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力行业褐煤利用探讨

合集下载

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

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

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褐煤是一种低质、低热值、高水分、高挥发分的煤种,通常不被视为传统化石燃料。

然而,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化石燃料资源的日益枯竭,褐煤作为一种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通过提质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褐煤的热值、密度和稳定性,使其成为更高效的能源来源。

本文将介绍褐煤提质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其进行分析。

一、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现状1.干燥技术褐煤水分含量较高,导致其热值和燃烧效率较低。

干燥技术是褐煤提质的首要步骤,通过降低褐煤中的水分含量,提高其热值和燃烧性能。

目前,常用的干燥技术包括自然晾晒、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等。

其中,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具有处理速度快、节能环保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

2.热解技术热解技术是通过高温加热褐煤,使其发生热分解,生成固体炭、液体产品和气体产物。

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褐煤的碳转化率和热值,同时还可以去除部分水分和挥发分。

常见的热解技术包括高温热解、中温热解和低温热解等,其中高温热解具有处理效果好、产品收率高等优点,但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

3.气化技术气化技术是通过化学反应将褐煤转化为气体燃料,主要包括水蒸气气化和氧气气化等。

水蒸气气化是将褐煤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气、一氧化碳等可燃气体;氧气气化是将褐煤与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可燃气体。

气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褐煤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

二、褐煤提质技术发展分析1.技术挑战褐煤提质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能效低、副产品处理困难等。

此外,由于褐煤的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如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也是褐煤提质技术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2.节能环保要求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变和环保意识的提高,节能环保已经成为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

通过提高能效、减少废弃物排放和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等措施,实现褐煤提质过程的节能环保。

02 海南褐煤 白颐解析

02 海南褐煤 白颐解析

二甲醚** 烯烃 其中煤制烯烃 成品油 其中煤制油 煤制天然气
500 2925 140 23000 150 68% 3% 100% 0.7%
1200 4500 500 29000 200 300 78% 9% 100% 0.007% 15%
褐煤利用机会分析


褐煤是一种高挥发分(50%左右)、高水分(30%左右)、高灰分 (30%左右)、低热值(14MJ/kg左右)、低灰熔点的劣质燃料。 我国褐煤资源丰富,己探明的保有储量达1303亿t,占全国煤炭 储量的13%,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华北等地,集中在 内蒙古、云南和黑龙江等省(其中内蒙古的褐煤储量占全国褐煤 储量的77%)。 褐煤的利用可以有多种途经 : 1、经干燥后直接进入气化炉,制备合成气; 2、经干燥后直接进入液化装置,生产油品; 3、经过轻度气化,进行馏分分离再分别加以利用; 4、经干燥后,直接作为燃料使用。
煤炭
焦炉气
MTG
气化
转化
CO、 CO2、H2
有机玻璃、MBS、涂料 、PET树脂等。
MMA/ DMT 甲醇
乙二醇
MTP
畜禽饲料蛋白等。
蛋白 甲醇 燃料 二甲醚
甲烷 氯 化物
车辆代用燃料等。
4 电子清洗剂、制冷剂、 有机硅和有机氟等。
煤化工系列产品(2)
化学 肥料
尿素、碳酸氢铵、 硫酸铵、氯化铵、 磷酸一铵、磷酸二 铵、硝酸磷肥等。
我国煤化工行业的现状和问题




水资源与环境条件成为主要制约因素:我国水资源与煤炭资源呈 逆向分布,目前,水资源的制约已经对我国煤炭生产产生了显著 影响,环境和生态影响也成为了突出问题。碳排放和利用问题将 成为制约因素。 生产与市场分离,运输物流成本较高:我国煤资源主要分布在中 西部地区,市场消费能力低,而石化、能源产品市场主力市场在 东部,绝大部分产品要远销东部地区。 能源替代类产品使用不够规范,缺乏标准:国家有关部门针对甲 醇等煤基替代能源产品出台了宏观政策予以支持,但进入具体操 作层面,仍然缺乏具体指导性的规范和标准。 投资强度大,投入产出比低:大型煤化工是资金密集的产业,需 配套大量基础设施投资,投资强度较大。 煤炭资源支撑条件相对较好,分布相对集中:我国煤炭产量约占 世界总产量的40%,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分布面主要特点是“北 多南少、西多东少”,且煤种齐全。

浅谈褐煤提质的意义

浅谈褐煤提质的意义
关键词 : 褐煤 ; 提质技术 ; f ;  ̄ I 综合利用 l
中图分 类号 :Q 2 T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47 5 (02)30 4 .3 10 -0 0 2 1 0 .0 40
引 言
我 国有着 很 丰 富 的煤 炭 资 源 。其 中 , 已探 明 的 褐 煤 保 有 储 量 达 133亿 t 占全 国 煤 炭 储 量 的 0 ,
褐煤是煤化程度较低的一种煤 , 其特点是含水 量高、 发分高、 热量低、 挥 发 易风化碎裂 、 易氧化 自 燃、 不适 于远 途运输 ( 般运输半 径在 30k 一 0 m之
内 ) 直接 燃 烧 时排 出 的 粉 尘 量 大 、 境 污 染 严 重 、 、 环
热利用率低 J 。因此 , 褐煤 的直接利用受到一定 的
限制 。 目前 , 主要 用作燃 料 发 电。与其 他煤 种相 比 ,
4 4亿元 , 一次水消耗约 30万 ta燃料褐煤消耗为 2 /, ,
5 o万 ta o /。 ,
褐煤有其特殊性 , 褐煤挥发 分高、 含油率 高, 是热解 提质提取焦油的理想原料 , 褐煤和低变质烟煤适合 用于炼制油品。因此 ,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褐煤资
褐煤提质同时得到 的煤焦油和煤气也是能源产 品。 考虑到褐煤 自 的特性 , 身 结合我国能源结构及产业 政策 , 对褐煤进行综合利用具有现实意义 。
值 。近几年 , 由于煤炭价格上涨 , 价格相对低廉的褐 煤 开 发利 用开 始受 到重 视 。在 国家新 能源 战 略调整
中 , 煤 提质加 工 和综合 利 用逐渐 提 上议事 日程 。 褐
1% , 7 在我 国煤炭资源 中占有重要 的地位。褐煤资 源主要分布在 内蒙古 自治区和云南省 …。内蒙古 的褐煤集 中在东部地区的褐煤盆地群 ( 主要集 中在 锡林浩特、 通辽和呼伦 贝尔地 区) 。这些褐煤煤 田

电力工业对煤炭需求的预测与分析

电力工业对煤炭需求的预测与分析

电力工业对煤炭需求的预测与分析电力工业对煤炭需求的预测与分析引言:煤炭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之一,也是电力工业最重要的燃料。

然而,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清洁能源的发展,煤炭需求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从全球和中国两个层面上,对未来电力工业对煤炭需求的预测和分析进行探讨。

一、全球电力工业对煤炭需求的预测与分析:1.1 电力工业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经济和人口的增长,电力工业将继续发展壮大。

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30年,全球电力需求将增长1.7%。

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电力需求将呈现高速增长。

而电力工业对煤炭的需求将随之增加。

1.2 煤炭的替代物尽管煤炭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减少,但是煤炭仍然是许多国家的重要能源来源。

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还依赖于煤炭发电。

目前,清洁能源如天然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替代作用在逐渐增强。

但由于许多国家煤炭资源丰富且价格相对较低,煤炭仍然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1.3 环境保护对煤炭需求的影响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全球范围内加强了治理和减排的力度。

一些国家甚至开始逐步淘汰煤炭发电。

这将严重制约煤炭的需求。

此外,全球碳排放定价政策的出台也将直接影响煤炭市场。

由于煤炭的碳排放量较高,其成本将因此增加,从而降低其竞争力。

1.4 煤炭需求的区域分布在全球范围内,电力工业对煤炭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和印度。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且工业基础相对庞大,其对煤炭需求的峰值已经出现,并逐渐趋于平稳。

而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印尼等,由于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仍将增加。

二、中国电力工业对煤炭需求的预测与分析:2.1 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趋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和煤炭生产国,电力工业对煤炭的需求占到了绝大部分。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预测,未来中国电力工业将继续稳中向好发展,年均增长率约为3%。

这将推动中国对煤炭的需求仍然保持较高水平。

2.2 清洁能源的发展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褐煤综合利用探讨

褐煤综合利用探讨

章卫星等
褐煤综合利 用探讨
4 3
1 2 节能 环保 . 褐煤 的综 合 利 用 符 合 国 家 产业 政 策 ,是 环 境
定量 分 析 褐煤 净 化 和煤 化 工 装 置 的联 产 ,提 出两 种产 品路 线 的技 术 经 济方 案 ,作 为 能 源 和 化 工 企 业 的跨行 业发展 的参考 。
联 产 ,提 出尿 素 和 天 然 气 两 种 产 品路 线 的技 术 经 济 方 案 ,探 索 符 合 国 情 的 褐煤 综 合 利 用 途 径 。
关键词 褐煤 洁净煤技术 低碳经济
低碳 经 济 最 主要 的途 径 是 要 减 少 化 石 能 源 的 消耗 ,大力 发 展 太 阳 能 、风 能 、水 电、核 能 等 可
42
CHEM I CAL ENGI NEEI UNG DES GN l
褐 煤 综合 利 用 探 讨
章卫 星 夏 吴 中国五环 工程 有限公 司 武汉 4 0 2 3 23
摘要 褐煤是一种高挥发份、高水份、 高灰份、低热值、 低灰熔点的煤炭 , 具有易 自 燃,不适合长期储存
和长距离运输 的特性 ,因此长期 以来被视作劣质燃 料 ,开发利用 程度低 。定量 分析褐煤 洁净化 和煤 化工装 置 的
再生 能源 。但 是 ,从 目前 我 国乃 至 世 界 的技 术 水
的褐煤 储量 最大 ,占全 国褐煤 储 量 的 7 % 。因此 , 7 合 理开 发 和 充 分 利 用 缺 水 地 区 的 褐煤 资 源 ,提 高 综 合利 用 价 值 是 实 现 国 家 能源 战 略 目标 一 系列 工 作 中值 得研 究和关 注 的重 要领 域 。 褐 煤净 化 技 术 主 要 过 程 分 为 两 步 :第 一 步 是

电力行业煤炭需求分析及贸易预测

电力行业煤炭需求分析及贸易预测

电力行业煤炭需求分析及贸易预测1. 引言1.1 煤炭在电力行业的重要性煤炭在电力行业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作为传统能源之一,煤炭一直是电力行业的主要能源之一。

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煤炭仍然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煤炭是主要的电力生产原料,为能源供应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煤炭具有储量丰富、价格相对稳定、采用成本低廉等优势,使其成为电力行业的首选能源之一。

煤炭燃烧可产生大量的热能,用于发电,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对电力的需求。

煤炭还可以作为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学品、合成燃料等,具有多重用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煤炭的依赖程度正在逐渐减弱。

由于煤炭燃烧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导致空气质量恶化、气候变化加剧等问题,人们开始转向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

尽管如此,煤炭在电力行业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在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

为了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推进清洁燃烧技术,促进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煤炭需求的影响因素煤炭需求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电力行业的发展需求。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行业对煤炭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煤炭被广泛应用于发电厂,是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

电力行业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到煤炭的需求量。

二是政策调控的影响。

政府在环保、能源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对煤炭需求也有着重要影响。

我国提出的“煤改气”政策,将对煤炭需求产生较大影响。

三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一些地区的电力行业开始向清洁能源转型,减少对煤炭的依赖程度。

四是国际市场因素。

国际市场的煤炭价格波动、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等都将对煤炭需求产生一定影响。

需要密切关注国际市场的动向,及时调整煤炭供需的平衡。

2. 正文2.1 电力行业煤炭需求分析电力行业是煤炭需求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电力需求不断增长,进而推动了煤炭需求的增加。

我国年青褐煤的开发价值和前景分析

我国年青褐煤的开发价值和前景分析

我国年青褐煤的开发价值和前景分析本文所说的年轻褐煤,是指形成晚第三纪的褐煤。

其主要特点:水分高(Mt35%-60%)、挥发分高(Vdaf50%-70%)、灰分中等(Ad10%-30%)、发热量低(Qnet.v.ar3000大卡左右);同时,富含蜡、腐植酸、锗等稀有资源。

国内主要分布在云南(昭通、夸竹、蒙自、禄丰、罗茨、寻甸、临沧等,云南褐煤大部为晚第三纪的年轻褐煤)、黑龙江(萝北、宝清、虎林等)、吉林(春化)、内蒙(丹峰煤田)、广西(钦州捻子坪)、山西(繁峙)、海南(詹州)、四川等地区。

该煤若作为能源利用与开发,属于低品位能源,水分高、发热量低,不适合于长途运输,其经济性远不及作为原料。

该煤种不但含蜡量较多,而且腐植酸往往也较高。

另一大特点,挥发分高,所以是较理想的褐煤蜡、腐植酸及低温干馏原料。

一、年轻褐煤开发工艺路线1、精细化学品与环保产品煤首先干燥、破碎、筛分;0.5-5mm粒度煤,用于提蜡;提完蜡后的残煤与<0.5mm细煤粉,一道作为腐植酸原料;提完腐植酸后残渣,经催化水解,加工成土壤改良剂。

该产业链主要产品:褐煤蜡及其深加工制品;腐植酸及其深加工制品;土壤改良剂系列产品。

2、精细化学品、环保产品、清洁源能煤首先干燥、破碎、筛分;<0.5mm的细煤粉,作为腐植酸原料。

提完腐植酸后的残渣作为土壤改良剂原料;0.5-5mm粒度煤,先提蜡,提完蜡后残煤作为低温干馏原料。

通过低温干馏,获得半焦、煤焦油、煤气清洁能源。

该产业链主要产品:褐煤蜡及其深加工制品;腐植酸及其深加工制品;土壤改良剂系列产品;热解半焦清洁燃料;热解低温煤焦油;热解煤气。

从上述产业链不难看出,工艺路线不同于传统煤化工和现代煤化工。

与其相比:工艺技术相对比较简单,投资少,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但经济附加值高;并且充分体现了年轻褐煤的特点(含蜡、腐植酸,挥发分高),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使低品位能源变成资源、原料,或资源、能源并举。

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

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

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褐煤(也称为泥质煤或褐炭)是一种低质煤炭,主要由植物组成,含有较高的水分和灰分。

与其他类型的煤相比,褐煤的能源含量较低且污染物排放较高。

然而,褐煤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能源资源,具有丰富的储量和广泛的分布,因此对其提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热解技术:热解技术是一种利用高温和缺氧条件将褐煤转化为高品质煤的方法。

该技术可以通过降低水分和灰分含量来提高煤炭的能源含量。

热解技术可以采用各种方式,如干燥热解、热解燃烧和热解气化等。

2.浸出技术:浸出技术是一种通过将褐煤浸泡在溶剂中并去除其中的杂质来提高煤炭质量的方法。

浸出技术可以使用水或有机溶剂作为浸出剂,通过溶解和洗涤的方式去除煤炭中的水分、灰分和硫分等杂质。

3.燃烧掺烧技术:燃烧掺烧技术是一种将褐煤与其他燃料混合燃烧的方法。

通过将褐煤与高品质煤或生物质等其他可燃物混合燃烧,可以提高燃烧过程中的热值和燃烧效率,减少烟尘和污染物的排放。

尽管褐煤提质技术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目前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由于褐煤的能源含量较低,提质技术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这增加了提质成本。

其次,褐煤提质技术涉及到复杂的化学和物理过程,对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有一定要求。

第三,褐煤提质技术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减少污染物排放。

在应对这些挑战的同时1.创新技术的研发:通过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发展更加高效和环保的褐煤提质技术。

可以探索使用新型浸出剂、热解剂和掺烧燃料等,以提高提质效果和降低成本。

2.加强政策支持:制定有利于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并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支持措施。

此外,还可以加强对褐煤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加强与国际合作伙伴的合作,共享技术资源和经验,加快褐煤提质技术的引进和推广。

可以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联合研究和项目合作。

褐煤利用现状及前景

褐煤利用现状及前景

褐煤煤化工利用现状及前景1褐煤煤化工领域1.1直接燃烧褐煤最常见的直接利用方法就是燃烧。

由于褐煤含有较多的水分,不便于远距离运输,所以目前国内外产出的褐煤主要是在坑口电站用于燃烧发电,只有少量被部分干燥或制成型煤后运往别处供各种工业锅炉或民用。

如德国的褐煤占电力生产原料的四分之一。

在中国,估计有90%以上的褐煤被用于电站锅炉和各种工业锅炉的燃料。

与其它煤种相比,褐煤的发热量低、水分高、含氧量高、挥发分高、灰分多,通常被认为是劣质燃料,特别是高灰分高水分将在燃烧过程中带走大量的热量。

燃用褐煤的电站锅炉主要采用悬浮燃烧方式,即煤粉燃烧锅炉(煤粉炉)。

少量采用旋风燃烧锅炉(旋风炉)。

近几年,随着流化床燃烧技术的发展,流化床燃烧锅炉也开始用于褐煤的燃烧发电。

褐煤在用于小容量的工业炉和工业锅炉时,主要采用层状燃烧方式,如链条炉、往复炉以及流化床燃烧炉。

1.2褐煤的热解褐煤的高水分、低发热量限制了褐煤的使用,但其高挥发分、活性好、H/C比高等独特性质决定了它是极其适合的热解原料。

褐煤热解(干馏)提质是指在隔绝空气(或在非氧化气氛)条件下将煤加热,发生热解反应,最终得到焦油、煤气和半焦的加工过程(方法)。

进行褐煤热解的优点:①操作条件温和,褐煤热解加热的温度控制一般在400-700℃;②不需要氧气、氢气及昂贵的催化剂;③技术简单,设备简单,相应的基础投资较少。

热解后产生的热解煤气可以直接作为生活燃料用气或化工合成气,得到的半焦具有低灰、低硫、固定碳高的特点,可以用于合成气、电石等行业的生产,也可用作铜矿或磷矿等冶炼时的还原剂或用作炼焦配煤,也是生产活性炭等化工产品的原料;褐煤半焦孔隙发达,是用途较广的吸附材料、过滤材料,还可作为冶金工业的炭质还原剂和无烟燃料。

褐煤热解技术将资源利用效率放在首位,对褐煤主的提制和综合加工利用很有意义,作为洁净煤技术领域的专门技术受到人们的关注,是当前褐煤利用的主要途径。

1.3褐煤气化褐煤的气化是以褐煤为原料,以氧气、水蒸汽或氢气等作气化剂,在高温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将褐煤中的有机物转变为可燃性气体燃料的过程。

电力行业煤炭需求分析及贸易预测

电力行业煤炭需求分析及贸易预测

电力行业煤炭需求分析及贸易预测煤炭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也是我国最主要的主要能源资源之一。

电力行业作为我国煤炭的主要消费领域之一,其煤炭需求量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电力行业煤炭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未来的煤炭贸易进行预测。

一、电力行业煤炭需求分析我国的电力行业是煤炭的重要消费领域,煤炭被广泛用于发电。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煤炭发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了近1.2亿千瓦,其中燃煤发电占比约为60%。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煤炭发电量约为为396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

可以看出,我国电力行业对煤炭的需求是非常大的。

电力行业煤炭需求的影响因素非常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经济增长速度: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直接影响着电力需求量。

随着国家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电力需求也将持续增长,从而推动煤炭需求。

(2)环保政策:近年来,我国环保政策不断升级,对煤炭行业的影响也日益凸显。

环保政策对煤炭的使用量、燃煤发电数量和产业布局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未来环保政策的进一步收紧也将对煤炭需求产生不小的影响。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未来我国电力行业煤炭需求预计将保持稳定增长。

尽管环保政策的影响会削弱煤炭需求的一部分,但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能源结构的优化,电力行业对煤炭的需求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二、电力行业煤炭贸易预测1. 我国煤炭进口需求预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需求量不断增加,国内煤炭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尽管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但在部分地区和时间段,煤炭供应依然不足。

我国对煤炭的进口需求将会继续增长。

2. 我国煤炭贸易政策变化对煤炭贸易的影响我国煤炭贸易政策的变化对煤炭贸易具有重要的影响。

过去,我国实行了一些保护性措施,如对煤炭征收高额关税和增值税,对进口煤炭实行配额制度等。

这些保护性政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煤炭进口。

但随着能源结构调整和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未来煤炭贸易政策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从而影响着煤炭的进口和出口。

煤的分质分级利用研究

煤的分质分级利用研究

煤的分质分级利用研究摘要: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煤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为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能源资源保障。

但同时也导致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所谓的分级分质利用,就是依据煤自身的特点进行开发相关产品或清洁能源,使其资源、效益最大化。

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切实推动我国能源生产革命、煤炭供给改革、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有效途径。

关键词:低阶煤;分质分级;节能减排前言目前,煤炭仍是我国的主体能源,虽然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资源禀赋条件差,低阶煤储量很大。

对低阶煤的利用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低阶煤清洁高效、分质分级利用的呼声越来越高。

低阶煤的开采利用是一个全周期的过程,不仅涉及煤炭行业本身,还涉及下游电力、化工等各个耗煤行业。

低阶煤清洁高效、分质分级的概念应贯穿从开采到终端产品利用的整个过程。

前端加工过程越到位,分质分级越细化,低阶煤的利用过程越高效,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及环保治理所付出的代价也越小。

因此,实现低阶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对满足我国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及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低阶煤分质利用概述低阶煤分质利用,是根据煤炭自身的组成及性质,首先采用中低温热解技术将其转化为气体(煤气)、液体(煤焦油)和固体(洁净煤),再根据各类热解产物的物化性质进行区别利用,梯级延伸加工,生产大宗化工原料和各类精细化学品,最终实现对低阶煤转化利用全过程的“分质转化、梯级利用”。

其中,煤气既可作为制氢、天然气及化工生产的原料,也可脱硫脱氮后直接燃烧发电;煤焦油可提取苯、酚、吡啶等精细化工产品,或加氢制取柴油、石脑油等清洁液体燃料;脱除了轻质组分及杂质的洁净煤,不仅热值更高,而且更加清洁,既可用作建材、工业窑炉及工业锅炉等领域的原料和燃料,也是民用领域的清洁燃烧。

因此,煤分质利用具有资源利用充分、能量转化率高、过程排碳少、经济效益好等特点,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最佳途径之一。

2低阶煤的分质、分级2.1煤种的分类、分级就像烟煤一样,低阶煤仍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其涵盖的煤种包括长焰煤、不黏煤、弱黏煤、褐煤等多个煤种。

褐煤提质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褐煤提质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褐煤提质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1褐煤资源1.1世界的褐煤资源据测算,全世界褐煤地质储量约为4万亿吨。

约占全球煤炭储量的40%。

褐煤资源可分为硬褐煤和软褐煤两大类,主要分布在欧洲,其次为亚洲和北美洲。

硬褐煤储量最多的国家分别是美国、俄罗斯和中国。

软褐煤储量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约占世界软褐煤总储量的30%.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前南斯拉夫和波兰,软褐煤储量合计约占世界软褐煤总储量的40%。

1.2我国的褐煤资源据第三次全国煤炭资源调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1999年),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57万亿吨,保有储量10032.6亿吨,已探明的褐煤保有储量为1311.42亿吨。

约占煤炭保有储量的13%。

煤田地质勘探结果表明.我国褐煤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约占全国褐煤资源量的3/4以上,其中又以内蒙古东部地区赋存最多,煤种以中生代侏罗纪硬褐煤为主。

西南地区是我国仅次于华北地区的第二大褐煤基地。

其储量约占全国褐煤总储量的l/8.其中大部分分布在云南省境内,主要是新生代第三纪软褐煤。

东北、中南、西北和华东各区褐煤资源量均不到全国资源褐煤资源总量的3%。

我国褐煤资源分布见下表。

2我国褐煤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其加工提质的必要性2.1 褐煤是我国东北地区未来可利用的主要能源东北地区经济以重工业为主导.对能源有高度依赖性。

而东北三省煤炭资源总储量仅277.2l亿吨,除黑龙江省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煤炭资源总储量211.92亿吨).产能较大外,辽宁、吉林都是煤炭调入省,整体上属于煤炭资源调人地区.供求缺口较大。

与其相邻的蒙东地区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煤炭资源总储量达857.87亿t.是东北地区总储量的3倍以上。

绝大部分是褐煤资源,只有呼伦贝尔市伊敏河矿区的五牧场区、河东区.以及扎赉诺尔矿区的灵东矿为长焰煤。

随着国家实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深入,东北地区能源(主要是煤炭)需求量不断增加,使得本地区煤炭供求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这就为距离东北地区较近的内蒙古东部褐煤提供了巨大市场,蒙东地区的褐煤资源必将成为我国东北地区未来可利用的主要能源。

电厂燃料中煤泥、褐煤掺配的研究

电厂燃料中煤泥、褐煤掺配的研究
您所在的网络环境存在频繁操作滑动滑块进行验证
科 学 论 坛
硪嗨 哒寡
电厂燃料中煤泥 、 褐煤掺配的研究
纪 鸿
( 华 能鹤 岗发电有 限公司燃料部 黑龙江 鹤岗 1 5 4 1 0 9 )

要: 在燃煤供应 紧张 、 煤质下 降的全 国性严峻形势 下, 煤炭市场变化和燃煤掺烧 情况 燃用单一煤种 , 而 是
手。 策划建立数字化圆形煤场来解决此矛盾 。 提供一个煤场管理和优化配煤 掺烧方案的科学、 准确可视平 台。加强煤场的管理, 根据来煤情况合理调度 燃煤堆放 。 3 . 2配煤掺烧缺少科学优化 煤场 管理一直是手工操作, 基础数据 统计不及 时, 缺少直观 、 准确的配
机 日益 凸出, 国 内外煤市场也逐渐呈现 出电煤供应全面吃紧 的局面。 造成国 内近年来 电煤供应紧张 的局面, 有如下几个原 因。 ( 1 ) 我国能源方面长期存在有“ 市场煤 ‘ 计划 电’ , 深层体制矛盾, 煤电 联动无法实行, 煤与 电顶牛博奕依然在继续 , 煤炭供应商经常 以限产抬价出 牌。 ( 2 ) 国内煤炭安全事故发生频 率高, 小型煤矿被强行关 闭重组, 大中型 煤矿谨慎生产导致供应下降, 煤炭市场 出现供需不平衡 。 ( 3 ) 铁路运输方面受到安全制约 , 致使到港 口的货源不足煤炭库存难以
保证 。
煤科学依据 , 配煤掺烧难度大, 影响锅炉安全燃烧 。邀请相关专家探讨研 究 锅炉配煤掺烧,提供可行方案则可 以解决此 问题 不断优化煤场堆取煤方 式, 加大人力和机械力 的投入, 积累经验预防处理煤场 自燃 。
3 . 3配煤掺烧对锅炉运行带来安全上的隐患 大 比例掺烧褐煤 时, 磨煤机 出口风粉混合物温度过低 , 制粉系统干燥 出 力不 足, 将影响机组的带负荷 能力 , 造 成煤粉着火提前 , 致使燃烧器喷 口烧

褐煤的应用解析

褐煤的应用解析

摘要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煤炭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的优质煤越来越少。

本文就以低质煤(褐煤)为原料采用褐煤固体热载体快速热解法对其进行热解加工工艺设计。

该工艺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艺条件及参数。

本文设计的褐煤粒径为小于6mm,入炉水分小于5%,温度为85℃,热半焦温度为800℃,原料与半焦的混合比为1:3-1:5,炉内反应温度为520℃。

(2)备煤系统。

备煤系统主要是将原料送至破碎机处理后,经筛分直接送到粉碎机粉碎到所需的粒径。

(3)干燥提升系统。

该系统主要是除去煤中的水分,达到反应的要求。

(4)热解混合系统。

该系统是将原料与高温半焦混合并送入反应器反应的过程。

(5)烟气除尘及循环系统。

由于产生的烟气含可燃气体,所以该系统是将反应产生的烟气进行循环综合利用。

(6)焦炭及焦油的收集处理系统。

该系统是将产品进行净化处理,得到可直接销售的产品。

关键词褐煤,煤热解,工艺,设计摘要ABSTRACTThe coal is our country's primary energy, but along with society's development, our country is more and more big to the coal resources demand, our country's high quality coal are more and more few.This article on (lignite) as raw material uses the lignite solid heat-carrying agent fast thermal decomposition law take the inferior coal to carry on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processing technological design to it.This technological design mainly includes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1)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and parameter.This article designs the lignite particle size for is smaller than 6mm, enters the reactor moisture content to be smaller than 5%, the temperature for 85℃, the hot semi-coke temperature for 800℃, raw material and the semi-coke mixture ratio is 1:3-1:5, in reactor reaction temperature for 520℃.(2) prepares the coal system.Prepares the coal system mainly is delivers raw material after breaker processing, directly delivers the particle size after the screening which the grinder crushes needs.(3) dry promotion system.This system mainly is except the coal in moisture content, achieves the response the request.(4) thermal decomposition mix system.This system is and sends in raw material and the high temperature semi-coke mix the process which the reactor responded.(5) haze dust removal and circulatory system.Because produces haze including flammable gas, therefore this system is responded produces the haze carries on the circulation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6) coke and tar collection processing system.This system is carries on the product purification processing, obtains product which may sell directly.Key words Lignite, coal thermal decomposition, craft, design目录摘要 ----------------------------------------------------------------------------------------------------------------------------- ⅠABSTRACT ------------------------------------------------------------------------------------------------------------------ II1 绪论-------------------------------------------------------------------------------------------------------------------------- 5 1.1课题设计背景 -------------------------------------------------------------------------------------------------------------- 5 1.2课题设计意义 -------------------------------------------------------------------------------------------------------------- 4 1.3课题设计现状 -------------------------------------------------------------------------------------------------------------- 41.3.1近几十年国外褐煤热解工艺开发的共同点 ------------------------------------------------------------------------ 51.3.2近年来国内褐煤热解提质工艺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 52 褐煤-------------------------------------------------------------------------------------------------------------------------- 6 2.1我国的煤及褐煤资源----------------------------------------------------------------------------------------------------- 62.1.1褐煤资源 ------------------------------------------------------------------------------------------------------------------ 6 2.2 褐煤的物化性质 ---------------------------------------------------------------------------------------------------------- 6 2.3褐煤的热解及粘结结焦-------------------------------------------------------------------------------------------------- 72.3.1褐煤的热解 --------------------------------------------------------------------------------------------------------------- 72.3.2褐煤热解中的宏观变化 ----------------------------------------------------------------------------------------------- 8 2.4煤的热解产物及用途----------------------------------------------------------------------------------------------------- 82.4.1半焦 ------------------------------------------------------------------------------------------------------------------------- 82.4.2煤焦油及煤气 ------------------------------------------------------------------------------------------------------------ 93 热解工艺----------------------------------------------------------------------------------------------------------------- 10 3.1工艺流程简介 ------------------------------------------------------------------------------------------------------------ 10 3.2热固体法简介 ------------------------------------------------------------------------------------------------------------- 11 3.3备煤系统 ------------------------------------------------------------------------------------------------------------------- 11 3.4干燥提升系统 ------------------------------------------------------------------------------------------------------------- 11 3.5热解混合系统 ------------------------------------------------------------------------------------------------------------- 113.6烟气除尘及循环系统--------------------------------------------------------------------------------------------------- 124 热解产品的收集 ------------------------------------------------------------------------------------------------------ 13 4.1焦炭的回收 --------------------------------------------------------------------------------------------------------------- 13 4.2焦油的回收 --------------------------------------------------------------------------------------------------------------- 134.2.1急冷与气液分离系统 ------------------------------------------------------------------------------------------------ 144.2.1.1急冷洗气段的物料衡算与热量算-------------------------------------------------------------------------- 14A.循环氨水量的计算 ------------------------------------------------------------------------------------------------------ 16B.煤气露点温度的确定--------------------------------------------------------------------------------------------------- 174.2.2冷凝鼓风系统 ---------------------------------------------------------------------------------------------------------- 17 4.2.3湿法脱硫系统 ---------------------------------------------------------------------------------------------------------- 18 4.2.4硫酸铵系统 ------------------------------------------------------------------------------------------------------------- 184.2.5脱洗苯系统------------------------------------------------------------------- 184.2.6干法脱硫系统----------------------------------------------------------------- 195 废水的处理 ------------------------------------------------------------------------------------------------------------- 21 5.1含酚废水的危害 --------------------------------------------------------------------------------------------------------- 215.2含酚废水的处理 --------------------------------------------------------------------------------------------------------- 216 总结------------------------------------------------------------------------------------------------------------------------ 22参考文献 ---------------------------------------------------------------------------------------------------------------------- 23致谢 ----------------------------------------------------------------------------------------------------------------------------- 241 绪论1 绪论1.1课题设计背景我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这一特点决定了煤炭将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且长期不会改变。

600MW机组锅炉大比例褐煤掺烧技术探讨

600MW机组锅炉大比例褐煤掺烧技术探讨

600MW机组锅炉大比例褐煤掺烧技术探讨摘要:国电电力大连庄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结合HG-1950/25.4-YM3型锅炉的特性,在原设计煤种发热量为5070KJ/KG烟煤的基础上进行了以燃烧发热量3100KJ/KG的褐煤为主的掺烧褐煤试验,进而进行了低负荷情况下全烧褐煤试验,取得了成功,本文介绍了褐煤掺烧的技术措施;讨论了褐煤掺烧技术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掺烧褐煤的建议。

关键词:HG-1950/25.4-YM3 型锅炉;褐煤掺烧;热力性能0、引言随着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如何有效利用煤炭资源、降低发电成本、节能减排、提高企业竞争力,成为发电企业研究的重要课题。

褐煤储量大,开发潜力巨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为此,结合当前锅炉运行特性,进行大比例燃用褐煤、低负荷全烧褐煤的试验研究,从而达到提高机组整体安全性与经济性、降低企业发电成本的目的。

1 锅炉设备概况国电电力大连庄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庄河电厂)2台锅炉锅炉选用哈尔滨锅炉厂与三井巴布科克能源MITSUI BABCOCK公司合作设计、制造的600MW超临界本生(Benson)直流锅炉,型号:HG-1950/25.4-YM3。

制粉系统为中速磨正压直吹式,每台炉配6 台ZGM113G 型中速磨煤机,设计燃用设计煤种双鸭山东荣三矿烟煤烟煤,并掺烧双鸭山混煤。

2 庄河电厂燃用褐煤燃烧特性分析庄河电厂掺烧的主要是霍林河和平庄褐煤。

这两种褐煤水分高、挥发分高、热值低、灰分较低,易自燃,不易结焦。

干燥无灰基挥发分高达40%以上,有利于着火,但也容易造成火嘴烧坏、结焦等问题;水分高,不利于煤粉着火,而且水分进入炉膛后需要吸收汽化潜热变成蒸汽这样一方面燃烧不稳,另一方面机组加负荷时增加给煤量后热负荷增加出现滞后,锅炉热惯性增大;为增加磨煤机出力,导致煤粉细度较大,燃尽性较差,燃烧效率略微降低,易造成燃烧损失;由于褐煤热值低,水分在40%以上,原制粉系统设计的热风参数不能满足新运行工况的要求,磨煤机干燥出力将大幅度降低,直接影响锅炉出力。

褐煤预干燥在电站应用中的探讨

褐煤预干燥在电站应用中的探讨

21 0 0年 9月 , 中国 电力 工程 顾 问集 团公司在
北 京 组织 召 开 了集 团公 司科 技项 目 “ 褐煤 预 干燥
技 术 应用 研 究 ”验 收 会 , 旨在对 褐 煤 预干 燥 技 术 的主 要 工艺 、原理 , 以及应 用 的合 理 性 、可 行 性 进 行 分 析研 究 ,提 出现 阶段 在 我 国褐 煤 电厂 的 应
21年 1 01 第 期
华 中 电 力
第2卷 4
褐煤预干燥在 电站应用中的探讨
罗 凯 , 李 斌
( 北 省 电力 试 验 研 究 院 ,湖 北 武 汉 ,4 0 7 ) 湖 3 0 7
摘 要 :为节 能减排 ,促 进褐 煤 高品质 的利 用 ,提 高褐煤 电站 能源利用 率 ,探 讨 了褐煤 流化床 干 燥与 带式 炉
p a t t i r c eb s d o r wn c a r i g t c n l g , e e r h d a d s t p a f ii e e r i g s se n ln , h sa t l a e n b o o l y n h o o y r s a c e n e u d z d b d d y n y tm a d i d e u l ame h b l f m a e d y n y tm , h n a ay e e d y n f c , f r g a r f r n e f rb o o l r - r i g s - et u c r i g s se t e n l z d t r i g e e t o e i e e e c r wn c a e d y n h n o p a p ia i n i o r ln . p l t p we a t c o n p

褐煤的提质与应用

褐煤的提质与应用

褐煤的提质与应用摘要:从褐煤特性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限制性因素出发,分析褐煤应用空间,从而体现褐煤提质的必要性;同时介绍褐煤提质、成型的一种流程及提质、成型后褐煤性质的变化,使褐煤的应用领更加广阔。

关键词:褐煤提质成型应用面对越来越少的煤炭资源,各行业纷纷研究充分利用煤炭能源的各种技术,以保证能源的充分利用,避免浪费资源。

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各用煤企业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相对于精煤储量的大幅减少,储量丰富的褐煤的充分利用成为各个行业发展的新目标。

根据国家2006年发布的《中国节能技术大纲》规定“研发褐煤提干、快速热解工艺,褐煤直接液化和无粘结剂成型技术”,开发褐煤有效利用途径,既符合产业发展政策,也是褐煤产业的必然趋势。

根据褐煤的特性,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如下限制:1、褐煤发热量低,仅为12.6-14.7MJ/kg,使用范围窄,对于设计煤种为烟煤的电厂,要求发热量在21 MJ/kg以上,褐煤不能直接燃用,仅能掺烧。

2、褐煤含水分高(30%-50%),热值低,单位热值运输成本高,直接运输的经济性差。

3、褐煤挥发份高(30%-45%),易风化碎裂,易氧化自燃,进行长距离运输时安全性较差。

一、褐煤提质褐煤的高效利用受到世界的普遍重视,国内外褐煤提质技术主要有:(1)、澳大利亚怀特能源高温烟气BCB技术。

(2)、德国RWE公司的蒸汽流化床技术。

(3)、德国ZEMAG公司的蒸汽管式干燥技术。

(4)、美国KFX公司高温高压燃料技术。

(5)、澳大利亚CCD公司的褐煤稠化技术。

(6)、美国瓷球热载体低温快速热解技术。

(7)、中国神华的高温烟气气流干燥无粘结剂挤压(HPU)技术。

(8)、唐山神州机械有限公司的高温烟气震动流化床混流干燥技术。

(9)、大连理工大学固体热载体的热解提质技术。

(10)、山东科院天力公司分级粉碎强化循环提质(SPU)技术。

(11)、国富炉热解提质技术。

各种褐煤提质技术,总的来看均是对针对褐煤的特性为主要处理目标来设计的各种工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图分 类号 :M72 T 1
文 献标 志 码 : B
文章编 号 :0 9— 20 2 1 )0— 0 4— 5 10 33 (00 1 00 0
Dic si n Utl a in o o a we n usr n Ch n s u so i z to fBr wn Co lPo r I d ty i i a i
0 1 0 ,C n ;. asa u l rP w rJ it nu eC mp n T i a 2 2 0 C n ) 7 0 3 h a 2 T i nN c a o e on tr o a y, as n5 9 0 , h a i h e Ve h i
Ab t a t Ths ril d s rb s h c s o o s c in t r s u c s nd o r iti u o sr c : i atce e c e t e a e f d me t lg ie e o r e a p we d srb f n i i i st a o iu t n,d s rb st e k y tc n l ge flg ie p we e e a in.I t de h in t sa f e o i e c e h e e h oo i so n t o rg n r t i i o tsu ist e lg ie a u lf r p we e e ain wh n te unt r a i g p o lms a d p o o e ou ins W e c n l e a h o rg n r to e h i a e f cn r be n r p s d s lto . s o cud d t tt e h lg ie p we p lc t n n t e b o d p o p cs i na,s o l e c mbn d wi a g in t o r a p ia i si r a r s e t n Chi o h h u d b o ie t lr e—c p ct h a ai y t e ma o r l ni r i g t c n lg n e r to s te man die t n o e eo me t o it n i h r lp we i t d yn e h oo y i tg ain a h i r ci fd v l p n ,t n e sf g e o y t e d v lp n n t iain o ini . h e e o me ta d u lz to flg t i e Ke r : Lin t y wo ds g ie;Elcrc p we ;Utl a in e ti o r ii t z o
及其 相关加工 生产技 术 , 又被世界 能源 界所重 视 。
俄 罗斯 、 国 、 大利亚 等 国家 , 美 澳 这些存 储大 国 , 均
对褐 煤 的开 发利用 的较早 , 研究 也 比较 深人 , 己经
我 国褐煤资 源丰 富 , 但是 现 阶段 褐 煤 的利用 率 却
并不 高 , 由于采用 传 统 的燃 烧方 法 而 造成 了大 量
F NG e E L i .W U J n p n u — ig
( . o t hn lc i P we nvri nt ueo n rya dP w rE gn eig B o ig 1 N r C iaEet c o rU iesy Is tt f eg n o e n ie r , a dn h r t i E n
形成 了不 同容量等 级 的电站 常规煤粉 炉 的系 列成 熟产 品 , 煤锅炉燃 烧技 术相对 比较稳 定 , 中德 褐 其 国 、 国应用 褐煤 作 为 电站 锅 炉 动力 用煤 使 用 较 美
广泛。
的资 源浪费 , 以应 加紧对 褐煤进 行综合 利用 , 所 加 强对褐 煤技 术 的开 发应 用 。这 对 满 足 电力需 求 、

应 用能源 技术
21 0 0年第 l ( O期 总第 14期 ) 5
我 国电力 行业 褐 煤 利 用探 讨
冯 蕾 武 俊平 。
(. 1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河北 保定0 10 ; . 70 3 2 台山核 电合营公司, 台山590 ) 220
摘 要 : 绍 了国 内外褐 煤资 源分布 的情 况及 发 电现状 。 介 阐述 了褐 煤发 电的 关键技 术 。研 究 了褐煤 在作 为发 电燃 料 时机 组所 面, 问题 并提 出 了解 决 办法 。褐煤 在 我 国电力应 用 中前 浯的 景 广阔 , 应把 大容量 火电机组 结合褐煤 集 成干燥技 术作 为主要 发展 方 向, 紧褐 煤的 开发 利用 。 加 关键词 : 煤 ; 褐 电力 ; 综合利 用
后 经脱水 、 压实转 变为有 机生物 岩 的初 期产物 , 具 有高 水 分 、 高灰 分 、 高挥 发 分 和低发 热 量 、 低灰 熔 点 。有 的褐 煤还 含 有较 多 的纤 维 分 , 些特 征 给 这 褐煤 的应用 带 来 不少 的困难 和问题 。但 是 , 目 在 前全 球能源 日趋 紧 张 的形 势下 , 煤 的经济 价 值 褐
O 前 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褐煤是 煤化 程 度最 低 的煤 种 , 是 泥炭 沉 积 它
l 国内外褐煤 资源分 布及发 电应用
现 状
1 1 国外 褐煤 资源分 布及发 电现状 . 世界 褐煤 的地质 储 量 约为 4万亿 t 。据 统 … 计, 全世界 褐 煤储 量 足 够 供 2 0 10座 发 电能 力 为 1 0 0MW的 电站 使 用 3 0 O年 。主 要 分 布 在 德 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