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他山之石 攻待琢之玉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一句古话,意思是说别人有好的经验和实践可以借鉴,有
益于自己的提高。
经常性地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方法,可以让自己更快地成长和进步。
我们
要时刻保持一颗谦虚的心态,向别人学习,把自己的疏漏和不足在别人身上弥补。
在学习中,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掌握表面的知识,而应深入思考,把学到的知识整理成
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并借助别人的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
只有在不断思考之后,才
能产生像“他山之石”一样有价值的结论,把别人的经验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中,推动自己
的进步。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往往我们即使有很多优秀的经验,
但是也很难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因为我们没有遇到过,经验不足。
这个时候,借鉴别人
的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别人可能遇到过同样的问题,有了对策和经验。
这时候,我
们就会像使用“他山之石”攻玉一样,通过借鉴别人的经验来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职业
素质。
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向别人学习。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说如何
处理人际关系等。
如果我们自己没有经验,就可以向他人寻求帮助,寻找别人的经验和智慧,以便更好地处理问题。
通过借鉴别人的经验,我们可以更快、更好地改变自己的状态,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总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表明一个人对于如何获得经验和知识的态度,和如
何将别人的智慧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正如一颗宝石经过琢磨才能发挥最大价值一样,我们的学习和发展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向别人学习和借鉴,将别人的经验转化成自己的
智慧和力量,并付诸实际行动。
成语故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成语故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意为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
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
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语出《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民之失德,乾糇以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解读]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
原指一国的人才,也可以为另一国所用。
后来比喻借他人的批评帮助来改正自己的过错,或者比喻拿别人的情况作为借鉴。
从读书做学问这方面来讲,学文科的,要读一些自然科学的书;学自然科学的,也要读些人文科学的书。
他山:别的山。
攻:琢磨。
本谓别国的贤才也可用为本国的辅佐,正如别的山上的石头也可为砺石,用来琢磨玉器。
后因以“他山之石”喻指能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缺点或提供借鉴的外
第 1 页共1 页。
他山之石或可攻玉
他山之石或可攻玉他山之石或可攻玉,这是一句非常经典的成语,意思是从别的地方得到的经验或教训,可以用来砥砺自己,攻击自己的缺点,以达到改进自我的目的。
"他山之石或可攻玉" 来自一则古代寓言,寓言里讲了一个国王想要赏赐给村里最优秀的石匠,于是他将自己手中的一块玉拿出来,要求村里的石匠们对其进行刻划。
所有的石匠都无法拒绝国王的请求,于是他们纷纷开始琢磨起这块玉来。
他们争先恐后地进行刻划,但是都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性格和风格。
最终,国王得到的刻划品有高,有矮,有精致,有粗糙,有漂亮,有丑陋,但没有一块是完美的。
寓言的寓意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和缺点,没有人是完美的。
但正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所以我们可以从别人的经验中,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东西,去改善自己,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他山之石或可攻玉" 是非常实用的一句成语,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能找到应用。
在职场中,我们经常需要面临竞争和挑战,从别人的成功和失败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优点和不足之处。
通过观察别人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改进自己的方法。
看到别人在工作中做事认真细致,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踏实和专注;看到别人在解决问题时主动积极,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果断和决策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从别人身上汲取经验和教训,也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
在学业竞争中,我们可以从优秀同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中获取灵感,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在考试失败时,我们可以从其他同学的成功经验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经常需要面对各种不同性格的人。
有些人可能性格外向、善于沟通,而有些人则可能比较内向、喜欢独自行事。
每个人在交往中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局限性。
从别人身上学习到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人交往。
对于善于沟通的人,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表达方式和沟通技巧;对于内向的人,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耐心和细致。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思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思导读:原文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译文幽幽沼泽仙鹤鸣,声传四野真亮清。
深深渊潭游鱼潜,有时浮到渚边停。
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有浓荫,下面灌木叶凋零。
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磨玉英。
幽幽沼泽仙鹤唳,鸣声响亮上云天。
浅浅渚滩游鱼浮,有时潜入渊潭嬉。
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枝叶密,下面楮树矮又细。
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琢玉器。
注释⑴九皋:皋,沼泽地。
九:虚数,言沼泽之多。
⑵渊:深水,潭。
⑶渚:水中小洲,此处当指水滩。
⑷爰(yuán):于是。
檀(tán):古书中称檀的木很多,时无定指。
常指豆科的黄檀,紫檀。
⑸萚(tuò):酸枣一类的灌木。
一说“萚”乃枯落的枝叶。
⑹“它山”二句:利用其它山上的石头可以错琢器物。
错:砺石,可以打磨玉器。
⑺榖(gǔ):树木名,即楮树,其树皮可作造纸原料。
⑻攻玉:谓将玉石琢磨成器。
朱熹《诗集传》:“两玉相磨不可以成器,以石磨之,然后玉之为器,得以成焉。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思】1.它山之石800字作文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五年级作文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初一作文800字4.守岁的意思5.司机词语的意思6.代理的意思及词语7.灰暗的意思8.人生的意思作文上文是关于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思,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以他山之石攻己之玉意思
以他山之石攻己之玉意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一句古老的谚语,源自中国古代。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利用其他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打磨、雕琢本地的玉石。
更深层次的含义是,通过借鉴他人的经验、智慧或者方法,可以更好地完善自己,解决问题或者提升自己的能力。
首先,我们来深入探讨这句话的内涵。
在古代,玉石的加工需要用到其他石头作为工具。
玉石虽然宝贵,但如果没有合适的工具,很难被打磨至完美的状态。
而其他山上的石头,由于其独特的质地和形状,可以被用来作为工具来打磨玉石。
通过这种方式,玉石得以展现其天然的美。
同样地,我们也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智慧和方法来提升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取长补短。
他人的经验可以作为我们的参考,让我们少走弯路;他人的智慧可以启发我们的思考,让我们有更广阔的视野;他人的方法可以优化我们的工作流程,提高效率。
然而,“他山之石”虽然可以用来“攻玉”,但并不是所有的石头都适合打磨玉石。
我们需要有辨别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石头。
同样地,我们也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盲目地模仿他人。
我们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他人的经验、智慧和方法进行筛选和改良,使之适应自己的需要。
最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谚语启示我们,要开放心态,积极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我们也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避免盲目跟从他人。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他山之石译文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意为: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
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
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语出《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佚名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参考译文】幽幽沼泽仙鹤鸣,声传四野真亮清。
深深渊潭游鱼潜,有时浮到渚边停。
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有浓荫,下面灌木叶凋零。
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磨玉英。
幽幽沼泽仙鹤唳,鸣声响亮上云天。
浅浅渚滩游鱼浮,有时潜入渊潭嬉。
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枝叶密,下面楮树矮又细。
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琢玉器。
【注释】⑴九皋:皋,沼泽地。
九:虚数,言沼泽之多。
⑵渊:深水,潭。
⑶渚:水中小洲,此处当指水滩。
⑷爰(yuán):于是。
檀(tán):古书中称檀的木很多,时无定指。
常指豆科的黄檀,紫檀。
⑸萚(tuò):酸枣一类的灌木。
一说“萚”乃枯落的枝叶。
⑹“它山”二句:利用其它山上的石头可以错琢器物。
错:砺石,可以打磨玉器。
⑺榖(gǔ):树木名,即楮树,其树皮可作造纸原料。
⑻攻玉:谓将玉石琢磨成器。
朱熹《诗集传》:“两玉相磨不可以成器,以石磨之,然后玉之为器,得以成焉。
”【赏析】此诗共二章,每章九句。
前后两章共用了四个比喻,语言也相似,只是押韵不同。
关于诗的主题,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毛诗序》认为是“诲(周)宣王也”,郑笺补充说:“诲,教也,教宣王求贤人之未仕者。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举例证明鲁诗、齐诗、韩诗都与毛诗观点一致。
到了宋代朱熹《诗集传》则说:“此诗之作,不可知其所由,然必陈善纳诲之辞也。
”认为这是一篇意在劝人为善的作品。
今人程俊英在《诗经译注》祖毛、郑旧说而加以发展,说:“这是一首通篇用借喻的手法,抒发招致人才为国所用的主张的诗,亦可称为‘招隐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理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理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思是: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琢磨玉器。
既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也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出处:《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译文:幽幽沼泽仙鹤唳,声传天边很整齐。
浅浅渚滩游鱼浮,有时潜入渊潭嬉。
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枝叶密,下面楮树矮又细。
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琢玉器。
扩展资料:
赏析
此诗可以看作是一首启迪胸怀的哲理诗。
九皋之沼泽,不可谓不大。
沼泽中有泽有皋,有深有浅,有鸟有鱼,有高大乔木也有低矮树木,兼容并蓄,其所有一切,不可谓不丰富。
然而,任何事物,只要有范围,便有局限,就需要更大世界中之物的援助。
诗篇如此的描述,其无言的思想皎然可鉴,那就是人永远需要超旷的心胸,着眼于更大的世界。
巧借他山之“玉” 智攻教学难“石”
巧借他山之“玉” 智攻教学难“石”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常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更新。
教师们可以通过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智慧,来克服教学中的种种困难,提高教学的质量。
曾有一位古代文人说过:“巧借他山之石,智攻教学难。
”这句话意思是说,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智慧,可以更好地攻克教学中的困难。
所谓“他山之石”,指的是他人的经验和智慧,“玉”则代表着教学中的困难。
只有通过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智慧,才能够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具体来说,教学中常见的困难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设计教学内容。
有时候,教师可能会遇到一些学生比较难教或者比较容易失去兴趣的问题。
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来调整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
有时候,教师可能会觉得自己的教学方法不够有效,或者想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向其他教师请教,了解他们使用的教学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然后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的获取和利用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设备等。
有时候,教师可能会觉得自己的教学资源有限,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向其他教师借鉴,了解他们使用的教学资源,以及如何更好地获取和利用这些资源。
教师也可以通过参加教育培训和学术研讨会等途径,了解最新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学评价和反馈的问题也需要解决。
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评价和反馈的标准和方法可能会因人而异,有时候教师可能会觉得自己的评价和反馈不够准确和有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出自<<诗经>>小雅.鹤鸣
原文
鹤鸣于九皋(1),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2)。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3)其下维择(4)。
它山之石(5)可以为错(6)。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于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彀(7)。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意思是借助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将玉器打磨好。
比喻借助外力(一般
指朋友的批评)来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
《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释义:
攻:琢磨。
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
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
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这个山上的玉石很硬但其他山上有更硬的石头可以用来雕琢玉石成器。
这话的含意是别人先进的、成功的经验我们可以拿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比如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等等.。
借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作文
借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
话说有一次,我去参加了一个手工DIY的活动,大家都聚在一起,一边喝着茶聊着天,一边认真地做着自己的手工作品。
我坐在桌旁,眼睛不时瞄向旁边的大姐,她手法娴熟,做出来的作品一个比一个精美,让我是真是实有点自惭形秽。
我一边挠着头,一边想:“唉,这大姐的手艺也太好了吧,简直是我比不了的
节奏啊!”我看着她一针一线的动作,真是让我叹为观止。
我心想,如果我也能学
到她一半的手艺,那岂不是美滋滋了。
于是,我打定主意,决定向大姐请教一下。
我谦虚地走到大姐身边,问她能不能教我点心得。
大姐笑了笑,说:“当然可以啊,学习嘛,就是要借他山之石来琢
磨自己的身啊。
”我点点头,表示领会。
大姐从头开始给我讲解,一针一线地示范,非常耐心地教我怎么操作。
我仔细地观察学习,有问题就问,大姐也是一一解答,直到我弄明白为止。
我照着大姐的方法一遍遍地尝试,虽然一开始手忙脚乱,但是慢慢地,我也有了一些眉目。
大姐看着我的进步,也是很开心地鼓励我。
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仿佛自己也有点点艺术细胞在里面呢。
终于,我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虽然比不上大姐的那么精湛,但是也算是我自己的心血结晶了。
我拿着作品,看着它,心里暖暖的,觉得这借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的道理,真是太有道理了。
结语
借着大姐的手艺之石,我琢磨出了自己的手工玉作品,虽然样子不是最漂亮,但是这个过程让我受益匪浅。
学习就是要虚心向他人请教,才能不断进步。
就像大姐说的那样,借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学习他人的长处,提升自己的能力。
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啊!。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是一句古老而深刻的成语,意思是说从别的山上取来的石头可以用来磨琢玉石。
在日常生活中,这句成语也被用来比喻从他人那里学习到好的东西,以改进自己。
它告诉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更加优秀。
那么,究竟什么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包含了一种学习他人的态度。
在人生的道路上,永远没有一个人能够称得上是无所不晓、万事通的存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每个人都能有所作为。
所以,我们应该明白自己的不足,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样才能在生活和工作中更上一层楼。
正如一句老话所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虚心学习是一种开放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有了虚心学习的态度,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身边的经验中,获得不同寻常的收获。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还包含了一种自我完善的意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而且很多时候,自己并不一定能够完全发现自己的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能够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批评,那就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时纠正错误,从而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明白自己并非天生就是完美的,而是需要通过实践和磨砺才能够变得更加完善。
只有不断将他山之石用来攻玉,才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何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更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遭遇挫折和困难,而这些挫折和困难往往都是在不断磨砺我们的人生智慧,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这时就需要我们学会从他人那里获得力量,在别人的成功和失败经验中,汲取养分,让自己不断成长,不断前行。
正如孟子所说:“其身正,不仅世出,其身不正,则不仅世入。
”只有不断通过他山之石攻玉,让自己的心智和修养得到提高,才能够在生活中不断取得成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还有一种责任意识。
在学习他人的长处,完善自己的过程中,除了要注重个人修养外,还要注重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际行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解释:
攻:琢磨。
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
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
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出处:《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示例:
感公虚己下问,且自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明海瑞《启熊镜湖军门》。
全文:
他山之石能攻玉,诗人此意宜三复。
莫嫌山骨太坚峭,足使国珍充韫匮。
磨砻砥砺功日新,圭璧琮璜光可烛。
人生行已良独难,昼夜营营昏利慾。
欲为全德古君子,莫弃忠规甘诌曲。
忠规未必皆我友,言是人非亦可录。
彼虽蒙蔽不自知,察人过差穷隐伏。
圣人阃域未易到,责我谓我追遐躅。
观渠待我最深厚,我听其言当佩服。
端知良药苦难堪,已我沈疴功甚速。
古人闻过每欣喜,要令忠告来相续。
今我昏怠不自强,逆耳阔疎亲软熟。
嗟予示免世俗病,每读古书知不足。
今朝偶诵攻玉诗,从此闻善三薰沐。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原文、赏析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自先秦的《小雅·鹤鸣》
原文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创作背景:对于此诗的背景,历代学者有不同的说法。
宋代朱熹《诗集传》则认为这是一篇意在劝人为善的作品。
方玉润认为此诗是“讽宣王求贤山林也”。
今人程俊英认为这是一首通篇用借喻的手法,抒发招致人才为国所用的主张的诗,亦可称为‘招隐诗’。
译文
幽幽沼泽仙鹤鸣,声传四野真亮清。
深深渊潭游鱼潜,有时浮到渚边停。
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有浓荫,下面灌木叶凋零。
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磨玉英。
幽幽沼泽仙鹤唳,鸣声响亮上云天。
浅浅渚滩游鱼浮,有时潜入渊潭嬉。
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枝叶密,下面楮树矮又细。
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琢玉器。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成语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它告诉我们,虽然我们自己可能力量有限,但是通过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智慧,我们也可以取得成功。
这句成语的含义是:通过借鉴他人的优点和长处,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
这句成语告诉我们,要谦虚虚心地向他人学习,认真总结他人的经验和教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成语起源于古代的一个典故。
相传,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叫钟离的石匠,非常善于雕刻玉石。
他对自己的手艺非常自信,认为自己已经是石匠中的佼佼者了,再也没有人能够超越他。
有一天,来自楚国的石匠武川过来向他学习雕刻技术。
钟离看不起武川,觉得自己已经是行业的佼佼者,不需要向其他人学习。
但是武川却非常虚心地向钟离学习,认真总结他的经验和教训。
经过一番借鉴、修正和提高,武川终于学会了钟离的技艺,并且还超越了他。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即便是石匠也需要谦虚虚心地向他人学习,才能取得更高的成就。
这个典故也告诉我们,要想获得成功,我们需要不断地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智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能看到这样的例子。
一个刚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如果能够虚心地向有经验的前辈学习,借鉴他们的工作方法和经验,那么就可以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更快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再一个企业如果能够向其他成功企业学习,借鉴他们的管理经验和市场策略,那么就可以更容易地取得成功。
这些都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成语的实际应用。
而对于那些不愿意向他人学习、不愿意借鉴他人经验的人来说,很可能会因为自以为是、自满自足而错失许多机会。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够遇到这样的例子。
一个企业老板自以为公司已经非常成功,不需要向其他企业学习,结果导致企业陷入困境。
再一个不愿意与同事合作、不愿意向同事学习的员工,往往会因为自己的固执和傲慢而错过一些发展的机会。
借他山之石 琢己身之玉意思
借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意思
“借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意思是用别的山上的石头,来琢磨自己的玉器。
出处《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这句话表面的是说,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作为砺石,用来琢磨玉器,延伸为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
后喻指他人的做法或意见能够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缺点或提供借鉴。
邵雍是北宋鸿儒,一代易学大师。
他认为在修身处世方面同样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玉是温润的物品,如果用两块玉石来互相琢磨,肯定磨不成美玉。
必须得用粗糙的砺石,这样才能磨出美玉。
他把遇到的侵犯欺凌比作砺石,把品行高尚的人比作美玉。
因为要成就美玉必然需要经过砺石的琢磨才行,以此看来,所谓的侵犯欺凌就成为了使自己磨炼成为“美玉”的好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近义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近义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成语的含义是借助别人的经验或智慧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或取得进步。
以下是一些与该成语意思相近的句子:
1. 借他山之石,攻己之玉。
2. 引他山之石,砺己用之刀。
3. 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4. 他山之石,因地制宜。
5. 借他山之石,兴己国之业。
6. 他山之石,可攻玉,也可为田。
7. 他山之石,未必攻玉,但可借鉴。
8. 观他山之石,察己之不足。
9. 他山之石,可以正己身。
10. 他山之石,虽不能攻玉,但可学习其经验。
这些句子都表达了借助别人的经验或智慧来帮助自己成长和进步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他山之石攻待琢之玉
摘要:提高高三化学复习的有效性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每一位教师的不懈追求。
个人认为:教师要以教材为基本依托,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应试能力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为突破口,本着循序渐进、夯实双基、围绕重点的原则,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保证高三复习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高考教材基础
一、研究高考信息,把握复习方向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命题以基础知识(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主干知识)为载体,注重考查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特别关注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
因此在高考化学复习过程中,教师要侧重知识点的立体组合,加大对学生思维方法训练的力度,研究高考信息,把握复习方向。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的依托,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所以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明确考查内容、试题类型、难易比例以及对能力层次的要求等等。
严格控制教学超纲与提高复习难度,只有这样才能减负增效。
2.认真研究高考试题
往届高考试题代表了高考考查的方向和深广度,是大纲要求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复习备课时,教师要花大量时间来研究全国的高考
试题,发现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的变化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决战高考。
高考试题有关基本概念的考查内容大致分为八个方面: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离子共存问题;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物质的量;阿佛加德罗常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等。
基本技能的考查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的横向联系及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
教师要切中高考脉搏,把握复习方向。
3.合理使用教辅资料
教师只有拥有大量资料,才能多角度获取各种有效信息,优化复习试题资源库,以免错误信息干扰学生复习、浪费时间。
除了高考试题、考纲、教材外,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也是获得高考有效信息的途径。
二、研究学情,制定复习策略
学生到了高三复习阶段一般只“迷恋”复习资料,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陷入“题海”战术。
为提高复习效率,教师要帮助学生走出这个怪圈。
个人认为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1.重视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
化学教材是总复习的根本,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
在化学总复习中要“抓纲务本”,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的前提下,进行拓宽和加深,本着这个原则选择合适的复习题。
2.看清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
没有基础,能力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末。
基础和能力是相辅
相成的,浑然一体的。
因此,化学总复习我们在复习中要以化学的核心知识和核心概念为准则,打破教材内容顺序,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框架,有效综合归类,整合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反应式可以从化学反应类型上使之系统化;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可以从物质的分类入手,以原子结构,物质结构作为指导。
知识网络化,纵横统一起来,这样知识点就不显得琐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解题的能力。
3.类比归纳,形成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牛顿在《自然哲学数学原理》中说:“科学研究的实质是归纳的。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类比归纳法的核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自我感知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归纳,强化学生理解巩固,培养学生系统知识、探寻规律的能力。
它能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在“类比”中巩固,在“归纳”中渗透,在领会中使知识得到升华。
这样不仅可以教给学生化学知识,通过言传身教.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思维的严密性。
对课本中许多相似、相关、相对、相依的概念、性质、实验等内容,应采用比较复习的方法。
学生应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明确其共性,认清其差异,达到真正掌握实质之目的。
三、突出重点知识,培养综合能力
只有许多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就犹如没有组装成整机的一堆零部件而难以发挥其各自功能。
基本概念及基本理
论的复习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重要作用。
因此,对于《考试大纲》中对测试内容要求为理解(掌握)层次的重点知识,要花足时间、深刻理解、彻底消化,形成缜密的知识网络,可教给学生采用“关键词提示法”、“分层递进法”、“谐音记忆法”去记忆。
如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元素一单质一氧化物(氢化物)一酸(碱)—盐”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可以“组成一结构一性质一制法一用途一存在—保存”为思路,也可从该单质到各种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为线索,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构建—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只有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立体知识体系,才能把握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强化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战能力。
四、规范答卷,减少无谓的失分
1.规范答题
答题不规范是学生高考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
主要表现在化学基本用语不规范、简答题的语言表述不够科学、准确、规范、严谨,思路混乱,不能切中肯綮回答问题,计算题存在最终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数字的问题,没有根据要求回答问题等。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学习时要严格要求,落实双基训练。
2.强化审题、
一是强化审题的态度,看完题再做题;二是强化审题的方法,抓重点词、标重点字、理解题意后再做题;三是抓审题的能力,从大
量信息中概括出重点信息、关键信息。
总之,高三化学复习是一项系统的学习工程,要提高复习效率,学生就需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探索,教师要设计好复习思路,注重实效性,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
只要教师在复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注重学生自学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会在新一轮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纪悦淑.新课程理念下高三化学备考复习方法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09.3(47)
[2]刘仁甲.高三化学复习与知识系统化[j].考试周刊,2009.34(79)
[3]褚成强.谈高三化学后阶段复习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