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肺类癌

合集下载

肺癌腺癌知识讲座总结汇报

肺癌腺癌知识讲座总结汇报

肺癌腺癌知识讲座总结汇报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腺癌是其中最常见的亚型之一。

为了提高公众对肺癌和腺癌的认识,我们组织了一场肺癌腺癌知识讲座。

在这次讲座中,专业的医生为我们分享了丰富的知识,并提供了预防和治疗肺癌腺癌的建议和方法。

首先,讲座介绍了肺癌腺癌的基本概念。

肺癌是一种由肺组织的恶性肿瘤,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其中,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非小细胞肺癌病例的40%。

腺癌起源于肺部的腺体组织,并常常发展成为转移性肿瘤。

讲座进一步介绍了肺癌腺癌的危险因素和病因。

吸烟被公认为最重要的致癌因素,它是肺癌腺癌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

其他因素如空气污染、遗传因素、家族史、某些化学物质暴露等也被认为与肺癌腺癌的发生有关。

接下来,我们了解到早期肺癌腺癌的症状和常见的体征。

尽管早期肺癌腺癌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当肿瘤进一步发展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胸痛、咳嗽、咳痰、咳血、气促、吞咽困难等症状。

此外,肺癌腺癌的晚期症状包括体重减轻、乏力、肺部感染等。

为了保持肺癌腺癌的预防和早期发现,讲座也介绍了一些预防和筛查方法。

首先,戒烟被公认为最重要的预防措施之一,因为吸烟是最主要的致癌因素之一。

此外,避免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和化学物质暴露也是预防肺癌腺癌的关键。

此外,讲座还提到了肺癌腺癌的一些筛查方法,如低剂量CT扫描和支气管镜检查。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肺癌腺癌,提高治疗成功率。

在治疗方面,讲座介绍了肺癌腺癌的常见治疗方法。

根据肿瘤的分期和患者的身体状况,治疗可以包括手术切除、放射疗法、化学疗法和靶向治疗等。

讲座还强调了团队合作和多学科治疗的重要性,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最后,讲座总结了肺癌腺癌的重要性,并强调预防和早期筛查的重要性。

肺癌腺癌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如果我们能够加强对其认识、提高警觉并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个挑战,降低患者的痛苦和死亡率。

肺癌相关信息报告模板

肺癌相关信息报告模板

肺癌相关信息报告模板摘要本报告旨在提供有关肺癌的基本信息,包括定义、原因、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了解肺癌的相关知识,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该疾病,采取适当的防范和治疗措施。

引言肺癌是指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它往往被称为“无声的杀手”,因为病人通常在疾病的晚期才意识到自己患上了肺癌。

早期发现和诊断肺癌至关重要,因为早期治疗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定义肺癌是由肺组织内的恶性细胞生长引起的恶性肿瘤。

它通常由吸入致癌物质如烟草中的化学物质或环境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导致肺部细胞发生异常变化和增生而形成。

原因吸烟是最常见和主要的导致肺癌的原因。

据统计,吸烟者比非吸烟者患肺癌的几率高出20倍以上。

此外,被动吸烟也会增加非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

其他导致肺癌的原因还包括空气污染、职业曝露(如石棉、镍、铬等),家族遗传等。

症状肺癌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直到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患者才会出现症状。

一些常见的症状包括:- 持续的咳嗽或咳血- 胸痛或胸闷- 气短或呼吸困难- 反复呼吸道感染- 体重减轻等诊断肺癌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多种检查和检验。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诊断方法:1. X射线检查:可以检测肺部是否存在肿瘤或其他异常。

2. 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肿瘤信息,比X射线更敏感。

3. 活检:通过取得患者肺部的组织样本,进行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恶性细胞。

治疗治疗肺癌的方法取决于肿瘤的类型、大小、位置和疾病的阶段。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1. 手术切除:通过手术去除肿瘤和相应的肺部组织。

2. 放疗:使用高能射线杀灭癌细胞。

3. 化疗:使用化学药物控制或杀灭癌细胞。

预防肺癌是可以预防的。

以下是一些预防方法:1. 不吸烟或戒烟:避免吸烟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

2. 避免被动吸烟:尽量不待在吸烟者的周围,减少被动吸烟的风险。

3. 注意环境:减少暴露在空气污染物中的时间和地点,如高污染的城市。

读书报告,肿瘤的特征

读书报告,肿瘤的特征

癌症的特征:新的时代摘要:肿瘤的特征包含六个生物学性能,他们是在人类肿瘤多步骤的发展过程中获得的。

这些特征构建了一个组织原则来使肿瘤的复杂程度合理化。

他们包括:持续的增生信号、生长抑制逃逸、细胞永生化、无限增殖的能力、诱导血管生成以及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

这些特征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由于基因组不稳定引起的。

基因组不稳定引起了遗传多样性,从而加快遗传多样性的获得,以及促进了多种肿瘤特征功能。

过去十年,概念上的进步给这个特征列表增加了两个新兴的潜在的特征——能量代谢重编程和免疫损伤逃逸。

除了癌症细胞外,肿瘤显示了另一维度的复杂性:他们包含一些被招募的,表面上正常的细胞,通过制造“肿瘤微环境”使其获得肿瘤的这些特征。

对这些普遍使用的概念的认识,会越来越多的影响新的治疗人类肿瘤的方式的发展。

引言:我们已经提出了六条肿瘤的特征组成了一个组织原则,这为我们理解不平常、多样的肿瘤提供了一个逻辑框架。

我们的讨论暗示这样一个概念,普通细胞渐渐地进展到瘤形成阶段,他们获得了一连串的特征性能,此外人类肿瘤发病机理多步骤的进程可以被合理化,通过初期的癌症细胞需要获得这些特征从而使他们变得具有成瘤性,最终具有恶质性的理论。

我们注意到一个从属的命题:肿瘤不仅仅是大量孤立的增生的癌症细胞。

相反,他们是由多种复杂种类的细胞组成的复合组织彼此互相侵入形成异质性。

我们描述那些被招募的组成肿瘤相关基质的普通细胞为:在肿瘤发生中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旁观者。

同样的,这些基质细胞有利于确定的特征的发展和表达。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这个概念被固话和延伸了,揭示了肿瘤生物学不在再能通过简单的枚举癌症细胞的特征来理解,理解它的时候必须包含“肿瘤微环境”对肿瘤发生的作用。

继这篇文字之后,在肿瘤研究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进展,新的观察结果已经服务于阐明和更正原来标志的功能的构想。

除此之外,其他一些观察结果却提出了问题,高亮了一些机械的概念,对我们原先详细阐述的标志特性的不够完整。

肺癌读书报告

肺癌读书报告

的调查报告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在2012年12月22日,对态度8调查网319受访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男性受访者占48%,女性受访者占52%,38%的受访者年龄在25-35岁之间,31%的受访者年龄在35-45岁之间,19%的受访者在25岁以下。

非常恐惧的比例要高于男性,35岁以下的年轻受访者比例较高。

访者的比例要高于女性,发病率高提成在第三位。

边很少人患肺癌的比例其次,女性受访者的比例要高于男性,25-35岁之间的受访者比例较高。

之间的受访者比例较高,认为肺、支气管病与汽车尾气会导致肺癌的比例也达到了五成以上,认为厨房油烟的会导致肺癌的比例达到四成二,女性受访者的比例要高于男性。

高于男性,五成六的受访者认为一些特殊职业也有导致肺癌的特点,四成二的受访者认为家族病史是肺癌发病人群的特点,女性受访者的比例也要高于男性。

的受访者知道pet/ct的治疗方法。

篇二:肺癌病理诊断报告格式 word 文档4. 区域淋巴结(包括支气管旁,肺内,叶间及单独送检淋巴结)(1)总数(2)受累的数目(3)被膜外是否受累5. 特殊的辅助检查结果(染色,染色等)篇三:2015临床肿瘤学进展年度报告-读书笔记2015临床肿瘤学进展年度报告每年美国新诊断为癌症的人数超过50万,随着临床肿瘤学研究取得的巨大成就,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得到明显延长,生活质量也得到不断提高。

肿瘤预防领域的巨大进步使癌症负担进一步降低。

美国癌症死亡率已经从1991年的峰值(215.1例/10万人)的基础上降低了20%,2010年的癌症死亡率为(171.8例/10万人)。

现在,美国现存活癌症患者为1450万例。

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度报告的第10个年头,《asco年度报告:2015临床肿瘤学进展》首次报告了asco年度进展(advance of the year)。

这个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报告上其他的重要话题包括了“十年回顾——历数自引入年度报告以来,癌症治疗方面的巨大变化”(开幕报告);“十年前瞻——肿瘤治疗领域下一个十年的趋势预测”;和“研究特辑——罕见癌症治疗方面令人振奋人心的趋势及进展”。

读书报告癌症的中医治疗

读书报告癌症的中医治疗

读书报告癌症的中医治疗目前,我国对早中期癌症治疗多选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晚期癌症患者一般采用中医中药治疗。

应该说,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深入,在治疗癌症方面有了很大进展(1)科学的方法是治疗癌症的关键现在选用中医中药治疗癌症的多为晚期患者或手术、放化疗后处于康复期的患者,对于不同的患者应该因人因病而宜,选用什么药物、剂型、用法与用量都是十分关键的,体质较差的患者应该先选用扶正药,体质好的可用祛邪药;口服用药有严重的不良反应者,可用外用药、注射液或栓剂,也可把口服药量改为少量多次,如含有蟾酥的抗癌中成药鹤蟾片,常用剂量每次6片,少数人用药有恶心、心跳加快的情况,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先少量多次口服,这样既保证了治疗效果又减轻了副作用。

由于晚期病人体质虚弱,口服药物消化道反应较大,加之长期静点使血管受到破坏,可用中成药和中药汤剂混合灌肠。

对于那些带瘤生存的晚期患者或不宜手术、放化疗的病人,可采取冲击疗法,即选用多种剂型的抗癌药物,通过不同途径分别用药,增加血液药物浓度,从而在短期内达到使肿瘤缩小、消失或钙化、液化、纤维化的目的。

(2)采用现代中医药科技手段治疗癌症我国中医中药治疗癌症多为传统模式,根据患者的检查,中医师采取辨证施治,开方煎药,在治疗原则上采用攻补结合,综合治疗。

现在治疗癌症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不规范、不科学,结果患者花了很多钱,受了不少罪,生存质量差,生存期缩短。

要想提高疗效,中医中药就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单一的水煎大药汤的方法,应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采用不同方法提取药物的有效成份,这样既可以节约中药材,又提高了药用价值和治疗的临床效果。

相同的中药材分布范围广,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产地,药材的有效成份含量不同,而不同的药用部位,药物作用也不同,不同的提取方法得到的有效成份不同,药物作用也就不一样。

如有些药材含生物碱,是抗癌的主要成份,如果单用水煮是不能将其主要成份提取出来的,必须经过醇提才可以得到,还有多糖、皂甙、挥发油类等等,都是需要根据药材所含的不同成份选用不同的方法提取的;同时,不同的剂型所达到的效果也不同,比如把药材的主要成份制成注射剂,采用静点或介入肿瘤组织内,比口服药抗癌作用快,疗效更好。

【读片时间】第1385期:肺类癌(中央型)

【读片时间】第1385期:肺类癌(中央型)

【读片时间】第1385期:肺类癌(中央型)肺类癌(中央型)【临床资料】女性,41岁。

咯血1个月余,CT检查发现左主支气管内占位。

15年前怀孕时曾咯血约100 ml,对症治疗后好转,4年前出现胸闷、胸痛,时有发热,无盗汗,现又出现类似症状。

图1肺类癌(中央型)ABCDEF【影像学检查】A-D.CT平扫见骑跨于左主支气管腔内外生长的肿块,腔内呈息肉样,腔外肿块内见环形钙化,腔内、外肿块呈“冰山征”,伴阻塞性炎症和不张;E〜H.增强扫描腔内外肿块明显强化,主动脉弓旁肿大淋巴结【最后诊断】肺类癌。

【诊断要点】肺类癌(carcinoid of lung)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占全部肺原发性肿瘤不足5%,起源于弥漫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系统,分为典型类癌(包括中央型和周围型)和非典型类癌。

典型类癌预后明显好于后者,属于低恶性。

肺类癌多数病变发生于肺亚段以上支气管壁。

本病男女发病率均等,90%见于50岁以下,平均发病年龄在40岁左右。

国内文献报道发病年龄为13〜70岁。

该肿瘤发生于支气管上皮细胞之间的Kulchitsky细胞,属分化相对较好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能分泌5-羟色胺。

1.临床表现:多数没有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咳嗽、咯血及气道阻塞症状,偶见类癌综合征。

2.X线胸片:1)中央型肺类癌表现:可有空洞,少数可有钙化。

(1)支气管阻塞性改变:阻塞性肺炎、肺不张和支气管扩张。

(2)肺门区肿块影,通常<3 cm,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

2)周围型肺类癌表现:(1)圆形或椭圆形肿块。

(2)边缘清晰,光滑锐利,可有毛刺及浅分叶。

(3)密度一般较均匀,可有空洞,少数可有钙化。

(4)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

3.CT表现:1)中央型类癌:(1)肺门区支气管腔内“息肉样”病灶,肿块呈“水螅样”长条状或支气管腔狭窄。

(2)向管外生长形成的软组织肿块,通常<3 cm,呈球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滑。

肿块的腔外部分大于腔内部分称为“冰山征”。

肺腺癌教学查房心得体会

肺腺癌教学查房心得体会

一、前言肺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肺腺癌教学查房活动,通过与各位专家学者的交流与学习,我对肺腺癌的诊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查房的心得体会。

二、肺腺癌的概述肺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

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吸烟、环境污染、遗传等因素有关。

肺腺癌的发病率在男性、女性中均较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肺腺癌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晚期可出现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三、教学查房的主要内容1. 肺腺癌的病理分型肺腺癌的病理分型包括:单纯腺癌、腺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等。

不同类型的肺腺癌在临床治疗上存在差异,了解肺腺癌的病理分型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2. 肺腺癌的诊断肺腺癌的诊断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CT、PET-CT等,有助于发现肿瘤的位置、大小、侵犯范围等。

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肺腺癌的金标准,包括痰细胞学、支气管镜活检、手术切除标本等。

分子生物学检查有助于判断肺腺癌的基因突变类型,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3. 肺腺癌的治疗肺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

手术是早期肺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适用于肿瘤局限、患者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

放疗和化疗适用于晚期肺腺癌患者,可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靶向治疗是根据患者肿瘤的基因突变类型,选择相应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4. 肺腺癌的预后肺腺癌的预后与肿瘤分期、病理分型、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有关。

早期肺腺癌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晚期肺腺癌患者的预后较差。

四、心得体会1. 提高对肺腺癌的认识通过本次教学查房,我对肺腺癌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对肺腺癌的认识。

2. 学习专家经验在教学查房中,我有幸聆听了各位专家学者的讲解,学习了他们的临床经验和治疗策略,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肺癌诊断报告解读

肺癌诊断报告解读

肺癌诊断报告解读当拿到一份肺癌诊断报告时,那种心情就像是突然被扔进了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恐惧、迷茫、不知所措一股脑儿地涌了上来。

这薄薄的几张纸,仿佛承载着千斤重担,压得人喘不过气。

咱先来说说这诊断报告上的那些专业术语。

什么“肿瘤大小”啦,“淋巴结转移情况”啦,“病理类型”啦,每一个词都像是一个神秘的密码,让人摸不着头脑。

就拿“肿瘤大小”来说吧,医生会用具体的数字,比如几厘米乘以几厘米来描述。

这数字可不得了,它就像是肿瘤这个“小恶魔”的身高体重,数字越大,说明它越张狂。

还有“病理类型”,这玩意儿就更复杂了。

有腺癌、鳞癌、小细胞癌等等。

我有个朋友的亲戚,被诊断出了肺癌,拿到报告看到“腺癌”这两个字的时候,整个人都懵了。

他完全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只觉得这两个字像两块大石头,重重地砸在了心里。

后来经过医生耐心解释,才大概明白了腺癌相对来说生长速度可能没那么快,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再说说“淋巴结转移情况”。

如果报告上写着“有淋巴结转移”,那可真不是个好消息。

这就意味着癌细胞这个“捣蛋鬼”已经不安分地开始往外跑,想要占领更多的“领地”了。

我曾经亲眼见到过一个患者家属,在听到医生说有淋巴结转移时,眼泪“唰”地一下就流了出来,那场景,真让人心酸。

除了这些专业术语,诊断报告上还会有一些影像学的描述。

比如说“肺部有阴影”“结节边缘不规则”等等。

这阴影和不规则的边缘,就像是癌症露出的“马脚”,让医生能够发现它的踪迹。

有一次,我陪一个朋友去拿他父亲的诊断报告,看到片子上那黑乎乎的阴影,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朋友拿着片子的手都在微微颤抖,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另外,诊断报告上还会有一些关于肿瘤标志物的数值。

这些数值就像是癌症的“指纹”,能帮助医生进一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如果数值高出正常范围很多,那往往意味着情况不太乐观。

不过,大家也别一看到肺癌诊断报告就觉得世界末日来了。

其实,现在的医疗技术越来越发达,很多肺癌患者经过治疗都能有效地控制病情,甚至有些人还能完全康复呢。

肺癌读书笔记

肺癌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肺癌是全球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非小细胞肺癌(nsclc) 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0%以上。

晚期nsclc患者总的生存率仍然很低。

近年来nsclc临床研究的重点仍然是晚期nsclc的治疗,并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结果。

1 化疗对于晚期nsclc患者,其治疗目的是延长生存时间和改善生活质量。

20世纪80年代末rapp的研究表明晚期nsclc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优于最佳支持治疗。

随后一系列著名的临床研究确定了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的临床价值。

90年代中期meta分析结果,进一步肯定了化疗对晚期nsclc的作用。

1. 1 一线化疗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目前仍然是晚期nsclc的标准一线化疗方案。

ecog1594发表了4种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结果,总的1年、2年生存率分别达到33%、11%,与mip和ep方案比较显示出较好的生存优势。

临床研究证明以新药联合铂类的两药联合方案优于新药单药,能提高缓解率近1倍,中位生存时间(mst)明显延长,因此推荐联合新药和铂类作为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

关于化疗周期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公布的不可切除nsclc的治疗指南指出, 4~6周期的化疗已经足够。

1. 2 二线化疗近年来有关二线治疗的临床研究,由于患者的病情复杂、多数研究样本偏小,结果也各不相同。

直至最近有关晚期nsclc的二线治疗的大型、随机、对照研究试验才开始试图确定二线治疗的作用地位。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ⅱ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多烯紫杉醇单药治疗的缓解率为14%~22%、mst为7~11个月、1年生存率为18%~44%。

2个ⅲ期临床试验tax 317和tax 320,目的在于观察多烯紫杉醇在晚期nsclc二线治疗中的价值,结果发现缓解率和生存率均较ⅱ期临床试验结果低,但多烯紫杉醇显示出明显的肿瘤相关的症状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曾接受紫杉醇化疗的患者与未接受紫杉醇化疗的患者的缓解率和生存期相似,表明多烯紫杉醇二线化疗方案同样适用于曾接受过紫杉醇化疗的患者。

肺癌实训报告总结

肺癌实训报告总结

肺癌实训报告总结1. 引言本文是对于肺癌实训的总结报告,主要总结了实训的目的、过程以及结果,以及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和所采取的解决措施。

通过本次实训的学习和实践,对肺癌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实训目的本次实训的目的是加深对肺癌的认识,掌握相关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将来的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3. 实训过程实训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3.1 肺癌病因和症状的学习首先,我们进行了有关肺癌病因和症状的学习。

通过学习相关的文献资料和观看专家讲座,我们了解了肺癌的主要病因以及常见的症状和临床表现。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案例分析,深入了解肺癌的特点和诊断方法。

3.2 肺癌的诊断技术实践在了解了肺癌的病因和症状后,我们开始进行肺癌的诊断技术实践。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学习了放射学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和内镜检查等诊断技术的应用。

我们掌握了X线胸片、CT扫描以及纤维支气管镜等常见的检查方法,并学会了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3.3 肺癌治疗技术的学习和训练在诊断技术实践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学习了肺癌的治疗技术。

通过学习资料和参与实际操作,我们了解了常见的肺癌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化疗、靶向治疗等。

我们还学习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以及并发症的处理等内容,增加了对肺癌治疗的全面认识。

3.4 患者护理技巧的培训和实践在诊断和治疗技术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还进行了患者护理技巧的培训和实践。

通过学习相关知识和技巧,并进行模拟患者的护理实践,我们增加了对患者护理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从与患者的交流、心理支持、病情观察等方面,提高了我们的护理技巧和综合素质。

4. 实训结果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果:4.1 对肺癌的认识更加深入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对肺癌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肺癌病例演讲稿三分钟(3篇)

肺癌病例演讲稿三分钟(3篇)

第1篇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例典型的肺癌病例,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够增进大家对肺癌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

以下是我将要分享的病例详情。

一、病例摘要患者信息:姓名:张先生性别:男年龄:60岁职业:教师主诉:1. 咳嗽、咳痰2个月2. 咳血1周3. 胸闷、气短1个月现病史: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丝,无明显发热、胸痛、盗汗等症状。

1周前咳血,量不多,为鲜红色。

1个月前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

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均较差,体重下降约5公斤。

既往史:患者既往有吸烟史,每天约20支,已戒烟10年。

无其他慢性病史。

家族史:父母均因肺癌去世。

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9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

1. 胸部检查: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湿啰音。

2. 心脏检查:心率9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3. 腹部检查:肝、脾肋下未触及,无压痛、反跳痛。

辅助检查:1. 胸部CT:(1)右肺上叶肺窗可见一约3.0cm×2.5cm的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缘不规则,内部密度不均,周围可见毛刺征及胸膜牵拉。

(2)左肺下叶可见一约1.5cm×1.0cm的结节影,边缘光滑,密度均匀。

2. 肺功能检查: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3. 血常规:白细胞4.5×10^9/L,红细胞3.8×10^12/L,血红蛋白110g/L,血小板120×10^9/L。

4. 血生化: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正常。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初步诊断为:1. 肺癌(右肺上叶、左肺下叶)2. 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鉴别诊断:1. 肺结核:患者无结核病史,痰涂片未找到抗酸杆菌,排除肺结核。

2. 肺炎:患者无发热、胸痛等症状,排除肺炎。

3. 肺部良性肿瘤:患者年龄较大,症状较重,且影像学检查显示肿块边缘不规则、内部密度不均,排除良性肿瘤。

教你如何读懂肺癌病理报告

教你如何读懂肺癌病理报告

教你如何读懂肺癌病理报告肺癌是我们身边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肺癌的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报告,该报告是通过对患者肺组织的细致观察和分析得出的。

然而,对于非医学专业人士来说,肺癌病理报告常常充满了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描述,很难理解。

因此,学会如何读懂肺癌病理报告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来说至关重要。

在本系列教程中,我将为大家解析肺癌病理报告的各个部分,包括肿瘤类型、组织学特征、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等内容。

通过了解这些关键信息,您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估自己或家人的肺癌病情,为后续的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请注意,本教程仅供参考,如果您或家人确诊为肺癌,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以便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读懂肺癌病理报告吧!一、病理报告的基本内容都有什么1、临床信息:报告会列出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等,并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咳嗽、咯血、胸痛等。

此外,影像学检查结果,如X射线、CT扫描、MRI等,也会被包括在报告中,以提供更全面的病情描述。

2、病变部位和大小:报告会详细描述肿瘤的位置和大小。

肿瘤位置一般用解剖学术语(如上叶、下叶、中叶等)或具体位置(如肺尖、肺门等)来描述。

肿瘤大小则通常使用肿瘤直径(以厘米为单位)进行描述。

3、肿瘤类型和分级:报告会确定肺癌的类型和分级。

肺癌的类型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等。

分级是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和组织学特点进行评估,常用的分级系统包括TNM分期系统和细胞分级系统。

不同类型和分级的肺癌对治疗策略和预后有重要影响。

4、组织学特点:报告会详细描述肿瘤细胞的形态、结构、核分裂活动等特点。

这些描述包括细胞形状、细胞核的大小、异型性、核分裂活动的频率等,用于确定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评估其恶性程度。

5、特殊检测结果:有时,为了进一步了解肿瘤的特性,病理学家可能会进行特殊的检测,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子遗传学检测等。

这些结果会在报告中被解读和解释,以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预后信息。

肺部疾病读书报告,综述

肺部疾病读书报告,综述

肺部疾病读书报告,综述肺部疾病读书报告综述引言肺部疾病是一类影响呼吸系统的疾病,它们可以导致呼吸困难、咳嗽、肺部疼痛等症状。

针对肺部疾病的研究对于提高人类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本报告将综述一些常见的肺部疾病及其相关研究成果。

猝死性哮喘猝死性哮喘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它会导致突发性的呼吸困难和哮喘发作。

研究表明,使用合适的哮喘控制药物和规范的生活方式可以预防猝死性哮喘发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逐渐进展的肺部疾病,其特点是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梗阻。

研究发现,戒烟、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和呼吸康复训练可以显著减少COPD患者的症状和疾病进展。

肺癌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

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低剂量CT扫描等早期筛查方法可以提高早期肺癌的检测率。

结论肺部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但通过科学的研究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降低肺部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希望本报告能为进一步研究肺部疾病提供一些基础和启示。

参考资料4. Heuvers ME, et al. Lung cancer screening by low-dose CT scan in smokers and risk assessment outside a trial setting. Respiration. 2014;88(1):17-23.5. 郭晓莺,黄雅莉.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广东医学. 2018;39(22):3324-3328.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可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依据。

肺癌病例诊断报告范文

肺癌病例诊断报告范文

肺癌病例诊断报告范文# 肺癌病例诊断报告。

一、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姓名:[姓名],性别:[性别],年龄:[X]岁。

二、就诊原因。

这位患者啊,就像大多数人一样,开始是有点小不舒服才来看病的。

他老是咳嗽,可不是那种偶尔咳两声清清嗓子的咳法,那是止不住地咳,就像喉咙里有个小闹钟一直在响。

而且啊,他还感觉喘气特别费劲,就像有人在他胸口压了块大石头似的,稍微动一动就气喘吁吁的,整个人都没什么力气,精神头也差得很。

三、检查过程。

1. 影像学检查。

我们先给他做了个胸部X光片,这片子一出来啊,就感觉有点不对劲。

肺上有个阴影,看起来就像一片乌云遮住了原本晴朗的天空。

不过X光片有时候看得不是特别清楚,就像隔着一层雾看东西似的。

所以我们又给他安排了胸部CT检查。

这CT可就像给肺部做了一个高清扫描一样,看得那叫一个仔细。

结果发现,在他的右肺上叶有个肿块,这个肿块可不小呢,形状也不规则,边缘还毛毛糙糙的,就像一个调皮捣蛋的小怪兽在肺里安了家。

2. 病理检查。

光看到这个肿块还不行啊,得知道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于是我们就取了一点这个肿块组织来做病理检查。

这就好比从这个小怪兽身上揪下一点东西来,看看它到底是什么妖怪变的。

病理结果出来了,确诊是肺癌。

这个消息对患者和家属来说,就像晴天霹雳一样。

不过咱们也得面对现实,知道是什么病才能想办法治啊。

四、肺癌类型。

经过详细的病理分析呢,这个肺癌是腺癌。

腺癌啊,就像是肺癌里的一个狡猾的家伙。

它通常起源于肺部的腺体细胞,这些细胞本来是规规矩矩干活的,结果现在叛变了,开始不受控制地疯狂生长。

五、疾病分期。

根据检查结果来看,这个肺癌已经到了中期。

就像是敌人已经攻占了一部分阵地,还在继续扩张一样。

不过好在还没有扩散到身体的其他远处部位,就像这个小怪兽虽然长大了,但还没有跑到别的地方去搞破坏。

六、预后情况。

这个预后呢,就像天气预报一样,只能大概预测一下。

因为每个人的身体就像一个独特的小宇宙,对疾病的反应都不太一样。

呼吸内科读书报告

呼吸内科读书报告

肺癌早期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全球癌症( GLOBOCAN) 2018 数据库中,每年全球估计有209万新病例和176 万人死于肺癌。

我国肺癌总的五年生存率仅为18.7%。

大多数肺癌患者发现时已是进展期,由于发现不及时、诊断延误是引起其极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早期肺癌的诊断率对提高其整体生存率至关重要。

近年,肺癌早期诊断的新技术不断出现,为肺癌筛查的有效实施创造了条件。

1 肺癌高危人群的界定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NCCN) 发布的2020 版非小细胞肺癌指南推荐肺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吸烟史、环境暴露( 大气污染、室内燃煤等) 、职业暴露(氡、砷及石棉等) 、癌症既往史、肺癌家族史、合并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2018 年版《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建议将我国肺癌高危人群定义为年龄≥40 岁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险因素者: ( 1) 吸烟史: ≥20 包年( 或400 年支) 或曾吸烟≥20 包年( 或400 年支) ,戒烟时间<15 年; ( 2) 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 如石棉、铍、铀、氡等; ( 3) 现病史: 合并慢阻肺、弥漫性肺纤维化; ( 4) 既往史: 有肺结核病史或罹患恶性肿瘤者; ( 5) 家族史: 有肺癌家族史者。

2 筛查方法2. 1 影像学筛查2. 1. 1 胸部X 线此技术较早用于肺癌大规模检查,是X 射线穿透不同密度的人体组织,投影在胶片上。

X 线简便易行、放射损伤较CT 低,但空间分辨率低,病灶易被其它脏器所掩盖,导致病灶部位漏诊、误诊,尤其是直径1 厘米以下的小结节。

X 线多用于初级保健对疑似肺癌患者的一线筛查,联合痰细胞学检查也并不能降低肺癌患者的死亡率,有研究表明不论是否联合痰细胞学检查,均不支持胸部X 线来筛查肺癌。

2. 1. 2 胸部CT( Computed Tomography) CT 是由探测器接收透过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X 线,经过一系列的信号转换及计算机处理,得到按矩阵排列的众多像素图像。

肺腺癌讲座心得体会

肺腺癌讲座心得体会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肺腺癌的讲座,聆听了专家们对肺腺癌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手段以及预防措施的深入讲解。

这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增加了对肺腺癌的认识,也使我更加关注自身健康,现将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首先,讲座让我了解到肺腺癌的发病原因及高危因素。

肺腺癌是一种起源于肺腺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可能与吸烟、环境污染、职业暴露等因素有关。

此外,家族遗传、年龄、性别等也是肺腺癌的高危因素。

通过这次讲座,我深刻认识到预防肺腺癌的重要性,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烟草和污染,关注自身健康。

其次,讲座详细介绍了肺腺癌的诊断方法。

早期发现肺腺癌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目前,胸部CT、支气管镜、病理活检等是常用的诊断手段。

专家强调,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在治疗方面,讲座介绍了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方法。

针对不同病情,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手术是治疗肺腺癌的主要方法,适用于早期病例。

化疗、放疗等辅助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减轻症状。

靶向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手段,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基因突变进行治疗,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的特点。

最后,讲座强调了肺腺癌的预防措施。

预防肺腺癌的关键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避免环境污染等。

此外,专家还建议,有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基因检测,以便早期发现潜在风险。

通过这次讲座,我深刻认识到肺腺癌的危害性以及预防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1. 关注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肺腺癌的发生。

2. 定期进行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 积极参与科普讲座,提高自身对肺腺癌的认识。

4. 加强家庭关爱,关注家人的健康状况,共同预防肺腺癌。

总之,这次肺腺癌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增长了知识,也让我更加关注自身及家人的健康。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将这些知识付诸实践,为健康生活努力。

一例有复杂肺病史的支气管肺类癌病例报告

一例有复杂肺病史的支气管肺类癌病例报告

染、 止血等治疗后 好转 ; 2 7 年 前顺产一 子 , 诉 分娩后 曾行 胸片检 查提示 “ 右肺 多发结节 ” , 但未保存影像学资料 ; 后患者 间断有反复咳痰 、 痰 中带
血发 作 , 诉 自行 口服抗 生素等药物 后能好转 , 此 次发病前 未再 定期查胸 片、 胸部 C T 等 。否认 高血压 等病史 。 体格 检查 : 中年 老女 性 , 一般 可 , 生命体 征平稳 , 浅表 淋巴结未及 肿 大。 听诊左肺 呼吸音消失 , 右肺 呼吸音清 , 未闻及 干湿罗音 , 心律齐 , 未 闻
及 明显病 理性杂音 。
血, 2 0 余天前 咳嗽 、 气急 , 最终经病理确 诊支气 管肺类癌 。 患者 2 7 年前 胸 片就发 现右肺结节 , 且反复间断 出现痰 中带 血症状 , 但患者 2 7 年来并
未 定期复查胸 片、 胸部 C T 、 支 气管镜等 检查 , 而是 每次发病均 自行 口服 药 物缓解 。 对于有长期 咳嗽、 咳痰 、 咯血 、 气 急等 呼吸道症状 的患者 , 需要 考虑支气 管肺类癌这样 的少见疾病可能性 , 积极行 胸部 c T 、 支气管镜检 查有助及早发现病灶 。 本例患者治疗上没有较好办 法 , 3 5 年前曾行左肺全 切术 , 此次发 病左 主支气管及右肺 均有肿块 , 无 法手术治疗 , 而患者病理 提示典型类
类 癌( P B C ) 占全身类癌 的 2 0 %左右 , 占所有肺原发 恶性肿瘤 的 1 . 1 %, 女 性 多于男性 , 男女 比例为 1 : 2 . 1 , 以 中央型多见 。P B C 患者 的发病年 龄跨
【 中图分类号 】 R7 3 4 . 2
1 病 例 报 告
患者, 女性 , 5 1 岁, 因“ 反复 咳嗽 、 气急 2 O余天 ” 于2 0 1 4 年 6 月 1 9 日 入住浙江大学 附属邵逸夫 医院呼吸 内科 。 患者 2 4 天前 出现反复 咳嗽 、

读书报告-医院护理人员读书报告书写记录-肺癌根治术后心律失常

读书报告-医院护理人员读书报告书写记录-肺癌根治术后心律失常

医院护理人员读书报告书写记录题目:有感于《肺癌根治术后心律失常相关因素的研究和探讨》内容:肺癌是当前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肺癌手术适应症的不断扩大及心电监护的临床应用,心律失常作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己经引起人们的重视。

而胸部手术后早期常发生的心律失常,包括心房纤颤,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尤其是心房纤颤,其临床症状往往需要转复为窦性心律才能缓解。

它可以显著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影响临床预后,严重时可明显影响循环功能,甚至导致体克、心跳骤停等。

因此,对于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因素的深入研究及预防、治疗,己成为现代医学关注的重点之一。

文献报告,肺癌术后心率失常发生率为O.7%-54.3o其中有各种因素如高龄、低氧血症、右室扩大以及肺动脉高压等是目前比较公认的高危因素。

肺癌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术前常合并呼吸、循环等系统疾病,使心肺功能进一步下降,因而开胸手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1)、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患者的各器官发生退行性变化,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心肺功能减退,多伴有心脏、肺并发症,机体代偿能力差,因此对手术创伤、麻醉缺氧和失血等耐受性差。

老年人术后早期血流勃滞性明显增高,加之多有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应变能力减弱,心排血量、心肌氧利用率及心肌收缩力均明显降低,且多有心肌或传导系统方面的异常,开胸手术、肺切除的侵袭,导致肺通气功能低下、缺氧,术后容易发生心律失常。

(2)、长期吸烟使纤毛运动能力减弱,支气管杯状细胞增生,勃膜分泌增多,气道净化能力减弱,支气管分泌物储留,导致术后余肺膨胀不全,是造成残腔长期不闭合或引起呼吸道继发感染的重要因素。

严重者可引起通气不足、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内分流增多,肺切除特别是全肺切除对肺功能的损害更大,更容易引起术后低氧血症,导致心律失常。

(3)、病人的肺功能状态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第一秒肺活量(FEVI)是评估肺功能的重要指标,FEV1<70%或FEV1/FVC(肺活量)V70(⅛则提示病人存在明显的通气功能障碍,如小气道痉挛、狭窄、肺气肿等。

肺癌疾病研究报告

肺癌疾病研究报告

肺癌疾病研究报告肺癌是一种以肺组织恶性肿瘤的形式出现的癌症。

它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是导致世界各地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2018年全球约有185万人因肺癌而死亡。

因此,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这种疾病,有必要从不同层面对肺癌进行综合研究。

最新的研究表明,大多数肺癌是由吸烟引起的。

实际上,吸烟是肺癌发病率最高的因素之一,吸烟者肺癌死亡率是不吸烟者的20倍。

此外,另一个因素是污染物,例如空气中的致癌物质、工作场所的化学物质以及各种化学处理的烟草制品。

这些都是潜在的肺癌的元凶。

近年来,针对肺癌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且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

在做出针对肺癌治疗和管理的决策时,需要了解患者诊断、治疗和疾病进展的多个方面。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和新的治疗方法的涌现,例如免疫治疗、基因突变检测和靶向治疗,肺癌患者获得了更好的治疗结果和生存率。

然而,某些特定的肺癌亚型或新的突变类型可能无法在当前的治疗中得到足够的关注,需要针对这些亚型和新突变类型的治疗进行更多的研究和探索。

目前,不断有新的研究发现和进展。

在最新研究中,科学家们通过分析大量肺癌患者的基因组数据和转录组数据,确定了一种新的肺癌亚型,被称为上皮性肿瘤亚型,它与恶性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此外,一项研究表明,致炎性细胞因子受体CRLF2在肺腺癌中表达水平明显增加。

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尤其是在免疫治疗方面。

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德威特医院的医学副院长、癌症免疫学专家克里斯汀·迈克尔森教授表示,“这些研究为肺癌治疗和管理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更广泛的视野。

我们希望这些研究能够加速肺癌筛查和预防方法的开发和完善,以降低肺癌的死亡率。

”尽管肺癌治疗和管理的进展非常快,但它仍然是一种严重的疾病。

不幸的是,目前的预后仍然相对不佳。

康涅狄格大学的癌症专家马克·贝克曼教授认为,“在肺癌领域取得进展的同时,我们仍然需要更加集中的研究,以寻找更好的疾病管理方法和治疗策略。

原发性肺类癌47例临床治疗体会

原发性肺类癌47例临床治疗体会

原发性肺类癌47例临床治疗体会张竞; 初向阳; 王云喜【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0(14)1【摘要】目的探讨肺类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与预后。

方法收集1998~2009年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原发性肺类癌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前检查及术后的病理学检查结果、预后情况等进行分析。

结果男31例,女16例。

年龄26~68岁。

28例为中央型,19例为周围型。

32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其中22例行镜下活检。

本组患者均行外科治疗。

术后病理报告典型类癌28例,淋巴结转移率为21.4%;不典型类癌19例,淋巴结转移率为68.4%。

随访截止至2009年10月,典型类癌5年生存率为82.5%;不典型类癌5年生存率为48.5%。

结论肺类癌属低度恶性肿瘤,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可诱发类癌综合症,影像学表现以中央型肺癌多见。

肺类癌以手术治疗为主,切除后预后良好。

病理类型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肺类癌预后的两个重要因素,典型类癌预后好于不典型类癌。

放化疗效果仍有争议。

【总页数】3页(P7-8,28)【作者】张竞; 初向阳; 王云喜【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北京 1008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相关文献】1.27例原发性肺类癌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 [J], 赵晓亮;张强;苏延军;王长利2.原发性肺类癌的临床表现及MSCT诊断 [J], 刘群星3.原发性肺类癌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探析 [J], 刘志锋;李冬梅;何顺平;黄江4.原发性肺类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研究 [J], 刘广杰;刘庆熠;解少男;孟宪利;王洪琰;卢永昌5.原发性支气管肺类癌8例临床分析 [J], 宋煜宏;李强;韩泳涛;何金涛;肖文光;彭林;朱江;方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肺下叶前基底段肿块, 大小3.6cm*2.7cm*2.7cm
SUVmax 3.8
PET-CT报告:考虑右下肺周围型肺癌可能
PET-CT报告:考虑子宫肌瘤,未排除恶性可能
治疗
2014-06-11全麻下VATS右下肺叶切除+系统 性纵膈淋巴结清扫
术后第五天痊愈出院
病理报告
• (右下肺)肺不典型类癌。 • - 因肿瘤缺损,最大径至少为2.2cm; • - 肿瘤侵犯脏层胸膜,但未穿透; • - 未见明确脉管癌栓及神经束膜侵犯; • - 冰冻送检“右下肺支气管切缘”未见癌; • - 淋巴结可见癌转移(共1/16,其中“第2组淋巴结”0/4;
• 多因素分析发现只有远处复发被证实为生 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5年总生存率80%
复发模式和部位
32 out of 127 patients (25.2%) of recurrence : • 5 corresponded to locoregionalrecurrences (3.9%), • 22 were distant metastasis (17.3%) • 5 patients had both types (3.9%).
“第4组淋巴结”0/4;“叶间淋巴结”0/5;“下肺韧带 淋巴结”0/1;“隆突下淋巴结”1/2)。 • 免疫组化结果:Syn(+++),CgA(+++),CD56 (+++),CK5/6(-),CK7(++), CK10/13(-), TTF1(-),CAM5.2(++),LCA(-),p63(-), Ki67(8%+),Desmin(-),CD99(-),Vimentin (-)。
单因素生存分析: 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理类型、 肿瘤分期、术后放化疗、淋巴结 转移和手术性质是影响预后的有 关因素
• 题名:Atypical carcinoid tumours of the lung: prognostic factors and patterns of recurrence.
治疗
2010-12-28全麻下VATS右上肺叶切除+系统 性纵膈淋巴结清扫
术后1周痊愈出院
病理报告
• (右上肺) ,符合典型类癌。 • - 肿瘤最大径约1.8cm; • - 肿瘤未累及肺膜; • - 未见明确脉管癌栓及神经束膜侵犯; • - 支气管切缘未见癌; • - (右下肺结节)肺组织内局灶纤维组织增生伴玻璃样变
16 patients (12.6%), sublobar resections: 14 wedge resections and the 2 bronchial resections mentioned previously.
• 单因素分析发现T分期、N分期、术前M分 期和远处转移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胸部CT:右肺上叶尖后段支气管旁见一类圆形密度增高影, 边界清楚锐利,边缘呈分叶状,内见细小颗粒状稍高密度影, 大小约13×15mm,增强呈轻度强化,该结节与右上叶后段 的亚段支气管关系密切,余肺野未见密度异常影。 双肺门及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 右上肺结节影像学诸多征象趋于良性,但与右上叶后段的亚段支气管关系密切, 建议内镜活检待排肺癌。
性,未见癌; • - 非肿瘤肺组织肺泡间隔血管扩张充血,部分肺泡内可见
巨噬细胞; • - 淋巴结未见癌转移(共0/15,其中“肺门淋巴结”0/2;
“隆突下淋巴结”0/5;“叶间淋巴结”0/1;“上气管旁 淋巴结”0/1;“下气管旁上组淋巴结”0/2;“下气管旁 下组淋巴结”0/2;“下肺韧带淋巴结”0/2;)。
N0 52例,3、5年生存率为98.1 %、89.1% ,
淋巴结转移患者10例,8例N1,2 例N2, 3、5年生存率为80%、50 % (P=0.0048)
62例患者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2.1%, 77.8%。 42例TC术后3年生存率97.8%、5年生存 率94.7%。 20例AC术后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4.4 %、58.8%。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47)。
支气管肺类癌
(bronchopulmonary carcinoid tumors)
广东省人民医院胸外科 张冬坤
2014-07-10
支气管肺类癌(BPC)
• 是一种来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的低度恶性肿瘤, 约占肺部肿瘤的1.0%~2.0%。
• 按病理类型分为典型类癌(TC)和不典型类癌 (AC)。
• 来源于Kulchitsky细胞,越靠近中心的支气管,黏 膜内的Kulchitsky细胞分布越多,因而来源于此细 胞的支气管类癌以中央型较多。
该研究结果表明: 标准的肺叶切除和彻底的淋巴结清扫对 于肺不典型类癌至关重要。
亚肺叶切除与该病的局部复发相关,需严 格选择患者 N分期是预测生存和复发的重要因素,且 远处转移与不良预后相关。
术后辅助治疗
是否需要术后放、化疗仍存争议 ?
谢 谢!
• 镜下描述:肿瘤组织,瘤细胞圆形、立方形,细胞界限不清,胞浆嗜 酸性,核圆形,部分核仁明显,核分裂像可见(1-2个/10HPF),可 见器官样结构,排列成片状或巢状。
临床资料特征
典型类癌42例,不典型类癌20例 中央型占86.5%。 最多见部位为右侧中间支气管,有文 献多见右主支气管 典型类癌相比,不典型类癌中周围型 较多,本组不典型类癌中周围型占30.0%, 典型类癌占14.3%。 本组无并发类癌综合征。
• 作者:Canizares MA;Matilla JM;Cueto A;Algar J;et al
• 出处:Thorax. 2014 Jul 697 :648-53 • [IF:8.376]
该研究回顾分析纳入1980-2009年127例经手术治疗的不典型类癌患者, 并研究临床和病理特征对预后的影响。
• 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arge cell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LCNEC)
• 小细胞癌(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SCLC)
病例 1
• 肖× ,P557220,女,39岁,广西贺州 • 体检发现右下肺肿物1周入院 • 无明显阳性特征 • 血CEA、非小细胞肺癌抗原正常 • 纤支镜未见异常 • PET-CT检查
65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疗方法
l例单纯探查 肺段切除l例
肺叶切除36例,
双肺叶切除6例
袖状切除4例
全肺切除1l例
隆凸切除2例
主支气管成形4例
42.2%
解剖性切除53例,占81.5%(53/65) 保守性切除11例。 根治性切除62例,姑息切除2例。
本组1、3及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 为86.2%、73.8%和64.6%(图1)。
• 一项来自美国的大型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 BPC的5年生存率为73.5%.
2004版世界卫生组织肺神经内分泌 肿瘤分类法包括:
• 典型类癌(typical carcinoid,TC;<2个有丝分 裂/高倍视野)
• 不典型类癌(atypical carcinoid,AC;2个-10 个有丝分裂/高倍视野,坏死和结构破坏)
The most prevalent location • locoregional recurrence was mediastinal lymph nodes, • the liver was the most typical location for distant
metastasis.
单因素分析发现亚肺叶切除与局部复发明显相关。 多因素分析发现其是预测局部复发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手术方式:
77 lobectomies (60.65%), 12 bi-lobectomies (9.4%) 22 pneumonectomies (17.3%).
Bronchoplastic procedures 6 cases (4.7%): 4sleeve lobectomies and 2 isolated bronchial resections.
镜下描述:肺组织内可见肿瘤浸润,瘤细胞大小一致, 核圆或略卵圆,胞浆极少,核分裂可见(7个/10HPF), 局灶细胞核梭形;呈弥漫片状生长;间质胶原纤维增生,
局灶出血改变,并见小灶坏死。周边肺组织出血伴较多含铁血黄素沉积。
病例2
• 罗× × ,P375959 ,男,42岁 ,汕尾人 • 咳嗽1月,CT检查发现右上肺结节1周 • 无阳性特征 • 无明显阳性特征 • 血CEA、非小细胞肺癌抗原正常 • 纤支镜未见异常 • 胸部CT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