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公开课《最后一片落叶》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最后一片树叶》教案

2024年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最后一片树叶》教案

2024年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一片树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大自然的礼物》,详细内容为课文《一片树叶》。

通过描述四季变化中树叶的变迁,让学生理解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并培养他们对自然美的感知。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四季变化中树叶的生长和凋零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发现美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3. 情感目标:让学生热爱大自然,懂得珍惜自然资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四季变化中树叶的生长和凋零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自然美,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黑板、粉笔。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多媒体课件,呈现四季变化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四季的变化吗?请大家来说一说。

”2. 新课导入:讲述课文《一片树叶》,让学生跟读,理解课文内容。

结合挂图,引导学生观察树叶的形态变化,讲解四季变化中树叶的生长和凋零过程。

3. 实践活动:发放画纸、彩笔等材料,让学生分组合作,绘制四季变化的树叶画。

4. 例题讲解:讲解随堂练习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一片树叶》2. 内容:春天:树叶发芽夏天:树叶茂盛秋天:树叶变黄冬天:树叶凋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结合所学内容,以《我眼中的四季树叶》为题,写一篇短文。

例文:我眼中的四季树叶春天,树叶发芽,绿油油的。

它们像小草一样,努力地向上生长,给我们带来生机勃勃的景象。

夏天,树叶茂盛,像一把把绿色的太阳伞,为我们遮挡炎炎烈日。

树叶上的蝉鸣,成了夏天的交响曲。

秋天,树叶变黄,像一只只黄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落叶铺满大地,犹如金黄色的地毯,美丽而温馨。

冬天,树叶凋零,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最后一片树叶》含反思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最后一片树叶》含反思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最后一片树叶》含反思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

2.学习新词汇,如:懊悔、漂泊、废墟、宁静等。

3.培养听、说、读、写的基本语言技能。

4.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课前导入教师问:你们在回家的路上看到风吹落地上的树叶了吗?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树叶落到了哪里,会发生什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是关于一片落叶的故事。

故事学习第一遍听故事原话播报:有一天,公园里的一片树叶被风吹落了。

它被飘到了城市里,飘到了人行道上,飘到了垃圾堆上。

在它漂泊的时候,它慢慢地变得破旧了,变得不像树叶了。

后来,一位老人经过垃圾堆,看到树叶,于是,他把树叶捡了起来,拭干上面的垃圾,慢慢地转移到公园里。

他给树叶找了一个温暖的地方,把它放在小河边的的石头上。

在那里,树叶慢慢地变得优美起来,好像以前那样了。

第二遍听故事教师提问:1.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2.故事里发生了哪些情节?3.故事告诉我们什么?词语学习教师出示懊悔、漂泊、废墟、宁静等词语,并向学生解释其意思。

练习听读练习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听读练习,学生可以一起朗读故事,并帮助不太流利的同学。

画出故事情节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所听的故事,自行画出故事情节,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小组讨论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总结故事告诉我们的重要道理。

反思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询问学生们对这堂语言课的感受和收获,并告诉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总结本次语言公开课以故事《最后一片树叶》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技能和审美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

此外,本堂课程也让学生反思自身的学习表现和态度,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更多的收获和启示。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最后一片树叶》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最后一片树叶》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最后一片树叶》教学目标1.听懂并理解故事《最后一片树叶》的内容。

2.学习使用形容词来描述树叶的颜色、形状和运动。

3.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材料1.故事书《最后一片树叶》。

2.彩色粘纸、颜料、画笔、剪刀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故事1.老师可以通过幼儿园大班孩子已经学习过的故事来导入新故事,比如《小鹿斑比》、《奇奇怪怪两个》等。

2.向孩子介绍新故事的标题:《最后一片树叶》。

步骤二:讲解故事1.讲解故事内容:一片小树叶在秋天的盛宴中不断地与风嬉戏,在所有的树叶落尽的时候,它却不愿意离开树枝。

2.带领孩子回答问题:为什么小树叶不愿意离开树枝?步骤三:描述树叶1.找几张树叶的图片,引导孩子观察树叶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点。

2.引导孩子用形容词来描述树叶的颜色、形状和运动,如黄色、红色、光滑、曲线等。

步骤四:制作树叶1.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形状的粘纸,用剪刀剪出树叶的形状。

2.引导孩子用画笔画上树叶的纹理和一些细节。

3.让孩子自由地发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绘一片树叶。

步骤五:回顾故事1.通过故事中小树叶的故事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展现出自己的创造力。

2.让孩子用描绘出的树叶来重新讲述故事。

教学效果评价1.通过观察孩子描绘的树叶和回答问题,评价孩子理解故事的程度。

2.通过孩子自由发挥绘制树叶的过程,评价孩子的创造力和艺术修养程度。

总结通过教学活动《最后一片树叶》,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不仅学习了如何听懂一篇故事,还掌握了如何用形容词来描述所看到的事物,同时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开发。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最后一片树叶》含反思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最后一片树叶》含反思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一片树叶》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教材第四章《大自然的故事》中的《一片树叶》。

该故事讲述了一个关于生命、希望和勇气的故事。

详细内容包括:故事背景的介绍、故事情节的展开、角色的心理活动、故事结局的寓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的背景,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角色的心理变化。

2. 通过对故事的学习,培养幼儿对生命的尊重,激发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毅力。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生命、希望和勇气的寓意。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故事课件、树叶道具。

2.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请幼儿观察窗外的树叶,引导他们思考树叶的变化。

2. 讲解故事:播放课件,讲述《一片树叶》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角色的心理变化。

3. 例题讲解:讨论故事中出现的生命、希望和勇气,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寓意。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幼儿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5. 创作环节:指导幼儿制作树叶画,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板书设计1. 故事《一片树叶》2. 故事关键词:生命、希望、勇气3. 故事情节简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并画出故事中的一个场景。

2. 答案示例:故事复述:今天我们学了一个关于生命、希望和勇气的故事,名字叫《一片树叶》。

树叶在故事中象征着生命,一片树叶的落下让小兔子感到绝望,但在朋友的帮助下,他们找到了新的希望,勇敢地面对生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故事,让幼儿理解了生命、希望和勇气的意义,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更多的表达机会。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树叶,观察树叶的变化,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最后一片树叶》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最后一片树叶》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最后一片树叶》这次作者给大家整理了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最后一片树叶》(共含17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最后一片树叶》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最后一片树叶》【活动设计】现在的孩子对幸福的体会比较简单,他们不知道自己天天被幸福包围着。

这一堂课的教育目标就是让孩子知道健康快乐就是最大的幸福,同时让孩子感受遇到困难时要有信心,并且有帮助他人的情感,孩子通过对小女孩的心理感受过程体验幸福。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初步感知希望对生命的意义,感受现在的幸福生活。

2、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大胆制作叶子徽章,体验助人为乐。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教学准备】笔、纸、自制故事书“最后一片树叶”。

【教学过程】一、出示故事书“最后一片树叶”逐步展示图片,幼儿观察图片,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重点引导幼儿感受树与女孩的微妙关系。

(出示图片一)女孩的病房前有一棵茂密的大树。

重点让孩子体会女孩生病了,不能出去玩,天天呆在病房里,很痛苦。

只有窗前的大树一直陪着她,是她唯一的朋友。

让孩子理解在女孩痛苦的生活中还有大树陪伴,理解大树对女孩的重要性,为故事情感做准备。

(出示图片二)秋天到了,大树的叶子慢慢掉了。

主要让孩子理解女孩的身体越来越糟糕了,当她看到夏天茂密的大树在秋风的摇曳下树叶都飘落,越来越萧条时,她仿佛看到自己一样。

也在越来越糟糕。

心情越来越低落,对自己没有信心了。

(出示图片三)风吹雨打过后,叶子掉光了。

利用开关的窗户设置悬念,增强故事的情节性,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师:女孩躺在床上,在想什么?她的心情是怎样的?无情的大风大雨有没有把树叶都吹走,重点要孩子明白树叶对女孩的重要作用,它可以让女孩找到生活的希望和信心。

(出示图片四)感受最后一片树叶对小女孩的意义。

师:树叶都掉光了,女孩看到后会会怎样想?她的这种想法会造成什么后果?再次体会最后一片树叶的珍贵,它不是简单的一片树叶而是生命的象征。

2024年大班语言公开课精彩教案《最后一片树叶》精彩教案

2024年大班语言公开课精彩教案《最后一片树叶》精彩教案

2024年大班语言公开课精彩教案《一片树叶》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故事与童话》中的《一片树叶》。

内容讲述了一个关于生命、希望和勇气的故事,通过描述一片树叶在秋天顽强生存到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关于生命、希望和勇气的主题。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内容,学会关键词汇和句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挂图、卡片、录音机、磁带。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秋天的景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秋天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故事讲解(10分钟)播放故事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阅读故事。

之后,教师详细讲解故事内容,强调关键词汇和句子。

3.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与故事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故事中的词汇和句子进行回答。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讨论,完成随堂练习。

5.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故事一片树叶2. 关键词汇:生命、希望、勇气3. 重点句子:秋天来了,树叶一片片落下,但有一片树叶始终顽强地留在树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一片树叶”为主题,画一幅画,并配以简短的文字描述。

作业答案:例:我心中的一片树叶,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希望。

在寒冷的冬天,它孤独地坚守在树枝上,为我们传递着勇气和力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一片树叶》,让学生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学会尊重和关爱生命。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最后一片树叶》含反思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最后一片树叶》含反思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一片树叶》含反思一、教学内容《一片树叶》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第二课时,内容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生命和自然规律的温馨故事。

详细内容包括:故事梗概、新词汇学习、情感教育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培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幼儿对生命、自然和友谊的尊重。

3. 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用词汇描述故事中的场景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生命观和友谊观。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用新词汇描述故事情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挂图、树叶道具。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窗外树叶的变化,引导幼儿关注季节交替,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2. 故事梗概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挂图和道具,生动讲述故事《一片树叶》,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

3. 新词汇学习(3分钟)教师讲解故事中出现的新词汇,如“珍惜”、“友谊”等,引导幼儿学会用词汇描述故事情景。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回答,如:“故事中,小松鼠为什么要把一片树叶送给小兔子?”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组进行口语表达练习,让幼儿用新词汇描述故事中的场景和情感。

6. 情感教育(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友谊和生命,培养幼儿对生命、自然和友谊的尊重。

六、板书设计1. 故事《一片树叶》2. 新词汇:珍惜、友谊、生命、自然规律3. 口语表达练习:用新词汇描述故事情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用新词汇描述故事中的一个场景,并分享给你的家人。

答案示例:故事中,小松鼠用一片树叶编织了一顶帽子,送给小兔子,表达了他们深厚的友谊。

2. 作业题目:请你画出故事中的一个场景,并附上简短的描述。

答案示例:我画的是小松鼠和小兔子一起在树林里玩耍的场景,他们快乐地跳跃着,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2024年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最后一片树叶》含反思

2024年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最后一片树叶》含反思

2024年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一片树叶》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秋天的故事》中的《一片树叶》。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故事情节,学习故事中的生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表达力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把握故事主题。

2. 学会故事中生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培养幼儿关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故事深层含义,培养幼儿关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中生词,能够复述故事情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挂图、生字卡片。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秋天的景色,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秋天。

2. 讲解故事(15分钟)播放故事录音,让幼儿跟随录音阅读故事。

教师适时暂停,讲解生词,解释难点。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范例题,引导幼儿复述故事情节,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组讨论,用故事中生词进行造句。

每组选代表进行展示。

5. 小结(5分钟)6. 创作环节(10分钟)让幼儿用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创作一幅关于“一片树叶”的画作。

7. 展示与评价(5分钟)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一片树叶》2. 板书内容:故事中生词、主题句、画作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故事中生词写一段话,描述你对秋天的感受。

2. 答案示例:秋天到了,树叶黄了,一片片飘落下来,像蝴蝶在空中飞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故事、创作画作等形式,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了故事内容,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时间分配上,可以适当调整,增加互动环节。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秋天的变化,记录在画作中,增强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生词掌握与情感体验2. 教学目标中的关爱大自然和珍惜生命的情感培养3.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深层含义4. 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尤其是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生词的掌握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对于大班幼儿来说,通过故事学习生词更具有趣味性和情境性。

大班语言公开课精品教案《最后一片树叶》含反思

大班语言公开课精品教案《最后一片树叶》含反思

大班语言公开课精品教案《一片树叶》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故事里人与事》,详细内容为《一片树叶》。

故事讲述在一个秋天,树叶纷纷落下,一只小松鼠为帮助大树留住一片树叶,想尽办法与风婆婆、雨姑娘展开一场智慧和勇气较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角色情感变化。

2. 通过观察、讨论、表达,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教育幼儿关爱大自然,珍惜友情,勇敢面对困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小松鼠与风婆婆、雨姑娘互动过程,感受故事所传达友情、勇气等情感。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关爱环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故事课件、树叶道具、小松鼠玩偶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幼儿观察窗外树叶变化,讨论秋天特点,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

2. 讲解故事:播放故事课件,讲述《一片树叶》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小松鼠与风婆婆、雨姑娘互动过程。

3. 例题讲解:以故事中小松鼠与风婆婆、雨姑娘互动为例,引导幼儿思考如何用智慧和勇气去帮助他人。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情景,并进行表演。

5. 语言表达:请幼儿用自己话复述故事,引导幼儿注意语言表达连贯性和逻辑性。

六、板书设计1. 故事《一片树叶》2. 主要角色:小松鼠、风婆婆、雨姑娘3. 故事关键词:友情、勇气、智慧、大自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故事中小松鼠帮助大树留住一片树叶情景,并用自己话描述画面。

答案示例:画面中,小松鼠紧紧抓住一片树叶,大树旁边有风婆婆和雨姑娘,她们被小松鼠勇气和智慧所感动,决定不再为难小松鼠和大树。

2. 作业要求:画面清晰,描述语言通顺,能准确表达故事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学习,发现部分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多给予他们表达机会和指导。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最后一片树叶》含反思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最后一片树叶》含反思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一片树叶》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大自然的故事》中的《一片树叶》。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主人公对生命的热爱;掌握故事中的生词和成语;学会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生命的可贵,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2. 让学生掌握故事中生词和成语,提高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提高思维的逻辑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生命的可贵,掌握生词和成语。

难点: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思维的逻辑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挂图、生词卡片、成语卡片、故事磁带。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1 教师展示一幅树叶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树叶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1.2 学生自由讨论:为什么树叶到了秋天会变色、掉落?2. 故事讲解(10分钟)2.1 教师播放故事磁带,学生认真倾听。

2.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2.3 教师讲解故事中生词和成语,让学生做好笔记。

3. 例题讲解(5分钟)3.1 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故事中的成语和生词进行回答。

3.2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4. 随堂练习(5分钟)4.1 学生根据PPT上的图片,运用故事中的成语和生词进行描述。

4.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5分钟)5.1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故事中主人公对生命的热爱。

5.2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6.1 教师引导学生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热爱。

6.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故事《一片树叶》2. 生词:珍惜、勇敢、坚强、奇迹3. 成语:风雨同舟、百折不挠、落叶归根4. 填空题:用故事中的成语和生词填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故事中的成语和生词编写一个关于生命的短文。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最后一片树叶》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最后一片树叶》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最后一片树叶》一、教学目标1.能听懂并理解故事《最后一片树叶》的主要内容。

2.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中的人物、时间、地点等要素。

3.能在家庭和校园中感受和保护自然环境。

4.能诵读部分故事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故事《最后一片树叶》的绘本或故事卡片。

2.相关的图片、模型或实物,如树叶、树干等。

3.活动道具,如纸板、颜料、画笔等。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3.1 教学内容1.课前热身:玩拍手游戏,活跃气氛,提前准备好学习的心态。

2.教师朗读《最后一片树叶》故事,并用简单的语言介绍故事主人公张小兵。

3.问答环节,询问幼儿故事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要素,并引导幼儿发表个人观点和感悟。

4.谈话环节,与幼儿交流关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话题,并鼓励幼儿从家庭和校园中做起,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5.小组活动,让幼儿分组自行制作手工树枝和叶子,并用它们拼装成一个小树,加深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珍惜。

6.诵读练习,鼓励幼儿通过诵读故事文本,提高口语表达和语言感知能力。

7.课后作业,要求幼儿在家里寻找最后一片树叶,并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2 教学过程1.热身环节:开始前,教师要注意看看孩子是否能参与游戏。

如果孩子不听话,妈妈们可以提醒他们,告诉他们要立刻回座位坐好。

否则就不参加游戏。

游戏开始前,教师向幼儿示范如何做。

当教师说“拍一拍手”,幼儿们立刻学做。

当教师说“停一下”,孩子们停下动作。

教师再让他们重新拍手,直到一次游戏结束。

2.故事篇章:教师通过简单的语言介绍故事主人公张小兵,并向幼儿朗读《最后一片树叶》故事,要求幼儿仔细听讲并理解故事主旨。

3.问答环节:教师向孩子们提出问题,如:“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当张小兵树变黄时,他有什么感觉?”等等。

引导幼儿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4.谈话环节:教师向孩子们提问,问他们如何保护地球、保护环境,鼓励幼儿从家庭和校园中做起,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2024年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最后一片树叶》教案

2024年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最后一片树叶》教案

2024年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一片树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为《一片树叶》。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三章“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节“秋天的树叶”。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秋天树叶的变化,感受自然界的奇妙,同时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秋天树叶的种类和特点,掌握描述树叶的词语,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秋天树叶的喜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讲述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描述树叶的词语运用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重点:观察秋天树叶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树叶标本、挂图。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一片树叶。

2. 新课呈现:(1)教师展示树叶标本,引导学生观察树叶的种类和特点。

(3)教师讲述故事《一片树叶》,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树叶的变化。

3.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树叶进行观察,用画笔和彩泥表现树叶的变化。

(2)每组派代表展示作品,其他学生猜一猜、说一说,共同分享观察到的树叶变化。

4.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运用所学词语描述树叶。

(2)学生尝试自己描述树叶,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5. 随堂练习:(1)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教师批改作业,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树叶的种类和特点2. 描述树叶的词语3. 故事《一片树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树叶,用画笔和文字记录下它们的变化。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讲述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秋天树叶的变化,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大班精品教案《最后一片树叶》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精品教案《最后一片树叶》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精品教案《一片树叶》含反思一、教学内容在教学《一片树叶》这一课时,我们将依托幼儿园大班教材第八章节“秋天秘密”。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秋天季节特征,解树叶变化过程,通过故事引发幼儿对自然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秋天季节特征,认识不同种类树叶。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保护意识,懂得珍惜大自然。

3. 提高幼儿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树叶为什会变色,以及一片树叶含义。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关爱自然、保护环境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故事挂图、树叶模型、各种树叶。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秋天到,带领幼儿到户外捡树叶,让幼儿观察树叶颜色和形状,引发他们对秋天树叶变化兴趣。

2. 故事讲解(10分钟)回到教室,通过PPT课件和故事挂图,讲解《一片树叶》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树叶变化过程,以及一片树叶意义。

3. 例题讲解(5分钟)通过展示树叶模型,讲解树叶为什会变色,让幼儿解树叶生理变化。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给幼儿各种树叶,让他们观察并描述树叶颜色、形状,然后用自己话讲述《一片树叶》故事。

5. 创意活动(10分钟)让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和胶水,创作一幅关于“秋天树叶”画。

六、板书设计1. 秋天秘密树叶变色一片树叶2. 秋天树叶不同颜色、形状生理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目中秋天树叶,并描述它特征。

答案示例:我在秋天捡到一片黄色树叶,它像一只小船,飘落在地上。

这片树叶上有许多细细脉络,像一条条小溪。

我希望这片树叶能一直陪伴我,提醒我珍惜大自然。

2. 作业题目:用树叶制作一幅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我发现幼儿对秋天树叶产生浓厚兴趣,但在讲解树叶为什会变色这一环节,部分幼儿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我们将带领幼儿到户外实地观察树叶变化,让他们亲身体验大自然奇妙。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及反思《最后一片树叶》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及反思《最后一片树叶》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及反思《最后一片树叶》教案:课题:《最后一片树叶》语言公开课班级:幼儿园大班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2.通过故事的讲述,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1.《最后一片树叶》的故事卡片或教具;2.角色扮演服装;3.小组讨论的话题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问答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1.教师:今天我们要讲一个关于树叶的故事,你们知道树叶是什么吗?2.幼儿:树叶是长在树上的东西,是绿色的。

3.教师:非常好。

那你们知道树叶有什么作用吗?二、课堂讲述(讲述《最后一片树叶》的故事)1.教师: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它叫做《最后一片树叶》。

讲完故事后,我们一起讨论一下,你们觉得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呢?2.教师讲述故事,并利用故事卡片或教具进行呈现。

3.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的结局是什么?你们觉得故事中的小朋友们做得对吗?三、角色扮演1.教师:现在,我们来进行角色扮演,谁愿意来扮演故事中的儿童呢?2.选择一些幼儿来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并给他们穿上相应的服装。

3.教师引导幼儿按照故事情节进行表演,并鼓励他们自由发挥。

四、小组讨论1.教师:现在,请大家分成小组,讨论一下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并写下自己的想法。

2.给每个小组分发话题卡片,让幼儿在小组内讨论,并写下自己的想法。

3.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发表意见,并由教师引导全班共同讨论。

五、反思总结1.教师:今天我们讲了一个关于树叶的故事,并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故事的意义。

你们觉得这堂课有什么收获呢?2.幼儿:我觉得故事告诉我们要珍惜自然资源。

3.教师:非常好。

那我们下次还要更好地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的讲述、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使幼儿更好地理解了故事的意义,并培养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最后一片树叶》含反思(1)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最后一片树叶》含反思(1)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一片树叶》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五章《大自然的故事》中的《一片树叶》。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主人公对生命的热爱;学习新词汇,如“挣扎”、“顽强”等;通过故事讨论,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能够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2. 感受故事中主人公对生命的热爱,培养幼儿珍惜生命的情感。

3. 学习并掌握新词汇,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主人公对生命的热爱,培养幼儿珍惜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学习新词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挂图、故事课件、录音机、磁带。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室外的树叶,引导幼儿关注季节的变化。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树叶为什么会掉下来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观看并理解故事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3)教师讲解新词汇,如“挣扎”、“顽强”等,并举例说明。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角色朗读故事,感受故事中主人公的情感。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树叶为什么会掉下来”的讨论,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故事《一片树叶》2. 新词汇:挣扎、顽强3. 故事主要情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表现故事中主人公情感的画。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画出主人公在树叶掉落时的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一片树叶》让幼儿感受到了生命的珍贵,教学目标基本达到。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我心中的大自然”主题绘画活动,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培养环保意识。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最后一片树叶》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最后一片树叶》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一片树叶》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快乐成长》的第九章《季节的变化》,详细内容围绕“一片树叶”展开,通过故事、观察、实践等方式,让幼儿了解秋天树叶变化的过程,感受季节更替的自然之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秋天树叶为什么会变色、掉落,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让幼儿懂得爱护大自然。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树叶变色的原因。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故事书《一片树叶》、树叶标本、放大镜、画纸、画笔等。

学具:画纸、画笔、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PPT课件,展示秋天的景色,让幼儿观察树叶的变化,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眼中的秋天。

讲述故事《一片树叶》,引导幼儿关注树叶掉落的过程。

2.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树叶标本,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树叶的细节,引导幼儿发现树叶的变色原因。

结合教材,讲解秋天树叶为什么会变色、掉落。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用画纸、画笔描绘秋天的树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画中的秋天,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4. 环保教育(5分钟)讲解环保知识,让幼儿知道如何保护大自然,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组织幼儿进行“我为树叶穿新衣”活动,让幼儿为校园里的树木制作树叶保护套。

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幼儿将所学知识延伸到家庭和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一片树叶》2. 内容:秋天树叶为什么会变色?秋天树叶为什么会掉落?如何保护大自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眼中的秋天请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秋天,可以画画,也可以写文字。

秋天来了,树叶变得五颜六色,有黄色、红色、橙色等。

树叶为什么会变色呢?因为秋天天气变冷,树叶里的绿色素不见了,变成了其他颜色。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最后一片树叶》教案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最后一片树叶》教案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一片树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五章《大自然的故事》,详细内容为第三十三页至第三十七页的《一片树叶》。

该故事以深秋的树林为背景,讲述了一片树叶在风中的坚持与勇气,传递出生命的顽强和自然规律的无常。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倾听、表述、讨论,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情感。

2. 培养幼儿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团结互助的品质,激发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故事中关于生命、勇气和自然规律的主题。

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对自然现象的认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故事课件、树叶道具、音乐播放设备。

2.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树林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树叶的变化,引出故事主题。

2. 讲解故事:播放故事课件,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一片树叶》,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情感和自然现象。

3. 例题讲解:针对故事中的难点,以提问、讨论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 实践活动:让幼儿动手制作树叶画,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故事《一片树叶》2. 树叶变化过程:绿色黄色红色飘落3. 故事主题:生命、勇气、自然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关于秋天树叶的画,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中的故事。

2. 答案示例:画中的树叶从绿色变成黄色,飘落在地上,就像故事里的那片勇敢的树叶一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在课后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户外活动,观察秋天的树叶变化,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自然规律,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同时,教师可以推荐相关书籍和视频,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自然知识。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最后一片树叶》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最后一片树叶》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最后一片树叶》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最后一片树叶》这个故事的含义,认识到自然环境保护和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2.学生能够利用语言、动作等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与他人交流交往的能力。

3.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模仿、创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培养自信、独立思考的意识。

教学内容故事背景这是一个生态环保专家的家庭故事,他带着女儿去一个偏远的地方考察森林生态,结果却被当地的搬迁工人们所赶走。

在赶走的过程中,他们摧毁了那片森林中最后一棵树,但是故事最后那片树的叶子却在大雪中和小女孩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老师可以先通过讲述一些森林保护的事例,告诉孩子森林对人们的重要性,提升孩子的环保意识,然后介绍本说故事的主人公——生态环保专家,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生态环保的意义。

步骤二:阅读故事老师可以用朗读、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听到这个故事,理解故事中的含义并逐步领会本故事所要表达的人文关怀和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步骤三:绘画讲完故事后,老师可以让孩子们画出故事中的场景,比如雪天中树叶飘落的情景,或者是主人公与他的女儿在森林中考察的场景等等,让孩子们通过绘画方式进一步表达自己对生态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四:角色扮演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分组,模拟故事中的人物场景,比如主人公和女儿在森林中考察的情景,或者是工人赶走主人公的情景等等,以此来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交流交往能力。

步骤五: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分成小组,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探究孩子们所想象出的可持续发展措施,培养孩子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通过这一堂语言课,让孩子们能够通过故事、绘画、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了解生态环保的重要性,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及交往能力,并在实际操作中提升他们自身的环保意识,希望能够让孩子们以更加宽广的视野看待世界,更加积极的为整个地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努力。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最后一片树叶》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最后一片树叶》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一片树叶》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快乐成长》的第九单元《季节的变化》,具体内容为章节三《一片树叶》。

通过该章节的学习,孩子们将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季节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学习关于树叶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秋天的气候特点,认识到秋天树叶变黄、掉落的原因。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和爱护意识。

3. 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秋天树叶变黄、掉落的原因。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爱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树叶标本、PPT、视频、图片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秋天的特点,激发他们对秋天的兴趣。

2. 讲解:结合PPT和视频,讲解秋天树叶变黄、掉落的原因,让幼儿了解季节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 实践:组织幼儿到户外捡树叶,观察树叶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增强他们的观察力。

4. 课堂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让幼儿用捡到的树叶进行贴画创作,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一片树叶》2. 内容:秋天的特点树叶变黄、掉落的原因爱护环境,从我做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树叶,与家人分享你的发现,并用画笔记录下来。

2. 答案:幼儿完成观察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树叶特点,家长协助记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环节,让幼儿亲身体验秋天的特点,提高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

但在课堂活动中,部分幼儿对树叶贴画的兴趣不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激发。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秋游活动,让幼儿在户外感受秋天的气息,观察更多的植物变化,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加强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爱护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秋天树叶变黄、掉落的原因。

幼儿园大班教案《最后一片树叶》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最后一片树叶》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最后一片树叶》含反思一、课程背景本课程适用于幼儿园大班,主要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界中的变化,学会关心与保护自然,培养环保意识。

同时,通过故事的讲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力。

二、课程目标•唤醒幼儿对自然的关注和保护意识;•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力;•培养幼儿观察力和社交能力;•提高幼儿语言表达和听取能力。

三、教具准备•故事《最后一片树叶》;•画纸、彩笔和水彩颜料、剪刀、胶水等;•视频教学设备。

四、课程讲授1. 导入环节a. 歌曲填词为了使幼儿感受到自然的美妙,并对环境的保护产生向往,选取一首《小河流》的儿歌,让幼儿填上空缺的歌词,以此唤起孩子对自然的兴趣和关爱。

b. 视频播放在气氛热烈的情况下,播放一段视频,让幼儿看到自然的美丽景象,在欣赏自然美景中学习环保知识,这将对引起幼儿的关注和兴趣。

2. 正式教学a. 《最后一片树叶》故事情节讲解通过故事情节,让幼儿感知自然界中的变化以及自然界中不同树种的生长情况,幼儿可以通过情节讲解了解到可以从身边的环境改变自己的行为。

同时,可以很好地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b. 绘画活动根据故事情节,幼儿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分工合作,完成一幅和故事有关的画。

画出自己对自然环境和树木的理解,同时也可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自然环境的爱和保护。

3. 课程复习a. 表演环节请幼儿们扮演故事中的树,通过“问答式”表演,加深孩子们对故事情节的记忆,通过互动参与,帮助幼儿更好的学习和理解。

b. 反思环节让幼儿们一起回顾刚才的故事情节,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好环境保护的工作。

通过反思,帮助幼儿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虽然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在许多细节处做得也比较周到,但仍存在一些问题:1.教学过程有些单调,缺乏互动性。

虽然在最后的课堂复习环节中,采用了学生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但在故事情节讲解和绘画环节的教学中,还可以寻找更灵活的方法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语言教学设计《最后一片树叶》
授课人:黄会玲
活动设计
现在的孩子对幸福的体会比较简单,他们不知道自己天天被幸福包围着。

这一堂课的教育目标就是让孩子知道健康快乐就是最大的幸福,同时让孩子感受遇到困难时要有信心,并且有帮助他人的情感,孩子通过对小女孩的心理感受过程体验幸福。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初步感知希望对生命的意义,感受现在的幸福生活。

2、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大胆制作叶子徽章,体验助人为乐。

教学准备:笔、纸、自制故事书“最后一片树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故事书“最后一片树叶”
逐步展示图片,幼儿观察图片,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重点引导幼儿感受树与女孩的微妙关系。

(出示图片一)女孩的病房前有一棵茂密的大树。

重点让孩子体会女孩生病了,不能出去玩,天天呆在病房里,很痛苦。

只有窗前的大树一直陪着她,是她唯一的朋友。

让孩子理解在女孩痛苦的生活中还有大树陪伴,理解大树对女孩的重要性,为故事情感做准备。

(出示图片二)秋天到了,大树的叶子慢慢掉了。

主要让孩子理解女孩的身体越来越糟糕了,当她看到夏天茂密的大树在秋风的摇曳下树叶都飘落,越来越萧条时,她仿佛看到自己一样。

也在越来越糟糕。

心情越来越低落,对自己没有信心了。

(出示图片三)风吹雨打过后,叶子掉光了。

利用开关的窗户设置悬念,增强故事的情节性,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师:女孩躺在床上,在想什么?她的心情是怎样的?无情的大风大雨有没有把树叶都吹走,重点要孩子明白树叶对女孩的重要作用,它可以让女孩找到生活的希望和信心。

(出示图片四)感受最后一片树叶对小女孩的意义。

师:树叶都掉光了,女孩看到后会会怎样想?她的这种想法会造成什么后果?再次体会最后一片树叶的珍贵,它不是简单的一片树叶而是生命的象征。

教师提问:树叶都掉光了,那这片树叶是怎么回事呢?(有人用胶水粘上去的、小鸟插上去的、神仙变的等。


二、教师完整讲述故事“最后一片树叶”。

1、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重点要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鸣。

2、幼儿发表自己的感想,教师总结故事寓意。

3、让孩子初步感知希望对生命的重大意义,体验最后一片树叶的神奇。

三、幼儿续编故事,体验健康的快乐。

教师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女孩病好之后会做什么?正面感受拥有健康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四、幼儿制作叶子徽章。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大胆设计不同的徽章,注意叶子与徽章的用色。

让孩子知道我们在遇到苦难的时候需要他人的帮助,同样我们也要去帮助他人,学会帮助。

五、赠送叶子徽章,鼓励别人加入志愿者队,共同帮助他人。

附故事:最后一片树叶
在医院的病房里孤独的躺着一个小女孩。

他没有亲戚朋友,所以就整天一个人躺在病房里,她对生命失去了希望、失去了信心。

她的心情越来越差,身体也越来越差了。

每天陪伴他的就是窗外的那棵树。

是那些绿叶给她的生命带来了一点点希望。

渐渐地,秋天到了,刮起秋风,那棵树的叶子也随风飘落在地上。

小女孩的病情不但没有好转,而且是一天不如一天了!他望着那棵树,心想:当这些树叶全掉光时,我的生命也要结束了!
渐渐地,树上的叶子越来越少,只剩下最后一片,小女孩等着最后一片叶子凋落,他整天想着最后一片树叶掉下来的时候,我也就要死了。

可这片叶子却在树上一动也不动。

几天过去了,有一天晚上,狂风大作,小女孩想:今天晚上这么大的风,最后一片树叶肯定要掉下来了,不知道明天那片叶子还会不会挂在枝头?第二天,她迫不及待的打开窗户,没想到,叶子居然还
在!他对自己暗暗发誓:我要活下去!最后他真的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其实那片叶子是一位老画家得知她的病情后画的叶子。

教学反思
孩子对小女孩的心里变化过程很难感受,树叶的掉落和小女孩的病情是息息相关的,当树叶掉光时就预示着小女孩即将离去,重点突出最后一片树叶的作用和寓意。

孩子由于很少有这种体会,所以他们很难理解树叶和小女孩的死有什么微妙的关系。

课堂教学准备上,前期经验和情感的缺乏,导致孩子不理解最后一片树叶的含义。

课前应该先让孩子有相关的情感体验会感受,这样的话效果会更好,更能产生情感共鸣,到达教学效果和目的。

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应该加以丰富的感情和音乐,烘托出故事的情感。

孩子会在音乐、语言中被感染,对小女孩的遭遇产生共鸣,达成目标一:初步感知希望对生命的意义,感受现在的幸福生活。

其实我也在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此伤感、不幸的东西是否适合让孩子看、听、接触、感受,甚至拿到课堂上来教学。

我们的孩子离它太远了,当然我希望他们永远都不要接触到这种苦难,但是希望他们能通过别人的不幸来体验到自己的幸福生活,珍惜美好的人生。

这种东西不是通过一个故事或者一节课就能让孩子明白的,但至少他们有一定的感触和想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