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考试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建筑史考试重点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绪论
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种。
5、木构架建筑的优缺点:
优点
(1)取材方便
(2)适应性强:墙不承重,室内可自由分割;门窗可任意开设,以适应不同环境。(3)抗震性好:榫卯连接有一定的活动性,可有效抗震。
(4)施工速度快:木材比石材更易于加工。
(5)便于修缮搬迁。
缺点:
(1)木材资源缺乏、且易遭受火灾;
(2)难以满足大而复杂的空间需求。
(1)斗拱的主要构件:栱、斗、昂。
(2)四个作用:结构作用度量单位装饰作用建筑物等级的象征。
1、单体建筑的外部组成:
由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组成
单体平面构成要素是间
5、单体建筑的整体特征:
简明:平面以间为单位,由间构成单体建筑,平面轮廓和结构简明;
真实:建筑结构一目了然;
有机:梁柱承重,墙体只起分割空间的作用,有“墙倒屋不塌”之说;
平面、结构、造型三者不可分割。
单体建筑的屋顶类型:
(1)庑殿顶(四坡顶、四阿顶)歇山顶悬山硬山攒尖
处理建筑与环境关系的出发点:
古代儒家、道家都倡导的“天人合一”的思想。顺应自然改造自然
(一)善择基(二)因地制宜(三)整治环境
(四)心理补偿
隋代:宇文恺---隋代东西都城的规划、设计与营造者。大兴城的规划是古代城市建设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成功范例之一。
宋代:李诫---编修了《营造法式》,,并附有大量精致的图样。
明代:蒯祥、徐杲等---明代初期建筑名家、北京宫城设计者。蒯祥主要负责了总体规划和布局,徐杲负责了明代故宫三大殿的重建。
第一章穴居(黄河流域)
代表性遗址:西安半坡村遗址大房子
巢居(长江流域)
构木为巢
代表性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面积180多平方米)
——我国已知的最早使用榫卯技术的木结构房屋。
后期演变——干阑式建筑。
原始社会小结
奴隶建筑社会
夏: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是夏末都城——斟
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实例。
西周: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遗址——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四合院我国已知最早最验证的四合院实例
湖北圻春干阑式建筑
春秋:建筑上的重要发展是瓦的普遍使用
作为诸侯公式用过的高台建筑或称台榭的出现
封建社会前期
秦:(1)秦咸阳的布局:摒弃传统城郭制度,在渭水南北范围广阔地区大造离宫别馆。
(2)秦始皇陵: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人工坟丘。
汉:建筑技术的成熟(P28~31)
(1)木架结构趋于成熟:穿斗式、抬梁式已经形成。
建筑外观日趋复杂,楼阁建筑层数增加、斗拱大量使用,未定型。
(2)屋顶形式丰富多样,出现歇山顶,悬山与庑殿顶普遍使用。
(3)制砖技术和拱券结构有了巨大进步。
(4)石建筑(石墓、石刻、石阙)得到迅猛发展。
三国晋南北朝:建筑状况
园林——自然山水式风景园林得到重大发展
佛教建筑盛行:
佛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遗存最早的佛塔(密檐式砖塔)。
石窟寺:新疆克孜尔——最早的石窟如甘肃麦积山、敦煌莫高窟、
大同云岗、龙门石窟、太原天龙山等。
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寺佛塔和石窟
北魏时所建造的河南登封嵩岳寺砖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
我国自然山水式风景园林在秦汉时开始兴起,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有重大的发展
封建社会中期
隋唐五代;建筑成就:
城市建设:规模宏大,规划严整开朗;
隋大兴城——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城市,严整的方格网道路系统;
唐长安——规划严整,实行夜禁和“里坊”制,影响了日本的城市规划。
建筑群处理手法日趋成熟;
都城:总体规划加强,突出主体建筑,纵轴收放“三朝五门”。
陵墓:以山为陵,利用地形和前导空间来陪衬主体(唐乾陵)
石拱桥——安济桥(赵州桥)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
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砖塔得以发展——大小雁塔
宋辽金
建筑理论和制度:
宋--李诫《营造法式》——宋代设计与施工技术标准。这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
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唐以前的封建都城实行夜禁和里坊制度到宋朝都城汴梁突破了“夜禁”和“里坊”制
封建社会后期建筑
元朝
1、建筑类型:
藏传佛教得到提倡,藏传佛塔成为我国佛塔重要类型之一。
如北京妙应寺白塔,由尼泊尔工匠阿尼哥设计建造。
2、建筑技术:木架建筑构件简化,出现“减柱法”。
3、重要建筑:元代木建筑代表:山西芮城永乐宫。
第二章城市建设概论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阶段:
(1)城市初生期:原始社会晚期以及夏商、周三代;
(2)里坊制确立期:春秋~汉;
(3)里坊制极盛期:三国~唐;三国时的曹魏都城——邺开创了一种布局规则严整,功能分区明确的里坊制城市格局
(4)开放式街市期:宋代以后。
中国古代城市基本组成(三要素):
(1)统治机构(宫廷、官署)
(2)手工业和商业区
(3)居民区
《考工记》营国制度和规划方法;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理解)考工记被认为是当时诸侯国都城规划的记录也是中国最早的一种城市规划学说。
汉至明清的都城建设
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模式:
1、新建城市:早期先秦诸侯国都城和王城。
2、依靠旧城建新城:汉长安(傍秦咸阳旧城)、
隋傍西汉后周建大兴城等。
3、在旧城基础上扩建:
隋大兴:隋大兴城:位于汉长安城东南方;设计者:高颖、宇文恺。
城建革新之处:官府集中于皇城中,与居民市场分开,功能分区明确。
元大都:
三套方城:外城——皇城——宫城,轮廓接近方形。
皇城偏于城南,宫殿、御苑环绕水面展开,与传统宫殿布置手法迥异。
皇城东太庙,西社稷坛,外城门外设瓮城,防御进攻。
道路系统:分为“干道和胡同”两类
以宫城皇城为中心,进行布局轮廓近方形
本章要记得图 2-11清乾隆你那件北京成平面主要记住
左祖右社永定门正阳门鼓楼钟楼
第三章住宅与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