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进口车之日系情节

合集下载

我国汽车业的历史和现状

我国汽车业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汽车业的回顾与发展
目录 新中国成立前的汽车业 新中国的汽车工业及发展阶段 现代中国汽车工业介绍
奔驰一号
世 界 第 一 部 汽 油 汽 车
世 界 第 一 辆 四 轮 汽 车
新中国成立前的汽车业
1901年,中国开始有了进口汽车。1901年12月,匈牙利商人李恩时(Leinz) 将两辆美国制造的“奥兹莫比尔”牌汽车从香港带入上海。
华晨汽车目前建有辽宁沈阳和四川绵阳南北两个基地,分别生产客 车、轿车和皮卡、SUV以及轻卡、面包车。 旗下品牌: 华晨金杯,金杯海狮、金杯阁瑞斯,引入的日本丰田技术。 华晨中华,中华轿车包括尊驰和骏捷系列,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华晨宝马,宝马集团和华晨汽车共同组建的合资公司,各占50%,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1956年,长春一汽制造出我国第一辆汽车,实现零的突破。 1959年,全国汽车产量突破1万辆。 1971年,全国汽车产量达11.1万辆。 1992年,全国汽车产量达106.17万辆,首次突破100万辆。 1996年,乘用车产量比例首次超过载货汽车,达到53%,被视为历史性的变化。 1998年,汽车产量为167万辆,进入世界第十位。 2000年,我国汽车产量为206.9万辆,销售208.86万辆,产销双双突破200万辆。 2003年,全国汽车产量444.4万辆,跃居世界第四位。 2004年,我国汽车产量达507.11万 辆。 2005年,我国汽车产量为汽车575.82万 2006年,我国共生产汽车727.97万辆,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三。 2008年,我国生产汽车934.5万辆,超过美国的868.1万辆位居世界第二。 2009年,我国汽车产量1379.10万辆,超过了第二名日本和第三名美国的产量之和。 日本为793万辆,美国为570万辆。中国成为了全球汽车生产第一大国。

丰田中国路--20世纪90年代尽丰田之全力助中国之发展(doc5)(1)

丰田中国路--20世纪90年代尽丰田之全力助中国之发展(doc5)(1)

丰田中国路-- 20世纪90年代:尽丰田之全力助中国之发展第一编:丰田中国路20世纪90年代:尽丰田之全力助中国之发展第一节联姻金杯受阻最后下嫁XX20世纪90年代,新社长奥田硕上台后,丰田迫切希望中国政府能够批准其进入中国轿车生产领域,于是,善变的丰田马上喊出“尽丰田集团之全力,助中国汽车之发展”。

如此表白,恰恰说明了当时丰田丧失了中国汽车市场话语权被挤出了中国汽车市场的主流后,希望赢得中国政府同情的迫切心情。

丰田之所以如此的低调,并非空穴来风。

随着中国加入WTO步伐的迈进,引起了全球各大汽车公司对中国市场战略的调整和重视。

丰田从过去在北美、欧洲市场角逐的经验已经看到,中国市场是兵家必争之地,中国轿车市场潜在购买力的迅速变现,这让丰田不得不改变过去只重视商用车,而忽略轿车本土化生产的作法。

可见,无论是从市场占有还是从利润空间的角度考虑,加大在中国本土生产汽车的力度都是丰田的必然选择。

丰田原中国首席代表岛原先生曾经说过,真正让丰田看到转机的是1992年。

“那一年南巡,以发展市场经济为主的话在报纸上出现了。

我们这些国外的厂家才有了安心的感觉。

”。

从那时起,丰田开始修正在中国的战略,放开手脚,施展它的“三级跳”战术,下决心在中国建厂生产汽车。

按照奥田硕的规划,20世纪90年代初是丰田在中国的第一阶段,是为下一步活动的助跑阶段;第二阶段奥田硕称之为起跳阶段,就是按照中国政府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要求,从零部件生产开始,为整车生产做准备;第三阶段是奥田硕三级跳中的最后一跳,就是借XX夏利撕开一个缺口。

1993年6月,丰田在成立丰田汽车(中国)XX。

既然在中国的轿车项目暂时还攻不下来,丰田只好集中精力专攻“商用车”。

丰田相中的第一个整车项目是XX金杯汽车股份XX下属的金杯客车XX,其本意是希望以金杯客车为契机进入中国汽车市场。

那么丰田为何要抓住XX金杯与其合资呢?原因说来也比较简单。

其一,丰田和XX金杯的合作由来已久,金杯的车型技术缘自丰田,双方早有合作基础,进入90年代以后,丰田更是做了很多工作加强与XX金杯的合作;其二,金杯是当时国内最好的客车厂。

人人车分享:90年代那些热销进口车

人人车分享:90年代那些热销进口车

人人车分享:90年代那些热销进口车雪佛兰子弹头1993年大批进口的雪佛兰子弹头大部分都是用合资企业免税指标进口的。

先说说时代背景吧,80年代的中国汽车进口贸易基本上是政府行为,批量进口什么品牌的车、什么类型的车完全是政府定的,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轿车的正规市场都没有形成。

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时就开始吸引外资,也是为了吸引和方便在中国投资的合资企业,政府有相应的政策;在中国建立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的外商有免税进口车的指标;外籍以及港澳台常驻人员每人有一个不限排量的轿车指标(外商个人自带指标),合资以及外资企业则根据企业规模会有一些进口车指标(俗称合资企业指标,比如企业注册资本100万美元,会有一辆排量2.0以下进口轿车和一辆进口面包车指标)。

根据上述政策,合资企业以及外商独资企业可以自己从境外购买汽车后免税进口中国,不用在不成熟的中国汽车市场中抓瞎。

合资企业免税车进口后只需缴纳CIF车价15%的购置税就可以上牌,外商独资企业只需缴纳CIF车价45%的购置税就可以上牌。

这个政策实行到1993年12月31日,以后合资企业就没有这项政策的优惠了。

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最高级的面包车是日产巴宁和丰田小霸王。

不过90年代初期有了改变,首先是香港的法亚洋行取得了通用汽车在中国大陆的代理权,1992年把雪佛兰卢米娜APV(LuminaAPV)带进了中国,这款子弹头造型的MPV极具吸引力,雪佛兰子弹头的称呼就是这么来的。

当时卖车是一个高利润的行业,法亚洋行给这款车的定价非常高,3.8升V6的高配型号CIF售价是2.95万美元,几乎比美国市场的零售价格高了1万美元。

看到商机的台湾和香港商人把美国市场的进口中国的雪佛兰子弹头带进了中国,1993年通过这种方式进口到中国的雪佛兰子弹头有上万辆。

美国规格的卢米娜APV有3.1和3.8两种V6发动机配置,在中国的CIF到岸价格2.1万美元至2.6万美元,价格比法亚洋行的行货便宜多了。

丰田发展历程

丰田发展历程

丰田发展历程丰田发展的历程丰田汽车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总部位于日本,创立于1937年。

丰田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汽车诞生之初,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丰田也逐步走向了成熟。

以下是丰田发展的主要历程。

1933年,丰田自信研发出第一辆自己的汽车,名为“AE86”。

这辆车在当时引起了轰动,标志着丰田汽车公司的创立。

随着AE86的诞生,丰田开始走上了汽车制造业的道路。

在二战结束后的复兴时期,丰田加大了对汽车研发的投入。

1953年,丰田推出了首款家用轿车“皇冠”,该车配备了3.0升直列六缸发动机和四速手动变速器,很快成为了市场的畅销车型。

20世纪60年代,丰田进一步加大了对汽车技术研究的力度,并开始注重环保和燃油经济性。

1966年,丰田推出了首款双气缸发动机搭载的车型“丰田公主号”,这一创新大大提高了车辆的燃油效率。

在20世纪70年代,丰田开始进军国际市场。

1972年,丰田在美国推出了首款在当地生产的车型“丰田卡罗拉”,该车以其可靠性和经济性迅速在市场中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成为了全球最畅销的汽车之一。

在80年代,丰田的销售业绩进一步提高。

丰田以质量第一,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在全球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声誉。

1989年,丰田转变经营策略,推出了首款豪华轿车“LS400”,这款车以其舒适性和豪华配置赢得了市场的青睐,并一举打破了欧洲品牌在豪华车市场的垄断。

21世纪初,丰田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

丰田始终坚持创新和技术领先的理念,不断研发出更加环保和高效的汽车。

2000年,丰田推出了首款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该车以其节能环保的特点成为了世界各地环保倡导者的首选。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丰田继续不断创新发展。

如今,丰田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并涉足了拥有汽车、摩托车、卡车和公共交通工具等全方位汽车产业。

总结起来,丰田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创新和成长。

从最初的小规模制造商到如今的全球巨头,丰田始终坚持以质量为先,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

十代筑梦 雅阁焕新

十代筑梦 雅阁焕新

C over story封面故事筑梦十代. All Rights Reserved.C over story封面故事文 /麦可世纪相交的那几年,“广州本田”这几个字代表着男人们在商场上的成功、事业上的顺遂,和令人羡慕的一份意气风发。

第六代雅阁,也是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第一代广州本田雅阁,1999年上市销售,到2002年停产,累计销量达到13.8万辆,在那个年代甚至一度洛阳纸贵。

要知道,在中国车市尚未正式进入黄金十年井喷期的千禧年初,这样的数据相当亮眼。

也正是广州本田(今广汽本田)引进并国产的第六代雅阁,开启了日系轿车,甚至是合资轿车在中国车市的新发展格局。

如今,已经进入第九次产品迭代的雅阁,依然保持着对用户需求和市场风向的敏感。

第十代雅阁进入本世代产品改款期,在智能化领域大幅升级,加装Honda CONNECT 3.0智导互联,拉平了与前沿势力的车机代差。

从无到有,从北美到中国,从衍生到原生,雅阁的成长之路,也堪称一部丰富且精彩的进化史,而其中很多重要的升级,都来自于中期改款。

拓宽北美市场的首代雅阁雅阁的诞生,从一定意义上还要感谢时任埃及总统的萨达特。

正是萨达特与其盟友在1973年10月发动对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的袭击,引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

而由于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联盟方面对于美国援助以色列的报复,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OAPEC)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中的阿拉伯国家实施了原油减产和对西方的石油禁运,导致国际原油价格短时间内上升超过200%——. All Rights Reserved.第一次石油危机到来。

而彼时的美国人,还在过着宽宅大马的奢侈生活,汽油对他们来说似乎是取之不竭且极为便宜的天赐之物。

6缸、8缸、12缸,3.6升、4.6升、6.2升,大排量后驱肌肉车满地跑的美利坚面对突如其来的石油危机瞬间傻眼。

喝不上油的油老虎们嗷嗷待哺,同时地区排放标准也在不断严苛。

燃油效率更高、配置也更实用的经济型轿车需求空间就在这时出现。

日产君爵发展史

日产君爵发展史

日产君爵发展史
日产君爵是日本汽车制造商日产旗下豪华车系列之一,其发展史承载着日产公司在豪华车市场的努力和成就。

以下是日产君爵发展史的简要概述:
1963年,日产开始研发豪华车款,并于1965年正式推出日产君爵(Nissan President)系列。

初代君爵以优雅的外观设计和先进的技术装备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奠定了其在豪华车市场的地位。

随后的几十年中,日产不断改进君爵的设计和性能,不断推出新款车型。

1990年代,君爵采用了更加现代化的外观设计,引入了一系列先进的安全和驾驶辅助技术,进一步提升了车辆的品质和竞争力。

在21世纪初,日产加大了对君爵的研发和推广力度。

2012年,君爵进行了全面改款,并采用了更加时尚和动感的外观设计,以适应年轻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更多的豪华配置和高性能发动机也被加入到君爵的车型中,使其成为一款更加豪华和动力突出的汽车。

现如今,日产君爵已成为日本豪华车市场的重要品牌之一,与其他豪华车品牌竞争激烈。

君爵的成功主要源于日产对品质和技术的不断追求,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准确理解和满足。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日产君爵将继续在豪华车市场中引领潮流,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秀的豪华车体验。

国际经济合作案例分析

国际经济合作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1.1995年,日本机动车出口近400万辆,其中32%来自丰田汽车公司。

丰田的出口占国内生产的38%。

此外,丰田的海外生产从1985年的15.2万辆增加到1995年的125.33万辆,约占其汽车总量的三分之一强。

1995年底,丰田拥有14.3万雇员,其中海外的为7万人。

丰田在其三大主要市场——北美、欧洲和亚洲——都建立了自己的生产体系。

1995年底,丰田在25个国家设有35个海外制造业子公司,其中三分之一设在亚洲。

1995年,其在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中国台湾和泰国的子公司共生产了37.092万辆汽车约占其海外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丰田在这一地区的零部件企业内部交易由设在新加坡的丰田汽车公司协调。

丰田在泰国生产柴油发动机,在菲律宾生产变速器,在马来西亚生产操纵装置。

在印度尼西亚生产汽油发动机。

1995年,设在这些国家的子公司间的零配件出口约占其世界零部件出口的20%,其对非东盟国家市场的出口占5%。

丰田还计划在亚洲实现各类车型专门化生产,以服务当地市场和向区域或世界市场出口。

这一计划包括在印度尼西亚生产用于各种目的的车型,在泰国生产小型汽车。

小行汽车用于向亚洲、南美和中东出口。

要求:1、分析丰田公司对东南亚投资的动因。

(1)利用东南亚地区的劳动力和原材料以及地区优势(2)开辟和拓展其在东南亚地区的市场,增加市场份额(3)可以绕开东南亚地区国家的贸易壁垒,降低生产成本2、试用某种国际投资理论分析丰田公司在东南亚的投资行为。

答: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一个企业要从事国际直接投资必须同时具有3个优势: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

①丰田公司有能拥有一种当地竞争者所没有的优势,这种比较优势能够克服国外生产所引起的附加成本和政治风险。

②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在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其资产或所有权在内部化过程中所拥有的优势。

丰田企业将拥有的资产通过内部化转移国外子公司,可以比通过交易转移给其他企业获得更多的利益。

丰田汽车如何参与侵华战争

丰田汽车如何参与侵华战争

丰田汽车如何参与侵华战争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在描述丰田汽车发展历程的论文和文章里,有一段历史,几乎都被隐去了。

那是77年前,那场让濒临破产的丰田“起死回生”的战争,却被人为地淡出了它的公司史。

77年前的7月7日,对日本和中国来说都是一个不能忘却的日子。

一声不知所起的枪响,一个“被失踪”的士兵,一场深夜至凌晨的无理闹剧,为的是一场蓄意已久的战争。

中国的危机全面爆发了。

甫时,在日本,丰田也正被濒临破产的危机折腾得焦头烂额。

那声对中国人民来说意味着灾难的枪响,对丰田来说却更像是喜庆的鞭炮声,丰田车在中国的土地上成为侵华战争的碾压杀人工具、强奸泄欲工具和开疆拓土工具。

征战华北,丰田1937年扩产四倍丰田的创始人丰田喜一郎在1929年底亲自考察了欧美的汽车工业,那年,他34岁。

四年后,他在父亲丰田佐吉留下的“丰田自动织布机制造所”设立了汽车部。

他拿着同学隈部一雄从德国买回来的一辆德国DKW牌前轮子驱动汽车反复拆装了两年,终于造出了第一辆GI牌轿车。

1937年,“丰田汽车工业株式会社”成立了,地址在爱知县举田盯,注册资金1200万日元(约合74万人民币),丰田喜一郎不顾反对,追加了4500万日元的投资。

然而,这个起点从一开始就伴随着危机。

300多名员工同丰田一起面临着刚成立就破产的尴尬。

当时,席卷世界经济危机强烈地冲击着日本经济,引进设备、采购原材料等需要大量资金,而市面上银根短缺,借贷无门。

当时丰田的车质量上还不完善,设计相当简陋,每车只有一盏车灯在车头中央,销量一直不景气。

此时,初期投资也已几乎耗尽,丰田到了山穷水尽的边缘。

侵华战争爆发,丰田和其他工业企业一起,被纳入战时军需工业品的生产轨道。

日本陆军将丰田的所有库存货车一购而空,这才解了它的燃眉之急。

档案资料显示,1935年末,丰田喜一郎领导丰田生产出来的还只有20辆卡车。

然而,在发生了“二二六”事件的第二年,就生产了1142辆(其中轿车100辆),而在战争爆发的1937年则生产了大约1936年4倍的4013辆(其中轿车577辆)。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汽车:90年代经典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汽车:90年代经典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汽车:90年代经典[汽车之家车系历史] 中国汽车工业在经过了70年代、80年代的飞速发展之后,很快来到了90年代,90年代是全民奔小康的年代,当时公务车、领导用车都已经逐步完善,而市场严重紧缺的就是私人用车,所以在90年代像捷达、富康、奥拓等经济型车的出现也变得顺其自然。

●捷达(1991-至今)印象指数:★★★★★印象中的它:皮实耐用的车坛常青树提到捷达,人们的脑海中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皮实耐用”,这样的连锁反应是其他热卖的轿车所不能做到的。

人们总爱用奇迹来形容捷达在中国市场上20年的热销,但回顾捷达引入的历史,却发现这并不是偶然。

说到最初引入捷达车型的原因,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贯彻早在1987年一汽就已经制定的轿车发展方针。

1987年,在十堰会议上一汽就决定:一汽首先从3万辆奥迪项目入手,解决公务用车、领导用车,再从上而下,建设一个上规模的普及型轿车厂。

经过一系列的谈判,1990年11月20日,一汽与德国大众集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约。

一汽-大众公司在成立的当年就利用一汽现有的生产条件以CKD方式生产出第一辆捷达轿车,当时国内国产的都是1.6L发动机车型,1992年又建成自己临时的总装线开始CKD生产,截至到1996年底累计生产轿车75263辆。

自1993年以后,捷达以每年20%的递增速度,连续四年迈出四大步,到1996年底,捷达轿车的国产化率已达到84.02%。

一汽-大众捷达轿车第一次改型工作历时3年半,1997年7月,捷达王投放市场。

动力方面,捷达王这款1.6L发动机最大功率100马力,最大扭矩150牛米,可以使新捷达王的最高时速达到190km/h,成为当时国产车的性能之王。

捷达王在当时成为了人们眼中是高性能家用车的代表。

而至此,捷达车也开始了不断的技术升级步伐。

1998年3月8日,全新改型“新捷达王”上市,该车在原捷达轿车的轿车上,进行了27项改进。

外形改变了平面、小圆角的设计,使捷达王轿车的车身线条更为流畅,更具动感。

日版美版本田奥德赛演变史

日版美版本田奥德赛演变史

日版/美版双线发展本田奥德赛历史回顾车名含义及研发背景Odyssey奥德赛是本田旗下首款MPV车型,1994年推出至今已有20年历史。

奥德赛分为日版和北美版,目前日版发展至第五代,而北美版为第四代。

国人对于奥德赛还是比较熟悉的,该车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曾被进口到国内,并于2002年在广汽本田(原“广州本田”,2009年6月5日起更名为“广汽本田”,本文中统一用广汽本田)实现国产。

在即将开幕的2014年北京车展上,广汽本田计划发布全新一代奥德赛。

本文,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田奥德赛的历史。

一、奥德赛的车名含义奥德赛(Odyssey)在词典中有“长途冒险旅行”的含义,而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中。

《荷马史诗》由《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组成,其中《伊利亚特》讲的是出征和战斗的故事,《奥德赛》讲述了返程中的历险。

史诗《奥德赛》中,希腊人攻破特洛伊城后,伊塔卡岛之王、在特洛伊战争中献木马计的英雄奥德修斯,带领船队回国途中,因得罪了海神波塞冬而屡遭阻挠,历尽10年艰辛、危难,侥幸一人回到故土。

而在奥德修斯流落异乡期间,伊塔卡及邻国的权贵们欺其妻弱子幼、挥霍其国家钱财。

奥德修斯设法同儿子一起杀死了那伙横暴的贵族,最终夺回了昔日的权力并与妻子团聚。

本田汽车使用“奥德赛”一词作为旗下首款MPV车型的名字,想要传递出的含义是:驾驶着这辆车,即使你是在一场长途旅行中,也能和家人、朋友一起,舒适、安全地享受整个旅程。

二、奥德赛的研发背景◆ 欲为美国市场打造一款新车为开拓北美汽车市场,本田计划开发一款新车型。

1990年8月,正在本田狭山工厂主持第二代Legend豪华轿车研发工作的总工程师小田垣邦道(以下简称“小田垣”)接到了来自本田研发中心的电话,他们告诉小田垣,公司计划在美国新建一个工厂,用于研发一款适合多人乘坐的多功能轿车,新车希望搭载来自Legend车型的V6发动机。

这一计划反应出美国本田汽车公司总裁雨宫浩一,想要通过新车型来扩大本田在美国市场占有率的强烈愿望。

日本汽车发展史

日本汽车发展史

日本汽车发展史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看日本汽车发展史2007-11-02 00:25提起日本我是又恨又敬佩,恨是因为他们的侵略历史,永不能忘,敬是他们的民族精神值得每一个想富强的国家学习。

关于汽车工业日本与中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想从日本汽车发展的成功历史找出我们发展应该吸取的经验和教训,使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少走弯路,快速发展。

让我们先来看看日系汽车的发展史。

现在作为日本第一大汽车生产厂家的丰田公司1933年底才成立,而且只是作为丰田自动纺织机械制造厂的一个部门。

1937年8月丰田汽车部门独立出来,成立了丰田汽车公司。

1950年,为了学习美国的经验,公司总裁丰田英二专程到美国的汽车城底特律,考察了福特公司的轿车厂。

当时这个厂每天能生产7000辆轿车,比日本丰田公司一年的产量还要多。

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形成完整体系。

1961年日本汽车产量超过意大利跃居世界第五位。

1965年超过法国居第四位。

1966年超过英国升为第三位。

1968年追上西德居世界第二位。

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大关,达1,104万辆,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30%以上,一举击败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1990年日本以1348 68万辆的汽车产量创出历史新高。

世界汽车工业诞生于德国,发展于美国,美国还是世界上最大最自由竞争最激烈的汽车市场而日本汽车竟然能在短短的时间里击败美国汽车,在这个市场上站稳甚至曾创造了世界第一的奇迹,以至于美国年轻人以拥有一辆日本跑车而自豪。

应该说确实在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回顾他们的发展历史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注意:一、国家的支持作用。

日本汽车在起步时,市场上几乎已被美国车占领,到处充斥着美国车,情形和我们现在的外资车差不多,严重影响了日本汽车的发展。

于是,日本政府作了以下决策。

1、制定军用汽车补贴办法,对汽车企业进行补贴。

2、制定较高的进口汽车关税,保护民族工业。

日本丰田历史

日本丰田历史

日本丰田历史2004年01月29日11:20 页面功能【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中小】【打印】【关闭】从第一辆汽车问世起就作为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创造”的历史是丰田人的骄傲。

从纺织机械到汽车丰田的起源应该追溯到丰田佐吉。

1867年(庆应3年),丰田佐吉出生于远江国敷知郡山口村(现静岗县湖西市)的一个木匠之家。

当时,不断有外国商船来日本,给日本带来了海外的新文化和思维方式。

许多的日本人开始接受这些外来文化的影响,少年时代的丰田佐吉就是当时众多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日本人之一。

潜心于发明的佐吉在他一生当中取得了84项专利并创造出35项最新实用方案,被人们誉为“日本的发明王”。

他的一生可以说就是日本近代化进程的一个缩影。

佐吉一生中最重要的、堪称是划时代的发明,是他在1896年(明治29年)完成的“丰田式汽动织机”。

他发明的这台织机不仅是日本有史以来第一台不依靠人力的自动织机,而且与以往织机不同的,是可以由一名挡车工同时照看3~4台机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同时,在质量方面也得到了很大改进,这台织机织出的布料质量之好、以及织机本身的可靠性之高无不令世人瞩目,很快就得到了极高的评价。

在这项发明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纬线断线自动停机装置”,装有这种装置的织机当纬线发生断头儿时能马上自动停车。

直到100年以后的今天,这种装置仍然被大型织机所延用,足以看出佐吉这项发明的影响的深远程度。

而正是这种“一旦发生次品,机器立即停止运转,以确保百分之百的品质”的思考方式,形成了今天丰田的生产思想的根基。

丰田佐吉不断地对织机进行开发和改进,1926年(大正15年)他创办了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后来成为了丰田集团的发祥地。

对于丰田自动织机的好评一度享誉海内外,甚至在号称是“世界的纺织工厂”的英国也引起轰动。

连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纺织机械厂家—英国普拉德公司也向丰田佐吉发出了转让专利权的请求,最终佐吉在1929年(昭和4年)以10万英镑(合当时的100万日元)的价格出让了这项专利的使用权。

铃木奥拓车系历史

铃木奥拓车系历史
第六代奥拓(HA24)是在2004年推出的。车身设计运用了当 时流行的“BOX”概念,前脸设计借鉴了丰田和雪铁龙的同 类车型。由于空间可观,转弯半径小,此代车型在日本受 到家庭主妇的青睐。外界媒体评论此代车型过于“日系”, 其在国内市场或将难有作为,但在第七代国产奥拓上市后, 国内竟然拍到六代奥拓的路试谍照。
铃木奥拓车系历史
引子
如果说当年菲亚特126P是 中国家用轿车敲门砖的话, 那铃木奥拓就是国内家用 轿车的普及者。奥拓车系 有3代车型实现国产化, 其中长安集团生产的老款 奥拓更是二手车市场的 “保值神车”,号称“新 车不贵旧车不便宜”。今 天就由我来为大家简单介 绍下奥拓的车系历史。
日本铃木(SUZUKI)品牌诞 生已经超过100年,其生 产汽车的时间也超过了50 年。铃木奥拓(ALTO)初代 车型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 石油危机爆发之后,其日
第二代(CA71/72)微型车里的世界 级明星
高性能版本的奥拓Works与国内奥拓 快乐王子外观相近
铃木在1984年9月推出第二代奥拓(CA71)。她继 续使用上代车型的F5A发动机前轮驱动,并于 1984年12月推出四驱版本。1985年,高性能版本 的奥拓“Works”诞生,她涡轮增压多气门发动机, 并对悬挂等设定进行了改进。长安奥拓“快乐王 子”就是采用1986年版的奥拓“WorksCC72”。
第七代 铃木精心打造的“全球车”
铃木奥拓的欧版车型Suzuki A-Star是在2008年巴黎车展 上首次亮相的。它被作为一款全球车型研发,将在位于印 度哈里亚纳邦Manesar的Maruti铃木工厂生产并出口到全 球。其外形是基于铃木A-Star概念车设计。奥拓车型是被 作为对高油价和全球变暖的一种应对措施而设计出来的。 该车的二氧化碳排放只有103克/公里。它将是一款售 6795英镑起的环保车型。 新车搭载K10B 998毫升三缸发动机,提供5速手动和4速自动变 速器,该车型已经于2009年9月在国内上市,并实现国产。新 奥拓定位于国内A00级微型车市场,其以精致的内饰和出色的 燃油经济性以及良好的口碑迅速赢得市场认可。

长安汽车品牌故事系列第三篇

长安汽车品牌故事系列第三篇

长安汽车品牌故事系列第三篇牵手铃木:合资旅途显长安自主“本色”一代代的长安人,为中国工业树立下了自强不息、自主创新的本色。

即使是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长安领行业之先,开启与日本铃木的合资事业中,长安人依然以自主“本色”为中国汽车工业挣足脸面。

20世纪80年代初,长安从广州买了两辆铃木轻卡。

原本打算对整车进行全部测绘之后就开始仿制,但是长安人惊奇地发现,日本车的技术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想象。

于是,长安决定引进日本铃木公司的产品和技术。

在与日本铃木初步接洽之后,面对日方代表不屑一顾的怀疑眼神,长安人深刻地意识到,中国汽车技术取得提升的必要性。

长安人暗中发誓,一定要先以自身的实力研制出优异的产品,以为国争光。

“虽然与铃木的技术水平相差无比悬殊,无论如何要先把样车造出来。

”第一次谈判后,长安人得知,当时做汽车具有三个难点:是发动机、仪表盘和驾驶室。

为了攻克这三个难关,长安汽车的技术员工咬牙上前,决定克服一切艰难险阻。

当时长安技术员手头上的依据只有那两辆车的测绘图纸,驾驶室的外壳加工难度很大。

于是,长安请了重庆汽车修理3403厂员工用手工敲出来。

而最大的难点仪表盘则只能由自己加工。

加工仪表盘的过程中,由于没有足够大承受力的机床,只好让吊车把加工件的一边吊起以减轻重量,再把加工件的另一边放在机床上加工。

长安人早期的造车之路可以说充满艰辛和苦涩。

阳光总在风雨后。

距离第一次谈判仅仅8个月后,长安人就把两台组装好的小卡车开到了北京人民大会堂。

其中一台车的发动机是日本原装的,但其他零部件都是中国的;而第二台车发动机是中国的,其他零部件是日本的。

当前来谈判的日方代表看到这两辆车,惊讶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两辆自主研发车型的现身,不仅让铃木对长安刮目相看,也增加了长安与对方合作的信心和谈判的筹码。

1984年,长安和日本铃木公司正式签订了技贸合作协定书,进行微车和发动机项目的合作,开始生产“长安”牌系列微车。

“你有你的特点,我也有我的优势。

汽车发展

汽车发展
1901年中国开始有了进口轿车 1931年5月,民生牌75型汽车试制成功 1936年1月,湖南长沙机械厂试制出了 25座“衡阳”牌汽车
1958年4月,中国历史上第一辆国产轿车 在一汽诞生,取名“东风”,因为当时毛 泽东主席对世界形势有个著名论断:“东 风压倒西风”。东风轿车发动机仿制“奔 驰-190”,底盘、车身参考“西姆卡 -维迪娣”:车头标志为一条金龙,因为 世界上常以龙象征中国。 东风金龙是第一台国产轿车.
中国第二大汽车公司是东风汽车公司,原
名“第二汽车制造厂”,今为第二汽车集 团公司,创建于1969年,主要以生产中吨 位货车为主,起名“东风”

豪放、狂野、不拘小 节马力较强,并注意车厢 宽敞,内部设施豪华,外 观粗线条。美国是第一 个让汽车从奢侈品变为 日常必需品的国家(亨 利*福特发明了使用流水 线生产汽车的技术,让 汽车制造成本大大降 低)。 缺点:经济性差,小部 件出错
1979保时捷911 此车是德国制造的 Porsche“保时 捷”911。整个车系 包括众多版本,1971 年出产以来不断改进, 配用不同马力的引擎, 也有专门设计用作比 赛的品种。此车为 1979年制造,配备3 公升引擎,最高时速 达180公里,时至今 日,仍然是不少车迷 的追捧对象。
车型:1979版劳斯 莱斯Corniche 此车属于世界上 顶级豪华的轿车。 一直以来都是皇族 及达官贵人所拥有 的车辆,备有6.7公 升发动机,大部分 零件都是由工人手 工精心制造而成。
严谨传统
复古.优雅脱俗
实用.价廉
动力性不足,油耗较高
体现热情.浪漫.灵活 机敏
福特T型车(英文: Ford Model T;俗称: Tin Lizzie或Flivver) 是美国亨利·福特创 办的福特汽车公司于 1908年至1927年推出 的一款汽车产品。第 一辆成品T型车诞生 于1908年9月27日, 位于密歇根州底特律 市的型號十分罕有。 當年總產量不過 2,700輛。現存世 上不多,特別之處 是十份豪華的裝飾, 例如全人手打磨的 原木儀表板和舒適 的皮座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消费的黑白年代:十多年前种下的"日系情结"
1988年-1998年中国汽车消费的黑白年代
★关键词
“下海”“拼装车”“罚没车”“套牌车”“广东日系车情结”
上世纪90年代,进口车卖得特别贵,佳美要60多万元,进口雅阁要40多万元,富豪(今称沃尔沃)、凌志(今称雷克萨斯)400都是70多万元一辆。

即使是先富起来的那些人也觉得难以承受,再加上正规渠道可以选择的车型太少,许可证也被控制得紧,有钱人被迫想尽办法买走私车或者套牌车。

政策的含糊不清、管理的严重缺陷造成了一个“蓬勃发展”的走私车、套牌车市场,这是那个时代特有的产物。

不过大量走私的日本车来到广东,满大街都是佳美、皇冠、公爵,这倒是“无心插柳”,培养出了今天广东人浓重的日系车情结。

卖组装雅阁赚钱
毕业后,何威进了当时广州一家汽车厂。

那是一家做汽车改装、加工的工厂。

“其实毕业前我没想过搞汽车方面的工作,虽然学的是这个专业,但那时年轻人很流行自己创业,去南方、特区做生意、淘金,我当时想的是这个。

”何威说。

当年,汽车一点都不热,他的师兄愿意去广标竟然是因为听说工厂里到处有冷气——不过何威最终还是来到广州这家商用车厂。

这家组装厂当时的产品现在看来有几分可笑:将广标生产的标致皮卡单排座改成双排座销售。

因为那时的中国人喜欢双排的车,能多坐人,但固执的法国人又不愿意做这样的改变,所以就把车买回去改了再卖出去,还很好卖。

当时工厂还有个非常赚钱的业务就是组装本田雅阁。

雅阁当时是SKD进来,因为是配件,关税就非常低,厂里把车装配起来,再把本田的LOGO换成羊城厂的LOGO。

其实,这种组装的成本只有3000块左右,但是卖出的车是30多万元。

一辆车利润很高,能赚几万块,很多人想买,供不应求。

当时这个厂组装的雅阁就是第五代雅阁,大约1993年推出的,国内应该是1994年才有第五代雅阁。

何威曾经在这个厂卖过车,他们会在资料袋里装上一个雅阁的本田车牌,提车的时候一起交给客户,很多客户一拿到车就会把本田牌重新挂上去。

那车看起来和雅阁一模一样,只是车标不一样,不过当时进口的雅阁要40多万元,这种国内组装的雅阁要比纯进口的雅阁便宜10多万元。

这就是当时风行全国的“套牌车”做法。

“套牌车”名曰:贴标签,进口套牌就是变相走私,国产套牌就是造假,套牌车也被国家禁止。

不过,那时有关汽车的产业政策还非常模糊。

好长一段时间,广东九江有专业的走私车加工集散基地,在海南的走私车倒卖市场也一直公然存在着。

我买了辆切了顶的走私车
那时想买车,假如不愿买“老三样”,走私车就很可能成为他的首选。

做鞋起家的张先生就是这样的人。

大学毕业后的张先生从老家来到东莞,开始他的奋斗,那时他的人生目标就是“这辈子赚的钱可以买一部车给自己开”。

在他看来,那是人生的终极目标,之所以“终极”,是因为太遥远。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下海”是个关键词,各地都有淘金的人。

张先生就在东莞做皮鞋生意,制鞋、卖鞋,几年时间已经从一贫如洗的大学生变成小有成就的商人,算是较早富起来的人。

有了钱当然想买车,不过张先生这样的年轻人不会选择“老三样”——“老三样”确实拉近了人与车的距离,但在20世纪90年代初,进口车和走私车已彻底开拓了人们视野,让大家知道原来车还分这么多品牌和型号,还有越野车、轿车、跑车,特别是在中国改革前沿地区的人。

张先生在东莞买了第一部车——三菱帕杰罗。

“刚到东莞的时候,我也喜欢过普桑,但三菱帕杰罗是1995年前后最流行的车了,很多官员,什么卫生局长、交通局长出来都是坐这样的车,所以我也很向往。


这款帕杰罗并不是正规渠道进来的进口车,而是先被切顶,以零部件方式过关,再在国内拼装起来的车。

“那时很多进口车都这样进来的,进口车批文太少,正规渠道进来的车太贵,车行卖的很多是这种切顶再组装的车。

反正手续会帮你办好,上路一般不会有事。


士多店也卖走私车
除了东莞卖走私车,海南岛更是曾经一度非常盛行。

何威曾经去海南岛出差,结果惊讶地发现那里士多店都在卖走私车,“走私皇冠挺便宜,其实很多都是旧车,但是看起来都还算新。

”他说,连士多店老板都能帮你办好手续,上好牌照。

“那些车都是以配件方式运进来,有的是压扁,进来后再拉回原状,有的是中间切开切成两半,有的把车顶切掉,”现在听起来觉得耸人听闻,但配件进口无需缴纳昂贵的整车关税,也不需要整车进口批文,因此成为当年不少进口车“偷偷摸摸”进入中国市场的一种方式——有很多人花钱买这样的车,也不觉得不安全。

广东九江原来就是一个中国加工走私车的大集散地,把车重新拼装,将原来的右舵改左舵,这是90年代好多人都知道的事。

在广州修车已经修了38年的王文昌回忆,那时他所在的国营维修厂还修过这种走私进口车。

“有的车被切成两半再焊起来,但是假如没焊好,开起来就会不舒服,比如很吵或者很颠,我们有时就帮别人重新检查,再重新把车接好。


那时要在正规渠道买车,就只能去中汽系统或者物资系统,广州物资系统下面有几个公司卖进口车,但价格昂贵。

“很多人只能去买走私车,便宜,可选择余地也大,像增城、东莞都有很多车行出售走私车。

不过广州管得严,要买就得去周边。


三去海南买“罚没车”
到了1994、1995年,老三样已经走红全国,但广东、海南一大批经商富起来的人,他们对于车的选择不再只满足于“老三样”。

生意人买车也不是为了代步,多半想用更高档的车显示自己的实力,如果花30万元能买到进口车,就算不能开,起码也可以装装门面——罚没车一时间变得很红火。

走私车被打击了,但罚没车市场随后应运而生。

现在说起来有点奇怪,所谓罚没就是因为走私在海关被发现继而没收的车,然后海关以公开拍卖的形式将车卖出,这样的车价格低廉,而且关键是——它是合法的,不算走私车。

于是在海南有一阵子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市场。

余劲民70年代到90年代,都在机关单位给领导开车。

他最早开的是日本五十铃的柴油车,80年代末则是一部日本产的大发进口车。

“那时大量的日本车走私到海南岛,然后以罚没车辆的名义由物资部等相关部门开始销售。

”余劲民被单位派去海南购买罚没车,当时是从武汉过去,在武汉物资系统的汽贸中心完成交易,先付钱,开好单,然后去海南岛直接提车,再把车开回武汉。

他代表单位去海南买了三次车,都是罚没车,一次是买的日产小车,1.3L,还买过一辆三菱的高档轿车,是调拨价,才9万多元,在内地可以加价两三万元卖出去。

海关罚没车在南中国打开了进口车的大门,许多车就这样大摇大摆进来。

走私进来很多是旧车、坏车
余劲民记得,当时单位还有一个同事不知道从哪买了一辆旧奔驰,也是走私车,可能才几万块。

“觉得他特别牛,但那个奔驰车根本不能开,走一点路就抛锚。


那时中国汽车市场还在发育,无论老外还是国人,对汽车并没有特别高的要求,因为无从比较。

20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中国是海外很多二手车、废弃车的倾销中心,一方面,进口车批文少得可怜,价格也太高,很多人正规渠道买不到也买不起车,于是就催生了走私车。

但另一方面,大家对罚没的旧车也好,拼装的走私车也好,还是很满意的,这就像是我们第一次喝到汽水已经非常快乐,哪里会去想有一天还要喝可口可乐。

“所以尽管很多车明显是旧车,但是卖得不贵,而且质量还可以,大家就觉得捡到了便宜”,何威回忆当时买走私车的情形就是这样,大家没有挑剔的资本,也没有这样的意识。

余劲民90年代初第一次开上的自动挡车,就是一辆罚没车,是别人赠送给湖北省文联的一辆日产蓝鸟。

不过很搞笑的是,它是方向盘在右边,来历不明,其实那时国内也有不少工厂做的就是把车的右舵改左舵的活儿,但文联一直没有去改过,所以余劲民只能一直别扭地开它了。

浓郁的“日系车情结”
随着走私车、罚没车盛行,很多日本车飘洋过海来到中国。

三菱、丰田、日产、本田的车型都很受欢迎,特别是丰田皇冠,后来才逐渐有了佳美。

奔驰、宝马也有不少进来,不过这其中很多是旧车。

但无论那时在路上跑的车是合法还是不合法,至少在短短几年时间中,人们眼中所见到的轿车确实增加了种类,汽车生活开始从黑白照片向彩色照片过渡,人们的选择虽然无法同今天相比,但已经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变化,而在这些耳濡目染中,中国人也开始有了自己对车的喜好判断。

和很多广东人一样,梁丰是看着街上的“TOYOTA”标志长大的。

他在东莞老家有个很有钱的亲戚,1995年就买了一辆佳美,“我很羡慕他们家,也喜欢…TOYOTA‟那个标志,小时候觉得那车真漂亮,闪闪发光”。

20世纪90年代全国很多大城市已经能看到不少日本车在街上跑,有皇冠3.0L、凌志400还有佳美、雅阁。

梁丰记得当时广州很多老板都开皇冠,上世纪90年代末,佳美则成为广州街上最主流的进口车。

“我就是这样产生了日系车情结吧”。

后来到2007年,梁丰终于在28岁实现少时梦想,成为凯美瑞的车主,每天开着丰田上班下班,车上挂着他喜欢的“TOYOTA”标志。

生于斯,长于斯,梁丰只是无数普通广州市民中的一个,他的故事也就是所谓“广东人日系车情结”的通俗版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