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饲料添加剂研究概况 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饲料添加剂研究概况
摘要:本文就营养性添加剂和非营养性添加剂两大类型饲料添加剂在水产中的应用及相关作用.
机制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饲料添加剂(feed additive)是指为了某种特殊需要而添加于饲料内的某种或某些微量物质。其主要作用是:补充配合饲料中营养成分的不足,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饲料口味,提高适口性,促进动物正常发育和加速生长,改进产品质,防治动物疾病,改善饲料的加工性能,减少饲料贮藏和加工运输过程中营养成分的损失。根据添加的目的和作用机制,把饲料添加剂分为两大类:营养性添加剂和非营养性添加剂。营养性添加剂是对饲料主体成分的补充,保证动物生长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以满足其生长的需要,如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非营养性添加剂是在饲料主体物质之外,添加一些它没有的物质,从而可帮助消化吸收,促进生长发育,保持饲料质量,改善饲料结构等,包括生长促进剂、促消化剂、益生菌制剂、诱食剂、粘合剂、抗氧化剂等。
营养性添加剂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1.1 氨基酸
鱼类对蛋白质的需求本质上是对氨基酸的需求,鱼类饲料中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比例大约是40:60。氨基酸添加剂能平衡日粮氨基酸结构,降低蛋白质用量,在促进矿物质的吸收利用的同时促进鱼类的摄食,即为诱食效应。研究发现,草食性鱼类对谷氨酸较为敏感,而肉食性鱼类对丙氨酸和脯氨酸较敏感,谷氨酸主要存在维管束植物中,蛤和鱿鱼中丙氨酸和脯氨酸含量较丰富。另外,L 型氨基酸对鱼类和甲壳类诱食性较强,复合型氨基酸比单一氨基酸诱食效果好。氨基酸添加剂还能够提高鱼类的免疫力,这种通过强化营养增强免疫力的方式在提倡健康生态养殖的今天意义更为深远。
1.2 维生素
维生素是水产动物正常代谢和生理机能所必需的一大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据报道,水产动物必需维生素包括11 种水溶性维生素和4 种脂溶性维生素。由于许多维生素的不稳定性,在生产维生素添加剂时,要进行酯化、包被等预处理以提高维生素的稳定性,提高鱼类对维生素的吸收利用率。维生素C 是在水产养殖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维生素添加剂。研究发现,维生素 C 可提高中国对虾的缺氧耐受力,增强机体免疫力。纵然维生素是动物体所必需的,但并非添加量越多越好,使用过程中还要注意维生素添加可能带来的毒性问题,主要是脂溶性维生素A 和维生素D 过多中毒,可引起动物食欲不振、精神颓废、发育异常等,甚至可导致死亡。
1.3 矿物元素
矿物质对水产动物生长发育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受到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重视。矿物元素包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有关鱼类对矿物元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钙、磷、镁、铁、铜、硒、锌、锰、碘、钴等元素的需求量以及缺乏症对鱼类的影响上。钙、磷参与体组织的结构组成,是骨骼、牙齿和鳞片的主要组成成分,同时可维持机体酸碱平衡。国内外有关鱼类对钙、磷研究报道较多,一致认为它们是鱼类营养的重要元素,对鱼类健康生长和饲料利用率有着重要影响。研究发现,饲料添加适量磷可促进黄颡鱼、鲤鱼、齐口裂腹鱼、草鱼、团头鲂、异育银鲫、青鱼、斑点叉尾鮰等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镁主要以磷酸盐形式存在于骨骼中,其余的存在于软组织和体液,且以肌肉中的含量较多。镁是众多酶反应以及脂肪、蛋白质和糖类代谢的必需因子,是生物体内重要的阳离子。镁对水产动物的营养生理作用表现在适量的镁可以促进生长,影响体营养组成以及脂肪代谢上。锌、锰、铜、硒等是作为酶(参与辅酶或辅基的组成)的组成成分和激活剂参与体内物质代谢,铁、碘、钴作为特殊功能化合物组成参与体内的代谢调节等。矿物元素对水产动物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需求量和缺乏症上,随着动物医学、营养学的不断发展,矿物元素营养的研究也进一步加深了,由于各种元素协同和拮抗作用,只有添加适当的比例关系,才能促进鱼类的健康生长,这方面的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
2 非营养性添加剂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2.1 促生长剂
促生长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刺激内分泌系统、调节新陈代谢、提高饲料利用率来促进水产动物的生长。应用于生产的促生长剂主要包括喹乙醇、激素、中草药、抗生素等。喹乙醇是一种广谱抗菌的化学药物,
其作用是影响代谢,促进合成,提高饲料中能量和氮的利用率,促进氮的沉积。已有研究表明,喹乙醇促进鲤鱼、罗非鱼、草鱼、斑点叉尾鮰的生长,提高存活率,但应控制喹乙醇的剂量在50 mg/kg 以下,否则会引起中毒。目前已知的对水产动物生长发育相关的内分泌激素主要有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类固醇类、胰岛素,但是激素容易在鱼体内残留而产生致癌作用,不宜规模使用。中草药具有天然、环保、无残留等优点,日益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中草药具有抗病菌、抗病毒、改善鱼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等作用,也可以作为水产饲料添加剂为水产动物提供营养物质。研究发现,中草药添加剂对鲤鱼、鲫鱼、草鱼、罗非鱼、黄鳝等的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力和代谢能力。抗生素对鱼类是否有促生长作用,尚存有争议。在日益关注绿色生态养殖的今天,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中的负面效应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易造成病原菌耐药性,药物残留问题,引起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和二重感染,免疫抑制,使机体的抵抗力降低而容易感染发病。
2.2 酶制剂
酶制剂可以促进饲料中营养成分的分解和吸收,提高其利用率,多由微生物发酵或从植物中提取,按所含酶类可分为单一酶和复合酶。目前,酶制剂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水产饲料中酶制剂的主要作用有:促进饲料消化吸收,促进水产动物摄食和生长;提高饲料效果,减少排泄物中营养物质含量;防止和减缓水产动物的应激反应;改善消化系统功能和一定的消炎作用。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分别能酶解饲料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使得料中的营养物质全面消化,提高饲料利用,且能够减轻对水质的污染。何小慧等[36]研究发现在饲料中添加溢多酶提高了草鱼生长速率,周小秋等在鲤鱼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复合酶制剂,进行75 d 的饲喂试验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聂国兴等也有报道了饲料添加木聚糖酶极显著提高了罗非鱼胃蛋白酶和肠道消化酶活力。此外,鱼类体内缺乏内源性植酸酶,无法利用饲料中植酸结合态磷,植酸酶能够水解植酸释放出磷,提高植酸磷的利用率,减少无机磷的添加量,降低磷的排泄量,减轻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同时植酸酶可以将与植酸络合的蛋白质释放出来,提高蛋白质的消化率。已有研究表明饲料添加植酸酶可以提高鱼体蛋白酶活性,这分别在鲤鱼、牙鲆、鲈鱼、罗非鱼、鲫鱼的试验研究中得到了证实。
2.3 微生态制剂
水产饲料微生态制剂是利用有益微生物,通过鉴定、筛选、培养、干燥等一系列工艺制成的生物活性制剂,具有抗病、促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无毒副作用、无药物残留等特点,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将这类产品定义为“可以直接饲喂的微生物”。首次将微生态制剂应用于水产养殖中,用芽孢杆菌处理鳗鲡降低了由爱德华氏菌引起的病死率。应用于水产饲料的有益微生物主要有双歧杆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蛭弧菌、放线菌、醋酸杆菌和酵母菌等。基础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可以在鱼体内形成优势菌群,恢复和加强肠道微生物系统,促进消化道分解酶活性的提高,促进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程鹏飞等报道,饲料添加光合细菌能提高西伯利亚鲟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倪学勤等研究发现,饲料添加微生物制剂显著提高了鲤鱼增重率,降低了饵料系数。微生物添加剂里面的益生菌都是良好的免疫激活剂和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能刺激免疫系统,提高吞噬细胞活性和抗体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水产动物血液成分和流动性,提高抗逆能力,使水产动物表现出最佳的生长发育状态,提高机体抗应激能力。微生态制剂今后的发展趋势应向高效、专一性,向工程菌领域发展,开发利用肠道其他菌群,研制出更多有利于动物健康的新型微生态制剂。从食品安全、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微生物作为水产饲料添加剂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饲料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2.4 诱食剂
诱食剂也称引诱剂、促摄食物质。其作用是提高配合饲料的适口性,诱引和促进动物对饲料的摄食。常见的诱食剂有氨基酸、甜菜碱、脂肪酸、核苷酸等,一般而言,氨基酸对鱼类的诱食作用具有单一性,胱氨酸对草鱼有诱食效果,丙氨酸对鳗鲡有诱食活性,但对虹鳟无诱食活性。且多项研究发现,复合氨基酸的诱食效果要优于单一氨基酸的添加。甜菜碱即三甲胺己内酯,是动物味觉的刺激物之一,不仅能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增加动物摄食量,而且能极大缩短摄食时间,同时,多项研究表明它的诱食作用还表现在与一些氨基酸的协同作用。研究表明,在斑节对虾的日粮中添加牛磺酸和氨基酸的混合物能够提高生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