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英汉翻译及其教学的认识

合集下载

浅谈英汉新闻翻译及其翻译策略

浅谈英汉新闻翻译及其翻译策略

浅谈英汉新闻翻译及其翻译策略英汉新闻翻译是指将英语新闻内容翻译为中文的一种翻译形式。

由于英语和中文在语言表达方式、语法结构和词汇选择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进行英汉新闻翻译时需要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

英汉新闻翻译需要将原文的信息准确传递给读者。

新闻翻译要保持原文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不得进行意译或加入自己的观点。

翻译过程中,要尽量保留原文中的重要信息和关键词,使读者能够理解新闻的内容。

英汉新闻翻译需要注意语言风格的转换。

英文新闻通常追求简洁明了和直接性,而中文新闻则更注重辞章华丽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在翻译过程中,要根据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观念进行风格的转换,使译文更符合中文读者的口味。

英汉新闻翻译还需要注意文化背景的考量。

中英两个语言和文化有着许多差异,因此对于一些具有文化色彩的词语和习惯用语,翻译时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解释,以使中文读者易于理解。

还要注意避免直译或生硬翻译造成的歧义和误解。

在具体的翻译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实现准确和自然的翻译。

要进行意义的还原。

在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有些词语的表达方式和搭配习惯会有所不同,因此在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理解原文的意义,并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

要注意准确传达语气和语调。

新闻语言通常具有一定的情绪和感情色彩,因此要根据原文中的语气和语调,选择相应的表达方式和修饰词,以保持翻译的准确性和自然性。

要注重语法和句法结构的调整。

英语和中文在语法和句法结构上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翻译时,要灵活运用各种句型和语法结构,使译文更贴近中文表达习惯。

英汉新闻翻译需要注意信息的准确传递、语言风格的转换、文化背景的考量等方面,通过合理选择翻译策略和技巧,可以实现准确、自然和易于理解的翻译效果。

英译汉翻译心得体会共4篇

英译汉翻译心得体会共4篇

英译汉翻译心得体会共4篇英译汉翻译心得体会共4篇英译汉翻译心得体会一:英译汉翻译心得我从正式开始学习翻译到现在,不过两年时间。

作为一个年轻的翻译爱好者,我对翻译这门让人时而绝望时而又充满希望的艺术,有着自己最真实的经历与感悟。

在此想借本文与所有翻译新手共勉。

关于英汉互译的研究著作可谓汗牛充栋,各种派别观点层出不穷,让后来者眼花缭乱,却又无从选择。

其实从英译汉的角度来说,究其本质,过程无非就两个步骤:1、准确理解英文原文;2、用地道的中文表达原文的含义。

如何准确理解英文原文我们先来谈谈第一个步骤,如何准确理解英文原文——这一点说白了就是考验译者的阅读理解能力。

如果说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或词组,译者尚且能够通过查阅字典的方式解决的话,那么英语中繁复多样的句式往往就不是一本字典可以打发的了。

尤其在阅读文学性较强的英语作品时,作者行云流水般的笔触通常都是借助丰富多变的句型来表现的。

这些英语作品与我们日常教科书本中选取的文章相比,往往来得更为艰深难懂。

怎么办?惟一的办法就是从头做起:1、确保自己在学校中或是培训班上接触到的一切阅读材料都能够完全透彻地理解。

千万不要小瞧学校老师为你选择的阅读教材,或许它们所触及的话题不是非常新鲜前卫,或许它们涵盖的内容与你的兴趣爱好相悖。

但是,它们却能在不经意间为你打下阅读基础的坚实栋梁。

2、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可以选择一些英语课外读物来扩充自己的阅读量。

对具体英语读物的选择其实还是有些讲究的。

比如,有些学生对文学类作品很感兴趣,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在一开始就该选择那些厚得像砖块一样的原版名著来阅读,因为这样做无异于“自杀”。

究其原因,仅其中的生词就足以使阅读者信心全无。

那么,那些有中英文对照的版本是否能称为上佳之选呢?答案依然为否。

因为这极易激发读者的惰性,尤其对阅读量有限的读者来说更是如此。

对此我的建议是,选择那些名著的缩写本,并且是配有详细注释的版本。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往往很难定位陌生的词组或表达。

英译汉翻译心得体会共4篇

英译汉翻译心得体会共4篇

英译汉翻译心得体会共4篇篇一:翻译心得体会翻译心得体会学习英语,从初中到现在,也接近十年了,过程里,虽经常遇到英汉和汉英对照,但每每总是偏于一边,要么注重英语表达,要么只为看懂中文译文。

两者合而为一,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在过程里去推敲一字一句的表述和意思,这在以前几乎是很少的事。

迷糊接触翻译也就短短的三月左右,十几个星期,短短的时间段里似乎明白了些什么,学到些什么技巧,但往往拿起一篇文章,又总难下笔翻译。

总会因为一两个词而犯难,或者明知一篇文章的主要意思,却不能用汉语很好的表达出来。

傅雷先生曾说过:“翻译重在实践。

” 一回生,二回熟,日积月累,第一手经验多了,做起来便得心应手,翻译能力也就有所提高。

正是因为我练习太少,专研太少,翻译也就仅仅只停留在了表层阶段,深入不了。

或许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我翻译出的东西,总是字不正腔不圆,和标准译文有很大的差距,词句的表达上,既没有很好的尊重到原著的思想,也没有能体现出汉语表达上的优美和准确。

很多情况下,还会出现断章取义,望文生义,词不达句。

现在我们主要的方向都是在英译汉上,这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透彻地理解原文。

看一篇东西,可以有不同的目的。

若为获取信息,抓住大意就可以了。

若是为了消遣,那就可以看懂多少算多少。

若是为了翻译,那就非透彻理解原文不可。

有时似乎觉得懂了,但翻译起来还是不知如何下手,究其原因,可能仍是未能真正理解原文。

如果是自己尝试着研究一篇译文的时候,要么可以先不看译文,自己先根据原文翻译一遍,然后拿自己的译文和名家的译文相比较,从差距中就可以看出自己的弱点和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克服自己的缺点,提高翻译能力,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要么就是将原文和译文对照研究,从中得到启发。

或者也可以研究不同的译文。

有些作品经不同的人翻译,便出现了不同的译本,而且都是很好的译本。

对比才能知道不足,对比才能选择正确的方向。

在这几次的翻译练习中,我会时不时的因为一些看似简单容易的单词而难住,感觉我知道的意思放在文章此处,上下文却无法衔接,语义不对。

顺应理论对英汉翻译的解释与启发

顺应理论对英汉翻译的解释与启发

顺应理论对英汉翻译的解释与启发语言翻译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为了使译者们尽可能地完美地将某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研究者们一直寻求认识不同语言之间的关联,以及如何将这些关联应用至翻译之中。

而“顺应理论”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它有助于解释英汉语言翻译的原理,并且给出了翻译时可以借鉴的一套思路。

顺应理论是由美国语言学家约翰伯兰特詹姆斯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表提出的,它主要针对外文翻译成母语的情况。

其理论的启发是,翻译时应该尽可能遵循原文的句子结构拓扑,保证“改变语境而不改变内容”,使得同一内容在语言上得以贴切表达,以尽可能完整地传达作者本意。

顺应理论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层面,即文本结构级别和词汇级别。

在文本结构级别,译者在译出文本时应尽可能保留原文的语法构建,建议在完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不使用句型替代,以使翻译文本尽可能完整保留原文的句型结构。

另外,译者也应该尽可能保留原文中的句法特征,如句子类型,句子结构,修辞,等等,以便更好地译出文本的真实含义。

在词汇级别,译者应该尝试使用能够最贴切表达原文意思的词汇和短语,以保持原文的有效性。

同时,译者也应该留意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因为英汉语言在词汇的选择上有很大的差别,因此译者应该根据原文的结构特征和语境来选择合适的翻译形式。

顺应理论对英汉翻译的研究不仅深入地阐明了翻译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还提供了许多实用性的翻译策略,例如“改变语境而不改变内容”和“尽可能保持原文的句子结构拓扑”等,因此可以说,顺应理论为有效提高英汉翻译质量和效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然而,尽管顺应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针对性的翻译策略,但仍需要译者在实践中凭借自身的语言功底和丰富的翻译经验来发挥无法代替的作用,以便使翻译结果尽可能地贴切于原文意义。

最后,顺应理论对于英汉翻译提出的有用建议和认识,给出了一种更加富有启发性的方向,以期能够更好地解释和遵循原文的表达,从而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原文的真实含义。

浅谈英汉翻译的常用技巧

浅谈英汉翻译的常用技巧

文引 申为 “ 种情 况不 断交替 出现 ” 两 。
()将词 义作 具 体化 的 引 申。① 英语 中也 有用 代 表 2
抽 象概 念 或属性 的词来 表示 一种 具体 事物 ,译 成汉 语 时

般 可作 具 体 化 引 申 。如 ,Vi n m w s i e t et e e a a s nr ot t h e h
trn . ho s每个 人 的生 活 都 有 甜 有 苦 。这 里 把 rss( 瑰 ) oe 玫 和 tr幽 ( )这两 个 具体 形 象 引 申为 这 两个 形 象所 代 ho 刺
表 的属性 : “ ” 和 “ ” 甜 苦 。② 将 带 有 特 征性 形 象 的词
译 成 该 形 象 所 代 表 的 概 念 的 词 。 如 ,Se sw n ew e e —a igb te n
词 的词 义 。
w esw sn vrds nt 为 :在 那 以 后 的 四 个 星 期 内 , e k a ee iic. t 译
消 息时 而部 分好 转 .时而 又有 点不 妙 。两 种情 况不 断交
替 出 现 , 一 直 没 有 明 朗 化 。 Se swn e — a ig是 从 ( 跷 板 ) 跷 转 化 而 来 的 动 词 ,本 作 “ 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跷 板 ” 解 , 这 里 根 据 上 下 玩
ma oi译 为 :他 最 不 配 干 这 个 工 作 。 nt d . o t 2词 义 的 引 申 。英 译 汉 时 ,有 时 在 辞 典 上 找 不 到 适 .
当 的词 义 。如 任 意 硬 套 或 逐 词 死 译 ,会 使 译 文 生 硬 晦
涩 ,不 能 确 切 表 达 原 意 ,甚 至 造 成 误 解 。 这 时 就 应 该 根

浅谈汉译英的策略及方法

浅谈汉译英的策略及方法

浅谈汉译英的策略及方法汉译英是翻译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因为中英文化差异极大,所以在翻译汉语时需要特别注意翻译策略和方法,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因此,在对汉译英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浅谈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些有关中英文化的特点。

中华文化是以文化纵深为特点的,强调最大限度的传统和天地人和谐。

英语文化则是以科技进步和国际化为特点的,注重实用性和现代化程度。

而在中英文化差异下,如何制定翻译策略和方法呢?以下从词汇、语法、语义和风格几个方面浅谈一下。

1. 词汇翻译策略和方法中文是一种高度象征化的语言,具有丰富的比喻和隐喻。

英语则是一种高度解释性的语言,偏好使用具体地理性词汇。

要想成功翻译中文,则需要强调原文的比喻和隐喻,同时建立准确的对应关系。

当涉及到中文词汇翻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建立翻译词汇的联系由于中英文的语言结构和语法形式不同,在词汇翻译时需要建立翻译词汇的联系。

比如,中文诗歌中经常使用的抒情和豪放的词汇与英文中的文雅和客观的词汇相差甚远。

在这种情况下,翻译应该关注中英文之间的文化差异,并尽可能保留原文的美感。

(2)识别主旨中文中有许多可以表达多重含义的词语,这使得对其翻译更加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翻译人员应当识别主旨,在翻译时使用最适宜的词语来传达原文的含义。

(3)理解字面意思中文中有很多成语、俗语和谚语,这些常常无法直接翻译,需要理解字面意思。

翻译人员应在尊重原文的同时,尽可能地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表达。

汉语的语法和英语的语法不同,因此在翻译时需要灵活运用语法翻译策略和方法。

以下是几点建议:(1)使用情态动词英语中的情态动词(如can、should、may等)可以表达命令、建议或可能性等含义,翻译人员可以使用这些词语来翻译汉语中的语气。

(2)调整语序英语中采用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而汉语中的语序则是主语+宾语+谓语。

在翻译中需要根据语境和句子结构调整语序,以便于传达原文的意思。

(3)保留语法结构中文和英文的语法结构不同,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尽可能地保留语法结构,在表达策略和方法时更为重要。

英语教学中对一些汉译英翻译技巧的学习

英语教学中对一些汉译英翻译技巧的学习
Mo e t h l s o e o o o w r , w e e s o c i d sy ep n t g fr a d h r a c n et ma e o e k s n
Yo mus tk g o c e ft e aint u t a e o d a o p te . r h
321 夯 置 换 厚度 要 求 . 强 . 在公 路 工 程 建 设 中 常 常会 遇 到 软 土 地 基 , 其 是 在 软 土 地基 上 尤 强 夯 置 换 厚 度 要 求 至 基 岩 修建桥涵构造物 , 如果不对软土地基进 行处理 , 就会对 桥涵基础 产 面。 如果地基需置换深度大 于 6 生 比较 大 的危 害 , 土对 桥 涵 基 础 的 危 害 主要 有 两 方 面 : 方 面 , 米 ,那 么 置 换 厚 度 达 到 6米 即 软 一 由 于软土 的抗剪强度低 ,不能承受桥涵本身 的 自重 和行车荷载 的作 可 。 用, 从而产生基 础失稳 的病害 ; 另一 方面 , 由于软土地基 的大孔 隙 322 ..夯击能与夯击 次数 比、 高压缩性 , 虽然 基础不至于失稳 , 但是会产生过大 的沉 降变形 , 单 击夯击 能设计 要求应 能 造成不均匀沉降 。 了安全可靠 , 为 满足设计要求 , 就要对这类地基进 满足 置换 厚度要求 ,一 般不小 行处理 , 强夯是软基处理 的方法之一 , 它能改善地基土 的力学性能 , 于 30 k m, 0 0 N・ 点夯 的夯击次数 H 桩 式 置 换 深 度 ;c 挤 密 区深 度 S一 以达到地基安全 、 可靠使用 的 目的。本文 以长兴岛高速公路一座通 根 据 土 层 厚 度 和 置 换 厚 度 确 D 柱式置换 直径; e 有效加 固直径 D一 道 桥 工程 采 用 强 夯 加 固 处理 为例 进 行 分 析 。 定 , 到 置 换 深 度 后 , 夯 最 后 Hc 有效加 固区深度 达 点 一 2强 夯 置换 法施 工 原 理 两击 的夯 沉 量  ̄5 m。 < c 图 1 强 夯 置 换地 层示 意 图 强夯 置换法是应用复合地基 的理论 , 而形成的施工技术。它利 323 夯 要 求 ..强 用重锤 自由落下 的冲击能 , 采用强夯工艺先将地表夯成一定深度的 1夯坑 内如有积水应及时排除。 ) 夯坑 , 将碎石 、 矿渣等 物理力 学性能较好 的粗粒料填人坑 内, 再在原 2 进行点夯时要 间隔跳夯 。 ) 夯点夯击 , 反复进行夯 与填 , 直至达到 良好持力层 的设计要求 , 形成 3 夯击时 , ) 夯击点 中心位移偏差应小于 1e 5 m。 定深度和直径 的粗骨料柱状加 固体 , 习惯称为碎石墩 。同时它挤 4 两遍夯击之间时间间隔不少于 3天。 ) 密夯 问土 , 并为孑 隙压力水 的消散 提供 良好 的排水通道 , 而提 高 L 从 32 .. 夯 设 备 4强 了夯间土的承载力和减小沉 降的作用 。它 与夯 间土共 同作用 , 成为 强夯施 工 的设 备 、 夯锤 锤重 、 吊高度应满 足夯击能要求 与强 起 复合地基 。 按此工艺夯击时 , 将碎石夯 至持力层 的表面 , 同时软土受 夯置换深度要求。 高压被挤走或上翻 。碎石与软土位置调换的过程就叫置换 。 325 夯 置 换 材 料 ..强 强夯置换后 , 在被夯击置换地基范 围内 , 自上 而下 出现 三个 区 强 夯 置 换 材 料 为 级配 良好 的碎 石 。 域, 图 1 如 所示。 中第 1 其 区域为桩式置换区。 由于碎石桩 的直径较 326 工 工 艺 流 程 ..施 大, 置换率较高 , 因此 , 能大幅度地提高地基承载力 , 这是置换 法的 1清 理 并 平 整施 工现 场 。 ) 主要 加固区域 , 也是加 固的主要 目的之一 。 1 区域为强夯压密 区。 第 I 2 标 出第一遍夯点位置 , 测量 场地 高程 。在 夯点位置原地面 ) 并 由于强夯作用 , 上部土体被压人该 区域 , 形成一冠形挤压 区, 图 1 铺 设 5 m碎 石 。 如 0e 中虚线范围。 区域 内土体被 压缩 , 该 孔隙 比显著减少 , 使得土体的密 3 起重机就位 , ) 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 实度大大提高 , 成为置换体 的坚实持力层 。这一 区域主要是压密作 4 测 量 夯 击 前锤 顶高 程 。 ) 用, 与普通强夯相似。 碎石桩 良好 的透水性 , 使得土体的固结速率得 5 将夯锤起调到预定高度 , ) 待夯锤脱 钩 自由下 落后 , 放下 吊钩 , 到大大提高 , 加固效果 比普通强夯要好得 多。 1 区域是强夯压密 测量锤顶高程 。每一夯点完成一击后 , 第 I I 即用碎石填平夯坑 。 区下的强夯加 固影 响区。这一区域内的土体受 到强夯振密 的影响 , 6 重 复 步 骤 五 , 设 计 规 定 的 置 换 厚 度 及 控 制 标 准 , 成 一 个 ) 按 完 随时间推移 , 土体强度不断增长 。 夯点的夯击 ; 达到置换深度后, 点夯的最后两击的夯沉量  ̄5 m; < e 工程实践表 明, 强夯置换法具有施工简单 、 固效果好 、 加 经济等 7 重复步骤三至六 , ) 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 优点 , 它的缺点是施工 时的噪音和振动较大 , 不能在人 口密 集和建 8将夯坑填平 , ) 并测量场地高程 。 筑物附近使用 。 9 在规定时 间间隔后 , 上述步骤逐 次完成全部夯击 遍数 , ) 按 最 3工 程 实 例 后用低能量满夯 , 将场地表层松土务实 , 并测量场地高程。 31 程 概 况 .工 结 束语 长兴岛疏港高速公路第三合 同段 Z 2 + 8 . K 338 0通道桥 ,孔径为 本 次强夯设计针对桥 涵的地质情况采取强夯置换处理方式 。本 16 基础形式为浅基础。该 桥在施工阶段 基坑开挖后 , - m, 发现地质 设计具有要求高 , 处理深度大 , 对淤泥要求全面置换 , 施工现场条件 不均匀 , 有孤石 出露且孤石 间夹有粘土。 根据地质勘查报告 , 软土厚 差等特点 , 但本工程 已按设计要求顺利施 工 , 并在强夯施 工完毕后 度为 1 . .m 两端软土层较薄 , 0—6 , 0 中间较厚 , 持力层在 6 以上 , m 工 进行 了现场取芯和载荷 试验 ,对强夯处置效果进行 了检测分析 , 其 程 地 质 较 差 , 基 承 载 力无 法 满 足 设 计 要 求 , 进 行 地 基加 固 。 地 应 检测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 现桥涵基础 已施 工完毕通车使用 , 其沉 降 32 强夯 设 计 . 及稳定观测结果也满足设计要求 。

英汉翻译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英汉翻译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Re l c i ns a g e to n En l h Ch n s fe to nd Su g s i ns o gi — i e e s
Tr n lto a h ng a sa i n Te c i
D NG L- i I iqn
( ho ig e i oeg a g ae ol eo o ain l d c t n S a xn 1 0 0 C ia S axn xu ri L n u g s l g f ct a E u ai , h o ig3 0 , hn ) Yu F n C e V o o 2
r sr t t d n s ot n lt e i l n e t e y t i p p r o d a o lg t d n s p o o e ti u e t t a saef x b ya dc a i l ,h s a e l s h t l es e t’ o r mma d o cs r l r v h t c e u c n f
Ke r : r nsai n ta h n ;ta lto kil sud n ’ c mm a fk o e e y wo ds ta lto e c i g r nsai n s l; t e t o s nd o wldg n
翻译 是一 种对 语 言进 行 创造 的艺 术 , 文要 忠 译
Absr c : nay i t r d to a ta hi g t a tBy a lzng he ta ii n l e c n mo o En ls — i e e Tr nsa i n de f r g ih Ch n s a lto wh c awa s ih l y
复 推敲 。可 见有 足 够 的词 汇量 、 得 一 定 的语 法 规 懂 则并 非就 可 以顺 畅进 行翻译 工作 。

浅谈汉译英的理解问题

浅谈汉译英的理解问题

浅谈汉译英的理解问题汉译英是指以汉语为母语的人从汉语中翻译出英语的过程,它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手段。

在汉译英过程中,理解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是决定汉译英翻译质量的关键因素。

首先,汉译英的理解问题需要翻译者深入挖掘原文的含义,仔细理解汉语的语义特征,把握原文的表达方式,力求在英语中表达出原文的本意。

其次,翻译者要掌握汉语和英语的语法特点,以汉语为母语的人要学会用英语表达汉语的思想,而不是把汉语的思想直接翻译成英语。

最后,翻译者要学会用英语表达汉语的文化内涵,以便在英语中表达出汉语文化的精髓。

总之,汉译英的理解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翻译者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以便更好地理解原文,把握原文的表达方式,并有效地表达汉语的文化内涵。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understanding is a key factor that determines the quality of the translation. Firstly, the translator should deeply explore the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text, understand the semantic features of Chinese and grasp the way of expression of the original text, so as to express the original meaning in English. Secondly, the translator should master the grammar featur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learn to express Chinese thoughts in English instead of directly translating them into English. Finally, the translator should learn to expres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hinese in English, so as to expres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ulture in English.In conclusion, understanding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is a complex process, which requires the translator to have good language ability and cultural literacy, so a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original text, grasp the way of expression of the original text, and effectively expres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hinese.。

浅谈英汉新闻翻译及其翻译策略

浅谈英汉新闻翻译及其翻译策略

浅谈英汉新闻翻译及其翻译策略新闻翻译是将英文新闻内容译为汉语的过程。

它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能够使不同语言背景的人们了解外国新闻,并加深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

由于英文与汉语之间的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英汉新闻翻译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采取一些翻译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

英汉新闻翻译要注意语言差异。

英文和汉语在语法、词汇以及表达方式上有很大差异。

英文新闻一般使用被动语态,而汉语新闻则更倾向于使用主动语态。

英语的名词短语描述细节更多,而汉语新闻则更倾向于简洁明了的表达。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特点进行调整,以保持新闻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英汉新闻翻译还要考虑文化差异。

英语和汉语所代表的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影响到新闻翻译的准确性和质量。

译者需要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并在翻译中进行文化转换。

这包括对地名、人名的翻译,对文化习惯和价值观的理解等。

英汉新闻报道的重点和结构也有所不同。

英文新闻更注重事实陈述,而汉语新闻则更加注重背景介绍和情感表达。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行调整,以保持新闻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在英汉新闻翻译中,译者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来提高翻译质量和效果。

译者可以采用意译。

有些英文新闻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并没有相应的对应词汇或表达方式,这就需要译者进行意译。

意译的目的是更好地传达新闻的内容和意思,而不是简单地翻译词语。

英文中常用的俚语和口头语在汉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表达方式,译者需要根据上下文和目标读者的理解能力进行意译,以确保新闻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译者可以采用拆分和替换的策略。

有些英文新闻中的长句和复杂结构可能在汉语中难以翻译,这就需要译者对原文进行拆分和替换。

拆分的目的是将原文的长句拆分为简短的句子,以便读者理解。

替换的目的是用相应的汉语表达方式替代原文中的复杂结构和词汇。

英文中的从句可以使用简单的句子来替换,以保持新闻的流畅性和易读性。

译者可以采用适当的注释和补充说明。

英汉互译教学方法

英汉互译教学方法

英汉互译教学方法英汉互译教学方法在我国外语教育领域具有重要地位,旨在培养具备中英双语能力的翻译人才。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为主,辅以适量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翻译技巧。

实践活动可以包括商务翻译、陪同口译、同声传译等,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注重语法与词汇基础:翻译是语言之间的转换,因此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和汉语语法与词汇基础。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这方面的掌握程度,适时进行巩固和提高。

3.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还涉及到文化差异的处理。

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中英文化的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在实际翻译中出现误解。

4.分析与评价:教师应对学生的翻译作品进行详细分析,指出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通过持续的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提高翻译水平。

5.多样化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多样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6.注重个体差异: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因材施教。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7.加强与实践的联系:与翻译公司、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的机会。

这样,学生可以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的翻译能力。

8.持续学习与职业发展:鼓励学生在毕业后继续深造,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同时,关注职业发展动态,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使之始终保持与市场需求的一致性。

通过以上方法,教师可以提高英汉互译教学效果,为我国培养更多优秀的翻译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实现更高的教学目标。

从心所欲_不逾矩——英汉翻译之我见

从心所欲_不逾矩——英汉翻译之我见

从心所欲,不逾矩——英汉翻译之我见英汉翻译是建立在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之上的。

从句法层面讲,英语是形和句式hypotactic syntax, 而中文是一意和句式paratactic syntax。

这点往往被译者忽略,结果使用欧化的长句,名词前面有很长的定语,句子像野草滋蔓无度。

董乐山先生翻译的《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三联出版社)就是这样的典型。

他的译文准确,但很累人。

越是强调形似,往往越是不能译出原文的内在逻辑关系。

下面一句话的中译文紧扣原文,却没能使原文语义显豁。

作者用Lowland trees 与pine做对比,从而突出后者。

译文中须要强调的是原文中的条件句。

Lowland trees may lean to this side and that, though it is but a meadow breeze that bends them ; or a bank of cowslips from which their trunks lean aslope. But let storm and avalanche do their worst, and let the pine find only a ledge of vertical precipice to cling to, it will nevertheless grow straight.低地上的树木会东倒西歪,虽说使它们弓腰弯背的,不过是草地上吹过的一阵阵微风;或者,它们的躯干歪倒到一边,不过是由于一排野樱桃的影响。

可是,尽管风暴和雪崩恣意摧残,松树所能依附的只是峭壁上一块凸出的岩石,它依然长得笔挺。

改译:即使草地上吹过的一阵阵微风,低地上的树木就会弓腰弯背,东倒西歪;即使不过是由于一排野樱桃的影响,它们的躯干歪倒到一边。

但是任凭风暴和雪崩恣意摧残,哪怕松树所能依附的只是峭壁上一块凸出的岩石,它依然长得笔挺英语的长句完全可以译成中文意和的流水句,同样也不失其逻辑性,如许国璋先生译的密尔顿的《论出版自由》。

从认知视角浅谈英汉翻译

从认知视角浅谈英汉翻译

从认知视角浅谈英汉翻译作者:熊希,王斌来源:《名作欣赏·下旬刊》 2017年第5期摘要:认知翻译学将认知科学、认知语言学、翻译学紧密结合。

它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也对翻译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模式。

不同民族认识、感知世界所取的角度不同,思维方式也不相同。

表现在语言上,就是不同民族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同一事物。

作为语言研究的一部分,对于翻译的研究,必须根植于人的思维以及文化。

而人的思维方式形成来源于人的体验与认知。

首先分析语言的认知视角,作为语言在文化活动中的一种表现形式,翻译的认知视角必然与语言的认知视角息息相关。

本文以语言的认知视角和翻译的认知视角作为理论支撑,分析英汉成语翻译、电影名称翻译以及英汉翻译中的隐喻来进一步探索英汉翻译中的认知视角转换。

关键词:认知翻译学体验与认知认知视角语言文化■一、语言的认知视角结构主义语言观分析文本时注重结构本身,认为语言结构是一种客观存在,具有意义。

但是结构主义语言观脱离现实世界与人的认知过程。

结构主义和体验认知对待语言的最大差异在于,前者只关注语言结构本身,把约定俗成的语言交际平台看成大脑固有的深层结构机制,不关注语言产生和使用的经验背景;而后者,则一切从经验背景出发,关注语符和其产生时间之间的关系(王斌,2015:27)。

地球上有些地带不可能下雪,人们从未见过雪,那么所处这些地带的人们的语言系统里就不会出现有关“雪”的词汇,所以语言是反应所处的环境和世界。

自然环境、人的生活方式、人的思维方式都会直接反映在语言中。

而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来源于人对于生活的体验。

所以语言是人体验认知的产物。

体验认知并不是全面的,如果所处自然环境中的某些现象比较丰富,对这些现象的认知就比较充分,这个环境中所产生的语言词汇也就随之丰富;反之,如果这个环境中没有的现象,在语言中也会出现词汇空白(王斌,2015:27)。

人的生活环境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人的体验也是有局限性的。

体现在语言上,就是人们认识的世界不同,看待问题的方式不同,说不同的语言表达自我。

《英汉互译》教案与讲义

《英汉互译》教案与讲义

《英汉互译》教案与讲义教案章节一:英汉互译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英汉互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英汉互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能够进行简单的英汉互译实践。

教学内容:1. 英汉互译的概念和定义。

2. 英汉互译的原则和标准。

3. 英汉互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4. 英汉互译的实践案例分析。

教学活动:1. 引入英汉互译的概念和定义。

2. 讲解英汉互译的原则和标准。

3. 介绍英汉互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4. 提供实践案例,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回答英汉互译的概念和定义。

2. 学生能够理解英汉互译的原则和标准。

3. 学生能够掌握英汉互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4.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英汉互译实践。

教案章节二:词汇与翻译1. 了解词汇在英汉互译中的重要性。

2. 掌握英汉词汇的差异和转换方法。

3. 能够准确翻译词汇和短语。

教学内容:1. 词汇在英汉互译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英汉词汇的差异和转换方法。

3. 常见词汇和短语的翻译实例。

教学活动:1. 引入词汇在英汉互译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讲解英汉词汇的差异和转换方法。

3. 提供常见词汇和短语的翻译实例。

4. 让学生进行词汇翻译练习。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词汇在英汉互译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掌握英汉词汇的差异和转换方法。

3. 学生能够准确翻译常见词汇和短语。

教案章节三:语法与翻译教学目标:1. 了解语法在英汉互译中的重要性。

2. 掌握英汉语法的差异和转换方法。

3. 能够正确翻译句子和段落。

1. 语法在英汉互译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英汉语法的差异和转换方法。

3. 常见语法错误的分析和纠正。

教学活动:1. 引入语法在英汉互译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讲解英汉语法的差异和转换方法。

3. 提供常见语法错误的分析和纠正。

4. 让学生进行句子和段落的翻译练习。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语法在英汉互译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掌握英汉语法的差异和转换方法。

浅谈英汉语言对比学习在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英汉语言对比学习在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英汉语言对比学习在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引言:英汉语言的对比研究,乃是语言,文学以及翻译研究者们最为热衷的话题之一。

本文将就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在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这一话题展开深入的探讨。

第一段:翻译与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学习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有助于培养翻译者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比较与理解,从而掌握在翻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术语、结构和文化背景等元素。

英汉语言的对比,有助于帮助翻译者更好地把握翻译任务,合理控制源语言与目的语言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翻译的准确性、完整性与可操作性。

第二段: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带来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帮助翻译者更好地理解语言搭配、把握句法结构上,同时也体现在掌握英汉文化差异上。

英汉语言文化差异,体现在英语中的文化习俗、礼仪、传统习惯等方面,都是学习英汉语言互译的基础,它也是翻译中不可被忽视的重要部分。

因此,翻译者在完成翻译任务时,应该充分考虑文化差异,以便在翻译过程中消除可能出现的误解。

第三段:由此可见,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在翻译教学中有巨大的重要性,在译者培养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们充分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和比较,尤其是在文化差异的把握上,以便在翻译过程中更好地运用语言能力,努力达到翻译的准确、流畅、完整和可操作性。

结论: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在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学习英汉语言比较分析能够帮助译
者在完成翻译任务时更好地运用语言能力,并理解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从而更好地实现翻译的准确性、完整性与可操作性。

浅谈汉译英的策略及方法

浅谈汉译英的策略及方法

浅谈汉译英的策略及方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汉译英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工作和学习重要内容。

而如何进行准确、快速、自然的汉译英是许多人所关心的问题。

本文将从策略和方法两个方面,探讨汉译英的技巧和要点。

一、策略1. 理解文本背景在进行汉译英时,首先要深入理解原文的背景意义。

这包括了解原文中的人物、地点、时间、事件,以及相关的文化、历史或社会背景。

只有在深入理解了原文的背景信息后,翻译出的英文才能更加贴近原意,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2. 抓住核心内容在汉译英过程中,要抓住原文的核心内容,而不是逐字逐句地翻译。

有时候原文中会出现一些与英文表达方式不同的词语或句型,这时候译者就需要通过抓住核心内容,重新组织语言表达,使之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3. 确定适宜的译文风格不同的文章、不同的作品可能需要不同的译文风格。

正式文件可能需要更加正式、庄重的译文风格;而文学作品可能需要更加生动、通俗的译文风格。

在汉译英的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原文的特点,确定适宜的译文风格,以使译文更具传达效果。

4. 注意文学意境在翻译文学作品或有文学意境的文章时,要特别注重原文的文学意境的体现。

这包括对原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象征等内容的恰当理解和传达。

在这些方面的处理上,译者需要更具创意,以保持原作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二、方法1. 保持文化背景的连贯性由于中英两种语言和文化有着不同的背景,因此在进行汉译英时,要保持文化背景的连续性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尽量避免陷入文化话语的误区,确保译文中不出现原文中所涉及的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

2. 注意句子结构的转换中文与英文的句子结构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在汉译英时,要注意句子结构的转换。

有时候需要进行句子成分的调整,以使译文更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

在这方面,译者需要根据上下文的意义和语境灵活处理,确保句子结构的自然流畅。

3. 准确把握词语的语义在进行汉译英时,要准确把握词语的语义,以保证译文的准确性和自然性。

这包括了解原文中词语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英文表达方式。

浅谈英汉新闻翻译及其翻译策略

浅谈英汉新闻翻译及其翻译策略

浅谈英汉新闻翻译及其翻译策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英汉之间的交流也变得越发频繁。

在这种情况下,英汉新闻翻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新闻翻译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需要翻译人员具备较高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本文将从英汉新闻翻译的特点入手,探讨其翻译策略,并为翻译人员提供一些建议。

一、英汉新闻翻译的特点1.1 时效性强新闻翻译的时效性很强,一则新闻报道发布后,需尽快翻译成另一语言,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英汉新闻翻译需要在保证翻译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快地完成翻译工作。

1.2 信息量大新闻报道通常会包含大量信息,翻译人员需要把握住新闻的要点和重点,将信息准确传达给读者,避免遗漏重要内容,做到信达雅。

1.3 文体多样新闻报道的文体多样,有新闻报道、评论、社论、专栏等不同类型,因此翻译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1.4 文化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翻译人员需要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考虑读者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做出相应的调整,使译文更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文化背景。

2.1 保持忠实于原文的原则无论是哪种翻译,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保持忠实于原文。

翻译人员在翻译新闻时,首先要保证译文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不能对原文做出任何歪曲和捏造,确保读者获得真实、全面的信息。

2.2 灵活运用语言在翻译新闻时,翻译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语言,尽可能做到信达雅。

有些新闻中会出现一些词汇或表达方式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并无对应,此时翻译人员需要灵活处理,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2.3 注重语言风格新闻报道的语言风格通常比较简练、严谨,翻译人员需要在翻译时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让译文更贴近原文的语言风格,更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

2.4 情景再现在翻译新闻时,翻译人员需要尽可能将原文中的情景再现出来,使译文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

2.5 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新闻报道中常常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翻译人员需要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将原文中的修辞手法妥善地翻译出来,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原文的魅力。

浅谈汉译英的策略及方法

浅谈汉译英的策略及方法

浅谈汉译英的策略及方法要想进行成功的汉译英,翻译者首先要对原文有深入的理解。

在进行翻译之前,翻译者需要通读原文,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把握文章的脉络和重点,找到原文的内在逻辑和表达方式。

只有在对原文进行深入的理解之后,才能准确地将其翻译成英文,保持原意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汉译英的策略之一是注重上下文和语境。

在进行翻译时,翻译者需要考虑到原文所处的语境和背景,以及原文与前后句子、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只有在充分考虑了上下文和语境之后,才能选择准确的英文词语和句子结构,保证翻译的连贯性和通顺性。

汉译英的方法之一是灵活运用词语和句型。

汉语和英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它们的表达方式和语法结构有着很大的差异。

在进行汉译英的过程中,翻译者需要善于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选择能够最准确地表达原意的英文词语和句型。

有时候,翻译者甚至需要进行适当的意译,以保证翻译的通顺和地道。

汉译英的策略之一是注重细节和修辞。

在进行翻译时,翻译者需要注意原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尽量做到译文与原文一样优美和有力。

翻译者还需要注意原文中的一些细节,比如标点符号的运用、语气的把握、以及专有名词和习惯用语的翻译等。

只有对这些细节进行精准的处理,才能保证译文与原文的质量达到一致。

汉译英的方法之一是运用辅助工具和资源。

在进行翻译时,翻译者可以利用各种辅助工具和资源,比如词典、翻译软件、语料库和语言学习网站等。

这些工具和资源可以帮助翻译者更准确地理解原文,寻找合适的译文,以及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

翻译者还可以通过参考相关的翻译理论和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翻译水平和技巧。

汉译英是一个需要丰富的语言知识和翻译技巧的任务,需要翻译者有良好的中英文能力和细致的思维。

在进行汉译英的过程中,翻译者需要注重原文的理解和语境的把握,灵活运用词语和句型,重视细节和修辞,以及运用辅助工具和资源。

只有在不断的练习和学习中,翻译者才能提升自己的翻译水平,更好地完成汉译英的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孙致礼.翻译:理论与实践探索【M】.南京:译椿
出版社.1999:15. 121王治奎.大学英汉翻译教程【M1.济南:山东大 学出版社。2004:3.
义。充分表达强调用明白流畅的译语将所理解
的原文的思想内容、立场感情和风格笔调充分 地表达出来,它不仅取决于对原文理解的程度 而且受制于对目的语驾驭的能力。因此,如果学 生的汉语表达能力较差或者对两种语言的表达 习惯不熟悉。那么即使对原文的理解再充分,不 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也势必造成不理想甚 至不准确的翻译结果。由此可见,要达到忠实、 通顺,实现正确理解、充分表达,教师和学生不
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和研究者都曾先后提出学 好其它学科知识对翻译学习的重要性。 就两种语言文化知识的学习对英汉翻译 学习的重要性,曾有人提出“教师在翻译教学中 言现象、逻辑关系和所涉及的事物的完整理解。 这就要求学生对词义、句法、语篇、文化等内容 有精准的理解;在翻译实践中,避免因一词多 义、词义不清、望文生义导致的误译,以及因句 子结构不清、语法知识模糊、文化背景知识的欠 缺、忽略上下文的语境而造成的误译。此外,如 果能够正确理解原文,但无法准确充分地表达 出所理解的内容.那就失去了理解的价值和意
关键词:翻译的性质;翻译的标准;翻译的目的;翻译教学 一些学生单纯地认为,手拿一本字典或借 助网络上的在线翻译词典就可以顺利地进行英 翻译的标准是指导翻译实践和衡量译文好 坏的尺度,因此,明确翻译标准对翻译教学中的 教师和学生都是至关重要的。在中、西方翻译史 上,不同时期曾出现过不同的翻译标准。18世 纪末英围的泰特勒提出了翻译三原则【lJ,19世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步艳丽 涉外公证文书汉译英的质量问题研究 -法制与社会2010(22)
时下在我国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中,涉外公证文书的重要作用逐渐体现,但其作用主要受其翻译质量决定.而如何提升涉外公证文书翻译是一个不可回 避的问题.本文从涉外公证文书的种类和涉外公证书翻译的性质和目的及重要性出发,阐述了涉外公证文书翻译的标准,最后根据涉外公证文书翻译的特点 提出了提高涉外文书翻译质量的相关建议.
创作”;董秋斯认为“翻译是一门科学”;而刘重 德、徐启升则认为“翻译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事 实上。翻译既具有科学性、也具有艺术性,如果 只注重其一,译作必失之偏颇。“只有将艺术和
生认为翻译理论没有用或纯粹认为翻译没有理
论,而只有24%的学生认为理论有用或基本有
用,前者是后者的三倍之多。9谜一结果表明学
2.期刊论文 刘正兵 论翻译批评在翻译教学中的功能 -经济研究导刊2010(11)
作为支撑翻译学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的翻译批评,在翻译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帮助学生识别原文及译文的语篇文体,反思翻译的性质、任 务、翻译的标准和要求,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3.学位论文 王立松 施莱尔马赫的阐释学与译者主体性 2009
4.期刊论文 袁毅.YUAN Yi 莱斯与纽马克基于文本类型的翻译理论之比较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26(1)
态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少误译现象的出 现都归根于译者的态度不够严谨。一些学生在
做翻译练习时对词语的选择马马虎虎,缺少勤
汉语言之问的互译;也有一些学生认为翻译课
就是老师准备一些翻译材料让学生操练,或讲 授一些翻译技巧、方法,然后和同学一起完成一 些句子的翻译。这类学生对翻译及翻译教学都 缺少准确的理解和认识,这也是当下许多人“都
江人,讲师,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资助 (项目编号:11542251).
一237—
万方数据
浅谈对英汉翻译及其教学的认识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刘艳辉 牡丹江师范学院西语系,黑龙江,牡丹江,157012 黑龙江科技信息 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0,(29) 0次
f6】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2006:24.
f7】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f枷.上海:上海外语
教育出版社.1999:58.
【8】王占斌.关于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调查与研
究fJl.上海翻译,2005(i):32. 作者简介:刘艳辉(1978~),女,黑龙江牡丹
仅要充分注重对词、句、语篇的整体教与学,而
且要注重培养刘宓庆总括的翻译能力的五个方 面,即“语言分析和运用能力,文化辨析和表现 能力,审美判断和表现能力,双向转换和表达能 力,逻辑分析和校正能力~。 3翻译的目的与翻译教学 人生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人生的态 度,而翻译目的能否实现也首先取决于翻译者 的态度。许多翻译教材对翻泽理论和翻译技巧 方面的知识都有所介绍.但却很少提及翻译态 度的问题。事实上,在翻译的学习与实践当中,
生对翻译理论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充分的重视, 没有体会到翻译理论的指导作用。而这与翻译
‘忠实、通顺’四个字。””哒也是在我国的英语专
科学溶为一炉,才算得上合格的翻译o"11哒就要 业本科学生的英汉翻译教学中,普遍坚持的翻 求教师和学生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翻译译标准。 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并在实践教学中兼顾翻译 正确理解和充分表达是达到翻译标准的两 的两面性。此外,翻译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翻 个不可分割的过程。在翻译教学中,如何达到正 译属于交叉学科,它与语言学、符号学、修辞学、 确理解、实现充分表达是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认 心理学、人类学等有着密切关系。”四因此。一些 真思考的课题。正确理解原文包括对原文的语
文学翻译的“传神”论,20世纪60年代初钱钟 书提出了翻译的“化境”之说,同期奈达提出了 “动态对等”及后来的“功能对等”的等值翻译理 业习惯,这是成为一名合格译员最起码的职业 要求。”1"4
要实现翻译目的,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翻
译理论学习的正确认识。王占斌在对英语专业 毕业学生做的翻译教学现状的调查中发现学生 对翻译理论的理解程度的情况是:有76%的学
论,纽马克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流翻译”的
理论,之后又出现了“二元和多元翻译标准”[Sl。 这些翻译标准及理论在不同时期对翻译界都产 生过重大的影响。这些标准的具体内容虽然不 同,但都对原文的理解和译文的表达提出了一 定的要求,也就是“我们主张把翻译标准概括为
识。鲁迅、茅盾、郭沫若认为“翻译是艺术,是再
纪末清代翻译家严复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行认真地核对与校正,进而翻译中出现很多问 标准。20世纪30年代鲁迅提出“凡是翻译必须 题,翻译水平难以提高。因此,“翻译课教师的一 兼顾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 个重要任务,是讲清翻译工作的重要意义,强调 的风姿。”屹0世纪50年代初,傅雷先生提出了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作
本文由zpwmbb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科I教l文l化
科衰崔蠢
浅谈对英汉翻译及其教学的认识
刘艳辉
(牡丹江师范学院西语系。黑龙江牡丹江157012) 擒要:英汉翻译课程是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然而,一些学生对于翻译的性质、标准和目的并不非常清楚,对翻译教学 的认识也不十分准确,导致翻译水平难以提高。因此,正确认识翻译与英汉翻译教学对实现翻译教学目的至关重要。
学好英语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具备较高的汉 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翻译态度, 加强对翻译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也是翻译教 学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充分认 识语言与文化的不可分割性”圈。翻译与文化的
紧密关系毋庸置疑,但对英汉语言文化的学习
俗、英美文化入门、英美概况、基础英语、泛读及
大学语文等课程,这些课程的教学目的之一就 是潜移默化地向学生灌输英汉两种语言、两种 文化的知识及其差异性,为高年级的学习储备 知识和能力。然而,效果却差强人意,到了三年 级开设翻译课时学生仍缺少跨文化意识,缺乏 对文化知识的积累,从而在英汉翻泽中遇到了 不同程度的文化障碍。显然,在学生的初期及低 年级的学习中教师对其跨文化学习引导的重视 程度不够和学生自身文化意识的淡薄才会导致 翻译教学中的文化障碍问题。 2翻译的标准与翻译教学
【3】粱艳君,范晓民.本科学生汉英误译的成因及
对策Ⅲ.大连大学学报,2008(1):126:4,7.
【4l张培基,喻云根,李宗杰。彭谟禹.英汉翻译教
程【M1.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4,7. 【5I钱正福.关于翻译标准的讨论叨.苏州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36.
传统的翻译研究一直是以原文为中心的规定性的研究。翻译研究的重点一般都集中在翻译的性质、翻译的标准和翻译技巧方面。译者始终处于一种 被忽视、被遗忘的文化边缘地位,常被人冠以“仆人”、“画家”、“手工艺人”等不雅的称呼,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能得到应有的肯定和重视,以 致译者只能亦步亦趋地跟在原文作者及原作的后面,完全成了身人。随着描述性翻译研究的兴起,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翻译研究者的关 注。因此对译者主体性研究成为当今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拟从施莱尔马赫普遍阐释学视角审视译者主体性。
参考文献(8条) 1.孙致礼 翻译:理论与实践探索 1999 2.王治奎 大学英汉翻译教程 2004 3.梁艳君.范晓民 本科学生汉英误译的成因及对策 2008(1) 4.张培基.喻云根.李宗杰.彭谟禹 英汉翻译教程 1996 5.钱正福 关于翻译标准的讨论 1999(2) 6.刘宓庆 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 2006 7.穆雷 中国翻译教学研究 1999 8.王占斌 关于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调查与研究 2005(1)
教学中教师忽视对理论知识的渗透不无关系。
结束语 从对翻译的性质、标准及目的的认识中,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