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考物理复习讲教案(人教版全册)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教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教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教案第一章:力学一、教学目标1. 回顾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力、质量、重力、摩擦力等。

2. 掌握力学中的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如牛顿第二定律、功和能的计算等。

3. 分析力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回顾。

2. 力学基本公式的复习和应用。

3. 力学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1. 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记忆和理解。

2. 力学基本公式的应用和计算。

3. 力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难点1. 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混淆和误解。

2. 力学基本公式的混淆和错误应用。

3. 力学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的缺乏。

五、教学方法1. 讲解和演示: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回顾和理解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练习和解答:通过练习和解答,让学生掌握力学基本公式的应用和计算。

3. 案例分析和讨论: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培养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热学一、教学目标1. 回顾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温度、热量、比热容等。

2. 掌握热学中的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如热量传递的计算、热能的转换等。

3. 分析热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热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回顾。

2. 热学基本公式的复习和应用。

3. 热学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1. 热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记忆和理解。

2. 热学基本公式的应用和计算。

3. 热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难点1. 热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混淆和误解。

2. 热学基本公式的混淆和错误应用。

3. 热学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的缺乏。

五、教学方法1. 讲解和演示: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回顾和理解热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练习和解答:通过练习和解答,让学生掌握热学基本公式的应用和计算。

3. 案例分析和讨论: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培养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三章:电学一、教学目标1. 回顾电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电流、电压、电阻等。

[初三物理总复习教案人教版

[初三物理总复习教案人教版
-功、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
2.热学基础知识:
-温度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
-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吸热和放热的过程及其计算方法
3.电学基础知识:
-电荷、电场和电势的概念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c.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工具进行物理模拟实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物理现象。
d.课外阅读:推荐相关的物理读物,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e.网络资源:引导学生从网络上获取物理知识,学会信息检索和处理。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与本节课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XX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宇宙的结构》(Stephen Hawking)
-《量子力学史话》(Johnddeson)
1.2视频资源:
- TED演讲:物理学家对宇宙的探索和理解
- BBC纪录片:宇宙的奇迹
-科普视频:量子物理的奥秘
-科普视频:相对论的原理和应用
在板书设计中,可以加入一些艺术元素,如图形、图标、颜色等,以增加板书的趣味性。同时,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如让学生参与板书的绘制,或者用板书进行游戏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1.1阅读材料:
-《物理学的进化》(Albert Einstein)
-《从一到无穷大》(George Gamow)
-教师简要介绍XX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5篇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5篇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5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教师应该怎么开展物理教学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1机械能及其转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通过对滚摆实验的分析,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2) 通过引导学生举例并解释一些有关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运用能的转化知识分析有关物理现象的转化。

(2) 培养学生从能量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人造地球卫星,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得出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的结论。

2、难点:组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滚摆实验并进行分析、归纳,领会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三)教学准备滚摆,棉线,铁锁,人造卫星挂图。

(四)教学过程1.复习手持粉笔头高高举起。

以此事例提问:被举高的粉笔具不具有能量?为什么?2.引入新课学生回答提问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粉笔头下落的过程。

首先提出,当粉笔头下落路过某一点时,粉笔头具有什么能量?(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继而让学生比较在该位置和起始位置,粉笔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3.进行新课在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重力势能和动能都有变化,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很多,下面我们共同观察滚摆的运动,并思考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实验1:滚摆实验。

图14.5-1,出示滚摆,并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验的做法。

事先应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鲜明的颜色标志,告诉学生观察颜色标志,可以判断摆轮转动的快慢。

引导学生复述并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开始释放摆轮时,摆轮在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

人教版))[[初三物理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初三物理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初三物理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初三物理总复教案一、运动的相对性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时称为运动,否则为静止。

例如,教室相对于行走的人是运动的,龙舟相对于河岸也是运动的。

但是,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龙舟相对于舟上的人也是静止的。

二、长度的测量在测量长度时,应该选择一个清晰的刻度开始测量,并将刻度尺放正、紧靠被测物。

同时,测量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数值和单位。

例如,图中测出的该物长度是1.00cm。

三、长度单位换算长度单位换算可以用以下公式:1Km=103m。

1m=10dm=100cm=103mm=106m=109nm。

例如,45m可以换算为4.510-5m,0.23dm可以换算为2.3107nm。

四、速度的计算速度的计算可以用公式v=s/t,其中s和t的单位要化成m/s或者km/h。

同时,该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应对应于同一个物体。

在解题时,可以将题中的物理情景画成简图,找出相应的方程。

例如,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他听到了回声。

若汽艇以100m/s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是多远?根据公式,5秒内人走的路程为S船=V船t=100m/s5s=500m,5秒内声音走的路程为S声=V声t=340m/s5s=1700m。

因此,他喊时离高崖的距离为S=(S船+S声)/2=1100m。

五、平均速度计算平均速度时,应严格按公式v=(V1+V2)/2计算,切勿利用V=1来计算。

例如,汽车在长100m的公路上行驶,前50m的速度为20m/s,后50m的速度为10m/s,汽车在这100m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13.3m/s。

应用练:1.___同学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内,以地面为参照物,___是运动的;以行驶的公共汽车为参照物,___是静止的。

1.这个标牌的意思是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2.用棉花塞住耳朵是无效的解决方法,正确方法应该是向邻居提出要求或者投诉。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课教案(全册 共20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课教案(全册 共20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课教案(全册共20页)本专题主要涉及内能的概念、影响因素和改变方式等内容,是中考中常考的知识点。

掌握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比较容易,但是理解内能的改变方式则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此外,内能还与质量、物质种类、状态等因素有关。

内能的改变方式有两种,一是热传递,二是做功。

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的内能会发生改变,例如加热或冷却等。

而在做功的过程中,物体的内能也会发生改变,例如机械运动或化学反应等。

需要注意的是,内能的改变方式并不是单一的,常常会同时存在多种方式。

因此,学生在研究本专题时,需要重点掌握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同时也要理解内能的改变方式,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中考中,考查形式也比较多样化,需要学生具备不同类型的解题能力。

文章修改后:改变物体的内能可归结为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热传递实质上是能量的转移,高温物体把热量传递给低温物体,直至温度相同。

做功实质上是能量的转化,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我们可以以生活中、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或小实验为情境,考查改变内能的方式和实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内能增大,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B。

物体内能增大,一定是外界对它做了功。

C。

物体机械能减小,它的内能可能增大。

D。

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越大。

解析:物体的内能增大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因此A、B均错误。

流星进入大气层后,速度减小、高度减小,流星的动能、重力势能都减小,机械能减小,但流星的内能增大,因此C正确。

温度越高的物体,质量大小不确定,内能不一定大,因此D错误。

故选C。

比热容是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它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反映物质吸热或放热能力大小的物理量。

比热容的单位符号为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水的比热容较大,可以用来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2024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优质教案完整版

2024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优质教案完整版

2024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优质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2024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五章《电学》和第八章《力学》。

详细内容如下:1. 电学部分:电路的组成,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功率的计算,电磁感应现象等。

2. 力学部分: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抛体运动,圆周运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学、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现象,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功率计算,抛体运动,圆周运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路实验器材,力学实验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计算器,草稿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路现象,如家庭用电、手机充电等,引导学生思考电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例题讲解:(1)电学部分:讲解欧姆定律的推导和应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计算。

(2)力学部分: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3. 随堂练习:(1)电学部分:布置计算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解答。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电学部分:(1)欧姆定律:I = U/R(2)串并联电路特点:串联分压,并联分流(3)电功率计算:P = UI2. 力学部分:(1)力的合成与分解(2)牛顿运动定律:F = ma(3)抛体运动:h = v0^2/2g(4)圆周运动:F = mv^2/r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电学部分:计算题,涉及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电功率计算。

(2)力学部分:实验题,涉及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2. 答案:(1)电学部分:解答题,包括计算步骤和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教案完整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教案完整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3. 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为中考物理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光的反射与折射、电路分析。

重点:牛顿运动定律、简单机械、透镜及其应用、电流与电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光线仪、电路元件等)。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如起重机吊重物、眼镜的透镜、电路短路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2. 例题讲解(10分钟)针对重点难点内容,选择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如力的合成与分解、光的反射与折射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与例题相似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个性化辅导。

6.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加深学生的印象。

六、板书设计1. 力学部分: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简单机械2. 光学部分:光的反射与折射透镜及其应用3. 热学部分:热传递与热量4. 电学部分:电流与电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力的合成与分解练习题光的反射与折射练习题电路分析练习题2. 答案:见附件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掌握程度,对未掌握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辅导。

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物理科普读物,提高兴趣。

组织物理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互动环节4.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案人教版

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案人教版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物理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物理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物理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物理学科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习题软件:利用习题软件,提供丰富的练习题和测试题,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物理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物理现象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物理的魅力或特点。
举例:学生可能在解题时找不到关键、步骤不清晰、计算错误或对答案不理解。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讲解力学、功和能量、浮力和压强等基本概念和定律时,采用讲授法,清晰地阐述概念和定律的内涵和外延,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解题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提高学生在中考中的物理成绩。
三、教学步骤
1.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考物理总复习。
2.讲解:分别讲解力学、功和能量、浮力和压强等基本概念和定律,通过示例和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解题方法。
4.练习: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举例:学生可能对功的计算中的力和距离的对应关系、机械能转化的方向和条件等概念理解不准确。

((人教版))[初三物理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初三物理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初三物理总复习教案一运动的世界1、运动的相对性一个物体对参照物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称该物体运动,若对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则称该物体静止。

例:教室相对于行走的人是运动的。

龙舟相对于河岸是运动的。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龙舟相对于舟上的人是静止的。

2、长度的测量选:选择一个清晰的刻度开始测量放:放正刻度尺、紧靠被测物看:测量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分度值:刻度尺里面最小的刻度值)记:记下数值和单位例:图中测出的该物长度是 1.00 cm.3、长度单位换算1Km=103m 1m=10dm=100cm=103mm=106m=109nm例:45m=4.510-5m 0.23dm=2.3107nm4、速度的计算公式:v=st 其中:(1)计算时将s和t的单位化成ms或者km,则省n倍力,即F=f n,其中f为阻力(包括物重、滑轮重、摩擦等),所以若不计滑轮重和摩擦,则有F=Gn费距离情况:省了n倍力就要费n倍距离,即s=nh3、做功及效率的计算做功:W=FS,其中若F与S垂直则力F不做功效率的计算:(1)有用功(对目的物所做的功):W有=Gh(2)总功(力F所做的功):W总=FS(其中:s=nh)(3)效率η= W有W总4、功率:做功的快慢;P=Wt例1:.在水平路面上,某人用300牛的水平拉力,拉着重1200牛的车30秒内前进了10 米。

在这一过程中人对车做功的功率是( ) A.40瓦 B.100瓦 C.400瓦 D.3000瓦解:W=FS=300N10m=3000J P=wt=3000J30s=100w 选B例2、如右上图示用一滑轮组拉着重8×104牛的汽车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汽车所受阻力为车重的0.03倍,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求:(1)拉力F为多少牛? 80%=0.03GSF3S 得F=1000N(2)若汽车移动的速度为0.2米秒,1分钟内拉力做了多少焦的功?W=FS=F×n(vt)=1000×3×(0.2ms×60s)=3.6×104J[学法指导] 把握力臂的概念;区别用用功及总功理解省力则费距离初三物理总复习八分子动理论[学情分析]对本章的掌握情况较好,基本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应用到解释实际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及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3、认识宏观热现象与分子热运动的联系质子(+)[教学内容、方法与步骤]原子核(+)夸克一、物质的组成中子(不带电)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组成,而原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转二、分子动理论1、分子间存在间隙;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运动——温度越高则热运动越激烈;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学法指导] 解有关分子热运动的题目时注意:分子是肉眼看不见的,则如看到尘士飞扬并不能表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作业布置]1、腌鸭蛋时,把鸭蛋放入盐水中,过一段时间蛋会变咸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时,将消毒液喷洒在室外,过一会儿室内也会嗅到药味,这种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天气越热,药味就弥漫得越快,这又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一、知识梳理1. 运动的描述- 运动状态的描述- 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2. 力的作用- 什么是力- 力的分类- 力的合成和分解- 力的作用效果描述3.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 第二定律- 第三定律- 常见力学问题的应用4. 能量- 能量的种类-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功和功率二、考点梳理1. 运动描述和分析- 运动状态的表示方法、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 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运动图像和图像分析- 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定律的应用2. 力的分析- 力的分类、作用效果的描述- 力的合成、分解和平衡条件- 常见力学问题的分析和解答3. 牛顿运动定律- 三定律的描述和理解- 常见力学问题的应用4.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能量的种类、转化和守恒- 机械能的计算- 功和功率的应用三、考前复要点1. 强化运动描述和分析- 对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判断和描述,掌握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根据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运动图像和图像分析来解答题目- 掌握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定律的应用,尤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和应用2. 强化力的分析- 对各种力的作用进行描述和分析,特别是各种摩擦力和弹力的作用效果- 掌握力的合成、分解和平衡条件,可应对各种力的复合作用的分析- 熟练掌握常见力学问题的分析和解答方法3. 强化牛顿运动定律- 对三定律进行准确描述和理解,可用于各种力学问题的解答- 熟练掌握常见力学问题的应用方法4. 强化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对各种能量的种类进行准确判断和描述,尤其是机械能的计算- 掌握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定律和原理,可用于各种能量转化问题的解答- 熟练掌握功和功率的应用方法四、参考书籍- 《中学物理》人教版- 《物理课堂》人教版- 《中考物理全真模拟试卷》人教版。

【】中考物理复习全套教案(26份)人教版15(篇)

【】中考物理复习全套教案(26份)人教版15(篇)

物态变化总课章节(课题)名称物态变化复习(一)学时117时.知道常用温度计原理及结构;知识.正确使用温度计;技术.知道汽化和液化的异同点;.会用汽化和液化解说一些现象。

三维目标.察看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激烈的汽化现象。

过程.经过研究活动认识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色。

方法.经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育学生的察看及实验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经过教课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念,值观使学生乐于研究自然现象,乐于认识平时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学生特色分学生兴趣浓重,学生在这方面存在误区析项目内容解决举措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正确使用。

影响蒸发快慢的要素和沸腾的教课要点温度不变特色。

复习发问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特色及影响。

晶体与非晶体溶解曲线的辨别。

液体沸腾的温度曲线特色教课难点解说剖析实质生活环境下水的物态变现象的辨别教课过程设计教课札教课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企图记知识梳理一、物质的三态、物质的状态:物质往常有固态、液态随和态三种状态。

1、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冰、雪、霜、雹是固态;水、露、雾是液态,烧水做饭时见到的“白汽”也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

二、温度的丈量学生思虑议论问题创建情境引入课题、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摄氏温度:往常状况下的冰水混淆物的温度作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开水的温度作为100度,0度到100度之间平分红100份,每一份叫1摄氏度或(1℃)。

正常人的体温为37℃,读作37摄氏度;℃读作负摄氏度或零下摄氏度。

3、温度的丈量(1)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丈量温度。

它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培育学生认的。

识图象、利用(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图象的能力、依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量程适合的温度计。

b 、使用前认清温度计最小刻度值。

c 、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所有浸入液体中,不要遇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d 、待示数稳固后再读数。

e 、读数时将玻璃泡持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野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教案完整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教案完整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力学: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2. 光学:光的传播、反射、折射、透镜、光谱等;3. 热学:温度、热量、热力学定律、物态变化等;4. 电学:电荷、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电路等;5. 物理实验:各类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数据处理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各章节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力与运动的相互作用、光学中的光学器件、电学中的串并联电路、实验操作技巧等。

重点:牛顿运动定律、光的反射与折射、电路分析、实验原理及数据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2.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计算器、实验报告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2. 知识梳理:按照章节顺序,梳理各章节重点知识,让学生对整个物理体系有清晰的认识;3. 例题讲解:针对各章节难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5. 实践情景引入:结合实际生活,设计实践性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7. 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促进师生互动;8. 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提醒学生加强复习。

六、板书设计1. 知识框架:以树状图形式展示各章节知识点;2. 例题及解答:板书典型例题及解题过程,方便学生跟随;3. 重点、难点:用不同颜色粉笔标注,突出显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力学:计算物体受力情况,分析运动状态;(2)光学:分析光的反射、折射现象;(3)热学: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热现象;(4)电学:分析串并联电路的特点;(5)物理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3讲《透镜及其应用》教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3讲《透镜及其应用》教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第三讲《透镜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知道凸透镜、凹透镜的判别方法及他们对光的作用。

会熟练地画出经过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举例,并会归纳出新的特殊点。

理解眼睛的工作原理及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会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简单问题。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合作探究的科学精神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自觉保护视力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会解决实际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知识整理一、透镜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3、填表:名称又名眼镜实物形状光学符号性质凸透镜会聚透镜老花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发散透镜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具体见下表: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 倒立缩小实像f<v<2f 照相机f<u<2f倒立放大实像v>2f 幻灯机u<f 正立放大虚象|v|>u 放大镜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教案完整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教案完整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材为人教版《物理》。

复习范围包括第一章至第十章,具体内容如下:1. 第一章:物理学简介、测量长度和时间、质量与密度;2. 第二章:压力与压强、浮力、液体与气体;3. 第三章:热学基本概念、热量与能量、内能与做功;4. 第四章:力学基本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与惯性;5. 第五章:杠杆与滑轮、简单机械、功与功率;6. 第六章:声学基本概念、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应用;7. 第七章:光学基本概念、光的传播与反射、折射与透镜;8. 第八章:电磁学基本概念、电流与电路、电压与电阻;9. 第九章:磁学基本概念、磁场与磁体、电与磁;10. 第十章:物理学在生活与技术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记忆;2. 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应用;2.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回顾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2. 知识梳理:分别对第一章至第十章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突出重点知识;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4. 随堂练习:针对所学内容,设计随堂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中考物理总复习;2. 板书内容:分别列出第一章至第十章的重点知识,突出关键概念和公式;3. 板书结构:按照章节顺序排列,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查看和记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和加深学生对九年级物理课程的理解,掌握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

2、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考试应对策略。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1、力和运动:复习牛顿第一、第二定律,质点、参照系等基本概念,掌握运动学公式及其应用。

2、功与能:理解功、能量、功率等概念,掌握动能、势能、机械能等转化规律,以及机械效率、功率等计算方法。

3、热学:复习温度、热量、内能等概念,掌握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4、电学:复习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掌握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等计算方法,理解电路串并联及其应用。

5、光学:复习光的反射、折射、全反射等基本规律,掌握透镜成像原理及作图方法。

6、原子物理:了解原子结构、核能等基本知识,理解核裂变、聚变等能量释放过程。

教学重点:1、掌握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熟悉常用单位及符号。

2、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解题技巧。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关注科技发展动态。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1、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注重实例分析,加强学生的解题能力。

2、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供丰富的图片、动画和视频资源,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知和理解。

3、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活动,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发挥集体智慧。

四、教学环节设计1、回顾与梳理:对九年级物理知识进行整体回顾,梳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2、精讲与细练:选择典型例题进行精讲,注重解题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变式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3、拓展与深化:引入实际问题和现代科技发展动态,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归纳与总结:对复习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知识网络,便于学生记忆和应用。

5、复习与检测: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目,检测学生的复习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2024年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精彩教案全最新版

2024年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精彩教案全最新版

2024年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精彩教案全最新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中的第十二章《电流与电路》和第十三章《电功率》。

详细内容包括: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组成及种类、欧姆定律、电阻的计算、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功率的定义及计算、电能的转化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电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电路的能力,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电路分析,电功率的计算。

重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电源、导线、灯泡等。

2. 学具:计算器、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2. 例题讲解:讲解欧姆定律的应用,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电路分析方法。

3. 随堂练习:设计几个有关电流、电压、电阻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4. 知识拓展:介绍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多样性。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并分析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欧姆定律:I = V / R2. 串并联电路特点:串联: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总电流相等,总电压分配给各电阻。

并联: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总电压相等,总电阻小于各支路电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给定电压和电阻下的电流。

(2)应用题:设计一个串并联电路,计算总电流、总电压及各电阻的电压、电流。

答案:(1)I = V / R(2)根据串并联电路特点,先计算总电阻,再计算总电流,分配电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已经让学生掌握,教学方法是否合适。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电功率的概念,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人教版))[[初三物理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初三物理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

初三物理总复习教案运动的世界1、运动的相对性一个物体对参照物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称该物体运动,若对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则称该物体静止。

例:教室相对于行走的人是运动的。

龙舟相对于河岸是运动的。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龙舟相对于舟上的人是静止的。

2、长度的测量选:选择一个清晰的刻度开始测量放:放正刻度尺、紧靠被测物看:测量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分度值:刻度尺里面最小的刻度值)记:记下数值和单位例:图中测出的该物长度是1.00 cm.3、长度单位换算3 3 6 91Km=10 m 1m=10dm=100cm=10 mm=10 m=10 nm-5 7例:45 m=4.5 10-5m 0.23dm=2.3 107nm 4、速度的计算公式:v=s/t 其中:(1)计算时将s和t的单位化成m/s 或者km/h(2)式中三个物理量应对应于同一个物体(3)懂得将题中的物理情景画成简图,找出相应的方程例: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 秒他听到了回声。

若汽艇以100m/s 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是多远?5 秒内人走的路程为:S 船=V船t=100m/s 5s=500m解:5 秒内声音走的路程为:S 声=V 声t=340m/s 5s=1700m 如右图可知:他喊时离高崖的距离为:S= (S 船+ S 声)/2=1100m5、平均速度s来计算,切勿利用V= V1 V2来计算。

t2严格按公式v=例:汽车在长100m 的公路上行驶,前50m 的速度为20m/s,后50m 的速度为10m/s,汽车在这100m 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 m/s 。

s 50m 解:前半段时间为:t= = =2.5sv 20m/ss 50m 后半段时间为:t= = =5sv 10m/ss 100m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 =13.3m/s t 7.5s[ 应用练习]1.小明同学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内: (选填“运动”、“静止” )(1)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___ 的;以行驶的公共汽车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机械运动【考点聚焦】测量的初步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长度的测量。

2.体积的单位及其换算,体积的测量。

3.误差和错误。

4.长度的测量方法。

【知识结构】考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刻度尺、米尺、皮卷尺、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 Km=1000m;1 dm=0.1m;1 cm=10-2m;1 mm=10-3m;1μm =10-6m;1nm =10-9m 常考的物理长度估测课桌的高度约0.75 m,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 cm,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为20~30 cm,一支铅笔长度约20 cm, 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约1.5 m,教室每层楼高约3 m,一张纸的厚度约0.1 mm(3)测量:要做到四会;会放(刻度尺与被测长度平行);会看(视线与尺面垂直);会读(数据包括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单位);会使用磨损刻度尺进行测量。

特殊的测量方法:长度的测量还有一些特殊的方法,如用积累法测微小长度,比如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用尺规配合法测硬币直径、乒乓球直径、圆锥体高度;用化曲为直(棉2.时间的测量(1)测量工具:秒表、手表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秒(s);常用的单位有小时(h)分(min)等。

1h= 60min= 360 s.(3)测量:累积法估测时间,比如测脉搏跳一次的时间:先用秒表测脉搏跳若干次所花的时间,再用时间除以次数得到脉搏跳一次所花的时间。

常考的时间估测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0.4 s;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 s;普通中学生跑完100m用时约15 s;脉搏1 min内跳动的次数约75次.考点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2.参照物假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考点三、运动的快慢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国际单位是米每秒(m/s)。

图12.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区 别 匀 速 直 线 运 动 匀 速 直 线 运 动 特 点 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 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求 速 度用v=s/t 求速度用V=s/t 求路程s 内的平均速度【链接中考】 1.单位换算:8.5m= c m; 36000n m= k m 15cm 3= m 3。

条 的测量是正确的,这个木条的长度是 cm 。

3.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B .测量中误差和错误是不可避免的C.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尽量减小 D .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4.把一根刻度尺均匀但不准确的直尺跟标准直尺进行比较,当两尺零刻度线对齐时,不准确尺的30.00cm 刻度线正好与标准尺的29.50cm 刻度线平齐,由上面读数可知标准尺的分度值是 。

若用不准确的直尺测得笔盒的长度为15cm ,则用标准尺测得笔盒的长度为 cm 。

5.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1所示,在图中分别作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 、速度v 与时间t 的图像,正确的是( )6. 小明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车窗 B.铁轨 C .路边的树 D.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7.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行人沿该公路的便道向西散步。

以行人为参照物汽车( )A .向东运动B .向西运动C .静止不动D .无法确定8.校园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为了广大师生的安全,交警部门在校园和校园附近安放了图所示的四个标志,其中表示“限速5公里”的是( )9.一座大桥长1.6Km,一列长200m的火车以15m/s 的速度通过此桥,火车完全通过此桥所需的时间为多少?【教学反思】常考的物体运动的速度的估测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 ,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 ,自行车的行驶速度约为5 m/s.第二讲、声现象【考点聚焦】声现象涉及到的考点有: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声音的传播3.声速及有关计算4.乐音的三要素5.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呈现形式】上述考点常以填空和选择题型出现。

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知识结构】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1)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2)介质:固体、液体、气体均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1)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2)大小:15℃空气中声速为 340m/s 。

(3)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即: V固>V液>V气。

考点二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色、响度和音调。

考点三噪声及噪声的控制1.噪声名称概念影响因素相关关系音调声音的高低。

发声体的频率。

频率大,则音调高;频率小,则音调低。

响度声音的大小(强弱),常用分贝(dB)表示。

发声体的振幅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振幅大,则响度大;振幅小,则响度小。

音色声音的品质。

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发声体的发声方式决定。

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一般音色不同。

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1.物体发生振动且声波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害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2.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考点四声的利用1.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音)(1)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易集中。

(2)应用: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

2.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 的声音)(1)特点:能绕过物体传播、传播距离远。

(2)应用:预报地震、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3.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回声定位,B超。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如:超声波碎石。

【方法提示】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液体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大。

3.利用回声可求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等问题。

4.运用声音的三要素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

5.噪声的控制方法。

【链接中考】1.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架设的电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而产生的。

2.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是反映声音的,响度是反映声音的,我们通过声音区分不同乐器是靠。

3.将手表放在枕头下面,隔着枕头能够清楚第听到手表“滴答”声,这说明枕头的传声能力比空气。

4.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从一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再让它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两次用力大小一样,则两次发出的声音〔〕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 D.前三项都不同5.医生用听诊器可以清晰地听见患者心跳的声音,这是由于〔〕A.听诊器能自动收集有用的声音 B.听诊器减少了声音的分散,增大了响度C.听诊器减少了噪声的干扰D.听诊器靠固体传声效果好6.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小实验现象。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

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曲线。

7.“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杨光能模仿单田芳、刘欢等文艺名人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现场观众欣赏听到的歌声是通过传播的.8.科学家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 m/s) 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其原因是什么?【教学反思】第三讲、物态变化【考点聚焦】本部分涉及到的考点有:1.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

2.物质三态间相互转化及吸热、放热的情况。

3.晶体的熔点,并会查熔点表。

4.液体的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5.液体的沸腾和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6.应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

【知识结构】考点一温度及其测量1.温度(1)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常考的温度估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18~25 ℃.2.温度计(1)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使用方法:①估:估计被侧物体的温度。

②选:据估测温度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③看: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④放: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不要接触容器底或侧壁。

⑤读:待示数稳定后读取,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⑥记:正确记录测量的温度,不要漏掉单位。

考点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物体熔化时需要吸热。

2.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物体凝固时需要放热。

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考点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 物体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物体汽化需要吸热。

(1)汽化的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和沸腾的比较:2.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气体液化后体积会大大地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或二者兼用。

考点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升华过程吸热。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丸、钨等。

如用久的白炽灯灯丝变细,就是由于灯丝升华的缘故。

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凝华过程放热。

自然界中的霜的形成,就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方法提示】1.熟记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熔化、汽化、液化、凝固、升华、凝华。

2.日常生活中温度计如何正确使用:(1)“一看二清”。

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

(2)“三要”。

(a)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底;(b)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c)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