊,这些对唐寅的人生观有着极大的影响,他对社会、对人性的判断也有了更深的领悟。

“秋扇见弃”的悲情正是他身处不幸,内心发出的哀鸣。

史载唐寅初拜师于沈周。

在京城科场舞弊案发生之后学于周臣门下,其画风渐渐脱去沈周的特征。

在民间流传最广的是唐寅的人物仕女画。

他的人物画多感慨世情之作,表现出愤世嫉俗的心态。

他兼取诸家之法,特别是吸收了院派和文人画的长处,独树一帜,开创了一条能表现自我精神的画路,行笔秀劲缜密,有着潇洒清逸的气韵。

这一类作品多取材于历史与民间故事,尤其以描写欢场女子为多。

明徐渤对他的仕女画亦十分推崇,在其《红雨楼题跋》中说:“画家人物最难,而美人为尤难。

绮罗珠翠,写人丹青易俗,故鲜有此技名家者。

唐伯虎五十知天命,写下生平最狂一首诗,竟也是史上最狂的一首诗

唐伯虎五十知天命,写下生平最狂一首诗,竟也是史上最狂的一首诗

唐伯虎五⼗知天命,写下⽣平最狂⼀⾸诗,竟也是史上最狂的⼀⾸诗探究历史的真相,挖掘过去的故事,听听⽼⼀辈讲述脚下⼟地曾经发⽣的故事感受历史传达的厚重,⽤全新的⾓度去观察历史,⽤⼼去聆听来⾃过去的声⾳,感受古⼈传达的智慧,关注我,跟着我们⼀起去追寻先祖的脚步,挖掘出那些尘封在泥⼟中的历史!正⽂民间多称唐伯虎,诗书画卷则多以唐寅的名字出现,这位浑⾝都散发着传奇⾊彩的明代诗⼈,为后世留下了诸多风流雅韵的趣事。

在今⼈的印象中,唐伯虎既是玩世不恭的富家公⼦哥,⼜是风流倜傥的杰出代表,堪称快意⼈⽣的带头模范。

然⽽实际上,唐寅并⾮故事中那么潇洒,表⾯看起来越是⽆所谓的⼈,内⼼越是抑⽌不住的孤独。

“桃花坞⾥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种桃树,⼜摘桃花换酒钱。

”这⾸蕴含⽆限洒脱意味的《桃花庵歌》被后⼈交⼝称赞,却殊不知这正体现了唐寅愤世嫉俗的⼀⾯,透露出了他那庸俗消极的真实内⼼。

那么历史上的唐伯虎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唐寅在五⼗岁知天命之年,写下了⼀⾸总结⼈⽣的狂诗,我们或从此诗得到答案。

《五⼗⾔怀诗》明·唐寅笑舞狂歌五⼗年,花中⾏乐⽉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没酒钱。

诗赋⾃惭称作者,众⼈疑道是神仙。

些须做得⼯夫处,莫损⼼头⼀⼨天。

唐寅活了54岁,这⾸诗是他五⼗岁时的叙怀之作,也是他对⼈⽣前五⼗年的⼀个总结,流传⾄今备受诗迷推崇,因⽽成为脍炙⼈⼝的经典。

⼦⽈,五⼗⽽知天命,然⽽到了这把年纪的唐寅却仍不安分,才写下了这⾸不可多得的⾄狂之作。

“笑舞狂歌五⼗年,花中⾏乐⽉中眠。

”唐寅直⾔五⼗年来皆是于“笑舞狂歌”中度过,不问世间尘事,只在花间⾏乐,在⽉宫醉眠。

谁的⼈⽣都是酸甜苦辣挨个尝过,⽽唐寅的这种想象极富浪漫⽓息,俨然有杜甫⼝中李⽩的样⼦:“痛饮狂歌空度⽇,飞扬跋扈为谁雄。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没酒钱。

”这⼀句就开始狂起来了:放眼天下,谁⼈不知我的名字,但谁也不肯相信我的⼝袋⾥竟然没有钱!唐伯虎对⾃⼰在明朝的名⽓⼗分⾃信,他认为⾃⼰是⼀位传遍⼤街⼩巷、⽆⼈不知⽆⼈不晓的超级巨星。

浅析唐寅仕女图中诗与画的文化审美

浅析唐寅仕女图中诗与画的文化审美

浅析唐寅仕女图中诗与画的文化审美作者:袁伟萍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09年第05期摘要: 女人如诗如画。

而明朝的著名画家唐寅就是这样一位将女人的诗情与画意融入他的仕女图作品创作中,并开创了削肩忧怨"世俗美"的仕女画类型。

这样的绘画也成为生活在那种无奈的时世中的人们聊以自慰的形式之一。

诗画中的女性形象归根结底也是文人顾影自怜含蓄的表现手法。

在唐寅的仕女图中,女人和诗画是一个整体,隐藏在字缝里,蕴涵在笔墨中,被诗情幻化得美丽,也被画意渲染的苍凉。

关键词:唐寅仕女图文化审美中图分类号:J2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5-女人如诗如画。

古往今来,她们在男人的作品中总是被抽象化或者具体化,留下的是凄美的诗情和苍凉的画意。

而明朝的著名画家唐寅就是这样一位将女人的诗情与画意融入他的仕女图作品创作中,并开创了削肩忧怨"世俗美"的仕女画类型。

唐寅(1470—1523),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画家、文学家。

在绘画上,唐寅擅长山水,又工画人物,尤其是精于仕女,画风既工整秀丽,又潇洒飘逸,被称为“唐画”,为后人所推崇。

王世懋《跋陈玉叔倦绣图》云:“唐伯虎解元于画无所不佳,而尤工于美人,在钱舜举、杜柽居之上,盖其平生风韵多也。

此倦绣图,从赵文敏公摹来,故设色之艳,位置之工,迥胜他日作。

至其雅韵风流,意在笔外,则伯虎自有伯虎在,览者当自得之。

”这里王世懋把唐寅的仕女画和他的思想感情、现实际遇结合起来,说明唐寅的仕女画之所以引人入胜、美名流传的原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仕女图中耐人寻味的诗画意蕴。

画面通过妇女形象的塑造来体现不同时期的现实生活、伦理观念和审美趣味,成为绘画艺术中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门类。

唐寅的人物仕女画多取材于高人雅士、神仙故事以及宫妓、歌妓一类。

至今传世的有《孟宫蜀妓图》、《牡丹美女图》、《嫦娥奔月图》、《秋风纨扇图》、《陶穀赠词图》、《李端端落籍图》等等。

艺术鉴赏 唐伯虎书画艺术

艺术鉴赏 唐伯虎书画艺术

唐伯虎书画艺术摘要:唐伯虎,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书画双绝。

本文将以唐伯虎的生平为线索,对他在山水、花鸟、人物和书法等方面的造诣,以及其优秀作品对后世的影响做简要评价。

关键字:唐寅、生平、书法绘画、艺术影响力正文:1 唐解元生平唐伯虎姓唐单字名寅,字子畏,一字伯虎,号六如,浙江省苏州人。

生于公元1470年,卒于公元1523年享年53岁。

他不但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还是享誉当时的书法和绘画大家。

少年时代,唐伯虎既从师于明代院派(一指祖述南宋画院的画风;另一种说法指祖述宋代著名画家赵伯驹,赵伯编的画法。

)著名画家周臣。

但到后来,唐寅的艺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己经远远大于他的老师周臣。

唐寅青年时代就己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这在绘画艺术领域是属于早熟的画家了。

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个全面的画家,不论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都有卓越的成就,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唐寅晚年的生活并不富裕,由于长期的酗酒无度和放荡生活,加之心情郁闷,使他较早地离开了人世,这总让人感到有一此惋惜,但他却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画上了亮丽的一笔,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和永久的怀念。

2 唐寅的绘画艺术唐寅尊重两宋名家的画法,对元代的诸家技法也进行了苦心的研究,但更多使用的是宋代李唐的笔墨技法,又加入自己的独到新意,在作品中常常表现民间生活的片段,与社会生活有明显联系。

例如,他所画作品《红南农事图》,描绘的就是江南水乡耕织捕鱼的生活场面,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难能可贵的。

他的画面构图变化多端,或雄伟险峻,或平远清幽,善用细长挺秀的线条画山石,使画面具有别致的细劲流畅的感觉,趣味横生。

总体艺术风格属吴门画派。

明代山水画的派系繁多,错综复杂。

派系名称有按地名定义的,也有按其画风与传统及师承关系命名的。

如“吴门画派”就是以地域名称命名的。

2.1 唐解元的山水画风格唐寅的山水画代表作品有:《骑驴归思图》、《山路松声图》、《青山伴侣图》、《江南农事图》等。

唐寅(唐伯虎)画作赏析,值得收藏!

唐寅(唐伯虎)画作赏析,值得收藏!

唐寅(唐伯虎)画作赏析,值得收藏!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初识唐伯虎应该是在电影中了解到有这么一个人。

在现实生活中的唐伯虎对我们而言更像是一个传说,一个虚构出来的人物。

但是,其实在我国历史上确实有这个人物。

唐寅(1470—1523),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画家、文学家。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初字伯虎,更字子畏,号桃花庵主等。

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别号。

他虽才气横溢,但并不风流,他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在绘画上,唐寅擅长山水,又工画人物,尤其是精于仕女,画风既工整秀丽,叉潇洒飘逸,被称为“唐画”,为后人所推崇。

但他作画很少注明年份,且画风变化不很有规律,很难推测作画时间,也难以按照时间来划分他的画风变化进程,单就题材来看,唐寅的画作主要有山水画、人物画、花鸟写意画等。

唐寅的绘画作品融宋代院体技巧与元人笔墨韵味为一体,呈现出劲峭而又不失秀雅的品貌风骨。

构图简约清朗,画面层次分明,疏密有致,用笔清隽,纤而不弱,力而有韵,寓有刚柔相济之美。

墨色淋漓多变,和泽有神;意境平淡朗逸,清雅幽丽,超凡脱俗。

北京翰海藏品征集:一八三二六六二七七零四、陈女士。

唐寅画得最多也最有成就的是山水画。

唐寅足迹遍名川大山,胸中充满千山万壑,这使其诗画具有吴地诗画家所无的雄浑之气,并化浑厚为潇洒。

他的山水画大多表现雄伟险峻的重山复岭,楼阁溪桥,四时朝暮的江山胜景,有的描写亭榭园林,文人逸士优闲的生活。

山水人物画,大幅气势磅礴,小幅清隽潇洒,题材面貌丰富多样。

唐寅山水画的艺术成就,一方面在于打破门户之见,对南北画派、南宋院体及元代文人山水画兼收并蓄,主要学习了南宋李唐、刘松年的院体画派,兼学宋人笔法严谨雄浑、风骨奇峭的风格。

同时参合马远、夏圭的构图和笔墨技巧,并广泛地涉猎北宋李成、范宽、郭熙和元代的黄公望、王蒙诸大家,融会贯通,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画面布局严谨整饬,造型真实生动,山势雄峻,石质坚峭,皴法斧劈,笔法劲健,墨色淋漓。

另一方面,对自然山川有着亲身的体察和真实感受。

从唐伯虎的诗个人感悟

从唐伯虎的诗个人感悟

从唐伯虎的诗个人感悟摘要:一、唐伯虎简介二、唐伯虎诗歌特点三、唐伯虎诗个人感悟四、总结正文:自从唐伯虎的诗作问世以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人见解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作为一名才华横溢的诗人,唐伯虎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唐伯虎的简介、诗歌特点、个人感悟以及总结四个方面,深入探讨唐伯虎的诗歌艺术。

首先,了解一下唐伯虎的简介。

唐伯虎,字子畏,号六如,江苏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

他少年时聪明过人,诗画天赋异禀,中年时因考场舞弊案被贬为吏,后来又因家庭变故而看破红尘,终成为一代诗画大家。

其次,唐伯虎的诗歌具有以下特点。

他的诗歌作品既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又具有鲜明的个性。

在诗歌创作中,他善于运用生动的描绘手法,形象地反映现实生活。

同时,他的诗歌意境高远,内涵丰富,寓意深刻。

尤其擅长写七言律诗和绝句,诗风清新自然,富有人文关怀。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唐伯虎诗的个人感悟。

阅读唐伯虎的诗歌,我深刻体会到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他关注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不少诗歌作品中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批判。

同时,他注重个人修养,追求心灵自由,向往闲适散淡的生活。

这使得他的诗歌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最后,总结一下本文的观点。

唐伯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人见解。

通过阅读唐伯虎的诗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人生哲学和审美取向。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可以借鉴唐伯虎的诗歌艺术,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总之,唐伯虎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风流才子唐伯虎》读后感

《风流才子唐伯虎》读后感

《风流才子唐伯虎》读后感笑舞狂歌五十年——浅谈风流才子唐伯虎的诗与画谈及唐伯虎,不免会使人想起一位翩翩浊世佳公子,风流倜傥,才情非凡。

其风流韵事“三笑点秋香”,更是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

至于唐寅的生平,史书记载亦是少之甚少。

现流传至今有关他的史料,多为乡野民间故事和小说的传述,已无从考证。

之于他的成就,众多专家的意见也是褒贬不一。

唐伯虎,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出身落魄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明伶俐。

自幼饱读诗书,擅长诗画十六岁便中秀才。

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

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

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

正德九年(15XX年)曾应宁王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佯狂得以脱身而归。

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

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关于唐伯虎“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名的由来,有人认为,唐伯虎出于对自己才华的狂傲自负,确实刻了一枚“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印章。

但也有学者考证认为,唐伯虎从未自刻过“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图章,存世之印系别人伪造。

后世学者普遍认为,唐伯虎“江南第一才子”是名副其实的。

他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艺术造诣高超。

唐伯虎才气横溢是真的,他完全称得起“江南第一才子”。

若说“风流”二字,也只是唐伯虎文风飘逸,为人洒脱,落拓不拘,举止有放浪之行,仅此而已,实际情况并不是小说和影视作品中描写的那等“风流艳名。

况且晚年时期,唐伯虎的生活实则穷困潦倒,很难想象与富贵奢华有所联系。

唐伯虎“三笑点秋香”的故事,不免有虚构之嫌,事实上是不成立的。

虽历史上确有秋香其人,且和唐伯虎同是生活在明代中叶;不过她至少要比唐伯虎大二十岁。

浅析唐寅绘画风格鉴赏

浅析唐寅绘画风格鉴赏

第一部分1所选国画作品原件照片及临摹作品原作照片临摹作品照片第二部分浅析唐寅绘画风格鉴赏摘要:唐伯虎的绘画在明代美术史上是很有名气的,他的书法秾丽秀雅,也有他独到的成就。

唐伯虎少年英才,个性鲜明,科场案被牵后,以卖画为生,文人气质与卖画谋生相交杂,表现出雅俗共赏的面貌。

在书法作品中,怀才不遇的狂放心态,显露了唐寅书法的婉媚劲力的个性特征。

本文的撰写主要是从唐寅的艺术特点、艺术价值、绘画技法以及绘画意境几方面进行阐述,对国画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唐寅;绘画风格;艺术特征;绘画意境1引言唐寅出生于明代成化六年(1470年),初字伯虎,更字子畏,死于嘉靖二年(1523年),年仅五十四岁。

死神最终让这位旷世才子得到了他一生未曾得到的平静,但却是把他的痛苦与生命同时带走了。

唐寅十六岁的时候参加秀才考试高中第一名,成为苏州府学生员。

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唐寅的二十九岁成为他一生最为得意的一年,使他自负的一生达到了颠峰。

此年,在南京参加乡试,得中了举人第一名解元,名声大噪,人称“唐解元”。

唐寅的绘画中最有成就,同时也是数量最多的要属他的山水画,本文试图通过介绍唐寅的山水画作品并分析解读他的山水画,重点阐述他在山水画方面取得的成就。

一、唐寅绘画风格的艺术特点绘画是唐寅众多艺术造诣中最为突出的一种,总的来说他的画风既有吴门诗画家的柔美隽秀,又有其独特的雄浑之气。

下面就分别从山水画、水墨花鸟画和人物画三方面来简单谈谈唐寅的绘画风格。

首先,山水画。

早期时唐寅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他的绘画可谓“远攻李唐,近交沈周”。

布局上多用“两段式”的前后结构,充分体现吴门画派风格,笔锋苍劲活泼,整体细润秀雅,代表作有《对竹图》。

后期他拜周臣为师,他的山水画多表现雄伟险峻的崇山峻岭、楼阁溪桥,也有描绘四时朝暮的江山圣景,还有描绘亭榭园林和文人雅士悠闲生活的,代表作为《关山行旅图》、《行春桥图》等。

画作中石质坚峭、笔法劲健、墨色淋漓。

唐伯虎书法诗卷: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唐伯虎书法诗卷: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唐伯虎书法诗卷: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展开全文唐伯虎书法诗卷: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书法欣赏昨天15:35明代唐寅行书欣赏《赠西洲诗卷》,纸本35.3×273cm,上海博物馆藏。

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没酒钱。

书本自惭称学者,众人疑道是神仙。

些须做得工夫处.不损胸前一片天。

三通鼓角四通鸡,天色将明月色低。

时序秋冬复春夏,舟车南北与东西。

眼前次第人都老,世上参差事不齐。

若要自家求稳便.一壶浊酒一餐帘。

信口吟成四韵诗.自家腔调说和谁?且将白发簪花蕊.难得青天满酒卮。

得一日闲无量福,做千年调算来痴。

是非颠倒人间事,问我如何总不知。

年来避事缩如龟.静扫茅茨锁竹篱。

系日无绳终不住,待天倚杵是何时。

随缘冷暖开怀盏.不计输赢伴手棋。

七尺形骸一丘土.任他评泊是和非。

春来踪迹转飘蓬,多在莺花野寺中。

昨日醉连今日醉.新年穷似旧年穷。

漫吟险韵邀僧和,暖簇熏笼与妓烘。

寄问社中诸契友.心情比我可相同。

兀兀腾腾自笑痴.科名如梦发如丝。

百年障眼书千卷,四海资身笔一枝。

陌上花开寻旧迹.被中酒醒炼新词。

谁知意思悠长处,欲老光阴未老时。

茂苑芳菲集丽人,当筵饾饤簇时新。

撩花诨鸟分曹戏.扠手摇头把令巡。

老去光阴偏可惜.贫于故旧转相亲。

莫辞到手金螺满,是笑从来胜是颦。

鱼羹稻衲好终身.弹指流年到四旬。

善亦懒为何况恶.富非所望不忧贫。

僧房一局金*着.野店三杯石冻春。

自恨不才还自庆,半生无事太平人。

与西洲别几三十年.偶尔见过,因书鄙作数通请教。

病中,殊无佳兴,草草见意而已。

友生唐寅顿首。

“精妙绝伦“唐寅字画鉴定赏析

“精妙绝伦“唐寅字画鉴定赏析

“精妙绝伦“唐寅字画鉴定赏析少年时期的唐寅才华横溢,早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大才子,本该走上仕途之路的唐寅,因为一场科举作弊案,断送了仕途。

因为作弊案,唐寅被终生禁止进入科举考场,从此唐寅与仕途彻底无缘了。

到了结婚年龄是,唐寅娶了第一任妻子,可惜的是结发妻子不久就离世了。

在科举作弊案之后,当时的妻子也离开了唐寅,光看两任妻子的经历,唐寅就已经够惨了。

好在还有第三任妻子,此人名叫沈九娘。

唐寅虽有书名,但书史地位不高。

明清二季,他是画家、是文人,但极少被视为书家,在书史中长期缺席。

王世贞明确表达了唐寅书不能入史的态度,这并非出自偏见,在当时也绝非一家之言。

祝允明与唐寅交谊匪浅,曾在诗中赞其书“正以风情韵度高”,但他作《唐子畏墓志》,评其诗文绘画,叹其人品性情,只字不提其书,亦不以书家视之。

《唐子畏墓志》提到,当时“四方慕之,无贵贱富贫,日请门徵索文辞诗画”,所求者乃诗文及绘画,书法只是作为诗文的载体而存在,并非专门求书。

故唐寅传世书法以手札、自作诗及题画诗为主,创作客体是诗文、绘画,书法只是载体和手段。

唐寅书法书体比较单一,多为容易识读的行书,几乎没有隶书、篆书和大草,书法面貌也并不刻意求变,这都是由其书法的实用性质所决定的。

唐寅本人也完全没有身为书家的意识,不仅如此,“其于应世文字诗歌,不甚措意,谓后世知不在是”。

他对于诗歌这一创作客体是这样的态度,对于其载体当然也就更不经意了,因此他的不少传世诗作“纵笔疾书,都不经意。

以此任达,几于游戏”。

父母对唐寅的宠爱有加,妻子每日在耳边的嬉笑怒骂,儿子的呀呀学语,往日一幕幕都在眼前浮现,但是这一切突然都没有了,唐寅真正成为了这世间的孤独之人。

身边没有了亲人,一个人活着又有何意义呢?为家人守丧的日子过去以后,他进入了人生最为迷茫,最为颓废的一段时期。

唯一能够让唐寅忘记苦难的,莫过于青楼里的声色犬马,所以唐寅整日流连青楼,夜夜笙歌,成为了世人眼中离经叛道的浪子。

唐寅人物画具有高超的写实功力,形象准确而神韵独具,《明画录》评他的人物画“在钱舜举下,杜柽(杜堇)居士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 , 性 才 能 成 佛 , 味 坐 禅 成 不 了佛 。 惠 能这 样 说 道 : 常 坐 见 一 “
拘身 , 于理何益? “ 性之 人 , 亦得 , ”见 立 不立亦得 , 去来 自由 , 无
2 2
了其彻底 中国化 的过程。禅宗认为 , 生本 性清净, 众 佛性本有 ,
主张 明心见性 , 见性成佛 , 并强调不立文 字、 顿悟成佛 。说 到禅
宗 , 能 不提 到 六祖 惠 能 。 不
( 者 单位 : 安 建筑 科 技 大 学 ) 作 西 编辑 王 树 凯
在 六祖 惠能看来 , 修行成佛 并不在 于坐禅 , 关键是 明心见
爱勰镦 开 宄
表露 无遗 。画面 墨色柔润 , 景色错 落深远 , 描绘的是在 峰峦崎岖的 西山深处 , 一位 敝袍寒士骑着 疲惫 的毛驴 归家。而这位在瑟 瑟冷
摘 要: 禅宗的世俗化 、 平民化是唐代石 r _ ]
刻艺术、 洞窟 壁 画走 向 现 实人 生的 内在 根 源和 土
禅 宗是众 多佛教 宗派 中的一派 , 而禅宗与道家似乎更为相
似。庄子的理 想人 生既不是老 子那样 的“ 静观” 也不是孔子那 , 自由自在的精神畅游 , 而这也是禅 宗所 向往 的那种境界 。两者 了达到这 一境界 的途径 , 出了达 到这 一境 界的修行 方法。而 提
惑性。 2禅 之 小 史 .
乞 求无 得 柬 书 归 , 旧骑 驴 向翠 微 。 依 满 面风 霜 尘 土 气 , 山妻相 对 有 牛 衣 。
关键 词 : 宗 世 俗 化 平 民 化 唐 代 石 刻 禅 洞窟 壁 画
引言

带情绪入 画, 并在 画中题诗 , 点化画外之意 , 是唐寅抒发感 情
的重要方式, 也是其 画作最与众不 同的地 方。另一个 重要特 点是 , 由于他 以卖画为生 , 因此也常常将大众的审美意趣 融入 画面, 虽不 免招致文人恶评 , 但从另一方面来讲 , 世俗 生活也是他创作力 的来
风 中孤 寂行于 山中的寒 士 , 仿佛 是唐寅 自己。寒士面对这 山中景
致, 郁郁不 得志 的心渐渐平 复 , 但对未来 前途却 已经心灰 意懒 , 只
思想基础 , 有力地影响着唐代人们的艺术审美
观。 卡
求从此不 问世 间事 , 与妻子相对 、 平静度 日。
《 骑驴思归 图》 画题 :
的身貌 , 仅设 淡彩 , 显得 十分雅致 、 富有质感。 画 中这 位女子手执
的独特 性 和反 映本 民族 的艺术 审 美心 理, 又要在 当前 国际化 、 世界 性的大背景
下反 映当下中国社会 的审美 时尚以及人 们 的 艺术 审美心理 , 对于建 构具有 中 这 国传 统文化特 色的设计艺术必将 有很 大
请把 此情 详 细 看 , 大都 谁 不逐 炎 凉 。

禅 之本 质
我们 一谈 到中国 文化 , 必然会 涉及 儒、 、 道 释三家 文化 , 因为 它们共 同构成 了中国文化 的主体 , 对 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产 生 了巨大 而深远 的影响。
1 禅 之 性 质 .
也许只有像 他这样拥有不 拘一格 、 乐于欣 赏这 繁华世俗之美
种 文 化 艺术 形 式 的产 生 以及 被 普
遍 接受, 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 ,
其 中包括 一个 民族 的生存方式 、 风俗 习 惯、 伦理道德 、 审美观念 等 , 同时也 积淀 在这个 民族 的文化心理 结构之 中, 在本
源。例如 , 他最令人 称道 的人 物画便是 对他所 熟悉 的声 色场所 的 生活的描绘。 明代 王世懋《 王奉常集》 评价 :唐伯虎解元于 画无所 “ 不佳 , 而尤 工 于美人 , 在钱 舜举 、 怪居 之 上。 盖其 生平风 韵 多 杜
寅在《 一世 歌》 中劝道 : 官大钱 多心转忧 , “ 落得 自家 头 白早 。春夏 秋 冬捻指 间 , 钟送黄 昏鸡报 晓。请君 细 点眼前人 , 一年 一度埋 荒
草 。草里高低 多少坟 , 一年一半无人扫。 与其终 日愁眉, ” 不如珍惜 眼前 的美 , 出 自在 自我 的真性 情。唐寅诗 画里总蕴含 着他特殊 活 做作 的成分。而这 一切 都通过诗 画的方式流传 至今 , 让我们或 羡 慕, 或感 叹, 间曾经有过这样精 彩的佳作 , 世 曾经有过这样 精彩的
民族 的文化发展 中对继承优 良传统和借
鉴异质优秀文化发挥着重要 的作用。在
艺术 设计方 面 , 我们 既要重视 民族 艺术
也 。其 中《 ” 秋风 执扇 图》 图2 是唐 寅写 意人物 画风 的一 幅代表 ( ) 作。 画面墨笔流动 、 挥洒 自如 、 线条简洁 , 寥寥数笔便 勾勒 出女子
生命 。
与唐代 石刻艺 术\ 洞窟壁 画 禅宗的世俗化 平民化
样 克制 自己的欲 望的“ 己复礼” 而是“ 克 , 逍遥 游” 在 自然 中作 ,
不 同之处在 于 : 道家主要指 出 了这 一境界 , 惠能禅宗则指 出 而
的 生命 态度 : 满感情 , 充 即使是哀愁也 是真实有力 , 没有一 点迂 腐
这 些修行方 法简单易行 , 途径简便 明 了, 对僧俗 两众 充满 了诱
到 了唐代 , 尤其 是到 了中唐 , 在充分 吸收 了以前禅学及其
他佛教 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思想 , 并融会 了庄 玄思想 的基 础上 , 禅宗终 于完成
参考文献: [ ] 寿荣 . 寅 画传 . 1卢 唐 山东 画报 出版 社 ,04 20 . [] 建 融 . 明清 绘 画研 究 十论 . 大 学 出版 社 ,0 4 2徐 元 复旦 20
的才情 , 能画出如此美丽 的仕女 , 才 而又 因其 不凡的人生经历 , 他
的作 品又深藏对人世 间生存 的独到理解 , 值得 反复玩味。所谓雅 俗共 赏即是如此。每个人都可 以从唐寅的书画 中找到引起 共鸣的
部 分 。人 生 总有 难 以释 怀 的愁 苦 , 性 也 常 有不 愿 承 认 的脆 弱 , 人 唐
的借鉴作用。

执扇独 自立在秋风之 中, 旁竹石衬得其清秀婉约。她面带哀愁, 身 若有 所思。此 画取 汉成帝之妃班婕好 色衰被 弃之典故 , 在诉说佳 人 的悲惨境遇 与世态炎凉的 同时亦借 此隐喻作 者的离世情 绪。
《 秋风执扇 图》 画题 :
秋来执扇合收藏, 何事佳人 实堪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