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隐喻的英汉翻译
探析英文隐喻修辞格的翻译技巧
探析英文隐喻修辞格的翻译技巧摘要修辞格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鲜明突出,加强语言表现力和感染力。
隐喻是英文当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正确理解原文的隐喻手法,并在译文中体现,才能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思想。
本文就英文隐喻修辞格的翻译技巧进行一些探讨与总结。
关键词修辞格隐喻翻译技巧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修辞则是语言表达的艺术。
修辞格是英语中最常见的用于增强表达效果、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加强语言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手段之一。
隐喻(metaphor)又叫暗喻,是英文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修辞格。
韦伯斯特词典对隐喻的定义为:“a figure of speechcontaining an implied comparison, inwhich a word or phrase ordinarily andprimarily used of one thing is appliedto another.” 指的是根据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点把某事物或动作原有的含义转嫁到另一事物或动作,借以提高语言的表达力的一种修辞手法。
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正确理解原文的隐喻手法,并在译文中体现,才能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和风格,提高翻译水平和翻译质量。
以下笔者通过举例浅谈并总结了英语隐喻修辞格在翻译方面的一些理论与技巧:一、直译法与明喻(simile)通常使用like, as 等比喻词相比,隐喻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使用喻词,因此其主体和喻体的关系就显得十分紧密,以至于在形式上成了相合的关系。
当英语中有些表达法与对应的汉语表达法的隐喻意义基本一致时,我们在翻译中通常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做到形神皆似。
举例如下:1. Tom is a donkey. 汤姆简直是头驴。
(隐喻:汤姆是一个像驴一般的人,指愚蠢的人。
)2 . S h a k e s p e a r i s a mi r r o r o fBritish history. 莎士比亚是英国历史的一面镜子。
英语成语中隐喻成语的理解与翻译
・8 ・ 1 1
英语成语 中隐喻成语 的理解 与翻译
任 青 果
( 中国矿业大 学 外文 学院, 江苏 徐 州 2 1 0 ) 2 0 8
摘 要: 英语隐喻 成语 是英语词 汇中重要 的一部分 , 口语和 书面语 中广泛应用 , 在 因此正确理解这些成语的含 义非常重要 。 每一 个成 语都有其 渊源, 所以 了解这些成语 的来源是我们正确 的理解和翻译这些成语的前提 。对 隐喻成语 的来源进行 简介 , 并从 隐喻的 角度对 中 英隐喻成语进行对 比, 据此提 出了一些翻 译方法。 关键词 : 隐喻 成语 ; 隐喻 ; 来源 ; 翻译方法
做。 nto e tegas rwu dr n ’f 啾 时机 。 o t lth s o ne e e r g o Se 的 洁精辟的定型词组和短语。’ 简 为语言中的 精华部分 ^ 堤 们用 nto e s eigdg 耋 o t ltl p osi 事生非。 e n l 精辟凝练、内涵丰富的语言词汇对在频繁的社会活动和实践中获得各种 t pa n ’bs crs o ly e et ad: o s 拿出绝招。 知识和经验的表述 - 史的长河中沉淀下来, 历 成了今天的成语。成语是一 t siew i ei niht o tk h e h o o趁热打铁。 r lt r s 个语言宝库, 彰显的不 l是语言知识厦有对社会生活经验的精妙总结包 E 这些隐喻成语来 自英语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的生活反映了英国的社
2 隐喻墨客 『 J 造的, 对语言起修饰作 t g ete eii u公平对待 而论。 o i v s e v h d ltd 用的—种修辞方法。例如亚里士多德认为隐喻就是把某事物的名称用来 h os £ tedg f a战争造成的破坏。 ow b r n ’ba uno e ot s s 沉舟。 指称另一事物萁 主要功能是装饰作用, 只可用于诗歌中 添力在语言上 是 1 1 su a e o r rp g 指 把得不到的东西说威 好的聊 以自 慰。 的—种修辞手法。 在 中国, 比喻也提 或缺的修饰手法。 【 日: 孑子 “ 言 3 . 3源于人体的某些特征 之无文行而不远” 2 世纪 8 年代以 L kf Jh sn 。0 O ao 和 ono 为代表的语言学 人们对 自己的身体很熟悉所 以人体的各个部位以及人们生活中的行 家们开始把隐喻看作一种认知方式来研究, kf和 Jh sn L o a o no 指出, “ 隐喻 为动作都可以用来指代—些抽象的概念' 构成—些习惯的表达方式。例如, 是从有—个具体 的概念域向—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 隐喻是思维方 l ed gte 同商量。 a hast e 珙 y o h su o e yst 装作不知。 h t n ’ee 0 s : 式和认知手段。’ ] 指出, “ 隐喻是—种认知模式北 的、 已知的、 具体 k okpol’ha soe e 不理睬直至争吵。 nc epe ed gt r: S t h 的范畴慨念投射映现于抽象的范围概念 而形成的隐喻陛表征的 人 类认知 sen r e a eedo oe o萌 e of t r nt n f n ’ns uh t h h S 远, 目光短浅 。 和思维的基础 。’^ 类在总结 自己的经验时, 往以比较熟悉的概念描述 住 / m k o bd 。his n ned使 人毛骨『 。 aesmeoy a ado n S rt 目 然 和理解比铡 生的事物从 而认识 人 自身及其周围的世界。在成语的形 类 t po e ad 某人被捆住 了双手。 wt noe ad i u n ’h n  ̄ e s i a pnhn 慷慨大 h : 成过程中, 隐喻成语成功地说明了隐喻这种认知方式, 人们用 自己熟知的 方地 。 人和物、体验到的事情去 比喻难于理解 的抽象的事情和概念。例如 a s w r i el ad okwt t fhn : hh e t 工作马虎 擘 。 车 po s h h rhmos: or ecuc ue at 一贫 ̄ , hi e i nh f t 冰 中捞月, luht s t pog e o h ma ywt te e ad: l i fhn 和身份低的人结婚。 t h hl t sn: ad白费力气' v e n’b n e h eabei oe 0n a n S 曰E 等o 3 - 4源于—些动物的特征 3隐喻成语的来源 动物和 ^ 类得生活密切相关, 在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对动物很 了解, 通 隐喻或语都有其出处和来源,了解这些成语的来源对与我们正确理 常用所熟悉的动物特征来比喻生活中的事隋。如: 解这些成语的喻义和准确的翻译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下面列举了一些隐 s e a觉得事晴不对劲或感到其中有诈。c cdl t u 一 的 m lar l t r oi a  ̄ o ee r _
隐喻在英汉对比与翻译中的应用
- 248-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隐喻在英汉对比与翻译中的应用宿迁学院外国语学院/张荣【摘要】隐喻是一种在A类事物暗示下感知、体验、理解B 类事物的心理、言语以及文化行为,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格。
英语以及汉语中往往蕴藏着大量隐喻,而它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承载着其所在国的语言文化内涵。
而不同国家的语言是有差异的,诚然隐喻也会因为各国文化不同而所有不同,这主要表现在喻体上。
基于此,本文下面将从喻体角度简要分析英汉隐喻之间的不同,并探讨隐喻英汉翻译的策略,以此挖掘这两种语言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翻译。
【关键词】隐喻 英汉对比 翻译隐喻又称“暗喻”,能够赋予读者更为广阔的想象与联想空间。
可以说,任何语言都会运用到隐喻这一修辞手法,并为语言带来更多生机。
基于此,本文下面将针对英汉隐喻使用过程中的异同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以下翻译策略。
一、英汉隐喻对比分析由于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历史以及社会环境各有不同,因此,思维方式也会存在差异,但正是因为这种差异性的存在才构成了我们美丽多彩的世界以及百家争鸣的民族文化。
而英汉隐喻之间的异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喻体相同。
喻体相同是英汉隐喻的共性,这是因为我们人类赖以依存的外部条件,包括气候、物质以及生态等多方面,都存在共性。
而这种共性正是来源于人们对外部世界的共同认识。
如“蛋糕”是甜的,“蜜蜂”是勤劳的,“心脏”是人和脊椎动物身体中重要的器官。
2.喻体错位。
英语与汉语文化中虽然会在某些文化上出现重合的现象,即会选择相同的喻体表达类似的含义。
但一般而言,由于两个民族在历史文化、信仰风俗以及地理位置上大相径庭,其在英汉隐喻上也会表现出各自的民族文化。
而这种民族文化使得两个民族在传递相同或类似的含义时也选择不同的喻体,这就造成喻义相同而喻体不同的现象。
3.喻体相同,含义错位。
英语汉语中也会存在喻体相似、喻义不同的隐喻。
如在中国我们在运用“狗”作比喻时,常常喜欢将其贬义化,如“狗眼看人低”、“狗腿子”,但对外国人而言,狗对他们有着特殊好感,不仅可以用来打猎、看门,还可以作为人类忠实的伴侣,在英语中,人们会用“lucky dog”来表达自己的祝愿。
浅谈隐喻及其翻译策略
浅谈隐喻及其翻译策略隐喻在英语中是一种常见的修辞形式,在英语翻译中对隐喻有更好的理解就会达到一个很好的翻译效果。
文中对隐喻进行了解读,同时对隐喻的翻译技巧进行了分析,使我们能够尽可能地避免翻译失真的情况发生。
标签:隐喻;翻译;策略隐喻是比喻的一种形式,在西方人们很早地对其进行了研究,它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文化交流中,它具有很强的语言感染力,使文章更加生动。
同时,隐喻的翻译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要想忠于原文的思想和风格,又能让人很好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翻译过程中讲究一定的策略。
隐喻的翻译无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要深刻理解原文当中的隐喻手法,又要恰当美妙地在译文中体现,这样才能忠实地表达原文作者的风格和思想,同时又能让读者觉得浅显易懂。
1. 隐喻的定义牛津字典对隐喻定义为:根据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点,把某事物或名称恰当地转嫁到另一事物或名称。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修辞法》中给隐喻的实质就是一种借代。
理查兹认为,隐喻是人们借助一种事物思考和感受另一种事物的过程,是一种认知模式。
2. 隐喻的分类2.1 修辞隐喻。
如果从修辞角度来定义隐喻,那么隐喻只是一种修辞工具,主要用于文学作品中,并强调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这种传统的修辞隐喻理论虽然有不足和缺陷之处,但是却构成了20世纪30年代之前隐喻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为一种研究隐喻现象的重要视角,它也为后来新的隱喻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和参照物。
2.2 认知隐喻。
隐喻的本质是通过另一件事物来理解和体验某一件事物。
人类的概念系统主要是隐喻性的,人们日常的语言、思维和行动所依据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也都是隐喻性的。
他们将隐喻看作是人类体验世界、思维和生活的一种方式。
认知隐喻引入了一个相对较新的视角来研究认识世界。
2.3 语法隐喻。
语法隐喻这一概念由Haliday提出,他指出隐喻现象并不仅限于词汇层面,而且常常发生在语法层面,这便是语法隐喻。
语法隐喻也是一种相互转换,是用一种语法手段来代替另外一种语法手段,其产生的基础是范畴转换。
英语隐喻的理解与翻译
英语隐喻的理解与翻译英语隐喻的理解与翻译:一、英语隐喻的定义及构成英语隐喻(metaphor)为英语辞格(figure of speech)用法之一。
与明喻(simile)不同的是,隐喻不用诸如like或as之类的功能词,是一种广为使用、普遍存在的将一物比作另一物的一种表达方法。
西方研究者对隐喻做了深入探讨,将其大致界定如下:隐喻:希腊语的“转换”(meta意为“跨越”,phor意为“运送”),将某物转运过去。
故隐喻将某物视为另一物。
1隐喻:一种蕴含的类比(an implied analogy),它以想象方式,将某物等同于另一物,并将前者的特性施加于后者或将后者的相关情感与想象因素赋予前者。
2英语隐喻的构成要素是:本体tenor、喻体vehicle和喻底ground。
所谓本体the tenor,亦即被表述的概念或者被比较的主体,the idea being expressed or the subject of the comparison;所谓喻体,亦即此概念传递的意象或者此主体传达的意象,the image of which this idea is conveyed or the subject communicated。
3而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类似及/或类比之处则是喻底ground,亦即the similarities and/or analogies involved are the Grounds。
41. 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Mr. Wangle has an angel of a wife. 王先生有位天使般的妻子。
隐喻的本体是wife,喻体是angel,同时出现。
2. 本体未现,喻体出现:He pitied the plumage and forgot the dying bird. 他哀怜鸟儿的翅膀,却忘记了濒死的鸟儿。
隐喻的本体和喻体,各有两个。
第一个本体是法国贵族,喻体是plumage;第二个本体是受苦受难的大众,喻体是the dying bird。
隐喻的英汉语用对比与翻译
隐喻的英汉语用对比与翻译本文根据喻体联想意义的异同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比喻进行语用对比, 并在此对比的基础上, 以语用等效的翻译原则为指导, 提出了在英汉比喻性语言的翻译中应采取的相应的处理方法。
标签:喻体;联想意义;语用意义;语用等效1. 引言大约公元前300年,亚里士多德就在他的《诗学》和《修辞学》中多次提到了隐喻的构成方式和修辞功能。
之后,隐喻作为语言的一种修辞手段,一直是传统修辞学的研究重点。
20世纪70年代后期,欧美学者对隐喻的研究达到高潮。
自此,隐喻从传统修辞学的研究对象逐渐成为众多学科,如语言学、哲学、语用学、心理学、文学批评、认知科学,翻译学、符号学、外语教学等的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对隐喻进行研究说明了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意识到隐喻在人类认知和社会活动中不可低估的作用。
虽然我国历史上没有系统的隐喻理论,但中国历代的文学精品中充满了精彩的隐喻,历代先哲和学者有关文学和语言的论述中也不乏对隐喻的真知灼见。
鉴于汉英两种语言在地理、习俗、政治、宗教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对汉英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我们只有从语用和文化角度加以对比,才能真正比较全面地发现隐喻的构成和使用特点,才能较为全面地认识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从而在两种语言的翻译中实现功能对等。
2. 隐喻的英汉语用对比2. 1 地理环境引起的语用差异语言来源于自然。
多彩的自然环境赋予了不同民族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独特语言。
例如,英国是个岛国。
因此,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航海和水产的隐喻,如“He is all at sea”(他浑然不知所措),“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不要班门弄斧)等。
而汉族世代在大陆上生活,在翻译这一类的隐喻时很难在汉语中找到对等的关于航海和水产的隐喻。
地理环境不同,人类的思维和语言也受到影响。
同一自然现象在东西方人眼里有时会产生不同的认知。
2.2 生活习惯引起的语用差异不同的生存环境会带来不同的生活习惯,而不同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也会在各自的语言尤其是在隐喻中体现出来。
英文隐喻修辞格及汉语翻译
长治 0 4 6 0 0 0 ) ( 山西 省长治学 院师范分 院 ,山西
摘
要 :本 文探讨与总结 了英 文隐喻修辞 格的一些 翻译 技巧 。
文章编 号 :1 0 0 8 -6 7 7 2( 2 0 1 3 )0 1 _ 一 o 1 3 9 - _ 0 2
关键词 :英 文隐喻 ;修辞格 ;翻译技巧 中图分号 :H1 5 文章标识码 :A
的 象 征 ,而 猿 猴 则 代 表 着 “ 狡 猾” 。 )
2 . Hi s he t o r y h a s t h o u s a n d s o f l i t t l e r o o ms a n d l o n g。 wi n d y
c o r r i d o r s . 他 的理论 有很多组成部 分 ,而且各部分 之间 的关系 也过 于错综 复杂 。 ( r o o ms ,c o r r i d o r s 用 来隐 喻他 的理 论组 成 部分 的多样性及 复杂性 。 )
4 . I t i s p l a i n e n o u g h t h a t s h e h a s j u s t ma d e a c a t ’ S p a w o f
最 大 的不 同是 :明喻通 常使用 l i k e 。 a s s e e m , a s i f 等 比喻词
3 .Yo u ’ d b e t t e r b r e a k t h e i c e b y s o me wo r d s o f l e s s
、
直 译 法
对 于一 些原 文意义 较 明确 ,句法结 构较 完 整 的句 子 ,
我们通 常采用 直译法 。它按 字 面意思 直接 翻译 就能表 达 出
浅析英译汉中的隐喻翻译
【探索】现代职业教育总第28期隐喻又称暗喻,是用一种事物喻指另一种事物。
最初,隐喻的产生是出于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匮乏或是词汇的贫乏,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隐喻逐渐固化成为一种语言模式。
只有对隐喻进行科学的分析,才能更好地将相关作品翻译出来。
隐喻这种语言形式,并不是按照常规的语言单位来组成句子的。
从语义学角度分析,词义要融合语境分析,才能得出最恰当的语义。
语境的作用便是排除一部分语义成分而偏向于另一部分语义成分,构成隐喻。
由于语境可以排除一些语义成分,选择出另一些语义成分,所以对英文的汉译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英汉两种语言不同,就语言单位而言,虽然语义上有重叠的地方,却并不完全一致。
为了有效地在翻译过程中传递原文的相关信息,下面就不同类型隐喻的英译汉方法进行分析。
一、名词性隐喻的英译汉分析名词性隐喻是英文中一种常见的隐喻类型,它又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不改变原喻体,将英语隐喻译为汉语隐喻或借喻。
这种翻译方法适用情况如下:1.英汉语中隐喻的喻体和喻意皆一致的情况。
从原因上来看又可以细分为两类。
其中之一就表现为人类思维方式的相近性,喻体有类似的语义,这是第一类。
例如,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时不待我);Great minds think alike.(英雄所见略同);Constant dripping wears away a stone.(水滴石穿)。
第二类是由于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导致的。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不同的文化在交流中彼此吸收融合,某些语言的思维方式会相互影响。
例如,Armed to the teeth.(武装到牙齿、全副武装);G 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给你点颜色瞧瞧),都是中西文化相互影响的产物。
2.中英文的喻体不一样,但是由于人类认识与思维的普遍性和相似性,就是不换成中文的喻体而直译成中文,也不会影响中国人的理解,而且这种思维方式往往还显得更加新鲜有趣。
浅析透过交往行为理论看隐喻的英汉翻译
论文关键词:交往行为理论;隐喻理解;翻译论文摘要:本文利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重释翻译学的理解观,并借此说明在翻译实践这一特殊形式的跨文化交际中如何有效地解读隐喻。
1.引言隐喻翻译是一项以语言为载体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也是将一种语言所承载的信息传递到另一种语言中去的主体间性交往行为。
对于主体间性交往行为的研究,德国后现代哲学家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Action)为人们开启了一扇新的窗户。
该理论是在取舍抑扬不同哲学思想观点的基础上创立的一个复杂的、多层面的“理性联盟系统”,它以“理解”为核心,语言为基础,融社会批判理论、普通语用学、社会进化理论为统一构架。
2.交往行为理论视域下的翻译学理解观2.1翻译学研究的新出路—交拄行为理论。
翻译学研究从传统的语义学阶段到结构主义语言学阶段,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传人我国的解构主义阶段,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传统的语义学范式的翻译,受到古典主义知识论的影响,认为“人是万物之灵”,对客体的理解完全依赖于译者的主观感受,强调译者的悟性与灵感,讲求“神似”和“化境”,推祟所谓的神来之笔。
由于它过分地强调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得翻译这一跨文化交际活动变成了一种神秘的实践。
20世纪80年代,我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掀起了翻译学研究的新高潮。
人们开始关注文本,尝试运用语言学的分析方法代替直觉感受,认为在纷繁复杂的言语现象背后隐藏着一种普遍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只要掌握了它就可以表达一切,使得翻译变成简单化的机械性操作,即用目标语言的语义一句法规则把存储在源语言的语义一句法规则中的思维内容编写进去。
显然这种工具性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过分强调作为客体的语言的规律作用,随之便受到了解构主义思潮的猛烈抨击。
解构主义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它打破了结构,解构了系统,使一元规定走向多元化局面,把翻译从语言逻名斯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但它毕竟又一次将翻译推向非理性,过分张扬主体意识,使释义变成了一种无限延宕的活动,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交往似乎变得不可能。
论政治文本中隐喻的英译策略
20译文:很遗憾地通知您,此次无人机飞行表演赛被取消了。
上例中,pity是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抽象名词,用于修饰动词inform□因此,pity被转译为副词,可更清晰明确地凸显文本内部逻辑关系。
2.4.2形容词转译为副词在一些由"it is+adj.+that"引导的主语从句中,形容词起强调或转折作用,如clear,true, obvious,possible等,常常被转译为副词。
例16:It is true that the technology of UAVs has already moved beyond the Predator.译文:x,无人机的科技已经超越了“掠夺者”。
上例中,形容词true在句中起转折作用,被转译为副词“诚然”,统领全句,使句意更加清晰明了。
E1结语科技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跨语言、跨领域的语言交际活动,其目的是实现原文的交际功能和信息功能。
当功能实现受限时,译者要适当运用词类转译法,摆脱原文词类的限制,使用“同义不同类”的方式适应目的语读者的表达习惯,达到“穷则变,变则通”的效果。
笔者希望本文能为科技文本英汉翻译与理解提供些许参考,为促进中西方科技文化交流尽绵薄之力。
e s fe a c h e rs ©1 6 3 .c o mRb o z z do^5 8 9 9 28 7 1 5 6 9 0 9參考文献[1]冯意心,王军,司慧丽.科技英语翻译[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2]钱玉兰.英汉翻译中的词类转换译法研究口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7):58-59.[3]魏冬雪.英语翻译的词类转译法的研究[J].海外英语,2017(5):117-11&[4]魏华.例析汉英词语的词类转换翻译技巧[J].读与写杂志,2012(1):25.[5]邢飞飞,杨永春.试论科技英语的特征及翻译技巧[J].语文学刊,2014(1):50-51.[6]徐东.论科技文本英译汉的翻译策略U].语文学刊,2015(12):48-49.[7]张培基.英语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1998.(责任编辑:张媛媛赵雪纯)的矍韶略□刘雅丽郑景婷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摘要]本文选取国家领导人在外交场合中公开发表的演讲及其官方译文为例,研究政治语篇中隐喻的英译策略,对隐喻与政治语篇的关系进行阐述,提出政治语篇中隐喻的英译三原则:体现隐喻的外显功能、读者参与信息构建、易于读者理解;并总结出四种可行的翻译策略:直译法(保留喻体意象;保留喻体意象并添加解释性文字)、替译法(转换喻体意象)、意译法和舍弃喻体。
浅析英语隐喻的分类、理解与翻译
浅析英语隐喻的分类、理解与翻译作者:贺云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6年第04期内容摘要:在英语表达的过程当中,为了提升语言的表现力需要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法。
在诸多的修辞手法当中,隐喻是一种比较常用的修辞。
本文主要从隐喻的基本内涵出发,探究其具体的分类、理解以及在翻译中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英语隐喻翻译策略英语翻译所面对的材料与对象是极其丰富的。
在众多的翻译材料中,文学类型的翻译占有比较大的比重。
文学翻译,不同于普通的翻译,对翻译语言的文学性以及翻译语言的艺术表现性等方面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在进行文学体裁的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应对一些修辞手法的使用,如何将其修辞背后的语言内涵与艺术魅力进行很好的对接是当前翻译领域研究的重点。
本文主要以隐喻这一修辞格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分类以及翻译层面的具体要求。
一. 隐喻的基本内涵从语言修辞格的角度来看,隐喻是一种语言的修饰性表达。
在进行论述的过程中,将两个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或者相关性的事物进行连接使用,来起到一个形象表达的效果。
在英语语言中,隐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关于其内涵及特点的具体界定,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得出过不同的结论。
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隐喻的具体分类及使用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归纳。
从整体上来看,隐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首先,简易隐喻。
在隐喻体系中,简易隐喻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隐喻。
这样的隐喻,在句法结构的表达方面是非常简单和具有一定的规则性的。
简单来讲,简易隐喻是一种循规蹈矩的隐喻表达方式。
含有简易隐喻的句子结构的语法结构比较规整,在意思的传递与表达中也比较容易让人理解。
在句子中可以找到本体与喻体,两者具有比较明显的相关性。
例如,You are as beautiful as spring flower.这个句子就是一个含有简易隐喻的句子。
在这个句子中有本体,也有喻体。
因为句式的结构比较简答,所以在理解的过程中不会存在着比较大的困难。
浅析认知语言视角下的隐喻翻译——以someone like you古风翻译为例
- 228-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浅析认知语言视角下的隐喻翻译——以someone like you古风翻译为例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金桥【摘要】隐喻是语言学中一种非常常见的语言现象,认知语言学下的隐喻翻译也有这十分重要的应用。
本文以认识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翻译为理论基础,研究的是《someone like you》一个广为流传的古风译本,感受中国文字的魅力与隐喻翻译的重要性。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隐喻翻译 《someone like you》一、引言阿黛尔的一首《someone like you 》唱得无数人肝肠寸断,一时间各路译者大显身手,以中文的魅力诠释这首歌的缱绻深情。
其中又有一个文言译本以其清新脱俗的文风,雅致凝练的笔墨脱颖而出,惊艳四座。
这篇译作不但彰显了中文功底的深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在翻译中隐喻的运用有所思考。
二、认知隐喻学的内涵隐喻是语言学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认知语言学在隐喻的翻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言能力是一般认知能力的反映,并由一般的神经过程所控制。
根据这一观点,各种认知之间是一个连续体,而语言不是人的心灵和大脑中独立的“模块”。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在各种认知能力中,一个主要的和普遍的认知能力是想象,即把一些概念投射到另一些概念中去。
这就是为什么想象机制的隐喻和转喻会成为认知科学家研究的重点之一。
Lakoff 和Johnson 合写的Metaphors We Live by 一书开辟了一条新的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隐喻的途径。
关于隐喻翻译,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当属当代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Peter New mark)。
他在《翻译教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一文中(2001:106 -113),根据隐喻语义转移的程度,从大到小,把隐喻分成了六种:dead metaphor, cliche metaphor, stock metaphor, adopted metaphor, recent metaphor, original metaphor,并在另一著作《翻译问题探讨》(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2001:84-96)中,他又从文化的角度提出了翻译隐喻的7种方法。
从杀“鹅”取卵看英汉中的隐喻翻译
从杀“鹅”取卵看英汉中的隐喻翻译作者:谭焕新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04期[摘要]隐喻是用甲事物来理解或解释乙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段。
它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不同文化中的思维现象,对英汉语言中隐喻的翻译研究,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隐喻翻译策略跨文化交际[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4-0059-01一、隐喻的概念英文典故中曾有过“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的故事,由此演变为英语俗语中的kill the goose to get the egg”(杀鸡取卵)。
这种使语言生动的修辞手段或者是正常语言规则的偏离叫做隐喻。
传统修辞学认为,隐喻是种语言现象,是不同类事物间的比较。
认知语言学则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思维现象,是用甲事物来理解或解释乙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段。
现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存在于语言中,还存在于思维中,隐喻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
二、隐喻翻译的相关理论依据关于隐喻翻译的理论依据至今还无定论。
较有说服力的一个是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从功能对等角度所阐述的:翻译是用译语进行复制原语信息或最贴近的自然对等语再现,首先是意义,其次是文体。
奈达的定义涉及到三点:1.说明翻译的目的是传递信息;2.暗示原文和译文只能做到相对的对等;3.考虑了译文的可接受性。
他还提出了动态对等的概念,即功能对等的翻译观至今仍对文化翻译和隐喻翻译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因而翻译不仅是翻译语言,更是一种跨文化语际间的交际活动。
而源于不同文化的隐喻势必会带有原语的文化烙印,因此隐喻的翻译必须将两种文化密切联系。
三、英汉隐喻翻译中的文化内涵比较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英汉语中许多词汇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而隐喻是英汉语中的普遍语言现象,英汉语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基础,因而在隐喻使用上也有较大差异。
浅谈英汉广告英语中隐喻的翻译
- 248-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浅谈英汉广告英语中隐喻的翻译山东科技大学/武钟鑫【摘要】隐喻,既是语言现象,又是文化现象,以其特有的修辞功能和表达效果在广告中得到广泛应用。
隐喻的使用不仅使广告变得简洁生动、新奇而富有启发,还可以激起观众的想像力。
在英语广告语中,隐喻的运用极其普遍,由于受语言、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要采取多种翻译策略,使译文符合目的语的语言特征、文化习惯和读者期待,以达到广告预期的商业目的。
【关键词】广告英语 隐喻 文化差异 翻译一、广告“广告”一词源自拉丁语“advertere”意指“转向”,是尽力引起我们注意的语篇。
广告商借助广告使自己的产品广为人知,广告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汉语的“广告”意思保持了拉丁语的词义,且对之做了民族化的成语式表述,即“广而告之”。
作为一门浓缩的、综合的、商业性的艺术,广告英语已经形成一种独立的语体,其语言特色和社会功能,在市场经济的社会背景下,越来越被广泛重视和使用。
不难看出,广告既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交流。
因此,撰写广告词需要刻意地雕琢,体现出语言的驾驭能力和技巧。
二、隐喻(Metaphor)1.隐喻的含义。
隐喻也叫暗喻,表示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合关系,即将甲事物代替具有某种共同特征或某种内在联系的乙事物,但乙事物通常不出现,也被称为“没有 like或as 的比喻”。
暗喻有许多是用动词 to be 来连接本体和喻体的。
英语广告中,广告撰稿人常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用一个美好事物代替被宣传的商品,增强语言的美感。
隐喻的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精练,短短的一个词语往往能表达一系列的含义,引起听话者对整个相关事件和语境的联想。
其次,隐喻中的喻体一般都比话题更为具体,更为听话者熟悉,所以经常给人一种生动的感觉。
2.隐喻在广告英语中的运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1)隐喻普遍应用于广告英语中。
广告是一种商业应用文体,评价广告翻译成功与否的标准应是翻译是否实现广告本身预期功能。
隐喻认知其翻译
浅析隐喻的认知及其翻译(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苏州 215000)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9-0000-02一、引言隐喻,又称暗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也是最生动形象的表现手法。
早在公元378年古希腊的哲学大师亚里士多德就在他的poetics中写到“隐喻是用一个陌生的名词替换,或者以属代种,或者以种代属,或者以种代种,或者通过类推,即比较。
”中国早期没有隐喻的概念,只有比喻的词语。
如“辟也者,举他物而以明之也”(《墨子·小取》)中的“辟”等。
公元前3世纪荀子有关于比喻的陈述:譬称以喻之,分别以明之。
(《荀子·非相》)。
自1980年美国学者g lakoff和m johnson出版了认知语言学名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以来,语言学界对隐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二、隐喻的认知1.隐喻的定义《辞海》云:隐喻,即比喻的一种。
本体与喻体的关系比之明喻更为密切。
明喻在形式上只是相类的关系,隐喻在形式上却是相合的关系。
robert harris 指出了隐喻与明喻或类推的区别:“隐喻是一种比较,极具想象力地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不相似的事物认同,将后者的某些特性传送或归属于前者。
与明喻或类推不同,隐喻肯定一事物就是一事物,不是仅仅相似而已。
”(robert harris,2001)。
该定义把隐喻的词语层面提升到事物的意象层面,以事物与另一事物的认同需要想象力。
美国语言学家matthews曾把隐喻定义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格,通过它,一个通常被用于某种物体、动作的单词或表达被扩展到另一个物体或动作上。
”(matthews,r.j,1971:413-425)。
国内的许多语言学者在研究西方隐喻理论的基础上也提出了自己的隐喻观点。
从语言的阐释和修辞功能上说,隐喻“是以一个异质而同值的鱼刺置换在常规词序中应该的语词。
英汉隐喻之关系及翻译方法
英汉隐喻之关系及翻译方法
隐喻(metaphor)指的是一种通过比喻来传达意义的修辞语言。
隐喻
包含两个基本的概念,即原喻体(source domain)和隐喻体(target domain)。
原喻体为已有的概念,而隐喻体则是需要描述的对象,通过比
较原喻体和隐喻体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来增强描述的力度。
中英文之间的隐喻往往存在差异,翻译时需要考虑到目标语言的文化
和语言背景。
下面介绍三种常见的隐喻关系及翻译方法:
1. 视觉隐喻(visual metaphor)。
视觉隐喻指的是通过形象的视觉图像来传递含义的隐喻关系。
例如,“时间是一条河流”、“生命是一场旅程”等。
这类隐喻是比较直观的,
翻译时需要将图像转化成目标语言中的对应词汇或形象,让读者能够理解
之间的关系。
2. 动态隐喻(dynamic metaphor)。
动态隐喻指的是通过描述一种动态关系来表达含义的隐喻关系。
例如,“交流是一种桥梁”,“教育是一种播种”,这类隐喻往往需要在翻译时
使用比喻或解释的方式来进行翻译。
3. 感官隐喻(sensory metaphor)。
感官隐喻指的是通过感官体验来表达含义的隐喻关系。
例如,“声音
如丝绸般柔软”,“风味如芳香的茶叶”,这类隐喻可以根据目标语言的
文化背景进行取舍、补充和适当调整来进行翻译。
总之,在翻译隐喻时需要注意到隐喻的类型和含义,并结合目标语言
的语言和文化背景进行翻译,以确保目标读者能够正确地理解含义。
汉英翻译技巧之隐喻的翻译
作为一种修辞法,隐喻指的是在语言中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行为或特点。
隐喻通常包含主体(比喻对象)、喻体(比喻用语)和喻义(主体和喻体间的相似之处)。
隐喻的使用常常会使语言表达更为生动形象,而如何精准翻译隐喻的内涵则是英汉互译中的难点。
比如汉语中的“驴”和英语中的“ass”都可以用来比喻笨蠢的人,“鹦鹉”和“parrot”都可以比喻重复别人说话的人,“沧海一粟”可以是“a drop in the ocean”,“纸老虎”可以译为“paper tiger”等等;但汉语中“望子成龙”的“龙”却不能译为“dragon”,因为在西方文化里,“dragon”通常是邪恶的象征;英语中的“He is a lucky dog”也不能译为“他是一条幸运狗”,因为在汉语文化中,“狗”也有很多贬义的表达如“狗仗人势”“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等。
因此,考虑到汉英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观念民俗、历史传承、表达习惯等各方面的不同,翻译隐喻时还应考虑其所包含的深层次文化内涵,采取多种灵活方法,以使其符合受众的语言表达习惯和文化语境。
关于隐喻的翻译,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总结了七种方法供参考,其按优先次序排列如下:(1)直译保留原文意象;(2)明喻+释义;(3)同一隐喻加释义;(4)用标准的目标语意象替代原文意象;(5)用明喻翻译隐喻;(6)将隐喻转为释义;(7)删除隐喻不译。
当然,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对隐喻进行灵活处理,选择最为合适的翻译方法,从而最大限度保留源语文化特色,并准确传递原文主旨信息。
01直译例1又要顾事业,又要顾家庭,现代女性蜡烛两头烧。
Modern women try to burn the candle at both ends, taking care oftheir careers as well as families, at the same time.例2 他们两夫妻一起走过了婚姻中的低潮时期。
英汉隐喻对比与翻译
2262019年27期总第467期ENGLISH ON CAMPUS英汉隐喻对比与翻译文/于 辉不仅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思想和概念结构中。
隐喻是“以另一种方式理解和体验一种事物”。
(Lakoff,1980)至于隐喻的特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很难分辨哪一个较好。
但毫无疑问,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不同的思维方式。
因此,作为翻译学习者,应在翻译过程中注意文化对等。
二、英汉隐喻对比隐喻无处不在,“四分之三的人类语言具有隐喻性特征,”(Newmark,2001)“这种特征不仅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而且反映了人们生活的世界文化模式。
”(Quinn,1991)因此,隐喻翻译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人们对外来文化的理解。
本章简要比较了英汉隐喻的异同。
1.英汉隐喻的相似性。
人类具有共同的生理特征,具有相似的生态环境。
这些基本的语义概念在其语言体系中也含有一定的“共性”。
英语和汉语中都有大量的隐喻。
一般来说,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隐喻在方位、地域和文化交融方面的相似性。
位置隐喻是指通过参照维度取向的概念来建构的一系列隐喻意义。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左”表示犹豫和含糊不清,“右”通常表示确切的肯定。
例如,在英语中,“a left-handdecision”的意思是“优柔寡断”,“a right-hand man”的意思是“得力的人”。
同样地,在古代中国,当大臣们访问皇帝时,高阶官员总是站在低阶官员的右边。
世界各地的人类都有着类似的生存需求和生活方式,这就决定了与之相对应的人类文化会在不同的区域同时发生并共存。
这些共性许多都体现在语言中,表现为大量的语言等价性或语义相似性。
例如:add fuel to the fire(火上浇油); drop in the ocean(沧海一粟); burn one’s boats(破釜沉舟); castles in the air(空中楼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隐喻的英汉翻译
【摘要】说明在翻译实践这一特殊形式的跨文化交际中如何有效地解读隐喻。
【关键词】隐喻理解;翻译
一、引言
隐喻翻译是一项以语言为载体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也是将一种语言所承载的信息传递到另一种语言中去的主体性交往行为。
它以“理解”为核心,语言为基础,融社会批判理论、普通语用学、社会进化理论为统一构架。
二、隐喻的解读
隐喻是一种语言使用现象,在“词典中找不到隐喻”。
从现代隐喻学观点来看,隐喻现象应在形式上搭配异常,在语义上类属不同,逻辑错位,从而产生了语义冲突,而当听者对冲突产生回应时,便生成了隐喻的意义,即理解了某一隐喻式言语。
对于隐喻的运作机制,有人曾作过这样描述:“隐喻涉及两个不同领域(范畴)的概念,隐喻意义的产生是两个概念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一相互作用通过映射的方式进行。
在映射过程中,属于某一领域的相关概念和结构被转移到另一领域,最终形成一种经过合成的新的概念结构,即隐喻意义。
而这一映射和整合过程的基础是两个领域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
”这无疑表明对隐喻的理解需要双重划分。
隐喻的理解过程应由两部分组成:隐喻的辨认和隐喻意义的推断。
事实上这就是一个由一级理解进人二级理解的过程。
举一个人们常提到的例子“The tongue is a fire”来说,从表述层理解(一级理解),”tongue”被美国传统词典这样定义:”the fleshy,movable, muscular organ, attached in most vertebrates to the floor of the mouth, that is principal organ of taste,important organ of speech”。
我们可以认为舌头作为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首先具有与绝大多数脊椎动物一样的味觉和辅助咀嚼及吞食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是具有言说能力的人的重要语言器官。
以这个基本意义为中心,tongue一词背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意义集合:它可以指形状像舌头的东西,例如tongue of flame(火舌),guiding tongue(铁路导向尖轨),switch tong(开关铜片),而hold one’s tongue (keep silent), lose one’s tongue (lose the capacity to speak, as from shock)中指人的言说行为和言说能力。
这一言语行为中的另一个关键词fire,在美国传统词典里可以义;” a rapid, persistent chemical change that releases heat and light and is accompanied与flame”。
同样,在它背后的意义集合中可以找到诸如,cooking fire(炊火),forest fire(森林火灾),wild fire(野火)等火的具体形态。
也可以发现其它意义,如The boy is full of fire(这男孩非常热情兴奋),He was under fire for mismanagement(因管理不善而受到责难)。
当tongue和fire这两个背负着各自庞大意义集合的词语被嵌入A is B的基
本语言框架(句型)中去时,两者的逻辑关系就通过“is”发生相互作用。
“is”用来表示一种等值。
所以从字面上看,或者换一个角度说,从听者对表述层的理解来看就应该推理为:“舌头是火”。
“是”表明两个意义集合在某方面来说是等值的。
然而,从上面我们对这两个词的意义的理解来看,它们显然隶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将它们之间用“is”连接后,进行常规的等值逻辑推理的是行不通的,于是从表述层上我们能够辨别出这是一个隐喻,从而完成隐喻理解的第一部分。
当听者明确说使用的是隐喻式的言语行为之后,就要对隐喻所表达的真正意义进行推断,那理解当然就要进人二级阶段,理解该言语行为的施行性部分,即理解“说话人的思想的原始的,或内在的意向性”。
可以这样假设,如果“The tongue is a fire”是说给一位正受媒体指责的艺人听的,那么说话人可能含有一种同情或瞥告的意向。
艺人总是倍受媒体关注的,由于种种原因,媒体可能片面地、夸大地报道了某些事实,而这样的报道传播开来便演变成了某种绯闻和谣言,它们将或多或少地给艺人本人或其事业带来一些麻烦。
这种语境为舌头与火的等值逻辑推理提供了一种可能:舌头—人类的语言器官—人的言语行为—媒体的报道—人们对报道的负面反应(绯闻和谣言)—给艺人本人或其事业带来麻烦(毁坏名誉或阻碍事业发展),火—会发光发热的化学物质—光和热过度会引发火灾,毁坏东西,甚至造成人员死亡,这样二者在毁坏这一功能上找到了相似性,逻辑推理就站得住脚了。
“The tongue is a fire”的意思是大众对艺人的多种看法和言论中不乏绯闻或谣言,它们也许会攻击其人格,甚至会因为它们的存在,公司解除雇佣关系,或者没人敢请这位艺人演出。
因此我们有理由推断,说话者是在发出人言可畏的感叹,或是在告诫演艺者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被媒体捕捉到后进行炒作,从而自毁前程。
至此,听者才完成了对语言语行为的有效理解,导致了听者与说者的某种认同。
完成对隐喻的理解,必须经由一级理解(对言语表述内容的理解)到达二级理解(对言语者内在意向性的理解)。
在同一语言体系中是这样,在不同的语言体系间也应该如此,因为唯有如此才能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往。
我们应该怎样操作隐喻翻译就不言而喻了,或保全源语隐喻,或进行译语隐喻替换,或使译语语言显性化都具有可行性,只要它能够帮助听读者完成意向性理解。
三、结语
虽然中西方文化差异很大,人们的隐喻概念也时有不同,但并不意味着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各个学科领域的深人发展,翻译学以及在其抬导下的翻译实践活动被不断地注人新的血液。
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这扇新打开的窗户看隐喻翻译时,我们获得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隐喻作为一种言语行为具有所有言语行为所共有的双重结构,基于此我们对它应有相应的双重理解,唯有如此才能达到“导向某种认同”的理解。
相信这种思维方式能帮助我们在不同的文化交流中更好地解读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